古籍中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简介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出自《伤寒论》,其组成为麻黄9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18g,具有辛凉解表、清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邪,肺热咳喘证。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合并肺炎等疾病,辨证属于表邪未尽,邪热壅肺者。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与麻黄汤组成只有石膏与桂枝之别,用于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而对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不宜应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尚无法解释;但临床实验研究证明麻杏石甘汤临床用于治疗哮喘、荨麻疹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哮喘和荨麻疹均属第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防治第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首先要控制其发生的几个主要环节,一是要防止过敏原进入机体;二要控制IgE的产生,阻断IgE与肥大细胞的嗜酸性粒细胞结合,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三是阻止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反应。该方剂确实具有上述作用,故能治疗第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同时该方剂具有强大的广谱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解热镇痛、止咳、平喘作用,这对支气管炎、上感、肺炎治疗尤为必要。同时该方剂对免疫功能有调节和促进作用,特别是能对抗Ⅰ型变态反应,因此不仅有利于哮喘治疗也有利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值得重视的是该方剂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这对重症肺炎、支气管哮喘、心功能障碍和血黏度增高的治疗尤为重要。
详见百科词条: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最后修订于2017/5/24 17:21:25 共642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补中益气汤同名方剂约有二十首,其中《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卷中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黄芪20g、炙甘草6g、人参10g、当归身10g、橘皮6g、升麻3g、柴胡3g、白术10g,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及气虚发热证,本方是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现代常用于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详见百科词条:补中益气汤 [ 最后修订于2017/5/9 14:07:02 共1950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补中益气汤如下:
许多人都知道甘草这一味清热去火的草药,其实它还可以制成炙甘草,你知道炙甘草是什么吗?
炙甘草是什么:
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
炙甘草的功效:
1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治疗功效。
2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
3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4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5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6甘草中含有甘草酸激素,如果此种激素过高的话会阻碍钠的排泄,使钾从尿液中排出,终致使肌肉损伤及血压升高。钾的流失也会导致保水,造成水肿。
炙甘草临床应用多为炙甘草汤,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由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清酒组成。
炙甘草的做法:
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待炮制的甘草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改用文火加生甘草片拌炒均匀,3~5min出锅,有条件的可置于烤房或烘箱60~C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可。
古代还有一个炮制炙甘草的文献,文献研究蜜制甘草早见于唐代的《千金翼方》,其上有"蜜煎甘草涂之"的记载。此外,有的文献尚载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如: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日:"蜜炒",明代的《炮制大法》则要求"切片用蜜水拌炒",此外,明代的《先醒斋广笔迹》、清代的《成方切用》都提到了"去皮蜜炙"。
在制作的时候,多将炙甘草切成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至深**,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生甘草片拌炒均匀,3~5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可。
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至深**,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取甘草片,照蜜炙法炒至**至深**,不粘手时取出,晾凉。(蜜炙法: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待炮炙品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蜜炙时,用炼蜜。除另有规定外,每100千克炮炙品用炼蜜25千克。
炙甘草的传奇故事
炙甘草是我国中医药学中最常用到的药材之一,关于炙甘草还有这样一些传说故事。明代陆粲在《庚巳编》中记载:一天早晨,刚走进御药房的御医盛寅,突感到头痛、眩晕,随即昏倒不省人事。由于病症来得十分突然,众人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
一位民间医生得知此事后,自荐为盛寅治病,随手取出中药炙甘草煎成浓汤后命人为盛寅服下。没多久,盛寅竟真的苏醒了,御医们颇感惊奇,纷纷讨教其中奥义。民间医生解释道:没吃早饭进了药房的盛御医,胃气虚弱,所以未能抵御药房中的药气薰蒸,中了诸药之毒,故而昏倒。因此,他服下炙甘草水后便苏醒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伤寒论》方之炙甘草汤 41 炙甘草汤的别名 42 组成 43 用法 44 功效与主治 45 方解 46 临床运用 461 加减法 47 现代适应证 471 甲状腺功能亢进 472 冠心病 473 病毒性心肌炎 474 心律失常 48 炙甘草汤的药理作用 48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82 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483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484 对造血及细胞功能的影响 485 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 49 歌诀 410 出处 5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方之炙甘草汤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附注 55 出处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炙甘草汤 1 拼音
zhì gān cǎo tāng
2 英文参考zhigancao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ried Glycyrrhizae Decoc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炙甘草汤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其中《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炙甘草12g、生姜9g、桂枝9g、人参6g、生地黄30g、阿胶(烊化)6g、麦门冬10g、麻仁10g、大枣10枚。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效。主治因气虚血弱所致的心脉失养证,本方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现代常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致心悸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者。
4 《伤寒论》方之炙甘草汤临床报道用炙甘草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1例,其中显效4例,有效11例,有效率达100%,说明该方剂对心律失常确有治疗作用,同时对心律失常的原发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等也通过免疫、抗氧化、抗炎及改善血液循环等机制而发挥治疗作用。该方剂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以及对细胞功能的影响不可忽视,其“滋阴养血”作用就在于此,其“益气滋阴”作用可能与其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免疫促进和调节以及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积极影响有关。[1]
41 炙甘草汤的别名
复脉汤(《伤寒论》)。
42 组成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2]。
炙甘草12g、生姜9g、桂枝9g、人参6g、生地黄30g、阿胶(烊化)6g、麦门冬10g、麻仁10g、大枣10枚[3]
甘草12克(炙)生姜9克(切)人参6克 生地黄30克 桂枝9克(去皮)阿胶6克 麦门冬10克(去心)麻仁10克 大枣30枚(擘)
甘草(炙)12g、生姜(切)9g、桂枝(去皮)9g、人参6g、生地黄50g、阿胶6g、麦门冬(去心)10g、麻仁10g、大枣10枚[4]
43 用法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一日三次[2]
加清酒10ml,水煎服。[3]
上药九味,以清酒10毫升,加水800毫升,先煮八味,取300毫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4]
44 功效与主治[3]
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效。主治:
1.气虚血弱,心脉失养证。症见脉结代,心动悸,虚赢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虚劳肺萎。症见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45 方解炙甘草汤主治因气虚血弱所致的心脉失养证,治宜以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为法。方中重用炙甘草、生地黄益气滋阴养血,为君药。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共为臣药。桂枝、生姜、清酒辛温走散,温心阳,通血脉,皆为佐药。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共奏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功。[3]
炙甘草汤原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系由阴血不足,阳气虚弱所致。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阳气虚弱,无力鼓动血脉,则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心动悸。治宜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以复脉定悸。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为君。配伍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佐以桂枝、生姜辛温走散,温心阳,通血脉。诸药合用,使阴血足而血脉充,阳气足而心脉通,共成阴阳气血并补之剂。如此则气血充足,阴阳调和,悸定脉复,故本方又名“复脉汤”。用法中加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4]
46 临床运用炙甘草汤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临床上以脉结代,心动悸,少气,舌光色淡少苔为证治要点。[3]
461 加减法方中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龙齿、磁石重镇安神;偏于心气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参;偏于阴血虚者重用生地、麦门冬;心阳偏虚者,易桂枝为肉桂,加附子以增强温心阳之力;阴虚而内热较盛者,易人参为南沙参,并减去桂、姜、枣、酒,酌加知母、黄柏,则滋阴液降虚火之力更强。[3]
47 现代适应证[5]
炙甘草汤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有较好效果。对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有心悸、气短、脉结代表现,属阴血不足、心气虚弱者,均可加减应用,并可用于气阴两伤之虚劳干咳等。
471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最常见的原因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目前公认本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但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主要有下述学说:①免疫耐受系统障碍。胸腺或外周环节清除自反应T细胞功能丧失,导致这类自反应的T细胞攻击甲状腺组织。②甲状腺细胞表面免疫相关性蛋白的异常表达,使其成为抗原递呈细胞,诱发和加重针对甲状腺的自身免疫反应。③由遗传背景决定的特异性抑制性T细胞的功能缺陷,导致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功能增强。同时环境因素及感染因素也参与该疾病的发生。主要病理改变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滤泡上皮细胞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临床主要表现为高代谢综合征如多食、善饥、乏力;精神神经改变如焦虑、易怒、失眠、好动;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悸、气短、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还可有消化、肌肉、骨骼、造血、生殖系统功能异常。主要体征是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及突眼。
472 冠心病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增高的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吸烟者及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脂血症的条件下,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对动脉内膜造成功能性损伤,使血管内皮细胞及白细胞表面特性发生变化,黏附因子表达增加;单核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上的数量增加,并移人内膜下成为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吞噬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肪蛋白,形成粥样硬化病变脂质条纹;同时巨噬细胞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形成过氧化物和超氧阴离子,并合成和分泌6种细胞因子,包括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E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PDGF和FGF 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和游移到内膜,也 新的结缔组织形成。PDGF和PDEFβ不但使平滑肌细胞游移到富含巨噬细胞的脂肪条中,并转为泡沫细胞,且促使脂肪条演变成纤维脂肪病变,发展为纤维斑块。除此之外血压增高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使动脉内膜内皮细胞连续性中断,暴露内膜下组织,此时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使之黏附,聚集在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血小板释出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许多细胞因子,这些因子进入动脉壁,促进了动脉硬化;同时发现动脉硬化各阶段的病变中有T淋巴细胞,提示病变的发展可能与免疫或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主要病理改变是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猝死,最常见的是心绞痛。
473 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机理见当归六黄汤一节。风湿性心脏病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咽峡炎后的晚期并发症。该菌细胞壁外层蛋白质中M蛋白及其相关蛋白:中层多糖N乙酰葡萄糖胺和鼠李糖均与人体心肌以及细胞膜的质蛋白和心瓣膜有共同抗原性,与人体的心肌组织发生自身免疫反应。首先是这些链球菌抗原模拟的自身抗原与链球菌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心肌、心瓣膜,激活补体成分产生炎症病变。其次细胞免疫反应异常:①周围淋巴细胞对链球菌抗原的增殖反应增强,患儿T淋巴细胞具有心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②外周血对链球菌抗原诱导的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增强,淋巴细胞母细胞化和增殖反应降低,NK细胞功能增强;③患者扁桃体单核细胞对链球菌抗原的免疫反应异常。第三是该菌其他毒素和个人遗传背景等综合因素也可使心肌及瓣膜产生炎症。主要病理改变为渗出、增生和硬化3个阶段。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心音低钝、心律失常,严重时并发心力衰竭;瓣膜病变时在瓣膜区可听到异常杂音;发生心包炎时可有心包积液体征。
474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包括:①冲动形成异常,窦房结、结间束、房室节、房室束及希氏束-浦肯野系统等处自律性心肌细胞兴奋异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及异位心律失常;②冲动传导异常,包括生理性、病理性、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这两种异常可导致多种形式的心律失常。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发病很多,如心肌炎、冠心病等,主要是心脏的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等电生理异常所致。心律失常的种类也特别多,均要靠心电图来诊断。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心前区不适,严重者可引起晕厥及猝死等。
48 炙甘草汤的药理作用[6]
48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动物实验证明君药地黄能对抗因连续服用地塞米松后所致血浆皮质酮浓度下降,并能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其水提取物能促进ConA活化的淋巴细胞D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增强IL2的产生,使外周血T淋巴细胞显著增加,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臣药人参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有广泛的影响,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是人参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人参不仅对正常动物,而且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也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人参花皂苷能增加特异性抗体浓度,提高血清IgG、IgA、IgM水平,对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有促进作用,可促进T、B淋巴细胞对分裂原 所致的淋转反应;人参皂苷能增加脾T细胞ConA的增殖反应,促进IL2的产生和提高脾脏NK细胞的活性;人参多糖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可诱生THF和抗补体活性。甘草不仅能诱生干扰素,增强NK细胞的活性,而且甘草酸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而有抗过敏作用;甘草酸也能增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使体内抗体显著增加,激活淋巴细胞增殖;甘草Lx则可降低抗原量而起到免疫抑制作用,抑制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甘草多糖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甘草甜素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甘草次酸能升高淋巴细胞比率;甘草酸二胺能提高血清INFα水平;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大枣能提高机体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增强肌力和体重,促进溶血素和溶血空斑,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解,促进巨噬细胞分泌THFα、IL1、NO,有明显的抗补体活性。阿胶可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对NK细胞有促进作用;能对抗氢化可的松所致细胞免疫抑制;同时阿胶还有抗疲劳、抗辐射、提高耐寒能力的作用。麦冬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拮抗环磷酰胺及60Co照射所引起的WBC减少,升高外周白细胞, 血清溶菌素产生,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提高机体的适应性。佐药桂枝则具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生姜能改变免疫功能,升高脏器指数,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
482 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君药地黄具有强心作用,特别是对衰竭的心脏作用更强,并有利尿和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与地黄升高cAMP、使cGMP/cAMP比值下降有关。人参能增强儿茶酚胺释放,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使Na+Ca2+交换增加,因此有强心苷样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大心输出量,使冠状血流量增加,心率减慢,且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人参有抗缺氧和保护心肌的作用,主要与人参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冠脉血流有关,而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向组织释放更多的氧,是人参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的又一原因;人参皂苷可使心肌梗死范围缩小,同时抑制血浆中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和使PGI2/TXA2比值降低;人参皂苷对纤维蛋白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人参二醇皂苷可使全血黏度显著下降,同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人参皂苷通过阻滞PG的代谢和Ca2+拮抗作用而对ADP、凝血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g3及Rg1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成分,所以人参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甘草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甘草酸有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及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甘草黄酮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甘草次酸能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并有血管紧张素ⅡA1受体的激动剂样作用。阿胶能使极低水平的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且作用较为持久;对内毒素休克阿胶能使体循环总阻力下降,使全血相对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下降,使微循环障碍减轻或恢复正常,因此,阿胶具有抗休克作用。麦冬能显著提高心肌收缩力及心脏泵血功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输出量,并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能逆转失血性休克心脏功能的抑制,改善循环,使血压回升,具有抗休克作用;麦冬增加梗死后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能使已显著受害的心肌细胞(梗死后)较快地得到修复。麻仁乙醇提取物有降血压和降血脂作用。佐药桂枝能扩张血管,改善外周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营养性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提高心肌SOD活性,降低LPO含量;桂枝所含桂皮醛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抗凝血酶作用。生姜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心脏;生姜所含6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均为强心药,能增加心肌收缩力;生姜对血压可产生一过性降压、明显升压和持续性降压三相性作用;生姜能影响血小板内AA代谢,抑制TXB2及PGs的合成,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据上述两种治疗机理,该方剂对风湿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应当有治疗作用。
483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地黄能显著加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从而起到镇静作用。生地黄能对抗地塞米松引起的皮质酮浓度下降,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拮抗糖皮质激素导致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生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能增加肾脏β受体最大结合容量使其恢复正常,能降低T3、T4。人参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激素,还能兴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促进性激素的释放、合成和性器官的发育, 胰岛素分泌;提高机体的应激反应能力,促进甲状腺功能,提高耐缺氧能力,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具有抗疲劳、抗应激、抗突变、抗衰老作用,并能 低下的生理功能;人参药理活性因机体状态不同而呈双相作用,这种适应原样作用有利于机体恢复。人参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改善脑供氧及能量代谢,促进脑内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脑神经细胞发育,增加脑重量及大脑皮层厚度,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上层突触数目,提高海马区神经元的功能;保护神经细胞,降低神经细胞死亡率,促进脑内神经递质Ach的合成和释放,提高脑内DA和NA含量因此能促进大脑学习和记忆的功能,对中枢神经兴奋及抑制有调节作用,通过兴奋大脑的皮质,使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平衡,使紧张紊乱的神经活动得以恢复正常,改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工作效率。甘草所含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害有保护作用,甘草酸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大脑线粒体ATP酶、脑组织乳酸酶脱氢酶活性,减轻脑水肿;甘草FM100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产生皮质激素样作用,提高机体内分泌调节能力。大枣具有催眠、镇静作用,大枣多糖能减轻脑老化。麦冬有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作用,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同时麦冬煎剂还有镇静作用,与氯丙嗪、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麦冬能明显降低血糖。麻仁有镇痛作用。佐药桂枝水煎剂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桂皮醛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生姜同样具有桂枝的上述作用。人参、麦冬、甘草3味药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兴奋作用,必然使体内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有力地发挥抗炎,解热,促进物质代谢、水盐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允许”作用,可以协调体内其他激素发挥作用,从而使体内状态恢复平衡。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84 对造血及细胞功能的影响君药生地黄可加快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及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的增殖、分化,具有显著的生血作用;人参可通过促进骨髓DNA、RNA、蛋白质及脂肪的合成,促进骨髓细胞有丝分裂, 骨髓造血功能;其中人参皂苷R0和人参总皂苷对骨髓潜能干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红细胞的分化以及促进红系、粒系、巨核系组成的混合集落形成;同时人参皂苷能促进淋巴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分泌造血因子GHCSF、造血相关因子IL3及IL6等;人参二醇提取物可促使溶血性家兔摄取铁的速率增高,使失血性家兔肝对放射性铁摄取明显增加。大枣含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糖及微量元素,为机体造血提供充分的原料。大枣、甘草均对贫血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免疫促进和调整作用也正中多种贫血的发病机理。阿胶具有强大的补血生血作用,其所含胶原蛋白对造血干细胞具备有益的作用;所含糖胺多糖对细胞增生、造血系统的组织分化有密切关系,因而不仅可使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红细胞显著增加,而且还可使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显著增加;阿胶所含甘氨酸能促进钙的吸收,并且有正钙平衡的作用;阿胶中含有肌肉组成成分及多种氨基酸,可促进肌细胞再生,并形成正常肌纤维。
485 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君药生地可增强血中谷氨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从而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人参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还能对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及物质代谢等生理功能进行调节;人参麦芽醇、水杨酸、香草酸均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麦芽醇还能捕捉自由基,降低膜蛋白分子巯基外露,从而稳定膜蛋白结构;人参聚乙炔对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人参根、茎叶皂苷均能增强SOD和CAT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人参皂苷能抑制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对抗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人参二醇皂苷可使SOD活性增高,对脑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有抑制作用;人参具有抗应激作用,对缺氧、低温、高温均能增加耐受能力,对热应激、噪声应激、光应激均有积极影响;人参根、果、茎叶皂苷可促进高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可使衰老的细胞群中“不分裂”细胞转化为“分裂”细胞,并使细胞分裂周期缩短;人参皂苷还可促进RNA、DNA及蛋白质的合成,对骨髓造血功能具有保护和 作用,使外周血细胞数增加,促进骨髓DNA、RNA、蛋白质及脂肪的合成,促进骨髓细胞有丝分裂, 骨髓造血功能。甘草具有解百药毒作用,对多种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产物中毒、细菌毒素及农药中毒等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甘草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大枣主要成分大枣多糖可提高血SOD、CAT活力,降低脑、肝、血浆中LPO含量,清除自由基,特别是能强力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是延缓衰老的主要成分;大枣含丰富的蛋白质、糖、有机酸和大量维生素、微量元素,也具有抗衰老作用。阿胶具有抗辐射、抗疲劳、提高耐寒能力的作用,麦冬有抗脂质过氧化和抗缺氧作用,对活性氧自由基有极强的清除作用,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提高血浆、肝脏、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MDA含量。桂枝可抑制组胺生成,抑制PG合成和释放,抑制补体活性,清除自由基,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生姜提取物可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抑制H2O2所致溶血,抑制肝MDA产生及脂质过氧化反应。6.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炎作用
君药生地对须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抑菌作用。甘草提取物及甘草酸钠对金**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幽门螺旋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及滴虫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类化合物通过多种病毒颗粒的直接作用和诱生干扰素、增加NK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活性等活化宿主免疫功能的间接作用而发挥广谱抗病毒作用,尤其对艾滋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疗效肯定。甘草多糖能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水疱口炎病毒、牛痘病毒;甘草酸能抑制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合胞病毒;甘草甜素除抑制上述病毒之外还能抑制肝炎病毒,甘草酸单胺能抑制HIV。麦冬皂苷、麦冬煎剂及麦冬粉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佐药桂枝除对上述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外,对常见的皮肤真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炭疽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痢疾杆菌也有抑制作用;桂皮醛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桂枝煎剂对流感病毒及孤儿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生姜水浸剂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醇提取物还对金**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同时对常见的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49 歌诀炙甘草汤地麦参,桂胶姜枣酒麻仁;脉结代兮心动悸,虚劳肺萎气血贫。[3]
410 出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5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方之炙甘草汤 51 方名炙甘草汤
52 组成炙草、阿胶、生地、麦冬、人参、麻仁。
53 主治《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方之炙甘草汤主治热劫燥病,时邪昏陷。
54 附注方中人参,《医门补要》作“西洋参”。
55 出处《兰室秘藏》卷下:人参益气汤处方黄耆4克生甘草人参各15克白芍药9克柴胡75克炙甘草升麻各6克五味子140个制法上药嚼咀,分作四服。功能主治治热伤元气,两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摘录《兰室秘藏》卷下《卫生宝鉴》卷二十四组成黄耆5分,人参3分,黄柏(去皮)3分,升麻3分,柴胡3分,白芍药3分,当归2分,白术2分,炙甘草2分,陈皮3分,生甘草2分。功效补气,益水,清热。主治过汗亡阳变证。虚而瘛搐。用法用量上(口父)咀,都为1服。水2盏半,先浸两时辰,煎至1盏,去滓热服,早食后、午饭前各1服。临床应用伤湿过汗:中山王知府次子薛里,因戏水,衣服尽湿,其母责之。至晚,觉精神昏愦,怠情嗜卧。次日,病头痛身热,腿脚沉重。一女医用和解散发之,闭户塞牖,覆以重衾,以致苦热不胜禁,遂发狂言,欲去其衾。明日,寻衣撮空,又以承气汤下之,下后语言渐不出,四肢不能收持,有时项强,手足瘛疭,搐急而挛,目左视而白睛多,口唇肌肉蠕动,饮食减少,形体羸瘦。命予治之。具说前由。予详之,盖伤湿而失于过汗也。今盛暑之时,大发其汗,汗多则亡阳,百脉行涩,故三焦之气,不能上荣心肺,心火旺而肺气焦。夺汗无血,今发汗过多,气血俱衰,筋无所养,其病为痉。脾热则肌肉蠕动。气欲竭,热留于脾,故四肢不用。此伤湿过汗而成坏证明矣。当治时之热,益水之原救其逆,补上升生发之气。以人参益气汤治之,投之3日后,语声渐出,少能行步,四肢柔和,食饮渐进,至秋而愈。各家论述《内经》曰:热*所胜,治以甘寒,以酸收之。人参、黄耆之甘温,补其不足之气而缓其急搐,故以为君;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生甘草甘微寒,黄柏苦辛寒以救肾水而生津液,故以为臣;当归辛温和血脉,橘皮苦辛,白术苦甘,炙甘草甘温,益脾胃,进饮食,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药之酸微寒,以收耗散之气而补肺金,故以为佐;升麻、柴
详见百科词条:人参益气汤 [ 最后修订于2016/8/6 11:59:17 共82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别名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医门法律》卷六),茵陈姜附汤(《类证治裁》卷四)。处方干姜45克甘草(炙)60克附子(炮)1枚(去皮,破8片)茵陈180克功能主治治黄疸阴证。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而发黄者。用法用量上锉。每服酌量多少,水煎,凉服。摘录《卫生宝鉴·补遗》《伤寒微旨论》卷下方名茵陈四逆汤别名加味姜附汤、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茵陈姜附汤组成甘草2两,茵陈蒿2两,干姜1两半,附子1个(破8片)。主治阴黄。病人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出。阴黄。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皮肤冷,心下硬,按之痛,身体重,背恶寒,目不欲开,懒言语,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脉紧细而发黄。用法用量水4升,煮取2升,去滓放温,作4服。制备方法上为末。各家论述《医方考》:此阴证发黄也。阴寒盛于下,则戴阳于上,故上体见阳证, 见阴证;阴盛于下,故见阴脉之沉迟,兼阴证之四逆;阳戴于上,故见阳证之发黄,上体之自汗也。茵陈,治黄之要药,故无分寒热而用之;附子、干姜、炙甘草,回阳之要品也,故有阴寒即用之。然必冷服者,恐姜、附发于上焦阳盛之区,而下部阴寒之分反不及也。附注加味姜附汤(《寿世保远》卷三)、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医门法律》卷六)、茵陈姜附汤(《类证治裁》卷四)。
详见百科词条:茵陈四逆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04:08 共54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简介
本文2023-10-17 11:21:3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