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巨胜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2收藏

三黄巨胜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伤寒大白》卷二 21 方名 22 三黄巨胜汤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25 附注 3 《伤寒六书》卷一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三黄巨胜汤的用法用量 35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三黄巨胜汤 1 拼音

sān huáng jù shèng tāng

2 《伤寒大白》卷二 21 方名

三黄巨胜汤

22 三黄巨胜汤的别名

三黄石膏汤

23 组成

黄芩、黄连、大黄、石膏。

24 主治

伤寒,中有积热,身热多汗,二便赤闭,目赤唇焦,谵妄,口渴欲饮,斑毒。

25 附注

三黄石膏汤(《古今医彻》卷一)。

3 《伤寒六书》卷一 31 方名

三黄巨胜汤

32 组成

石膏7钱,黄芩7钱,黄连7钱,黄柏7钱,山栀仁30斤,芒硝、大黄(一方有枳实)。

33 主治

伤寒阳毒发斑,狂乱妄言,大渴叫喊,目赤脉数,大便燥实不通,上气喘急。

34 三黄巨胜汤的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1片,大枣2枚,煎之,临服入泥浆清水2匙,调服即安。

35 附注

方中大黄、芒硝用量原缺。

古籍中的三黄巨胜汤 《伤寒大白》:[卷二]谵语

清爽,唇焦口渴,舌生黄苔,右关脉数,清胃汤、三黄巨胜汤。手足多汗,表邪未解,下症急者,大柴胡、大干

《伤寒大白》:[卷二]口渴

,凉膈散。外有阳毒热病,目赤唇黑,大渴引饮,三黄巨胜汤、凉膈散。又有中暑烦渴,干葛石膏汤调辰砂六一

《简明医彀》:[卷之二伤寒]伤寒方法(通计一百二十)

鼻衄,热不懈,身目黄,狂叫欲走,或过经坏证。三黄巨胜汤阳毒斑、狂、渴、目赤、脉大气喘,便燥,舌卷囊

《伤寒大白》:[卷一]发热

结,手足时时汗出,六脉沉数,此阳明里症也,宜三黄巨胜汤、导赤各半汤、凉膈散。若口干舌刺,小腹硬满,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

芒硝,主要成分是十水合硫酸钠。化学式 Na2SO410H2O首先说一下,我老妈原来学过医,只是后来还是没有当成。于是,我从小熟读各大医学教材,奈何无用,大学选了一个乱七八糟的专业,,,,在 86 版《药理学》中,关于 “泻药”,有这么两种药物。一种是“硫酸镁”,一种是硫酸钠。前者又叫做“泻盐”,“硫苦”,后者又称“芒硝”。硫酸镁和硫酸钠都能导泻。原因是硫酸根离子在肠道内吸收很少,保持了肠道内渗透压,从而保持肠腔内水分,甚至吸引水分向肠腔内转移,从而导泻。只不过,硫酸镁的作用更强烈,因为镁离子在肠道内也很少被吸收。不过由于镁离子被吸收后会有神经抑制作用,因此在口服毒物中毒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更常用硫酸钠。

 不仅有芒硝还有朴硝皮硝牙硝 还有玄明粉 寒水石 西瓜霜寒水石:天然产品牙硝:全称叫马牙硝。因芒硝是含硫酸钠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而结晶体的形状不同,叫法也不同。牙硝其形状为棱柱形或长方形,尤似马牙,故叫马牙硝,简称牙硝。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已有芒硝别称牙硝的记载。芒硝:将天然产品,加热水溶解过滤,析出结晶,结于上面的细芒为芒硝。皮硝:将天然产品,加热水溶解过滤,析出结晶通称“皮硝”。朴硝:将天然产品,加热水溶解过滤,析出结晶,沉于底部的块状物为朴硝。元明粉即风化芒硝。

目录 1 拼音 2 《千金翼》卷十五 21 方名 22 胃胀汤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25 胃胀汤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2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胃胀汤 1 拼音

wèi zhàng tāng

2 《千金翼》卷十五 21 方名

胃胀汤

22 胃胀汤的别名

胃服丸、补脏汤

23 组成

人参1两,茯苓2两,橘皮2两,干姜2两,甘草(炙)2两。

24 主治

胃气不足,心气少,上奔胸中愦闷,寒冷,腹中绞痛,吐痢宿汁。

25 胃胀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水2升,于铜器中火上煮1沸,不能饮者,服1升,1日3次。可长服。

2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7 附注

胃服丸、补脏汤。

古籍中的胃胀汤 《妇科秘书》:胎逆上逼胀满子悬论

用童便灌之即下,或乌梅肉十枚研烂,入生姜三片,煎汤灌之亦下,取酸以降敛之,兼辛以散火气之逆也。又有

《本草经解》:[卷四金石部]芒硝

气寒。味苦。无毒。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芒硝气寒。

《医心方》:[卷第二十九]治饮食过度方第十七

无面者孽可用之。《新录方》治食伤饱为病,胃胀心满者方∶十沸汤,生水共三升饮之,当吐食出。又云∶灸胃管

《医心方》:[卷第九]治谷劳欲卧方第十三

服之,覆取汗。又方∶食伤饱为病,胃胀心满者∶灸胃脘七壮。又方∶十沸汤,生水共三升饮之,当吐食出。《医

《症因脉治》:[卷三肿胀总论]内伤腹胀

目录 1 拼音 2 急下存阴的定义 3 举例 附: 1 古籍中的急下存阴 1 拼音

jí xià cún yīn

2 急下存阴的定义

“急下存阴”为治疗学术语。用承气汤一类的泻下剂迅速通便泄热,清除燥结,以保存津液,防止痉厥变证的方法。有釜底抽薪之意。临床上适用于里实热证,症见壮热、烦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或干黑起刺,脉沉实有力等。参阳明三急下、少阴三急下等条。

3 举例

大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治疗痞、满、燥、实俱见的阳明腑实证。方中大黄苦寒,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实热结滞,且能活血,为君药。芒硝咸寒,能泻热通便,润燥软坚,协大黄则峻下热结之力更增,为臣药。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共为佐药。4药合用,共奏峻下热结之功。本方的配伍特点在于寒性泻下药配伍行气消滞药,使胃肠气机通畅,里热积滞得以速去,从而使津液得以保存,即所谓“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古籍中的急下存阴 《证治心传》:[卷一]幼科治验记

,亟宜荡涤之。缘小儿纯阳,柔脆之脏腑尤易枯涸,急下存阴,转危而安矣。至于阳明热甚痉厥之证,市医名之急

《花韵楼医案》:正文

谷未多。能勿虑其液涸乎。伤寒论有可下不可下。并急下存阴等法。两者俱是回生要关。但须用之的当。今见口竭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六章·伤寒脉舌]第四节·观舌形

多死。亦有横纹二三层者。与此不殊。宜泻火解毒。急下存阴。服至瓣晕退净。而其人气液渐复者。庶能救活。此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七章·伤寒本证]第二节·大伤寒

搏。此少阴邪从火化。合阳明燥化而成下证也。法当急下存阴。大承气汤。加犀角(一钱)、鲜生地(一两),峻

《厘正 要术》:[卷一·辨证]验舌苔

目录 1 拼音 2 《肘后方》卷二 21 方名 22 麦奴丸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25 麦奴丸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27 用药禁忌 28 各家论述 29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麦奴丸 1 拼音

mài nú wán

2 《肘后方》卷二 21 方名

麦奴丸

22 麦奴丸的别名

黑奴丸、水解丸

23 组成

小麦(孛攵)1两,麻黄2两,大黄2两,黄芩1两,芒硝1两,釜底墨1两,灶突墨2两,梁上尘2两。

24 主治

伤寒56日,胸中大热,口噤,名为坏病。时行热病,67日未得汗,脉洪大或数,面目赤,身体大热烦躁,狂语欲走,大渴甚;亦治阳毒,温疟。

25 麦奴丸的用法用量

用新汲水5合,末1丸,顿服之。若渴,但与水,须臾寒,寒了,汗出便解,日移五丈不觉,更服1丸。

26 制备方法

捣蜜为丸,如弹丸大。

27 用药禁忌

此药须是病人大渴倍常,盛渴者乃可与之;不渴者与之,反为祸耳。

28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麦奴丸方下虽治伤寒而实时气的方。方中釜底墨、灶突墨、梁上尘皆取温散火毒;麦奴乃湿热间气所钟,取治温毒,为同气之向导;麻黄、黄芩以散在表之热;大黄、芒消以泄在里之毒也。

29 附注

黑奴丸(《外台》卷一引《古今录验》)、水解丸(《千金》卷九)。

古籍中的麦奴丸 《外台秘要》:[卷第一]古今录验方八首

。忌海藻菘菜野猪肉芦笋生血物。(出第三卷中)又麦奴丸疗伤寒五六日以上不解,热在胸中,口噤不能言,唯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治伤寒五日候诸方

候温服。治伤寒五日。热在胸中。不能言语者。宜服麦奴丸方。麦奴(一两)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川芒硝(

《圣济总录》:[卷第二十九]伤寒坏病

。治伤寒坏病,医所不能治,热在胸中,不能言语,麦奴丸方麦奴釜底墨灶突墨梁上尘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

《普济方》:[卷一百三十一伤寒门]伤寒过经不解

桑根白皮(锉)白术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汤调下。麦奴丸治伤寒五六日以上不解。热在胸中。口噤不能言。惟

《肘后备急方》:[卷二]治伤寒时气温病方第十三

《天工开物·乃服》中有关皮革工艺,只写到用芒硝、朴硝等鞣制动物皮革使之变软。有关这些工艺的细节,古代文献也没有详细的记载。

古代的皮革加工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加工过程,机理较深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有加工经验的积累,而没有系统的机理可讲。这也是古籍少有记载的原因。

三黄巨胜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伤寒大白》卷二 21 方名 22 三黄巨胜汤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