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平常都读什么书?(附:经文书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4收藏

道士平常都读什么书?(附:经文书单),第1张

很多善信、居士初入玄门,不知道该读哪些经书,殊不知早在明初的张宇初天师就在《道门十规》里的“道门经箓”讲了许多关于道门的经典。

历代祖师特别重视道教经书,张宇初天师在《道门十规》里就说“凡习吾道者,必根据经书,探索源流,务归於正,勿为邪说*辞之所汩,遂乃递相鼓惑,深失祖风。”

经文分类侧重不同,张宇初天师将经典的内容区分为用于“内而修己”和“济世度幽”两种。

所谓“内而修己,则虚皇四十九章经、洞古、大通、生天、清静诸经最为捷要”。分别指的是《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太上赤文洞古真经》、《太上大通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生天经颂解》、《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等。

“外而济世度幽,则黄帝阴符经、玉枢、北斗、消灾、救苦、五厨、生神诸经,玉枢、朝天、九幽诸忏,是皆入道之梯航,修真之蹊径”。

分别指的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太上老君说消灾经》、《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太上说五厨经》、《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等。还有一部分是“忏”,包括《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忏》等。

另外关于内丹修炼的经书则有“所究丹经,惟《石壁记》、《龙虎经》、《参同契》、《悟真篇》、《翠虚篇》、《还源篇》、《指玄篇》、《大道歌》、《崔公入药镜》、《金丹四百字》,并《诸仙语录》,皆诱人修真入圣之梯航,所宜潜心研究”。

这分别指的是楚泽先生编的《太清石壁记》、魏伯阳祖师著的《周易参同契》、紫阳真人张伯端著的《悟真篇》、陈楠祖师撰的《翠虚篇》、石泰祖师撰的《还源篇》、吕洞宾祖师著的《指玄篇》、崔希范祖师撰的《崔公入药镜》、张伯端祖师著的《金丹四百字》,其中《大道歌》有张继先天师和白玉蟾祖师所写的丹诗和女丹著作《灵源大道歌》等。《诸仙语录》则是历代祖师的语录。

对于斋醮科仪方面的书籍则提出“世传《三箓内文》、《金书》、《玉鉴》、《道门定制》、《立成仪》等书,已有定规,凡行持之士,必广参博究,务明性命根宗,累积真功实行。”

其中“三箓内文”应该是《太上赤文洞神三箓》(齐梁陶弘景集,唐李淳风注)、“金书”指《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玉鉴”可能指《灵宝玉鉴》,另有一种说法是“三箓内文”指古灵宝经里的《三箓简文经》,其中《金书》、《玉鉴》二卷已经亡佚。“立成仪”则有《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唐代张万福著)和《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道教尊三清最高神。

即玉清元始天尊(天宝君,代表“道经师”三宝中的道宝);

上清灵宝天尊(灵宝君,代表“道经师”三宝中的经宝);

太清道德天尊(神宝君,代表“道经师”三宝中的经宝)。

三清均为道炁所化,元始天尊为始炁所成,灵宝天尊为元炁所成,道德天尊为玄炁所成,《道门十规》说:……其曰元始、灵宝,乃混沌之初,玄元始三炁化生,其本则一。《三清总诰》:道宝经宝师宝,玉清上清太清。一炁流行,三尊应化。

三清中元始居中,始炁居上。不同朝代、不同教派所尊最高神不同,天师道尊老子(道德),灵宝派尊元始、灵宝(太上大道君,非太上老君),上清茅山宗尊元始、灵宝。到了近现代,基本以元始天尊为第一尊神。

玉皇大帝排位在三清之后,《玉皇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里说“尔时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玉皇尊帝与……侍在侧焉。”经中,玉皇是灵宝天尊(太上道君)赐给光严妙乐国王的孩子,后证道金仙,号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再修持亿劫后始证玉帝。但是在《玉皇经注》中说:玉帝,在道教即为三清之化,道家先三清者,先虚无而后妙有,所谓无极而太极,非有尊卑之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玉清为教门之尊,昊天为三界之尊,各居一列,各全齐尊”。否认了玉皇大帝位卑于三清。

其实从道教的《早晚功课经》中《诸真宝诰》中对道教弟子对神仙赞颂的先后顺序,可以隐约知道尊神排位(元始、灵宝、道德、玉皇、天皇、紫微……)。

鸿钧、通天、玉虚十二金仙之类的角色属于小说《封神演义》杜撰,现代网络文学洪荒流小说不断引用,甚至有写手自己造神造出什么创始元灵杨眉大仙混鲲祖师等等中二神名。正统道教中并无此等神仙,不做考虑。

希望对你有帮助。福生无量天尊。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为雷法之祖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为雷部正神,来历已不可考,一说轩辕黄帝为雷祖,故神霄等派以轩辕黄帝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称:尊属九天之上,综司五雷(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应化九天,总管雷霆都府,辖及二院(五雷院、驱邪院)三司(万神雷司、雷霆都司、雷霆部司),为雷部尊神。

雷部诸仙:

雷霆泰省主事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许逊许真君

雷霆玄省主事太上玉京左宫仙翁葛玄葛仙翁

雷霆都省事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真君张道陵祖天师

浮丘公佥事雷霆三省事

下为神霄派历代祖师

雷霆火师汪真君(神霄派祖师)

侍宸真君王文卿

北极驱邪院左判官颜真卿

洞玄教主雷霆天君辛忠义(陈楠真人之师)

陈楠真人

上清大洞宝录南岳先生赤帝真人五雷副使知北极驱邪院事太微侍宸洞玄高明君紫清真人白玉蟾

上清太华丹景吏神霄玉府西台令行仙都风雷判官彭耜

上清大洞玄都三景法师太乙雷霆典者九灵飞步仙官签书诸司法院鬼神公事留元长

驱邪院右判官陈守默

神霄玉府右侍经潘常吉,周希清

五雷使院事胡士简

雷霆都司事罗致大

黄录院事庄致柔

邹铁臂真人

雷部神真:

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此为雷部九司之主,掌雷部之事.

日宫太阳帝君,雷霆赖以威

月府太阴皇君,雷霆赖以神

北斗九皇真君,雷霆赖以枢辖

北极紫微大帝统御三界,掌握五雷,天蓬君、天猷君、翊圣君、玄武君分司领治,天罡神、河魁神,是为召雷檄霆之司,九天流金火铃大将军、天丁力士、六丁玉女、六甲将军,是为节度雷霆之使。九天啸命风雷使者、雷令使者、火令大仙火伯、风令火令风伯、四目皓翁、苍牙霹雳大仙,是为摄辖雷霆之神。火伯风霆君、风火元明君、雷光元圣君,雨师丈人仙君,是为雷霆风雨之主,中有三五邵阳雷公火车铁面之神,中有负风猛吏银牙耀目飚火律令大神,狼牙猛吏大判官,五雷飞捷使者,五方雷公将军,八方云雷大将,五方蛮雷使者,三界蛮雷使者,九社蛮雷使者

九天尚父五方都总管北极左垣上将都统大元帅天蓬真君卞庄,真君统领神将:天罡大圣,统兵主帅混元一气都统大将王煜,统兵四目老翁雷霆杀伐大将陶元帅,黄判官紫公,雷使者,九天杀童大将,高刁北翁大将,长颅巨兽大将,威剑神王大将,九元煞童,五丁都司,七政八灵,直月将军,十二支直符使者

天猷真君,翊圣真君,九天荡魔祖师真武大帝,与天蓬真君合为北极四圣,为雷部大圣.

二十八宿名归斗部,然而亦属雷部神真

除此以外,各派雷法不同,所奉行之主神,神将,使者,更多,此不详述

仙家堂口中碗是什么法器:“水碗”或“清水碗”。在道场上用来盛装法水(又称”甘露”)。古为竹制品,今多为黄铜制。其器如茶杯状,口略大,杯子周围绘有”五岳真形图”。但也有饭碗状的水盂,口略窄。道场上的高功,常以左手持盂,右手拿着杨柳枝(或用塑料树枝代替),沾取盂中的圣水,遍洒醮坛以示净场,《灵宝济度金书》:“杨枝洒净业垢,解除尘秽于无形。”有时象征普施甘露,济度亡魂,《太上全真晚坛功课经》:“甘露流润,遍洒空玄,拔度沉溺,不滞寒渊。”

一、道教法器有:

1三清铃:道士作法事中的重要法器。又名帝钟、法钟、法铃、铃书。道场(法会)上必不可少的法器之一 。一般为铜制,有柄,铃内有舌,摇动发声。柄的上端为山字形,象征道教信奉的三清尊神。道教认为,法铃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在道场上使用时,须以单手持之,向一边有节奏地摇动。《上清灵宝大法》:“振动法铃,神鬼咸钦。”

2拷鬼杖、打鬼杖、打鬼棒:一般是用在超度道场,镇道场,必要时驱邪用 。

3天篷尺:亦名“法尺”。为长形方木。六面雕满了日、月、二十八宿的名称,及三星、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等图案,还有天蓬元师的圣号。以此行使天蓬元帅的神力,具有辟邪除魔的作用。《道书援神契》:“古者祓除不祥有桃枝,后羿死于桃棒,故后世逐鬼用之,今天蓬尺是其类也 。“

4令牌:

又名雷令、五雷号令。为圆顶平底之木牌。侧面边围刻有二十八宿的名称。上圆下方的形状,象征天地。令牌是道士差遣神灵的神圣法器,有辟邪的作用,也可用于差遣雷神。令牌的形状与图案并不完全一致,如有的刻有龙或宝剑,有的刻有五雷号令、总召万神等。

5步罡毯:在法会(如,九皇会)时,踏罡步斗在地上的 。

6如意:道场中最高的道士持有(唯一的),如高功。如意,只能对下界(鬼)使用,对上界(神明)是不可以用的。如意代表十方之内最上。一般只在高功上座的时候用 。一般为玉、木、骨制成。形状略曲如心字,有三点:首尾两端作云形或芝形,中央一点圆形。象征道化三清之意,又喻一心尊三宝,即道宝、经宝、师宝。道教方丈在宣说经教或其他隆重科仪中,亦手持之。

7令旗:为高功在醮坛发号施令的旗子。旗为三角形,旗面为**,镶以齿状红边,上有一条**红边的飘带,旗杆一般为藤制。旗子上书敕召万神四字。如龙虎旗, 分龙旗、虎旗、马旗、象旗等动物的旗帜,统称龙虎旗。

8拂尘:很少在道场中使用,一般是神仙的法物或高道的法器 。

9笏:又称朝简、朝板等。是用来朝拜神仙时所执的手板,上面可以记事,以免遗忘。古时朝拜天子的笏有一定的规制,天子用玉,诸侯用象牙,大夫和士用竹片。道教则不受此限,根据条件均可使用。举行道场时,高功登坛,双手捧笏,如对天庭。道场中的经师都可以使用的。上奏拜表使用。对上界、下界(鬼)都是可以使用的。

10圣卦:也称“圣杯”。一般在神案前都有一对。有阴阳之分。主要用于作为神明回答的依举

附:玉圭:同“如意”、“朝简”相似。但玉圭只能对上界(神明)使用。

11 法印: 一般为木制、铜制或玉制。印面上刻着具有道教含义的文字,甚至有的还刻着完全符式化的图案,印钮一般是狮子或其他避邪兽。道教自从祖天师张道陵开始传有法印,沿袭至今。法印是道教奏达天庭的公印,也是行使神力的法物。《洞玄经》:“法印照处,魅邪灭亡。”

12法剑:又名宝剑、令剑、七星剑。在钢铁锻制的剑身两面,各镶有青铜制的北斗七星图样,靠近剑柄处有龙、虎或符的图案。宝剑是斩妖诛魔的强力法器,张天师的家传宝物即为宝剑及天师印。通常剑身单薄的七星剑是以两把并握使用,有时也可分持两手,又称双剑或合剑。也有一种是在剑身上刻有符咒的木剑,多半使用可以避邪的桃木雕制,又称桃木剑。

13甘露碗:又称水盂、水碗或清水碗。在道场上用来盛装法水,又称甘露。古为竹制品,今多为黄铜制。其器如茶杯状,口略大,杯子周围绘有五岳真形图。但也有饭碗状的水盂,口略窄。道场上的高功,常以左手持盂,右手拿着杨柳枝,沾取盂中的圣水,遍酒醮坛以示净场,《灵宝济度金书》:“杨枝洒净业垢,解除尘秽于无形。”有时象征普施甘露,济度亡魂,《太上全真晚坛功课经》:“甘露流润,遍洒空玄,拔度沉溺,不滞寒渊。”

14镇坛木:又名震坛木、奉旨、净板等。为略呈长方体之木块。顶面稍有隆起,底面平坦,以漆涂成红色。正面刻有万神咸听四字,两端刻有乾坤、坎离四卦。在道场进行中,镇坛木被置于桌上,由高功配合科仪使用。道士专行法术时,也用来拍击桌面,威吓恶鬼邪魔。

15法尺:为长形木片。形状和旧式的尺相同,两面均有刻度,并且雕有葫芦等吉祥图案,一般漆成红色。除此之外,也有一种不带刻度和图案的铁尺,法尺不单是上古神仙丈量天地的法器,有除魔的力量。

16法绳:又名法鞭、净鞭或法索等。木柄上雕有蛇头状花纹,其下接有苘麻或棕榈等纤维搓成的绳身,绳后亦有结尾,看去俨然一条完整的蛇。蛇头部分涂有朱漆,上有八卦图案,更精细者甚至从蛇口处还有人头露出。此外,也有的利用天然的曲木来表现蛇身。法鞭可以鞭挞妖魔,辟除邪怪。

17师刀: 即法师所用的刀。一种是黄铜制的短剑,剑锋很钝,前端呈椭圆形,柄上串有铜钱或小铁环,形状颇为怪异。另一种是锐利的铁刀,形态介于法剑和菜刀之间,上面刻着太上老君的圣号。

18木鱼:又称木鼓,俗称鱼子。形圆而刻做鱼形,故号木鱼。中间掏空,击之作声。通常放在经案的右手边,以右手持木棰敲之。诵念经文时配合经韵而使用,经文的每个字都要落在木鱼的点子上。《无上秘要》:“木鱼清磐,振醒尘寰。”

19磬: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圆磬,圆形而中空,铜制或铁制。通常放在经案的左手边。磬的主要作用是通报神灵,也可以消灾解厄。平时道教徒或香客进殿朝拜,殿主在其抬头起身之时击磬。道场诵经时配合科仪,也要击磬。

20 引磬:又名手磬。形小如碗状,铜制,器底隆起之顶端,附有木柄,以便携持。木柄有绳,连一铁杆或铜杆。道众在醮坛朝拜或转天尊时,持而鸣之,用以引导道众,故名引磬。

21钟:一般由铜或铁铸成。钟内无舌,击之发声。有大钟和小钟之别;大钟用于道观早晚开静、止静时,配合大鼓和板使用;小钟用于道场作为法器,与鼓配合击打。

22鼓:圆桶形或扁圆形,边围鼓起,中空,两面或一面蒙以皮革。鼓有大小之分:大鼓用于道观早晚开静、止静时,配合大钟和板使用;小鼓在道场作为法器,配合小钟使用。鼓的声音,具有通神和辟邪的作用。道教对击鼓颇有讲究,可以打出风云雷雨的模拟音响,且能配合经韵板眼,谓之花点。《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凡建醮道场行法事时,必先鸣法鼓”。

23铛:又称单音、铜鼓等,俗称铛子。是用小铜锣固定在长柄的木框上,用拨子敲打出声。如果是十面小锣固定于同一木架,安上长柄,则称云锣或云璈。

24钹:亦名铜盘。一般为铜制。形状是中央隆起的圆片,在其隆起部位系有红布条。有大小之别:大的称为饶钹、闹钹或大钹,小的称为钗或钗子。击打时双手各持一片的布条,合击发声,也有的把一片置于圆形的凹状布垫上面,用另一片去击打。在道场上,通常和铛子配合使用。

二、道教常用护身物

1、朱砂

在中药店里就能买到,价钱也不贵。它的价格与成色有很大关系,分内服和外用的两种,内服的是粉末状,外用的是沙粒状。一般佩带只要用那种外用的就可以了。在佩戴时先做一个小袋,装入朱砂,在放入7根灯心草(也在药店里有售,更便宜)7粒黑豆,最好再放一些经咒或桃木符之类的。他的中成药就是朱砂安神丸,是治疗附体,撞邪的重要药物。朱砂有毒,不得擅自服用!

2、雄黄

他和朱砂一样是天然的避邪护身之物,在白蛇传里就有充分的描写。只是这东西有很大毒性,很难买得到,用法就同朱砂一样。

3、艾灸条

这原是做针灸治疗用的,使用药草艾蒿晒干揉成绒做成的,很便宜。要是再走夜路时点一支,担保不会有任何东西来找事,他的气味很大,要在屋子里烧得话一点就够了,还可以去除流感预防疾病,是首选之物。

4、天木藏香

不用特殊开光就可直接使用的香里的最好的,但不便宜。只要取出焚烧,可使一切邪魔远遁,在西藏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有时就拿它来装藏开光,效果一样很好,再去外地感觉不舒服时,取出一些来在屋子里一撒就可以了。

5、葫芦

有人说可以用铜质的,其实它的效果远不如天然长成的,这东西在使用时要把口锯开,把里面的种子倒出来,最好挂在床头,门上,窗户上,如果它在挂了一段时间后有所损坏,就要即使再买一个补上,要是上面雕刻有符咒、神像是最好的。

6、姜

这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好东西,在古代,医生们出入疫区治病时,没有现在的那些口罩消毒装备,就全靠着生姜来抵挡病毒,被传染的很少,而且它还是克制蛊毒的一味极好的药物。

施食是道教科仪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称:“诸鬼神久处幽阴,形体饥渴,想念世间饮食,无顷刻施食是忘,故施食一事,所以慰其想念,济其饥渴。”①《上清灵宝大法》称其“宣说灵章,咒施法食,三途五苦,尽得沾濡,十类四生,悉皆饱满,即超阴境,共涉仙乡”。②道教认为,在科仪中经过“咒施法食”,阳世的食物已变为醍醐甘露,兰肴珍馔,玉液琼浆,使幽魂深味无为,永出轮回,证无上道。施食可以作为一种仪式体,如《灵宝施食法》;也可以是组成其他仪式体的一项仪式元,如《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就是由施食和济幽、炼度等仪式元共同组合而成的。

早期道教并无施食科仪,但是在南朝宋时成书的《正一法文经章官品》称“北曹五千君官将一百二十人,治朱阳室,主收天地父母从民责饮食之鬼”,该经已有称鬼“从民求饮食者”,“从民取食鬼者”,“从民求饮食之鬼”等等。③鬼有饥而求食的,这就为道教的施食仪的形成和流行准备了条件。至迟在唐代,道教的施食仪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影响。《艺文类聚》卷四称:“道经曰: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人间,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传录,饿鬼囚徒,一时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献于玉京山,采诸花果,珍奇异物,幢幡宝盖,清膳饮食,献诸圣众。道士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④尽管玄都大献玉京山,场面浩大,道士众多,但是其仪只是“日夜讲诵是经”,比较简单。南宋道士王契真和金允中分别编集的二种《上清灵宝大法》以及林灵真编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都有施食科仪的名目和内容。例如:“开度黄箓斋五日节目”的第二天“夜中,召摄正度魂灵及七祖九幽,亡者身后冤仇,赴坛沐浴,全形医治,解结,咒献法食”,第三天夜中“修设玄都大献玉山净供,普召六道四生,诸类幽魂,飨食受炼,传戒往生”;“明真斋三日节目”的第二天入夜“修设玉清溟涬大梵甘露净供,普召六道四生诸类幽魂,飨食受炼,传戒超生”另外,“九天生神斋三日节目”、“灭度五炼生尸斋三日节目”和“度星灭罪斋三日节目”等也都有“修设青玄普度净供,普召六道四生,诸类幽魂,飨食受炼,传戒超生”等内容。⑤根据南宋时期道教科仪文献总集的记载,道教的施食科仪,名目既有差别,内容也甚繁复。《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百一十称“诸施食,所谓玉山净供,所谓甘露净供,所谓祭炼,均一法耳,特科仪有详略也”。⑥因此,较详的施食仪中也包含了炼度的部分内容。

据王契真的《上清灵宝大法》称,施食科仪的程序是:传戒,施食请降,开通鬼路,召孤魂,焚追众魂符,升座,宣天皇宝诰,召六道,焚天道符,焚神道符,焚人道符,焚地道、鬼道、畜道符,普摄三恶道赴筵朝上帝咒,召亡魂、焚召亡魂符,咒献,灌化,五厨经,圆成。⑦据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则是立香案,茭廓前高功上香,望阙,口奏,道众举幡歌斗章 先召六道,次召孤魂,举大圣黄华荡形天尊,引至浴室,宣沐浴科,高功存变浴室,请降生气灌注身中,讽中篇,三礼;引孤魂,赴茭廓,次第咒食;咒食文,道众咒食;次讽中篇,以多为度;回向。⑧《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九十六和九十七的“科仪立成品”(青玄斋用)也有“普度净供品”,其施食科仪的程序较之王契真和金允中的记载都要复杂得多。它的程序是,步虚,洒净,普献颂,祝香 焚降真召灵符,请太乙和三清;众诵中篇,旋绕,洒净;焚玉字真符,焚梵气、甘露、变食等符,焚达冥、破狱等符,焚召六道、四生、追魂、寻魂等符,持幡往门外行召魂仪;法师在坛行普度伤亡复旧还形法,焚召广度沉沦真人等三十九真人符,引亡魂至浴所,入浴,焚改貌还形、解秽除尘和仙衣等符,引幡绕斛筵,洒水,焚甘露和开咽喉等符,引众魂受食 召水火炼形天尊,焚建水池和火府等符,移幡于水火两池之间,焚水炼和火炼等符,焚生肝、生心、生脾、生肺、生肾以及全形、成形等符,诵青玄炼魂玉章 移幡于法座前,智慧颂,皈依道经师三宝,奉戒颂 生天箓,宣超生符,托生符,宣功德牒 启谢,回軿颂,宣护送牒,送魂,焚仙魂。⑨南宋时期三种施食科仪都包含开通鬼路、召六道孤魂赴筵、变化法食、开通咽喉、施食众魂、宣戒亡灵、皈依三宝的内容。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不同之处则是有的在坛场布置上除置孤魂香案外,还要立茭廓 有的召孤魂仅召六道,而有的却要分别召请二十二类孤魂 有的奉请神灵赴坛仅指主神,有的除主神外还要奉请三十九名真灵降坛 有的除施食外,还要加上水火炼度、全形成形的内容。

各种施食仪的孤魂香案上,均置有斛食。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三称斛食的制作,“用米一升或二升至数升,皆随力制为净饭,切忌荤秽,乘熟装成一小斛,不必用面食之类。有力者自从其厚,于其日晚间方造”。ab另外,施食仪中的孤魂香案都置于坛场外的空地上,“务令宽广,仍戒喧杂”,香案上安香炉、净水和灯烛,旁置斛食,“盖以食祭鬼,不宜人气及灯烛逼近”。施食仪的斛食,既是阳世饭食,在施给众魂食用时,就要“变化”为法食。高功法师于咒食之所,执手盂,焚变食符,念启请咒,手结五岳印,请五方气入手中。存想各方真气,下灌斛筵,于每方烧真文。次念三光咒,取日光九芒、月光十芒和黄芒之气等三光气,吹于食上,又念三尊号,吹三天气于食上。左右手,玉清诀,存身为元始天尊,启召溟涬大变神王下降变食,次以杨枝水洒食,诵诸秘咒,为亡灵开通咽喉,胃管生津,旋绕斛筵,“变化法食,皆是云厨甘灵,异品珍肴,果是交梨火枣、丹李蟠桃之类,品味香美,遍满无边,馁腹皆充,食之无尽”“存斛筵广大,可以遍迥无穷所”。ae《灵宝玉鉴》对于高功法师在变食中的存想有明确的要求,称“变食之法师,存为救苦天尊,坛众为诸大真人,法筵为三层宝坛。斛中红光紫气,上冲天际,三宝上帝、太一慈尊、十方救苦真人、日月星斗三界真宰,在空玄之中为作证明。天门金光,道气百千万重,绵绵而降,灌注己身及斛食水盂之中,内外映彻”,在存想中,“天尊光明遍照天上地下,十方世界无不洞明,天尊洒光露,灌注法食,光明瑞气,流注无穷”,“其斛摄化无碍,香气馥郁,充塞虚空,广大无量”。在施食仪中,受食的除了有黄箓斋供的亡主以外,还有四生六道中的一切孤魂。因此,各种施食仪都包含召四生六道和各类孤魂的内容。金允中的《上清灵宝大法》列举的孤魂有二十二类,孤魂的范围覆盖了南宋社会的各个阶层,其中有“历代帝王,前朝君主;尊而后妃,下而嫔御”乃至于“寇儴之辈,劫掠之徒;犯刑徒众,法死伤魂”。还有各行各业和各种社会层次之人,例如:“千古英雄,历代将帅;戎门率众,军阵兵行;文场秀士,学海儒生;九流之士,杂艺之伦;江上渔人,溪头钓叟;耕稼之民,农桑之众;川陆经商,江湖贩鬻;割烹之众,宰屠之行”乃至于“街衢游子,市井闲徒;伶人乐部,俳客倡流;路歧市艺,南北杂能”。还有佛道教徒和隐士、摩尼教徒,例如:“真祠羽,琳馆黄冠;山林逸士,岩谷幽人;宫观女冠,寺院尼众”乃至于“绝荤之众,吃菜之徒”等等。无论在阳世的尊卑贵贱,在斛食仪中一律都是孤魂,都沉沦于饥渴幽暗之中,同样享受法食,都经过符咒之化而升登仙界。因此,在这个局部内容上,道教的神权突破了王权对它的控制,使阴世的王公贵族服从于自己如同炼度仪一样,施食仪对于高功的要求甚严。《上清灵宝大法》称高功凡欲至晚施食,“此日先须炼形,存神发真,依法朝奏三天金阙,存玉皇在紫庭之左,青玄在紫庭之右,此二宫乃左右目上出日入月之所,真道所居也。三宫脑上乃捷神之府也。兆早朝默奏,先请降玉皇慈悲吉祥,甘露下降,变炼斛食,自请降之后,举心运意,行住坐卧,皆是大献管要,心机归一,不可妄想”,在科仪中,也要焚符、念咒、结印和存想,将自身之气与日月星三光之气、五方之气,内外贯彻,普度众魂。

佛藏中现存最早的关于焰口的经典是唐代沙门不空翻译的《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和《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并手印》等。不空译经之始大约晚于道教《艺文类聚》成书一百多年,因此,道教焰口,以清膳饮食使囚徒饿鬼俱饱满的仪式,至少要早于佛教焰口约一百余年。

佛 教的焰口仪的要义是,阿难初入佛教时,忽见名曰焰口的饿鬼,其形丑陋,焰口对阿难说:“却后三日,汝命将尽,即便生于饿鬼之中。”阿难惊问,何方可免。焰口称:“汝于明日,若能布施百千那由佗恒河沙数饿鬼,并百千婆罗门仙等,以摩伽陀国所用之斛,各施一斛饮食,并及为我供养三宝,汝得增寿。”ai阿难晨诣求佛,佛言有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咒,诵此咒者,令诸饮食变少成多,变粗为精。又说甘露咒,诵此咒者,水变甘露,清凉美味,广大如海。阿难闻之,备净饭净水,众鬼触之食之,皆得六根清净,超生善道,阿难亦得延寿。因此,《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主要是三个部分:

一是破地狱门及开咽喉;二是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咒;三是甘露咒。兴慈的《蒙山施食要意十则》称,蒙山施食仪是“宋不动梵师,居蜀蒙山,爰集救拔焰口饿鬼经,水施食法,并以二咒为主,集诸密部成文”而作成。此仪“一人多人,僧坊林野,皆可遵施,自后禅门日诵,编入晚课,以为日诵常规,由是各方丛林,大小庵居,晚课必施。唯此施食,功满华夏,今古同遵,遍利无穷”。由此可知,佛教的焰口仪是一种个人或集体都可进行的以念诵和观想为主的仪式,无论在内容上和规模上都同道教施食科仪有很大差别。

玉皇大帝是三界的主宰,但是不能管三界之外的神仙,在书中元始天尊是三界之外的神仙,比他的地位还要高。但是书中提到玉皇大帝乃是从小修炼了几亿年才能成为享受混元道果的神仙,成为了无极大道的天道圣人。

但是一些书籍中认为玉皇大帝乃是道的化身,更是三清的祖气,然而在《西游记》中并没有这一种说法。玉皇大帝跟三清是什么关系?是元始天尊的徒弟?

其实玉皇大帝是元始天尊创造天地以后,在三界之内的化身,也就是元始天尊在开天太极界的化身。元始天尊是先天圣人,也是在天地还没有出现之前就存在了。当元始天尊创造天地以后,他便变化出一个玉皇大帝来主宰天地,让太上老君去开天太极界辅助玉皇大帝。

因此,在《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并没有师傅,他是元始天尊的化身,是元始天尊创造天地以后的化身。

但是还有一种说法是玉皇大帝也是鸿钧老祖的徒弟,传说是他身边的一个童子。

反正都是神话传说,具体就无从考证了·········

于 2008年11月13日 (四) 22:07 的修订 (检视原始码) Admin (对话 | 贡献) (新页面: {{斋醮科仪}} 醮坛原来只是指安放诸神的神位以及神像的坛场。唐代以后斋醮连用,因此,斋坛和醮坛渐不区分。 ==由来== 醮,原来指的)   于 2008年11月13日 (四) 22:09 的修订 (检视原始码) Admin (对话 | 贡献) 下一个→ 行 13: 行 13: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     − [[Category:坛场 布 置]] + [[Category:坛场 设 置]] 于 2008年11月13日 (四) 22:09 的修订 斋醮科仪 修持 早晚功课 炼气

云游参访 斋戒 戒律 正一派戒律

全真派戒律

宫观清规 符箓法术 符 箓 神咒 掐诀 步罡

变化之术 祈福禳灾 考召

驱邪 治病 送瘟 术数 仪式 三箓斋名 罗天大醮 破狱灯仪

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 炼度仪

关灯散花科仪 进表科仪 坛场设置 斋坛 醮坛 戒坛 万法宗坛 道冠服饰 法器 木鱼 令牌 如意 法印

法杖 法剑 笏 云铛

幡 磬 麈尾 钟 铙钹 坛场执事 高功 都讲 监斋

侍香 侍灯 侍经 神诞庆典 迎神出会 香期与庙会

醮坛原来只是指安放诸神的神位以及神像的坛场。唐代以后斋醮连用,因此,斋坛和醮坛渐不区分。

由来

醮,原来指的是道教在举行大型礼仪活动后必须进行的祭祷诸神的仪式。中国古代就有醮神之仪,醮神即祭神,「祈天地神灵之享也」。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仪礼有了较大的发展,遂有「修斋设醮」之分,坛场亦有斋坛和醮坛之别。《道书援神契》称,「古者祭皆有坛,后世州郡有社稷坛,记曰坛而不屋。古醮坛在野,今于屋下者从简也」。唐代以后,斋醮之称连用,元明以后,斋坛与醮坛逐渐合一。当今道教行仪的道场,往往既设神位,又举行超度亡魂的科仪,斋法与醮法连用,斋坛与醮坛合一。举行科仪的场所也统称为坛场,或道场。

设置

据《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称,「醮坛,即醮筵也」。醮是祭献,筵是席位,醮坛即祭献诸神之位的场所。中间高设三清座,前留数尺,许通人行。又设七御座,每位高牌曲几。左右班列诸神圣位,两班醮筵,联案通排,香花灯烛供养如法。自中至外设三香案,外以备请圣用,次以盛黄道,中则总供养也。如果在举行的科仪中,或开度,或祈禳,另有请降之神灵,则在醮坛上另行安排神位,由行仪道士「自排高下」。当今道士行仪的道场,常于最里侧置三清与众神之神位,置香案与贡献。在外侧置行仪之斋坛。而在另处设超度亡魂之灵位,供信徒祭奠用。

《道书援神契》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

道士平常都读什么书?(附:经文书单)

很多善信、居士初入玄门,不知道该读哪些经书,殊不知早在明初的张宇初天师就在《道门十规》里的“道门经箓”讲了许多关于道门的经典。历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