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详细资料大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4收藏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详细资料大全,第1张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长平之战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后为赵括所取代,致使长平之战惨败。九年后,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拜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大梁,老死于楚地,入葬于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

唐德宗时,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赠临城伯,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基本介绍 本名 :廉颇 别称 :信平君 所处时代 :战国后期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赵国苦陉 主要成就 :攻取阳晋,固守长平,败围燕都 职业 :将领 人物生平,破齐扬名,负荆请罪,转战四方,长平之战,破燕拜相,暮年凄楚,历史评价,后世地位,轶事典故,门客反复,三村名,赵军运沙,巧计退秦军,一篓油水饺,艺术形象,影视形象,墓址争议,河北邯郸,安徽寿县,后世纪念, 人物生平 破齐扬名 赵惠文王在位前期,东方六国以齐国最为强盛,齐国与秦国各为东西方强国。 廉颇画像 赵惠文王十五年(公元前284年),名将乐毅同时担任燕、赵之相,联合秦、韩、魏,形成五国联军伐齐,大败齐军。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带领赵军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廉颇班师回朝,官拜上卿(上卿为当时高级爵位)。 负荆请罪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赵国得到和氏璧,秦国提出愿以十五城换之,赵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璧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其后秦伐赵,占领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杀了二万赵军。这时秦王欲与赵王在渑池会盟言和(今河南渑池县西),赵王害怕,不愿前往。廉颇和蔺相如商量认为赵王应该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而未达到低洼大与赵王分别时说:“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 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相如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 负荆请罪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转战四方 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 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楼昌领兵进攻魏国几邑(今大名),未能夺取。之后廉颇再次进攻,将几成功占领。 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75年),廉颇伐魏,攻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筑城而还,随后又攻取了安阳(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 赵惠文王三十年(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不满赵惠文王违背盟约,出兵进攻赵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将赵奢率兵增援阏与,大破。不甘失败的秦王又发兵攻几,廉颇救几,再破秦军。 长平之战 赵惠文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卒,孝成王立。这时,秦国采取应侯范雎“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 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市西北)(参见长平之战)。 当时,秦军几次打败赵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今山西东南部部分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 手绘廉颇画像 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间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赵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虽然赵括母亲力谏,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任用赵括为将军。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 第二年,秦军包围了邯郸,达一年多时间,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破燕拜相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同赵国交好,栗腹回国后向燕王提议:“赵国的壮丁都死在了长平,遗孤还没长大,可乘机进攻。”燕王于是出动了两支军队,两千辆战车,命栗腹率军进攻鄗城,卿秦率军进攻代地。 廉颇戏曲扮相 赵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鄗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俘虏了卿秦、乐闲,之后又包围了燕国都城。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王才答应停战。经此一战,赵王把尉文封给廉颇,封为信平君,并任假相。 此战赵军在名将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轻敌、疲劳,赵军则同仇敌忾,对来范之敌予以痛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暮年凄楚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廉颇带兵攻取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 同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赵悼襄王一继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廉颇 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 于是,赵王派遣使者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 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廉颇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廉颇死后不久,赵国便被秦国灭亡(参见秦灭赵之战)。 历史评价 赵胜:“廉颇为人勇騺而爱士;知难而忍耻,与之野战则不如,持守足以当之。” 刘恒:“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冯唐:“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 贾谊:“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于诸侯。” 谷永:“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 《世说新语》:“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 司马贞:“清梠凛凛,壮气熊熊。各竭诚义,递为雌雄。和璧聘返,渑池好通。负荆知惧,屈节推工。安边定策,颇、牧之功。” 《十七史百将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刘克庄:“浪说三遗矢,犹堪一据鞍。君王不自试,耳目信人难。” 邵雍:“廉颇白起善用兵,苏秦张仪善纵横。” 徐钧:“遗矢谗言弃老成,肉多饭健尚精神。可怜一点狐丘志,到死犹能用赵臣。” 陈普:“长年霜骨白皑皑,廉蔺羞颜似湿灰。白起杀心如未谢,二家随璧献章台。” 李曾伯:“在楚犹在赵,始终同一颇。晚年犹矍铄,劲气肯消磨。” 陈元靓:“赵用廉君,咸阳畏邻。及罢推毂,谁能抗秦。盛衰在运,兴替由人。房陵流落,为听谗臣。” 程登吉:“汉武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廉颇先国难而后私仇。” 王夫之:“有良将而不用,赵黜廉颇而亡,燕疑乐毅而偾。” 黄道周:“廉颇赵卿,位下则争。一闻公言,肉袒负荆。赵括代将,长平卒坑。再起袭燕,得燕五城。悼襄不用,奔魏以明。赵困思颇,遣使察情。上马示健,善饭示英。使受仇金,遗矢毁名。愧为楚将,思用赵兵。寿春之死,悒悒不平。” 后世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赵信平君廉颇”。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孙膑、田单、赵奢、李牧、王翦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廉颇。 轶事典故 门客反复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等到再被重用当将军,门客们又都聚拢上来。廉颇很是感慨,要他们退去,门客告诉他:“这没什么奇怪。是以市场上的买卖方式交朋友,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买卖常理。又有什么埋怨的呢?” 三村名 话说赵王误中秦国反间之计,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替代廉颇。廉颇告诉赵括:“秦军千里奔袭,利在速战,应以守为主”,并以“守势图”相托。不料赵括却冷眼相待,廉颇大怒之下,交出帅印,离开大营,骑马驰奔,要回邯郸。路过一村,百姓跪拜,这才发现自己仍然头戴帅盔,身披铠甲,足蹬战靴,觉得自己已经卸职,无披挂必要,便把这三件东西脱在这里,人们为怀念这件事便把这个村叫三甲村。 廉颇越走越不放心,他觉得赵括骄傲自大,轻敌麻痹,若轻率出击,必遭惨败。再加上赵军战士和百姓的挽留,心理就犹豫起来,一会儿觉得自己已经卸职,干脆走了吧;一会儿又觉得长平战事,非同儿戏,四十万生灵乃赵国元气,是走,是留,他拿不定主意,在一个村边徘徊犹豫了好长时间,直到邯郸发来诏书催他回朝,这才哀叹一声离去。因此,百姓就把这个村叫徘徊村。 虽然诏书催发,去意已定,但沿途百姓仍拦路乞留。百姓为啥能认出他来,除了廉颇的白发白须外,最显著的就是他骑的那匹体格高大,浑身雪白的玉兔赛风驹。廉颇为了摆脱窘境,经一村时,忍痛换掉了他的宝马良驹,百姓就把这个村叫换马村。 赵军运沙 赵国为抗击秦军,派大将廉颇屯兵长平,在今高平市米山村西北的摩天岭驻重兵。一日廉颇到摩天岭察看阵地。发现山腰有大量黄沙,为迷惑秦军,便令士卒用牛皮和苇席,在山中修起一座座“粮仓”。又暗令士卒于夜间拉运黄沙,装入仓中。秦兵见赵军军粮积如山,不敢轻易来犯,直到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后,秦军来起运粮食时,才发现仓中装的全是黄沙。后人便将此山称为大粮山,把摩天岭改称营防岭。今存“廉颇屯”址。 巧计退秦军 秦赵交兵,秦国探知赵国粮草不丰、人心不稳,便派大将白起率大军来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速派名将廉颇带兵迎敌。 老将廉颇出邯郸西门,来到离城50里的一座小山下安营扎寨。这里南靠鼓山,北临洺水,是秦军进攻邯郸的必经之路。傍晚,他令士兵把军中的粮食盛到布袋里,都摆到小山上,派人严密看守,然后四处贴下告示:粮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违令者斩。 第二天,白起率大军攻入武安境内,忽然探子来报:“往东二十里,发现赵军粮营,大将廉颇带重兵把守。”白起听了将信将疑,亲自前去察看。不看还好,一看差点儿把他从马上惊下来,只见赵军营中粮食一袋袋、一层层堆积如山,下面军营,大帐连阡,号旗严整。于是仰天叹息道:“赵军粮足兵精,天不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 从此,这座无名小山,就称作粟山了。后人还在半山腰立一块石碑,以诗文形式记述了这件事。 一篓油水饺 一篓油水饺是河北邯郸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相传创制人王一香早年与父在赵国南门外开一肉包铺。有一天,赵国大将廉颇武灵丛台点兵路过南门外时,遥远闻着肉包香味,廉颇闻著香味赶到肉包铺店,见食客尝在嘴里,赢得了食客的好评,生意大为单位很好。 当廉颇购买包子时,包子已卖完。廉颇说道:“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小儿说:“那是生的,还得蒸。”廉颇说:“那得几个时辰?”王小儿说:“不到一个时辰。”廉颇一听心急了,就将案板上的包子统统扔进开水锅里,不到一会儿,锅里的包子全部漂起来了。王小儿一听是廉颇大将军就毛了,赶紧把煮熟的水包端上,廉颇吃完后连声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 从此,王一香就把包子铺改为“一口油”水包馆,生意更加红火。李氏后人继承了“一口油”的精心制作,成品汁液丰富,包裹馅心,吃时流油,后在北宋年间改为“一篓油”,传至至今。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2008年《西风烈》:徐正运 饰 廉颇 2012年《虎符传奇》:王虎城 饰 廉颇 2017年《大秦帝国之崛起》:王双宝饰 廉颇 墓址争议 有关廉颇身后之事的记载,《史记》中只单单提到“卒死于寿春”,所以,廉颇具体葬于何处一直存在着争议。 河北邯郸 明隆庆《赵州志》记载:“廉颇墓在州东郭里村”。清光绪《赵州志·墓域》亦载:“赵信平君廉颇墓,在州东杨家郭村东”。 廉颇墓 安徽寿县 廉颇墓,位于今寿县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距县城75公里。古堆高约20米,周约30米,基有条石垒砌。背东靠山,面西平原,里许便是淮河。廉颇墓是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此两处外,还有在邯郸“县西南故城中”说;在邢台“清河西三十里”说;在磁县“北五十里赵拔庄”说等。 后世纪念 邯郸市丛台公园境内的七贤祠中有一塑廉颇的塑像,供后人纪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的栗腹,并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战胜燕军,任以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大梁和楚国,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葬于寿春。

唐德宗时将廉颇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廉颇为临城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赵惠文王期间,廉颇率兵攻打齐国,并并且破了齐国的一支强军。当时,秦国的实力最为强大,在廉颇的守卫下,秦国不敢公然对赵国宣战。

成语负荆请罪讲述的就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得到了赵惠文王的欣赏,便封蔺相如为上卿,和廉颇具有同等的地位。这一称号,引来了廉颇的厌恶,他处处排挤蔺相如。后来,廉颇才知道蔺相如不和他对立是为了赵国的安定,于是廉颇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从此俩人成为刎颈之交。

赵惠文王去世后,赵孝成王上位,廉颇率领的赵军和秦军争夺上党地区,因为赵国所处不利地位,几次正面交锋都失败了,后来,赵孝成王派赵括接替廉颇攻打秦军。赵括没有实战经验,很快就败下阵。赵悼襄王上位后,因为听信谗言,罢免了廉颇,廉颇因为受到排挤,投靠到了魏国,结果魏国的君主对廉颇有疑心,也不敢任用他,期间,赵王派侍卫来打听廉颇的下落,还想任用他。但是侍卫受奸人收买,回去说廉颇老了,已经不能带兵打仗了,赵王便没有用廉颇。后来,楚国的君主知道廉颇在魏国,就派人接他到楚国,廉颇担任楚国的将领后,没什么成就,因为心系赵国,最终病死在楚国,享年约85岁。

将领廉颇究竟是哪国人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因骁勇善战而闻名,后人将廉颇称为战国末年四大名将之一。廉颇早年受到赵惠文王的赏识,立下了战功赫赫;后来,廉颇因受到朝廷奸臣的排挤,辗转到了魏国,因在魏国没有受到重用,被楚国君主邀请至楚国作为将领,最后在楚国寿春去世。

廉颇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就是赵惠文王时期,廉颇在作战方面有很高的天赋,赵惠文王任命廉颇为赵国将领,赵惠文王登基不久,齐国和秦国的势力最为强大。秦国想要吞并其它诸侯国,秦王多次进攻赵国,赵惠文王派遣廉颇前去迎敌,廉颇英勇好战屡次击败秦军。后来,赵国、韩国、燕国、魏国共同讨伐齐国,齐国败于四国军队之下。后来,廉颇率领赵国进攻齐国,攻取齐国阳晋领地。赵惠文王很是开心,将廉颇封为上卿,以示夸赞。

经过负荆请罪事件,廉颇和蔺相如十分交好。廉颇意识到不能以自己狭隘的利益来损害国家的利益,俩人达成一致的意见,为壮大赵国的实力共同努力。廉颇将军队训练的整齐有素,战斗力也十分强大。秦国意识到赵国有廉颇和蔺相如坐镇,不敢贸然进攻。廉颇为保护赵国的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赵惠文王去世后,廉颇在仕途上就走了下坡路。在赵悼襄王时期,廉颇被奸臣所陷害,赵悼襄王听取奸臣的一面之词,将廉颇的职务进行罢免。廉颇失意后,投靠他国,最后廉颇享年85岁,在楚国寿春去世。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连名,颇有名气,生于山西太原。战国末期,赵的名将与白起、王建、李牧并称为“战国四杰”。领兵讨伐齐国,大获全胜,攻取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在诸侯国中以骁勇善战著称。

在漫长的战争前期,他通过坚守,成功抵抗了秦军。平之战后,击退燕国入侵,燕国栗腹被杀,对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打败燕军,取得郭襄的地位,被封为新平君,到了赵浩棋稻香,因为失意,投奔魏楚梁,跑到魏国大梁,老死于楚,葬于寿春。

当时,唐德宗在王武成寺供奉了廉颇等六十四位历史上武功超群的名将,被称为王武成寺六十四将。宋徽宗追封廉颇为林城伯时,他是武松寺七十二将之一。

打破某人的名声

惠文初年,齐国是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齐秦是东西方的强国。秦国想在东方扩大影响力,赵国首当其冲。为了扫除障碍,秦王多次出兵攻打赵国。廉颇率领赵军在屡战屡败,迫使秦国改变战略,实行联盟。赵惠文十四年,在中阳与赵媾和。联合韩、燕、魏、赵四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打败齐军。其中,赵惠文十六年,廉颇率赵军伐齐,长驱直入齐国境内,攻占金扬,成为威震诸侯,在廉颇班师回朝,拜上卿。

献上一根桦树,要求鞭笞惩罚——谦卑真诚地道歉

赵浩棋惠文十六年,赵国得到和氏璧,秦国提出用和氏璧换十五座城。赵国派蔺相如去秦国,蔺相如不过是太监妙贤手下的一个“舍人”。由苗贤向惠文王推荐,他带着“何”出使秦国。蔺相如以其巨大的智慧和勇气回到赵国,取得了与秦国外交的胜利。

之后秦伐赵,占领石城。公元前280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杀死了两万赵国军队。这时秦王想和渑池的赵王讲和。赵王很害怕,不肯去。廉颇和蔺相如商量,赵王应该去那里显示赵的力量和勇气。当赵和蔺相如一同前往时,廉颇为他送行,但在低洼的府邸前和赵分别说:“陛下此行只有30天。三十日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秦威胁赵之望。”廉颇大将风度,精心安排,强化了赵王的表演。同时,由于他在会上与秦王的谦和交往,对秦王施加的各种措施都毫不示弱地予以回应,不仅挽回了赵的声誉,也震慑了秦王及其群臣。最后,赵王平安归来。

渑池会结束后,由于蔺相如的巨大贡献,被封为上卿,排名在廉颇之上。

廉颇道:“我是赵国的大将,在攻城和野战上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蔺相如只是靠口才立了些功劳,但地位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就是个平民,我也觉得丢人。我不能忍受低于他。”并扬言“等我见到相如,一定要羞辱他。”如果你听到了,你就不会遇见他。比如项上每次上朝,经常说自己有病,不想和廉颇争官阶。没过多久,相如出门看见远处的廉颇,相如调转车头避开。

于是蔺相如的门人来说:“我们离开我们的亲戚来为你服务,因为我们钦佩你的高尚正直。现在你和廉颇一个地位,连将军说了恶语,你却不敢避开他。你太害怕了。连平庸的人都觉得丢人,更别说当领导了!我们这些人一文不值,请让我们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看廉将军和秦王谁强?”答:“连将军比不上秦王。”相如曰:“以秦王之威严,而敢在朝廷上骂他,辱他群臣,虽无能,岂会怕廉将军?”但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攻打赵国,因为有我和连将军在。现在两虎相争,必然不可能共存。所以我很有耐心,想把国家的燃眉之急放在前面,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

廉颇听到这些话,脱下外衣,露出上半身,背上荆棘,被客人们领到蔺相如家门口,表示认罪。他说,“我是一个粗鲁而谦逊的人。没想到你这么大方,将军!”最后,他们和好如初,成为生死与共的好朋友。

搬到四方

公元前279年,廉颇东征齐国,破军。

公元前276年,廉颇攻魏,攻陷方岭、安阳城。正是连与林的和解,使赵国团结一心,一心报国,使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公元前269年,秦国的项不满惠文王背约,悍然出兵攻打赵。赵赵奢领兵增援,大败。秦王不甘失败,发兵攻打嵇,廉颇救了嵇,然后破了秦军,从此很长一段时间不敢攻赵。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6年,赵浩棋惠文帝死,孝成王。此时的秦国采取了侯的“以邻为壑”的策略,与齐、楚交好,对周边小国进行打击。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朝鲜的上党。上党的南朝鲜守军束手无策,于是太守把上党献给了赵。于是,秦国和赵国围绕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此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只有廉颇掌管军务。于是,命廉颇指挥二十万赵军去阻击余长平。

当时秦军数次击败赵军,南取王业,北取上党,切断了昌平的南北联系,士气高涨。但赵军长途跋涉,不仅使他在实力上处于劣势,在形势上也处于被动劣势。面对这种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建立基地自卫,消耗敌人,相机打击敌人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重重屏障。尽管秦军几次挑战,廉颇总是坚持己见。同时集中上党地区的民众,从事战地运输,致力于修筑街垒抵御秦国的工作。赵的军队戒备森严,不能战斗,他无能为力,他的势头正逐渐失去。廉颇苦战三年,意在挫败秦军的速战速决。

眼看秦国不能速胜,就做了一个反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就是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浩棋求胜心切,最后落入了圈套。他以为廉颇怕打仗,逼退廉颇,起用赵括为将军。虽然赵括的母亲极力规劝,指出除了纸上谈兵什么都不懂的赵括不适合这个任务,但赵王不听,任命赵括为大将军。赵括取代廉颇后,彻底改变了廉颇的战略计划

以大伤长平,以丞相栗腹为大将,针对赵“壮士皆在长平,独而不强”的局面,于公元前251年调兵攻打赵,命丞相廉颇、乐城以十三万兵应战。《廉颇》分析燕军气势后认为,燕军虽寡不敌众,但骄傲轻敌。再加上路途遥远,兵力困乏,决定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让乐成率领他的五万大军坚守代,吸引燕军的进攻代无法南下救援,于是率领他的八万大军在朱迎击燕军主力。赵的军队同仇敌忾,决心保家卫国,个个奋勇作战,大败燕国军队,杀了其统帅李的肚皮。听到这个消息,戴焰军攻击可鄙的军队,遭到了惨败。总司令被杀,士气动摇。岳乘赵军进攻之机,迅速取得胜利,占领了。两次严俊静修。廉颇率军追击五百里,直入燕国境内,进燕都蓟。燕王不得不割让五城求和,赵军开始清退。战后,赵王封廉颇为新平君,代理丞相。

在名将廉颇的指挥下,赵军利用燕军的轻敌和疲劳,而赵军与赖凡之敌同归于尽,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

67年前后,廉颇多次击退来犯之敌,伺机进攻。公元前245年,魏国军队攻占了范阳。

廉颇从长平罢官回家失权,以前的公仆都走了。当他被重用为将军时,公仆们又聚集起来了。廉颇情绪很激动,要求他们撤退。看门人告诉他,“这并不奇怪。通过在市场上买卖来交朋友。如果你有力量,我们会跟随你。如果你没有力量,我们就离开。这是买卖的常识。有什么怨言?”

头尾本厨

公元前245年,赵浩棋程潇去世,他的儿子赵道祥继位。王祥听信奸臣郭凯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城代替廉颇。廉颇被推出来很生气,攻打乐城,乐城逃走。于是廉颇离开赵,来到魏大良。我在廉颇大良住了很久。王维虽然收留了他,但并不信任重用他。由于赵多次被围困,赵王又想任用廉颇,廉颇又想被赵任用。赵派太监到大梁,带着一副昂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去见廉颇。

廉颇的敌人郭凯害怕廉颇再次掌权,偷偷给了唐久很多钱说廉颇的坏话。见到赵的特使廉颇后,廉颇当着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甚至还骑上了马,以示自己还有用。可是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连将军虽然老了,吃得还不错,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赵认为廉颇老了,就没有任用他,廉颇也没有得到报效国家的机会。

我听说楚国廉颇在魏国,就偷偷派人去见他。廉颇当了楚国的将军后,也没做出什么贡献。他说:“我要用赵人。”但赵终究没能重新启用他,导致廉颇抑郁,最终死于楚国寿春,享年八十五岁左右。十年后,赵为秦所灭。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为"赵之良将……,以勇气闻于诸侯"。我国著名史学家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专述廉颇蔺相如,并为其著传。这是正史对廉颇的最早最权威的论述,也是最衷于历史真实的描写。

“廉颇老矣”这句话出自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历史典故如下:

在廉颇年老居住在魏国的时候,赵国被秦国入侵苦不堪言,赵王想起了廉颇,但又不知道廉颇现在还能不能征战沙场,就派了个人去考察一下情况。而廉颇的仇敌郭开,正是这人搞得廉颇被免职,他怕廉颇再度得到重用,就重金收买了这个人。

当时廉颇正在魏国,听着祖国被秦国侵略的消息,廉颇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恨不得早日回到赵国去,帮助赵国击退敌军。当廉颇看到赵王派来的使者的时候,欣喜若狂,就准备了酒席来为使者接风,廉颇带着这使者进了屋,两人不停的喝酒聊天,交谈甚欢,这期间廉颇心情大好。

为了表示自己身体健壮就连着吃了一斗米和十多斤的肉。饭后,使者拿来了宝马、盔甲,廉颇穿上盔甲,骑上战马,特意在使者前面展示自己功夫。使者走了,廉颇望着远行的车马,心里还很开心,对于自己的表现很是满意,觉得自己肯定能够再次回到赵国。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一个阴谋正在等待着他。使者回到赵国之后,对着满目期待之色的赵王这样说:“廉颇将军虽然年老了,但还是很能吃,只是在与臣一起吃饭的时候上了三次茅房。”赵王听后只能感叹“廉颇老矣”,就不再任用廉颇。

廉颇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历史人物,他一生精忠报国,一心想着为国效力,老来失势的廉颇一人旅居魏国,赵王虽有心重新重用廉颇,但是奈何小人作祟,最后廉颇还是没能回到赵国,只留下了“廉颇老矣”的千古悲叹,让后人感叹年华易逝,青春不再。

扩展资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老矣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详细资料大全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