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泌阳铜山下元寺主持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7收藏

河南泌阳铜山下元寺主持是谁,第1张

河南泌阳铜山下元寺的主持是释寂明。寂明法师俗姓李,出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于1988年出家,在广东韶关的丹霞山别传寺受具足戒,之后至新加坡禅修,于2014年在铜山祖师爷张三丰修炼的圣地方祖山修建了天中第一座十方丛林的下元寺。

逯姓为中国百家姓120位至125位之间。因封邑而得姓,出处有二,一是源于嬴姓,二是源于芈姓。逯姓名人有:逯普,逯中立,逯德山,逯泽宇,郡望:广平郡

目 录

1基本介绍

2姓氏源流

21 源流一

22 源流二

23 源流三

3各支始祖

4迁徙分布

5历代名人

6郡望堂号

61 郡望

62 堂号

7字辈排行

逯(Lù)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邑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风俗通》记载,“逯”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个古邑名,时称逯(今陕西咸阳旬邑),后来有一秦国的大夫被封于该邑,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逯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据史籍《路史》记载,在春秋时期,楚国王族中的后代中也有以邑名为姓者,称逯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回族、满族、蒙古族、鄂温克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逯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逯氏,世代相传至今。[1]

3各支始祖

山西忻州逯氏世系:

第一世:逯秀

第二世:逯公涛

第三世:逯相

第四世:逯尚智

第五世:逯选、逯延、逯成

第六世:逯会试

第七世:逯全、逯友、逯德

第八世:逯自旺、逯自发、逯自禛、逯自祥、逯自贵、逯自昌、逯自成

第九世:逯仁、逯义、逯林、逯遴、逯迥、逯远、逯进、逯建

第十世:逯天福、逯天喜、逯天保

第十一世:逯广、逯众、逯康、逯峻、逯跃

……

逯 生:唐朝初期,陈政、陈元光奉命入闽开辟漳州,将佐逯生随从前往,并在当地安家落户,成为今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逯氏鼻祖。

逯印鸿:明初自直隶省枣强县(今河北枣强)迁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今山东广饶)。历数百载,传二十余世,自十世祖起,各房分支。是为山东广饶逯氏始迁祖。

逯德山:明洪武六年从南京迁青海乐都地区,至今已二十余代。逯德山因平叛陈有谅有功,被封为大将军。其子被封千户长,押解流逝名人犯赴青海。是为青海乐都逯氏始迁祖。

4迁徙分布

逯氏或是典型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零四位门阀。逯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代时,秦国有一位公族受封于逯邑,后来逯邑公族子孙就以封地为姓,世代姓逯。逯邑那地方,就在现今陕西省境内,而逯姓始祖原是秦国的公族,秦国公族嬴姓,所以说逯姓是出于嬴姓的,嬴姓作为秦国公族,出过许多了不起的人物。比如使秦国强盛,奠下称霸基础的秦穆公,嬴姓,名任好。任好重用百里奚等能人,扩展势力,雄踞一方。可是秦国风俗粗野好武,有些礼仪很野蛮,比如葬礼中盛行杀殉,秦穆公死时钉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子车奄息等三人是秦国人崇敬的贤良。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也排斥文治。关于逯姓的来源,在许多姓氏古籍上都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所在地,主要是在今天的甘肃和陕西一带,当时的逯邑,也在这个地区。另外,根据《路史》上的记载,楚国的公族中也有逯氏。望族居于广平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鸡泽县东。

今重庆市的北仑区、铜梁县,北京市的海淀区中关村、朝阳区,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山东省的菏泽市单县、巨野县、淄博市、聊城市、莱芜市、济宁市嘉祥县、东营市广饶县、潍坊市临朐县、章丘市、临沂市、济南市平阴县、沂南县、济阳市、高青县、东明县、泰安市、威海市、鄄城县、青岛市,河南省的安阳市滑县、巩义市、濮阳市、商丘市、郑州市、清丰县、兰考县、新乡市、开封市、焦作市、汝南县、长垣县、林州、睢县、驻马店市泌阳县,浙江省的宁波市、杭州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西吉县,吉林省的长春市、洮南县、长白山地区,山西省的阳泉市、临汾市尧都区、汾西县、晋中市榆次县、运城市、太原市东于县、清徐县,辽宁省的朝阳市、葫芦岛市、绥中市,甘肃省的会宁县、天水市秦安县、定西市通渭县,湖南省的长沙市,河北省的秦皇岛市抚宁县、枣强市、郸城市大名县、成安县、邢台市、石家庄地区藁城市、赵县、张家口市蔚县,湖北省的襄樊市、荆州市、十堰市,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望奎县、尚志市、大庆市、七台河市,广东省广州市,陕西省的西安市、绥德县,青海省的乐都县,贵州省的贵阳市,新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逯氏族人分布。

5历代名人

逯姓虽然不繁人不众,但在历史上却成名甚早。早在汉代时,就有一位叫逯普的人,被封为蒙乡侯,新莽时逯并,为大司马;元有监察御史逯鲁曾;明有孝子逯相、镇抚逯德山……等。

逯中立:明朝文士,为人正直,敢作敢为,有胆有识。他举为进士后入仕,官给事中,虽然因为打抱不平被朝廷贬官,虽然因为打抱不平被朝廷贬官,但人们都称赞他胆识过人。

逯钦立:山东巨野人。字卓亭(1911-1973),笔名祝本。研究有关古典文学。著有《屈原离骚简论》、《陶渊明集》,辑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散著见重庆《读书通讯》、南京《学原》等刊。

逯晓斗,生于56年,河北安平人逯家庄人,知名企业家、慈善家,河北安平“十大道德模范”之一。现任山西省陆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6郡望堂号

郡望

广平郡:汉景帝刘启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是由邯郸郡分置,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后改为广平国。东汉时期废其郡并入巨鹿郡。三国时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复置广平郡,辖境有所扩大。广平郡在隋朝文帝杨坚开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废黜。

临河郡:南北朝时期北齐武平元年(庚寅,公元570年)置临河郡,治所在今山西省永和县。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

堂号

广平堂:以望立堂。

临河堂:以望立堂。

孝子堂:明朝时期的孝子逯相,广宗人,诸生。明嘉靖中期,母殁,庐墓三年,躬自负土成坟,时有大水而不浸其庐,远近称异。

家谱文献

山东乐安(广饶)北堤逯氏族谱,(民国)阖家族众修纂,民国中期手写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逯氏宗祠。

青海乐都逯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民国年间重修。现被收藏在青海省乐都市逯氏宗祠。

河南新乡长垣逯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

7字辈排行

山东平阴逯氏字辈:“峰振(本)庚焕(汝)堂仁义传厚广业兆敬贤长云亭秀泽远世代庆吉祥”。

山东嘉祥逯氏字辈:“若其新雨广文体”。

山东桓台逯氏字辈:“明志景长……”

山东巨野逯氏字辈:“世守钦其心与光文体家贤存宪”。

山东滨州逯氏字辈:“新凤光家国祥兆连士生”。

山东宁阳逯氏字辈:“兆继殿丙化贵元广”。

山东章丘逯氏字辈:“成家立(安)业宗远长流”。

山东茌平、东平逯氏字辈:“孝守先然恒传召书吉希忠庆运”。

山东临沂逯氏一支字辈:“德洪叶(业)彦广成”。

山东临沂逯氏一支字辈:“崇怀振光兆开兴旺”。

湖北襄樊、枣阳逯氏字辈:“凤光永作照华彩世传英平立呈家政明扬建国恩”。

黑龙江长春逯氏字辈:“国战常兴盛家成永振昌”。

辽宁大连逯氏字辈:“世守钦若其新与光”。

重庆逯氏一支字辈:“明元德兴仕华”。

逯氏一支字辈:“德连学继永万世保平章”。

逯氏一支字辈:“模范传家久典型勉世长”。

山东省淄川县东青村:“兴家立业福来贤德”

8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姓启逯邑;

望出广平。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逯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临河望族;

汉室马徒。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逯姓的郡望。下联典指汉·逯石。

少年献赋;

诸生相坟。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初修武人逯宏,字希远,洪武初年跟从徐大章学习《书经》。十八岁时,上疏论时政得失,太祖非常喜欢,又命他写《秋柳赋》。后以乡贡分教松江,官至武进教谕。下联典指明代广宗诸生逯相,嘉靖年间母亲去世,相庐墓三年,背土添坟,遇到大洪水,草庐竟未浸湿。

夏官著绩;

时政陈言。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逯仁杰。下联典指明代显宦逯宏。

五言通用联

宋朝四进士;

明代三能官。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逯昂、逯湛、逯勉、逯端四人俱中进士。下联典指明代显宦逯中立(给事中)、逯果(指挥佥事)、逯宏(武时教谕)三位官吏,以能称。

七言通用联

文章华国传名远;

甲第荣宗留芳长。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代逯昂、逯湛、逯勉、逯端四人俱中进士事典。

八言通用联

逯相孝子,远近称异;

鲁曾宣慰,古今俱通。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孝子逯相,广宗人,诸生。嘉靖中,母殁,庐墓三年,躬自负土成坟,时有大水而不浸其庐,远近称异。下联典指元代进士逮鲁曾,字善止,修武人。官至宣慰使,博通经史

白云山,又叫白茅堵,位于驻马店市泌阳县,海拔983米,为驻马店市山峰之最。据《泌阳县志》载:“白茅堵,山势雄伟,俯环群山,天阴雨必有云雾,山后有龙潭。相传山上有白茅大仙,每逢岁旱,乡人无论远近皆往祈雨,有求辄应,屡著之异,又名白云山。”据这一带老年人说,遇旱稼枯,方圆数十里善男信女皆往此山,烧香祈祷。解放前附近的群众在山上采石筑庙三间,曾有僧侣数人,后因长期失修,人去室空。

盘古山,地处桐柏山脉北陲;河南省泌阳县盘古乡境域。主峰海拔459米,周围山峦丘陵环峙,如同众星拱月。据泌阳古《县志》载:“盘古山,县南三十里,蔡水出焉。本名盘瓠,后演为盘古,因立盘古庙于上”。

据考证,山巅原有建于五代时期的盘古庙一座,及历代石碑数通。于“文革”时统被损毁。近年来,民众集资又在旧址新建大庙一幢,仍为坐北朝南格局。又新添出门一道,气势恢弘庄严。山门内过道两侧,有四大天王塑像分立,魁梧雄健,威风凛凛。院内大殿高耸宽敞、黄瓦飞檐、红柱画栋、颇有古朴轩昂之势。殿内有丈余披发身着槲叶的盘古彩塑一尊,目光炯炯,气度和善,令人肃然起敬。东西厢房也为黄瓦红墙,建造亦显质朴典雅,其内供奉道教诸神。院中设有大型祭坛,不时有朝拜者燃起袅袅香烟,钟钵之悠扬声在庙内回荡。

铜山,原名大复山,汉代名将邓通在此铸钱而得名。它以“险似华山,秀似黄山”被冠以“小武当”之称,“南朝金顶(湖北武当),北谒铜峰”的美谈流传至今。

自东汉以业,佛道两家的释子道徒,在铜山修身养性,弘扬拂法,形成了丰富的宗教历史文化内涵。“一天桥”、“二古庙”、“三宫观”、“四道天门”、“五大石崖”、“六大洞穴”、“七大寺院”、“八大景观”、“九大奇石”、“十座名峰”等景点,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山上,云雾缭绕,危崖耸立;山下,洞谷幽深,林草茂密;周围群山之上怪石嶙峋,酷似猴、熊、蛇、鹰等八十种动物,鬼斧神工奇妙无究。山泉、飞瀑、红叶、怪石、河湖、寺庙、相互交映,可谓人间的仙境,历史上留传的农历六月十五日的传统庙会来自皖西、鄂北、豫南等各地朝山香客日达数十万人之多,物资交易大会盛况空前。

铜山脚下便是南宫寺,踏入山门,穿过竹林小道便来到千年佛教、道教圣地——滴水崖,寺院南侧有一滴水石洞,常年滴水不断,泉水甘甜清例,沁人心脾。西侧有一神仙洞,传说是祖师爷修仙之地。寺院佛道合一,常年香客不断,从滴水崖拾阶而上经“好汉坡”、“回心崖”、“焦阁老碑”、“百丈崖”、“一线天”、“铜山云梯”、“得道石”、“天桥”过四道天门可到达顶峰,立在铜峰之顶鸟瞰群山,满目葱笼,花枝烂漫,山峦起伏似巨龙飞舞,河流交错如飘带萦回,景区100多个著名景点尽收眼底,千里云海,河湖一线,水天一色,气象万千,使人心旷神怡,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登山完毕,便可泛舟铜山湖,碧波荡漾,岛绿景秀,岸上松涛阵阵,鸟语花香,宾馆服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水怪”的传说,更为铜山湖增添了一分美丽和神秘。铜山风景名胜区,以秀丽的山水为主体,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能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是求知、求新、求奇、求险、求佛、探胜的旅游胜地,是中原大地一颗璀灿的明珠。

铜山以独特的湖光山色,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历代游客。相传,王莽赶刘秀曾在铜山激战;南北朝时期,以《水经注》闻名于世的郦道元曾数次登临铜山详考沘水之源;唐代的尉迟敬德登山游览,立碑纪念;唐未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登山后咏诗激励斗志;明朝正德年间,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焦芳曾“相从贤士大夫数辈而来”登山游历,并亲自撰写《重修铜山清凉禅寺碑记》清代顺治皇帝削发为僧到铜山清凉寺隐居。清代历任知县登峰观景,并留下很多赞美铜峰的诗篇。

整个景区由“十大名峰”、“五大石崖”、“八大景观”构成,其中“铜峰积翠”、“熊石朝天”、“石婆峰”、“天桥石”、“滴水崖”、“四天门”、“一线天”、“云梯”等绮丽雄奇的景观令人叫绝。周围群山之上,形若猴、狮、虎、羊、龟、鹰、蛙等多种动物的怪石,其鬼节神工,惟妙惟肖,令人叫绝。

该景区已于1994年5月13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风景区,它是以山水为依托,以丰富的宗教人文和革命文化为内涵的风景胜地。

河南省泌阳县是驻马店市。

根据查询泌阳县人民政府官网信息显示,泌阳县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南部,东西距驻马店、南阳两市均为97公里。属浅山丘陵区,境内伏牛山与大别山交汇,长江与淮河分流,总体格局呈“五山一水四分田”。

驻马店,河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河南中南部,东与安徽省阜阳市接壤,西与南阳市相连,北与周口、平顶山和漯河为界,南与信阳市毗邻。

我们聊聊泌阳县的行政区划调整,其实,泌阳县在历史上曾经隶属于南阳。直到1965年,才划入了驻马店。目前,泌阳县属于驻马店市下辖的一个县。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何要划入驻马店呢?其实,原因很多,也存在很大的争议。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我国行省制度的建立。13世纪,北方的元朝崛起,先后消灭了西夏国、大金国、吐蕃、大理国、南宋等一系列的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帝国。由于行政区划辽阔,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已经不再符合元朝的需要。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中书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甘肃行省等等,当时的行省,管辖面积都比较大,相当于现在的好几个省。

元朝虽然建立了行省制度,但各方面的问题也很多,由于地方权力太大。在元朝统治的末期,出现了地方官员武装割据的情况。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通过大规模的北伐,驱逐了元朝势力。明朝继承了元朝各方面的制度,同时对行省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在明朝统治时期,全国被划分为13个省,再加上南北两个直隶区,形成了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行政区划。请注意,我国很多省份的行政区划,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确立的,例如河南省、山东省、浙江省等等,与现在的行政区划非常接近。

当时,河南省划分为开封府、河南府、归德府、彰德府、怀庆府、卫辉府、南阳府、汝宁府等等,具体来说,隶属于河南省汝宁府管理。至于汝宁府,相当于现在的驻马店、信阳等地区。17世纪中期,已经统治了200多年的明朝灭亡。清朝开始大举入关,并且在10多年的时间里,确立了自己对各地区的统治。由于清朝并没有多少行政经验,因此大量借鉴了明朝规章制度,也包括了行省制度。清朝对行省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大清内陆十八行省的行政区划。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由于各路军阀忙着争夺地盘,根本没有精力顾及各地的行政区划。

由于抗日战争等一系列战争的影响,直到40年代末期,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才进入了恢复生产和发展经济的阶段。在建国以后,我国的行政区划调整为省、专区、县三级模式。每个省划分为好几个专区,一个专区又划分为好几个县。河南省划分为新乡专区、开封专区、商丘专区、洛阳专区、南阳专区、潢川专区、信阳专区等等。

请注意,当时还没有驻马店专区。在建国的初期,信阳专区、南阳专区和潢川专区属于平级关系。信阳专区下辖了8个县,分别是:信阳县、确山县、遂平县、西平县、上蔡县、正阳县、新蔡县、汝南县。至于潢川专区,则也下辖了8个县,分别是:潢川县、息县、固始县、商城县、新县、光山县、罗山县、淮滨县。南阳专区的面积更大,一口气下辖了南阳县、淅川县、西峡县、南召县、镇平县、方城县、桐柏县、唐河县、泌阳县、邓州、内乡县等13个县级区划。1952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行政区划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

潢川专区被撤销,下辖的8个县,全部并入了信阳专区。信阳专区一口气管理了6个县,基本上相当于管理了现在的两三个地级市。由于管理面积太大,按照当时的交通、通讯等各方面条件,管理难度非常大。其实,这样的问题并不仅仅出现在信阳专区。同时期的新乡专区更大,河南省黄河以北的管辖区都是新乡专区。至于南阳专区,没有任何区划变化。

为了解决行政区划过大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对一些专区进行拆分。1965年,驻马店专区建立,确山县、遂平县、西平县、上蔡县、汝南县、平舆县、正阳县、新蔡县,这原来隶属于信阳专区的8个县,开始隶属于驻马店专区管理。就在同一年,原本隶属于南阳专区的泌阳县,开始划入驻马店专区。至于为何划入驻马店专区管理的原因,目前有两个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驻马店的管辖区太小,泌阳县的划入,是为了增加驻马店的管辖区。第二种说法则认为,泌阳县前往南阳市区的交通并不方便,前往驻马店市区反而更加方便。

言而总之,无论是哪个原因,泌阳县从这个时候开始,划入了驻马店管理。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都改称为地区,泌阳县隶属于驻马店地区管理。1978年,我国开始了著名的改革开放,各地区的经济开始持续发展。进入80年代前期,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我国沿海省份很多地区,陆续改革为地级市。1983年之后,河南省下辖的各个地区,也陆续改革成为了地级市。驻马店地区改革为驻马店市,泌阳县隶属于驻马店市管理,并且延续至今。

作者的一位大学同学,就是驻马店泌阳人。在他看来,自己对驻马店、南阳的态度差不多,因为泌阳县正好位于两个地级市之间。按照这位同学的说法,当地的口音、饮食等方面,更接近于南阳(这不是作者说的)。其实,从50年代到80年代,河南省各地的行政区划,都出现了很大的调整。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