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4收藏

中草药: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第1张

牡丹皮

(《珍珠囊》·《本经》原作牡丹)

异名牡丹根皮(《纲目》),丹皮(《本草正》),丹根(《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

植物形态牡丹,又名:鹿韭、鼠姑(《本经》),白术(《广雅》),百两金、吴牡丹(《唐本草》),木芍药(《开元天宝遗事》),花王(《洛阳名园记》),洛阳花(《群芳谱》),铁角牛。

多年生落叶小灌木,高1~15米。根茎肥厚。枝短而粗壮。叶互生,通常为2回3出复叶;柄长6~10厘米;小叶卵形或广卵形,顶生小叶片通常为3裂,侧生小叶亦有呈掌状3裂者,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略带白色,中脉上疏生白色长毛。花单生于枝端,大形;萼片5,覆瓦状排列,绿色;花瓣5片或多数,一般栽培品种,多为重瓣花,变异很大,通常为倒卵形,顶端有缺刻,玫瑰色,红、紫、白色均有;雄蕊多数,花丝红色,花药**;雌蕊2~5枚,绿色,密生短毛,花柱短,柱头叶状;花盘杯状。果实为2~5个蓇葖的聚生果,卵圆形,绿色,被褐色短毛。花期5~7月。果期7~8月。

生于向阳及土壤肥沃的地方,常栽培于庭园。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花(牡丹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选择栽培3~5年的牡丹,于秋季或春初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茎苗,剖取根皮,晒干。或刮去外皮后,再剖取根皮晒干。前者称为"原丹皮",后者称为"刮丹皮。"

药材①原丹皮

根皮呈圆筒状、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两边向内卷曲,通常长3~8厘米,厚约2毫米。外表灰褐色或紫棕色,木栓有的已脱落,呈棕红色,可见须根痕及突起的皮孔;内表面淡棕色或灰**,有纵细纹理及发亮的结晶状物。质硬而脆,断面不平坦,或显粉状,淡**而微红。有特殊香气,味微苦而涩,稍有麻舌感。

②刮丹皮

又名:粉丹皮(《滇南本草》),表面稍相糙,粉红色。其他均与原丹皮同。

上述二种药材,以条粗长、皮厚、粉性足、香气浓、结晶状物多者为佳。

主产安徽、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山东、贵州等地。此外,云南、浙江亦产。以四川、安徽产量最大。安徽铜陵凤凰山所产的质量最佳,称为凤丹皮;安徽南陵所产称瑶丹皮;四川垫江、灌县所产称川丹皮;甘肃、陕西及四川康定、泸定所产称西丹皮;四川西昌所产的称西昌丹皮,质量较次。

西丹皮除上述正品丹皮外,在陕西尚用矮牡丹、紫斑牡丹的根皮。西昌丹皮品种复杂,除正品丹皮外,尚用黄牡丹、野牡丹、保氏牡丹、四川牡丹的根皮。

此外,四川尚产一种茂丹皮,为茂纹牡丹。云南所产的云南丹皮,则为黄牡丹和云南牡丹的根皮。

化学成分根含牡丹酚、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芍药甙。尚含挥发油015~04%及植物甾醇等。

药理作用①对中枢的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或口服牡丹酚,具有镇静、催眠、镇痛作用;使正常小鼠体温降低(腹腔注射或灌胃),对人工发热小鼠(注射伤寒和副伤寒杆菌所致)也有退热作用;还有抗电休克或药物引起的惊瞅的作用

②降压作用

静脉注射丹皮水煎剂(相当生药075克/公斤),对麻醉犬、猫和大鼠皆有降压作用;牡丹酚和除去牡丹酚的水煎液,在急性动物实验中亦有降压效力;实验性高血压("原发"型和肾型)犬或大鼠口服,都能出现一定降压作用,但作用出现较慢,可能由于在胃肠道吸收缓慢。

③抗菌作用

试管内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较强抗菌作用。牡丹皮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作用显著(试管内两倍稀释法),在pH70~76杀菌力最强。琼脂平板挖沟法等也证明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副饬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多种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牡丹酚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葡萄球菌等也有抑制作用。丹皮浸液在试管内对铁锈色小芽胞菌等10种皮肤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④其他作用

牡丹酚对大鼠后肢足蹠浮肿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牡丹皮除去牡丹酚后即失去上述作用。用鸡胚实验表明,牡丹皮有一定抗病毒作用,但给小鼠灌胃、再感染流感病毒,则结果不一,故其抗病毒作用尚不能肯定。

喜马拉雅山产之喜马牡丹热浸液对各种动物子宫均有兴奋作用,但对蛙心则抑制,对兔、豚鼠肠管有解痉作用。药用牡丹之乙醇提取物,蒸去乙醇,对蛙心有洋地黄样作用,能兴奋子宫,抑制大鼠及兔肠管,轻度降低大白鼠血压,但无镇痛及抗惊厥作用(电休克及五甲烯四氮唑的休克)。

炮制牡丹皮:拣去杂质,除去木心,洗净,润透,切片,晾干。炒丹皮:将丹皮片入热锅内,不断翻炒至略有**焦斑时,取山,凉透。丹皮炭:取牡丹皮片入锅内,以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为度,喷淋清水,取出,凉透。

性味辛苦,凉。

①《本经》:"味辛,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酸辛。"

③《本草备要》:"辛甘,微寒。"

归经入心、肝、肾经。

①《珍珠囊》:"手厥阴、足少阴。"

②《纲目》:"手足少阴、厥阴四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和血,消瘀。治热入血分,发斑,惊痫,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症瘕,痈疡,扑损。

①《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②《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③《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④《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⑤《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⑥《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⑦《医学入门》:"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⑧《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宜忌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

②《古今录偏方》:"忌胡荽。"

③《唐本草》:"畏贝母、大黄。"

④《日华子本草》:"忌蒜。"

⑤《本经逢原》:"自汗多者勿用,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

⑥《得配本草》:"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

选方①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牡丹汤)

②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水二钟,煎一钟服。(《诸证辨疑》)

③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④治胎前衄血: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共为细末,早米糊为丸。空心白汤下百丸。(《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⑤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牡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襕)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上七味粗捣筛。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圣济总录》牡丹汤)

⑥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⑦治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月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先服国老汤不消者:牡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吃。(《本草汇言》将军散)

⑧治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⑨治金疮内漏,血不出:牡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千金方)

⑩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⑾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⑿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⒀伤损瘀血。用牡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⒁刀伤后内出血。用牡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瘀血自尿中排出。

⒂下部生疮(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临床应用①治疗高血压

取牡丹皮1~15两,水煎成120~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或初次量用5~6钱,如无不良反应增至1两。治疗20余例,一般服药5天左右血压即有明显下降症状改善;经服药6~33天,舒张压平均下降10~20毫米汞柱,收缩压平均下降20~40毫米汞柱。本组病例近期内均能使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症状亦随之消失或改善,但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个别患者服药后有恶心、头昏等副作用,无需停药即能自然消失。

②治疗过敏性鼻炎

用10%的牡丹皮煎剂,每晚服50毫升,10天为一疗程,治疗31例,痊愈12例。又治疗9例,服药后症状很快好转,但无1例根治。

此外,用10%丹皮煎液内服(每晚50毫升),试治乳突凿开术后,因伴有变态反应而致迟迟不得干耳的患者6例,结果5例痊愈,1例减轻。

附牡丹的功用。在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能治心、肾、肝等经的伏火(阴火,相火)。治伏火,许多人多用黄蘖;其实,牡丹更胜于黄蘖。李时珍指出:牡丹只取红、白两色的单瓣者入药,其他品种皆人工培育而成"气味不纯,不可用"红花者偏于利,白花者偏于补。

提醒您:牡丹皮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丹皮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中药材,很多人都服用过该药物,同时丹皮的功效作用是非常多的,那么我们便要了解一下丹皮主治与功效?丹皮的用量多少克?

丹皮主治与功效

清热活血、凉血散淤、消炎消肿。丹皮的主要的功效是清热活血、凉血散瘀,从它的那个功效,大家应该可以就是能很顺利的推导出它的一些作用,比如说它会用于一些温毒、发斑,这样的一些皮肤病,咱们常见的比如说痤疮的炎症后的一些红斑印记,还有一些过敏性紫癜,甚至一些皮炎的这种红斑,都可以使用丹皮。另外丹皮也可以用于吐血和衄血,就是在消化科的比如说肝硬化这种造成的经脉瘀滞的吐血,还有耳鼻喉科的鼻粘膜破损了,它造成的一种衄血出血,也都可以使用丹皮来达到清热凉血、散瘀的作用,从而止血。另外,还有一些那个疮痈肿毒,属于那个阴虚有热的这一类型的,也可以使用丹皮这味药,同样也可以起到凉血散瘀、消炎消肿的作用。另外在现代药理学研究里,大家发现这个丹皮,它也有一定的抗炎的作用。

丹皮的用量多少克

1、丹皮单独内服用量:丹皮作为一个普通的药材一般可以单独使用,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用丹皮来煎汤食用,一般建议每次取15-3钱左右的单皮,然后与适量的水煎汤饮用。

2、丹栀逍遥散的配方:丹栀逍遥散是在内科摘要里面发现的,具体的配方是用六克丹皮,六克山栀,九克柴胡,12克当归,九克白芍,九克白素,九克茯苓,三克炙甘草,三克薄荷,一片生姜,与水煎服。

3、大黄牡丹汤的配方:大黄牡丹汤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配方,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作用,其中需要九克大黄,15克丹皮,30克冬瓜仁,九克桃仁,30克银花,15克连翘,30克生薏仁,六克生甘草,与水煎服。

4、丹皮野菊汤的配方:有不同的配方中丹皮的用量是有一些很大的不同的,丹皮野菊汤的配方主要包括了六克丹皮,六克栀子,九克当归,12克,熟地,九克白芍,六克川穹宇,水煎服。

丹皮的别名

丹皮为毛茛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别名:牡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散瘀宜酒炒;止血用宜炒炭。但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丹皮与贝母、大黄相克。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丹皮清热凉血宜生;活血散瘀宜酒炒;止血用宜炒炭。丹皮清虚热。冶疗虚劳发热无汗者,常与滋肾阴药配仁,可与青蒿、知母、鳖甲等同用。丹皮能入血分而清血之热,常用于温病热入营血,出现发热、神昏、斑疹,可与犀角、赤芍、生地黄、等同用。丹皮活血化瘀。治疗血瘀肿块、经闭不通、腹部胀痛,可与桂、桃仁、赤芍、茯苓、当归、五灵脂等配伍。

丹皮是牡丹皮吗

丹皮是牡丹皮,由生长4-5年的牡丹根皮制成的。采挖后洗干净泥土,剥取根皮,再经过晾晒就可以。而且含有的牡丹酚也能够发挥很不错的抗炎功效的,因为牡丹皮里面含有的物质能够很好的预防血小板,而且还能起到很不错的镇静解热作用的,尤其是对于感冒发烧病人来说,会加入这样的中药材发挥作用,同时对于跌打损伤的活血化瘀也是有效果的。很多人在平时的生活中不太注意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心血气虚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会导致身体抵抗力减弱,并且会出现体寒的情况,如果是这类人群的话,建议大家不要服用丹皮,否则可能会造成一些副作用出现。

  丹皮为芍药科 植物 牡丹的干燥根皮,每年秋季或次年初春,可不要小看了这种药材,它的 功效作用 可多着呢。以下是我推荐丹皮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 凉血

 用于热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血热吐血衄血等证,常与生地同用,重者与犀角同用。

 用于热病后热伏阴分、夜热早凉,常与青蒿、地骨皮同用。

 用于阴虚发热、无汗骨蒸,可与青蒿、鱼甲、白薇、黄芪同用。

 风热皮疹,常与双花、蝉蜕、荆芥同用。

 活血消瘀

 用于血瘀闭经、 痛经 ,或瘀血积聚,常与当归、川芎、桂枝、桃仁、赤芍同用。

 用于肠痈 腹痛 ,常与大黄、桃仁、冬瓜仁同用。

 清肝降压

 用于肝郁火旺,身热暮甚,头痛目涩,常与夏枯草、天麻、菊花同用。

丹皮的配伍应用

 配地骨皮:丹皮性寒,味苦而兼辛,善透泄血中伏热,凉血而除无汗之骨蒸;地骨皮性寒,味甘而淡,善清阴中虚热,益阴而退有汗之骨蒸,二药合用,可加强退热除蒸作用,故凡阴虚血热所致的午后潮热、两颧发红、手足心热、骨蒸烦躁等,无论有汗无汗,皆可用之。

 配生地:丹皮辛苦微寒,清热中有散血之功;生地甘寒多汁,凉中又具养阴之力,二药相须合用,发挥协同作用以加强药力,提高疗效,使凉血而兼散瘀,清热又可宁络,并有一定的养阴之力。临床主要用于温热之邪入于营血,出现高热、舌绛口渴、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等。

 配赤芍:二药皆有凉血清热、活血散瘀之功,丹皮偏泻心经之火,长于清热凉血,善治血中结热;赤芍偏清肝经之火,活血散瘀作用较佳,善治脉中瘀滞,二药合用,凉血活血之力倍增,宜用于温热病中热入营血、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月经过多、皮肤发斑等血证。

 配栀子:丹皮味苦而微辛,为血中气药;栀子性味苦寒,为气中之血药,善清气分郁火,并有一定的凉血作用,辛以散结,寒以清热,入血分而泄血中伏火。二药合用,一走气分,一入血分,有气血两清之功。临床多用其清泄肝热,对于肝郁火旺而致的发热、盗汗或自汗、头痛目涩、颊赤口干、 月经不调 等最为适宜。

 配青蒿:二药都能凉血除蒸,丹皮善治血热有瘀骨蒸,青蒿善透热伏阴分的邪热,二药相合,可用于邪伏阴分的骨蒸发热。

 配桃仁:二药都有活血祛瘀之功,且能消肿止痛,可用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及妇女血瘀经闭、腹痛等。

 配桂枝:取丹皮活血祛瘀,桂枝温阳通脉行血,相配可用于血阻脉络的胸痛、瘀血腹痛。

 配白茅根:丹皮清热凉血、化瘀止血,白茅根清热、凉血、利尿,可用治热病或脏腑火盛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等。

丹皮的药用价值

 1、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牡丹汤)

 2、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水二钟,煎一钟服。(《诸证辨疑》)

 3、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4、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牡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襕)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上七味粗捣筛。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圣济总录》牡丹汤)

 5、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6、治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7、治金疮内漏,血不出:牡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千金方)

 8、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9、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10、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猜你感 兴趣 :

1 牡丹花茶的宜忌人群及饮用禁忌

2 丹皮的作用与功效

3 中药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4 中药面膜有哪些功效

5 中药海桐皮的功效与作用

牡丹的应用最早是从药用开始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药用部分是牡丹的根皮,称为丹皮,含有多种药用成分,主要药用部分是牡丹酚(C9H10O3),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芍药甙,并含挥发性及植物甾醇等,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生产的丹皮最佳,另有四川垫江、安徽亳州、山东菏泽等处多产丹皮。

丹皮具有抗菌消炎、镇静镇痛、降血压、抗痉挛、清热化瘀等功效,还具有防腐功能,是名贵的中药材。目前,应用丹皮已发明了几十个处方,同时,牡丹皮的药用研究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其抗脉粥样硬化、降血压、降血糖、抗惊厥、保肝、利尿、抗菌消炎、心肌细胞保护,对血液流变性,对脑组织保护等作用已被实验研究所证实,为牡丹皮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中草药: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牡丹皮 (《珍珠囊》·《本经》原作牡丹) 异名牡丹根皮(《纲目》),丹皮(《本草正》),丹根(《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为毛茛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