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化痰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止嗽化痰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注意 210 规格 211 贮藏 212 版本 3 止嗽化痰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标准编号 33 处方 34 制法 35 性状 36 检查 37 功能与主治 38 用法与用量 39 注意 310 规格 311 贮藏 4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承德方)之止嗽化痰丸 41 组成 42 主治 43 止嗽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45 用药禁忌 5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止嗽化痰丸 51 组成 52 功效 53 主治 54 止嗽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止嗽化痰丸 止嗽化痰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zhǐ sòu huà tán wán
2 止嗽化痰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止嗽化痰丸
Zhisou Huatan Wan
22 处方**壳625g、桔梗250g、知母125g、前胡125g、陈皮125g、大黄(制)125g、炙甘草125g、川贝母125g、石膏250g、苦杏仁1875g、紫苏叶125g、葶苈子125g、款冬花(制)125g、百部(制)125g、玄参125g、麦冬125g、密蒙花75g、天冬125g、五味子(制)75g、枳壳(炒)125g、瓜蒌子125g、半夏(姜制)250g、木香75g、马兜铃(制)125g、桑叶125g
23 制法以上二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打光,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或褐色的水丸;气微,味微酸、苦。
25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大黄)。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种皮表皮石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含暗棕色物(五味子)。
(2)取本品20g,研细,加甲醇40ml,加热回流1小时,趁热滤过,取滤液30ml(余液备用),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30ml使溶解,静置,滤过,滤液加浓氨试液调节pH值至10,用三氯甲烷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壳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2%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20:20: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再依次喷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鉴别](2)项下的剩余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1ml,加热回流30分钟,冷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氨蒸气中熏。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红色斑点。
26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27 功能与主治清肺化痰,止嗽定喘。用于痰热阻肺,久嗽,咯血,痰喘气逆,喘息不眠。
28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5丸,一日1次。临睡前服用。
29 注意风寒咳嗽者不宜服用。
210 规格每6~7丸重1g
211 贮藏密封。
212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止嗽化痰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Zhisou Huatan Wan
32 标准编号WS3B189595
33 处方桔梗 50g 知母 25g 前胡 25g 陈皮 25g 大黄(制) 25g 甘草(炙) 25g 川贝母 25g 石膏 50g 苦杏仁 37 5g 紫苏叶 25g 葶苈子 25g 款冬花(制) 25g 百部(制) 25g 玄参 25g 麦冬 25g 密蒙花 15g 天冬 25g 五味子(制) 15g 枳壳(炒) 25g 瓜萎子 25g 半夏(姜制) 25g 木香 15g 马兜铃(制) 25g 桑叶 25g **壳 125g
34 制法以上二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打光,即 得。
35 性状本品为黄褐色或褐色的水丸;气微,味微苦。
36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
37 功能与主治清肺止嗽,化痰定喘。用于久嗽,咳血,痰喘气逆,喘息不眠。
38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5粒,一日1次。临睡前服用。
39 注意风寒咳嗽患者不宜服用。
310 规格每5粒重 1g
311 贮藏密闭,防潮。
4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承德方)之止嗽化痰丸 41 组成知母6斤,杏仁6斤,玄参6斤,麦冬6斤,紫菀6斤,百合6斤,川贝3斤,苏子3斤,瓜蒌3斤,法半夏3斤,款冬花9斤。
42 主治《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承德方)之止嗽化痰丸主治痰喘咳嗽。
43 止嗽化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1日2次,温开水送下。
4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滑石为衣,闯亮,每两200粒。
45 用药禁忌忌食油腻。
5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止嗽化痰丸 51 组成知母96两,杏仁(去皮,炒)96两,玄参(去芦)96两,百合96两,麦冬96两,紫菀48两,米壳48两,贝母48两,冬花144两。
52 功效《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止嗽化痰丸具有润肺化痰,止嗽定喘之功效。
53 主治《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止嗽化痰丸主治肺气虚热,咳嗽痰盛,气促作喘,夜卧不安。
54 止嗽化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丸,1日2次,温开水送下。
5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过罗,炼蜜为丸,重1钱5分。
古籍中的止嗽化痰丸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一贯集·杂证谟痰饮]论外备用方七吐)犀角丸(攻九十火痰)辰砂化痰丸(攻八一化痰止嗽)独圣散(攻百六吐)参苏饮(散三四风痰)芎芷香苏
《孙文垣医案》:[卷二三吴治验]周采石湿热生痰痞闷痛,时常嗳气,面色带黄,间常梦遗。予以清气大安化痰丸,及猪肚丸二方调治而安。猪肚丸用白术五两,苦参
《幼幼集成》:[卷三哮喘证治]哮喘简便方如奔马。化痰丸丝瓜烧存性,为细末,枣肉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姜汤化下。化痰最捷,兼能止嗽。坠痰丸
《医方集宜》:[卷之四痰门]治方)上为末姜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利膈化痰丸南星(汤泡)半夏(姜制)蛤粉香附(童便煮)蒌实
《症因脉治》:[卷二痰症论]内伤痰症目录 1 拼音 2 《重订严氏济生方》:紫菀茸汤 21 紫菀茸汤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紫菀茸汤的用法用量 26 摘录 3 《济生》卷二 31 方名 32 紫菀茸汤的别名 33 组成 34 功效 35 主治 36 加减 37 附注 4 《张氏医通》卷十三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紫菀茸汤的用法用量 46 加减 47 各家论述 48 附注 5 《医钞类编》卷十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紫菀茸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紫菀茸汤 1 拼音
zǐ wǎn róng tāng
2 《重订严氏济生方》:紫菀茸汤21 紫菀茸汤的别名
紫菀汤(《赤水玄珠》卷七)。
22 处方紫菀茸(洗)经霜桑叶 款冬花 百合(蒸,焙)杏仁(去皮、尖)阿胶(蛤粉炒)贝母(去心)蒲黄(炒)半夏(汤泡七次)各30克 犀角(镑)甘草(炙)人参各15克
23 制法上药叹咀。
24 功能主治
清肺补气,止咳化痰。治饮食过度,或高声呼叫,或食煎炸,邪热伤肺,咳嗽咽痒,痰多唾血,喘急,胸满胁痛,不得安卧者。
25 紫菀茸汤的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26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3 《济生》卷二 31 方名
紫菀茸汤
32 紫菀茸汤的别名紫菀汤
33 组成紫菀茸(洗)1两,经霜桑叶1两,款冬花1两,百合(蒸,焙)1两,杏仁(去皮尖)1两,阿胶(蛤粉炒)1两,贝母(去心)1两,蒲黄(炒)1两,半夏(汤泡7次)1两,犀角(镑)半两,甘草(炙)半两,人参半两。
34 功效清补。
35 主治饮食过度,或叫呼走气,或食煎煿,邪热伤肺,咳嗽咽痒,痰多唾血,喘急,胸胁痛,不得安卧。肺痈溃处未敛,痈脓已溃,喘满、腥臭浊痰俱退,惟咳嗽咽干,咯吐痰血,胁肋微痛不能久卧者。
36 加减渴甚,去半夏,加石膏。
37 附注紫菀汤(《赤水玄珠》卷七)。
4 《张氏医通》卷十三 41 方名紫菀茸汤
42 组成紫菀茸3钱,薇衔1钱,白术(于潜者良,生用)1钱,泽泻1钱,牡丹皮1钱半,麦门冬(去心)1钱半,犀角8分,甘草(炙)3分(生)2分,藕汁半杯。
43 功效理中清营。
44 主治伤酒凑肺,发咳,痰中见血。
45 紫菀茸汤的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
46 加减瘦人阴虚多火,忌用燥药,去白术,易白芍药1钱;兼伤肉食,胸膈膨胀,去犀角、芍药,加炮黑山楂肉3钱,炒枳实1钱。
47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湿热凑肺,营阴暗伤,故痰中见血,发咳不止,谓之伤酒。紫菀开泄肺气以清痰血,泽泻通利膀胱以降浊阴,薇衔去营中湿热,生术利胃中湿热,犀角清心胃之热,麦冬润心肺之阴,牡丹皮凉血解热,生甘草缓中泻火,水煎冲池藕汁凉血化瘀以清痰中之血也,使湿热顿去,则肺气清肃而发咳无不除,瘀血无不化矣。此理中清营之剂,为湿热伤肺痰血之专方。
48 附注本方方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引作“改定紫菀茸汤”。
5 《医钞类编》卷十三 51 方名紫菀茸汤
52 组成紫菀茸、干姜、黄耆、五味子、钟乳粉、杏仁、甘草各等分。
53 主治肺伤气极虚证,皮毛焦,津液涸,力乏,喘急短气。
54 紫菀茸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古籍中的紫菀茸汤 《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内痈部]肺痈血,胁肋微痛,不能久卧者,此属肺痈溃处未敛,宜紫菀茸汤清补之,渴甚去半夏加石膏服之;若痈脓溃后,咳嗽
《续名医类案》:[卷三十二(外科)]肺痈肺痿数,用人参平肺散六剂,及饮童便,诸症悉退。更以紫菀茸汤而愈。童便虽云治虚火,常治疮疡肿,疼痛发热作渴
《杂病广要》:[脏腑类]肺痈数剂可奏功也。(《辨证录》)(按∶此本《济生》紫菀茸汤,今去蒲黄、半夏,加金银花、熟地者。紫菀茸汤见
《立斋外科发挥》:[卷四]肺痈肺痿证皆同,惟咽喉时或作痒,痰多胁痛,难于睡卧。用紫菀茸汤治之,并愈。一弱人咳脓,日晡发热,夜间盗汗,脉
《外科理例》:[卷七]肺痈肺痿一百三十四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藏紫菀的别名 4 来源 5 原形态 6 生境分布 7 性状 8 性味 9 功能主治 10 藏紫菀的用法用量 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藏紫菀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藏紫菀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藏紫菀 1 拼音
cáng zǐ wǎn
2 拼音名Cánɡ Zǐ Wǎn
3 藏紫菀的别名青菀
4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缘毛紫菀的头状花序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souliei Franch
采收和储藏:57月开花期采收头状花,阴干;春、秋季挖根,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5 原形态缘毛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545cm。根茎粗壮。花茎单一,紫色,有比值棱,被疏或密的白色长粗毛。基生叶莲座状,叶片缘绿色,长圆状匙形或倒披针形,长27cm,先端钝或尖,基部渐狭呈宽翅状叶柄,全缘;下部叶及上部叶长圆状线形,长153cm,宽0103cm,全部叶两被疏毛,有白长缘毛,中脉在下面凸起,有离基三出脉。头状花序顶生,径3542cm,总苞半球形,径122cm,黄绿色,总苞片3层,近等长或外层稍短,线状、稀匙状长圆形,下部革质,上部草质,外面几无毛,或沿中脉及边缘有白色柔毛;舌状花3050个,管部长152mm,舌片蓝紫色,长圆状线形,长1223mm,宽23mm;管状花多数,密集,鲜**,长355mm,管部长122mm,有短毛,先端5裂,裂片长15mm;花柱附片长1mm;冠毛1层,紫短色,长082mm,密生白色粗毛。花期57月,果期8月。
6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04000m的高山针叶体外缘、灌丛及山坡草地或河滩草坝。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7 性状性状鉴别 花序皱缩成团;有时小花散攻露出花盘;花盘短圆锥形,着生管状花的萼管群残基,排列整齐。总苞半于形,直径122cm,黄绿色;总苞片3层,近等长,长610mm,宽12mm,条状披针形,先端尖,具白色长缘毛;舌状花雌性,舌片细长,皱缩,紫色至紫蓝色或灰紫色;舌状花雌性,舌片细长,皱缩,紫色至紫蓝色或灰紫色,长1525cm,宽约1mm,柱头2裂;管状花两性,**,雄蕊5,聚药;雌蕊1,柱头2裂,披针形,其上簇生**长柔毛,子房下位,冠毛1层,淡灰**或紫褐色,与管白色糙毛。气香,味淡。
以花冠蓝紫色、气香者为佳。
显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棕**,微带紫色。花粉粒棕**,球形或近球形,直径约3539μm,具3孔沟,外表具刺状突起,极面每裂片56刺,中部有疣状突起。冠毛碎片,为多细胞组成的毛状物,胞壁稍厚,具纹孔,顶端渐尖呈刺状。非腺毛众多,由1418个细胞组成,顶端细胞细长,多偏于一侧,基部细胞12列。柱头碎片,表皮细胞呈楔槌关、钝圆形绒毛状突起。子房完整,不易粉碎,呈深黄棕色。花粉囊碎片,细胞内壁呈长方形、类方形、类多角形胞壁增厚。舌状花冠下表皮细胞长方形,壁薄,胞壁细齿状。苞片下表皮细胞碎片长方形,气孔不等式或不定式,副卫细胞45个。
8 性味味苦;性寒
9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主流行性感冒;气管炎
10 藏紫菀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11 摘录《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藏紫菀的方剂 九味藏紫菀花散
:标准编号:WS3BC025195处方:藏紫菀花800g马蔺子400g粗糙紫堇400g亚大黄
紫菀散惠方》卷七十九《卫生宝鉴》(《济生拔粹》本)引海藏:紫菀散:处方:人参紫菀知母贝母桔梗甘草五味子茯
八味香苏散n《杨氏家藏方》卷八处方紫苏叶半两,半夏曲半两,紫菀半两,五味子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甘草(炙)
钟乳养肺丸钟乳养肺丸组成:钟乳粉2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紫菀(去土,洗焙)半两,黄耆(蜜炙)半两,款冬花半两
大五味子丸桂(去粗皮)3分,甘草1钱半(炙),款冬花2钱,紫菀1钱半。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5丸
更多用到中药藏紫菀的方剂用到中药藏紫菀的中成药 九味藏紫菀花散
:标准编号:WS3BC025195处方:藏紫菀花800g马蔺子400g粗糙紫堇400g亚大黄
复方川贝母片240g五味子170g法半夏160g陈皮300g紫菀40g浮海石40g**壳160g制法:以上十一味
二母安嗽片108g**壳216g麦冬108g款冬花324g紫菀108g苦杏仁108g百合108g浙贝母54g制
哈蚧定喘丸B185194处方:蛤蚧11g瓜蒌子50g紫菀75g麻黄45g鳖甲(醋制)50g黄芩50g甘草
寒喘丸黄400g射干300g细辛300g款冬花300g紫菀300g五味子(酒制)300g干姜200g制法:
更多用到中药藏紫菀的中成药古籍中的藏紫菀 《丹溪心法》:[卷二]咳嗽十六
附方海藏紫菀散治咳中有血,虚劳肺痿。人参(一钱)紫菀(半钱)知母(一钱半)贝母(钱半)桔梗(一钱)甘
《产鉴》:[上卷]妊娠咳嗽子嗽。可服加减紫菀汤止咳安胎。加减紫菀汤贝母前胡紫菀白术白皮甘草黄芩紫苏陈皮知母杏仁五味子赤茯苓当归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紫菀菀时亦用之。颖曰∶紫菀连根叶采之,醋浸,入少盐收藏,作菜辛香,号名仙菜。盐不宜多,多则腐也。时珍曰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痰嗽门]顽痰三钱)白矾(一钱)紫菀(二钱)水煎服。此方妙在贝母、半夏同用,一燥一湿,使痰无处藏避。又有白矾以消块
《杨氏家藏方》:[卷第十九小儿下]痰嗽方一十道止嗽化痰丸简介
本文2023-10-17 14:11:5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