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参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石参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石参的别名 4 来源 5 原形态 6 生境分布 7 性味 8 功能主治 9 石参的用法用量 1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石参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石参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石参 1 拼音

shí shēn

2 拼音名

Shí Shēn

3 石参的别名

石豇豆、巖参

4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紫花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xostigma griffithii (Wight) Clarke [Didymocapus griffithii Wigh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5 原形态

紫花苣苔 半灌木。茎高2010cm,四棱形,被短毛。叶对生,同一对叶不等大;较大的叶柄长约5cm,较小的叶柄长约5mm,被短柔毛;叶片膜质,长椭圆形或狭卵形,长419cm,被短柔毛;叶片膜质,长椭圆形或狭卵形,长419cm,宽1819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偏斜,边缘小钝齿或小牙齿,上面被粗柔毛,下面疏被短柔毛,沿叶脉较密集。聚伞花序在茎上部腋生;花序梗长210cm,被短柔毛,有210花;苞片小,线状披针形;花梗长115cm;花萼5裂至基部,裂片相等,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花**或淡**,长338cm,外面疏被腺状短柔毛,内面无毛,具紫色斑纹,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2对,花药成对连着;子房长圆形,无毛,柱头2。蒴果狭长形,长612cm。种子小,两端各具1条长约1mm的毛状附属物。花期10月,果期11月。

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502600m的潮湿林中树上或山坡巖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7 性味

味苦;性平

8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湿热泻痢;肺热咳喘;跌打肿痛;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

9 石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10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石参的方剂 石燕子煎

nzǐjiān《鸡峰》卷十八:别名:石燕丸组成:石燕子1两,滑石、石韦、瞿麦穗各等分。主治:沙石淋

三石水煮粥

法用量:上药捶碎,布裹。以水5大盏,煮取2盏,去石,下米3合,作粥食之。其石每日煎用之,经3个月即

红眼药

拼音:hóngyǎnyào处方:朱砂、生月石、制炉甘石、海螵蛸、冰片。功能主治:胬肉攀睛。摘录:《

拨翳紫金膏

ìzǐjīngāo处方:蕤仁1两(研,去皮油),石蟹5分,珍珠5分,琥珀5分,麝香5分,片脑5分,

三石猪肾羹

zhūshèngēng《圣惠》卷九十七:方名:三石猪肾羹组成:紫石英3两,白石英3两,磁石(捶碎,

更多用到中药石参的方剂

用到中药石参的中成药 肾石通颗粒

香。肾石通颗粒的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止痛,化石,排石。用于肾结石,肾盂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

利胆排石散

排石散的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囊炎。利胆排石散的用法用量:排石,

消石素

提取物的复方制剂。茜草与镁离子在一起可增加钙盐结石在尿中的溶解度。铃兰草等对易患结石患者具有利尿、

结石通片

:WS3B258997处方:广金钱草玉米须石韦鸡骨草茯苓车前草海金沙草白茅根制法:以上八味,

石龙清血颗粒

褐色的颗粒;味淡、微苦。石龙清血颗粒的主要成份:石决明、莪术、赭石、仙鹤草、龙骨、泽泻、牡蛎、地黄

更多用到中药石参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石参 《目经大成》:[卷之三寒阵]导赤各半汤二十一

诗曰∶导赤药四味,竹草通生地,本方黄连芩,犀角滑石参,麦草暨栀子,灯薪枣知母,一样下膀胱,爰名各半汤

《白喉条辨》:序

癸巳春阖门患白喉者四人。长女最剧。时就余与何君志石参议方剂。书中所定三降龙丹等皆新制验方也。嗣以爱

《傅青主女科歌括》:[产后编下卷]患淋

,疑均是鲤鱼齿。歌括∶患淋石膏茅根君,瞿麦茯苓滑石参。葵子桃胶石首鱼,灯心为引奏效神。产后小便痛血淋

《退思集类方歌注》:[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古今录验》续命汤

旨,故选之。)《录验》续命(汤)麻桂姜,芎归杏草石参。中风拘急(风邪入络)成风痱,(“痱”,废而不用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溪黄草 21 拼音名 22 溪黄草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溪黄草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3 《中华本草》:溪黄草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溪黄草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栽培 39 性状 310 化学成份 311 溪黄草的药理作用 312 性味 313 归经 314 功能主治 315 溪黄草的用法用量 316 注意 317 附方 318 各家论述 31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溪黄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溪黄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溪黄草 1 拼音

xī huáng cǎo

2 《全国中草药汇编》:溪黄草

21 拼音名

Xī Huánɡ Cǎo

22 溪黄草的别名

熊胆草、山熊胆、风血草、黄汁草

23 来源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 (Ham ex D Don)Hara,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鲜品随时可采。

24 性味

苦,寒。

25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肠炎,痢疾,跌打肿痛。

26 溪黄草的用法用量

05~1两。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溪黄草

31 出处

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32 拼音名

Xī Huánɡ Cǎo

33 英文名

Linearstripe Rabdosia Herb

34 溪黄草的别名

熊胆草、血风草、溪沟草、山羊面、台湾延胡索、土黄连、香茶菜、山熊胆、黄汁草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溪草和线纹香茶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abdosia (Maxim) Hara [Plectrantnus serra Maxim]2Rabdosia olphanthoides (BuchHam Ex D Don) Hara [Hyssopus lophanthoides BuchHamex D Don; plectranthus striatrs Benth; Isodon striatus (Benth) Kudo]

采收和储藏:每年可采收23次,第1次约在栽后3个月收割,第2次在第1次收割后约75d进行,第3次在冬前收割,割后晒即可,每11hm2产干草3750kg左右。

36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木,高152m。根茎呈疙瘩状,向下密生须根。茎四棱,带紫色,密被微柔毛,上部多分枝。叶对生;柄长0535cm;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近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大内弯的锯齿,两面脉上被微柔毛和淡**腺上噗。聚伞花序组成疏松的国花序,长1020cm,密被灰色柔毛;苞片及小苞片卵形至条形;花萼钟状,外被柔毛及腺点,萼齿5,长三角形,近等大,与萼筒近等长,果时萼增大,呈宽钟形;花冠紫色,长56mm,外被短柔毛,冠筒基部上方浅囊状,上唇4等裂,下唇舟形;雄蕊4,内藏;花柱先端2浅裂。小坚果阔倒卵形,先端具腺点及髯毛。花、果期810月。

本种与溪黄草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块根小,球形。叶片卵形或阔卵形至长圆状卵殂,两面被具节微硬毛,下面满布黄红色腺点,叶折揉碎后有**汁液,故称“溪黄草”。花萼外面被珠状具节长毛和褐色腺点;花冠白色或粉红色,具紫色斑点;雄蕊及花柱伸出花冠之外。花、果期812月。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成丛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溪旁、河岸及草灌丛中。

喜生于山坡、沟边、河旁或林下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山西、陜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等地。

38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宜选择阳光充足、保水、保肥大力强的壤土种植。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南方多用扦插繁殖,除冬季外,其他季节均可扦插,选取顶部无病的健阗枝条,剪成长约10cm,带有23个茎节的截段,扦插于具40%50%的荫蔽度的苗床上,行株距5cm×3cm。

田间管理 插后注意浇水,保持苗床湿润,57d后可生根发叶,1520d便可移栽。行株距20cm×20cm为宜。

39 性状

性状鉴别 (1)溪黄草 茎枝方柱形,密被倒向微柔毛。叶对生,常破碎,完整叶多叟缩,展开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cm,两而沿脉被微柔毛,叶柄长115cm。聚伞花序具梗,由5至多数花组成顶生圆锥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狭卵形至条形,密被柔毛;花萼钟状长约15mm,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并夹有腺点;萼齿三角形,近等大,与萼筒等长;花冠紫色,长约55mm,花冠筒近基部上面浅囊状,上唇4等裂,下唇舟形;雄蕊及花柱不伸出于花冠。

(2)线纹香茶菜 茎枝方柱形,具槽,被短柔毛。叶对生,多皱缩,完整叶展开后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88cm,上面被具节微硬毛,下面被具节微硬毛并布满褐色腺点;圆锥花序由聚伞花序组成,苞片卵形,被短柔毛;花萼长约2mm,外具串珠状具节长柔毛,布满红褐色点;花冠白色,具紫色斑点;雄蕊及花柱伸出花冠。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1)溪黄草非腺毛少,圆锥形,较短,13(4)个细胞组成,基部细胞多膨大,顶端尖,疣突密且明显,下表面同叶脉处有明显波状纹线,毛茸密,近平匍状或斜向着生,有时顶端细胞主糨成弧形;腺鳞略呈平碟形,有四条棱突。

(2)线纹香茶菜 非腺毛多,宽圆锥形略扁瘪,15(9)个细胞组成,顶端略呈三角形,向前下方略弯,表面有密点状突起,近基部细胞宽可至110150μ,表面有纵向或放射状突起的波状纹理。

310 化学成份

溪黄草 叶和茎中含二萜类化全物:溪黄草素(rabdoserrin)A[1]、B[2]、D[3],以及尾叶香茶菜素(excisanin)A,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lurs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β谷甾醇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2,3]。

311 药理作用

溪黄草有效成分溪黄草素A,尾叶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

312 性味

味苦;性寒

313 归经

归肝;胆;大肠经

31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散瘀消肿。主湿热黄疽;胆囊炎;泄泻;疮肿;跌打伤痛

315 溪黄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搽。

316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317 附方

①治急性黄瘦型肝炎: 溪黄草配防ZA浆草、铁线草,水煎服。②治急性胆囊炎而有黄疸者: 溪黄草配田基黄、茵陈蒿、鸡骨草、车前草,水煎服。③治湿热下痢: 一、溪黄草鲜叶,捣汁冲服;二、溪黄草配天香炉、野牡丹,水煎服。(①方以下出《中医方药学》)④治痢疾,肠炎: 鲜四方蒿叶。 洗净,捣汁内服。每天一次,每次五毫升,儿童二至三毫升。 (《全展选编·传染病》)⑤治癃闭: 鲜香茶菜二两,鲜石韦、鲜车前草各一两。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

318 各家论述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退黄。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

2《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肝利胆,退黄祛湿,凉血散痰。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肿。

319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溪黄草的方剂 复方胆通片

ts概述:复方胆通片为中成药,主要成分为胆通、溪黄草、茵陈、穿心莲、大黄。具有清热利胆,解痉止痛的

胆石通胶囊

。主要成分为蒲公英、水线草、绵茵陈、广金钱草、溪黄草、枳壳、柴胡、大黄、黄芩、鹅胆干膏粉。具有清热

湿热型胆石汤

,茵陈1两,延胡索3钱,山栀子3钱,柴胡3钱,溪黄草(或虎杖)1两,石菖蒲3钱。功效:疏肝利胆,清

三黄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之三补丸,本方方名见《丹溪心法》卷三:三黄丸即三补丸,三补丸出自《太平圣惠

更多用到中药溪黄草的方剂

用到中药溪黄草的中成药 消炎利胆片

yanLidanPian处方:穿心莲868g、溪黄草868g、苦木868g制法:以上三味,穿心蓬、

复方胆通胶囊

:WS3B097491处方:胆通100g溪黄草900g茵陈600g穿心莲300g大黄30g制

复方胆通片

ts概述:复方胆通片为中成药,主要成分为胆通、溪黄草、茵陈、穿心莲、大黄。具有清热利胆,解痉止痛的

胆石通胶囊

。主要成分为蒲公英、水线草、绵茵陈、广金钱草、溪黄草、枳壳、柴胡、大黄、黄芩、鹅胆干膏粉。具有清热

三黄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之三补丸,本方方名见《丹溪心法》卷三:三黄丸即三补丸,三补丸出自《太平圣惠

更多用到中药溪黄草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溪黄草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荩草

生太山山谷。恭曰∶青衣县名,在益州西。今处处平泽溪涧侧皆有。叶似竹而细薄,茎亦圆小。荆襄人煮以染黄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三脾胃门]药方

名草果平胃散。或为细末,每服二钱,盐汤调下。(丹溪)保和丸消滞宽胸进食。虚者煎补脾药送下。山楂(二

《本草简要方》:[卷之八兽部]羚羊

生姜水煎服。治子痫。又方。羚羊角(镑)一两。黄芩黄草决明车前子升麻防风大黄芒硝各五钱。研末。每服二三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二卷果之四]蜀椒

尸劳疰∶最杀劳虫。用真川椒红色者,去子及合口,以黄草纸二重隔之,炒出汗,取放地上,以砂盆盖定,以火灰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第二节·伤寒兼湿

胆囊炎治疗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药物治疗跟手术治疗。

(一)药物治疗:

1、补液,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2、静脉联用有效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 素、先锋霉素等;

3、中药调节都是比较温和性的,脷泹舒茶帮助养护胆囊,长期喝安全。

一般对早期病例有效。

(二)手术疗法

1、急性胆囊炎:一般主张经12~24小时积极的内科治疗,待症状缓解再择期手术。

2、慢性胆囊炎:无论有无结石,因胆囊已丧失功能,且为感染病灶,均应择期手术切除。

另外饮食建议忌口辛辣刺激类、酒类、油腻类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都有助于病情恢复。

 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治疗胆囊炎已经成为当下的重要的工作。下面我准备了治疗胆囊炎的重要方剂,希望对您有帮助!

 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中药方剂

 一、茴香馅饼

 材料:鲜茴香250 g,面粉、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将茴香洗干净、切碎,放入花生油,加入佐料成馅儿,开始烙馅饼。

 功效:有助于降逆,理气和胃舒肝利胆。

 二、快炒青萝卜

 材料:青萝卜250 g,花生油适量。

 做法:先把萝卜洗干净、切成片,然后加入花生油炒熟后即可。

 功效:有助于理气降气,宽中利胆。

 三、黄酒炖瘦肉

 材料:金钱草干品80 g,瘦猪肉500 g,金银花干品60 g,黄酒3匙。

 做法:先把瘦猪肉切成块,金钱草、金银花用纱布包包好,然后把这些材料放入锅里,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之后,接着加入黄酒2匙,然后用小火慢炖3 h,之后去除药渣即可。

 功效:有助于软坚清热,润肠胃,生津液。

 四、白茅根汤

 材料:玉米须30 g,白茅根30 g,红枣8个。

 做法:先把这些材料放入锅子里,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用小火煎煮40 min左右,等熟后即可食用。

 功效:有助于利水泄热,平肝利胆,补益中气。

胆囊炎形成的因素

 1胆囊管梗阻:

 胆囊结石移动至胆囊管附近时,可堵塞胆囊管或嵌顿于胆囊颈部,嵌顿的结石直接损伤粘膜,以至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滞留、浓缩。高浓度的胆汁酸盐具有细胞毒性,一起细胞损害,加重粘膜炎症、水肿甚至坏死。

 2细菌感染:

 致病菌多从胆道逆行进入胆囊,或循血液循环或淋巴管途径进入胆囊,在胆汁流出不畅时造成感染。致病菌只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最常见,其他有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合并厌氧菌感染。已有报道在胆囊结石病人胆汁中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DNA,说明有细菌经十二指肠逆行进入胆道的可能。

 3化学性刺激可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改变,如胆囊胆汁停滞胆盐浓度增高,由于细菌的作用去结合化的胆汁酸盐对组织的刺激更大,这可能导致严重创伤、其他部位手术后的非结石性的胆囊炎的原因。

 4胰液反流至胆道也是一起急性胆囊炎的一个病因。

 5其他: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时的非结石性胆囊炎则胆囊粘膜曾受到低血压关组、缺氧性损伤,胆囊内的高浓度胆汁酸盐更促进胆囊粘膜坏死、脱落改变,此种情况多发生于老年伴有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创伤、感染、手术后,或发生在患有全身性严重疾病的病人;由于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率喝死亡率均较高。胆囊化脓、胆囊坏疽、胆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率可高达40%,需要早期手术处理。

胆囊炎胆结石的治疗 方法

 1一般治疗

 ①积极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及并发症,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胆道寄生虫病的发生,并积极治疗肠蛔虫症。②生活起居有节制,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保持乐观情绪及大便通畅。③经常保持左侧卧位,有利于胆汁排泄。④本病若有结石,或经常发作,可考虑手术治疗。⑤应选用低脂肪餐,以减少胆汁分泌,减轻胆囊负担。

 2药物治疗

 (1)急性胆囊炎 ①解痉、镇痛 可使用阿托品肌内注射,硝酸甘油舌下含化、哌替啶(度冷丁)等,以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和疼痛。②抗菌治疗 抗生素使用是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通常以氨苄西林(氨基苄青霉素)、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醣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孢霉素如头孢孟多(头孢羟唑)或头孢呋辛治疗。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手术时的胆汁培养和胆囊壁的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③利胆药物:50%硫酸镁口服(有腹泻者不用),去氢胆酸片口服,胆酸片口服。

 (2)慢性胆囊炎 ①利胆药物 可口服50%古巴酸镁、去氢胆酸片等。②驱虫疗法 针对病因进行驱虫。③溶石疗法 如系胆固醇结石引起者,可用鹅去氧胆酸溶石治疗。文献报道,溶石有效率可达60%左右。疗程结束后仍需服维持量,以防复发。

 (3)合理选用中成药 ①金胆片 功能:消炎利胆。用于急慢性胆囊炎。②清肝利胆口服液 功能:清利肝胆湿热。主治纳呆、胁痛、疲倦乏力、尿黄、苔腻、脉弦、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未清等症。

 3外科手术治疗

 行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的根本治疗。手术指征:①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②急性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诊断明确者;③经积极内科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并恶化者;④无手术禁忌证,且能耐受手术者。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诊断一经确立,行胆囊切除术是一合理的根本治法。如病人有心、肝、肺等严重疾病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可予内科治疗。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募穴之一·胆募 41 日月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特异性 45 所属部位 46 日月穴的定位 47 日月穴的取法 48 日月穴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日月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日月穴主治病证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2 日月穴的配伍 413 文献摘要 414 研究进展 4141 治疗慢性胆囊炎 4142 治疗胆石症 4143 对胆汁分泌的影响 4144 收缩胆囊 5 经穴别名 51 日月的别名·胆募 52 辄筋的别名·胆募 521 辄筋穴的别名 522 出处 523 穴名解 524 特异性 525 所属部位 526 辄筋穴的定位 527 辄筋穴的取法 528 辄筋穴穴位解剖 5281 层次解剖 5282 穴区神经、血管 529 辄筋穴的功效与作用 5210 辄筋穴主治病证 5211 刺灸法 52111 刺法 52112 灸法 5212 辄筋穴的配伍 5213 文献摘要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胆募 1 拼音

dǎn mù

2 英文参考

Rìyuè GB2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胆募:1募穴之一;2经穴别名。[1]

4 募穴之一·胆募

胆募为募穴之一,指胆的募穴日月[1]。见《脉经》。《脉经》:“胆俞在背第十椎,募在日月”。

穴位 日月 汉语拼音 Riyue 罗马拼音 Jinhyueh 美国英译名 Sun Moon 各

号 中国 GB24 日本 24 法

国 莫兰特氏 VB24 富耶氏 VB24 德国 G24 英国 G24 美国 GB24

日月为经穴名(Rìyuè GB24)[2]。出《脉经》。别名神光[3]。属足少阳胆经[2]。日月是胆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2]。日即太阳,月即月亮,日为阳,指胆;月为阴,指肝,此穴为治肝胆的要穴,故名日月[2]。日月穴主治胁肋,胆,胃等疾患:如呕吐呃逆,反胃吞酸,口苦多唾,黄疸,胸闷,胸肋疼痛,四肢不收,呕吐,胁肋疼痛,呃逆,胁肋胀痛,胃脘痛,现代又多用日月穴治疗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急慢性肝炎,胁肋痛,胃痛,腹胀,肝脏疾患等。

41 日月穴的别名

神光(《千金翼方》)、胆募(《千金翼方》)。

42 出处

《脉经》:胆俞在背第十椎,募在日月。

43 穴名解

日即太阳,月即月亮,日为阳,指胆;月为阴,指肝,此穴为治肝胆的要穴,故名日月[2]。

日,《说文》:“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口一象形,凡日之属皆从日。”月,《说文》:“月,阙也,太阴之精象形,凡月之属皆从月。”日照乎昼,月照乎夜。同曜,齐明。本穴为胆之募穴,胆为中正之官,决断所出,十一脏皆取于胆,决断务求其明。“明”字从日从月,日月本为太阳与月亮,此指双目及胆之脏象而言。道经以双目为日月。《黄庭内景经》肺部章:“日月之华救老残。”注:“左目为日,右目为月。目主肝,配东方木行也。”又曰:“外应眼瞳鼻柱间。”注:“外应眼瞳,目之所主于胆,胆之所仰于目。”天中章:“眉号华盖覆明珠,九幽日月洞空无。”肾部章:“上致明霞日月烟。”注:“日月即二目。”双目为肝胆之所主,而胆募乃名日月也。又,山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又旗名。《释名·释兵》:“九旗之名日月,为帝画日月于其端,天子所建。”《黄庭内景经》胆部章:“雷电八振扬玉旌。”注:“八方雷振,威怒之貌也。玉旗刚色之色也。”肝为将军,胆主决断。其阳纲之气,自应如山岳之高大,如旌旗之威武也。[4]

日月又名“神光”。神之光,日与月也。[4]

44 特异性

日月是胆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2]。

45 所属部位

季胁[5]

46 日月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日月穴在上腹部,当 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胆的募穴[6]。

日月穴位于胸部,第7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仰卧取穴[2]。

日月穴位于 直下,当第七肋间处(《针灸甲乙经》)[3]。

另说“在期门下五分”(《备急千金要方》);“在期门旁一寸五分,直下五分”(《循经考穴编》);“在期门直下八分”(《针灸集成》)[3]。

日月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日月穴在季胁部的位置

日月穴在季胁部的位置

日月穴在季胁部的位置(肌肉)

日月穴在季胁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47 日月穴的取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 下方,当第7肋间隙处取穴。

日月穴位于胸部,第7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仰卧取穴[2]。

仰卧位,在 下方,当第7肋间隙取穴;或 直下,期门下1肋处取穴,女性在锁骨中线与第7肋间隙交点处[7]。

48 日月穴穴位解剖

日月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部深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直肌、肋间外韧带、肋间内肌、腹横肌、胸内筋膜。皮肤由第6、7、8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胸膜薄而透明,是非常坚韧的浆膜。它可以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包绕肺的表面,称脏胸膜(肺胸膜);外层贴附于胸腔各壁的内面称壁胸膜。由于贴附部位不同,壁胸膜又分为:衬于胸内筋膜内面的是肋胸膜;覆盖于膈肌上面,并与其紧密相贴为膈胸膜;从两侧覆盖纵隔器官的浆膜是纵隔胸膜。此外,胸膜壁层,突出于胸廓上口,第1肋上方的部分称胸膜顶,其突出的程度,与胸廓的形状有关。胸膜壁的脏与壁层相互移动,形成潜在性间隙叫胸膜腔。胸膜各部的相互移动行处,肺的边缘不能伸入其内,这些空隙称胸膜窦。肋胸膜和膈胸膜的返折处,是胸膜窦中最大,而位置最低的,其最低相当于第12肋处,称肋膈窦。因此,针刺该穴时,若盲目进针,除穿经上列结构以外,可经肋窦膈、肺、膈达肝(右侧)、胃(左侧),其后果是严重的。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肋间外肌[2]。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8]。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7肋间神经前皮支分布;深层有第7肋间神经和动脉分布[8]。

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和第七肋间动、静脉[3]。

49 日月穴的功效与作用

日月穴具有利胆疏肝,降逆和胃的功效。

日月穴有疏肝利胆、化湿和中的作用[2]。

足少阳经“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胸,过季胁”,日月穴又为胆之募穴,故可和胃降逆、疏肝利胆,主治肝胆、胃病[9]。

日月穴系胆与脾经之会穴,有疏调肝胆、和中降逆作用[4]。

本穴挨近期门,本穴能佐期门,调月信,更知日月之义。不仅取意之光明,且寓意朝夕朔望之期也。[4]

凡属募穴均在脏器之表,与本脏器内外相对。如肺之中府、肾之京门、肝之期门、脾之章门、心之巨阙,虽不直对,亦相距不远。[4]

又凡两穴挨近,则治症略同。辄筋、日月两穴所治之症,所差无几。[4]

410 日月穴主治病证

日月穴主治胁肋,胆,胃等疾患:如呕吐呃逆,反胃吞酸,口苦多唾,黄疸,胸闷,胸肋疼痛,四肢不收,呕吐,胁肋疼痛,呃逆,胁肋胀痛,胃脘痛,现代又多用日月穴治疗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急慢性肝炎,胁肋痛,胃痛,腹胀,肝脏疾患等。

日月穴主治胁肋、胆、胃等疾患:如呕吐呃逆、反胃吞酸、口苦多唾、黄疸、胸闷、胸肋疼痛、四肢不收等[2]。

日月穴主治呕吐、吞酸、胁肋疼痛、呃逆、黄疸[8]。

日月穴主治  黄疸,呕吐,胁肋胀痛;吞酸,呃逆,胃脘痛[7]。

现代又多用日月穴治疗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2]。

日月穴现代常用于治疗胆囊炎、急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9]。

日月穴主治胁肋痛,呕吐,吞酸,呃逆,黄疸,胃痛,腹胀;以及胆囊炎,肝脏疾患等[3]。

1消化系统疾病:黄疸,膈肌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肝炎,胆囊炎;

2其它:肋间神经痛。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2]。

斜刺03~05寸[3]。

斜刺或平刺05~08寸[8]。

沿肋骨间隙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重胀感,向四周放散[7]。

注意: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8][3]。

右侧穴下为胆囊底部所在,故针刺时注意掌握针刺的角度、深度;若进针过深,可伤及胆囊和肝脏,造成胆囊穿孔等意外事故,故不能深刺[7]。

4112 灸法

可灸[2][7][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3]。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412 日月穴的配伍

日月配丘墟、阳陵泉、支沟,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胁肋疼痛。

日月配期门、阳陵泉、丘墟、足临泣、支沟、外关,治胁肋疼痛[7]。

日月配内关、中脘,有降逆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日月配内关、中脘、胃俞,治呕吐[7]。

日月配大椎、至阳、肝俞、阴陵泉,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黄疸。

日月配大椎、至阳、肝俞、胆俞、阴陵泉、太冲,治黄疸[7]。

4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足太阴、少阳之会。

《针灸甲乙经》:太息善悲,少腹有热,欲走,日月主之。

《千金翼方》:呕吐宿汁,吞酸,灸神光(一名胆募)百壮,三报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太息善悲,小腹热,欲走,多唾,言语不正,四肢不收。

《医宗金鉴》:呕吐吞酸。

414 研究进展 4141 治疗慢性胆囊炎

取日月(双侧),用15寸毫针,常规消毒后用夹持进针法,沿肋骨缘斜刺05寸,行雀啄泻法1 min,以窜胀感至右上腹或背部为度,留针30 min,留针期间不行针,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连续4周。共治30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100%。[9]

4142 治疗胆石症

日月用药物外敷配合耳穴压丸法可治疗胆石症。消石散:金钱草500 g,生大黄、玄明粉各600 g,槟榔、炮山甲、威灵仙各250 g,郁金、白芷、木香、虎杖各300 g,枳壳、陈皮各200 g,薄荷冰50 g,麝香少许。将上述药材用机器粉碎后拌和调匀,过100目筛,装罐备用。用时取该散20 g左右,用蜂蜜适量调成膏状摊在塑料薄膜上,将肝胆投影区用水洗净擦干,将备好的消石散膏贴于右日月,用布带固定,7d换药一次,2周为一疗程。耳穴压丸法:将王不留行粘于5 mm×5 mm医用胶布上,分别固定在肝、胰、胆、胃、十二指肠、神门、三焦、直肠穴处。患者于每餐后自行按压每穴5 min,隔日换贴另侧耳穴。6次为一疗程,一般1个疗程内见效。治疗期间嘱患者早餐或午餐前20 min进食猪蹄1只。共治536例,痊愈83例,显效211例,有效195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为912%。[9]

4143 对胆汁分泌的影响

电针日月对胆汁分泌有促进作用,并可使胆囊收缩,有利胆和排石作用。取胆总管引流患者的日月,电针后30 min,可见胆总管明显规律性收缩,迫使胆道造影剂阵阵通过Oddi括约肌而进入十二指肠。也有报道用皮内针针刺日月,在X线下可见胆囊缩小,表示可促进胆囊收缩。还有报道针刺期门、日月对胆结石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针刺加口服硫酸镁,其排石率为69%,对照组为205%  (P <0001)。[9]

4144 收缩胆囊

针刺日月、期门等穴,可引起胆囊不同程度的收缩,又可使胆道术后置T管引流患者奥狄氏括约肌开放频繁;开放时间稍延长,关闭时间稍缩短,但对胆总管压力无明显影响[2]。

针刺胆石症患者日月、期门等穴,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胆囊显著收缩,促进胆囊排空[2]。

5 经穴别名 51 日月的别名·胆募

胆募为经穴别名。见《针方六集·神照集》,即日月[1]。日月为胆之募穴,故名胆募。《脉经》:“胆俞在背第十椎,募在日月”。

52 辄筋的别名·胆募

胆募为经穴别名,《针灸聚英》作辄筋之别名,非[1]。《针灸大成》谓辄筋穴为胆之募(胆之募穴应为日月,《脉经》:“胆俞在背第十椎,募在日月”),故名胆募[4]。辄筋穴在第8肋骨上缘内侧端,日月穴在第8肋骨下缘外侧端,两穴相对只隔1条肋骨。

穴位 辄筋 汉语拼音 Zhejin 罗马拼音 Chechin 美国英译名 Flank Tendons 各

号 中国 GB23 日本 23 法

国 莫兰特氏 VB23 富耶氏 VB23 德国 G23 英国 G23 美国 GB23

辄筋为经穴名(Zhéjīn GB23)[1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神光、胆募[11]。属足少阳胆经[10]。辄筋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10]。辄原指车两旁靠板,筋即筋肉,此穴当胸胁筋骨之间,故名辄筋[10]。辄筋穴主治胸胁部疾患:如胸中暴满,喘不得息,胁肋疼痛,腹部膨胀,瘰疬,呕吐宿食,吞酸,四肢不收,胸满,胁痛,气喘,腋肿,现代又多用辄筋穴治疗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乳腺炎,胸膜炎,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四肢痉挛抽搐等。

521 辄筋穴的别名

神光(《针灸大成》),胆募(《针灸大成》)。

522 出处

《针灸甲乙经》: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著胁。

523 穴名解

辄原指车两旁靠板,筋即筋肉,此穴当胸胁筋骨之间,故名辄筋[10]。

辄,即车耳,可以凭倚,故引申为有倚恃而妄为之义。筋,筋肉。指穴在肋间状如两口之筋肉处。本穴主治四肢不收,喘息不卧,针后可使疾病若失,亦可使筋有所依附:又辄与辙通,以其穴在肋间若辙迹之故,故名之。此穴在胸胁部,当第4肋间之渊腋前1寸处。是处如车之两耳,穴依其筋肉处,故名辄筋。《庄子》中载有:“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因该穴主治四肢不收,喘息不卧,针后可使疾病若失,使人忘吾有四肢形体,亦可使筋脉有所依附,因名辄筋。[4]

《针灸大成》谓本穴为胆之募,故又名胆募[4]。

524 特异性

辄筋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10]。

525 所属部位

胁[5]

526 辄筋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辄筋穴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 ,第4肋间隙中[6]。

辄筋穴位于胸外侧区,第四肋间隙中,在腋中线前1寸,侧卧取穴[10]。

辄筋穴位于侧胸部,腋窝中点直下3寸,再向前1寸处,约平 [11]。

辄筋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辄筋穴在胁部的位置

辄筋穴在胁部的位置

辄筋穴在胁部的位置(肌肉)

辄筋穴在胁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527 辄筋穴的取法

正坐或侧卧位,在渊腋前1寸,当第四肋间隙处取穴。

辄筋穴位于胸外侧区,第四肋间隙中,在腋中线前1寸,侧卧取穴[10]。

仰卧或侧卧位,在渊腋前1寸,平 ,当第4肋间隙中取穴[12]。

528 辄筋穴穴位解剖

辄筋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部深筋膜、前锯肌、第四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由第3、4、5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前锯肌贴于胸廓的后外侧面,以肌齿起始上8至9肋骨的外面,在肩胛骨前外侧,止于该骨的内侧缘(脊柱缘)。前锯肌由胸长神经支配。该神经由腋动脉的第一段的后方入腋窝,沿前锯肌表面下降,最后分成小支,布于该肌各个肌齿。该神经与胸外侧动脉、静脉伴行。胸腔内相对应的器官为胸膜及肺。(参看渊腋穴)

52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前锯肌→肋间外肌[10]。

皮肤→皮下组织→前锯肌[8]。

52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深层有胸长神经和胸外侧动脉分布[8]。

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并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五肋间动、静脉通过[11]。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29 辄筋穴的功效与作用

辄筋穴有疏肝和胃、平喘降逆的作用[10]。

辄筋穴具有降逆平喘,理气止痛的功效。

辄筋穴系胆与膀胱经之会穴,有宽胸理气之功。主治胸中暴满,不得卧,太息,善悲,小腹热,欲走,多唾,言语不正,四肢不收,呕宿汁,吞酸。[4]

5210 辄筋穴主治病证

辄筋穴主治胸胁部疾患:如胸中暴满,喘不得息,胁肋疼痛,腹部膨胀,瘰疬,呕吐宿食,吞酸,四肢不收,胸满,胁痛,气喘,腋肿,现代又多用辄筋穴治疗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乳腺炎,胸膜炎,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四肢痉挛抽搐等。

辄筋穴主治胸胁部疾患:如胸中暴满、喘不得息、胁肋疼痛、腹部膨胀、瘰疬、呕吐宿食、吞酸、四肢不收等[10]。

辄筋穴主治胸满、胁痛、气喘、呕吐、吞酸[8]。

辄筋穴主治呕吐,吞酸,胁痛;胸满,腋肿;气喘[12]。

现代又多用辄筋穴治疗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10]。

辄筋穴主治胸满,气喘、胁痛,呕吐,吞酸;以及乳腺炎,肋间神经痛等[11]。

1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炎,支气管哮喘;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四肢痉挛抽搐;

3其它:呕吐。

5211 刺灸法 52111 刺法

一般斜刺03~05寸[10][11]。

斜刺或平刺05~08寸[8]。

沿肋骨间隙向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12]。

注意:辄筋穴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8][11]。

52112 灸法

可灸[10][12]。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11]。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5212 辄筋穴的配伍

辄筋配阳陵泉、支沟,有宽胸行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胸胁疼痛。

辄筋配膻中、阳陵泉、支沟、外关,治胸胁疼痛[12]。

辄筋配肺俞、定喘、孔最,有降逆平喘的作用,主治喘息不得卧。

辄筋配肺俞、定喘、孔最、尺泽,治喘息不得卧[12]。

52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胸中暴满,不得眠,辄筋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胸中暴满,不得卧,喘息也。

《针灸大成》:主胸中暴满不得卧,太息善悲,小腹热,欲走,多唾,言语不正,四肢不收,呕吐宿汁,吞酸。

石参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石参的别名 4 来源 5 原形态 6 生境分布 7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