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疳的解释牙疳的解释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2收藏

牙疳的解释牙疳的解释是什么,第1张

牙疳的解释

中医病名。又名“烂牙疳”、“走马疳”。牙龈溃疡出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猫》:“走马牙疳,黑猫头烧灰,酒服 方寸 匕。” 清 王韬 《瓮牗馀谈·外国牙科》:“迩来牙疳、牙痍,以及烂牙穿腮等症,求其疗治,无不获痊。”

词语分解

牙的解释 牙 á 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牙垢。牙龈。牙碜。牙祭。 像牙齿形状的 东西 :抽屉牙子。 特指象牙:牙雕。 旧时介绍 买卖 从中取利的人:牙商。牙行。 姓。 笔画数 疳的解释 疳 ā 〔疳积〕中医指小儿的肠胃病。 部首 :疒。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症状 5 病因病机 6 症状 7 分类 8 治疗 81 方药 82 针灸治疗 821 体针 822 割治 823 皮肤针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疳证的方剂 2 治疗疳证的穴位 3 治疗疳证的中成药 4 疳证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疳证 1 拼音

gān zhèng

2 英文参考

gan disea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infantile chronic malnutri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infantile malnutritio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疳证(gan disease[1]、infantile chronic malnutrition[1])为病证名[2][3]。是指以小儿形体虚弱羸瘦为特征的慢性营养不良疾病[1]。又名疳积[3]、疳疾[2]、疳病[2]。简称疳[2]。

4 症状

好发于幼弱小儿,以面黄肌瘦、饮食反常、腹部膨大、精神萎靡为特征[3]。

5 病因病机

疳是一种由脾胃运化失常所引起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病证[2]。与断乳过早、饮食不节、久病体弱或病后失调、虫积等导致的脾胃虚弱,水谷精微无以运化吸收有关[3]。本病类似于小儿营养不良症[3]。现代医学认为多由消化不良、营养缺乏、肠寄生虫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因所造成[3]。

多见于5岁以内的儿童[2]。主要由于喂养不当,饮食失调,损伤脾胃,以及六*疫毒,诸虫感染,热病久病之后而致脾胃虚弱[2]。病因虽多,而病变的关键在于脾胃[2]。《小儿药证直诀》:“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因脾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生化气血,滋养百骸,若长期脾胃失调,运化不健,水谷停滞,久则 耗伤,精血不生,气血俱虚,则可引起形体及五脏的病变[2]。

6 症状

临床初则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嗜食异物、身有微热或午后潮热、烦躁啼哭、腹泻腹膨;继则渐见形体干瘦、腹大脐凸、毛发焦稀、肌肤甲错、神疲肢软[3]。

临床上以面黄肌瘦,毛发稀黄,食欲反常,肚腹膨胀,大便失调等为主症[2]。病久则影响生长发育,或因病久正气伤残,导致其他并发症[2]。如由于脾不统血或血热妄行,可见皮肤紫癜;若脾虚水湿泛滥,可形成肢体浮肿;若正气大亏,阴阳两伤,则可出现阴竭阳脱的危象[2]。本证多见于营养不良或慢性消化不良和小儿结核病后期及其他慢性传染病的损害[2]。

7 分类

由于其病因复杂,症状表现不一,故历代医家对疳的分类,亦较繁杂,有从病因病机命名者,如热疳、冷疳、冷热疳、哺乳疳、蛔疳、甘疳、五脏疳、脑疳、脊疳、节疳、鼻疳、疳眼、牙疳。有从症状命名者,如内疳、外疳、疳嗽、疳痨、丁奚疳、哺露疳、干疳、疳积吐、疳泻、疳黄、疳水、疳痢、疳肚、疳肿胀、鉆牙疳等[2]。

8 治疗 81 方药

一般治疗以清热消积,驱虫除疳为主,病因清除之后,则着重于调理脾胃[2]。还可配合捏脊、针刺四缝、割治等[2]。

82 针灸治疗 821 体针

取四缝、足三里、天枢、脾俞、胃俞等穴为主,四缝用三棱针点刺后挤出**黏液[3]。虫积者加百虫窠;午后潮热加大椎;呕吐加内关[3]。

822 割治

于鱼际部位严格消毒后切开约04厘米长切口,摘除皮下脂肪03克左右,然后作外科包扎[3]。

823 皮肤针

轻叩脾俞、胃俞、三焦俞、华佗夹脊穴(7~17椎)、足三里、四缝等穴,隔日1次[3]。

9

牙疳的解释牙疳的解释是什么

牙疳的解释中医病名。又名“烂牙疳”、“走马疳”。牙龈溃疡出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猫》:“走马牙疳,黑猫头烧灰,酒服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