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值得摘抄记录的句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9收藏

典籍里的中国值得摘抄记录的句子,第1张

1、在人之初,别拿人当幼欺;在人之暮,别拿人当弱辱;在人之前,别拿己当众扬;在人之后,别拿人当猴谤;在人之上,别拿人不当人;在人之下,别拿己不当人。

2、生活的真谛在于创新,生活的理想在于远大,生活的艺术在于选择,生活的步履在于踏实,生活的乐趣在于追求,生活的安乐在于平淡。

3、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4、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5、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6、全国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大家都以为只要获取他人的东西才是收成,却不晓得给予他人也是一种收成。

7、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译:人毕竟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一样,为了公民正义的工作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8、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小羊有跪下承受母乳的感恩行为,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意,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1、英文

Lu Xun (1881-1936), formerly known as Zhou Shuren, was born in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In 1902, he went to Japan to study abroad 

He was a doctor in Sendai Medical College He later worked in literature and art, hoping to change the national spirit

He returned to China in 1909 and taught in Hangzhou and Shaoxing successively 

After the Revolution of 1911, he served as a member of the Nanjing Provisional Government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Beijing Government 

He also taught at Peking University and Women's Normal University

In August 1926, he went south to Xiamen University to be the chairman of the Chinese Department 

He came to Guangzhou in January 1927 and served as Dean of faculty at Zhongshan University 

He arrived in Shanghai in October 1927 and died of tuberculosis on October 19, 1936

The works, including essays, novels, papers, essays and translated works,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culture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include "Shout", "Wandering", "Dawn and Night Pick up", "Weeds", "Huagai Collection" and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Novels"

2、中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26年8月,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上海,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

作品包括杂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约一千万字,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

扩展资料:

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

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作为美术爱好者鲁迅大量引进了西方木刻、版画作品,并在精神、理论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学习木刻、版画艺术,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木刻、版画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鲁迅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因是鲁国人(今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春秋和战国之交,社会变动使工匠获得某些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在此情况下,鲁班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有所发明。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但被墨子制止。墨子主张制造实用的生产工具,反对为战争制造武器。鲁班接受了这种思想。

公输般很注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研究,他受自然现象的启发,致力于创造 发明。一次攀山时,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他摘下小草仔细察看,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就模仿草叶制成伐木的锯,他看到各种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就用竹木削成飞鹞,借助风力在空中试飞。开始飞的时间较短,经过反复研究,不断改进,竟能在空中飞行很长时间,公输般一生注重实践,善于动脑,在建筑、机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能建造“宫室台榭”;曾制作出攻城用的“云梯”,舟战用的“勾强”;创制了“机关备制”的木马车;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凿子等各种木作工具,还发明了磨、碾、锁等。由于成就突出,建筑工匠一直把他尊为“祖师”。

由于父兄们耐心地传授,加上他勤奋地学习,长大后成了一名优秀的工匠,并有过许多的创造发明。

由于他的创造发明,都是些手工机械,并且这些机械都是根据物理的最基本原理发明出来的,所以,我们把它归于物理学科。当然,这是有些牵强附会。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且说有一年夏天,鲁班家乡鲁国国王要鲁班监工营造一座宫殿,期限为3年。但是这座宫殿所需的木料,足够鲁班等工匠们到山上砍上3年也完不成任务。

这可急坏了鲁班,因为国王的话就是圣旨,是不允许随便更改的,如果真的是耽误了工程进度,杀头是不可避免的。鲁班愁得连觉也睡不踏实。

为了加快砍伐木料的进度,鲁班每天都要提前上山选择好要砍的树木。这天,天色刚蒙蒙亮,鲁班便迎着晨曦,踏着夜露,提前出发了。

为了节省时间,鲁班便抄小路走,小路上山近,可是坡陡路滑,而且横七竖八地长满了小树、杂草,行走非常不便。

鲁班只好搀着树木、拽着茅草往上爬。忽然,脚底一滑,身体便顺着山坡往下滚去,鲁班急中生智,急忙抓住一把茅草,由于没有抓牢,反而感到手掌心疼痛无比。

滑到山脚,鲁班狼狈地爬了起来,伸开手掌一看,掌心已是鲜血淋漓。鲁班非常惊奇,为何一把茅草能够划破人的手掌。

鲁班顾不得疼痛,沿着滑下来的山坡,爬上去一看,这丛茅草与别的草没有两样。鲁班不甘心,便揪下一根茅草仔细地观察起来。

这茅草的叶子很怪,叶子两边都长着锋利的小细齿,人手握紧它一拽,手掌就会被划破。鲁班又试着用茅草在他的手指上拉了一下,果然又划开一道血口。

鲁班正想俯身探究其中的道理,忽然看到近处有一只大蝗虫,两枚大板牙一开一合,很快吃着草叶。鲁班把蝗虫捉住细看,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细齿。

鲁班从这两件事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

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

鲁班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这个故事虽说是传说,但是,我们从中却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传说鲁班的母亲和妻子对鲁班的发明创造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鲁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线的时候,原来是由他母亲拉住墨线头的。后来,母亲在线头上拴一个小钩,这样,一个人操作就可以了。后世木工把这个小钩叫做“班母”,以纪念这个创作。

又如,木工刨木料的时候,前面顶住木头的卡口叫做“班妻”,这是因为传说鲁班刨木料起初是由妻子扶住木料,后来才改用卡口的缘故。

鲁班的妻子云氏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根据《玉屑》上的记述,伞是她发明的。直到今天,伞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发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等,传说均是鲁班发明的。

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这里面都包含着原始的物理科学知识。

鲁班还是一个很高明的机械发明家。他制造的锁,机关设在里面,外面不露痕迹,必须借助配合好的钥匙才能打开。

《墨子》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就是说鲁班制作的木鸟,能乘风力飞上高空,三天不降落。这可不可以认为,是原始航空科学的先头兵。

鲁班还改进过车辆的构造,制成了机动的木车马。这种木车马由木人驾御,装有机关,能够自动行走。

后世不少科技发明家,如三国时期的马钧、晋朝的区纯、北齐的灵昭、唐朝的马待封等,都受这个传说的影响,相继朝这个方向发展过。

在兵器制造方面,鲁班曾为楚国制造攻城用的器械,在战争发挥过巨大作用。后来在墨子的影响下,不再制作这类战争工具,专门从事生产和生活上的创造发明,以造福于劳动人民。

2400多年来,人们为了表达对鲁班的热爱和敬仰,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

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

公输般很注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研究,他受自然现象的启发,致力于创造 发明。一次攀山时,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他摘下小草仔细察看,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就模仿草叶制成伐木的锯,他看到各种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就用竹木削成飞鹞,借助风力在空中试飞。开始飞的时间较短,经过反复研究,不断改进,竟能在空中飞行很长时间,公输般一生注重实践,善于动脑,在建筑、机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能建造“宫室台榭”;曾制作出攻城用的“云梯”,舟战用的“勾强”;创制了“机关备制”的木马车;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凿子等各种木作工具,还发明了磨、碾、锁等。由于成就突出,建筑工匠一直把他尊为“祖师”。

由于父兄们耐心地传授,加上他勤奋地学习,长大后成了一名优秀的工匠,并有过许多的创造发明。

由于他的创造发明,都是些手工机械,并且这些机械都是根据物理的最基本原理发明出来的,所以,我们把它归于物理学科。当然,这是有些牵强附会。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且说有一年夏天,鲁班家乡鲁国国王要鲁班监工营造一座宫殿,期限为3年。但是这座宫殿所需的木料,足够鲁班等工匠们到山上砍上3年也完不成任务。

这可急坏了鲁班,因为国王的话就是圣旨,是不允许随便更改的,如果真的是耽误了工程进度,杀头是不可避免的。鲁班愁得连觉也睡不踏实。

为了加快砍伐木料的进度,鲁班每天都要提前上山选择好要砍的树木。这天,天色刚蒙蒙亮,鲁班便迎着晨曦,踏着夜露,提前出发了。

为了节省时间,鲁班便抄小路走,小路上山近,可是坡陡路滑,而且横七竖八地长满了小树、杂草,行走非常不便。

鲁班只好搀着树木、拽着茅草往上爬。忽然,脚底一滑,身体便顺着山坡往下滚去,鲁班急中生智,急忙抓住一把茅草,由于没有抓牢,反而感到手掌心疼痛无比。

滑到山脚,鲁班狼狈地爬了起来,伸开手掌一看,掌心已是鲜血淋漓。鲁班非常惊奇,为何一把茅草能够划破人的手掌。

鲁班顾不得疼痛,沿着滑下来的山坡,爬上去一看,这丛茅草与别的草没有两样。鲁班不甘心,便揪下一根茅草仔细地观察起来。

这茅草的叶子很怪,叶子两边都长着锋利的小细齿,人手握紧它一拽,手掌就会被划破。鲁班又试着用茅草在他的手指上拉了一下,果然又划开一道血口。

鲁班正想俯身探究其中的道理,忽然看到近处有一只大蝗虫,两枚大板牙一开一合,很快吃着草叶。鲁班把蝗虫捉住细看,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细齿。

鲁班从这两件事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

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

鲁班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这个故事虽说是传说,但是,我们从中却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传说鲁班的母亲和妻子对鲁班的发明创造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鲁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线的时候,原来是由他母亲拉住墨线头的。后来,母亲在线头上拴一个小钩,这样,一个人操作就可以了。后世木工把这个小钩叫做“班母”,以纪念这个创作。

典籍里的中国值得摘抄记录的句子

1、在人之初,别拿人当幼欺;在人之暮,别拿人当弱辱;在人之前,别拿己当众扬;在人之后,别拿人当猴谤;在人之上,别拿人不当人;在人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