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章昭达
1 沈恪字子恭文言文阅读翻译
译文如下: 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
生性深刻沉着而富有办事的才能气度。梁朝新渝侯萧映担任郡守时,征召他为主簿。
卢子略反叛,沈恪抗御有功,被任命为中兵参军。 高祖与沈恪是同郡人,感情好很亲近,萧映去世后,高祖向南征讨李贲,于是让妻子儿女随附沈恪还乡。
侯景围困台城,沈恪率领所部人员进入朝廷禁省守御,依随条文惯例加任右军将军。贼兵在东西方向垒起两座土山攻城,城内也堆土成山相应对峙,沈恪为东面土山的主将,昼夜抗击。
因有战功被封为束兴县侯,食邑五百户。升任员外散骑常侍。
京城陷落后,沈恪从小路悄悄地回到故乡。 高祖讨伐侯景时,派人告知沈恪,沈恪就在东方起兵响应。
平定侯景后,沈恪到京口拜见高祖,当天被任命为都军副。随即又担任帅府中的司马。
当高祖定计诛讨王僧辩时,沈恪参与了策划。这时王僧辩的女婿杜宠镇守吴兴,高祖就派世祖回到长城,设立栅栏防备杜宠,又派沈恪回到武康,招集兵员。
到平定杜宠后,世祖袭击束扬州刺史张彪,派沈恪监理吴兴郡。直到高祖受禅时,派中书舍人刘师知召调沈恪,命令他带兵进入宫中,保护梁敬帝离开正宫去别宫。
沈恪就推门进去见高祖,叩头请罪说:“我沈恪曾经为萧家王朝服务过,今天不忍心目睹它的灭亡,我甘愿受死,也不接受这道命令。”高祖嘉许他的心志,就不再强迫他,另外调跳荡军的主帅王僧志代替他。
高祖登上帝位后,任命他为吴兴太守。永定二年,调他监理会稽郡。
适逢余孝顷阴谋接应王继,从临川出兵攻打且迪,于是高祖任命选监为壮武将军,率兵越过东兴岭救援周迪。余孝听说沈恪到了,就退走了。
高宗即位,沈恪加任散骑常侍、都督广衡等十八州诸军事。沈恪赴任还没有到互岭,前刺史欧阳纥发兵在险要之地拒守,沈恪受阻前进不了,朝廷派遣司空章昭达统率各军讨伐欧阳纥。
欧阳纥被平定之后,沈恪才得以进入广州。州内遭遇战火和灾荒,处处都残缺破损,沈恪收集安置流民并加以安抚关切,广施恩惠,岭表地区依靠他才得以平安稳定。
太建四年,天子征召他入朝担任领军将军。等到新老刺史交接完毕后他才返回朝廷,却因为路程太远没能按时到达,被有关官员奏劾而免任。
后主即位,沈恪因患疾病调任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这一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追赠为翊左将军,天子下旨赏给皇家棺木,接着又出宫前往举哀,丧事所需财物,全部由国库资助供应。谧号是元。
(节选自《陈书·沈恪传》)原文如下: 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也。深沈有干局。
梁新渝侯萧映为郡将,召为主簿。卢子略之反也,恪拒战有功,除中兵参军。
高祖与恪同郡,情好甚昵,萧映卒后,高祖南讨李贲,仍遣妻子附恪还乡。侯景围台城,恪率所领入台,随例加右军将军。
贼起东西二土山以逼城,城内亦作土山以应之,恪为东土山主,昼夜拒战。以功封东兴县侯,邑五百户。
迁员外散骑常侍。京城陷,恪间行归乡里。
高祖之讨侯景,遣使报恪,乃于东起兵相应。贼平,恪谒高祖于京口,即日授都军副。
寻为府司马。 及高祖谋讨王僧辩恪预其谋时僧辩女婿杜龛镇吴兴高祖乃使世祖还长城立栅备龛又使恪还武康招集兵众及龛平,世祖袭东扬州刺史张彪,以恪监吴兴郡。
高祖受禅,使中书舍人刘师知引恪,令勒兵入,因卫敬帝如别宫。恪乃排闼入见高祖,叩头谢曰:“恪身经事萧家来,今日不忍见许事,分受死耳,决不奉命。”
高祖嘉其意,乃不复逼,更以荡主王僧志代之。高祖践祚,除吴兴太守。
永定二年,徙监会稽郡。会余孝顷谋应王琳,出兵临川攻周迪,以恪为壮武将军,率兵逾岭以救迪。
余孝顷闻恪至,退走。高宗即位,加散骑常侍、都督广、衡等十八州诸军事。
恪未至岭,前刺史欧阳纥举兵拒险,恪不得进,朝廷遣司空章昭达督众军讨纥,纥平,乃得入州。州罹兵荒,所在残毁,恪绥怀安缉,被以恩惠,岭表赖之。
太建四年,征为领军将军。及代还,以途还不时至,为有司所奏免。
后主即位,以疾改授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其年卒,时年七十四。
赠翊左将军,诏给东园秘器,仍出举哀,丧事所须,并令资给,谥曰元。 沈恪(509年—582年),字子恭,吴兴武康人。
在平定侯景之乱中多有出力。在平定侯景之乱中多有出力。
因功封东兴侯。高宗陈顼即位,加散骑常侍、都督广、衡、东衡、交、越、成、定、新、合、罗、爱、德、宜、黄、利、安、石、双等十八州诸军事、镇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后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
2 文言文扩展阅读《曳尾涂中》的答案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3 文言文阅读 《 窦威》抱歉,网上没有阅读题。我从旧唐书里面找到了窦威传,手打翻译出来,希望能够有所参考。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叔孙通不能加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高祖自往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翻译:窦威,字文蔚,是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继父的哥哥。父亲 窦炽,曾经是隋朝的太傅。 窦威一家累世都有功勋,他几位兄弟崇尚武艺,但是窦威喜欢文学和历史,他为人耿直,恪守本心。兄弟们都笑他,说他是"书痴"。隋朝内史令李德林科举考试大捷,射箭和策略都是第一名,做了秘书郎。官期满了准备迁调,但是他一直留任,在秘书一共干了十来年,他的学业也有所进步。当时窦威的兄弟们都通过军功当了大官,交结了达官显贵,宾客充满了他们一家,然而窦威的官清闲。兄弟们更加笑话他说:"以前孔子读书做了圣人,在当时依旧很狼狈,你学他,又是想干嘛呢?官位不大,很正常啊。"窦威笑笑不回答。都来蜀王秀贬为记室,因为秀做事不守法,他借生病的理由辞官回乡。到了秀被贬后,一同的官员大多获罪,只有窦威有先见之明得以保全自己。大业(年号)四年,多次升官做了内史舍人,因为进谏触犯皇帝,迁调到了考功郎中,后来又因为某些事情没有办,他又回到了京城。唐高祖进了虎牢关,召集、补全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当时战事连连,规章制度都破坏了。窦威知识渊博,知道以前的规章制度,他就重新指定了这些,禅代文翰也大多参与其中。唐高祖多次对裴寂说:"叔孙通这个人没有比他更好的了。"武德(年号)元年,做了内史令。威窦上奏时仪表端庄,引经据典,唐高祖很欣赏他,有时带他到卧室,经常坐着聊。皇帝又曾经说:"以前周朝有八位国家栋梁,我与你家就差不多。现在我已经是天子,你是内史令,根本上是一样的,只是等级不同。"窦威谢皇上,说:"我家在汉朝时,是皇帝的亲家,到了后魏,三次做了皇帝亲家,陛下您德高望重,再比和皇后一家。我们又快要是亲家,官位这么高,早晚都很恐惧啊。"唐高祖笑笑着说:"想关东人和崔、卢为结婚,攀上了达官贵族,自己发达了,就开始骄傲,你代代都是皇帝的亲家,不也特别的显赫吗!"到了窦威重病时,唐高祖亲自去看望。不久窦威就死了,他家没有多少钱,他的遗言也是简单的办个葬礼。朝廷谥号他作为靖,追赠他是同州刺史,追封他为延安郡公。下葬那天,皇帝诏令太子和文武百官一起出去送行。他有文集十卷。
4 殷云霁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译文
明武宗正德年间,殷云霁(寿张人,字近夫)任清江知县。县民朱铠死于文庙西边廊下,不知道凶手是谁,但有一封匿名信,说:“杀死朱铠的是某人。”某人和朱铠有旧仇,大家都认为很可能是他。殷云霁说:“这是真凶嫁祸他人,要误导我们的调查。朱铠左邻右舍谁和他亲近?”都回答说:“姚姓属吏。”殷云霁就将所有属吏聚集于公堂说:“我需要一个字写得好的人,各呈上你们的字。”属吏之中,姚明的字最像匿名信的笔迹,殷云霁就问他:“为什么杀朱铠?”姚明大惊,只好招认说:“朱铠将到苏州做生意,我因贪图他的财物,所以杀他。”
注释
①缓治:延缓破案。
②狎:亲近。
5 文言文阅读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陈登云的全文翻译: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如果不振奋朝纲,以大义决断,否则即使日日不上朝不奏乐,穿白衣,停止刑罚,恐怕皇天也不答应,天变是不可抗拒的。”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
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 ,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6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7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庞德字令明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
少为郡吏州从事、、、、、、又赐子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
注译:庞德传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糩道人。年轻时曾担任郡吏、州从事。
初平年间,跟随马腾攻击反叛的羌人、氐人,屡次立功,逐渐升到校尉。建安年间,曹操在黎阳征讨袁谭、袁尚。
袁谭派郭援、高干等人在河东郡抢掠,曹操命钟繇率关中众将讨伐他们。庞德随马腾的儿子马超在平阳抵御郭援、高干,庞德担任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获全胜,亲自斩了郭援。
被任命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张白骑在弘农郡谋反,庞德再次随马腾征剿,在两座崤山之间大破敌军。
每次出战,庞德总是攻陷敌阵,打退敌人,在马腾军中最为勇猛。后来马腾担任卫尉,庞德留在马超部下。
曹操在渭南打败马超,庞德随马超逃入汉阳郡,据守冀城。后来又跟马超跑到汉中,投奔了张鲁。
曹操平定汉中,庞德随部队投降了。曹操早就听说庞德骁勇,任命他为立义将军,封他为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侯音、卫开等人占据宛城叛变,庞德率领部下与曹仁夺取了宛城,斩了侯音、卫开,便往南驻扎在樊城,讨伐关羽。樊城的众将因为庞德的哥哥在汉中蜀军里,对他产生怀疑。
庞德常常说:“我蒙受国家恩惠,要为国尽义捐躯。我要亲自攻打关羽,今后我不杀关羽,关羽就该杀了我。”
后来他亲自同关羽交战,射中关羽前额。那时庞德总骑白马,关羽的士兵称他为白马将军,都很怕他。
曹仁让庞德在樊城北边十里的地方屯扎,碰上连着下了十几天大雨,汉水泛滥,樊城平地水深五六丈,庞德同众将上堤躲水,关羽乘船进攻,四面包围用弓箭射堤上。庞德披甲持弓,箭无虚发。
将军董衡、部属将领董超等人想投降,庞德都处死了他们。从清晨一直战到过午,关羽攻击更急,箭用完了,就靠近肉搏。
庞德对督将成何说:“我听说良将不怕死,不苟且偷生,烈士不毁大节来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
更愤怒地投入战斗,胆气也越来越壮,但势越来越大,将士们都投降了。庞德同部下一名将领、两名伍长弯弓搭箭,乘小船要回曹仁营中。
因为水大船翻了,弓箭遗失,庞德一人抱着船沉到水中,被关羽俘获。庞德站立不跪,关羽对他说:“您哥哥在汉中,我想用您为将军,为什么不早投降呢?”庞德骂关羽说:“你小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率领雄兵百万,威振天下。
你们的刘备不过是个庸才,岂能和魏王对敌!我宁肯做国家的鬼,也不当贼人的将。”于是被关羽所杀。
曹操听说后很悲痛,为他的死而流泪,封他两个儿子为列侯。曹丕即王位,派使者到庞德陵墓送去谥号。
下诏说:“从前先轸为国捐躯,王雏绝食而死,丧身殉节,前代人都赞美他们。庞德果敢刚毅,赴难立名,当时人们就称赞他,他的大义在当时就很崇高,寡人怀念他,赠他壮侯的谥号。”
又赐给他儿子庞会等四人关内侯的爵位,各食邑一百户。庞会勇猛刚烈有他父亲的风格,官作到中尉将军,封为列侯。
8 文言文阅读徐度,字孝节的答案译文可供参考:
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世代在京师居住。年轻时洒脱自在,不拘泥于小节。长大后,身材魁伟,喜欢喝酒、赌博,经常派小仆役和职业卑贱的人闹事。梁朝始兴内史萧介去到郡上,徐度跟着他,率领士兵,征讨各处山洞,因骁勇闻名。高祖征讨交阝止,用厚礼征召他,徐度于是归顺高祖。
侯景之乱时,高祖攻克平定广州,平定蔡路养,打败李迁仕,计划大多出自徐度之手。徐度又统率士兵,每次打仗都立有战功。回到白茅湾,梁元帝任命他为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侯景被平定后,追录前后的战功,晋升为通直散骑常侍,封为广德县侯,食邑五百户。后又迁任散骑常侍。
高祖镇守朱方时,徐度任信武将军、兰陵太守。高祖派衡阳献王去荆州,徐度率领所部人马跟随前往。江陵陷落,徐度抄小路东归。高祖平定王僧辩时,徐度和侯安都为水军。绍泰元年(555),高祖向东讨伐杜龛,侍奉敬帝驾临京口,由徐度总管宫中警卫,并且主持留守事务。
徐嗣徽、任约等前来进犯,高祖和敬帝回到京都。当时敌人已占据石头城,市廛居民,却都在南去的路上,离朝廷很远,担心被敌人追击,于是派徐度率军镇守于冶城寺,筑垒阻断敌人。敌军全部出动,大举进攻,未能攻克。高祖不久又援救徐度,大败任约等。翌年,徐嗣徽等人带引北齐军渡江,徐度随大军在北郊坛打败敌人。按照功劳授职为信威将军、郢州刺史,兼任吴兴太守。不久迁任镇右将军、领军将军、南徐州沿江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送给他一部鼓吹。
周文育、侯安都等向西讨伐王琳,战败,被王琳囚禁,于是以徐度为前军都督,在南陵镇守。世祖继位,迁任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为公。尚未行礼授职,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郡太守。天嘉元年(560),增加食邑一千户。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将军。出任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信安、晋安、建安九郡诸军事,镇东将军,会稽太守。尚未到任,太尉侯调在湘州去世,于是由徐度代替侯调任湘州、沅州、武州、巴州、郢州、桂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大将军,仪同、鼓吹等不变。
世祖驾崩,徐度事先受遗诏,带武装士兵五十人进入皇宫禁地。废帝即位,晋升为司空。华皎占据湘州反叛,带引北周军队下到沌口。和王朝军队对峙,于是晋升徐度为使持节、车骑将军,统率步军,从安成郡经岭路去到湘东,袭击湘州,俘获敌人留在湘州的全部家小而归。光大二年(568),去世,时年六十岁。追任太尉,送给班剑二十人,谥号忠肃。太建四年,诏令配享高祖庙庭。其子徐敬成袭封。
9 文言文阅读,范正辞治饶州范正辞,太平兴国(查下来好象是宋朝的一个年号,例如:太平兴国二年)中期的人,因为饶州有很多没有处理的诉讼,他被派往那里做知州(知州:官职)。
他到达后连夜全部判定、解决案件,当地的官吏因淹狱(长期搁置的案件而使囚犯长期困于狱中)被停职的有63个人。范正辞命令料州的官兵把这些人送到京城去(看意思好像是充军),有一个叫王兴的人,因为留恋故乡,害怕去京城,范正辞就故意弄伤他的脚,用严正的命令杀了他(也就是杀一儆百啦)。
王兴的妻子上诉,宋太宗召见范正辞,让他在大堂上解释这件事,范正辞义正严词的说:“东南的几个郡富饶殷实、繁荣昌盛,人心比较容易浮动,王兴竟敢闹事,煽动民心。如果这样的情况失去控制,那么我将没有处理犯罪的空间了。”
皇帝赞赏他的果敢决断,特意给他调职,让他去江南做转运副使(转运副使:官职)。饶州有个州民叫甘绍的,被盗贼群抓去,州里抓住他们14个人,屈打成招被判死刑要被杀死了。
范正辞按部就班,循循善诱的询问他们,14个人都哭了。范正辞查下来此案件并非真实情况,命令把他们几个迁移到其他地方问讯。
后来有人举报告诉他盗贼的所在地,范正辞悄悄召集军队想乘其不备逮捕他们(掩捕:乘其不备而逮捕) 。盗贼发觉了他的动向逃走了,范正辞立即一个人骑马追出城郊20里追到他们。
盗贼操控弓剑、拿着槊(武器名)逼向范正辞,范正辞大叫一声,用鞭子抽打他,打中盗贼的2只眼睛,他仆倒在地,其余的盗贼渡江分散逃走了。被他用鞭子打伤的人还有气息,在他的身旁发现他遗弃的赃物,按照他的罪状让他伏法,被冤枉的14人都得到释放。
这是我乡里的事,郡里的人大多不知道这件事。
1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2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3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沈希仪,贵县人,嗣世职为奉议卫指挥使沈希仪传 出自《白话二十四史》之明史 译文 沈希仪,字唐佐,贵县人。
承袭世职任奉议卫指挥使。他机警有胆有勇,并且智计过人。
正德十二年(1517)他被调出征永安。沈希仪用数百人攻打陈村寨,马陷在泥沼中,腾跃而上,连杀三个敌人头领,破除其余敌众。
沈希仪升为署都督佥事。义宁的敌贼侵犯监桂,又回到巢穴,沈希仪追击他们。
敌贼的巢穴有两处险隘,敌贼在其中一处埋有伏兵,让熟瑶欺骗官兵从这里攻入。沈希仪估计到敌贼有诈,急从另一险隘直抵贼寇的巢穴。
敌贼仓促回救,于是被沈希仪大举攻破。荔浦敌贼八千人渡江到东方抢掠,沈希仪率领五百人驻扎在北面寨,等待敌贼归来。
北面寨距蛟龙、滑石两滩各有数里。沈希仪因滑石滩狭窄,即使部队众多仍可进击,蛟龙滩宽广,渡过去也难于歼敌,想将敌贼引诱到滑石滩。
于是在蛟龙滩树起百旗,用弱兵守住,燃烧柴禾来惑乱敌人。敌贼果然趋向滑石滩。
沈希仪预先用小舰载劲卒埋伏在葭苇之中。敌贼渡过一半,乘急流冲之,两岸军兵鼓噪上前,敌贼众多人坠入水中淹死,沈希仪收获他们所掠抢的东西回来。
沈希仪随从副总兵张连破临桂、灌阳、古田的敌贼。他被晋升为署都督指挥同知,掌管都司事。
嘉靖五年(1526),总督姚镆准备征讨田州岑猛。他用沈希仪的计谋,离间岑猛的岳丈归顺和土酋岑璋的关系,而分兵五哨进击。
沈希仪带领中哨。挡住工尧。
工尧是敌贼的要地,他们聚众守卫这个地方。沈希仪夜间派遣军兵三百人,缘山而上,绕出其背。
等到第二天会战,所派遣的士兵已在山巅树立旗帜,敌贼被打得大败。岑猛逃跑到归顺那里,被岑璋捉住,田州于是平定。
沈希仪的功最大,姚镆压抑他的功劳,只是受到赏赐。姚镆建议设立流官,沈希仪说:“思恩因流官的缘故,祸乱到现在还没有停止。
田州又设立流官,两处之敌贼将会合起来作乱。”姚镆不听从他的话。
以沈希仪任右参将,分守思恩和田州。沈希仪请求回乡整束行装,用参将张经代守。
刚刚一个月,田州又发生叛乱,姚镆被罢去官职而回到家乡。王守仁代替姚镆的官位,王守仁多用沈希仪的计策,思恩和田州又被平定。
沈希仪改任右江柳庆参将,驻扎在柳州。象州、武宣、融县瑶民造反,沈希仪出兵征讨攻破。
他因病回到家乡,不久又回到原任。柳州在万山之中,城外五里之处就是敌贼的巢穴,军民已到无地可耕的地步,而官军向来不能胜任战斗。
又加上敌贼耳目遍官府,对官府里的事情动静无所不知。沈希仪说要想大破敌贼,非用狼兵不可,向制府请求这件事。
调那地的狼兵二千人来,守戍之兵才稍有振作。又寻找到与瑶通贸易商贩的有几十人,抓住他们犯罪根据而厚抚他们,让他们刺探敌贼。
这样敌贼的动向,沈希仪也无所不知。沈希仪每次出兵,虽然是肘腋亲近的人,也不告诉他们去向。
到期鸣号,则诸军都集合起来。令一人挟旗带领诸军行军,不让他们测知到哪里去。
等到驻军设立埋伏,敌贼必定到达,敌贼遇到埋伏总是逃奔。官军攻击他们,总是能取得预期的胜利。
之后,敌贼侵犯其他地方,官军又比他们先到达。远村僻地,敌贼估计是官军不能到达的地方,前往侵犯,官军又未尝不在,敌贼惊服他是神人。
沈希仪获得的贼巢妇女牲畜财产,果真是邻巢的都归还他们,只取暗中帮助敌贼之人的东西。诸瑶全部恐惧降伏,不敢响应敌贼。
沈希仪初到,令熟瑶能够出入城中,无所禁忌。厚赏瑶人中的智黠之人,让他们做间谍。
后来逐渐让瑶妇进入到官府和她们的丈夫见面,并赐给她们酒食布帛。这些瑶妇的丈夫经常告诉他敌情,则暗中厚赏。
诸瑶妇贪爱赏赐,争相劝说自己的丈夫偷告敌情,或者亲自入沈希仪府中说明敌贼情况。正因为这个原因,敌贼更加没有地方隐藏匿形。
沈希仪每于风雨晦黑的夜晚,侦察敌贼住宿停顿的地方,分别派遣人携带火铳潜伏在舍旁。半夜发铳,敌贼大骇说:“老沈来了!”都携带妻氏儿女匍匐上山。
儿啼女号,有的因寒冻触岩石而死,有的后悔当贼寇不是好办法。到天明后下山,又寂静而没有人声。
其他巢穴也遇到同样的情况,贼众更加惊恐。暗中派遣人进城侦察,发现沈希仪像原来一样居住在城中没有外出。
敌贼丧魂落魄,他们大多易容为熟瑶。韦扶谏是马平瑶的敌贼魁首,多次捕捉他而没有成功。
有人报告说韦扶谏逃到邻贼三层巢去,沈希仪暗中率领兵马剿他,他又与三层巢的敌贼到其他戍所去抢劫。沈希仪尽俘三层巢敌贼的妻子儿女,一并带回来,过去沈希仪俘获的敌贼妻子儿女全部用来给与予狼兵,到这时却将他们独闭在空舍中,给他们饮食。
让熟瑶去对他们的丈夫说“:你们捉到韦扶谏,就让你们的妻子儿女回来。”诸瑶听说后,都来谒见沈希仪。
沈希仪让他们到房室中去看,见他们的妻子儿女都安然无恙。于是他们共同引诱韦扶谏出巢,将他捆缚着献给沈希仪,来换他们的妻子儿女回去。
沈希仪剜去韦扶谏的眼睛,将他肢解后,悬挂在诸城门。诸瑶服沈希仪威信,更加不敢做强盗。
从此,柳城四旁的数百里,没有敢抢夺的人。沈希仪曾经向朝廷上书,说狼兵也是瑶、僮人。
瑶、僮所在为贼,但狼兵至死不敢为非作歹,并不是狼兵顺服,而瑶、僮。
4 江翰 字吉安文言文答案二、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题。
(16分)江翰,字吉安,会稽人。父桓,邠州知州。
翰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翰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
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
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闻渊、屠侨等言翰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翰诏狱。
已,刑部坐翰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 狱。
时翰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 薄都城。
司业赵贞吉以请宽翰得罪,自是无敢言者。翰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
后同邑江练劾嵩,嵩疑与翰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
迨嵩去位,翰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翰无子,为置妾潘氏。
比至京师,翰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
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③ ,则夫之饘粥无资。
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
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
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翰前,翰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
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翰还其家。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
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
翰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 第九十七)注: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
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③舅:古义指丈夫的父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时大学士严嵩擅政”中的“擅政”是“擅长政事”的意思。B“司业赵贞吉以请宽翰得罪”中的“得罪”应理解为“获罪”。
C“除徽州推官”和“丧除,召为都给事中”两句中的“除”意思相同。D“衰病侵寻”中的“侵寻”应解释为“侵扰、折磨”。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B 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C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D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江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江练是江翰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他的手脚铐起来。 B江翰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 直言敢谏。
C江翰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 有同意赦免江翰。D江翰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已,刑部坐翰奏事不实,输赎还职。
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5分)(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5分)参考答案4B。解析A“擅政”:专权;C第一个“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第二个“除”是守孝期满,除去丧服的意思;D“侵寻”:渐进,渐次发展。
5C解析通读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父”“桓”“世宗”“穆宗”等代词断句。6B解析混为一谈,应该是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
7(1)不久,刑部判处江翰奏事没有事实根据之罪,交钱赎还本职。特命在朝廷杖打江翰,但结果他仍然被关在诏狱里。
(“坐(犯„„罪)”“输(交纳)”“杖于廷”(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2分)(2)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戍边的手段还不足以遏止他们,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疾(痛恨)”“遏(遏止)”“系(拘囚)”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江翰,字吉安,会稽人。
父亲江桓,做邠州知州。江翰考上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授于徽州推官。
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
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江翰请求朝廷给予“恤典”(即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追封、赠谥等典例),严嵩却阻挠不给予。江翰向皇帝上书说:“周尚文作为大将,以忠义自许。
曹家庄那一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其他的董旸、江瀚,努力抗击敌人,甚至为国而死。
虽然已经立庙祀,但应该赐祭,来表彰为国而死的忠心。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疏章奏入,严嵩怀恨,故意激怒皇帝,将疏章下到吏部都察院讨论。
闻渊、屠侨等人说江翰没有其他居心,只是。
查找台湾建立的历史古籍网上数据库,在正史中压根就没有公明此人,只是电视剧有一句台词说只记载于野史,然后很多人就认为野史中存在,并纷纷转载,但没有一个人指出到底是哪部野史记载了。
此外,转载中提出,公明为孔光之子,孔子第15世孙,被汉成帝信任,19岁当官,后任谏议大夫。但实际上,孔光是孔子第13世孙,就算有公明也只能是第14世孙。此外,汉朝有点名望的人起名多为两字,如孔X之类,起孔XX之类很少见,更别提孔家这种望族。想想三国演义,有几个三字名的人?还有就是谏议大夫这个称呼是东汉才有的,西汉时那个官叫谏大夫,而公明是西汉人。
综上,公明此人为编剧创造的人物,不必当真。
data-filtered="filtered"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部热播剧,让人想起了宋朝,一个最懂生活的朝代; 让人想起了李清照,一个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传奇女性。
大概是对“凄凄惨惨戚戚”的印象过于深刻,很多人都以为她丧夫后的人生基调也是凄凄惨惨。
但其实,这才是非常态的李清照。
在多少女子的才情被“女子无才便是德”压抑为一口枯井的年代,她能够将自己的名字牢牢写在了由男人们占领的主流文坛,自然,也能将日子过得风风火火。
- 01 -
李家有女,名清照
大宋元丰七年(1084年),李清照出生在离大明湖不算太远的济南章丘。
这一年,司马光写完了《资治通鉴》;苏轼结束了谪居黄州的日子,写下了 “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还和当时已不问政事的王安石在金陵城碰了个面。
虽然有新旧两党的博弈,朝升暮贬也是常有的事,但不可否认,对于读书人来说,这仍是令人向往的时代。
首先,宋朝科举经常扩招,进入仕途的几率大大增加。
再者,宋朝开国太祖有令“不杀文人”,比较起其他朝代动不动被砍头,风险小了很多,可以由着性子折腾,立场也随便站;
还有就是,出名方式也多样化,如果你不幸得罪了谁被断送了科举路,靠着新兴的自媒体方式“词”,也能让自己走上流量路线。
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大牛等你偶遇,苏轼、秦观、黄庭坚、周邦彦……想不激动都难。
可惜的是,这一切好像都与李清照无关。
只因,她生来就是女儿身。
“女子无才便是德”,才符合这时的社会价值观。
就算是读了书,那也是为了“相夫教子”。
你想和男人们的名字并肩出现?
出现可以,如果你老公、儿子的热度可以蹭一下,但并肩还是别想了。社会给你的定位就是锦上添花。
你想单独出道? 不好意思,“不守妇道”的帽子马上给你带上。
君不见开明如盛唐,写《八至》诗的李冶六岁时写了首小诗,直接被亲爹送到道观。
所谓才女,也多欢场中人。
更不要说,以礼教大防著称的宋朝。
此时的司马光家族,“妇女婢妾无故不得出中门”;
以宋朝为背景的《牡丹亭》中,杜丽娘甚至连自家后花园都不允许去。
不过,李清照并不信这个邪。
人世走一遭,什么都不敢尝试,怎算真正活过?
- 02 -
庸人方自扰,自在就好
与靠绯闻炒作出道不同,李清照完全凭着自己的作品打开知名度。
16岁那年,她的两首《如梦令》被隐去作者名,在喜欢抄歌词听小曲的年轻太学生中广为传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那年少不知愁的日子啊,可真让人怀念。
不过这份坦率和自然,莫非是长公(宋人对苏轼的尊称)的作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你看这“知否,知否”,这用词简直浑然天成! 你看这“绿肥红瘦”,居然可以这样组合,天予神授啊!
随着读过这两首词的人越来越多,李清照词作者的身份也被扒了出来。
原来是礼部员外郎李格非家的**。
李大人是进士出身,又被列入苏门(苏轼门下),夫人还是状元郎的孙女,能教出如此才华的女儿,不意外。
但,这李**好像有点贪杯啊?
然而还未来得及劝诫,这些人就很快发现,李**岂止是有点贪杯,简直就是酒鬼。
毕竟李**现存45首作品(王延梯《漱玉集注》,附词未计)中,提到酒的就有23首,贯穿整个创作生涯。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兴致到了,喝!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不开心了,喝!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有点无聊,喝!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赏花品酒正相宜,喝!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心伤难寄,喝!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有酒就喝,有才华就让世人看到,这就是李清照。
取悦世界太容易,只需安于闺阁,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可她就要一份自在,做个真的自己。
- 03 -
都活得板板正正,
日子还有乐趣可言?
1101年,18岁(虚岁)的李清照,嫁给了曾抄写过她词的太学生赵明诚。
说来也是很巧了,因为俩人的爹立场不同(李格非因是苏轼门下,被归类于旧党;赵挺之是与苏门的人直接交恶过的新党),本来可能要有缘无分的。
结果赶上了宋徽宗继位,想要在两派中间做和事佬儿。
赵明诚是早早倾慕李清照的才名,李清照也知道在京城一群纨绔中有一个喜欢搞收藏、格调又高雅被众多丈母娘盯上的赵明诚。
一有人提议,两家一拍即合,婚事就定下了。
李清照对赵明诚变成未婚夫这件事,也是十分满意的。 出嫁前的两首词,非常形象地记下了她的少女情怀。
《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我这么喜欢你,但你总也不来看我,怎么那么讨厌呢?
那我就先给你写信约个时间吧。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大清早刚在院子里打完秋千出了一身汗,都没来得及收拾呢,他就来了。
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要不先偷偷看几眼?
有点娇嗔,有点娇羞,还有着与一般闺阁女子不同地大胆和主动。
看不惯的吃瓜群众本来也想说点什么,但一想到和谐大方针,又咽下去了。
不过没过多久,李、赵成婚,李清照写出了更劲爆的作品。
《丑奴儿》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洗了澡,化了妆,透明睡衣穿身上, 含情脉脉对着老公讲:今晚席子很凉哦!
吃瓜群众这次实在是忍不了, “不知羞耻”、“荒*放肆”,简直是道德的沦丧啊!从古至今,就没见过哪个大家闺秀写过这样的文字。
同期一文人王灼,更是直接说道: 闾巷荒*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
但李清照毫不在意, 婚姻里的爱情,不是每个人都能遇上。
闺房之乐懂不懂 ?生活情趣懂不懂?
大家都活得板板正正地,日子还有乐趣可言?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老公,你快说说,是花好看,还是我好看?
- 04 -
让自己活着贵一些
不提赵明诚还好,提到赵明诚大概只能让宋朝的吃瓜群众更加地痛心疾首。
作为男权社会的受益者兼维护人,赵明诚同学完全振不起夫纲。
婚前抄抄小词,暗许芳心就不说了,婚后不知道被李家**灌了什么迷魂汤,非要寻求灵魂上的契合。
很快,他把自己搞收藏的爱好成功复制到了李清照的身上。
于是二人有了共同的梦想,共同奋斗的理由——穷毕生之力研究金石学(赵明诚尤其痴迷古文字),并完成一本前所未有的专著。
但这项开销比较大的爱好,即使是赵家和李家这样在朝为官的家庭,负担起来也是很吃力的。
夫妻二人就一块过起了吃苦的日子,以省钱淘到更多的宝贝。
看到些稀有的古本,能抄就尽力抄写,省钱。
每到初一和十五,太学可以请假的时候,赵明诚就去把衣服当了换钱,再跑到大相国寺淘些碑文之类。
然后回到家,夫妻二人一起研究到废寝忘食。
志同道合、平等相处, 红颜、知己都是她。
这还不算,李清照还一点都不为老公的面子着想。
那是婚后的一次正面PK,当时赵明诚外出游学。
李清照很想他,就寄了首词,以抒相思之情。
词中,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赵明诚看后大为惊叹。
想着自己不能被老婆比下去太多,就花了三天时间,写下五十首词,然后夹杂着李清照这首一起拿给朋友点评。
不料,朋友看后,只说有几句写得着实是妙。
赵明诚问哪几句。
朋友答: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听后百感交集。
此后,大家都知道了,他写词还比不上自己的老婆。 如果说,这次李清照还称得上是无意的。
那“赌书泼茶”,李清照绝对是有意而为之了。
那是二人在隐居青州时期,他们一边勤俭持家,一边收集整理,进行书籍的校勘、刻写。
兴致到的时候呢?就会玩些游戏。赌书泼茶就是其中之一。
譬如吃完饭之后,二人就煮上些茶,然后随便指着一本书说,某某页某某行记了什么。
答对了的,就先喝茶。
而每每玩这个游戏,赢的人还都是李清照。
于是,那个开心呀,笑得杯子有时都拿不稳,茶泼了出去。
作为一个太学生,连读书记文都不如自己老婆,赵明诚实在有失男人颜面。
吃瓜群众很是抑郁,可偏偏赵明诚陪李清照玩得不亦乐乎。 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将李清照的作品带出闺阁。
《红楼梦》中,曾有这样一段: 宝玉想将姐妹们写的诗,拿出园子给别人看。好让别人知道她们的诗才。
宝钗却制止了,说这是女孩子私密的东西,怎能给外人知道。
那时的女孩子老老实实呆在后宅相夫教子才是本分,读书多了别人会怀疑你心思重、不安分。
为此还有典型例子以作警醒,像卓文君就听司马相如弹了下琴,就跟人私奔;蔡文姬才高,情史也复杂,嫁了三次之类。
识点字,明点理,平时衬托下丈夫的博学和伟岸,这才是读过书的女人该有的存在方式。
但赵明诚直接放弃了让李清照履行下闺阁妇人的义务,显示出了比现在的很多男士都强得多的气度。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为另一个人动了情,会心甘情愿将条条框框打破。
爱情造就平等,赢得真正的爱情却需要自爱与自重。
不将就,不随意,不讨好,不委屈,让自己活得贵一些,所以李清照在婚姻中遇到了古代才女少有的琴瑟合鸣。
- 05 -
做人,最重要是为了开心
做事,尽力就无悔
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徽宗、钦宗被掳,北宋朝廷崩溃,史称“靖康之耻”。
当时整个北方皆陷于战乱之中,赵李二人的毕生收藏急需转移。
不幸赵明诚的母亲也在此时在江宁去世,赵明诚就先行南下奔丧,把善后事宜交给了李清照。
李清照挑选了15车古籍器物,亲自押运,在兵荒马乱中,经过陷落的城镇,经过淮河长江,历经数月,竟平安到达江宁!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文物迁徙的奇迹!
而家国沦陷中的男人们此时又在做什么呢?
新成立的南宋朝廷没有组织反攻,而是四处流亡; 守城的官员们不是比谁奋勇抗敌,而是比谁弃城跑得快。
非常遗憾的是,作为江宁知府,赵明诚思想不坚定,最终也成了弃城的一员。
对朝廷对丈夫行径感到耻辱的李清照,路过乌江,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写下了 《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为一个人,活着时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 项羽能让人怀念至今,不正他顶天立地,至死不退江东。
而今这一个个怂包,哪还有点气概可言?
这就是李清照, 骨头里有硬气,日子再过得惨,心都不惨。
1129年,因弃城一直羞愧寡欢的赵明诚,病逝在赴任湖州的路上。
出发前,李清照问先行的赵明诚:而今兵祸连连,如果发生意外,这15车古籍器物怎么办?
赵明诚也知道,她一个女子想在乱世保下这么多宝贝实在太难,但那些孤本古器皆是他毕生所藏、心血所在,他的研究成果、想要传于后世的《金石录》还没写完。
几经思考,他对李清照说:
如果真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你先把用的、穿的丢了,再是书画卷轴,再是古器,但即使都丢了,独有“宗器”,你要随身带着,它在你在,它亡你亡。
是的,你没看错。
在赵明诚看来,“宗器”要比李清照重要。
而赵明诚在“玩物丧志”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变了。
他们的那些收藏,赵明诚后期简直要供起来,不能弄脏,不能弄折,不能随便放,到后来甚至都不能多翻,看完要立马还回去收藏好。
李清照却不这样想。
从她的别号“易安”也可知。
“易安”取自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句,本意就在寻求一种舒适的状态。
珍贵也好廉价也罢,东西还不就是拿来用的,其他也就是喜欢多少的差别。
而喜欢的、有用的,不正是要多多用起来吗?这才是它们的价值所在啊。把它们都供起来,日子照旧还要为它们担惊受怕的,这图什么啊?
所以在听了赵明诚那番等同于遗言的安排后,李清照心中早已有另一番逻辑。
人世三苦:放不下,忘不了,舍不得。
做人,最重要是为了开心;做事,尽力就无悔。 赵明诚看不开的事,她能看开。赵明诚心之所衷又能让他立身行道的,才是她该为他做的。
15车古籍器物,她尽力保存。 未完的《金石录》,她一定续完且让它传于后世。
- 06 -
敢于对自己负责
是好好生活最大的底气
带着众多行李,李清照踏上了漫漫流亡路。
据说,当时里面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单是器皿、被褥,就能供百人所用。
简直是行走的宝藏。但在乱世,身怀宝藏,就意味着恶狼环伺,你得需要自保。
李清照就准备投奔在洪州当官的亲戚。 结果一部分行李刚到,洪州被金兵攻陷,到那的宝贝全部丢失。渡江时,几船的书还莫名其妙丢失。
后来,她就跟着宋高宗赵构的流亡路线走,以为这样安全点。 结果,突然传起了赵明诚曾和金国通敌的流言,连赵构都知道了。
为给赵明诚洗掉脏水,李清照就把代表着国之重器的青铜器全部进献给了朝廷。
每次周转,也都会丢些。最后七零八落,只剩带在身边的一些书画。
没错,就是在所有文物里,赵明诚比较不看重的那些,却又是她喜欢的。 赵明诚放不下的那些古器、宗器,她要么进献了,要么丢了。
虽然丢的丢,但她也是
文言文阅读章昭达
本文2023-10-17 17:40: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