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重庆高考文言文阅读
1 重庆2012年高考语文必背篇目 谁能告诉我
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64篇)1《论语》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4《曹刿论战》 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前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渊明 8《三峡》 郦道元 9《马说》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12《岳阳楼记》 范仲淹13《醉翁亭记》 欧阳修14《爱莲说》 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7、《关睢》 诗经 18《蒹葭》 诗经19《观沧海》 曹操20《饮酒》 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25《行路难》 李白26《望岳》 杜甫27《春望》 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32《观刈麦》 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 李贺35《赤壁》 杜牧36《泊秦淮》 杜牧 37《夜雨寄北》 李商隐38《无题》 李商隐39《相间欢》 李虞40《渔家傲》 范仲淹41《浣溪沙》 晏殊42《登飞来峰》 王安石43《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苏轼44《水调歌头》 苏轼45《游山西村》 陆游46《破阵子》 辛弃疾47《过零丁洋》 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50《己亥杂诗》 龚自珍51《劝学》 荀子52《逍遥游》 庄子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杜牧 55《赤壁赋》 苏轼 56《氓》 诗经57《离骚》 屈原58《蜀道难》 李白59《登高》 杜甫60《琵琶行》白居易61《锦瑟》 李商隐62《虞美人》 李煜 63《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以上是全国新课标要求背诵篇目,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2 2012课标全国高考 语文文言文(一)文官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
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
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
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
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佣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试题答案
4D 5C 6A
7(10分)
(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
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
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3 2012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题目2012重庆高考作文题:"你好"和"明天见"2012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给出了一份材料,内容如下: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
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根据这篇材料考生自拟题目,写一则文章,题材不限,字数800字。
据了解,自2005年起,我市一直采取命题作文的形式,这是多年以来再度出现非命题式材料作文。
4 09年各省高考语文题目全国I作文 以“路径”命题作文
全国II作文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妈妈色盲的故事 !
北京作文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上海作文 金融风暴中的我
辽宁作文 沈阳全民读书月
陕西作文 材料:小动物学游泳而引发的评论
重庆作文 我与故事
福建作文 这也是一种_________
湖南作文 踮起脚尖
四川作文 命题作文《熟悉》
广东作文 对常识的认识
江西作文 兽首拍卖
江苏作文 品味时尚
湖北作文 赵鑫珊的诗-材料作文 站在_门口
浙江作文 绿叶对根的情意
山东作文 材料作文《见证》
安徽作文 生活给我智慧
海南作文 诚实善良
宁夏作文 以善良为题写一篇作文
天津作文 我说九零后
5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语文试题答案一、(9分) 1C2B3D 二、(36分) 4D5C6A 7(10分) (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 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10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望中犹记佛狸祠下三、(25分) 11 (2)①匀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4)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
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
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四、(25分) 12 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性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解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4)语文试题答案一、(9分) 1C2B3D 二、(36分) 4D5C6A 7(10分) (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 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10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望中犹记佛狸祠下三、(25分) 11 (2)①匀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4)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
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
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四、(25分) 12 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性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解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4)语文试题答案一、(9分) 1C2B3D 二、(36分) 4D5C6A 7(10分) (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 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10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望中犹记佛狸祠下三、(25分) 11 (2)①匀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4)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
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
6 2011,2012重庆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2011: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22分)在冬夜里歌唱的鱼查一路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
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
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
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
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
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
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
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
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
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
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
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⑨另一个冬天。
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
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选自《读者》2007年第14期,有删节)13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4分)答:14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4分)(1)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答:(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答:15第③段中写到:“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4分)答:16第④段写了孩子们的表现,请分析他们此刻各自的心理活动。(6分)(1)大姐:(2)二姐:(3)我和妹妹:17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
(18分)揭开害羞之谜李君印①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中时,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研究表明,大概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
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缄默。②人们一般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成的。
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③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小学生。
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
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④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又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动。
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很可能不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⑤害羞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被塑造成这样的呢?心理学家接着收集了这些小学生们的唾液样本,对其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使得他们大脑内。
7 求一篇2012的重庆高考语文作文范文,关于拯救冷库工人的那篇,速度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根据这篇材料考生自拟题目,写一则文章,题材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标杆作文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重庆一考生 每天清晨的“你好”与微笑,加上下午的“明天见”,温暖了保安的心,也救了他自己。世人都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烤羊肉串支持学子读书梦的叔叔,在烟与火中为别人的梦添上一双翅膀,也换来了欢笑与温暖。汪伦对李白的深情,于桃花岸边飞奔送别,得到了李白的真意。
鳄鱼张开的嘴,为小鸟提供了食物,自己也少了痛与疼。 阳光本就温暖,空气阻挡不了这份温暖的漫延;流水本就欢腾,冷剑割不断这份欢腾的喜悦;玫瑰本就芬芳,围墙挡不住这份芬芳的侵入。
那个年轻时穷困的作家马尔克斯,每天生活在老板与他妻子吵闹的旅店里——老板妻子不愿收留这身无长物的落魄者,老板却执意让根本付不出账的马尔克斯留下。善良和蔼的老板,给了潦倒作家容身之所,虽然数月后马尔克斯悄然离去,但是不久,他带着《百年孤独》,不尽的谢意和大笔的报酬回到了旅店,《百年孤独》乃旷世名作,报酬可安享晚生,谢意可照亮人心,这朵玫瑰,芳香永存。
世界上玫瑰本只有一处有,送走的多了,芳香便流通于世。 当第五十个雷锋学习月乘着春风到来的时候,你可感受到玫瑰留下的余香?或微不足道之事,或动人的行为。
雷锋叔叔用双手将玫瑰送向四方,他把玫瑰的余香灌入墨里,一笔一笔记载,欢乐无处不在。 圣人也如此,周游列国的孔子,路遇知己,畅抒情感,他会不假思索的取出珍爱之物赠予知己,坚信自己的收获不少——快乐与认可。
于春风中种一粒种子,灌溉施肥,夏日里支起帐篷架遮住热光,秋日里采下一把玫瑰,冬日里赠送,冬天还会冷吗?那炽热如火的红色,如跃动的欢笑,把冬日寒风驱散,留下余味于空中徘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看那大海,为欢快的鱼虾提供安乐之所,自己也更宽广。看那深山,为参天大树展开自己胸脯,少了水与土的离别。
看那蓝天,允许白云恣意漂浮,自己也添了色彩。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孤单守着玫瑰园,只有一处芬芳。
当你离开这片土地时,采下玫瑰,笑着相送,手指间的芬芳便会浓郁,有一天你便可被芬芳包围。 玫瑰,流淌起你的芬芳吧! 考场得分内容20分 表达20分 发展20分 总分60分 得分关键点 1、审题精准。
这篇作文审题立意抓住了材料的要害。工人与保安的关系,就是赠与与回报的关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虽然是一个老题目,可是,用在这个材料上,是比较恰当的。
2、材料丰富。作者才情横溢,从现实中的烤羊肉串大叔资助学生到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从马尔克斯受人恩惠,知恩图报,到孔子周游列国,四处散财,作者论述了玫瑰只有送得越多越越远,才能香飘四溢,爱心善心四处播撒,才会温暖人间。
得分亮点:立意高远 这里丰厚 救 赎 重庆一考生 我曾长久地驻立在祖父的中药房门外,贪婪地闻着浓浓的药香,灵魂仿佛也在这一刻得到救赎。 那是祖父的中药房,病人们亲切地称它是“杏林”,我仿佛能感受到这中药房后有一片杏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明媚的光芒。
望闻问切,我看见祖父微眯着眼睛,用一只布满皱纹的手轻按着病人的脉搏,那像是把握住了五千年中华之脉,延绵至今。 祖父说:“这是在救人,也是在自救。”
我被祖父的话深深打动,看着底部泛着煤黑的药罐被明火温柔地舔着。里面的药汁咕噜地冒着泡,升起袅袅的药香 我想这用三碗水熬成三口的药汁,正是中医珍贵精华所在:救赎与自我救赎。
中医在救人的同时,也洗涤了自我的良心。 祖父说:“如今的社会人情淡漠,在那些西方的医院,医生与护士戴着口罩,病人好像从不曾见过。
他们的仪器固然先进,但却冷冰冰,不也少了点人情味吗?” 说着祖母从里面端出来一碗刚熬好的中药,递到一位病人手中,满眼是关怀的微笑。 我失神,那一刻如沐春风。
是啊,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欠缺,人们之间少了那份原始纯朴的人情味,好像世界都暗淡无味了。 有人说,这是良知的缺席,这让我们变得如此孤单与孤寂。
中医仿佛就是这样一个民族的救赎者,在人与人之间,以一碗满是药香的中药传递着,解救灵魂,在救赎别人的同时,一颗医者接济苍生,悬壶济世的悲悯之心也被救赎。 付出了温暖便会得到温暖,救赎了别人也是一种自我救赎,这是我从祖父看到的,也是每一个中医身上传递。
8 2012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怎么写(内附材料)以下是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题材料: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孔雀东南飞是徐陵在公元507年-583年之间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也是我国文学历史上第一篇的长篇叙事类的诗篇。很多人肯定在读书的时候学过这一篇文章,因为在以前的高中课本上就有,但是现在这篇文章已经被删除了。
有的人认为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悲剧,得不到的爱情就要恩爱的两个人殉情离世,这种不正确的爱情观会误导孩子。可是也有的人觉得这首诗在历史上备受文人的推崇,并且还被称之为古今第一绝作,这样的诗篇要是不能保留在课本里面太可惜了。
《孔雀东南飞》被删除了之后,这件事情引起了很多家长对于课本中有关于爱情的诗词的关注,而且还有很多的家长觉得,为什么这首诗不能存在课本里,但是另外一首诗《氓》就能保存下来呢?这篇诗词写的还是教会女生别相信爱情,别相信男人的。
《氓》这首诗出自于诗经,是一首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诗词,也许在当时的时候,人们并没有多想那么多,在选入课本中的时候,只是想让人们欣赏诗词里的情感和意境。但是到了21世纪,这首诗给人的解读就不一样了,这首诗里面写了妻子在一段感情里面,对于丈夫的无力感。
还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女子在结婚之后对于婚后生活的感叹,觉得太辛苦了。而且在原诗句里面,作者还用婚前男子对女子百般的讨好和在婚后男子对女子使用暴力这两者形成鲜明的反差,作者在诗句里,将所有的男性都写的太过于负面化。
从这首诗里面来看,作者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才引起家长们的担心了,很多家长觉得要是以后女儿因为这首诗受到影响,要是因为这首诗而导致恐婚怎么办?这个后果谁又能承担呢?其实家长们的担心也是对的,只是这种担忧可能过于的杞人忧天了。
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说,《氓》这首诗其实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这是我们的传统诗句,并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在里面。要知道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我们应该非常的骄傲,毕竟这些都是我们传统的优秀文化,我们应该感到荣幸与自豪,并且我们应该相信学校的老师,相信他们能够从诗句里正确的引导学生们。
这样也就能够避免那些问题的发生,在21世纪的今天,虽然说人们对于传统文化有着不一样的解读,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应该相信学校的老师,相信他们会给孩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样,虽然说一些古诗句不很符合主流现代文化,但是也不会夸张到影响孩子们的思想。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简述《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祭祀诗:祭祀诗是歌颂祖先的祭祀的乐歌。《诗经》的祭祀诗全部收集在三“颂”里。例如“周颂”31篇,有名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是“周颂”,也是整个“颂”诗里最优秀的诗篇。
二、赞颂诗:赞颂诗是指赞美祖先功德、征战胜利、品德、技艺,甚至俊男靓女的诗。大部分集中在二“雅”里。例如“大雅”里的《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等,“小雅”里的《出车》、《六月》、《采芑(qǐ)》等都是赞颂诗中的名篇。
三、怨刺诗:怨刺诗是揭露时弊、感叹时艰、讽刺时政的诗歌。它们多出现在二“雅”里,作者多为贵族、朝臣,“国风”中也有一些劳动者创作的民间讽刺诗。如“大雅”里的《民劳》,“小雅”的《巷伯》,“国风”中“魏风”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黄鸟》等都是名篇。
四、婚恋诗:
婚恋诗是婚姻、恋爱为题材的诗。这类诗的绝大部分保存在“国风”民歌中。爱情诗最著名的有“周南”的《关雎》、《汉广》,“秦风”的《蒹葭》,“陈风”《月出》,“邶风”《静女》等。描写婚姻生活的诗著名者有“周南”《桃夭》,“郑风”《女曰鸡鸣》,“卫风”《氓》,“邶风”《谷风》等。
五、战争徭役诗:这类诗主要描写战争徭役给劳动者带来的深重苦难和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坏。著名的有“豳风”《东山》,“小雅”《采薇》、《何草不黄》,“魏风”《伯兮》、“鄘风”《载驰》,“秦风”《无衣》等。
作业3答案
一、填空
1\汉献帝 隋文帝 2\建安风骨 建安风力 3\阮籍和稽康 4\潘岳和陆机
5\ 孙卓和许询 6\陶渊明 谢灵运 7\玄言 山水 8\四声八韵 永明体改委
9\ 10\搜神记 世说新语
二、单项选择题
1D 2A 3A 4C 5B 6C 7D 8B 9C 10C 11 12D 13D 14A 15D 16 17B 18C 19C 20A
三、默写和填句题
1、 (此诗在教材P227,全文如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四、简答题
1、两汉以来,辞赋独盛,文人诗沉寂,建安诗人打破了这种局面,在古诗十九首之后,掀起了第一次文人五言诗的创作高潮他们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的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表现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这些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风格雄键深沉、慷慨悲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后人把建安诗歌的这种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2、<搜神记>是南北朝志怪小说成就最高的作品其思想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反映统治阶级的凶残和人民的反抗斗争如<范寻>记载扶南王范寻将犯罪者投与虎与鳄,其残暴令人发指
(2) 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于婚姻自主的渴望和为争取爱情幸福而斗争的精神如<父喻>写父喻与王道平相爱,后来王道平出征九年未归,父喻被逼嫁与他人,”结恨致死”三年后,王道平归,哭于父喻坟前,父喻复活,二人结为夫妻
(3) 反映人民不怕鬼怪,勇于铲除妖魔鬼怪的大无威精神如<宋定伯捉鬼>记述宋定伯夜行遇鬼,毫惧色,从容镇定地与鬼周旋,最后捉住鬼所变的山羊这个故事说明鬼并不可怕,而且反映了人民的机智和勇敢
3、说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是因为:
(1) 庾信妙善文词,尤工诗赋
(2) 庾信不但诗写好,辞赋也不亚于其诗歌,他的<枯树赋>\<竹杖赋><哀江南赋>等均为传世之作
(3) 庾信还是一位骈文大家,其骈文最为人称道的是<哀江南赋>
五、 分析论述题
1、 曹操前期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抒写自己的理想怀抱。《白马篇》是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一位精于骑射、渴望为国立功的游侠儿。表彰了他慷慨报国的精神。这游侠儿的形象,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
曹植后期的诗歌更多的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杂诗》其五集中体现了其壮志难酬的激愤不平。“愿欲以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诗中既有慷慨激昂之情在回荡。又有无可奈何的闲愁无法排遣。《赠白马王彪》是曹植后期一篇重要诗作,诗中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离间他们兄弟关系的丑恶行径,对曹彪含冤而死表示了沉痛的哀悼,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的忧生悲叹。
曹植前后期诗歌的思想内容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其所处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前期曹植大部分时间是在邺下的安定环境中度过的,他聪颖、博学,极富文学才华,深得曹操的宠爱。后期,他备受曹丕父子的猜忌和迫害,故而在诗歌创作中有不同的反映。
2、不选此题。
作业4答案(唐代文学)
一、 填空题
1、 盛唐 中唐 2、 汉魏 正始 3、 山水 边塞 4、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5、 思想 艺术 6、 元稹 白居易 7、 长恨歌 琵琶行 8、 韩愈 柳宗元
9、
10、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A 5D 6A 7C 8D 9B 10( )11D 12B 13A 14A 15D 16B 17 A 18D 19D 20B
三、默写和填句题
1、参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P285
2、参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P341
四、简答题
1、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一句更好。理由如下:
第一,“黄河远上”意境远比“黄沙直上”开阔,莽莽苍苍、浩浩翰翰,给人的印象如同“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的壮美。“黄沙直上”不过写了边塞的荒凉而已。
第二,“黄河远上白云间”与下句“一片孤城万仞山”构成浑然的气象,黄河横贯大地,远远的一端上接白云,“孤城”、“高山”屹立于眼前,一远一近,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黄沙直上”与“孤城”“高山”都是高耸而上,显得单调。
2、所谓“新乐府”,即专指用新题写时事的拟乐府诗歌,其首创者是杜甫。所谓“新乐府运动”,是专指元稹、白居易等人在杜甫新题乐甫的基础上,倡导而兴起的一次有明确理论指导的诗歌革新运动,白居易是无可争议的领袖人物。
3、唐代传奇是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宋代以后,人们根据其多传达奇闻逸事的特点,泛称唐人小说为“传奇”。
五、分析论述题
1、 不选此题
2、 柳宗元是一位“遍悟文体”的作家,他各体皆长,其散文部分成就最高。大体可分论说、寓言、游记、传记骚赋五类。
作为一个政治家、思想家,他写下了许多论说文,包括哲学、政论以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封建论》是其政论文的代表作。他的议论文论证有力逻辑严密,构思新颖独到,手法灵活多样,文笔简洁生动,形成特有的犀利、峻洁、雄键深沉的风格。
柳宗元的寓言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高度的哲理性,构思精巧、故事完整、清洁曲折,完全摆脱了先秦寓言的低级形态。如《三戒》等。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取得独特成就的又一领域。这些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和游黄溪记》为最佳。
传记文学也是柳宗元很有成就的一个领域,有不少传世之作。如《童区寄传》等。这些传记文学作品形式不拘、手法多变,有意突破史传成法,增加文学色彩,大大增强了传记文学的文学性。
骚赋也是柳宗元散文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如《吊屈原赋》等。
中国古代文学(B)1作业2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政论,辞赋
2. 《过秦论》
3. 《吊屈原赋》、《鹏鸟赋》
4. 司马迁,司马相如
5. 《子虚赋》、《上林赋》
6. 贾谊 ,《治安策》
7. 《归田赋》,《刺世疾邪赋》
8. 郭茂倩,乐府诗集
9.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 古诗十九首,文选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C
4. D
5. A
6. A
7. B
8. D
9. B
10 A
11 C
12 C
13 D
14 A
15 B
16 D
17 A
18 C
19 B
20 D
三,默写《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四简答题
1.为什么教材认为,两汉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散文
两汉散文上继先秦,与战国时代的散文一道共同构成了我国文学史的第一个高峰。之所以说两汉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散文,最重要的是出现了一部在散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巨著《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史学上看,它以纪传体的形式,比较完整地记载了汉代当世和以前的许多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种种活动,使后代对这些人物有史可察,有案可稽。从散文的发展史上看,《史记》无论是写人物、记场面都十分集中、完整;故事性强,结构谨严,匠心独具。语言也平易简洁,生动传神。它不但对历史散文有影响,而且对唐宋以后的古文发展也有重大影响。东汉班固的《汉书》,继承了《史记》的体制,后世常常《史》《汉》并称,但《汉书》的整体成就难以与《史记》比肩。
2.简要介绍乐府的含义
“乐府”有两个基本含义。汉乐府本是汉代的音乐机构,“乐”即音乐,“府”即官府。汉初有“乐府令”,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机构中有采风者、作词家、作曲家、歌唱着、演奏者等。魏晋以后,人们将乐府机构采集配乐的歌诗也称为“乐府”,乐府便成为一种诗歌体裁的名称。
3试论述《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表现征夫游子的思乡,和家中妇女怀念远出未归者的痛苦之情。
(2) 表现男女之间相思相恋。
(3) 表现文人士大夫孤芳自赏,怀才不遇之情。
(4) 反映了一种颓废的心理和及时行乐的情绪。
五论述题
1.鲁迅为什么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无韵之《离骚》”是说其文学成就。司马迁著史绝非局限于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证,也不是以一种冷漠的态度从外部客观地观察历史,他是带着深切的痛苦去理解笔下人物的奋斗和成败,所以笔端常饱含着悲愤。尤其对布衣闾巷之人、岩穴幽隐之士和才高被抑、无可申诉者,更是写得一往情深,感同身受。司马迁在叙事中敢写事实,以致于“显暴君过”,本来已经与屈原相似;其“肆于心而为文”,也和《离骚》一致。所不同者,《离骚》是直抒胸臆,《史记》则寄于笔下的人物。《史记》近于《离骚》的那种悲愤,不一定是得之于学,恐怕主要是因为司马迁的感愤同屈原一致,甚至可以说,因为司马迁生于汉季,比屈原看到了人世间更多的不公不平,所感愤者比屈原还要深。
2.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分析汉代民歌《上山采靡芜》
《上山采靡芜》是一首写弃妇的诗。全篇是弃妇和故夫偶尔重逢时的一番简短对话。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弃妇是一个美丽勤劳的女子,她的被弃是完全无辜的,她的命运决定于丈夫一时的好恶。并由此反映了汉代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低下。
《诗经》中的《氓》和本诗都是写弃妇的,本诗中弃妇的形象和前者大不相同:《氓》中的主人公在丈夫背叛爱情、背叛自己后,显得冷静而刚强,谴责丈夫的背叛行为,并主动和丈夫一刀两断;本诗的主人公在被抛弃后偶然碰上前夫,倒礼貌周到地向前夫打听“新人”的情况:“新人复何如?”一个“复”字用得意味深长,既透露出弃妇心中的无限委屈怨恨,又带着一丝本能的妒意。前夫回答:“容貌不如你,手脚更不如你麻利。”弃妇则冷冷地刺了他一句:“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这一句虽然讽刺了前夫,但自己的心里恐怕更不好受,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委屈,一丝无奈。心怀愧意的前夫急于表白,进一步讲“新人”纺织的本领也不如她,并得出“新人不如故”的结论。而这位弃妇再也不置一辞,也许她认为讽刺他一句,让这个负心人知道好歹就够了吧。这些,表现了这位弃妇逆来顺受的性格。这位弃妇令人同情,而《氓》中的弃妇则不仅令人同情,还令人尊敬。
这首诗表达主题的方式委婉、含蓄。诗的本意是咏唱弃妇不幸命运的,却不从正面写弃妇的哀怨委屈,反而写故夫的念旧。作者没有做任何正面的说明和谴责,但是故夫的念旧使读者了解到弃妇是一个美丽勤劳的女子,她的被弃是完全无辜的,她的命运决定于丈夫一时的好恶。至于那位“新人”的命运也就不难猜测了。
这首诗通篇用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这一点很清楚,不需要阐释。从表现手法看,应该属于“缘事而发”的民歌。
是这个吗?
#教案# 导语《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下面是 整理的部编版高二下册语文《氓》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部编版高二下册语文《氓》教案 篇一
一、教学理念和设计理念
本课定位为鉴赏诗歌。教学重点是在诵读的基础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创作中的现实主义。
二、教材分析
《氓》出自于《诗经》,是一首叙事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不难把握。本设计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氓》的内容,感受古典韵律;把握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理解其婚姻悲剧的原因;学会在朗读中理解诗意,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2、利用注释读懂诗歌,整体把握诗的内容;重点探究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
3、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正确评价诗中主人公,理解诗中人物悲剧产生的原因。用现代思想点评诗中故事,强调男女平等和法律维权。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氓》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五、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六、教学方法
1诵读法:品味诗歌的语言
2讨论法:理解主人公感情
3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朗读诗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探讨了《诗经》,了解了《诗经》的代表作《氓》的基本内容,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它,探索它的情感脉络和现实意义。首先请同学们通过朗读来回顾《氓》的故事情节。(学生朗读,回顾情节)
谁来为我们说一下《氓》这首叙事诗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氓》全文共六章,讲述了一个女子自由恋爱,明媒正娶却最终被抛弃回家的故事。
(二)小组合作,探究文本
1探究故事结局及其原因
提问: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呢?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请通过文本找出答案。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女子:“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面对爱情不冷静,过于主动,易被男子轻视。男子:“至于暴矣”“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违背誓言变了心。
小结:男权社会男女的不平等。2结合文本,分析主人公情感。
在这种不平等的恋爱婚姻中,故事主人公们有怎样的情感变化?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女子:恋爱——“送、乘、望、泣涕、笑、言”——热情幸福
婚变——“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委曲求全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悲伤反思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真诚劝告
决绝——“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清醒决绝
男子:恋爱——“抱、贸、来、谋、怒、卜、筮”——热切追求,信誓旦旦
婚变——“至于暴矣”“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变心背誓
2人物形象分析
通过对两个主人公在婚姻中的情感态度,我们能看出两个主人公分别是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女子:善良、热情、坚强的劳动妇女形象。
勤劳、淳朴、不畏贫苦
爱情梦想破灭,由忍耐转为怨恨,最终发出痛楚的呼喊。小结: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代表,是男人经济、政治的附属品。男子:对家庭不负责,始乱终弃的形象。小结:男权社会中的代表人物。
(三)拓展延伸:
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现代,女子面对婚变,将会怎样做?如果你是她的朋友,你会怎么做?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
八、总结
经典的力量或许就在于此,它早已站在了精神的制高点反思人性所需,通过女子的决绝,我们看出了先民在受苦无望时对尊严的维护,这也让现在的我们重新思考了男女平等与法律维权。
九、布置作业
请为《氓》中的这位女子写一份书信,表达你想要对她说的话。要求:200字左右格式:书信
十、板书设计
氓
恋爱——婚变——决绝
女子:热切——怨恨——清醒
男子:殷勤——————变心
2部编版高二下册语文《氓》教学反思 篇二
学习《氓》,学生首先遇到的是文字关。
汉字是以形表意的文字,依据《说文解字》和《汉语大字典》,从分析最初造字的字形入手,找出汉字形与意的联系,应是掌握汉字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单纯掌握汉字,难免有割裂诗歌内容之嫌。再者,不分主次又容易偏离学习目标。所以,要精选汉字,并以此为线索,联系课文,分析人物,挖掘根源,进行思想教育,实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标。
重点汉字有:氓、蚩、愆、耽、筮、咎、咥、爱。
氓,《说文》:“氓,民也。”民,“众萌也。”萌,同“氓”。“氓”“民”互训。民,甲骨文作“”。郭沫若《甲骨文研究》说,“周代作一左目形,而有刃物以刺之。”“周人初以敌囚为平民,乃盲其左目以为奴征。”由此可知,氓是奴隶,是庶民。
因此,氓的社会地位是低下的,经济条件是恶劣的。这样的家庭条件,曾经与氓有着“总角之宴的女主人公不可能不了解,未来艰难的家庭生活,即使在氓的信誓旦旦中而耽兮的她不可能不有所预料,然而,她仍然痴心不改。——多么善良、多么单纯的姑娘啊!然而,就是这样的姑娘,竟然遭到了氓的遗弃!”氓啊,你这个可鄙可憎的小人!
那么,这个小人是如何得逞的呢?我们来看:
“蚩”。《说文》“蚩,虫也。”虫,古代是对一切动物的通称。人像虫一样,比喻义为“忠厚老实”。“蚩蚩”,写出了氓的忠厚老实。——氓在和我谈恋爱的时候,是那么的傻得可爱呀!正是他的忠厚之貌,使我引为终身的依靠。造成我终身的痛苦。这就告戒年轻的人们,要睁开你的慧眼呀,婚姻大事,不可草率呀!
就女主人公而言,是不是只有氓的忠厚之貌蒙蔽了她呢?
“愆”《说文》:“愆,过也。”甲骨文字型的意思是,一个人,在交覆深屋下,躲在草丛中,把良心踩在了脚下。——这难道不是天大的罪过吗?犯了错就要失掉、错过一些好机会,故可引申为“失掉错过”,错过了就要再等一等,所以又可引申为“拖延”。愆期,即拖延时间。但她陷得太深了,在爱河中,她迷失了自己了!这就是“耽”。
“耽”。《说文》:“耳大垂也。”大耳垂肩,肩承受着两耳,所以引申为“承受|担负”;两个耳朵又是何其逍遥快乐呀,所以又引申为快乐;过于快乐就乐不思蜀了,所以又引申为“沉溺,迷恋”。——女主人公沉溺在“氓”的“信誓旦旦”中“不可说也”。况且,我怎么就相信了那个女巫的鬼话了呢?
“筮”和“咎”。“筮”《一切经音义》中说,“筮者,揲蓍取卦,折竹为爻。”甲骨文取一女巫拿竹两袖展开成舞形,很显然是占卜问卦。“咎”,《说文》:“灾也。”甲骨文字型取“人各行其是”之意。人各行其是,非灾而何?联系起来,可以想见,氓请来一个女巫,锣鼓声中跳起了大神,一番祷告之后,求得大吉大利的上上签,巧舌如簧之下,“以耳车来,以我贿迁”,诱使我上了当,——是女巫与氓合伙把我骗了呀,至此,除去女主人公自身的原因外,造成悲剧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受到氓这个感情骗子的蒙蔽;二是女巫的推波助澜,为虎作伥。
女主人公相信了,她的生活就陷入了痛苦之中,离婚以后也受到了兄弟们的“咥”笑。
“咥”,大笑也。口大得到了不能再张的程度,笑得是多么欢畅啊!“我”遭遗弃之后,整天生活在兄弟们的咥笑之中。这一切,都是那个负心汉造成的。顺便问一句,你们知道那个氓姓什么吗?我敢说,他姓陈,要不后世怎么有了陈世美了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我又何必为你痛苦呢?“亦以焉哉”还是算了吧!
“爱”就要有一个正确的爱情观。从“爱”到“爱”的形体演变,就传达出一种正确的爱情观。
爱,从字型上看,是一只手伸过去,把覆盖物拿去,然后取走心。爱一个人,不就是相当于自己的心被别人拿走了吗?但这种拿,有两种可能,一是一个人伸出手来,强行把对方的心拿走,占有对方的爱;一是一个人主动把自己的心捧出来,奉上自己的爱,不管对方接受不接受。两种爱都不是健康的。前者是剥削阶级的爱,后者是带有一点自虐性质的爱,即常说的“单相思”。应破除旧“爱”,树立新“爱”。去掉“心”而改为“一”。一即“专一纯正”。就爱而言,如果用手掀开重重覆盖之后,得到的是纯正专一的感情,这不正是真爱的应有之意吗?——从感情风波中走出来的我将勇敢地面对新生活,寻找属于自己的真爱。
3部编版高二下册语文《氓》教学反思 篇三
《氓》这首诗语言障碍并不大,结合课下 注释学生应当能够理解《氓》的基本意思,进而体味出诗歌的情感;所以我教授这节课的主导思想就是: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自学领悟为主。又考虑到这节课是针对高一年级进行的,而高一年级是我省新课改下的高中生,所以在上这一节课以前,我就想着,怎样把课改的精神融入到整个课堂中去。
我想其中一点就是这次教学活动必须同时坚持文本的主体性、教师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其中具有主体地位的始终是学生,全部的语文教学活动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所以学生活动就成为这节课的重要的形式。
《氓》是选自《诗经》的一首关于男女婚恋的诗,诗歌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生动地叙述了这个妇女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完整过程,抒发了她的悲愤与怨恨,而这也从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诗经》,但是对《诗经》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重视强调学生们要掌握《诗经》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以及从中分析人物形象并有所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比较浓厚,兴致比较高涨,反应也比较热烈,并且不仅能够理解诗中主人公的情感,还有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名老师,要带领学生去“倾听”那个两千多年前的声音,不断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平时极少可能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的事物,帮助学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这种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文本的美。
学生对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也有所体会,更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学生能从中学会主动思考,并从“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思考到女子的社会地位问题,认为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女子社会低下,是当时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而非单纯的一个男子的负心。
作为一名老师,不必盲从权威的分析、更不必拘泥在某种教学模式或理论中,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独立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解读文本,独立地组织语文教学,必须有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并用容量的文学文化内涵充实自己的课堂,上出有点学术味道的课,让学生有点学术探究的“动作”。
整首诗的价值意义应体现在能让学生有所思考,从中思考诗歌对现代女子的启示应是要坚强、独立、自尊自爱。这些学生都能有所体会,而不足的地方就是学生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和掌握得不是很深入和牢固,因此也很难感受到诗歌本身的美感,也就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只有充分尊重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和教师的教学主体性之后,才能正确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的始终是学生。全部的语文教学活动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上,都是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素质的。作为教师必须遴选出适合学生的内容和形式,达到的教育效果。
教学中,我努力用更丰厚的文学文化内涵充实课堂,用更典雅纯粹的审美情操清新课堂,让我的课堂有一点探究的学术品味,启发和培养学生朴素的同情与悲悯情怀。我还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
础上达到对诗歌的鉴赏之后,申发出更深层的思考。比如,在《氓》的内容分析的后面环节,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造成悲剧的原因有哪些,一是她与氓决绝后能获得幸福吗。设计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文本。设计第二个问题,则是让学生从她义无反顾的结束不幸婚姻的勇敢选择中,推测她未来的命运,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之后”的严肃与冷峻,引导学生对我们自己现实人生的关照。
这一节课,应该说以上的主导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落实。这是我上这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正如王老师所点评的,在情与理的处理上,应该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自己感觉是略偏重了“理”。这与自己设计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有关。原本的打算是,希望学生通过探究“她与氓决绝后能获得幸福吗?”这个问题,产生对这个弱女子的同情,提升他们情感价值观。也许在客观上这个作用不是很明显。
二是诵读上存在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自己安排了四读:一是学生疏通文章的自由读,二是个别学生正音的范读,三是分析前的整体感知的齐读,四是深入分析后的最后齐读。自己把诵读作为诗歌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所欠缺是就是王老师所说的“吟诵”,即拖腔读。
三是在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及时点评与评价上,还不到位。正如黄老师和李 老师所讲,课堂的及时评价(鼓励性评价)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对学生评价,而且是要做到准确地评价、艺术地评价。
一节课下来需要总结的还有很多,如板书设计、内容安排时的顺序(即章法)、多媒体与授课内容的有机结合等等,在此不一一谈及。
一堂课不能面面俱到,因我本人的经验与能力所限,授课过程中还存在随意散漫之处,只能留待今后一一改进了。当然,这样一个过程、这样一份沉淀之后的反思于我的成长和进步深有意味。
4部编版高二下册语文《氓》教学反思 篇四
课堂上要求学生动笔抄记生字词,主要是发现学生在默写的时候经常重复错误,虽然背得出,但是却默不对。这说明学生平常没有注意字词的书写,虽然现在可能有学生不愿意多写,但是等到考试默写对了,他们自然就能感觉到平时多写的重要性。
课堂上开始尝试通过关键字词来背诵诗歌,希望能最终达到短诗当堂背诵,长诗背个大概的目的。
关于主人公形象问题,学生的分析是比较到位的,很多学生表示了愤慨,认为氓是很不应该的,是个不负责的人。但是进一步来讲,如此贤惠的女子,为什么会被抛弃呢难道仅仅是男子的变心吗我希望借此问题的探讨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拓开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引导学生结合封建社会的相关背景来理解。
虽然学生是很难理解婚姻爱情,但是大体可以理解和把握文意、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以及导致女子被抛弃的根本原因。
5部编版高二下册语文《氓》教学反思 篇五
这节课基本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看着思维导图上的关键字词,对人物形象和诗歌情境进行联想和想象,记忆诗句。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能很好地体会处在婚变阶段的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和情感的变化过程。但是这节课还有不少的遗憾。现总结如下:
1、留给学生展示和讲解思维导图的时间不够,不能很好的表现学生在经过老师指导之后的效果;
2、课堂上朗读的次数不多,背诵的效果不太明显;
3、对于主题的探究还是应该放在第二课时,这样的话,中间环节的时间就会比较充裕,学生也就能够充分的展示自己画的思维导体和讲解了。
<2012年重庆高考文言文阅读
本文2023-10-17 18:13: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