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虚肾阳虚,经常用黄芪、党参、杜仲肉、肉苁蓉、黄精、枸杞煮水喝好不好?
很多人问:“我经常腰膝酸软,是不是肾虚啊?”“肾虚要不要补?吃点什么能补肾?”
肾到底虚不虚?
很多人以为,肾虚=肾病,其实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中医所说的“肾虚”,多是由于先天发育不良、禀赋不足,或者后天调养失当,如过度劳累、性生活频繁等导致。
肾虚,可能表现为腰酸背痛、四肢畏冷、头晕眼花、耳鸣眩晕、夜尿频多、性生活质量下降等诸多症状。简单点来说,就是未老先衰。
由此可见,中医上的“肾”,是一个功能性的概念。中医肾虚和西医肾脏疾病不能画等号,两者概念不同,但又可以交叉并存。
那么,是不是腰痛就是肾虚了呢?
未必!从中医角度来讲,腰痛也可能是淤血、湿热、风寒等因素所导致,不一定是肾虚造成的。
所以,发生腰痛时,及时到医院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千万不要随便给自己扣个“肾虚”的帽子,自行服用各种“补肾”的中药,而耽误了正确的治疗。
有的人越补越虚,是因为…没有分体质辨证进补啊!其实,饮食调养是按照不同食物的寒热温凉等性质去调补肾脏,原理跟用药是一样的,都要先把自己的体质辨个明白才好。
肾虚主要分为四型: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亏和肾气虚。前两者为较常见的,有的人可能还会同时阴阳两虚。
一、肾阳虚
阳虚则寒,因此,肾阳虚主要表现为“寒”性症状,如腰膝冷痛、四肢发冷、畏寒等。
还可能伴有男性性功能不佳,如早泄、遗精,女性白带清稀、婚久不孕等。
调理的关键,在于提升人体肾脏阳气,宜温肾补阳。
肾阳虚者,可适当选用巴戟天、肉桂、熟附子、川杜仲、仙茅、补骨脂、*羊藿、肉苁蓉、续断、鹿角霜、锁阳等药材进行调养。
梁冬: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体会,这些年我专业拜师,从未放弃,叫名师收藏家。收藏完了那么多医生,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一个人会天天关心你的事情,这个地球上只有一个人会关心自己,就是自己。而且说关心,还要了解,人家不可能真正了解。
比如打嗝,是上面打嗝还是下面打嗝。你没办法跟人家讲,是清气还是浊气,是有味道还是没有味道,所以一个人到最后只能自己去拯救自己。能不能拯救得了是另一回事,但是从技术上来说,如果连自己都不去看自己,自己是不会得救的。所以大家学医,不要说以后去济苍生,先把自己度了再说别人的事情。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反面例子。最后还是要回来回答自己的问题,当然你可以不断地再学习。今天有问止中医的中医大脑,只有两个结果:第一,问止中医没干出来,这条路就是个笑话,第二,干出来,人工智能在中医能干出来,那就跟Alpha go一样。今天腾讯也有那个下围棋的,很厉害。在我个人认为,在可见的将来一定会有更高级的版本的辅助系统来帮助我们了解人的身体,但些东西都是客观数据,和自己体会自己身体的感觉还略有不同。这个外面的数据和客观的指导,要和内在主观结合,甚至有时候自己起心动念可能本身就是在治疗。那这个事情谁也帮不了你起心动念。再次恳请大家,花多点时间照顾自己,把自己照顾好,是我们对这个社会的最大贡献。自己没办法把自己照顾好,就还要找一堆人照顾自己。我常常跟大家说:我没有什么成功经验跟大家分享,失败经验倒是有很多,这就是我的失败经验。从今天开始,要学会照顾自己。关于命这件事情,结论是:无论有命还是没有命,或者它有一定的可改空间,他可能不是一个定数,可能是一个「弹数」(变量)。孔夫子讲的:明知不可为,还是为之,但是你的心态是什么呢?你的心态不是结果导向。生活本身就是生活,而不是为生活做准备。对于命,我们有第三条选择:既相信有命运,又相信你有弹性空间,但同时把它放在一边,尽力的用最大的努力,去努力,去做自己觉得应该做想去做喜欢做的事情。也许最后的结果也差不多,但是这个体验过程差很多。生命是每一个当下的微分积成的微积分,质量等于长度乘以宽度乘以高度乘以密度,长宽高我们可能不能改变,但密度增加了,生命的质量就增加了,中学物理就学了对吧。所以呢,我们可以藉由提升自己生命的密度,来增加生命的质量。这是跟大家分享关于命运和后天的体会。
梁冬:另外一点很有趣,前段时间跟问止中医有合作,林医师,还有崔老师,还有张老师、王老师,做了一个现在看过来很好的一个产品。后来昨天交流时发现很有趣的现象,是什么呢?就算是同一个系统,不同的人用,得出的结果不一样。就像搜索引擎不同的人搜索出来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觉得我在搜索引擎公司工作收获了一样东西:你的内在世界决定了你所看见的东西。搜索引擎是特别典型的。你是谁,你想着什么,你就会看见什么,那个世界本身存在,但是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你内在欲望和意识和知识结构的投射。
林大栋:其实我们面对很多的病痛时使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治,问止中医大脑,其实我要定位吧,他是一个中医的AI,而不是AI的中医,什么意思呢?中医是以人为本,前面是人,AI是在他后面。这个才是中医的AI,而不是AI为主而人是操作员。我认为今天医者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说今天病人来,随便录了症状上去,可事实上有很多的细节才是关键,一来说他便秘,便秘虽是主述,他可能重点是在某件事情上面,比方说他老是没有力气,听起来不重要,可是这个可能成为治疗的关键,你却有可能没有录进去。同样的一个便秘,有阳虚,阴虚,有体热,有体寒,有因为水液代谢的不足,有因为大肠蠕动力量不够,它的治法、用法都不一样。然后医生去收集所有的症状输入给中医大脑,那个中医大脑其实说聪明非常聪明,说笨还蛮笨。比方说今天病人来,便秘,其他的什么也不说,有经验的医师会把观察到的其他状况写进去,也许它会慢慢导向药方。可是如果是没有经验的医师,只把病人说的症状打进去,他也没办法自己判断,他只能把可能的那些可能的方剂都列出来。这样效果就不好。本身医生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不到两百年前,西医是什么?理发师兼做西医,给你个药,帮你贴个药膏。你知道吗?现在的中国,理发行业有时是扮演心理医生的角色,上心理课的有一半以上都是美容美发产业的。暂时无法被AI取代的行业。世界在改变。不过两百年后进化成今天的西医,受到大家的尊重。现在的内科西医医生,一下就叫病人去检查然后拿检测报告,报告上都写得很清楚,然后药师就去帮你出个药。其实做的事情蛮简单的,但是也没有人不尊重西医,还觉得还蛮厉害的。因为所有科技发展都为西医所用。现在所有看到的医学的进步,比方说医疗器械那些,有MRI,有B超,是医学院的学医的医生做出来的吗?不是啊,是学电机的人做出来的。可是这个成就、这个荣耀都给了谁?西医。这个荣耀不会给我们中医。事实上什么对病人有利什么都行,都该为我所用。但是中医有中医的体系,我们有对人体的观察,再用我们的方法来看病,这才对。我们再讲回来中医大脑的治疗故事,有一个红斑性狼疮的病人,他来的时候,当然拿了一堆报告,也看了很多地方。我一看到这个人就觉得一脸忧郁,便秘、失眠、盗汗、身热、口渴、手脚冰冷、四肢无力、晕眩、头痛。人到了这个地步,岂不是人生无味吗?他到处看,看了老半天一直觉得都没有好转,结果走进来看了我们诊所的医生,一位年轻的漂亮的大夫,就有些没信心,但我们诊所的医生是受过严格的训练才能用中医大脑来辅助诊治。这病人大概60岁了。我们诊所的医师很仔细的把所有东西该问的都问了,病人能讲的都讲了,因为她要把病人生理和病理图谱纪录完善。因为她知道如果越完善,后面这位中医人工智能大师能够帮她的就越多。她是严重的淤血,他舌头伸出来。就像我们看的**里面的妖怪的舌头一样,是青色的。而且他所有的,脉诊也好、舌诊也好、问诊也好、望诊也好。我有时候看病都要看人家的小腿,如果有淤血严重会有严重的肌肤甲错,就是像一格一格的。最后AI开出来的药,开始吃,病人的第一个反应是症状渐次改善,我相信她跑回去检查,红斑性狼疮肯定还有,可是症状渐次改善,身心越来越舒畅,吃喝拉撒睡不断改善。但是我们的医者关心一件事情就是,寒热。你猜这位太太头怎么样,发烫,几乎跟发烧一般,手呢,冰凉。慢慢地恢复。我不敢说她手很烫头很凉,可是你可以看她的变化。所以这个例子就是告诉我们说AI是非常强大,但是前面坐的这个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梁冬:我听到的是我们不能够被病名所绑架,比如说有很多名字失眠也好,红斑性狼疮也好,高血压也好,这是症状,但是最终还是要从症状入手去看所有的寒热。如果不对的时候,还要找其他的症状来作为主证进行推导。我自己在做一个睡眠专科诊所,第一个就看失眠,后来发现其实失眠最少分为六种。太阳失眠、少阳失眠、阳明失眠、太阴失眠、少阴失眠和厥阴失眠。所以头痛也分成六种头痛,忧郁症也分成六种忧郁症,痛经也有六种痛经。起码我们应该把他按照六个方式来梳理,这是一个比较说得通的思维方法吗?
林大栋:是,其实六经辩证,看任何人都用六经来看,这个就是经方派仲景先师的粉丝了。我们今天早上一早在讲六经辨证跟八纲的关系,八纲是另外一套辩证的想法,脏腑五行又是一套,可是他中间其实完全可以连起来,因为人只有一个嘛。六经辨证是仲景先师认为这样来做描述最清楚,分类最有效,医疗的根据最实在。用六经辩证来看睡眠,确实可以这么说。太阳失眠,太阳者,太阳寒水,这个人的上焦或说肺部水液代谢不好甚或水泛,身体表面比较虚弱,这样身体表面虚弱的人好不好睡?不好睡,身体虚弱的人,气血都是都是虚衰的。什么人最好睡?高高的壮壮的,一讲起话来声若洪钟。那这种人,枕头一靠就睡着了。那我们再看阳明,阳明的话这个人水液容易丧失,没事就容易流汗,身体又发热,这个人就不好睡。身体趋向于燥热的人,当然不好睡,当然从别的派别来说他这个是心火太旺盛,我们说这是阳明体质的失眠者。再来看少阳,少阳就罗嗦了,少阳在脏腑来说到了肝胆。少阳的人是有一点神经质的。我们知道很多人,他会情志上不稳定,就是因为肝胆。胆为中正之官,肝呢将军之官,如果你今天是将军,将军如果稳,整个军队都稳下来,将军本身都没有把握,将军本身都害怕,将军本身都偷懒,这个军队完蛋了。身体这部分完蛋以后,人神志上就会出问题,这个人神经神经的,他可能就是少阳型的失眠。而少阳型的失眠,因为少阳病讨论特别多的都是各种平衡,睡眠平衡中枢,体液平衡中枢,血压平衡中枢、体温平衡中枢。这些中枢都经常性的紊乱,这个需要小柴胡汤,而且不只有小柴胡汤,整个柴胡系的方剂都可能会适合他。再往下看,阳明分为经证和腑证,阳明经证,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用的是白虎汤,或者是白虎加人参汤。前面这三种都算好治,三阳病的都算好治,接下进入睡眠难治的。遇到三阴的时候,三阴病比较难治,到了三阴时问题会比较大,先看太阴,太阴肠胃不好,脾湿。我们的中焦失去运化的能力。这种人脾胃不好,胃不和则寝不安。这个我们学中医都知道,晚上睡觉的时候,肚子就不舒服。他的脾胃不舒服也代表一件事,这个就是关键,西医在治失眠的,特别爱讲什么?交感、副交感、所谓的自律神经。我们的肠胃在运作时候副交感神经特别亢奋,人会放松,各位吃饭的时候是不是心情比较放松?你有没有一边吃饭,一边打打仗?没有。这样你的胃会坏掉。那他脾胃,老是在一个没有办法放松运作的过程里面。他的副交感神经老是亢奋不起来,都是交感神经在亢奋,这个脾胃弄坏了就不好睡。这好治吗?调脾胃不容易啊。因为你一边吃药,一边在喝啤酒吃炸鸡。你一边开药,他一边大吃大喝,那这样就不好调了。刚讲的是经病,还有腑病,老是便秘,矢气上冲,头脑心烦意乱,他也睡不着。治疗的思路,在我们经方来说,就是去热补水调脾胃。太阴病这才是三阴的开始,到了少阴就麻烦了,少阴病人他为什么睡不着,因为他白天都在睡。他白天都没有力,常常在那边打瞌睡,一到晚上奇怪了。坐着听我们的这个十二经方,频频点头,晚上回到那边睡不着,这样是什么情况,这就是他的身体的能量到了少阴进一步的下降,少阴是能量低下的,已经是阳虚到进入阴阳两虚的阶段,所以这个人能量很差,比前面那个太阳病那个人更差,他是白天都没有精神在睡,晚上就睡不着。那晚上睡不着呢。这个到了少阴,还下去更差的,就是厥阴了,他已经寒热错杂,元阳不守,元阳不守它怎么睡得着呢?他整个人,好像是被分割成很多部分,每一部分各自为政,没有办法控制。我们说人的灵魂跟他的肉体是要紧紧地结合而扭在一起。这个人扭得不是很紧,有些部分会往外面散一点,那从我们实际来看,这个人寒热错杂,问题很多,而且这个进入肝的问题里面。我们刚说的少阴,是肾,是肾气虚衰,肾阳衰,肾阴衰,是可是到了肝的时候就不一样,肝就是那个将军之官,肝本身的受病就是大军已乱。所以我六经前面那三个(三阳)就好一些,后面这三个(三阴)就难治,这时候他不能睡的原因就极为复杂,有时候他说他热得睡不着,有时候他说他脚冷睡不着,有时候他说他心烦睡不着。有的时候他会说他腹胀睡不着。为什么会腹胀睡不着呢?因为肝气犯脾胃,他也睡不着。种种原因,有很多,因为我们说厥阴是比较复杂。所以这个时候要怎么治,有人治失眠很有意思,他用什么药呢?乌梅丸。最苦的药黄连,最辣的药川椒,最酸的药乌梅,开开心心吃下去,看能不能把你整个人重新抓紧一点。那所以如果从六经来看失眠,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问题就是:失眠当然它的基础来看都是血虚,在前面三阳病时这血虚都还是小问题。
梁冬:怎么样去做一个结构性的分析呢?我们研究所有病都可以分成六种来看。
林大栋:太阳病他是一种对抗外邪非常差的情况,什么外邪一来,直中,太阳是第一防线嘛,不该一天到晚被攻克。太阳这一层很强的话,外邪难入,正气在内,邪不可干,人家都在生病,你就不生病,人家都在咳嗽,你不咳嗽,他在最外面这一层,这个人就营卫很强很调合。今天你老生病,你老是被攻克,表示你的营卫不调,营卫不调和造成的失眠应该是要强化正气。那在我们所有太阳病的药里面,有人认为桂枝可以当补药。有人认为,这个葛根可以当补药,日本的大冢敬节先生他每次吃点葛根汤,他认为这个对他身体最好。可是我觉得这个这个不是长期吃的药,而是遇到了一个他的身体很容易被环境影响的人,要强其正气。朱丹溪先生的书中有说,有一种人常常会容易受到外邪,给他吃一种药,在前面一天上课讲到,叫做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三个药。那我说过,我们还有更强的”铁屏风散”,玉屏风散加上桂枝汤,那这样就是让他这个人营卫调和。营卫调和的人外邪不太容易影响他,睡眠就会变得质量比较高。
梁冬:不过关系比较远啦。
林大栋:就是把身体的正气变得比较强。调它的营卫,那你说我没有用药那我要怎么做?多运动,多增加你的抵抗力,多晒太阳。
梁冬: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晒太阳多的人不容易失眠,晒太阳少的人失眠。忧郁症患者很多也是晒太阳晒的少,所以就是我们以前做的一个研究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晒太阳的时间和睡眠的指数,几乎成百分之百正相关。
林大栋:我们说太阳病,这个病我们有时候又说是太阳寒水,冷冷的,湿湿的,跟阳光正好相反,所以要能够对治这个寒水,就是要发光发热,然后第一方,桂枝汤——在古代叫做阳旦汤,旦就是一个日从地平面上升起,太阳出来了。所以梁老师讲的,就是这件事情。刚说了经证腑证的不同,经证,刚刚说的的白虎加人参,就是让他的热能够不要这么热。
梁冬:阳明失眠很重要的一个表现是热。
林大栋:热而且干,热、燥,很难受,当然你也不一定每个人就用到白虎汤,有是证,用是药,汗大出口大渴身大热脉洪大,我们用这个药,它这个问题解决,它好睡,可是有时候这个人他真的是燥,我们叫做脏燥,脏燥的时候,其实有个小方就很好用,我们常用的甘麦大枣汤,才三味药,而且伤寒卒病这里面讲的,他说妇人脏躁与如见神明,好像见了鬼了,有些更年期的中年妇女总烦躁不安其实是阳明脏躁。
梁冬:也包括更年期的男性,这个刚刚说的这个经证的,是这个白虎汤治,那还有腑证。
林大栋:腑证当然是承气汤,大便能够通顺,身心舒畅,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均分二气,身心舒畅,怎么会不好睡?
梁冬:这个承气汤用到什么程度?因为我看着有很多的医书里面,对承气汤的使用,有的时候会有所忌惮,怕用量稍微狠一点之后就反而对正气影响很大。
林大栋:承气汤里面,我们要说承气汤要对治的其实是实热。
梁冬:如何分辨实热?
林大栋:第一,外观上壮实,第二,脉洪大,第四层和第五层呢,他的脉是宽的,然后摸上去不会有弦脉,每一层都没有弦脉。然后第四五层应该要有,因为他是实证,不会空掉,这才是实证,很少见。实热不多,实热的便秘是怎么样?他大便通常,较硬,没有水分,大出来很痛,拉出来之后,“哐”一声听到声音,这种就是实热,你说实热的阳明腑证多不多?不多,可是很多人学完承气汤,看到这个便秘……
梁冬:大承气汤!小承气汤!
林大栋:对我就很害怕这样,结果他本来不是阳明证。他那个便秘是少阴的便秘,他是没有力,他的气弱,他的大肠蠕动力弱。可是我们要治的方法不是这样,所以今天哪一位,有一位今晚上在,他来问我这个问题,就是老人家的便秘,用了承气汤,用了大柴胡,效果还可以,但是一停就不大便,那个不是治法,因为那个是治实热的。一般老人有实热不容易啊,老人有有实热的通常都可以娶三个太太。老人家有实热的不多,老人家,他有点虚热还有可能,而且多半都是虚。他的肠道蠕动没有力量,你一用承气汤,整个肠道,没有办法,只好放松开,让大便滑出来。各位,治便秘最忌讳有吃有效,没吃没效,有一次有人说,说自己都吃西药,一吃就有效,不吃了,就没效,这个是大忌,因为久了之后身体会进一步的虚衰,那所以要怎么办呢?一方面要补我们的肾气,因为肾主二便,补肾气又能够帮助大肠蠕动有力,最有名的这个药,是肉苁蓉。肉苁蓉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药,他是吃了以后肾气会强,大肠蠕动会快,然后我再加一点润肠药,润肠药里面,我们一般常用当归,又能补补血,有油又能润肠,再加上火麻仁,就是麻子,有油,有润,有加强他的力量,再加上动力剂,在这上面是什么?枳实、厚朴、大黄。加进去,他等于是小承气结构,可是不能只用小承气,必须要有增加他的这个蠕动。除了刚说的肉苁蓉,补骨脂也可以。如果真要用点地黄,也未尝不可。如果热多的老人家,加一点生地也蛮好,如果比较寒一点,比较不堪冷药的老人家用点熟地、牛膝。再加上一点动力剂。那这样这个药有个特性,我每次给大家开这个药都会跟大家讲。你一开始早晚各吃个六匙或七匙,看看有没有效,有,顺了以后就变成五匙,五匙以后还不错,就变成四匙三匙两匙一匙,然后不吃。还是每天有大便,那么就恭喜老爷,贺喜夫人。那再回到睡眠这件事,老是大便没有办法排的很干净,他老是在肠胃上有问题,他就会扰乱心神。为什么?当我们有大便还留在肠道的时候,他的浊气,会慢慢上来扰心,睡觉时,整个心,烦躁不堪,这种人只要大便通,天天通,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均分二气,神清气畅,很好睡。
梁冬:阳明这边大概就是这样,那少阳呢?
林大栋:少阳啊,我们前面提的会神经质的,事实上他的问题也是很多的,只是他是我们的平衡中枢有点混乱,那所以这些人,他常常会有所谓柴胡七证:咽干、目眩、口苦、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默默不语饮食、心烦喜呕,又有弦脉。
梁冬:请问当我们在说到这个的时候,是中间符合几个就可以用,还是全部才用。
林大栋:仲景告诉了我们答案:只要够到一个就可以用,不必悉具,你碰到一个就可以用。少阳用柴胡剂,只要有一证就可以了,这样的人通常我们在调整以后会大有,我们说过本身柴胡剂也是睡眠调节中枢重置的药,那所以如果有少阳症的人,我可以用柴胡剂,而且柴胡剂也有专门针对失眠,比方说有人有这个柴胡症,又头热身冷,然后他心里面总是慌慌的,我们会用到一个药叫柴胡加龙骨牡蛎,就是在这个地方会用到。还有抑肝散,让人很身心舒畅,还有治失眠我们也常用另外一种有名的柴胡剂叫做逍遥散。
梁冬:抑肝散和逍遥散有什么区别?
林大栋:抑肝散本身对于去实比较有用,逍遥散滋阴补血比较有用,我其实现在看到用的比较多的反而是逍遥散。还有个加味逍遥散和逍遥散有什么区别?逍遥散是原来在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叫逍遥散,到了后世,又加上加味逍遥散,加味逍遥散在原来七味上再加上丹皮和栀子,叫丹栀逍遥散,丹皮和栀子有点清虚热的作用。也就是说,失眠常用的是加味逍遥散,因为他多少有点虚热,阴虚发热,虚热用丹皮跟栀子,那他就会加强逍遥的功能。逍遥散有三大功能,一补血,二舒肝,三健脾胃,血补了,肝就不郁,肝气就不犯脾胃,于是这个循环就停下来,人就很舒畅。那再加个加味,为什么?他只要说他有心烦就可加。一般来说病人自说睡不着,但很多都是有心烦。像这种心烦的人,就用加味逍遥散。他不但能够疏肝,而且能够补血,健脾胃之外,还去掉心中的烦热,那这样好不好睡,好睡啊。所以加味逍遥散也是一个重要的中医失眠的方子。我们这都是在讲少阳,讲到这里都还是在三阳的部份,就是所有好治的都在这边。
目录 1 拼音 2 《饮食辨录》:金樱子粥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金樱子粥的用法用量 25 注意 26 摘录 3 《药粥疗法》引《饮食辨录》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金樱子粥的用法用量 36 用药禁忌 37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金樱子粥 1 拼音
jīn yīng zǐ zhōu
2 《饮食辨录》:金樱子粥21 处方
金樱子10~15克 粳米或糯米50~100克
22 制法先煎金樱子,取浓汁,去渣,同粳米或糯米煮粥。
23 功能主治补肾,固精。适用于妇女带下、子宫脱垂。
24 金樱子粥的用法用量
每日分2次温服,2~3天为一疗程。
25 注意补肾,固精。适用于妇女带下、子宫脱垂。
26 摘录《饮食辨录》
3 《药粥疗法》引《饮食辨录》 31 方名
金樱子粥
32 组成金樱子1015g,粳米(或糯米)12两。
33 功效收涩、固精、止泻。
34 主治滑精遗精,遗尿,小便频数;脾虚久泻,妇女带下病,子宫脱垂等。
35 金樱子粥的用法用量先煎金樱子,取浓汁,去滓,用粳米或糯米煮粥。每天分2次温服,以23天为1疗程。
36 用药禁忌感冒期间以及发热的病人不宜食用。
37 各家论述金樱子味酸涩,性平无毒,入肾、膀胱、大肠经。《蜀本草》说能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滇南本草》:治日久下痢,血崩带下,涩精遗泄。中医认为,脾气虚则久泻不止,膀胱虚寒则小便不禁,肾气虚则精滑自遗,金樱子入三经而收敛虚脱之气,所以治疗上述病证有很好的效果。
古籍中的金樱子粥 《本草简要方》:[卷之六木部二]金樱子主治。补肾。益精。固肠。治脾泄。滑精小便频数。金樱子丸。金樱子(去刺核焙)四两。缩砂仁二两。研末。
《本草新编》:[卷之五(羽集)]金樱子金樱子,味甘,微涩,气平、温,无毒。入肾与膀胱之经。涩精滑,止梦遗遗尿,杀寸白虫。此物世人竟采以涩
《本草便读》:[木部灌木类]金樱子金樱子味酸涩以性温。达肝脾而入肾。涩精固气。虚而无火则相宜。闭蛰封藏。
《惠直堂经验方》:[卷一种子门]十子奇方男服。凤仙花子(三两井水浸一宿新瓦焙干)金樱子(竹刀切开去毛子水淘净舂碎熬膏三两)五味子(三两乳拌
《本草经解》:[卷三木部]金樱子目录 1 拼音 2 《证治准绳·女科》卷四:聚精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聚精丸的用法用量 25 注意 26 摘录 3 《准绳·女科》卷四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聚精丸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37 用药禁忌 38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聚精丸 1 拼音
jù jīng wán
2 《证治准绳·女科》卷四:聚精丸21 处方
黄鱼鳔胶500克(白净者,切碎,用蛤粉炒成珠,以无声为度)沙苑蒺藜240克(马乳浸两宿,隔汤蒸一炷香久,取起焙干)
22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止遗。治肾虚封藏不周,梦遗滑精,阳痿无子。(遗精 不育)
24 聚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8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白水送下。
25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鱼及牛肉。
26 摘录《证治准绳·女科》卷四
3 《准绳·女科》卷四 31 方名
聚精丸
32 组成黄鱼鳔胶1斤(白净者,切碎,用蛤粉炒成珠,以无声为度),沙苑蒺藜8两(马乳浸两宿,隔汤蒸一炷香久,取起焙干)。
33 功效养精种子。
34 主治肾气虚衰,失于封藏,精滑不固,脉涩,不胜腻补者。
35 聚精丸的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温酒、白汤任下,男子服。
36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7 用药禁忌忌食鱼及牛肉。
38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鳔胶膏液之属,大滋肾脏脂膏,而脏腑咸受;其益沙藜秘涩之属,大封精气蛰藏,而诸窍无不秘密矣。炼蜜以润之,使肾脏内充则精气自固,而蓄泄有权,精滑有不止者乎,此聚精摄液之剂,洵为肾虚封藏不固之专方。
古籍中的聚精丸 《类证治裁》:[卷之七]淋浊论治丝子丸、大沉香丸。膏淋溺不痛者,须固精,六味合聚精丸。有热淋茎中痛者,导赤散加滑石、灯芯。茎不痛而
《张氏医通》:[卷七大小府门]遗精火。加减八味丸。脾虚不能堤水。水亏不能制火者。聚精丸加参、术、芡实、莲须、五味。常服有效。大抵梦遗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四胎前门]求子三四十丸,清盐汤下,早晚皆可服。加味香附丸男服聚精丸,女服此。香附(一斤四两,老酒浸两宿,炒,捣碎
《凌临灵方》:梦遗心大麦冬东白芍朱茯苓车前子怀山药左牡蛎泽泻或用聚精丸、小滋肾丸等类。聚精丸方潼蒺藜线鱼膘胶(蛤粉炒
《张氏医通》:[卷十妇人门上]经候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伤寒论》方之理中汤 41 理中汤的别名 42 处方 43 制法 44 功能主治 45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46 备注 47 出处 5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方之理中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54 出处 6 《普济方》卷三五五方之理中汤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65 出处 7 《幼幼集成》卷五方之理中汤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74 出处 8 《医学心悟》卷六方之理中汤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84 出处 9 《普济方》卷四○四方之理中汤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95 出处 10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方之理中汤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105 出处 11 《广嗣纪要》卷十二方之理中汤 111 处方 112 功能主治 113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114 出处 12 《万病回春》卷三方之理中汤 121 处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125 出处 13 《增补万病回春》卷二方之理中汤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功效与主治 13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135 加减法 136 制备方法 137 附注 14 《增补万病回春》卷三方之理中汤 141 处方 142 功能主治 143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144 加减法 145 出处 15 《增补万病回春》卷三方之理中汤 151 处方 152 制法 153 功能主治 15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155 出处 16 《点点经》卷一方之理中汤 161 处方 162 功能主治 163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164 出处 17 《证治准绳·幼科》卷五方之理中汤 171 处方 172 功能主治 173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174 出处 18 《种痘新书》卷四方之理中汤 181 处方 182 功能主治 183 出处 19 《活人方》卷三方之理中汤 191 处方 192 功能主治 193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194 出处 20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理中汤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205 各家论述 21 《叶氏女科》卷一方之理中汤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22 《普济方》卷三七一方之理中汤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225 加减 226 制备方法 23 《古今医彻》卷一方之理中汤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24 《痘疹一贯》卷二方之理中汤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25 《痘疹全书》卷上方之理中汤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26 《医略六书》卷三十方之理中汤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265 各家论述 27 《证治准绳·幼科》卷五方之理中汤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主治 27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28 《诚书》卷八方之理中汤 281 方名 282 组成 283 主治 28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29 《外台秘要》卷三十八方之理中汤 291 方名 292 理中汤的别名 293 组成 294 主治 295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296 制备方法 297 附注 30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方之理中汤 301 方名 302 组成 303 主治 30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305 制备方法 3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理中汤 1 拼音
lǐ zhōng tāng
2 英文参考lizhong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inseng Decoction for Regulation the Midd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理中汤为方名,同名方剂约有28首。其中《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方为常用方,组成为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功效,治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4 《伤寒论》方之理中汤即理中丸作汤剂[1]。
41 理中汤的别名
人参汤(《金匮要略方论》卷上)、治中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理中煎(《鸡峰普济方》卷十二)、人参理中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
42 处方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2]。
人参 干姜 甘草(炙)白术各9克
43 制法上药切碎。
44 功能主治理中汤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治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45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上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2]。一日三次[2]。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微自温,勿发揭衣被[2]。
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200毫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200毫升左右,微自温,勿揭衣被。
46 备注方中干姜温运中焦,以散寒邪为君;人参补气健脾,协助干姜以振奋脾阳为臣;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促进脾阳健运;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而兼补脾和中,以蜜和丸,取其甘缓之气调补脾胃。诸药合用,使中焦重振,脾胃健运,升清降浊机能得以恢复,则吐泻腹痛可愈。
47 出处《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5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方之理中汤 51 处方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二钱。
52 功能主治治五脏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强直;兼治胃脘停痰,冷气刺痛。
53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54 出处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6 《普济方》卷三五五方之理中汤 61 处方人参(去芦)、白术、干姜、甘草各等分。
62 制法上为粗末,加木香(煨)、肉豆蔻。
63 功能主治产后虚证,下痢纯白,腹痛,里急后重,手足冷。
6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陈米、盐、乌梅煎,空心服。
65 出处《普济方》卷三五五
7 《幼幼集成》卷五方之理中汤 71 处方人参1钱,炙甘草1钱,绿升麻1钱,漂白术2钱。
72 功能主治痘已现形,而吐泻不止。
73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加煨姜3片,大枣3个,水煎服。
74 出处《幼幼集成》卷五
8 《医学心悟》卷六方之理中汤 81 处方人参2钱,黑姜1钱5分,甘草(炙)2钱,白术(陈土炒)3钱,附子(姜汁、甘草水制)1钱。
82 功能主治温补中气,挽回元阳。主
83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加大枣3个(去核),水煎服。
84 出处《医学心悟》卷六
9 《普济方》卷四○四方之理中汤 91 处方人参(去芦)、白术、白姜(炮)、甘草(炙)各等分。
92 制法上锉。
93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脘痛,腹胀,泄泻。
9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重者,加炮附子。
95 出处《普济方》卷四○四
10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方之理中汤 101 处方槟榔(锉)、赤茯苓(去黑皮)、木通(锉)、桂(去粗皮)、陈橘皮(汤浸,去白)、半夏(用生姜捣碎,焙)、沉香各等分。
102 制法上为粗末。
103 功能主治痰饮。思后余毒,不思饮食,三焦气惫。
10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105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11 《广嗣纪要》卷十二方之理中汤 111 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炙草3分,干姜5分,藿香叶5分。
112 功能主治妊娠吐清水,同食物出者。
113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水1盏半,加姜汁1匙服。
114 出处《广嗣纪要》卷十二
12 《万病回春》卷三方之理中汤 121 处方人参 白术(去芦)干姜(炒)各3克 官桂 甘草(炙)各15克 陈皮 藿香 茯苓(去皮)良姜各21克 乌梅1个
122 制法上药锉为一剂。
123 功能主治治寒泄,悠悠腹痛,泻无休止,色青,脉沉迟。
12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灯草1团,水煎,温服。
呕吐恶心,加丁香、半夏,去良姜、官桂;泻不止,加苍术、山药;泻多不止,加肉蔻、诃子、附子,去良姜、官桂;虚汗,加黄耆,去藿香、官桂;饱闷,加厚朴、砂仁,去人参、良姜、官桂。
125 出处《万病回春》卷三
13 《增补万病回春》卷二方之理中汤 131 方名理中汤
132 组成砂仁、炒干姜、苏子、厚朴(姜汁炒)、官桂、陈皮、炙甘草各一钱,沉香(水磨)、木香(水磨)各五分[1]。
砂仁1钱,干姜(炒)1钱,苏子1钱,厚朴(姜汁炒)1钱,官桂1钱,陈皮1钱,甘草(炙)1钱,沉香5分,木香5分(水磨入)。
133 功效与主治治寒喘[1]。
13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为粗末,加生姜三片,水煎去滓,入沉香、木香汁服[1]。
加生姜3片,水煎,磨沉、木香同服。
135 加减法若脉细手足冷,加附子[1]。
136 制备方法上锉1剂。
137 附注本方方名,《医部全录》引作“九味理中汤”。
14 《增补万病回春》卷三方之理中汤本方方名,《东医宝鉴·杂病篇》引作“加减理中汤”。
141 处方人参、茯苓、白术、炒干姜、陈皮、藿香、丁香、姜半夏、炒砂仁、官桂各二分[1]。
人参2分,茯苓(去皮)2分,白术(去芦)2分,干姜(炒)2分,陈皮2分,藿香2分,丁香2分,半夏(姜汁炒)2分,砂仁(炒)2分,官桂2分。
142 功能主治理中汤治胃寒,呕吐清水冷涎[1]。
143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为粗末,加生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徐徐服[1]。
144 加减法若寒极,手足冷,脉微,吐不出者,去官桂、加附子;烦躁加朱砂、炒米[1]。
145 出处《增补万病回春》卷三
15 《增补万病回春》卷三方之理中汤 151 处方人参 白术(去芦)干姜(炒)各3克 官桂 甘草(炙)各15克 陈皮 藿香 茯苓(去皮)良姜各21克 乌梅1个
152 制法上锉1剂。
153 功能主治寒泻症。
15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
寒极手足冷,脉沉细,加附子,去良姜、官桂;腹痛,加厚朴、砂仁、木香,去人参;呕哕恶心,加丁香、半夏,去良姜、官桂;泻不止,加苍术、山药;泻多不止,加肉蔻、诃子、附子,去良姜、官桂;虚汗,加黄耆,去藿香、官桂;饱闷,加厚朴、砂仁,去人参、良姜、官桂。
155 出处《增补万病回春》卷三
16 《点点经》卷一方之理中汤 161 处方条参1钱半,白术1钱半,茯苓1钱半,炮姜1钱,肉桂1钱,附子6分,甘草8分。
162 功能主治脏腑寒结。
163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为引。
164 出处《点点经》卷一
17 《证治准绳·幼科》卷五方之理中汤 171 处方人参、白术、干姜、白茯苓、甘草节各等分。
172 功能主治疮疹吐利。
173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1盏,煎5分,不拘时候。
174 出处《证治准绳·幼科》卷五
18 《种痘新书》卷四方之理中汤 181 处方人参、白术、黄耆、附子、炮姜、炙草、茯苓。
182 功能主治痘疮脏寒木能发毒,而腹胀,二便清利,手足冷,痘淡白,脉微缓者。
183 出处《种痘新书》卷四
19 《活人方》卷三方之理中汤 191 处方白术3钱,人参1钱5分,黄耆1钱5分,茯苓1钱5分,陈皮1钱,泽泻1钱,炮姜5分,肉桂5分,砂仁7分,甘草2分。
192 功能主治三阴自利。
193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早空心、午前服。
194 出处《活人方》卷三
20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理中汤 201 方名理中汤
202 组成白术3钱,炮姜1钱半,炙草1钱半。
203 主治孕妇心气疼痛,脉迟者。
20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205 各家论述胎寒气逆,上犯心包,故心气冷疼,食卒不下焉。白术健脾土以安胎,炮姜暖中气以逐冷,炙草缓中益胃以除痛也。水煎,温服,使土暖气温,则冷气自化而胎得所安,何有心气冷痛、食卒不下之患哉。
21 《叶氏女科》卷一方之理中汤 211 方名理中汤
212 组成人参8分,白术(蜜炙)8分,五味子3分,甘草3分,干姜5分。
213 主治肾虚经来泄泻,经来之时五更泄泻,如乳儿尿。
21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22 《普济方》卷三七一方之理中汤 221 方名理中汤
222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白僵蚕(炒)、甘草(炙)各等分。
223 主治小儿慢惊虚困,痰涎不利。
22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225 加减手足厥冷,加附子、炮姜回阳。
226 制备方法上为末。
23 《古今医彻》卷一方之理中汤 231 方名理中汤
232 组成人参1钱,白术(土炒)1钱,干姜(炮)1钱,甘草8分,乌梅肉2个,川椒10粒。
233 主治吐蛔。
23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24 《痘疹一贯》卷二方之理中汤 241 方名理中汤
242 组成人参、白术、升麻、干葛、甘草。
243 主治痘疹吐泄,手足厥冷,腹胀自利。
24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25 《痘疹全书》卷上方之理中汤 251 方名理中汤
252 组成人参、白术、炙甘草、升麻(酒炒)、干姜。
253 主治痘疹见形,吐泻不止者。
25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
26 《医略六书》卷三十方之理中汤 261 方名理中汤
262 组成白术3钱,炮姜1钱半,炙草6分,人参6分,砂糖3钱(炒灰)。
263 主治产后腹痛,脉沉细涩者。
26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265 各家论述产后脾亏冷滞,中气有伤而不能运化,故腹中疼痛,迷闷不已焉。白术健脾土之虚,炮姜逐中宫之冷,人参益痛伤之气,炙草缓痛伤之脾,砂糖灰去瘀血而新血自生,以缓虚寒之腹痛也。水煎,温服,使脾健气强,则寒滞自化,而胃脘阳和焕发,安有腹痛之患乎。
27 《证治准绳·幼科》卷五方之理中汤 271 方名理中汤
272 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白茯苓、甘草节各等分。
273 主治疮疹吐利。
27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1盏,煎5分,不拘时候。
28 《诚书》卷八方之理中汤 281 方名理中汤
282 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炮)、甘草(炙)、茯苓。
283 主治吐泻手足厥冷。
28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29 《外台秘要》卷三十八方之理中汤 291 方名理中汤
292 理中汤的别名理中去术加桂汤
293 组成人参3两,桂心3两,甘草(炙)3两,干姜2两。
294 主治石发后霍乱吐多者,必转筋,不渴,即脐上筑者,肾气虚。
295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分服。
296 制备方法上切。
297 附注理中去术加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30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方之理中汤 301 方名理中汤
302 组成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赤茯苓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
303 主治霍乱吐泻,心烦筑悸。
304 理中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05 制备方法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椒目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椒目的别名 24 来源 25 性状 26 炮制 27 性味 28 归经 29 功能主治 210 椒目的用法用量 211 注意 212 附方 213 各家论述 214 椒目的临床应用 215 备注 2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椒目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椒目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椒目 1 拼音
jiāo mù
2 《辞典》:椒目21 出处
《本草经集注》
22 拼音名Jiāo Mù
23 椒目的别名川椒目(《赤水玄珠》)。
24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种子。
25 性状干燥的种子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3~5毫米,表面黑色有光泽,有时表皮巳脱落,露出黑色网状纹理。种皮质坚硬,剥离后,可见乳白色的胚乳及子叶。气香,味辛辣。
26 炮制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炒出汗(油)用。
27 性味苦辛,寒,有毒。
①陶弘景:"冷。"
②《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
③《唐本草》:"苦,寒,无毒。"
28 归经《要药分剂》:"入脾、膀胱二经。"
29 功能主治治水肿胀满,痰饮喘逆。
①陶弘景:"去水。"
②《唐本草》:"主水,腹胀满,利小便。"
③《本草衍义》:"治盗汗。又治水蛊。"
④《本草蒙筌》:"定痰喘。"
⑤《本草备要》:"治胀,定喘,及肾虚耳鸣。"
210 椒目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分;或入丸、散。
211 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212 附方①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椒目(水沉者),取熬之,捣如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②治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一两。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
③治水泛于肺,肺得水而浮,故喘不得卧:川椒目(沉水者,略炒)为末,每一钱,姜汤调下。(《赤水玄珠》椒目散)
④治暴宿食留饮不除,腹中为患:椒目二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捣)。以枣膏丸如麻子。服二丸,下,痛止。(《补缺肘后方》)
⑤治肾气虚,耳中如风水鸣,或如打钟磬之声,卒暴聋:椒目、巴豆、菖蒲、松脂。以蜡溶为筒子,纳耳中,一日一易。(《药性论》)
⑥治久年眼生黑花不见者:椒目(炒)一两,苍术(炒)二两。上药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汤送下。(《续本事方》)
⑦治白带:椒目末服之。(《金匮钩玄》)
213 各家论述①《药性论》:"椒气下达,故椒目能治肾虚耳鸣。"
②朱震亨:"椒目下达,止行渗道,不行谷道,能下水燥湿。世人服椒者,无不被其奉,以其久久则火自水中起,谁能御之"
③《本草述》:"椒目治喘,似于水气之喘更为得宜,他如相火上逆之喘,反为禁药,盖其补命门之阳,与椒谅无大异也。"
④《长沙药解》:"椒目,泄水消满,《金匮》己椒苈黄丸用之治肠间有水气腹满者,以其泄水而消胀也。"
214 椒目的临床应用用于平喘:将椒目研粉过筛,装胶囊或制成片剂内服,每日2~3次,每次量相当于生药1~15钱。观察108例气喘患者(绝大部分系慢性喘息性气管炎),以3天(38例)或10天(65例)为一疗程。结果平均有效率为942%,显效以上占408%。对咳、痰、喘的有效率分别为828%、723%、932%,以平喘疗效最高,平均显效以上达641%。10天一疗程者其疗效比3天一疗程明显增高。药效维持时间据21例观察,最短3小时,最长24小时。副作用:少数有头昏、恶心、痰血、热感,但不影响服药。
215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同属植物香椒子的种子亦同等使用。
216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椒目的方剂 牛黄桂枝丸
,桂枝12铢(一方6铢),牡蛎12铢(熬,研),椒目12铢(一方海藻24铢,不须椒目),葶苈子半升(
椒目丸拼音:jiāomùwán《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椒目丸:处方:椒目45克(微炒去汗)汉防己45克消石
茯苓椒目丸fúlíngjiāomùwán处方:葶苈子7两,椒目3两,茯苓3两,吴茱萸2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
治黄神丹两,苍术(米泔浸)6两,甘草6两,川椒(去闭口并椒目)10两。主治:黄疸。用法用量:每服80丸,以酒
水银丹dān《鸡峰》卷十九:组成:水银1两,牙消1两,椒目1两,苦葶苈1两。主治:水气。用法用量:空心或临
更多用到中药椒目的方剂用到中药椒目的中成药 艾曲散
ǔsǎn处方艾曲1升(生),干姜1两,细辛1两,椒目1两,附子1两,桂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利
强龙益肾胶囊80697处方:牡蛎1500g龙骨1500g花椒目150g丁香50g黄芪500g阳起石500g鹿茸
宁嗽丸四:组成:瓜蒌仁(略炒熟)1两,花椒1钱5分(去椒目),麦面1钟(炒熟)。主治:咳嗽。用法用量:不时
肾炎消肿片、姜皮129g、大腹皮129g、关黄柏129g、椒目86g、冬瓜皮129g、益母草129g制法:以上
四苓散散,猪苓3钱,茯苓3钱,泽泻1钱半,生于术1钱,椒目5分。各家论述:《医方考》:湿胜则濡泻。故湿生于
更多用到中药椒目的中成药古籍中的椒目 《临证指南医案》:[卷三]肿胀
司鼓动营运。阴土宜温。佐以制木治。生于术茯苓广皮椒目浓朴益智仁良姜某(六七)左脉弦。胀满不运。便泄不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二卷果之四]蜀椒珍曰∶蜀椒肉浓皮皱,其子光黑,如人之瞳仁,故谓之椒目。他椒子虽光黑,亦不似之。若土椒,则子无光彩矣。
《鸡峰普济方》:[卷第十五]消渴水食凡水气已经利下疾证往来不定附子木香石斛桂黄磁石椒目术当归鹿茸人参茯苓枳壳诃子上为细末以猪肾三对生研
《杂病广要》:[内因类]水气。又曰∶腹满口舌干燥,此腹中有水也,方以防己葶苈椒目大黄丸主之。遂与服三丸,日三,少觉胸腹快。遂与《
《普济方》:[一百九十一水病门]十水(附论)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猪肾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猪肾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性味 27 功能主治 28 猪肾的用法用量 29 附方 210 各家论述 2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猪肾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猪肾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猪肾 1 拼音
zhū shèn
2 《辞典》:猪肾21 出处
《别录》
22 拼音名Zhū Shèn
23 猪肾的别名猪腰子(《医学入门》)。
24 来源
为猪科动物猪的肾,即俗称"猪腰子"。
25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猪肉"条。
26 性味咸,平。
①《千金·食治》:"平,无毒。"
②《纲目》:"咸,冷,无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咸,平。"
27 功能主治治肾虚腰痛,身面水肿,遗精,盗汗,老人耳聋。
①《别录》:"和理肾气,通利膀胱。"
②孟诜:"主人肾虚。"
③《日华子本草》:"补水脏,治耳聋。"
④《纲目》:"止消渴,治产劳虚汗,下利崩中。"
28 猪肾的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
29 附方①治肾虚腰痛:猪腰子一枚,切片,以椒盐淹去腥水,入杜仲末三钱在内,荷叶包煨食之,酒下。(《本草权度》)
②治男子水脏虚惫,遗精盗汗:獖猪肾一枚,以刀切开,去筋膜,入附子末一钱匕,以湿纸裹煨热,空心稍热服之,便饮酒一盏。(《经验方》)
③治产后虚羸,喘乏,乍寒乍热,病如疟状,名为蓐劳:猪肾一具(去脂,破),香豉(绵裹)、白粳米、葱白各一斗。上四昧,以水三斗,煮取五升,去滓;任情服之,不瘥更作。(《千金方》猪肾汤)
④治久泄不止:猪肾一个,批开,掺骨碎补末,煨熟食之。(《濒湖集简方》)
⑤治老人耳聋:猪肾、党参、防风、葱白、薤白、糯米共煮粥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猪肾一枚,分为七脔,甘遂一分,以粉之,火炙令熟,一日一食,至四、五当觉腹胁鸣、小便利,不尔更进。勿食盐。(《补缺肘后方》)
⑦治痈疽发背初起者:獖猪腰子一双,同飞面捣如泥涂之。(《纲目》)
210 各家论述《纲目》:"猪肾性寒,不能补命门精气,方药所用,借其引导而已。《别录》’理’字’通’字,最为有理。《日华》暖腰膝,补膀胱水脏之说为非矣。肾有虚热者宜食之。若肾气虚寒者,非所宜矣。今人不达此意,往往食猪肾为补,不可不审。又《千金》治消渴有猪肾荠苨汤,补肾虚劳损诸病有肾沥汤,方甚多,皆用猪羊肾煮汤煎药,俱是引导之意。"
211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猪肾的方剂 猪肾粥
拼音:zhūshènzhōu处方:猪肾1对(去脂膜,切)粳米30克草果6克陈皮3克(去白)缩砂6克功
三石猪肾羹英3两,磁石(捶碎,淘去赤汁)3两(捶碎布裹),猪肾2对(去脂膜,切),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
磁石肾羹拼音:císhíshèngēng别名:磁石猪肾羹处方:磁石1斤(捣碎,水淘去赤汁,绵裹),猪肾1对(
猪肾当归散《圣惠》卷八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三六一:方名:猪肾当归散组成:猪肾1具(薄切,去脂膜),当归2两(
猪肾羹ūshèngēng英文:《圣济总录》卷一九○方之猪肾羹:方名:猪肾羹组成:猪肾(去筋膜,细切)1对,
更多用到中药猪肾的方剂用到中药猪肾的中成药 加减地黄丸
2两,杜仲2两,牛膝2两,金银花2两,远志2两,猪肾4个,紫河车1具。功效:培元气。主治:大麻风将愈
更多用到中药猪肾的中成药古籍中的猪肾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卷兽之一]豕
,治产劳虚汗,下痢崩中(时珍)。发明时珍曰∶猪肾,《别录》谓其理肾气,通膀胱。《日华》亦曰补水脏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九产后诸疾门]产后蓐劳如疟。四肢疼痛。面色萎黄。自汗体倦。咳嗽疾逆。腹猪肾(一双去脂膜破羊亦可用)香豉(一方无此味有知母)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六十四]产后蓐劳饮下,不拘时服。治产后蓐劳,寒热体痛。力乏瘦黑。猪肾汤方猪肾(一只切)黄(锉碎)人参芍药(锉碎炒各一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七]老老余编(下)叶、石膏,去滓,取三盏澄清,煮粥熟入糖,食。磁石猪肾羹治老人耳聋。磁石(捣碎,一斤,水淘去赤汁,绵裹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八食治门]食治耳鸣聋生理学名词。又称乙癸同源。含义有三: ①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生,故肝阴和肾阴相互滋养,肝肾相生。 ②肝和肾均内藏相火,相火源于命门。 ③肝和肾虚实密切相关,相互制约,治疗上多兼顾二脏。《医宗必读》:“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 “肝肾同源”理论源于《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揭示了肝肾两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 1 “肝肾同源”的理论渊源 “肝肾同源”的哲学思想渊源于《易经》,医学基础根源于《内经》,临床实践丰富于汉唐金元,理论体系形成于明代,实验研究发展于现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髓生肝。”吴昆注曰:“髓生肝,即肾生肝,水生木也。”可见《内经》认为,“肾”是通过“髓”生养“肝”而体现“母子”联系的。“脑为髓海”,“肾生肝”的生理功能,必然受到“脑髓”的调控。不但“肝肾”生理联系如此,而且病理影响亦然。《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故有“恐伤肾”之说。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指出下焦病的治疗应“热则泻于肝,寒则补于肾”。此说原指肝肾寒热,以后逐步发展到指肝肾相火与真阴。北宋·钱仲阳在其《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肝有相火,有泻而无补;肾有真水,有补而无泻。”至明·李中梓运用《易经》哲学思想,根据《内经》医学理论,参考历代医家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在其《医宗必读》中提出著名的“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理论观点。“肾应北方壬癸”,“肝应东方甲乙”,肾藏精,肝藏血,精聚为髓,精髓化生为血(精血同源),由于肝肾同源于精血,故曰:“乙癸同源”,“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故曰:肾肝同治。……然木既无虚,又言补肝者,肝气不可犯,肝血当自养也。血不足者濡之,水之属也。壮水之源,木赖以荣。水既无实,又言泻肾者,肾阴不可亏,而肾气不可亢也。气有余者伐之,木之属也。代木之干,水赖以安。夫一补一泻,气血攸分;即泻即补,水木同府。”程文囿在《医述》引《医参》论述了脑与肾的关系,“脑为髓海,……髓本精生,下通督脉,命火温养,则髓益充。……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皆上行至脑,以为生化之源,安可不为之珍惜!”钱镜湖在《辨证奇闻》中则论述了“脑气不足治在肝”的观点,“盖目之系,下通于肝,而上实属于脑。脑气不足,则肝之气应之,肝气太虚,不能应脑,……治之法,必须大补其肝气,使肝足以应脑,则肝气足而脑气亦足也。”由此可见,肝肾又同源于脑。 2 “肝肾同源”概念的含义 “肝肾同源”是指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有差异,但其起源相同,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可采用“肾肝同治”的治疗法则。在先天,肝肾共同起源于生殖之精;在后天,肝肾共同受肾所藏的先后天综合之精的充养。“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经脉》),“肾生骨髓,髓生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肝肾同源”又即肝肾的结构和功能体系通过
肾气虚肾阳虚,经常用黄芪、党参、杜仲肉、肉苁蓉、黄精、枸杞煮水喝好不好?
本文2023-10-17 18:22:2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