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美容配方大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1收藏

中药美容配方大全,第1张

 中药美容法是通过中药的内服、外用来防病健身、延衰驻颜或治疗损美性疾病的一种美容 方法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药美容配方大全,希望对你有用!

 中药美容配方

 1、莹肌如玉散

 来源《普济方》

 组成楮实150克,白芨30克,升麻250克,甘松21克,白芷,白丁香、砂仁各15克,糯米末600克,山奈9克,绿豆150克,皂角900克(去弦及子)。

 功效润泽肌肤,去垢除斑。

 2、玉蓉散

 组成白蔹、白芷、细辛、白蒺藜、白术、甘松、白僵蚕、白芨、白莲心、白茯苓、白附子、薏苡仁各50G、檀香、防风各15G、白丁香30G、珍珠粉依喜好、薄荷10G

 功效镇静、美白肌肤

 3、七子白

 组成白芷、白勺、白茯苓、白术、白蔹、白僵蚕、白芨。

 功效美白肌肤、淡斑。

 4、回雪散

 组成苦参、曹丹。

 功效古方中唯一修复皮肤配方,可治疗痘痘、暗疮痤疮、黑头、白头粉刺、闭口豆豆、酒渣鼻、草莓鼻、湿疹、皮肤瘙痒等。

 5、百效洗面药

 来源《外科 百科 金书》

 组成皂角60克,升麻16克,楮实10克,绿豆、白芨、白芷。天花粉各2克,甘松、山奈、砂仁、白丁香各5克。

 功效此散专治去黑黯、风疮及皮肤瘙痒。

 6、八白散

 组成白丁香、白蒺藜、白僵蚕、白芨、白丑、白芷各90克,白附子、白茯苓各15克,皂角(去皮、弦)三个,绿豆少许

 功效这是金国章宗时宫女的洗面美容方。它有使皮肤洁净润泽之功效,并可防止、雀斑、色素沉着及皮肤搔痒等症。

 中药美白配方

 1:白芷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安白芷或川白芷及杭白芷的根。其味香、辛,性温。历代被视为美容佳品。可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去除面部色斑瘢痕,治疗皮肤疱痍疥癣等。《本经》说它“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无论是《千金面脂方》,或是《玉容散》,白芷是制作面脂的主药。可以美白,又可美体。

 美肤方剂:

 组成:白芷(单味)不拘多少

 功能:祛风润肤,治疗面部色斑,增白

 用法:去表面粗皮,研为细末用猪油调匀,洗脸后涂于面部

 2:白术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这里指的是白术的根茎,味苦,性温。它对皮肤致病真菌如雾状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古籍《药性论》称:“主面光悦,驻颜祛斑。”用白术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状,均匀涂抹脸上,可治雀斑和黑斑。

 美肤方剂:

 组成:生白术150克,土槿皮75克

 功能:清热燥湿,杀虫、治疗皮肤癣症

 用法:上药为末,用醋调,涂患处

 3:白芨

 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地下地茎。含有淀粉、葡萄糖、挥发油、粘液质等成分,味苦、甘,性平且涩而粘滑。外用可润滑肌肤,除面上疮。《药性论》曰:“治面上疮,令人肌滑。”《本草纲目》曰:“洗面黑、祛斑。”它主要是润肤白面、去灭瘢,而且能医手足皲裂等,是古代美容的常用药。

 美肤方剂:

 组成:雄黄、白芨各10克,醋适量

 功能:止痛消疮,治疗发生在胡须部位的疖肿

 用法:将上两味药研为细末,用醋调后敷于患处说明:本方止痛消疮作用显着,用于久治不愈,或毒盛红肿热痛者。

 4:白蔹

 为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叶子多而细,取其根茎。味辛、甘,性凉。《药性论》曰:“可治面上疮疱。”还可治疗鼻症,而且美白肌肤。

 美肤方剂:

 组成:白蔹、白石脂、杏仁各25克

 功能:清热祛风,治疗面部雀斑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鸡蛋清调匀后敷脸上,40分钟后洗去

中药文化 底蕴丰富

说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

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

这里,择其要者,略加论述,以飨读者。

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

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 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有人说中药就是树皮,草根,这话说对了一部分。

中药离不开树皮,草根,如苦楝根皮,牡丹皮,茜草根,白茅根等均是中药,但不是所有的树皮,草根都是中药;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

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目前,随着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许多民间药物也归入中药的范畴。

所以,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

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其一,毒药非“毒”

追溯到远古神农时代,《淮南子·修务训》中这样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二毒。

”由此,古代把所有治病的药物泛称“毒药”。

《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

”在古人看来,是药三分毒,实际上是指药物的特性;后来才用以专指毒性较大的药物。

《医学问答》对此有解释:“夫药本毒药,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

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

”医圣张仲景更有精辟之论:“药,谓草、木、虫、鱼、禽、兽之类,以能治病,皆谓之毒”,“大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

”神农一日而遇七十二毒,是说他一日之中,辨别了 70余种药物的特性。

药之特性,用对了可以治病救人,用错了就会伤人害命。

对中药,一言以敝之,就是用毒药治病。

神农尝百草的本草,是一种勇于探索的伟大义举,是一种舍生忘死的高尚行为。

无怪对起步于先秦、成书于东汉、历经几百年、融汇了几代医药学家的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第一部中药学巨著,作者们宁肯要隐去自己的姓名,而冠以“神农”之名——《神农本草经》,除了受托古之风的影响之外,恐怕也是对这位中华民族药物学的圣祖的一种纪念吧 ! 由此不难看出,“毒药”一词的丰富文化内涵。

正是这毒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疗病保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二,四气疗疾

中药有“气”,“气”是什么?它能治病?我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在《神农本草经》中说:“药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药之“四气”便由此而来。

中医药理论中说到“气”,居然有 27个义项。

这个“气”,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而是特指“药性”。

我们的先祖用寒、热、温、凉来诠释药的特性,比“毒”要具体、科学多了,这中药的补,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别具文化情趣。

有补气、补心、补血、补肾、补脾、补肝、补肺、补阴、补阳等等,与之相应的 方药有“补心丹、补肝散、补肺散、四物汤、归脾汤、补阴丸、补血荣筋丸、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百合固金汤、补阳还五汤、补肾磁石丸、补肺阿胶汤等等,有以上功能的单味药,不下数十种,举不胜举。

此类补法多是补脏气。

这个“补”,是调理、增强的意思;这个“气”,是指生理功能,即用药物来调理增强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使之发挥正常作用,充分体现中药对人体功能器官治本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中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 (即“类”),并说:“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

”又说:“上药……为君,主养命以应天”,“中药……为臣,主养性以应人”,“下药……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

所谓养命、养性,都是突出了中药调养人体的功效,从而保证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正常,这就是许多人信奉中药的原因之一。

这是中药学的进步,也是它的特色,这其中也充满了文化意味。

中药的这种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因为它对于疗疾治病十分重要。

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病性是相逆的,所谓相反相成,这就是药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

若非如此,如果“以热益热 (用热药治热病,下句仿此),以寒增寒”,就会导致“精气内伤,不见(现)于外”,这是治疗上的严重失误 (《汉书·艺文志·文技略》)。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严肃地批判了那些“寒而冷之(是寒病,却用寒使病症更寒,下句仿此 ),热而温之”的医生,“是重加(即加重)其病”,必导致死亡。

中医药学上称这种用药方法为“正治”,即常规治法。

还用一种“反治”,将在本文“其五”中有述。

由此可见,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是多么重要,许多服用过中药的人,或许对此知之甚少。

其三,药补趣话

此外,还有味补。

《神农本草经》中说:“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这五味对人体有何作用呢?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讲得明白:“五味所入 (即进的器官):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可见药味不同,功效各异,原因是,酸味能收能涩,苦味能泄能燥,甘味能补能缓,辛味能散能行,咸味能软坚润下。

根据五味的药用功能与进入相应脏腑的情况,也可以发挥其“补” (或补养、或调理)的作用。

这些恐怕都是一般人并不熟知内涵。

更有出人意料的补,将在本文“其五”中有述。

其四,君臣佐使

君臣本是一个政治术语,古代天子、诸侯都称君,辅佐君者称为臣,君臣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

古代药学家将它引入药物配伍组方中,成为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

早在西汉初年成书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岐伯回答黄帝关于“方制君臣”时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神农本草经》说:“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欇”。

明代的何伯斋更进一步阐释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使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

十分清楚地讲明了君、臣、佐、使之药的功能。

更详尽一点说,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或者是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是辅助君臣药起治疗作用,或治疗次要症状,或消除 (减轻)君、臣药的毒性,或用于反佐药,使药是起引经或调和作用的药物。

以《伤寒论》中第一方“麻黄汤”为例,主治外感风寒的表实证。

君药——麻黄 (3两),辛温,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喘逆。

臣药——桂枝 (2两),辛甘温,温经和营,助麻黄发汗解表。

佐药——杏仁(70个),苦温,降肺气助麻黄平喘。

使药——炙甘草(1两),苦温,调和诸药又制约麻、桂发汗太过。

麻、桂、杏皆入肺,有引经之效,故不再用引经的使药。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的药性有有次,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协调作用,形成一股强大的药力,去攻克外感风寒这一堡垒,临床疗效十分显著,成为千古名方、经方。

中药方剂的组成不是几种药物的简单组合,而是在丰富的临床实践基本上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文化内涵的核心就是儒家所强调的“和”。

其五,药中哲理

中药自有它的药理,如前所述;还有它的哲理,常为人所忽视或不识。

我们知道,哲学是教人如何以更高层次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并从中找出规律,以更好地指导我们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这里仅就药中哲理略谈一二。

(一)药性有“阴阳”:“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概括了天下万物相对的两种不同属性,大至宇宙天地,小至草木鱼虫的矛盾与对立、共性与个性,无不尽在其中。

这里仅择一些与自然、医药、人身有关的概念,以见一斑:天地、日月、男女、刚柔、动静、升降、生死、长消、寒热、正邪、益损、增减、气血、脏腑……《神农本草经》说:“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

”后世医药学家多用“阴阳”来阐释药理。

金代医家李杲在《东垣十书·汤液本草》的“药类法象”一章中说道:“温凉寒热,四气是也。

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

此乃天之阴阳也……辛甘淡酸苦咸,五味是也。

辛甘淡者,地之阳也;酸苦咸,地之阴也。

此乃地之阴阳也。

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味之厚者,为阴中之阴,味厚则泄,酸苦咸寒是也。

气之厚者,为阳中之阳,气厚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凉寒是也……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甘涌泄为阴。

”通过阴阳,既阐释了药之特性,又阐明了药之功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规律性。

(二)治则有“反治”。

在其二中提到了“正治”,还有“反治”。

反治与正治相反,是当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时,对正治法发生格拒而采用的治法。

其中有“热因寒用”,是以热药来治疗真寒假热证,要佐以少量寒药,或热药凉服才发挥作用;有“寒因热用”,是指用寒凉药治真热假寒证,要佐以少量温热药,或寒药热饮才发挥作用。

这既体现了中医的辨证,又体现了用药的辩证法,具有很深的哲学内涵,这是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之处。

(三)补益有哲理。

在其三中,讲到两方面的药补,金代医家张以正论补,颇具哲理,别树一帜。

1、他在《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一文中,从扶正祛邪的角度,按照中医五行理论,认为祛邪就是扶正,独出心裁,提出了与《素问》不同的“五补”:“辛补肝,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的观点。

以“辛”为例,辛味原本入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所以用“辛补肝”(以下均仿此)。

张以正治病强调以祛邪为主,认为邪去正自安,偏重攻法,他所谓“补”,实际上已含有“攻治”的意味,后世称他为“攻下派”。

2、他在《补论》中,更是高论迭出:“予请为言补之法,大抵有余者损之,不足的补之,是则补之义也。

阳有余而阴不足,则当损阳而补阴;阴有余而阳不足,则当损阴而补阳”。

那么,具体如何补呢?他是这样阐述的:是热证,就用芒硝大黄一类的寒药,为了“损阳而补阴”;是寒证,就用干姜附子一类的热药,为了“损阴而补阳”。

他的结论语出惊人:“岂可以热药而云补乎哉?而寒药亦有补之义也。

”仅此二例便可以看出,这正是张从正所以能自成一家的超人之处。

其中的哲理和文化底蕴,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方解药文化之三昧。

(四)用药讲“中和”。

“中和”是儒家的哲学,认为能“致中和”,则无事不达于和谐的境界。

《说文》云:“……事之调适者谓之和。

”中和,用于药理之中,含义有三层:一是调和,以不同的因素适度配合,使之比例恰当,如厨师之烹调羹汤,含有方法的意思;二是和谐、均衡、统一的状态。

“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是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目附和。

可见,君子是很懂得“和”的道理的,我们的古代医药家们就是这样的君子!杨伯峻在《论语注释》中形象地解释“和”:“和,如五味之调合,八音之和谐,一定要有水、火、酱、醋各种不同的材料才能调和滋味;一定要有高下、长短、疾徐各种不同的声调才能使乐曲和谐。

”君臣佐使之中,还有一个最佳组合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麻黄汤中的几味药能达到最佳的辛温解表之效,而麻黄与细辛、羌活等辛温解表药物相配,却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原因。

君臣之间,不但有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还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晏子说:“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而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何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意思是:君臣也是这样,不能君说可,臣也说可;君说否,臣也说否,这样“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应当君说可,臣献其否成全可,反之亦然。

方药中的君臣,也是这样的道理。

从麻杏石甘汤,是治疗邪热壅肺的名方,用麻黄为君药,宣肺平喘,是“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石膏既可清宣肺热,又可制约麻黄温性,使其去性存用,两者相配,肺郁解,肺热清,咳喘平,疗效可靠,深得配伍变通之妙,此可谓“臣献其可而去其否”之范例。

我想,中药方剂之所以有数千年的生命力,决不是偶然的,我们在本文中所提及的其二、其三、其四及其五的内容,在世界药学理论和文化中,都是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

它们不仅融汇了我们祖先在药学上的唯物辩证的睿智,而且形成了中药方剂必须遵循的圭臬,还具有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

其六,用药有兵法

古人说:“用药如用兵,任医如任将。

”用兵用兵法上的战略和战术,而用药也是如此,不但要熟知药性,更要切中病机,有的放矢,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若说用药如用兵,就必须要了解它们的比拟中的联系:药有性属类别,兵有种类装备;药有轻用重用,兵有辅攻主攻;药有缓急攻补,兵有虚实强弱;药有配伍精良,兵有出奇制胜……清代名医徐大椿,不仅精通医术,而且深谙兵法,“舞刀夺槊、勾卒嬴越(布阵指挥作战)之法,靡不宣(广泛)究”,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曾专著《用药如用兵论》,以讲述其中的道理。

他十分形象而透辟地论述道:对于循着六经传变的病邪,要预先占据它尚未侵袭的部位,就好比切断敌军的必经之路一样;对来势凶猛的病邪,要赶快守护那尚未致病的部位,就好比守卫我方险要的疆土一样;对挟带积食而造成的疾病,要首先消除积食,就好比敌方的辎车粮食已经烧毁一样;对新旧病的并发症,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就好比切断敌方的内应一样……此外,还说到用药要辨明经络,好比派出侦察部队;依据病的寒热有反治之法,好比实施分化离间的策略……病势正在发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时攻治,应坚守正气,好比使敌军疲惫;病势衰退,就一定要穷追病邪退去之处,再增加精锐药物,这好比摧毁敌人的巢穴。

还涉及到许多方面,这里不一一例举。

总之它充分启迪我们,在用药、用兵之间,去深入探讨其中的道理,决不是故意耸人听闻。

徐大椿最后总结道:《孙子兵法》一书,治病的方法完全包括在里面了。

多么催人深思

其七,中药理念

说到中药理念,似乎没有问题,但实际并非如此。

在许多普通人、乃至专业人士中,仍对此存在模糊的认识。

这里仅就一个热门话题“天然药物等于中药吗”谈谈看法。

前些年当世界兴起“天然药物”热的时候,我们自己业内的人也主张用“天然药物”来取代“中药”,并说这是与世界接轨,是让西方人接受中药的一个重要举措。

此举曾在药界掀起了不小的浪潮,一直延续至今。

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天然药物”的提出和兴起,是西方医药界针对西方人惧怕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转向自然界寻找新的药物途径,通过研究,从某些含有特殊药用成分的动植物身上,运用科技提取一种或(几种)药用成分,制成药物,用于临床,这无疑是当代制药学的一个新的领域、一种新的发展。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有些人竟以接受新事物为幌子,一下子就联系上中药了,认为中药汤剂西方人说它是“一锅浓浓的草根树皮黑汤,既不卫生,又难喝,还说不清它的成分,实在可怕”;中药丸剂西方人说它是“一团黑乎乎的药丸,难以接受”。

于是就下了这样的结论:中药落后,成分讲不清,应该赶紧改成“天然药物”,否则就会在国际上没有市场、没有前途。

难道“中药”真的面临绝境,惨到要改名换姓才能生存的地步吗?我们的观点是明确的:“天然药物”不等同于“中药”,务请诸君保持清醒头脑。

对于“天然药物”的概念与内涵,上文已做简述;而“中药”的概念与内涵,与之决不相同。

尽管中药材大都取自“自然界”,有些也可以直接药用,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药”,我们称之为“中药”的,也不是可以笼统而言的,首先,是指经过炮制的各类饮片。

炮制的作用,除了清除杂质,便于制剂和服用外,更重要的是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能,加强疗效。

以地黄为例,生地黄清热凉血,经用酒蒸晒成熟地黄之后,就具有温性而滋肾补血的功效。

炮制总分为水制、火制、水火合制等。

水制有洗、漂、泡、渍、水飞等;火制有煅、炮、煨、炒、烘、焙、炙等;水火合制有蒸、煮、淬等。

而每一种方法中又细含若干种具体方法,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而这些炮制方法,现在已成为我们国宝级的机密。

其次,中药是指按照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特性与法则配比而成的方剂药物,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杂合物,然后根据需要,或汤、或丸、或散、或膏……由此可见,“中药”与“天然药物”,既不可混为一谈,又不可相互取代。

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药,有什么必要因“天然药物”的兴起,就乱了阵营,自动退避,主动靠拢,甚至要宣告投降呢?中药,就是中华民族的药,只有首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它的四气五味、君臣佐使、正治反治等一系列独特法则与文化内涵,是不可轻意弃置,更不可随意取代的。

不能西方人说它是“一锅浓浓的黑汤”、“一团黑黑的药丸”,我们就自觉中药落后,没了底气。

如果放弃了汤药,中医的特色(辨证论治)也就失去了光彩,后果严重。

现在有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无疑都是高深的科学门类。

由此我联想到了一锅汤药、一团药丸,目前对它们经过配比后的药物成分暂时说不清,那么,何不将它称之为“模糊药学”呢?由此我又联想到世界无论是自然界或是科学界不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模糊”难题在困惑着人类,等待我们去考察、研究、揭秘吗?对宇宙,我们知道了多少,又有多少模糊未知的,但是,我们不是有综合宇宙学吗?对人类居住的地球,我们依然存在许多模糊与未知,不是有综合地球学吗?就说对人体自身,我们到底还有多少模糊与未知,人类基因图谱的问世,无疑是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而综合性的人体科学还面临着多少有待探索的课题。

人类不会因为对某种自然现象处于模糊之中,而去指责它;人类不会因为对金字塔等许多古代建筑处于模糊之中,而去指责它们;人类更不会对自身的器官、组织、功能模糊不解,而去责怪它们……同理,人类暂时对一锅药汤、一个药丸的成分处于模糊之中,又有什么了不起呢?何况它们已存在了几千年,救治和保养的人数以亿计,仅这一条就足以证明中药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我不相信把这些道理告诉西方人,他们还要跟中药较劲 !要让世人都知道中药的内涵、中药的文化,其底蕴是何其丰富!我们的任务,在把中药推向世界的同时,要加大药文化宣传的力度。

我主张“中药”与“天然药物”应该相互并存、相互借鉴、友善共存、各谋发展。

世界如此辽阔,人类如此之多,不可能容不下这两种事物同生共存。

它们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完全不必“合二为一”。

是金子总在闪光。

西方人不是照样吃上了中国的煎饼、油条、豆汁和菜肴吗?照样唱上了中国的歌曲、京剧,说上了中国的相声,穿上了中国的旗袍、布鞋吗?如果真有需要,外国人照样会喝中药汤、吃中药丸的。

中药的配伍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常表现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数病相兼,故单用一药是难以兼顾各方的。

所以临床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

药物配合使用,药与药之间会发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强或降低原有药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则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

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必须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问题。

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为“七情”,“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讲配伍关系。

现分述如下: (一)单行:即不需配伍,单用一味药即可治愈疾病,称为单行。

如清金散就是单用一味黄芩,治肺热咳血的病证。

(二)相须:即将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原有疗效。

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

(三)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然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加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四)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五)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

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六)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七)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上述除单行外的六个方面,其变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四项,即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①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②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③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选用;④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

基于上述,可知从单味药到配伍应用,是通过很长的实践与认识过程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

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

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当剂型,即为方剂。

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也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

中药花茶配方大全

中药花茶配方大全,药茶是在茶叶中添加食物或药物制作而成的具一定疗效的特殊的液体饮料。由食物和药 物经冲泡、煎煮、压榨及蒸馏等方法制作而成的代茶饮用品。以下分享中药花茶配方大全

中药花茶配方大全1

菊茶

干菊花四分、茶叶四分

用法:用沸水冲泡6~10分钟,饭后频饮,适咽痛、老年性白内障、日常干咳不愈。有除热解毒、和肝清风、降脂肪、去绉抗志、聪耳明目功效。

午时茶

紫苏、防风、紫胡、藿香各适量。

用法:用沸水冲泡5~6分钟后,饭后频饮。适感冒、风寒、寒热吐泻、内伤食等病症。有解表和胃功效。

糖茶

茶叶六分、红糖二钱。

用法:将二味药放入杯中沸水冲泡5~6分钟后,频服,或饭后一杯。适大便不通、妇女月经痛、小腹冷痛等病症。有补中益气功效。

蜜茶

茶叶六分、蜂蜜二匙

用法:用开水冲开调匀后,每天1~2杯。适便密、脾胃不和等病症。有润肺益肾、止渴养血功效。

石斛麦冬茶

石斛三钱、麦冬二钱。

用法:用沸水冲泡5~6分钟后,代茶饮用。适于口干舌苦、咽痛失音等病症。有养阴生津、清热利咽功效。

盐茶

盐二分、茶叶六分

用法: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5~6分钟后饮用,频服、适感冒咳嗽、火眼、牙痛等病症。有化痰降火、明目消炎功效

乌龙茶

乌龙茶叶一钱

用法:用沸水冲泡5~6分钟后饮用,适肥胖症、高血压等病症。有降脂消食、清热消渴功效。

中药花茶配方大全2

塑身三宝

组方:山楂三克+玫瑰花5朵+决明子5克

功效:降脂减肥,美容瘦身。

方解:山楂可以消食降脂玫瑰花理气解郁、和血散瘀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

夏困三宝

组方:玫瑰花5朵+枸杞12粒+西洋参12片

功效:疏肝理气、养肝滋阴、补气提神。

方解:玫瑰花理气解郁,和血散瘀,而且玫瑰花茶有一股浓烈的花香,闻起来就有提神的作用,枸杞能滋肾、养肝、润肺、明目、强壮筋骨、改善疲劳。

对于长期趴在电脑前的上班族来说,尤其合适,不仅可以对抗夏困,还能缓解眼睛疲劳。西洋参含有皂甙及多种维生素,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有效驱除疲劳。

感冒三宝

组方:金银花3克+胎菊5朵+甘草5片

功效:清热解毒,止咳化痰。

方解:金银花被称为中药里的抗生素,具有抗病毒、抗细菌的作用胎菊清热解毒甘草可以化痰止咳。所以此组方主要是针对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咳嗽、咽痛。

养颜三花茶

组方:金银花+玫瑰花+菊花

方解:女性心思细腻,容易生气,易肝郁气滞,肝火旺,会表现为面色枯黄有斑、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玫瑰花理气解郁、活血散淤、调经止痛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可共同治疗女性这种肝郁虚火的症状。

驻颜三宝

组方:三楂粉2克+枸杞12粒+龙眼肉6颗

功效:瘦身降脂、抗衰延龄、养血安神。

方解:山楂具有降血脂的作用枸杞具有滋肾、养肝的作用龙眼肉(具)有补益脾胃、补血安神的作用。

老年三宝

组方:三七粉+丹参粉+山楂粉

方解:三七粉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丹参粉可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山楂粉可消积化滞、收敛止痢、活血化淤、降压降脂。

养胃三宝

组方:山药+莲子+薏苡仁

方解:山药具有健脾益气养胃的作用,而莲子具有健脾止泻的作用,加上薏苡仁又具有渗湿止泻健脾胃的作用。

调经三宝

组方:玫瑰花+当归+红枣

方解:玫瑰花被称为女人花。不仅能够疏肝解郁,活血调经,而且还能美容养颜当归能够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被称为“妇科调经之要药”,内科补血之佳品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

中药花茶配方大全3

1、薄荷甘草茶

功效:有解热消暑、清凉解毒、发汗解表的功效,从头痛红眼、咽喉肿痛、风热感冒等症也疗效甚佳。

中药养生茶配方:鲜薄荷叶10余片,甘草5克,绿茶5克,太子参10克,开水500毫升。按此比例,冲泡10余分钟后,滤去渣滓,加白糖适量,调匀饮服。

2、菊花茶

功效:菊花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毒、明目清肝以及消炎等作用,在治疗高血压、头痛以及眼睛过于劳累引起的损伤上有非常好的效果。

中药养生茶配方:每日餐后,用五、六朵杭菊花冲泡饮服,能解渴生津。久服可防治高血压、偏头痛、急性结膜炎等,并可抗衰老,驻颜容。冲泡时加少许蜂蜜,口感会更好。

3、枸杞茶

功效:枸杞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燥的功能。可降压、降脂和防止动脉硬化。对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昏耳鸣、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具有保健治疗功用,对长期使用计算机而引起的眼睛疲劳,尤为适宜。

中药养生茶配方:配制时只需十几粒枸杞,加热水冲泡频饮。

4、金银花茶

功效: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烦的作用;可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

中药养生茶配方:配制时选金银花10克,沸水冲泡频饮。

5、红花茶

功效:红花,味甘、无毒,能行男子血脉,通女子经水,多则行血,少则养血。 红花和红花籽富含维生素族和生物活性成份,能养血、活血、降压、降脂、抑制血栓形成、保护心脏。

中药养生茶配方:红花、檀香各5克,绿茶2克,红糖30克,沸水冲泡后,加盖闷5分钟即可饮用。每日一剂,会让你的皮肤变得干净透亮。但需注意睡前少饮,以免兴奋影响睡眠。

6、甘草茶

功效:可治风火牙痛、火眼、感冒咳嗽等症。

取甘草10克,茶叶5克,食盐8克,配水1000毫升

中药养生茶配方:取甘草10克,茶叶5克,食盐8克,配水1000毫升。按此比例,先将水烧开,再将甘草、茶叶、食盐放入水中煮沸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38、天地洋参酒

 配方:西洋参30克,天门冬100克,生地100克,米酒3斤。

 功效与主治:滋阴 降火 ,生津润燥。适用于阴虚咳嗽、气喘痰血,热病伤阴,烦倦口渴、头晕目眩等。

 39、二至益元酒

 配方:女贞子60克,旱莲草60克,熟地30克,桑椹子30克,米酒3斤。

 功效与主治:滋养肝肾,益血培元。适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头晕失眠等。

 40、双子酒

 配方:枸杞子250克,女贞子250克,米酒1500毫升。

 功效与主治: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对身体虚弱,肝肾阴虚,腰酸耳鸣,头昏目花,须发早白,以及妇人 产后 失血等有一定疗效。

 41、龙眼和气酒

 配方:桂圆肉250克,枸杞子120克,当归30克,菊花30克,白酒3500毫升。

 功效与主治:养血润肤,滋肝补肾。用于补气血、强筋骨、润肌肤。

 42、玉液酒

 配方:生猪板油100克,蜂蜜200克,低度白酒1000毫升。

 功效与主治:润肺止咳,滋润皮肤毛发。用于肺虚久咳、大便干燥;还兼有美容效果。

 43、益阴酒

 配方:女贞子60克,生地60克,枸杞子60克,胡麻仁60克,冰糖100克,白酒2000克。

 功效与主治:滋补肝肾,补益精血,乌须黑发,延年益寿。适用于腰膝酸软,肾虚遗精,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老人肠燥便秘等。

 44、松脂酒

 配方:白松脂50克,天门冬250克,茯苓250克,秫米3斤,白蜜250克,麦曲1斤。

 功效与主治:养心益智,活血安神。用于心悸、失眠、气血虚弱诸症。

 45、人参七味酒

 配方:人参40克,当归25克,龙眼肉20克,酸枣仁10克,远志15克,生地20克,冰糖40克,白酒3斤。

 功效与主治:补气血,安心神。适用于气血虚弱的体倦乏力,面色少华,失眠健忘,惊悸不安,虚烦,头晕等。

 46、桂圆酒(二)

 配方:桂圆肉500克,白酒1000毫升。

 功效与主治:补心健脾,养血安神。可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怔忡健忘、惊悸失眠以及年老体衰等。

 47、桂圆补血酒

 配方:桂圆肉250克,制何首乌250克,鸡血藤250克,米酒3斤。

 功效与主治:功效:补血益精,养心安神。适用于因血虚气弱引起的面色无华,头晕心悸,失眠健忘,四肢乏力,须发早白等。

 48、桑龙酒

 配方:龙眼肉250克,桑椹子250克,白酒3斤。

 功效与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适用于心血不足,惊悸,失眠,健忘,老弱体虚等。

 49、茯苓酒

 配方:茯苓150克,白酒1000毫升。

 功效与主治:健脾补虚,安神益寿。用于脾虚倦怠,肌肉麻痹,身体瘦弱,以及惊悸、失眠、健忘等。

 50、双蜂酒

 配方:蜂蜜500克,蜂王浆50克,米酒250克。

 功效与主治:制作方法:将蜂蜜、蜂王浆和白酒同倒入一个干净容器中,搅拌均匀,再加入冷开水1000毫升,混合均匀,然后灌入玻璃酒器中,密封保存。

 51、灵芝酒

 配方:灵芝50克,人参20克,冰糖500克,白酒1500毫升。

 功效与主治:益精气,强筋骨,安心神。用于肺虚久咳,痰多,咳嗽气喘,以及 消化 不良,失眠等。

 52、三圣酒

 配方:人参30克,白术40克,山药40克,白酒2斤。

 功效与主治:大补元气,健脾开胃。适用于面黄肌瘦,不思饮食,体质虚弱等。

 53、熟地归芪酒

 配方:熟地30克,当归30克,川芎20克,白芍20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香附15克,白酒3斤。

 功效与主治:补益气血,理气解郁。适用于血虚气弱,气郁不舒所致的妇女月经不调, 痛经 ,身软乏力,食欲不振,神疲声微等。

 54、阳春酒

 配方:人参15克,熟地15克,当归9克,白术15克,天冬9克,枸杞9克,柏子仁9克,远志6克,白酒2斤。

 功效与主治:补益气血,安神定志。适用于气血不足的食欲不振,皮肤干燥,面色无华,头晕心悸,失眠多梦等。老年体虚者亦克常服,而无流弊。

 55、长生固本酒

 配方:人参、枸杞、山药、五味子、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熟地黄各6克,米酒3斤。

 功效与主治:补气养阴。适用于老人及大病后,气阴两衰者。

 56、黄精益气酒

 配方:黄精40克,白酒1000毫升。

 功效与主治:润心肺,强筋骨,补中益气。用于病后体虚血少,筋骨软弱,又治风湿疼痛。

 57、千口一杯酒

 配方:人参15克,熟地15克,枸杞子10克,仙灵脾10克,沙苑蒺藜10克,母丁香10克,沉香3克,远志肉3克,荔枝肉10克,白酒1000毫升。

 功效与主治:益气养血,生精宁神,乌须明目,广嗣延年。用于气血衰弱,肝肾不足,精力衰退,易于疲劳者。

 58、加味八珍酒

 配方:当归25克,白芍20克,人参10克,茯苓15克,川芎10克,生地30克,白术25克,核桃肉30克,五加皮60克,甘草12克,红枣30克,糯米酒5斤。

 功效与主治:补气血,调五脏,健脾胃,强精神,悦容颜。适用于老年人或病后气血不足,面色萎黄不华,疲劳倦怠,精神不振,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肢体酸软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

 59、补血顺气酒

 配方:天门冬12克,麦门冬12克,生地25克,熟地25克,人参6克,茯苓6克,枸杞6克,砂仁2克,木香15克,沉香1克,白酒3斤。

 功效与主治: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不足,短气乏力,面色少华,须发早白,脾胃失和,脘满食少等。

 60、益气补虚酒

 配方:党参、黄芪各50克,白酒1000毫升。

 功效与主治:健脾益气,补肺固表。用于脾肺气虚的喘咳、泄泻、容易 感冒 ,以及气血两虚等,也可用于肾阳气不足所致的蛋白尿。

 62、参术酒

 配方:党参40克,茯苓、白术、炙甘草、大枣各30克,生姜15克,黄酒1000毫升。

 功效与主治:健脾益气。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气短乏力,食少面黄等。

 63、人参大补酒

 配方:人参30克,熟地30克,枸杞子90克,冰糖100克,白酒2500毫升。

 功效与主治:大补气血,安神,滋肝明目。用于身体虚弱, 神经衰弱 ,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

 64、人参酒

 配方:人参30克,白酒1000毫升。

 功效与主治:补中益气,通治诸虚。用于身体虚弱。

 65、延寿酒

 配方:黄精、苍术、枸杞子各30克,天门冬20克,松针40克,醇酒1500毫升。

 功效与主治:润养五脏,滋补肺肾, 健身 益寿。适用于年老体虚,病后体弱,头晕目眩,精神萎靡,腰膝不利,体倦乏力等。久服可以健身。

 66、虫草黑枣酒

 配方:冬虫夏草30克,黑枣50克,白酒250克。

 功效与主治:补虚益精,强身 健体 。用于身体虚弱,久病体虚不复,虚喘久咳, 贫血 及食欲不振等。

 67、西洋参益肺酒

 配方:西洋参15~20克,白酒250克,黄酒250克。

 功效与主治:益肺生津。用于肺虚久咳,口咽干燥,虚热乏力等。

 68、山药酒

 配方:鲜山药350克,黄酒2000毫升,蜂蜜适量。

 功效与主治:健脾益气,祛风除湿。用于脾虚泄泻,虚劳咳嗽,脚膝顽痹无力,小便频数等。

 69、人参虫草酒

 配方:人参30克,冬虫夏草15克,灵芝60克,冰糖200克,白酒3斤。

 功效与主治:补肺益气。适用于肺虚久咳,气喘痰盛,乏力健忘,气短声哑,容易疲劳等症。

 70、人参酿酒

 配方:白参500克,粳米500克,酒曲适量。

 功效与主治:补中益气,通治诸虚。用于气虚者。

 71、人参茯苓酒

 配方:人参30克,茯苓30克,生地30克,白术30克,白芍30克,川芎15克,红曲30克,桂圆肉120克,白酒4斤,冰糖250克。

 功效与主治:调补气血。用于气血不足,或老年人,病后脾胃虚亏,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者。

 72、百益长春酒

 配方:党参60克,生地60克,茯苓60克,白术60克,白芍40克,当归40克,川芎 20克,红曲30克,木犀花200克,桂圆肉120克,白酒10斤,冰糖2斤。

中药滋补汤的做法大全

 中药滋补汤的做法大全,生活中补血补气的时候,可以用汤来滋补我们的身体,补血养生的时候很多人则想到了用食物的方式来滋补身体,以下看看中药滋补汤的做法大全。

中药滋补汤的做法大全1

 煲汤的中药配方,是指使用两三味中药进行药对配伍,作为代茶饮的简单小方,或是将中药加入食材煲汤,作为养生的药膳。这样的常用药对有很多,远不止于8种,每种的组方不同,功效也不同,生活中8种煲汤常用中药配方如下。

 1、当归补血汤:主要组成中药是当归和黄芪,具有一定的补气生血的功效,可以单独煎汤服用,也可以跟其他食材一起煲汤服用;

 2、当归生姜羊肉汤:主要组成中药是当归和生姜,食材选用新鲜的羊肉,一起煲汤,可以起到温经活血、辅助止痛的作用,中医上常用于虚寒证的瘀血腹痛,尤其是女性痛经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服用;

 3、菊花枸杞子:主要中药组成是菊花和枸杞子,枸杞子具有不错的补益精血的功效,配伍菊花更能增加其养肝明目的效果,同时能避免服用枸杞子导致的上火的症状;

 4、枸杞子骨髓汤:主要组成中药是枸杞子,食材选用猪大骨。枸杞子加猪骨髓的搭配,具有一定的养精生髓的效果,比较适合精血亏虚导致的慢性贫血的人群;

 5、人参黄芪:主要组成中药是人参和黄芪,其中人参大补元气,加上黄芪的加成,在中医上属于补气药超强组合,通常可以炖鸡汤,也可以炖大骨汤;

 6、沙参麦冬:主要组成药物是沙参和麦冬,这两种药物配伍具有很好的滋阴养阴的效果;

 7、石斛玉竹:主要组成药物是石斛和玉竹,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配伍养阴润燥的玉竹,是滋阴润燥的常用药对,功效与沙参麦冬的药对相似,通常也是在滋阴的汤剂中搭配使用;

 8、四君子汤:主要组成药物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主要功效是益气健脾。四君子汤是补气健脾的基本方,既可以单独煎汤服用,也可以跟其他滋补健脾的食材,如黑米一起煲汤食用。

中药滋补汤的做法大全2

  做法一:

 口味:原本味工艺:烧气血滋补汤的制作材料:主料:乌骨鸡500克,鸭肉500克

 辅料:鸡血藤,仙鹤草,狗脊,夜交藤,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桑寄生,合欢皮,白术,熟地黄,生地黄,续断,人参,鸡骨架

 调料:大葱15克,姜10克,花椒1克,盐8克,味精2克,胡椒粉1克

 1、将鸡血藤、仙鹤草、狗脊、夜交藤、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桑寄生、合欢皮、白术、熟地、生地、川断、人参水煎取浓汁,滤去药渣备用;

 2、鸡鸭肉沸水氽后切成块备用;

 3、将砂锅置中火上,锅内下垫鸡骨,加入鲜汤烧开;

 4、放入鸡鸭肉块,加入姜、葱、花椒、料酒,烧开;

 5、再加入中药汁,改用小火炖至鸡鸭肉软烂;

  做法二:

 1、炖猪肘:配方:猪肘1个,枸杞、当归、桂皮、黄精。制法:把猪肘与枸杞子、当归、桂皮、黄精及佐料同时下锅,加水用旺火煮1小时取出肘子用凉水冲洗,同时把汤内浮物撇出,再将肘子放回原汤内,用蜜太火煮1小时,再用微火焖1小时,捞出即可。用法:佐餐食用。

 2、首乌参豆汤:配方:首乌10克,黑豆50克,北沙参。制法:黑豆浸泡一夜后,先煮1小时,再加入北沙参、首乌,共煮半小时取汁饮用。用法: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3、花生米大枣烧猪蹄:原料:猪蹄1000克,花生米(带皮)100克,大枣40枚,料酒25克,酱油60克,白糖30克,葱段20克,生姜10克,味精、花椒、八角固香、小茴香各少许,盐适量。制作1、

 花生米、大枣置碗内用清水洗净、浸润;2、将猪蹄出毛洗净,煮四成熟捞出,用酱油拌匀;3、锅内放油,上火烧七成热,将猪蹄炸至金**捞出,放在炒锅内,注入清水,同时放入备好的花生米、大枣及调料,烧开后用小火炖烂即可。

 中医养生汤的做法也是非常简单的,我们大家只要认真的去学习,都可以掌握他的做法可以帮助我们领略美味的同时就可以达到养生的效果,可以在养生汤中放一些红枣枸杞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调节血液循环不畅的问题。

中药滋补汤的做法大全3

  第一:羊肉粳米粥

 材料:羊肉、粳米、生姜、食盐

 做法:将羊肉切丁之后和粳米一起熬粥,起锅之前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加入少量的食盐进行调味。

 功效:如果身体出现了腰膝酸软或者是手脚冰凉、怕冷的情况,男性则是伴随有遗或者是早泄的症状;女性则是伴随有月经不调或者是痛经的问题,那么很有可能就是由于肾虚所引起的。这个时候患者可以在每天早晚空腹的时候服用一些羊肉粳米粥,这样能够很好的调节身体,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第二:杜仲炖羊肉

 材料:杜仲、羊肉

 做法:将杜仲清洗干净之后折断;将羊肉清洗干净之后切块;将杜仲放入锅中煎煮半个小时,然后取出药液;将杜仲药液和羊肉一起放入砂锅之中炖煮,等到羊肉软烂就可以了。

 功效:这道食谱在我国诸多的中医名著之中都是具有详细的记载,具有很好的补肾还能以及温补身体的作用。甚至于很多中医认为羊肉的功效可以和人参相提并论,不仅具有补肾的作用,还能够强壮筋骨。

 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羊肉中不仅营养丰富,同行四还含有微量的性激素,具有一定的壮阳效果。在平时的生活中,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的效果,建议在使用杜仲的`时候将其折断,这样能够更加充分发挥其药效。

 注意事项:这是一道常见的药膳,但是并不能够每天服用。服用食谱之后感觉到身体中腰膝酸软的情况获得缓解之后就要停用,避免身体出现问题。

  第三:羊肉萝卜汤

 材料:羊肉、白萝卜、枸杞、红枣、料酒、食盐

 做法:将羊肉清洗干净,最好能够多用清水冲洗几次,这样能够有效的去除血水以及腥膻味,然后切块,加入姜片以及料酒一起放入锅中煮一会;

 等到锅中出现泡沫的时候就清洗干净取出来;将羊肉以及红枣、姜片一起放入锅中炖煮一个半小时;将白萝卜去皮之后切块,等一个半小时之后加入锅中;等到羊肉软烂就可以加入准备好的枸杞以及食盐,这样就可以直接服用了。

 功效:萝卜还有羊肉都是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的食材,羊肉非常的适合现在这种寒冷的天气服用,不仅能够温暖身体,同时还具有很好的补肾效果;而萝卜则不仅具有消食、降气以及去火还有治疗咳嗽等等效果。在冬天的时候经常服用这道羊肉萝卜汤,能够很好的促进身体健康。

  第四:冬日滋补羊汤

 材料:羊肉、红枣、党参、黄芪、枸杞、生姜、食盐

 做法:将羊肉清洗干净之后切片,随后加入食盐以及生姜进行腌制;两个小时之后将羊肉放入开水之中,随后加入料酒还有生姜进行熬粥,等到锅中出现脏兮兮泡沫的时候就取出冲洗干净,并且沥干水分;将中药材清洗干净之后和羊肉一起放入锅中,

 加入适量的清水进行炖煮;大约两个小时之后就可以加入少量的食盐开始服用了。

 功效:冬季是最适合温补的一个季节,羊肉有很好的补中益气以及益肾壮阳、暖中补虚的作用,冬天里服用不仅能够抗寒,同时还强健筋骨,能够很好的滋补身体

  中药养颜汤

 原料:川芎10克、党参 10克、黄芪 10克、当归 10克、阿胶10克、鸡蛋 1个(因广州容易热气,我加了熟地10克)。

 做法:

 1、准备原料

 2、 川芎、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生鸡蛋(我多煮了一个),依次放进锅内,加入二碗清水。

 3、 加盖定时10分钟,中火煮。

 4、 10分钟后,将熟鸡蛋剥去皮。加入阿胶。中火继续煮5分钟-10分钟左右。

 5、 煮好了。

 6、 滤出药渣,喝药汤,还有就是把那个蛋吃掉

  中医中药常用四大食补法

 食补方法有平补法、清补法、温补法、峻补法四种:

 平补法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应用不热不寒、性质平和的食物,如多数的粮食、水果、蔬菜,部分禽、蛋、肉、乳类,其中包括粳米、玉米、扁豆、白菜、鹌鹑、猪肉、牛奶等。一种是应用既能补气,又能补阴或既能补阳又能补阴的食物,如山药、蜂蜜等,既补脾肺之气,又补脾、 肺之阴,如枸杞子既补肾阴,又补肾阳。这些食物适用于普通人保健。

 清补法是应用补而不滋腻碍胃、性质平和或偏寒凉的食物,有时也以泻实性食物祛除实证,如清胃热、通利二便,加强消化吸收,推陈而致新,以泻中求补。常用的清补食物以水果、蔬菜居多,包括萝卜、冬瓜、西瓜、小米、苹果、梨、黄花菜等。

 温补法是应用温热性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适用于阳虚或气阳亏损,如肢冷、畏寒、乏力、疲倦、小便清长而频或水肿等症患者,也常作为普通人的冬令进补食物。常用的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猪肝、鳝鱼、海虾等。

 峻补法是应用补益作用强、显效较快的食物来达到急需补益的目的。此法的应用,应注意体质、季节、病情等条件,需做到既达到补益的目的,而又无偏差。常用的峻补食物有羊肉、狗肉、鹿肉、鹿胎、鹿尾、鹿肾、甲鱼、熊掌、鳟鱼、黄花鱼等

1党参黄芪茶

材料:党参、黄芪、姜片、蜂蜜

制作:将党参、黄芪和姜片一起煮沸,然后过滤。加入一些蜂蜜调味即可。

2大枣红枣茶

材料:大枣、红枣

制作:将大枣和红枣一起煮沸,然后过滤。饮用时加入少量蜂蜜调味即可。

3枸杞菊花茶

材料:枸杞、菊花、蜂蜜

制作:将枸杞和菊花一起沏泡,然后加入一些蜂蜜调味即可。

4玫瑰菊花茶

材料:玫瑰花、菊花、红枣、蜂蜜

制作:将玫瑰花、菊花和红枣一起煮沸,然后过滤。加入一些蜂蜜调味即可。

5金银花菊花茶

材料:金银花、菊花、蜂蜜

制作:将金银花和菊花一起沏泡,然后加入一些蜂蜜调味即可。

6桑叶菊花茶

材料:桑叶、菊花、蜂蜜

制作:将桑叶和菊花一起沏泡,然后加入一些蜂蜜调味即可。

7五味子熟地茶

材料:五味子、熟地、蜂蜜

制作:将五味子和熟地一起煮沸,然后过滤。加入一些蜂蜜调味即可。

8桂圆红枣茶

材料:桂圆、红枣、蜂蜜

制作:将桂圆和红枣一起煮沸,然后过滤。加入一些蜂蜜调味即可。

9当归枸杞茶

材料:当归、枸杞、蜂蜜

制作:将当归和枸杞一起沏泡,然后加入一些蜂蜜调味即可。

10甘草菊花茶

材料:甘草、菊花、蜂蜜

制作:将甘草和菊花一起煮沸,然后过滤。加入一些蜂蜜调味即可。

1 美容养颜花茶搭配组合 双花祛痘茶

材料:金银花6克,胎菊8朵。

冲泡方式:将金银花、胎菊洗净,放入杯中,开水浸泡10分钟后饮用。

功效特点:清热解毒,祛痘。

调经解郁茶

材料:玫瑰花5朵,月季花5朵。

冲泡方式:将玫瑰花、月季花洗净,放入杯中,开水浸泡10分钟后饮用。

功效特点:经期调养,缓解痛经,缓解情绪紧张。

美容嫩肤茶

材料:玫瑰花5朵,大枣3颗,枸杞子10粒。

冲泡方式:将玫瑰花、大枣、枸杞子洗净,放入杯中,80度开水适量冲泡。

功效特点:美容养颜。

靓肤三花茶

材料:玫瑰花5朵,三七花5朵,西红花2根。

冲泡方式:将玫瑰花、三七花、西红花洗净,放入杯中,80度开水适量冲泡。

功效特点:活血通络,美容养颜。

不宜饮用人群:月经期女性。

杞菊明目茶

材料:杭白菊3克,枸杞子5克。

冲泡方式:将杭白菊、枸杞子洗净,放入杯中,开水适量冲泡。

功效特点: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美容养颜。

滋阴养颜茶

材料:菊花3克,枸杞子3克,西洋参3克。

冲泡方式:将菊花、枸杞子、西洋参洗净,放入杯中,开水适量冲泡。

功效特点:美容养颜。

2 行气益胃、缓解胃痛的花茶搭配组合 陈皮甘草茶

材料:陈皮6克,炙甘草5克。

冲泡方式:将陈皮、炙甘草洗净,一同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特点:能理气和胃,加速溃疡面愈合,缓解不适症状。

陈皮大枣茶

材料:陈皮6克,大枣3枚。

冲泡方式:将橘皮切丝,大枣炒焦,二者一同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后加盖焖10分钟,代茶饮。

功效特点:可理气和中,适用于消化性溃疡、胃脘痛等症。

温馨提示:胃有实热、舌赤少津者慎用。

砂仁茶

材料:砂仁3克。

冲泡方式:将砂仁捣碎捣烂,研成极细粉末,然后将砂仁细粉用滚开的开水沏泡,代茶饮用。

功效特点:可下气止痛、宽胸膈、化宿食,适于气滞胃痛者饮用。

茉莉花佛手茶

材料:佛手6克,茉莉花3克。

冲泡方式:将佛手、茉莉花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特点: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帮助胃的消化吸收,缓解胃痛。适用于气滞型溃疡病。

大麦陈皮茶

材料:大麦茶8克,陈皮2克。

冲泡方式:将所有材料一起放入杯中,倒入沸水,盖盖子焖泡约5分钟后饮用。

功效特点:大麦不仅可去油腻,还能促进消化,搭配有行气消积作用的陈皮,可健脾胃,还能消脂减肥。建议进食油腻食物后,或者消化不良时饮用。

胃部保健小妙招

①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少吃辛辣煎炒及肥甘厚味。

②作息有规律,因为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胃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③情绪的异常变化也会引发胃痛,因此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节制郁怒,避免思虑太过。

④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但不宜过度。

⑤胃怕寒冷,因此平时要注意保暖,减少胃痛发作的诱因。

3 舒缓情绪、消除疲劳的花茶搭配组合 玫瑰参芪舒活茶

材料:玫瑰花、西洋参、黄芪、枸杞子各适量。

冲泡方式:将上述所有茶材放入茶壶中,冲入热开水,静置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特点:可改善内分泌失调、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滋阴降火、生津止渴。

人参菊花茶

材料:菊花4~5朵,人参5克。

冲泡方式:将人参切碎成细段,与菊花一同放入茶杯中,用热水冲泡并加盖浸泡15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特点:提高人的免疫力,能有效驱除疲劳,提神明目。

玫瑰薄荷茶

材料:玫瑰花4~5朵,薄荷少量。

中药美容配方大全

 中药美容法是通过中药的内服、外用来防病健身、延衰驻颜或治疗损美性疾病的一种美容 方法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药美容配方大全,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