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夫说:失眠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吴大夫说:失眠,第1张

吴大夫说:失眠

张店扁圣堂中医诊所

吴鲁辉

失眠是个常见症状。 按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失眠多由其他疾病引起,比如说疼痛、呼吸困难等,这种只要针对原发病治疗即可。还有一些失眠,通常缺少明确病因,被称作原发性失眠。从病程上看有短期失眠障碍,慢性失眠障碍,其他失眠障碍。

中医里失眠的学名叫不寐。中医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认为不寐的原因很多。但总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当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黄帝内经》认为睡眠与卫气有关。如《灵枢·营卫生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再如《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

临床上经常遇到失眠患者,病程或长或短,经过多种其他治疗但疗效不佳。这种失眠吴大夫进行针刺治疗,感觉疗效不错。短期失眠症状不超过三个月,这种治疗往往效果良好,而且见效较快。而失眠10年、20年的患者治疗可能就要慢一点。短期失眠治疗以风池、风府、百会等头颈部诸穴为主即可。而长期失眠一般我都上述诸穴加上夹脊穴,经过二三十次的治疗,效果也是不错的。

前几天有个膝关节痛患者,说起当年失眠2月吴大夫针刺一次即愈。吴大夫想起来这个患者,来时双眼红血丝,因为事务扰心而不眠,疗效也出乎意料,吴大夫也没想到这个患者疗效如此之佳。但来求诊的患者长期失眠较多,治疗需要多费时日。

还有一点需要和朋友说的是,失眠与否,不要凭自己觉得睡不着的感觉,而要看第二天的精力如何。如果第二天精力良好那么就说明你睡得可以。大家回想一下儿时有没有觉得刚睡着天就亮的事情。你睡不着的时候觉得时间很长,但你如儿时的睡眠时,你会觉得睡着的时间很短,虽然觉得睡得时间很短,但其实你的睡眠是不错的。失眠的朋友会放大自己睡不着的时间,而睡着时,时间的流失是你感觉不到的。

起床精力好,睡眠没问题!

(1)百会透前顶法

选穴:百会穴。

方法:使用32号15寸毫针,常规消毒后,将针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然后再将针向前顶穴方向平行刺入12寸左右。施抽气法,即用爆发力向外速提,但速提时针最好不动,至多提出一分许,连续3次后再缓慢地将针进至原处。行针2分钟,使针留滞24小时。

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连用3个疗程。

主治:顽固性失眠症。

(2)水五针法

选穴:主穴为百会、四神聪穴。配穴:心脾两虚型配心俞、脾俞、三阴交;心胆气虚型配心俞、胆俞、阳陵泉;心肾不交型配心俞、太溪;肝郁气滞型配肝俞、太冲。

方法:患者安静仰卧,取百会穴,常规消毒,医者立于患者头前,拇食指持32号毫针以15度夹角,逆督脉循行方向,沿头皮与颅骨骨膜间快速进针,平针刺1寸左右。四神聪穴与百会穴进针方向及深度均相同,即逆督脉循行方向,深度要求在1寸左右。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以捻转手法为主,配穴均不留针。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用三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日。

主治:各种失眠症。

(3)针刺配合涌泉贴敷法

选穴:百会穴、四神聪穴。

方法:首选百会穴,向前横刺,进针1寸,施均匀快速左右捻转手法,持续2分钟,间隔10分钟,再行前法,反复3次,令患者带针48小时。百会起针后,继针刺四神聪,均向前横刺,进针1寸,以提插手法,做到轻、匀、快,操作2分钟,间隔10分钟,再施前法,反复3次,令患者带针24小时。起针后再针百会如前法。9天为一疗程。

贴敷法:选涌泉穴,取珍珠粉、朱砂粉、大黄粉、五味子粉适量混匀,每次3g用鲜竹沥调成糊状,均分两份,集中涂于5cm×5cm大小的医用胶布上,贴于左右涌泉穴,每晚睡前贴1次,连用9天为一疗程。

主治:重症失眠症。

(4)调肝安神针刺法

选穴:主穴取内关、三阴交、太冲、神庭、四神聪。随症配穴:

肝风内动者加风池、风府;痰湿内盛者加中脘、天枢;阴虚火旺者加太溪、侠溪;心脾气虚者加心俞、气海、足三里。

方法:酌情补泻,或平补平泻,留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两个疗程。

主治:中风后不寐症。

(5)针灸法

选穴:主穴为申脉、照海(均两侧)。配穴为心脾两虚者加百会;心肾不交者加涌泉(双侧);肝火上扰者加行间(双)、风池(双)。

方法:选用26~28号长1~15寸毫针。申脉穴进针时针与皮肤成45度角,斜向内向下刺入1寸许。照海穴以同样角度,斜向外下方刺入12寸许。行间穴垂直进针05寸许。风池穴进针时针尖向看对侧眼球方向刺入1寸许。运用提插和捻转相结合的补泻手法。

申脉穴用泻法,照海穴用补法,行间穴用泻法,风池穴用平补平泻法而且提插幅度宜小。每穴留针4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百会穴和涌泉穴用艾条行温和灸法,每次灸一侧涌泉,每次30分钟,每天灸两次(包括睡前施灸一次)。治疗时间均选下午2~6点之间。

每天1次,10天次一疗程,疗程间隔2~3天,连用1~6个疗程。

主治:失眠症。

(6)辨证针刺法

选穴:心脾两虚选心、肝、脾、肺、肾、胃、胆俞,均为双侧;脑髓失调选印堂、百会、安眠(双);心血不足选脾俞、足三里、隐白、神门,皆为双侧;心肾不交选三阴交、太溪、心俞、肾俞、神门,皆为双侧;胃失和降选足三里、丰隆、胃俞,皆取双侧,四神聪;肝胆郁热选风池、丘墟、行间、期门、神门皆取双侧。

方法:根据虚实辨证情况,采用补法或泻法,或平补平泻法,不留针或留针1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

主治:各种失眠症。

(7)背俞穴挑治法

选穴:取心俞、脾俞、肾俞为主穴。肝气不疏加肝俞(均双)。

方法: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刺至皮下组织,连续挑动组织纤维并挑断数根,挤出少量乳白色浆液,干棉球压迫,纱布固定。每次取一侧,双侧交替使用,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

主治:顽固性失眠症。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名·神门 41 神门的别名 42 出处 43 特异性 44 穴名解 45 所属部位 46 神门穴的定位 47 取法 48 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神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主治病症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2 配伍 413 特效 414 文献摘要 415 研究进展 4151 治疗失眠 4152 治疗惊悸 4153 治疗嗜眠症 4154 治疗高血压 4155 对心功能的影响 4156 对血脂的影响 4157 对大脑皮质功能的影响 4158 增强肺功能 5 耳穴名·神门 51 神门穴的定位 52 主治病症 53 方法 6 经穴别名·神门 7 经外奇穴名·神门 71 定位 72 主治病症 73 刺灸法 8 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神门 9 神门指心脉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神门 1 拼音

shén mén

2 英文参考

Shénmén HT7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énmé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T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神门:1.经穴名;2耳穴名;3经穴别名;4经外奇穴名;5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6心脉。

4 经穴名·神门

穴位 神门 汉语拼音 Shenmen 罗马拼音 Shenmen 美国英译名 God's Door 各

号 中国 HT7 日本 7 法

国 莫兰特氏 C7 富耶氏 C7 德国 H7 英国 H7 美国 He7

神门为经穴名(Shénmén HT7)[1]。出《针灸甲乙经》。《难经·六十六难》名兑骨[2]。别名兑冲、中都、锐中、兑骨。属手少阴心经[1]。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的输穴、原穴,五行属土[1][3]。神指心神,门即门户,心藏神,此穴为手少阴经的输穴,为心气出入之门户,故名神门[1]。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痴呆,癫狂痫证,目黄胁痛,掌中热,呕血,吐血,头痛,眩晕,失音,心绞痛,心脏肥大,心律不齐,高血压,失眠,健忘,癫痫,癫狂,痫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目黄,咽干失喑,胁痛,手臂寒,腕关节痛,喉痹,心悸,惊悸,怔忡,痫证,胃痛,大便脓血,咽干,腕痛,指麻,舌骨肌麻痹,鼻内膜炎,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等。

41 神门的别名

兑骨(《难经·六十六难》),兑冲、中都(《针灸甲乙经》),锐中(《古今医统大全》)。

42 出处

《针灸甲乙经》:神门者,土也,一名兑冲,一名中都。

43 特异性

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手少阴心经的原穴。

44 穴名解

神指心神,门即门户,心藏神,此穴为手少阴经的输穴,为心气出入之门户,故名神门[1]。神门穴有镇静、安神、宁心、通络作用,治恐、悸、呆、痴、健忘、狂痫等。神识不清诸症,取本穴以开心气之郁结,故称“神门”。

45 所属部位

腕[4]

46 神门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3][5]。

神门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1]。

神门位于掌后腕横纹尺侧端,当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缘凹陷中[2]。

神门穴在手少阴心经中的位置

神门在上肢内侧部经穴中的位置

神门穴的位置

神门穴的位置(肌腱)[2]

神门穴的位置(手少阴心经)

神门穴的位置(肌肉)

神门穴的位置(骨骼)

47 取法

仰掌,在尺侧腕屈肌桡侧缘,腕横纹上取穴。

神门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1]。

仰掌,于豌豆骨上缘桡侧凹陷中,在腕掌侧远端横纹上取穴[6]。

快速取穴:微握掌,另手四指握住手腕,屈拇指,指甲尖所到凹陷处即是神门穴[7]。

48 穴位解剖

神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皮肤的皱纹致密,形成腕远侧横纹,该部皮肤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的掌皮支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于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穿前臂深筋膜,经尺神经、尺动静脉的内侧达尺骨小头的前面骨膜。尺侧腕屈肌(腱)由尺神经支配。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1]。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5]。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尺神经、尺动脉的本干经过[5]。

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并有尺动脉通过[2]。

49 神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神门有益心安神,通经活络的作用。

神门有宁心、安神、通络作用[1]。

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日“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又心主血脉、主神明,故可主治心神疾患等[6]。

手少阴之脉挟咽,抵掌后,到小指,故神门穴可治疗咽干、腕痛、指麻[6]。

神门穴有镇静、安神、宁心、通络作用,治恐、悸、呆、痴、健忘、狂痫等。神识不清诸症,取本穴以开心气之郁结。[8]

410 主治病症

神门穴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痴呆,癫狂痫证,目黄胁痛,掌中热,呕血,吐血,头痛,眩晕,失音,心绞痛,心脏肥大,心律不齐,高血压,失眠,健忘,癫痫,癫狂,痫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目黄,咽干失喑,胁痛,手臂寒,腕关节痛,喉痹,心悸,惊悸,怔忡,痫证,胃痛,大便脓血,咽干,腕痛,指麻,舌骨肌麻痹,鼻内膜炎,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等。

神门穴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痴呆、癫狂痫证、目黄胁痛、掌中热、呕血、吐血、头痛、眩晕、失音[5]。

神门主要用于心神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疾患:如心痛、心烦、心绞痛、心律不齐、高血压、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痴呆、癫痫、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头痛、眩晕、目黄、咽干失喑、胁痛、手臂寒、腕关节痛等。[1]

神门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痫症,目黄,失音,喉痹,胁痛,腕关节痛等[2]。

神门穴主治心痛,心悸,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证;胃痛,呕血,吐血,大便脓血;咽干,腕痛,指麻;头痛,眩晕,目黄[6]。

神门穴为治精神病和心脏病的要穴。

循环系统疾病:心悸,心脏肥大,心绞痛;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癔病,癫痫,精神病,痴呆;

五官科系统疾病:舌骨肌麻痹,鼻内膜炎;

其它: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直刺02~05寸[5]。

一般直刺03~05寸[1][2][6];向上平刺1~15寸,透灵道穴,局部酸胀,并可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6]。

注意:神门穴在腕关节处,禁探捣[6]。

4112 灸法

可灸[5]。

艾条灸5~10分钟[2]。

艾炷灸1~3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412 配伍

神门穴配内关、心俞治心绞痛[1]。

神门穴配少商、涌泉、心俞治呆痴[1]。

神门配内关、三阴交治神经衰弱、失眠[1]。

神门配支正为原络配穴法,有益气,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养,健忘失眠,无脉症。

神门配大椎、丰隆,有醒脑安神,豁痰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

神门配关元、中极,有安神益肾的作用,主治遗溺,遗精。

神门配膈俞、血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呕血、吐血、便血。

神门配内关、大陵、三阴交、足三里、风池、百会,治失眠、心烦、健忘[6]。

神门配少商、涌泉、心俞,治痴呆[6]。

神门配鱼际、太冲、大敦、关元,治遗尿[6]。

神门配后溪、鸠尾,治五痫[6]。

413 特效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掐按神门穴,每次1~3分钟,可调理心烦、失眠、糖尿病、高血压等症[7]。

414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刺疟》: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针灸甲乙经》:遗尿,关门及神门、委中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疟,心烦,甚欲得饮冷,恶寒则欲处温中,咽干,不嗜食,心痛,数噫,恐悸,少气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热,狂悲哭,呕血,上气,遗溺,大小人五痫。

《针灸大成》:主心性痴呆,健忘。

《通玄指要赋》:神门去心性之痴呆。

《玉龙歌》:痴呆之症不堪亲,不识尊卑枉骂人,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

《杂病穴法歌》:心门专治心痴呆。

415 研究进展 4151 治疗失眠

针刺神门为主,治疗失眠效果良好。

4152 治疗惊悸

据报道针刺神门穴,以精神 所致的惊悸有较好疗效。

4153 治疗嗜眠症

据报道神门穴治疗嗜眠症效佳。

4154 治疗高血压

针刺动物“神门”,对实验性垂体性高血压,有迅速降压作用[1]。

4155 对心功能的影响

心绞痛:针刺神门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针刺后,心率显著减慢,左心室射血前时间缩短,左心室射血时间延长,等容收缩时间缩短,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电图上观察,P波、R波、PR间期和QT间期的持续时间延长[6][8]。

有实验表明,针刺神门可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心冲击图复合波幅增大[6]。

心律失常:针刺内关、神门,对纠正心律失常有效,特别是属于激动起源失常者,效果显著。给健康家兔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建立心肌缺血实验性病理模型,电针双侧“内关”、双侧“神门”、双侧“足三里”,设对照组,实验证明电针能减缓心率增快[6]。

通过针刺家兔神门、阴郄穴实验,发现该穴有减慢心率的效应,其传入神经为尺神经,中枢神经为迷走背核,传出神经为胸迷走神经。

神经垂体性高血压:针刺“神门”对神经垂体性高血压动物有降压作用[6]。

心衰:针刺神门,可缩短循环时间,使静脉压下降,从而改善心衰症状[1]。

应用辣根过氧化酶法(HRP),观察神门体表穴区传入及传出神经元的节段分布,结果提示神门区与心脏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在T1及T2有互相交汇及重叠。另有注射或包埋HRP于神门穴,则被穴区感觉纤维所摄取,并由轴浆运输逆行传递到胞体脊神经节细胞内。

4156 对血脂的影响

据临床观察针刺神门穴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时发现,针刺治疗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载体、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载体、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明显优于西药组。

4157 对大脑皮质功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重 神门,多引起运动从属时值增大,即大脑皮质运动区内发展抑制过程,但对健康人影响较小。给予患者轻 ,半数大脑皮质引起兴奋过程,半数引起抑制过程,健康人只有少数引起抑制过程。针刺神门对脑电图起调整作用,凡原来α节律波幅较低者,呈现α节律及波幅增强;反之,则使α节律减弱,在部分癫痫患者身上,可使脑电图趋向规则化。[6]

针刺神门对大脑皮质功能有一定影响,根据功能状态,针刺强度的不同,引起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效应也有差异,重 多引起抑制过程,但对健康人影响较小;轻 半数引起兴奋过程,但健康人多数引起兴奋过程[8]。

针刺神门穴,可使部分病理性脑电图趋向规则或使病理性脑电波电位降低[1]。

4158 增强肺功能

针刺神门穴可增强肺功能,但需连续针刺1周,可使肺通气功能增强。对心源性喘息,针刺神门穴如能引出心经感传,抵达胸部后能立刻降低呼吸频率,效果显著。[8]

5 耳穴名·神门

神门(shénmén TF4 shenmen)为耳穴名[1][3]。

51 神门穴的定位

耳穴·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3]。

耳穴·神门位于三角窝内[1]。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1]。

52 主治病症

耳穴·神门主治失眠、多梦、痛症、戒断综合征等[1]。

53 方法

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 [1]。

6 经穴别名·神门

神门为经穴别名[1]。出《经穴纂要》。即中都[1]。

中都为经穴名(Zhōngdū LR6)[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中郄、太阴[10]。属足厥阴肝经[9]。中都是足厥阴肝经的郄穴[9]。中即中间,都指聚会,穴在小腿内侧中间,为足厥阴经气深聚之处,故名中都[9]。中都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9]。正坐或仰卧取穴[9]。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9]。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10]。有理下焦、止崩漏的作用[9]。主治肝肾、少腹等疾患:如疝气、遗精、崩漏、产后恶露不尽、少腹满痛、肠澼、手足拘急、脚胫枯瘦、湿痹、胫内廉红肿等[9]。现代又多用以治疗急性肝炎、下肢神经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9]。一般沿皮刺03~05寸[9]。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0]。

7 经外奇穴名·神门

神门为经外奇穴名[1]。出《针灸真髓》。位于腕部尺侧缘,尺骨茎突直下陷中,尺侧腕屈肌腱尺侧缘处,左右计2穴。主治肠出血。

71 定位

位于腕部尺侧缘,尺骨茎突直下陷中,尺侧腕屈肌腱尺侧缘处,左右计2穴[1]。

72 主治病症

主治肠出血[1]。

73 刺灸法

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1]。

8 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神门

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动脉,即中部人,以候心气[2]。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处动脉[11]。位于掌后锐骨端陷中的动脉处[11]。《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神门绝,死不治。”

9 神门指心脉

失眠,中医称作不寐,其基本病机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从阴阳的角度来说,睡眠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阳入于阴:眠

阳动于阴:梦

阳出于阴:醒

而具体调控阴阳盛衰的载体主要是营气和卫气,特别是卫气。

①卫气运行与睡眠

营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他们的正常运行是人体必需维持的基本生命节律。卫气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人体的日常睡眠觉醒,而且这种规律是与自然界的昼夜节律相应的。

《灵枢·口问》:“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夜半主阴,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现代医学认为松果腺感光分泌褪黑素与人体睡眠觉醒节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祖先用一种更加形而上的方式也阐述了人体睡眠与昼夜的关系,用一句老话形容“日出而卧,日落而息”,而落实到身体上,则是依赖于卫气随天时交替行于阴阳。

《灵枢·卫气行》对此有更加具体的阐述“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这是从整体上看卫气行于阴阳的走行。具体到夜里人的睡眠时段即“阴受气”的阶段则是“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与十分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这些是卫气运行的生理状态。

至于失眠的机理,《灵枢·邪客》篇有详细的描述,并叙述了失眠的治则治法。

“卫气出其悍气之慓疾……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这一段话告诉我们,卫气在生成之后,当运行于阴分时,由于邪气客在五脏而不能潜入其中,作为卫气出入的桥梁—阴阳跷脉相因也出现问题,卫气行于阳不得行于阴则阳跷脉过度满盛,相对地,阴跷脉则气不足,这二者的落差又进一步加剧了卫气出入的难度,阳跷主目之开,阴跷脉主司闭目,故目不瞑。故治疗上可以通过调跷脉一定程度上调控卫气的出入,如针刺阴跷脉照海穴。

同时,调脾胃在调节卫气运行出入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脾胃与荣卫的生成也有密切关系,《灵枢·五味》“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又《灵枢·营卫生会》“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上焦。”(“上焦出于胃上口”“中焦亦并胃中”),故营卫的化源也当从脾胃中求。

其次,脾、大肠与营卫运行也有密切关系,王洪图老师根据《内经》上卫气循行总结认为:“卫气在白天行于阳经,从足太阳膀胱经起,每循行一周,都要通过阳跷脉下注于足少阴(肾),受到足少阴肾的滋养。即阴为阳之基。卫气在夜间行于五脏,每循行一周,都在脾之处通过阴跷脉,交会于足太阳膀胱一次,需要依靠阳气的鼓舞。即“阳为阴之用”。 卫气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睡眠,引起睡眠异常,但从阳入阴,从阴出阳的关键在于(最后一站):手阳明大肠和太阴脾——胃不和则卧不安。

②水火升降与睡眠

人体不能处于睡眠状态,主要在于阳不能潜藏入阴,阴阳处于格拒状态,不能交感互藏。阴阳失交的情形很多,不外乎两类:一曰阴虚不能纳阳,二曰阳盛不得入于阴。如《素问》 “肺者藏之盖也,肺气盛则肺大,不能偃卧。”

然而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莫过于心肾关系的失衡,即水火失衡。易经中有两个卦象,坎上离下为“既济”卦,而离上坎下为“未济”卦,水火既济方能亨通,方能安眠,如人尚未出生之时,倒立于子宫,自然呈现既济之态,待出生之后,行于世间,孜孜汲汲,为外物所牵累,心火燔灼于上不得潜降,又“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致肾水涸竭,不能涵藏。火独燔于上,水自枯于下,呈现出否塞不通的未济之象。

对于这类情况,一方面要注意改变心理状态和不良生活习惯,另一方面要注意通过药物涵养肾水收摄潜藏浮越的火。

失眠的治疗

《灵枢邪客》认为失眠的治则治法在于“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治疗上“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半夏汤的原文如下:

“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

这里面每一句都体现着上面的那条治则,首先,它的煎煮用水是“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用火是中空的“苇薪火”,久煎后又“去其滓”,这三点有一个共性—轻清通利;其次,秫米和胃安神,资营卫之化源,“补不足”,半夏化胃中积滞痰饮,以“泻有余”“去其邪”。但和胃化痰的药这么多,为什么选择半夏?它的生长方式十分特别,得至阴之气而生,可以很好地体现阳入于阴的意思(与此类似,夏枯草也常用于失眠,取其得至阳之气而长,如《冷庐医话》中它与半夏合用,平衡阴阳,治遍方不愈的失眠,效果甚佳。)张锡纯认为“半夏生当夏半,乃阴阳交换之时,实为由阳入阴之候,故能通阴阳,和表里,使心中之阳渐渐潜藏于阴,而入睡乡也。”

在针刺治疗方面可以借鉴《难经·七十一难》中“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的手法:刺卫时卧针而刺,刺荣时先按所针之处,等气散之后再纳针。具体选穴主要依据营卫稽留阻滞的地方,补泻则遵从“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原则,补泻操作可参《难经·七十六难》“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荣卫通行,此其要也。

失眠三针是什么

失眠三针是什么,现代社会的人,很多人因为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变大,以至于思虑过度,晚上睡觉睡不好,还失眠,失眠严重的话是需要治疗的,有一种治疗失眠的方法是失眠三针,那失眠三针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失眠三针是什么1

基本方法

1 选穴

主穴: 眠三针 (神门、内关、三阴交)。

配穴: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丘墟,补心壮胆、安神定志;阴虚火旺加太溪、太冲、涌泉,滋阴降火、宁心安神;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风池,平肝降火、解郁安神;痰热内扰加中脘、丰隆、内庭,清热化痰、和胃安神。

2 操作

使用1寸或15寸不锈钢毫针,常规消毒后,快速捻转进针,用平补平泻法。取穴方法、进针深度、角度均按照常规。每次留针30 分钟,每5 分钟行针1次。

3 疗程

每周治疗6次,周日休息。治疗4周,共计24次。

讨论

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或“不得眠”、“不得卧”,对失眠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而精辟的论述,现多认为导致失眠的根本原因就是阴阳失调,阳盛阴衰,其证主要有肝阳上扰、脾胃不和,引起心神不安;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心肾不交引起心神失养所致。

眠三针三穴均位于四肢末部,从全息的观点而言,手足与头部相对应,故手足部穴可以治疗头脑的病证,该部的神经末梢十分敏感,刺灸之可产生强烈的感觉,引起大脑皮质相应区域的兴奋,这一兴奋可使产生本证的皮质兴奋点得到抑制,从而起到安眠作用。

现代医学根据人在睡眠过程中的脑电变化特征,将睡眠分为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针刺可以提高内源性褪黑激素的分泌,进而改善入睡、觉醒、睡眠总时间和睡眠质量。

按语

“眠三针”为靳三针近期发展的一套新的功能性针法,重点针对失眠状态进行调理。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和胃降逆的功用;神门为心之原穴,镇静安神之力尤强,主治一切精神神志疾病;三阴交为下肢足三阴肝、脾、肾三经交汇之处,具有健脾、疏肝、益肾、调和气血的作用,可以调整失眠症患者的整体功能。三穴配合,共奏调节阴阳、镇静安神之功,主治失眠、多梦等神志不安的疾患。

临床操作中可以内关、神门、三阴交为主穴,并应用经络辨证的思想,根据脏腑辨证不同配以相应的配穴,以加强治疗效果。

失眠三针是什么2

三针治疗失眠

1、临床资料

92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53例,年龄29~65岁,病程2周一3年。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

轻者入寐困难或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伴有多梦易醒,面色不华,体倦神疲,饮食无味,健忘心悸;或虚烦少寐,头胀目眩,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少津;或胆怯心慌,触事易惊,寐易惊醒;或痰多目眩,口苦胸闷,二便不调,脘胀嗳气。

2、治疗方法

主穴: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2寸为第1针,在第1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1寸为第2针、第3针)。针刺方法:穴位常规消毒,选用28~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仰卧位或坐位,颞三针沿头皮呈150角刺入帽状腱膜下层,进针08 ~1寸。快速捻转强刺激,使患者整个头部产生麻胀沉重感(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针持续行手法2min。

行针时,嘱患者行腹式深呼吸,摒除杂念。接G-6805型电针仪,选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感觉较舒适为度。配穴:神门,照海,三阴交。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留针。每次治疗45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d。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无效:睡眠及伴有症状无改善。

32 、 治疗结果经过1 ~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47例,好转4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57%

4、体会

中医学认为,脏腑机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是发生不寐的基本原因。西医学认为,失眠是由于大脑皮层长期处于异常兴奋状态,睡眠中枢产生的冲动在皮层受到抑制所致。

颞三针为岭南著名针灸专家靳瑞教授专为治疗中风偏瘫而设。从解剖学上看,血管神经在颞部有丰富的分布,颞骨较之其他头骨最薄,其骨缝最密集,针感易于传导。针刺颞三针穴位,可改善脑功能,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紊乱的脑功能趋于平衡协调,并且可以调节全身气血,使阴阳平衡。

失眠困扰着很多人的生活,严重的失眠会导致人的精神衰弱。那么今天就给大家介绍4个常用治疗失眠的特效穴。

定位 :在手掌心,当第五、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在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

针刺 :直刺03-05寸

按摩 :手指揉按2-3分钟,局部酸麻为宜。

2、镇静穴

定位 :两眉之间正中央(印堂穴)上05寸处。

针刺 :皮下针刺01-02寸。

按摩 :手指揉按3-5分钟,局部酸麻胀痛为宜。

3、安眠穴

定位 :在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的中点处。即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处。

针刺 :直刺05-08寸。

按摩 :每天睡前,双手中指指端按揉2分钟。

4、神门穴

定位 :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远端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针刺 :直刺03-05寸

按摩 :每日睡前,手指点按3-5分钟,局部酸麻胀痛为宜。

治疗老年脱发、白发的特效穴

治疗老年尿频、尿不尽的特效穴

常用的三大止痛特效穴

六腑气血聚集于胸腹的六个穴位

针灸是中国传统的物理疗法,具有交通阴阳,畅达气血的作用。 针刺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睡眠,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睡眠结构,重构睡眠的连续性,并能延长慢波睡眠时间和快动眼睡眠时间,这是针灸提高睡眠质量的主要临床机制 。

1基本治疗

治则:调和阴阳、宁心安神。心脾两虚者补益心脾,心胆气虚者补心壮胆,均针灸并用,补法;阴虚火旺者育阴潜阳,只针不灸,平补平泻。肝郁化火者平肝降火,痰热内扰者清热化痰,均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神门 内关 百会 安眠

方义:失眠一症,主因为心神不宁。治疗首选心经原穴神门、心包经之络穴内关宁心安神,为治疗失眠之主穴;百会穴位于巅顶,入络于脑,可清头目宁神志;安眠为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诸穴合用,养心安神、恰合病机。

加减:心脾两成加心俞、脾俞、三阴交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丘墟补心壮胆、安神定志;阴虚火旺加太溪、太冲、涌泉滋阴降火、宁心安神;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风池平肝降火、解郁安神;痰热内扰加中脘、丰隆、内庭清热化痰、和胃安神。

操作:所有腧穴常规针刺;背俞穴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睡前2小时、病人处于安静状态下治疗为佳。

皮肤针:用皮肤针轻叩印堂、百会、颈项部及腰背部背俞穴,每次5~10分钟,

具体治疗请咨询专业医师或者来我科就诊。

下期继续与您分享中医治疗失眠。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