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火折子”,由什么东西制成,为何一吹就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8收藏

古代的“火折子”,由什么东西制成,为何一吹就着?,第1张

古代的火折子作为一种便携式火源,在那个没有打火机的时代,算是一种相对高科技的东西。它主要是由竹筒、硫磺、土纸、棉花等物构成。至于为什么能一吹就着,以现在的物理学原理,来看就是利用了“复燃”现象。

火折子据传是一位宫女创造的,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使用时只需要对着吹一下就可以燃出火苗,十分的方便。不过它的构成原料还是比较简单的,只需要土纸硫磺等物。制造时用土纸将棉花和硫磺包裹成长筒形放入竹筒中备用,点燃后盖上盖子。

此时火折子处于半燃烧状态,用嘴吹的时候大量的氧气涌入,这时便有了复燃现象。古时天气潮湿的时候,火源不易保存,这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自从有了火折子的出现,这种情况就得到了改善。

不过火折子在当时也并不是人人都有的,一般只有富人才用得起。火折子也进一步发展,由原始简单,变得高端精良起来。首先用浸泡后锤干的红薯藤取代了原来的土纸,制作工艺也变得繁复起来。富人们还在常规的制作原料中加入了香料、松香等,这样不仅使它具有照明点火的作用,还兼具熏香的功能。不仅实用,而且美观时尚。

火折子作为现代火柴的前身,从各方面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被古代人巧妙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感叹他们的创造能力。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帮助人类不再吃生的事物,冒着生命危险从太阳神那里偷来了火种,并带到了人间,最终还是被宙斯发现,普罗米修斯也因为触犯了天规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依靠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的火种,帮助人类过上了温暖而幸福的生活。

来源:pixabay

而在中国神话中,是华夏民族的祖先,三皇之一的伏羲通过从雷电引发的火灾中得到火种,并教会族人们利用火来照明,取暖,吓走猛兽以及将食物烤熟,正是伏羲教会了人们用火,才有后来几千年璀璨的华夏文明。

所以,从世界上很多的神话故事中都可以看出来,火是人类能够持续发展创造辉煌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而在现实世界中火的重要性也是如此,人类从最早对火的恐惧,到开始利用火来烹煮食物,以便更好的摄取食物营养。

来源:Youtube《The Discovery of Fire Journey to Civilization 01 World History See U in History》

而且火的出现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聚集在一起的时间,这也促进了早期社会的形成,可以说使用火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技能,有了火才有人类今天的文明。

火折子

那些爱看古装剧的小伙伴们,经过都能看到这样一个情节,在夜深人静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剧中人物杀人越货干坏事或者办案时,就会掏出随身携带一个圆筒状的小东西揭开盖子往里面吹一口气,就能将其引燃,瞬间就能照亮周围环境,还能用于点火。

其实这个东西的名字叫"火折子",它就是古人会随身携带用来点火的“黑科技”就如同现代人所使用的打火机。

火折子小巧便于携带,不用时放在身上,使用时只需要扒开盖子一吹或者是来回甩几下就能开始燃烧,可以说是古人夜间外出照明或者点火的必备神器。

火折子的历史

关于人类用火的历史有着很遥远的历史了,当古人不再对火产生恐惧后,就开始了利用火,最早是从大自然雷击后的山火中取得火种后,就会长时间将其保留,主要的办法是不断往火中添加木柴。

后来又开始发明和制造一些取火工具,如钻木取火,还有从自然界中发现一种燧石,当其与铁器击打后就会产生火花并引燃可燃物,古人就用燧石与钢制的火镰作为打火工具,所以也被称为火石。

来源:Youtube《The Discovery of Fire Journey to Civilization 01 World History See U in History》

而在南北朝时期,皇宫中的侍女发明了一种新的取火工具,这就是火折子,火折子与火石比较更加小巧便携,而且火折子还能直接存储的火源,并且火折子并不是一次性的取火工具,它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很多次重复使用,特别适合在野外取火,如行军打仗中烧火做饭。

后来人们根据火折子的形状和结构,用松木制作的小木棍上包裹一层硫磺,遇火就会燃烧,虽然不能直接燃烧,但是这应该就是最早火柴的雏形。

火柴又比火折子更小巧便携,并且使用更加方便,所以火折子可谓是火柴的前身。

在没有先进取火工具的古代,火折子的诞生也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对后来的取火工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火折子的原理

物体的燃烧需要几个必备条件,这就是可燃物,氧气以及达到着火点,反之,这几个条件只要去除一个就能灭火。

火折子从取下盖子通过吹一下或者是晃几下就能燃烧,也就是从火星的状态变成了明火燃烧的状态,这个过程在物理上也被称为复燃。

在一个狭小半密闭的空间内,明火在其燃烧很快就会造成缺氧的环境,燃烧的明火就会变成火星,打开盖子后就会重新获得充足的氧气,就会开始重新燃烧。

而火折子在竹筒内因为缺氧就会处于一个半燃烧半熄灭的状态,但盖盖子时也不能太紧这样会将氧气完全隔绝,火星就会熄灭,或者是在盖子上打小孔以保证有一定量的氧气进入。

打开盖子就会获得充足的氧气而复燃,其实这就是通过控制氧气的浓度而控制燃烧的程度,这可见古人的聪明才智。

来源:《探秘历史:古代的火折子为啥一吹就冒火?揭秘古代黑科技》

火折子制作过程

我们小时候在农村曾见过,用白杨树皮晒干后捆紧制成的火把,可以在晚上点燃照明使用,由于是捆紧的所以并不会快速燃烧,但是也不会熄灭,一直有火星存在,将火把晃几下就会快速燃烧起来。

火折子的制造过程比较相似,只不过将其装在了竹筒内;简单的火折子是用粗糙的纸卷成紧密的纸卷,在卷的时候不能太松,不然很快就会燃烧完,也不能太紧这样不容易保存火种,而且还不容易复燃。

而高级一点的火折子材料和工艺更加复杂一些,用番薯藤作为原料,经过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用石头敲打变成纤维状,最后再将其与棉花和芦苇混合在一起继续捶打。

古时候的火折子的原理是:火折子中含有硝、硫磺、松香,樟脑等易燃物质,在常温下很易燃,当人们对火折子吹气是,加速了火折子内的氧气流动,其内部成分产生自燃。

扩展资料:

在古代,较好的火折子的纸制作方法是以白(红)薯蔓浸水中泡浓,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芦苇缨子再捶,晒干,加硝、硫磺、松香,樟脑等易燃物质和多种香料而制成的。

最后折成长扁筒或拧为绳,晚间燃之似无火放在竹筒里,用时取出一晃即燃,很易燃,适合封建时代的有钱人家和帝王。

-火折子

制造方法

火折(摺)子火镰子、火石、火折子是一套,火折子是易于携带之简便照明和取火用具。较好的火折子的纸制作方法是以白(红)薯蔓浸水中泡浓,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芦苇缨子再捶,晒干,加硝、硫磺、松香,樟脑等易燃物质和多种香料而制成的。最后折成长扁筒或拧为绳,晚间燃之似无火放在竹筒里,用时取出一晃即燃,很易燃,适合封建时代的有钱人家和帝王。但是一般的火折子的纸只是普通未打孔的纸钱(烧给死人的钱纸)也可是草纸。制作时把纸裁成比竹筒还长的长度来剪下来,在卷起来,松紧度适中,卷成于竹筒内般粗大小,最后插进竹筒里。然后点燃,并盖住通风的盖子。到需要用时,把盖子拔掉,然后对着火折子轻轻吹,当然要吹的有技巧才行。以前乡下多用于抽水烟和生火的。

古代的“火折子”,由什么东西制成,为何一吹就着?

古代的火折子作为一种便携式火源,在那个没有打火机的时代,算是一种相对高科技的东西。它主要是由竹筒、硫磺、土纸、棉花等物构成。至于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