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打坐姿势与佛家的打坐姿势有什么区别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9收藏

道家的打坐姿势与佛家的打坐姿势有什么区别,第1张

没有区别,就跟中国羽毛球,跟美国羽毛球一样,没啥区别。打坐是辅助修行的。尤其是双盘,也就是跏趺坐,这样更稳固,不会乱动,有助于缓解修行中昏沉导致的低头弯腰等。更容易矫正坐姿。打坐的目的是保证身体不会乱晃,更容易集中精力入定。再些人属于外道,或者不属于任何教派,也喜欢打坐,静坐等。佛道打坐唯一的区别是,坐下后心中所想念的不同,修行的法门不同。

打坐的姿势和方法:

1、双足跏趺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

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坐到某一阶段时,因为气到臀部沉不下去了,无形中脑神经紧张起来,心里就坐不住了。如果气从臀部通到大腿、膝盖,一节一节通下来,要经历过痛、痒、麻、胀、冷、热、最后等气一走通,痛麻就好了。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内经》中提到,婴儿的气是在两腿。人到了中年,两腿的力量就减弱了,腿的活动也无形中减少了,喜欢坐在沙发上,常常休息自己的两腿。到了老年,更不堪设想,坐在沙发还不够,两条腿还要翘在桌子上才行,因为人体是从脚下面开始衰老的,人的死也是逐渐进行的,由脚开始而上行。

2、脊直

人在禅坐的时候,脊柱垂直是关键。臀部应垫一个两、三寸高的软垫,从大腿根部到膝盖是向下倾斜的,让两个膝盖触地作为支撑点,膝盖不可悬空,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然后包腿,包腰,包自己后面的风池穴。天冷的时候,有些人还需要包头。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穴与会阴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屁股的姿势是微微往后外翘的,从侧面看,整个脊柱是在类似于屁股跟腿的中间的位置,坐着就像座塔,非常匀称。有的人喜欢在打坐的时候,靠着后墙,这样身体往后仰,就没有办法像塔一样。 身体坐的姿势不是垂直的,而是斜直,是往前面倾直,也就是说尾骨是悬空的。

人身修行的特殊之处就在人身多直立, 笔直经纬与天地共振, 经脉有规律可循, 尚未完全紊乱。所以不能为畜类把脉, 因为其横生脉乱。身躯笔直不倾斜, 则督脉上乾清明, 下坤培藏, 升降有律, 任脉左右逢源, 箍束横固, 平定十方, 稳稳有度。

3、肩张

两肩应舒张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禅的人在禅坐时,双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后摆,肩腋是内空的。从外看,肩是一条平行线;从后看,肩是圆的。

4、手结定印于脐下

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随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于脐下。

5、头中正

头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点点,后脑稍微向后收放,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如果头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条中空的直线,这时候最容易昏沉。人生于天地之间,本身是天地之间一灵物。由于这个中线的歪斜,天地这股正气,就落不到你身上。

6、双眼微闭

打坐时,先把两目定住了,然后再慢慢半闭眼睛,闭眼目光勿下垂,把两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规矩。若是两眼向下看,绝对不能得定,只是坐着休息罢了。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眼睛看到前面一米远的距离,这是最标准的。如果看得太远的话,就有点抬脖子了,如果看的太近的话,就有点低头了,所以说一米远的距离是最合适的,你要感觉到这个鼻子和这个肚脐形成一条线。

普通人打坐起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都很低视向下面看的,眼珠子,不对。下沉一片无明中,而且心思更乱。 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样,就是后脑的视觉神经跟著向下拉,影响了大脑,反是不得安详、不得清净。所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眼睛眼珠子平视,闭著眼皮没有关系,眼珠子也是平视。平平的不向上的,也不低下来,然后眼皮闭上,眼珠子摆正,不低下来,不向下,不向上,平正的,眼珠子还是向前面看,然后不看了。

看世界上任何的东西,要轻松不要严重,尤其眼睛要会看东西,一般人都要看花,看风景,把那个神,眼神看到好的花,都盯到花的上面去,错了。像杭州风景那么美,你出去看风景啊,叫风景跑到你眼睛里头来,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看山水要把山水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它没有用处,你也没有好处。打坐时,闭上眼睛也不要用力看。

7、舌舔上腭

舌头前半部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在修道被称为“搭桥”。搭什么桥?人身有365个大穴,对应地球公转太阳一周。地球公转太阳一周是365天,易数以9为最大,以9归真,所以人身每个穴位应填满9口真气。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六刻钟,每刻钟二十分钟,即每二十分钟为一座。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当真气化生时,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时,会化成一口清而甜的津液(口水),把这口津液渡咽下去,胜过服一支人参,补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脏六腑,推动百脉千经。

打坐的要点

一切放下

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个死人一样才行。

心念耳闻

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念起即觉

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按时上座

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下座观照

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心量广大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注意事项

1、入手下静,先绝食腥荤香辣之物。盖腥荤之物,味主沉浊,食之必至后天之气粗,而难伏。香辣之物,性主轻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气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荤香辣,专持清斋素食淡饭,以除原味。不食过饱,过饱则伤神。不食过饥,过饥则伤气。此节饮食之道,不可不知。

2、静坐时心摇则气散,修了一点点精气神,不仅会从夫妻生活方面漏掉,还会从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种“漏”、耳朵听多了也是一种“漏”、嘴巴讲多了更是一种“漏”!六根都会漏。为什么强调修行人上来第一步,就要关闭六根呢? 当六根关闭以后,精气神才会自动进入任、督二脉以及回到中脉里边。

3、打坐时面带微笑。

4、静坐胡思乱想时,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数呼吸,不数入息,只数出息。当你数出息的时候,你把所有的一切,连自己的生命,一切烦恼、病痛,跟着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体里头生瘤、生癌,让它一齐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这样数息,身体马上就轻松了。

总结: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定,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道家打坐十六字口诀:动念无念,用心无心,无天无地,无人无我。

在打坐练习的过程当中。眼睛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初练者。因为打坐最主要讲究的是心静。

心若不能静,所有的打坐都已经失去了基本的意义。在对于打坐练习特别是初练者。刚开始上座,不要着急把眼睛闭上。

刚开始我们要目视前方,让心平静一会儿。然后慢慢的把视线收回来。再慢慢的微微的把眼睛闭上,有双目垂帘之感。这样比较容易做到放松心静。

如果在坐的过程当中,思维又开始出现了跳跃。我们可以把眼睛微微的睁开一点。等思维收回来之后我们再慢慢的把眼睛微微的闭上。这样的话就可以把思维调整一下、安静一下。

注意事项

1、鼻呼吸

打坐的时候,呼吸非常重要。一定是鼻呼吸。鼻进鼻出。随之我们要练习的是腹式呼吸。平时正常的时候很多人的呼吸都是胸式呼吸。

打坐的时候,我们刚开始上座之前可以做几次深呼吸。让身体感知我们呼吸的深度。

吸气时一直进入腹部。进入打坐安静的时候。我们的呼吸会由粗变细,由细变匀、变短。这点需要我们通过打坐练习的实践才能自我感知得到。

2、舌顶颚

舌顶颚对于初学者不要求一定要做到舌顶颚。我们自然的舌面贴住上颚就好。真正的舌尖颚是我们的舌头顶住我们的天池穴。

不管是舌面顶住上腭,还是我们舌尖顶住天池穴都很容易生津。生津之后我们要将它咽下去。这个津非常的好。

道家经常讲的,“金津玉液”,还有的道家经典把它称之为“昆仑长生酒”、“清泉甘露”等等。足以证明此津的重要性。在这里点到为止就好。

打坐有很多种,可以自行选择:

刚坐降天魔

坐禅的姿势要正确,对身心皆有益处,否则失掉坐禅的意义。坐禅时,先将身心放松,不可紧张,最好结双跏趺坐,这是基本的坐法。何谓双跏趺坐呢?就是先把左腿放在右腿的上边,然后将右腿搬到左腿上边,这又叫金刚坐是坚固不动的意思。过去诸佛皆以金刚坐而成佛。这种坐法,可以降伏天魔,可以制止外道,他们见到这种坐法,知难而退,不敢前来找麻烦。

结双跏趺坐之后,眼睛观鼻端,不可东张西望。所谓“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样才能摄持身心,将心猿意马拴住,不令它们向外奔驰。所谓“专一则灵,分歧则弊”,要端然正坐,就是腰要直,头要正,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要向左歪,不要向右斜,好像大钟一样,四平八稳,不动不摇。不可像钟摆那样,东摇西晃。双跏趺坐才合乎坐禅的姿势。初学禅的人觉得不习惯,腿也痛,腰也酸;不要紧,咬紧牙关忍耐一时,久了自然没有这种现象,所谓“久坐有禅”,自然得到禅味。

跏趺坐易入定

结双跏趺坐的姿势,是将左腿放在右腿上,然后将右腿搬到左腿上,因为左腿属于阳,右腿属于阴。打坐时,左腿是阳在上边,右腿是阴在下边,好像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鱼、阳鱼),也是这样的摆法。因为方便起见,左腿在下,右腿在上也可以的。法无定法,随着个人习惯而决定,不必执着一定要这种姿势。

教你左腿压右腿,这只是个方法而已。并不是硬性规定,一定要这样子。总而言之,结跏趺坐,乃是教你容易入定。你能行时入定,坐不坐都可以的。入定的境界没有任何的妄想,心中一念不生,一尘不染。若能行住坐卧一念不生,一尘不染,那就是在用功,并不一定是坐在那里,才算是用功。

脚不痛才是正式参禅

学跏趺坐。起初假如脚很硬,痛得太厉害,可以方便坐;方便坐之后,继而学单跏趺;单跏趺之后,脚不觉那么痛了,可学习双跏趺;双跏趺可以坐得住,脚不痛了,才是正式开始参禅。本来,参禅是没有事情故意找点事情来做。譬如,修道人吃饱了肚子,睡够穿暖了,没有旁的事便参禅,“游戏人间”。

端然正坐不偏不倚

打坐的基本姿势,身体要挺直,宜端然正坐,不偏不倚,不仰不合;但不要造作,要很自然,舌尖顶上颚,有口水时咽下,口水到肚子里,能调和气血。

端甘露水治百病

坐禅时舌尖顶上颚,有时会有很多口水,可以把它咽下。这叫“甘露水”。为什么?因为坐禅坐久了,口水是甜的,虽不像糖或蜜糖那么浓,都是淡淡的一种甜味。人常饮这种甘露水,不吃饭也不饿,不喝水也不渴;乃至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功夫已打成一片,时刻在定中,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甘露水能治百病,强身健体,能开你的智慧,但必要时刻用功,不要间断。为什么修道人不愿讲太多话?因为要用功,无论搬柴运水,迎宾送客,出入往还,都是在用功。功夫用得纯熟,绵绵密密,不想用功他也会用功,不想参“念佛是谁”他也会参。参到风吹不动,雨打不透,功夫成片,风雨也进不来了。

当然这种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故要时时刻刻,念兹在兹。甘露水又叫“自家水”;这三个字合起来,念作“药”字,这是延年益寿的药,了生脱死的药,脱出六道轮回的药。人人皆有这药,但人人皆不肯服用这个药。人人只是舍本逐末,东跑西跑往外找。

这个药是自性本有,人能常用功,口水很甜,甚至超过蜜糖,等到这个“药”起了功效,身体内便产生变化。人若未得到修行之好处,则不知道;若得到了则时时不会放下功夫,不会间断。但要持之以恒,守之以素;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今天莲华,明天牡丹。要有坚诚恒,常常用功,才会上路,若忽进忽退,徒然耽误时间。要造作,要很自然,舌尖顶上颚,有口水时咽下,口水到肚子里,能调和气血。

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打坐要坐得端然正坐,不要向后仰,也不要向前俯,也不要把头低低的,把头正直起来,眼睛看鼻子,看这个鼻子是冲上冲下呢?要看清楚了。鼻就看着口,那么鼻上有眼睛吗?它看口,慢慢就会生出眼睛了。你越是叫它看,这个鼻子就会看见口了。

这样子鼻观口,口就问心,自己问心,你这个心是个黑心?是个白心?是个黄心?是个红心?你这个心是青黄赤白黑,是个什么心?问一问它。如果若黑心,那黑要把它变成白的,你看你的黑心一天比一天就变色了,变了白了,变了大光明藏了,与法界合而为一了,这时就有点办法了。

呼吸气,不要用口,鼻子可以通气的,有的人鼻子不通气,用鼻子呼吸就很困难,那么你若能用鼻子来呼吸,鼻子这个气吸进来要把它这个气停止到肚脐后边,不是肚脐下边,那个地方是空空洞洞的,没有一个什么东西,只是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是这个,你的呼吸气要停止到这个地方。

一般人有这么一句话,说你会不会接气,你能不能接上气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若能接上气,外呼吸就是内呼吸,内呼吸就是外呼吸,所以那有道的人,他外边就不呼吸了,这呼吸停止了,里边的呼吸它会动。你鼻孔没有气出了,在这个口也没有气出了,可是他周身毛孔都会呼吸的。你看他像死人,但是死而不亡,此刻死了,但是他没有亡,这样不需要外边的呼吸气,内里的呼吸气活了。

这个时候你眼观形色内无有,形形色色里边都没有了,耳听声音心不知,心也不知道了,内里头观这个心,心也没有,向外观这个形,形也没有,向远观这个物,物也空了,可是在这个时候,你不要以为自己就了不起了。这还是一个前方便,只不过是一种轻安的境界,你不要认贼作子,以为我就是了不起了。

暖、顶、忍、世第一

打坐时,舌尖顶上颚,这是任、督二脉在这儿交接,任、督二脉通了,那么气血也通了,这时候觉得很自在。在口里有口水,把它吞到肚子里边去,时时这样吞,就好像是用甘露来滋润菩提苗一样的,给他灌水,坐坐身上会有一股暖气,很热很热的。在这个阶段开始生出一种作用:第一个阶段就是热,热先从肚子里边热,热到周身上去,到周身然后再回来,这么热个几次,这叫热的阶段。

热以后,经过一个相当的时间,也就是在这化学工厂里头来化验,化验得差不多了,以后接着就到顶位了。顶位,就觉得头上那儿好像有一点什么,又好像没有,你说有你也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是有这个感觉在头上,总是觉得它有一点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叫顶位。顶位以后就觉得很忍不住,这种的感觉忍不住,还要忍,这叫忍位了。顶的阶段过去就是忍的阶段,忍的阶段很不容易忍过去,觉得头上很不舒服的,就好像有什么东西,要把头钻出个窟窿似的,这个时候又忍,忍,久而久之,这窟窿钻透了,跑出去了,跑出到这个头上面,出这窟窿外边去了,就好像小鸟在鸟笼子出去一样,高兴得不得了。这才是世界第一个忍,所以这叫世第一,世界的第一个大丈夫,第一个大豪杰,没有人可比的,所以叫世第一位。在这个时候做世第一位,然后还要小心天天来修行。

降伏客尘五欲沉底

坐禅,就是要清心寡欲,这是修行第一步功夫。清心,把客尘沉静下来。犹如一碗混浊的水,你若总动荡它,水总是混浊不能看清楚。若把混水放到器皿里静深不动,沙尘便沉底,这是降伏客尘烦恼之初步功夫。我们身体能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在这静坐的一刹那之间,能降伏客尘,使五欲之沙尘沉底,即所谓“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

行住坐卧都在参禅

坐禅不是很好玩的一件事,要受很多苦。从早晨两点钟开始坐香,一直到夜间十二点钟睡觉,中间只有一个钟头休息。在参禅的期间要忘身、忘心、忘世,一切皆忘掉,也就是没有“我”的存在,也就是一切皆空,到了真空的境界,便生妙有。

大家要注意!在修行的时间不可随便乱讲话,不可随便打妄想,更不可躲懒偷安,就是一分一秒的时间,也要爱惜。所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因此,行也参禅、住也参禅、坐也参禅、卧也参禅;行住坐卧都在参禅,要细心来钻研,越钻越透、越研越明。

专心一致坚忍不屈

我们参禅不要怕腰酸腿痛,要拿出金刚的志愿来,要用坚忍与恒心来参禅;要恒常不变,坚固不屈,时时刻刻都在努力用功。古来的大德高僧坐了几十年还在坐,可见修行不是那么简单容易,以为今天是牡丹,明天就是莲花,坐一天就可以开悟,所以大家要拿出忍耐心,参加坐禅。要如何专一呢?譬如女孩子追男孩子,或男孩子追女孩子,要像那样专心一致。能用这种诚心、坚固心,念兹在兹地参禅,则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坐如钟,行如风

参禅可修定,参禅这种法门是无为而无不为。表面看参禅是无所作为,实在一个人参禅,就有一个人在法界中帮助正气伸张。如果每个人都参禅,世界上就没有战争了。

虽然说“久坐有禅”,但真正的参禅,不单只坐才有禅,站着也可以参禅,走路时、睡觉时,同样可以参禅,所以行、住、坐、卧也在参禅。用功的人不管闲事,时时刻刻照顾话头,念兹在兹地参“念佛是谁?”参到山穷水尽,参到极点,行、住、坐、卧皆有威仪。

“坐如钟”:坐得稳定,不可以像钟摆般摇摇幌幌。要端然正坐,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舌尖顶上颚,有涎液则吞进肚里去。

“行如风”:跑香时如疾风,风刮得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中不见人。因为用功时无人无相,所以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中不见人。慢行时,犹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立如松”:站立时,直着腰,轩昂地站立,好像大松树那样地直。

“卧如弓”:睡觉时,要托腮搭胯,右胁而卧,作吉祥卧姿势。

永嘉大师云:“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达摩祖师曾经有六次遭外道下毒,他明知是毒药,也咽进肚里去,可见他无我相,把生死视作等闲。 人用功时,惊天动地鬼神泣,魔王也震惊;人用功时,魔王无能施其技,所以震惊了。我们若能二十一小时脚踏实地,分秒必争地用功,必然惊天动地。我们修行无为法,先从有为法着手,不怕跑香坐香的辛苦。跑香是有为,坐香是无为,故说,“无为有为,有为无为;即有为,即无为。有为就是无为,无为就是有为。”

功夫日增烦恼日减

坐禅就是像驯马师、驯猴师,很不容易的;虽然不容易仍然要坐,勉为其难。在这世间上,你要做哪一件事,都是不容易,很费力的,坐禅亦复如是,必要费一番功夫。你能将狂心野性、痴心妄想制之一处,功夫就会日增,而烦恼也日减

打坐如抽丝剥茧

我们打坐,正在抽丝剥茧。我们如蚕作茧,被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所捆。这七情虽不能立刻断尽,也得一点一点把它减轻。

喜:不要过份喜悦,一笑就笑到发狂。

怒:更不能发脾气,所谓“星星之火,能烧功德之林”,“千日打柴一火焚”。你坐禅时心平气和,坐得很平安,一旦发脾气则百病丛生,周身骨节疼痛,因为瞋火已把菩提树烧光了。

哀:不能过份悲哀不节。

惧:心有恐惧,则不得其正。

爱:见到美色生爱欲心,见到旁人有好东西便想占为己有,这都是贪爱心。

恶:恶刚与爱相反,爱到极点便厌恶了。欲:这包括一切欲念,皆与道不相应。

这七情要一点一点减轻,故要时时勤拂拭。七情减轻到极点便没有了,这时常在定中,行住坐卧都是参禅,都在用功。这时已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知道自己的鼻孔是朝上或朝下了。

胜造恒沙七宝塔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一须臾,包括无量大劫。无量大劫不离开现前一念;现前一念没超出无量大劫。能够静坐一须臾,这时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相,没丝毫妄想,一念不生,万缘放下。

 这时候缩无量劫一念,放一念为无量劫。若能静坐一须臾,或半个小时,或三、五小时,甚至七昼夜,还是静坐。这时候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这种功德,比你造恒河沙数七宝佛塔还大。

为什么?因为建塔的功德是有形相,故终归断灭。若能达到无身心,无世界,这时自己的般若智慧现前。这种智慧,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嗅之无味,但菩提觉性宛然存在。

若能须臾间,在很短的时间内,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与本来佛性相应。本有佛性能照了诸法实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因为被无明遮盖,本有的太阳光(智慧)不现前,被乌云遮盖了,而天昏地暗,于是分辨不清,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认贼作子,颠倒妄想,故流浪生死,拔不出腿来。

道教佛教打坐方法的不同之处如下

1、发心不同。道教打坐,多为追求长生久视,或求成仙;佛教发心破除我执、开发性智,以达离苦得乐;

2、内容不同。道家多修金丹、元神出窍,佛教多诵经持咒、或参话头。

3、结印不同。各有教传,本不相同。

4、打坐时间要求不同。道家讲阴阳,多在子时,佛教不讲阴阳,不限时辰。

打坐姿势要点

1、双足跏趺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

上,称如意坐。两种坐姿都可以采用,也可以在腿痛时轮换交替。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

2、脊直

人在禅坐的时候,脊柱垂直是关键。臀部应垫一个两、三寸高的软垫,从大腿根部到膝盖是向下倾斜的,让两个膝盖触地作为支撑点,膝盖不可悬空,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

3、肩张

两肩应舒张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禅的人在禅坐时,双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后摆,肩腋是内空的。从外看,肩是一条平行线;从后看,肩是圆的。

4、手结定印于脐下

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随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于脐下。

5、头中正

头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点点,后脑稍微向后收放,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如果头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条中空的直线,这时候最容易昏沉。人生于天地之间,本身是天地之间一灵物。由于这个中线的歪斜,天地这股正气,就落不到你身上。

6、双眼微闭

打坐时,先把两目定住了,然后再慢慢半闭眼睛,闭眼目光勿下垂,把两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规矩。若是两眼向下看,绝对不能得定,只是坐着休息罢了。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

7、舌舔上腭

舌头前半部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在修道被称为“搭桥”。搭什么桥?人身有365个大穴,对应地球公转太阳一周。地球公转太阳一周是365天,易数以9为最大,以9归真,所以人身每个穴位应填满9口真气。

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六刻钟,每刻钟二十分钟,即每二十分钟为一座。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

当真气化生时,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时,会化成一口清而甜的津液(口水),把这口津液渡咽下去,胜过服一支人参,补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脏六腑,推动百脉千经。

扩展资料

打坐六要点

六个要点

1、一切放下

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

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个死人一样才行。

2、心念耳闻

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

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3、念起即觉

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4、按时上座

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5、下座观照

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6、心量广大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参考资料来源-打坐

首先让眼象布帘似地自然垂下,不用力紧闭,也不开缝外视,修炼意念,做到心无杂念,万念归一。

练功姿势应把脚盘起坐下,臀部可以垫高一点,这样有助于盘坐。男左脚抱右脚,女右抱左,这样既利坐稳又便久坐,也有助于思想入静,保肾固精,温暖体下部。男以左手女以右手的大指尖置无名指内关节近掌处,将四指附盖于大指上,使手成筒状。将另一只手的大指插入筒内,合成『太极手印』放置小腹部位,以舒适自然为好。扣手可以益气助阳,温暖上体。盘脚、扣手、垂帘三个动作,垂帘是核心。为便于在工作间隙辅以非正规训练,可不盘脚扣手,只如前述要求垂帘即可。盘脚、扣手、垂帘后,克制自己什么都不想,做到心无杂念,只是毫不费力地默观自己的『玄关窍』,就好象注视着那里一样。若是心静不下来,就默默地数自己的呼吸次数,一呼一吸只数一次,数得越慢越好,并想着呼吸的气体进入了玄关窍,直到入静后忘记了数数。这样既能帮助入静,又充分地吸收了氧气,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练此功要不急不躁,顺其自然,不要主观地希望有什么效果。经过持之以恒的练功,根据各自体质、年龄、入静程度,或早或迟会出现痒、动、响、开四种反应。痒是脸上、窍上、生过疮的病灶出现象小虫咬似的痒感,如出现,请你不要搔它,这是排除浅病毒的现象,很快就会自行消失。摹动了是从玄关窍由表及里出现脉博似的跳动,如出现也不要去管它。晌是窍内出现;如弹指甲,或象鱼吐泡似的音响,有时随着缓慢的呼吸而有节拍,响到数百次之多,使人舒服极了,有人称其为『观音』。功练到如此境地。说明你已进入性命之门,一般疾病早被驱除,使你容光焕发。

一团小白光环,膨胀起来好像充满整个宇宙,收缩以后,就像小小的芥籽退到遥远的地方。有时好似『窍位』豁然洞开,显得幽深玄远,有时又好像看到万里长空,一望无际,人们称此为『性天』。出现了,不要留恋,没出现,不要企冀。任其自然,才能进入更高境界。收功的时候,把手搓热擦脸,预防感冒。因练功后,关玄窍已开,其它窍道也跟着打开。这时最易伤风感冒。以手搓脸,是预防感冒,强身健体的可靠方法。精气神是生命的主宰,练功要先弄明道理,再修性命,以致性命双修。这是经实践检验后确定下采钓正确的修炼途径。

打坐时,须注意:应将裤带,领扣等一切束缚身体的物件一律松开,使身体完全松驰,处于自然状态。最好自备一套宽大柔软的棉麻练功服。注意初学静坐者,不可以刚吃过饭或饥饿时打坐,以免妨碍消化。在静坐时,最好选择静室,因人而异,但避风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身上。否则,在打坐时风寒侵入身体很难医治。初学静坐,不要勉强久坐。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宜,但坐的时间也不要太短。三十分钟左右为合适。如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单盘时,坐处必须垫高二三寸。起座时,应用双手搓擦面部及两脚,使气血活动,然后再离坐,并作适当的运动以便身体恢复常态。静坐时口宜轻闭,呼吸自然、舌抵上腭,上下牙齿轻轻接触,似着非着,有微微颤动之感。同时要面带微笑,使面部的神经松驰,心情自然放松。如果姿势不正确,养成习惯,就难以改正了。而且对心理和生理都有影晌,这是非常符合心理生理的自然法则,应该切实遵守。禁忌!功法因人而异,不可拘泥。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圣者处于『无欲』。世人处于『有欲』。有欲与无欲同时出自内心,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两者同样深不可测,是所有学科的总纲领。

老子本章可以归纳四个内容:

第一、宇宙能量可以借助事物名称来说明。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第二、万物生成始末。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第三、修为表现形式。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玅);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嗷。

第四、世界的万物表现根源。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家的打坐姿势与佛家的打坐姿势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就跟中国羽毛球,跟美国羽毛球一样,没啥区别。打坐是辅助修行的。尤其是双盘,也就是跏趺坐,这样更稳固,不会乱动,有助于缓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