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笔记13|百合狐惑阴阳毒证治:百合病(神经衰弱/厌食)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5收藏

《金匮要略》笔记13|百合狐惑阴阳毒证治:百合病(神经衰弱/厌食),第1张

这个章节很有意思,目前为止西医也是无药可治,百合病近似于现代的神经衰弱症或厌食症。

为什么称之为“ 百合病”? 就是症状很多:胃口不好,口不渴,睡不好,吃什么药都不舒服,什么药都不受,这就是神经病。

这种病发生在两种情况下: 大病初愈 和 长久忧郁 。中医观念里, 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 。当五脏平衡时人的心情就好,会有正面的想法,当脏腑失衡时人会出现很多问题。中医视症去调平衡治情志病。

“ 意欲食,复不能食 ”就是想吃都不行,既吃不下,又不想吃。“ 常默默然 ”病人都是安安静静的都不讲话。“ 欲卧不能卧 ”想躺又躺不下来,魂是动,魄是静,动静之间讲的就是肝和肺,当肾水不够时,水不能生木,肝静不下来。“ 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 ”有的时候很想吃,闻到食物的味道后又不想吃。“如寒”看起来好像很冷,你问他冷,他又说没有。“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看似热又说不热,嘴巴又有点苦,小便是**的,看似热症其实又不是。“ 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 ”服用各类的药又不舒适。有时候“ 如有神灵者 ”就是突然看到什么神仙怪物之类的异象。摸他的脉,稍微有一点数。每次小便的时候就会头痛,因气很虚时一小便伤到津液。

后面几句是辨证和预测,“淅淅然者”是小便时感觉耳中有风,代表肾虚。

百合病有七个处方分别对应不同的症状

1、纯百合病:百合地黄汤

百合是食物里最好消化的食物,张仲景一看这个人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去,必须找一种最好消化的食物,要比米饭还好消化的,如果连百合都不能消化,病人就危险了。

百合1-2两,地黄汁1-2两。开水烧开放入百合一滚即关火,这是做菜,当药的话须多煮会儿,成浓稠状。地黄生用,用热水泡,泡透后包入布中拧出汁,放入百合汤(一碗百合汤+半碗地黄汁)再同煮一会儿即可。

吃完后,“ 大便当如漆 ”,大便是黑的,是余毒,中医称之为“伏热”,大病初愈身体里还有些残渣。

百合色白入肺,肺的津液被补足,魄会静下来,“如见神灵状”会消失。生地**黑入肾,肾水一补足后水生木,肝臓受到滋养,“但卧不得卧”状消失。很轻的两味药推它一下就好了,其他的药不受。

百合地黄汤适合大病初愈和忧郁症,抗忧郁药吃了会自杀。一个人情绪忧郁太久会内生伏热,因为气被郁闷到,没有办法很正常的运转,于是热就会停在下焦伤到血分所以用生地黄。

2、百合病误汗后的补救:百合知母汤

百合病本来是大病初念体力还没恢复,结果医生看他生病就开发汗药,如何去弥补?就用百合知母汤。

知母三钱,百合五钱至一两均可。百合浸泡一晚是为了软化好煮好消化。 百合 把肺的津液补足, 知母 是除烦圣药。中医认为泉水是未经过太阳晒过的阴水,能够去虚热。现在用自来水就可以了,也是阴水。

3、百合病误下后的补救:百合鸡子汤

病人大病初愈被攻下后体内津液严重丧失,体力丧失,病人会下利,中医用涩济止利。

代赭石为涩剂,滑石利尿。 为什么不用茯苓、泽泻或猪苓利尿而用滑石? 因为百合病人身体很虚,完全依赖药物,金石类药力较强,滑石味又淡,故用滑石把水从小便排出,目的是止利。

百合1两,滑石3钱,代赭石一块如弹丸大,后两味均用棉布包起来煮。

4、百合病误吐后补救:百合鸡子汤

有的时候不一定是误吐,而是百合病人吃到不干净的食物而吐,伤到胃的津液,甘姜枣下去不受,只好在食物里找,便是鸡蛋黄。后面说“煎五分”,其实不要煎,一煎成蛋花汤了。我们用鸡子黄是取其滋阴的功效,去补胃里丧失的津液,蛋花汤下去也是“如食不食”不接受的。所以从食物中找出最易消化的东西把受伤的部分补足。

百合1两,鸡子黄一枚。

5-6、百合病变成渴者:百合洗方&栝蒌牡蛎散方

病人出现口渴想喝水,但喝下去身体又不受,只能从表把水分补下去,百合洗方让百合的药力从皮肤毛孔渗入,是外洗的处方。

百合剂量视体格大小,洗完后吃煮饼,北方人讲的“煮饼”就是面条,白的面,越清淡越好,千万不用加什么盐巴和豆豉,咸的会把水分散掉。

中医治渴的处方很多,这个处方很特殊,用在百合病上。如果你用百合洗方,洗完了还是照样渴,渴的时候病人水喝下去就下利出去,或是小便流失掉了,反正就是身体不受,渴症本是很简单治的,像是用栝蒌根或是用白虎人参汤之类都可以治渴,如果服用后照样还渴,表示身体已经不受,因为大病初愈的病人一定有虚热出现,遇到这种渴不解者,我们就要栝蒌、牡蛎并用,张仲景只有在这个方子中栝蒌牡蛎并用。

栝蒌根 味苦性寒,能生津止渴。 牡蛎 咸味、性寒,能把上焦的虚热导引到下焦来从小便走掉,再利用栝蒌根来增加病人的津液,这几个都是百合病的变方。

7、百合病变成发热者:合百滑石散

百合病人如果变成发热,一直没有好,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更换为百合滑石散。要靠滑石把热从小便利掉。滑石本身是利尿剂,会用到滑石,可能病人本身有百合病又兼有膀结石或者是肾结石。这种发热绝对不是高热,是低热,中医讲的热就是发炎,有破损了才产生热。这时百合用炙过,就是用火过,或是在锅子里面干炒过。

比例是:百合一两,滑石三两,将这两味药捣成散剂来服。“方寸匕”就是一汤匙,一天吃三次。如果吃了百合滑石散后有点下利时就可以停药了,表示药到了。

这个是说:百合病,病家本身的津液已经虚掉,身体是持续处在虚的状态, 病人在虚的时候不要强攻 。大黄、麻黄、桂枝、黄芩、黄连都是很强的药,当身体虚的时候,不要开很热的药或者很凉的药,病人都会受不了,要用滋阴法,开些滋阴的药先养阴液,比如麦门冬、党参等轻微的药把津液补一下,不要去挑经方中“一剂知”的药,然后再临证决定用什么方法来治疗。

中华古往今来五千年中最权威、最有效的 养生 秘笈《黄帝内经》免费分享给大家!除此之外还另有20部医书附赠, 干货满满全是精华!

不为别的,只为弘扬国粹!我们身体强了,国家也会变强!

《黄帝内经》这本书是古代第一本医书,里面详细的记录了中医中药的很多种类和手法,为后世进行中医中药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价值。

《黄帝内经》详细记录了人体的脉络和五脏六腑与天地的联合关系,加上阴阳的平衡。还有心肝脾肺肾对应的五行属性,对于扎针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时辰,都有一些明确记载。对于内脏器官在四时(春夏秋冬)应该得病的预防或者得病之后的调养,都会给予指导。

实在是 养生 、中医宝典!

部分目录:

01(为什么要学《董帝内经》

02(中医与日常生活

03十二时辰 养生 (子9卯

04十二时辰 养生 (辰申)

05十二时辰 养生 (酉亥)

06十二时辰 养生 (亥)

07黄帝内经第 简到底讲什么上

08黄帝内经第—筒到底讲什么下

09阴阳的本性

10四季 养生 四气调神大论

11食物的意义

12四季 养生 上

13四季 养生 下

14情志病

15中医对治亚 健康

我们强,华夏就强!

免费领取方法:

2、评论本文

3、私信我资料编号: 413

这些中医名家的经验集历经磨练,经历过时间的沉淀之后显得更加宝贵,它们像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引领着我们一代代中医爱好者!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 养生 小知识,请领取到的朋友们评论支持一下,让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中渚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特异性 8 所属部位 9 中渚穴的定位 10 中渚穴的取法 11 中渚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中渚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中渚穴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中渚穴的配伍 16 特效 17 文献摘要 18 中渚穴研究进展 181 镇痛 182 治疗肩关节疼痛 183 治疗肩周炎 184 调理胃肠功能 1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中渚 1 拼音

zhōng zhǔ

2 英文参考

Zhōngzhǔ TE3 [中国针灸学词典]

zhōngzhǔ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中渚 汉语拼音 Zhongzhu 罗马拼音 Chungchu 美国英译名 Middle Island 各

号 中国 TE3 日本 3 法

国 莫兰特氏 TR3 富耶氏 TR3 德国 3E3 英国 T3 美国 TB3

中渚为经穴名(Zhōngzhǔ TE3)[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1]。中渚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输穴,五行属木[2]。中即中间,渚即水中小洲,此穴在五输流注之中间,经气如水循渚而行,故名中渚[1]。中渚穴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目眩,目赤,目痛,中耳炎,耳鸣,耳聋,喉痹,腮腺炎,肩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肋间神经痛,耳呜,热病,面赤,目翳,视物不清,咽肿,脊膂痛,肩背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神经性耳聋,聋哑症,头晕,喉头炎,角膜白斑,肩背部筋膜炎等劳损性疾病,肘腕关节炎等。

4 中渚穴的别名

中注(《针灸甲乙经》),下都(《奇效良方》)。

5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于关冲……注于中渚,中渚,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输。

6 穴名解

中即中间,渚即水中小洲,此穴在五输流注之中间,经气如水循渚而行,故名中渚[1]。

中,指人身元气之根本,又指心神情志。《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根也。”注:“谓生气之根本,发自身形之中。三焦正为人身元气之根本也。”渚,水歧也,又小沙洲也。渚,本作陼。《说文》:“如渚者陼丘,水中高者也。”段注:“《释水》曰: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三焦水道似江,穴居其中如渚,本穴在小指次指掌骨间,循手少阳之脉,由关冲通此而走于阳池,犹水流绕洲而成渚也。手三阳之脉,顺行手背,而本经居三阳之中间,水流成渚,其势较缓,能使水液留涟,故本穴治症略同液门。《子午流注说难》:“中渚乃三焦所注之俞穴,若江之有渚,而居其中。”又为元气之所聚,亦为治情志病症所当取。后世针灸歌赋均多“脊间心后针中渚”之说,而情志病正与心神有关也。[3]

7 特异性

中渚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五输穴之输穴,属木。

8 所属部位

手背[4]

9 中渚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中渚穴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5]。

中渚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间,掌指关节后方凹陷处[2]。

中渚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间,第四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微握拳取穴[1]。

中渚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中渚穴在手背的位置

中渚穴在手背的位置

中渚穴在手背的位置(肌肉)

中渚穴在手背的位置(骨骼)

10 中渚穴的取法

俯掌,液门穴直上1寸,即第四、五掌指关节后方凹陷中取穴。

中渚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间,第四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微握拳取穴[1]。

俯掌,液门直上1寸,当第4、5掌指关节后方凹陷中取穴[6]。

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手背部第4、第5指指缝间掌指关节后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中渚穴[7]。

11 中渚穴穴位解剖

中渚穴下为皮肤、皮下筋膜、手背深筋膜、第四骨间背侧肌。有手背静脉网及第四掌背动脉。分布著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皮肤由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的静脉网由接受由手指、手掌浅层和深部的静脉。手背深筋膜可分为浅深两层。浅深两层筋膜在指蹼处相互结合,并在掌骨底以纤维膈相连。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过第四三、四伸肌腱之间,深达第四掌骨间隙的骨间肌。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第四骨间背侧肌[1]。

皮肤→皮下组织→骨间背侧肌[8]。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手背静脉网和尺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尺神经肌支和掌背动脉分布[8]。

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并有手背静脉网和第四掌背动脉通过[2]。

12 中渚穴的功效与作用

中渚穴具有清热通络,开窍益聪的功效。

中渚穴有疏气机、利耳窍作用[1]。

中渚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输主体重节痛”,故取中渚穴可治疗手指屈伸不利、肘臂肩背疼痛[9]。

手少阳经循行“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近于侧头部,入耳中,泻中渚穴可治疗头面五官病[9]。

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三焦热盛,内热伤阴,原气受损,故取中渚穴还可治疗消渴[9]。

疟邪伏于少阳,取中渚穴和解少阳、清泻三焦,故可截疟退热[9]。

中渚穴系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有清热开窍、舒筋活血之功[3]。

13 中渚穴主治病证

中渚穴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目眩,目赤,目痛,中耳炎,耳鸣,耳聋,喉痹,腮腺炎,肩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肋间神经痛,耳呜,热病,面赤,目翳,视物不清,咽肿,脊膂痛,肩背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神经性耳聋,聋哑症,头晕,喉头炎,角膜白斑,肩背部筋膜炎等劳损性疾病,肘腕关节炎等。

中渚穴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目眩、目赤、目痛、中耳炎、耳鸣、耳聋、喉痹、腮腺炎,以及肩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肋间神经痛等[1]。

中渚穴主治头痛、目赤、耳呜、耳聋、喉痹、热病、手指不能屈伸[8]。

中渚穴主治头痛,目眩,面赤,目痛,目翳,视物不清,耳聋,耳鸣,咽肿,喉痹;脊膂痛,肩背肘臂疼痛,手指不能屈伸;热病,疟疾[6]。

中渚穴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以及肋间神经痛等[2]。

1、头面部病症:神经性耳聋、聋哑症,头痛头晕、喉头炎、角膜白斑、喉痹;

2、运动系统病症:肩背部筋膜炎等劳损性疾病、肋间神经痛、肘腕关节炎等。

3、其他病症:疟疾。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03~05寸[6][8][1],局部有酸胀感[6],或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6];若向上斜刺,酸胀感可向腕部扩散[6]。

直刺05~08寸[2]。

向上斜刺0510寸,其酸胀感可向腕部放散。

142 灸法

可灸[1][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2]。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5 中渚穴的配伍

中渚穴配大椎、陶道治疟疾[1]。

中渚穴配太溪治咽肿[1]。

中渚穴配耳门、翳风治耳鸣耳聋[1]。

中渚穴配手三里治肩臂痛[1]。

中渚配听会、听宫、翳风,治耳鸣、耳聋[6]。

中渚配支沟、内庭,治咽痛[6]。

中渚配液门、曲池、合谷,治手臂红肿[6]。

中渚配八邪、外关,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手指不能屈伸。

中渚配听宫、翳风,有开窍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中渚配外关、期门,有舒肝理气、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肋间神经痛。

16 特效

每次 左右中渚穴各1~3分钟,可治肢体关节肿痛以及屈伸不利之症[7]。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疟,发有四时,面上赤,䀮䀮无所见,中渚主之。狂,互引头痛,耳鸣,目痛,中渚主之。嗌外肿,肘臂痛,五指瘛不可屈伸,头眩,颔额颅痛,中渚主之耳聋,两颞颥痛,中渚主之。

《针灸甲乙经》:疟发有四时,面上赤,无所见,中渚主之。

《针灸大成》:咽肿,中渚、太溪。

《医宗金鉴》:主治四肢麻木,战振踡挛无车,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等证。

《外台秘要》主热病汗不出,头痛,耳鸣,目痛寒热,嗌外肿,肘臂痛,手上类类也,五指瘛疭,不可屈伸,头眩耳鸣,两颞颥痛,身面痒,疟,项痛,目䀮䀮无所见。

《通玄指要赋》:脊间心后者,针中渚而立痊。

《席弘赋》: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

《灵光赋》:五指不伸中渚取。

18 中渚穴研究进展 181 镇痛

中渚对眼科针刺麻醉手术镇痛效果较好,以中渚、列缺为主穴,用于眼科手术,其镇痛效果较眼附近穴为优越。针刺中渚也可引起肠鸣音亢进[9]。

中渚穴对落枕镇痛效果亦较好。

182 治疗肩关节疼痛

取患侧中渚,斜刺05寸,使针感传至肘,1min后活动肩关节,做内收、前屈、外展、内旋、外旋、上举6个动作,各做10遍,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治疗肩关节疼痛有效[9]。

183 治疗肩周炎

先取鲜姜5片,擦患侧肩部,直到局部发红为止。再针刺健侧中渚,得气后持续运针,用强 法(体弱患者针刺从弱到强),针刺的同时,患者活动肩部,作外旋、外展、后伸等动作。

184 调理胃肠功能

导读:头痛是最为复杂的一大疾病,而且女性头痛问题普遍比男性要多得多。治疗头痛如此棘手,但是在中医这基本就是小菜一碟了。如果你想摆脱头痛困扰,这篇文章或许可以帮到你。

 不同部位头痛可对应 缓解不适

 1、偏头痛

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在三焦经 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疾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也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

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 几分钟即可缓解。

此外, 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痛

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耳朵上部,就可 胆经,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

可以 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 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 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5、头痛如裹

可以先 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 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头顶痛

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后头痛

属太阳经病。可以 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8、头颈僵痛

俗话说“头项寻列缺”,可试试肺经列缺穴。

 9、肾虚头痛

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搜公众号脉脉养生关注。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 肾经的复溜穴、太溪穴等改善。

 10、左边的偏头痛

经常出现在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肾经的筑宾穴,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 肝经的曲泉穴来调理。

 11、右边的偏头痛

如果经常出现的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可以通过 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穴来调理。

 12、酒后头痛

十指梳头,特别是两侧胆经。其中率谷穴治酒后头痛有特效。

中医所说的七情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用现代医学心理学来讲,就是人的七种心理情绪反应。中医称为"情志"。根据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 人的心理精神状态与身体 生理功能互相影响,呈高度相关性。这方面与传统中医理论不谋而合。

喜悦之情可以增加人体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力。心主神明,其华在面,所以会喜形于色。但是过喜则伤心。轻则心悸失眠,重则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怒为肝志

怒伤肝,怒则气上。人在发怒时会导致血压上升,呼吸急促,胃肠痉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亢奋状态。容易诱发脑中风或者心肌梗死等疾病。

3忧为肺志

忧与悲这两种情绪会使肺经郁结,肺气耗散。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咳嗽,心情抑郁,面容憔悴,皮肤粗糙,大便干燥⋯⋯等症状。

4.恐为肾志

惊和恐是受突发性的外界刺激而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此时肾上腺素激增,人处于高度警觉戒备状态。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所以会有"吓尿了""惊呆了"的说法。

5.思为脾志

过度思虑会伤及脾胃,人在集中精神思考问题时会食欲下降。陷入失恋或者单相思的人,往往会茶不思饭不想,焦虑不安。过度的思虑还会导致内分泌紊乱。

所以说,身心是互动的。心理和生理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

1《素问》: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2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3心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灵枢》:“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4肺在志为忧;过忧伤肺;《素问》;“悲则气消。。。。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5脾在志为思,过思伤脾;《素问》:“思出于心,而脾应之。”“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6肝在志为怒,过怒伤肝;《素问》:“怒则气逆,甚则呕血。。”“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

7肾在志为恐,过恐伤肾;《素问》:“恐则气下,惊则其乱“”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 所 定,故气乱矣。“

当然是通过机体神经的刺激反射行为来实现的了!

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中医七情之所以能够得以产生,他完全是建立在人体先天所具有条件反射机能的这个基础之上。

然有了条件反射行为那必然就会有能量的输出与消费。当存蓄在脑组织当中的生命能量因相关条件反射关系的被成功建立而不得不来被消费掉后,那你接下来能够直观看到的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视、听、嗅、偿……的这些人体情欲表现了。

当然了,因生命能量的被过度消费并不单单只会造成脏腑功能、结构上衰退与损伤。事实上只要是人体的组织、器官,那它就都会有受伤的可能,而尤以脑组织为重。只有脑组织先受损了那其他的组织、器官才会随之表现出来,而到底又是落实到哪一处?这关键就要看是脑组织的哪一部分先受损了。

1七情内伤,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引发疾病的情志活动。过于突然、强烈或持久不解的七情反应,超越了人体生理和心理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导致脏腑精气损伤,机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和调节能力低下,引发或诱发疾病时,七情则成为病因,因病从内发称之为“七情内伤”。2情志活动与脏腑精气有着密切的关系,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和保持正常的物质基础。外界的各种刺激只有作用于相应的内脏,五脏精气应答,才能表现出不同的情志反应。如五脏精气发生改变,就会影响人的情志活动,出现异常的情志反应。另一方面,七情过激或持续不解,又可导致五脏精气的失常,气血运行失调。3七情内伤:①直接伤及内脏,七情过激致病,大都直接损伤内脏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七情过激损伤的之脏。即心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悲忧过度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②影响脏腑气机,情志内伤影响脏腑之气的运行,导致脏腑气机升降失常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大怒使肝气上逆,血随气逆的病机变化。表现为头胀头痛,面红耳赤,急躁易怒;血随气逆则呕血、甚则昏厥卒倒;若肝气横逆犯脾,可见腹痛、腹泻。喜则气缓,过度喜乐,使心气涣散或心神惮散的病机变化。轻者可见心悸失眠、少气无力、精神不集中,重者神志失常、狂乱,或见心气暴脱而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悲则气消,过度悲伤,导致肺气耗伤或宣降失常的病机变化。临床见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气短胸闷、乏力懒言等症。恐则气下,过度恐惧,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的病机变化。临床见二便失禁,遗精、滑精、骨痿等症。惊则气乱,猝然受惊,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的病机变化。临床见惊悸不安,慌乱失措,神志错乱。思则气结,过度思虑,导致心脾气机郁滞,运化失职的病机变化。临床见心悸、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及倦怠乏力、食少、腹胀、便溏等症状。③多发为情志病,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或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包括如:因情志刺激而发的郁证、癫、狂,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胸痹、真心痛、眩晕、胃脘疼痛等。其他原因所致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④影响病情变化,七情变化对病情具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良性的或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乃至痊愈。二是诱发疾病发作或加重病情。消极悲观的情绪,或七情强烈波动,可诱发疾病发作或使病情加重、恶化。

中医几千年实践总结得出宝典,有相当实用价值,名利使人有七情,大过伤内腑,偏食也会某脏过或虚,具体详情问我,谢谢!

确有理论根据,比如过怒则伤肝,喜怒忧思悲恐惊,都有对应的脏腑,特别恐惧时,尿都失禁了,是因为肾脏受伤引起,在突发七情时,定要节制,若有过度,必受七情之伤。

尊重自然,按时作息,做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工作。

七情内伤,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惊伤肾。五脏所伤,都来自思想情续,过度想象造成的,很多疾病都属于七情所伤得病的,(七瘿六瘤,症瘕据滞)。这些都是精神分列证和,肿瘤癌症的病发证。

自去领会喜怒优思悲恐惊,喜心,怒肝,优思脾胃。恐肾,悲肺。

《金匮要略》笔记13|百合狐惑阴阳毒证治:百合病(神经衰弱/厌食)

这个章节很有意思,目前为止西医也是无药可治,百合病近似于现代的神经衰弱症或厌食症。 为什么称之为“ 百合病”? 就是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