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2收藏

苓桂术甘汤,第1张

  1、苓桂术甘汤的功效:桂术甘汤对免疫功能低下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诱导免疫功能低下的现象,用苓桂术甘汤连续灌溉,这样才能明显提高机体所,导致免疫抑制机体细胞总数。苓桂术甘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与其促进TH细胞功能。

 2、苓挂术甘汤对氯仿所致机体颤有明显保护作用,苓桂术甘汤对机体有很好的平衡作用,改善身体机能,同时,可以调节生活中的不适症状。

 3、抗心肌缺氧缺血,心律失常及正性肌力作用,苓桂术甘汤能延长缺氧条件下小鼠的存活时间。苓桂术甘汤能促进家兔衰竭心脏的恢复。

 4、苓桂术甘汤的服用方法:苓桂术甘汤是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等成分组成的。生活中的服用方法是加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一般常用方法是用水煎服,这样能更便捷,更有药效。

 5、苓桂术甘汤的食用禁忌:如果的邪化热,咳痰粘稠的人群不能服用苓桂术甘汤。不要食用过量,不然会产生不良反应。苓桂术甘汤对疾病有很好的控制,可以治疗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等现象,有效预防疾病的产生,保持身体健康。生活中要多锻炼身体,促进身体机能调节。

目录 1 拼音 2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6 各家论述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1 拼音

guì zhī qù sháo yào jiā fú líng bái zhú tāng

2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的别名

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

3 处方

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3两,白术3两。

4 功能主治

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5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原书同卷)、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伤寒论方解》)。

6 各家论述

①《金鉴》:此条为汗下后表不解、而心下有水气者立治法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当是去芍药,此方去桂,将何以治仍头项强痛、发热无汗之表乎?若去桂则是芍药、甘草、茯苓、白术,并无辛甘走营卫之品,而曰余依桂枝汤法,无所谓也。且论中有脉促胸满、汗出恶寒之证,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去芍药者,为胸满也;此条证虽稍异,而其满则同,为去芍药可知矣。用桂枝汤以解表,去芍药之酸收,避无汗、心下之满;加茯苓之燥渗,因水停小便不利也。余依桂枝汤法煎服,谓依桂枝汤法取汗也。小便利则愈,谓饮病输水道则愈也。此方即桂苓甘术汤而有生姜、大枣,其意专在解肌,利水次之,故用生姜、大枣佐桂枝,以通津液取汗也。②《伤寒论方解》:本方如去桂,便与证候不合。日医如吉益猷、丹波元简、山田正珍诸氏亦认为不当去桂。因此,理应从《金鉴》及吉益猷氏的说法,将“去桂”改为“去芍”,庶几药与证合。

7 摘录

《金鉴》卷三十一

古籍中的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删补名医方论》:[卷六]删补名医方论(六)

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于桂枝汤

《伤寒心法要诀》:[卷三]汇方

甘草汤。根据本方去芍药,名桂枝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茯苓棱枝甘草大枣汤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三十八卷]汇方

甘草汤根据本方去芍药,名桂枝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苓桂术甘汤 茯苓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

《医宗金鉴》:[卷三桂枝人参葛根黄芩黄连二汤合论]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茯苓,白术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用药赋

最常用的50个经方(几乎每天都遇到)-复兴中医网 刘观涛

最常用的50个经方(几乎每天都遇到)

麻黄汤(麻甘桂+杏)

葛根汤(麻黄+桂枝汤+葛根)

桂枝汤/(桂甘+姜芍枣)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

麻杏石甘汤(麻甘+杏+石)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甘+杏 姜枣+桑白皮 连翘 赤小豆)

麻杏薏甘汤(麻甘杏+薏苡仁)

越婢汤 (麻甘+姜枣+石)

小青龙汤(麻黄汤以芍代杏+半夏 干姜辛味)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去枣 麻黄 防风+知母 术附)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附子)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

栀子豉汤(栀子+香豉)

(三黄)泻心汤(大黄+芩连)

白虎汤/石膏(石膏 知母+甘草粳米)

小建中汤(桂枝汤+增芍药+饴糖)

理中汤或丸/人参汤(干姜甘草+人参+白术)

四逆汤(附子+干姜 甘草)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麦门冬汤去大枣)

竹皮大丸(竹茹白薇 石膏+桂甘枣)

吴茱萸汤(吴茱萸+参姜枣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参甘+姜夏+厚朴)

麻子仁丸(麻仁 杏仁 白芍+小承气汤/大黄+厚枳)

酸枣仁汤(川芎 甘草+酸枣仁 知母 茯苓)

猪苓汤(滑石+猪苓 茯苓 泽泻+阿胶)

甘姜苓术汤/肾着汤 (苓术+干姜甘草)

真武汤(姜芍+苓术+附)

射干麻黄汤(麻黄 +半夏生姜大枣细辛+五味子 紫菀 款冬花 射干)

小半夏汤(夏姜)

五苓散(猪苓术泽+桂枝]下焦

泽泻汤(泽泻 白术)

半夏厚朴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厚朴 苏叶)

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 杏仁+甘草)

苓桂术甘汤(苓术+桂甘)

桃核承气汤(大黄 芒硝 甘草+桃仁+桂枝)(调胃承气汤+桃仁+桂枝)

当归四逆汤(桂枝汤—生姜+细辛+当归 通草)

胶艾汤(归芎芍地+胶艾甘)

桂枝茯苓丸/桃仁(茯苓+桂枝+芍药 丹皮 桃仁)

小柴胡汤/柴甘(柴芩+参甘枣 夏姜)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参甘+大黄+枳实芍药)即(柴芩+枣+夏姜+大黄+枳实芍药)

四逆散(柴胡甘草+枳实芍药散)

柴胡桂枝干姜汤(干姜甘草+柴芩+瓜牡+桂)

半夏泻心汤(干姜+芩连+参甘枣+半夏)

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增甘草)

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减干姜,增生姜)

黄连汤(“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增量黄连加桂枝” 干姜+连+参甘枣+半夏+桂枝)

桔梗汤(桔梗+甘草)

旋覆代赭汤(参甘枣+夏姜+旋覆花 代赭石)

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仁 败酱草+附子)

小陷胸汤(黄连+瓜蒌半夏)

1青年吴某,2014年4月因搬家数日不安顿、慌张劳累,12日持重物后大汗淋漓,下午1时突发心律不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平均约2—3分钟心脏就剧烈地跳上一会儿,以至于头眩、心慌、胸闷,无法继续手头上的工作。来诊时有恐惧感,右手紧捂胸前。我抓住其大汗后发病给他开了一剂桂枝甘草汤。大家也许会疑问:这是心脏病啊!你开这样的药不好吧!其实我们中医人看病针对的是证而不是病,遵循的是见证发药,方证对应。这个患者的病机符合“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这时你又要问了,这个患者没吃发汗药啊?你呆板啊,吃解表药发出的汗谓之汗,其他原因的出汗就不是汗吗?这个患者干重活后出汗就人为的“解表发汗”啊,符合过汗伤及心阳、心阳虚、心无所主的病机,用桂枝、甘草辛甘化阳,温补心阳即可。

13日复诊,非常有效,但心跳没有完全控制好,我再次审视了他的病情,给他加了两味药白术、茯苓,即桂枝,甘草,白术,茯苓。一剂中的。病一下子就全好了。为什么要加白术、茯苓呢?因为我发现他还有脾虚湿盛的表现,可能这个人平时脾胃功能不是很好,心和脾是母子关系,火生土,在心阳不虚的时候,虽然有脾湿,但是勉强可以维持平衡,彼此相安无事,如今心阳一虚,脾不化湿,水气趁虚而入,水气凌心,犯上作乱,所以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兼顾脾湿的问题,一方面补心阳,一方面健脾化湿,双管齐下才可以。

注意了使用苓桂术甘汤不可加减。患者虽说病愈了,因这次病来的迅疾,又那么重,所以请求我再给他开几付药,巩固治疗,顺便调理一下身体,我心思“阳加阴谓之汗”,患者大汗过多伤了心阳也有可能伤及心阴,所以就用苓桂术甘汤加生脉饮(气阴双补,其中的人参也可以大补元气)谁知服后病情立马反复,去掉生脉饮单服苓桂术甘汤,病情立马又好转。

2黄老太,病头晕月余,因她这个晕是脑瓜勺那个地方晕,所以前医或按颈椎病治疗,或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或按脑梗塞治疗等都没有效果。《十问歌》“再兼服药参机变”其实前医也间接地帮了我的忙,我直接排除了前面的那些病,抓住“起则头眩”的苓桂术甘汤证,几付药,很快治愈。

3陈某,心下微满、头昏沉一段时间后,某日突然头重脚轻,头晕眼黑,如坐舟船,坐在办公桌前头都抬不起来,在同事陪伴下前来就诊。我通过问诊得知,这个同志平时特好运动,晨练运动量特别大,每次都大汗淋漓,衣服湿透后,换衣洗澡,日日如此。四诊合参,脉沉紧,心下微满(苓桂术甘汤证的心下逆满)患者还有一个症状,因极不明显,稍不留意医者就会忽略,这个患者说他这段时间胸部有一股轻微的气流通过,瞬间即逝,每天都有那么几次出现(这个是苓桂术甘汤证的气上冲胸),你看“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都占全了,3付苓桂术甘汤下肚病就好了。大家平时锻炼一定要掌握好尺度,因体适宜,无过不及,这个病例对我们就是一个很好的警示,他每天都锻炼的那么凶,时间久了,损伤心阳脾阳,脾阳一虚化湿功能大打折扣,再加上大汗后立马淋浴,内湿外湿合并进一步加重病情,险些酿成大祸。

4青年吴某某,肠胃不好,近期饮食稍有不慎,就会胃部饱满。2018年8月5日中午自行吃了中成药胃立康片(说明是每次吃4片,日两次,患者是每次吃5片,日3次),8月5日晚上吃1次,8月6日早上吃1次,8月6日中午突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非常频繁,午饭还没吃完就双手按着心脏急急忙忙来找我看病了,发作间隙的心率是75次左右。我给他开了:茯苓,桂枝,白术,甘草,1付药病去大半。8月7日下午患者本来没有症状,16:00左右,自行加服一袋参芪颗粒冲剂,谁知服后约10分钟,病情很快发做,平均1分钟不到2分钟的样子就发作一次,间歇期心率65次,赶紧服用苓桂术甘汤,直到19:00病情才控制住,8月8日病情稳定,心率90次,8月10日心率恢复到80次。继续用药观察。

茯苓类方

东子:茯苓治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局部潴留,则局部水肿,生水泡水痘疱疹。治小便不利,即小便异常,尿频,尿少,尿多。尿少者,易下肢浮肿,按之凹陷无弹性者,为浮肿,按之有弹性,但下肢过大者,为肿。茯苓又治肉膶,即肌肉跳动,或因与芍药成药对而治。治肌肉酸重,难以转侧。服热药而身冷者,或因热厥,或因水液代谢障碍,阻碍热量均匀分布。茯苓排水,易使大便干,便秘者宜加大黄。其人苔白,水滑,齿痕,用干姜附子而苔白不能去者,则为茯苓证。茯苓证者易并发苍术证。

白术治骨关节水液代谢障碍,水液潴留骨关节,则骨关节肿胀,若受寒凉,则冷痛,若受炎热,则热痛。茯苓白术药对类方治全身水液代谢障碍,头晕,动静皆晕。

茯苓之长:

茯苓之短:茯苓利小便,夺肠中水,便秘者易加重,故便秘者需加大黄利大便,茯苓大黄为药对,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经方循证情报速递:茯苓、白术、甘草三味药物各自没有镇静催眠作用,但合在一起却有镇静催眠作用,且三味药必须同煎,分开各自煎煮后混在一起则无效,提示共煎的过程发生了某种反应。进一步采用HPLC发现同煎和分煎的汤剂有效成分不同。

蓝莲花:从张仲景经验来看,茯苓主治眩悸。后世医家认为茯苓能“宁心安神”。合观之,则茯苓具有镇静作用。镇静,主要是针对神经精神系统而言的。茯苓镇静,多与半夏和桂枝合用。半夏厚朴汤证为神经症状,苓桂剂也多为神经症状,多有“悸”的表现。《神农本草经》谓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前者类似于奔豚病的逆上,为神经症状;后者则是精神症状。防己茯苓汤治疗“四肢聂聂动者”;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 真武汤治疗“身目闰动,振振欲擗地者”。从这三条可以看出,共同特点为肌肉的不自主抖动,都用茯苓。可知此种症状当为茯苓所主治。可进一步推测,茯苓对肌肉也有镇静作用。

《神农本草经》还说茯苓主治“口焦舌干,利小便”。 “利小便”说明原有小便不利。那么,“口焦舌干” 的情况还能“利小便”吗?口渴而小便不利,显然是脱水症状。那么,在脱水情况下又能用茯苓吗?本来就水分不足还要再去利尿,实在是讲不通的。那么,难道是经文写错了吗?也不是!茯苓所治疗的脱水是病人能进水入口,但水分却只能停留在胃,却不能排入小肠。而水分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完成。既然不能进入小肠,则无论喝多少水也纠正不了全身的脱水状态。这种情况大多见于幽门梗阻导致的胃潴留。茯苓泽泻汤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 ;五苓散治疗的“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之“水逆”证;还有《外台》茯苓饮治疗的“心胸间有停痰宿水”等,这些描述都类似于胃扩张和胃潴留。基本上又都把茯苓列入方名。尤其是茯苓泽泻汤,重用茯苓达半斤。提示茯苓有促进胃中水分转入肠道或者促进肠道对水分的吸收作用。而并不是单纯的增加肾脏分泌尿液来利尿。一旦脱水得以纠正,则口渴而小便不利自然一并消失。

张仲景常把茯苓和白术配伍使用来治疗心下有水饮而证见口渴和小便不利,这是二者主治的共性。那么,茯苓和白术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从张仲景原文来看,腹满者可以使用茯苓而不用白术。肌表之水多用白术而少用茯苓,如越婢汤加白术而不加茯苓。肢体关节的肿痛多用白术少用茯苓,如桂枝芍药知母汤、甘草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

等。能够配伍附子“走皮中,逐水气”的是白术而非茯苓。不仅是肌表之水,就是心下停水之重者,也多用白术而不用茯苓。如泽泻汤和枳术汤都用白术。可见,就治疗水饮来说,茯苓不及白术。若论镇静,茯苓则远较白术擅长。那些治疗悸、动、惊、恐的处方,可以没有白术,但决不可没有茯苓。

coorus:麻黄先煮是为了去沫,如今煮麻黄基本无沫,当然也就不必先煮了。有些药比较难“进水”,像葛根,伤寒论就要求先煮,其实茯苓也是这样的(据说鲜品稍软有弹性),药煮完切开一看,里面还是干的,所以茯苓先煮或砸碎煮可能比较好。而石膏这样的药,怎么煮出不了多少“有效成分”,就不用折腾了。

葵子茯苓散

原文: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原方:葵子一斤  茯苓三两  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茯苓甘草汤

原文:1.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伤寒论》(73)

2.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伤寒论》(356)

3、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伤寒论》(127)

4.水在肾,心下悸。《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5.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原方: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 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注:心下悸为胃内停水的伴有症状,腹诊胃脘部振水间。心下悸者,脐上腹主动脉亢进,按之动悸。

医案:

woyunzhai:半月前一女来诊,述失眠半年,伴心烦心悸,曾治疗不效。诊其舌脉无特别,惟两手厥冷。患者此前因所建的别墅被拆除,而失意苦闷。当时曾想用恩师的除烦或解郁汤等,但考虑到“厥而心下悸”这一特定的方证组合,(以前临证似未曾注意到这一方证)为了验证这一方证,便用茯苓甘草汤。患者昨日来复诊,喜形于色,失眠心烦心悸肢厥皆大减。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简称苓桂术甘汤。

原文: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伤寒论》(67)

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3.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4.脉沉者,有留饮。

5.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6.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原方:

伤寒论: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 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金匮要略: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注:

东子:治头晕,动则头晕,不动不晕,起则头晕,卧则不晕。

起则头眩,或为“直立性低血压”。

颗粒剂一两计3克剂量:茯苓8,桂枝6,苍术4,生甘草4。

颗粒剂一两计5克剂量:茯苓13,桂枝10,苍术7(实为666),生甘草7(实为666)。

医案:

经方论坛“逸人谷”医案:06-07-2012,一妇,1955年生,尿稍频急量少,时作腰痛,大便烂日1-2行。舌中、后部白厚,脉细。予苓桂术甘汤原方: 茯苓25桂枝10苍术15生甘草5,均克,一剂。嘱: 当效,若无效请复诊。16-07-2012,带其夫来看耳鸣,说: 药后症状消除,白厚苔亦退去。其夫耳垂出现“冠脉沟”,于是说耳鸣不必怕,心病得当心!答: 心区常有闷痛,休息可消失。查过,“心肌损伤可能”、“心肌细胞坏死可能”。

经方论坛“登陆真难”医案:60多岁的男性老人,有“喘病”多年。近来气喘加重,出现脸肿,心悸,纳差,寐不安。更为困苦者是每天午后面部出火,脸红,傍晚自行消退。有时腹胀,头昏。在家挂水,每天六七十块钱,效果不满意。老人是同事的乡邻。老伴过世,小儿子在福建打工,与人打斗坐了班房。长子入赘他乡,因要为老父治病遭到妻子反对,毅然离婚,10岁的儿子也自然归前妻抚养。目前也在外地打工。老人靠低保度日。观其面肿,两颊部有细血管增生,如二尖瓣面容。但心脏听诊无杂音。察其舌象,舌质淡,舌面水滑。脉沉,似有弦象。 处方:茯苓40克、肉桂30克、苍术30克、炙甘草20克。5剂。复诊他说,吃了3剂,病情即好转许多。有一付还煮焦了,弃了。目前症状,小腹时胀,纳增,其他不适俱除。还说,尽可能还吃原方。于是,加量与之。

李宇铭医案:庞某,女,4岁,香港人。2013年7月19日,流涕1个月。1个月前开始鼻流清涕,3周前突然咳嗽,流涕黏稠,有痰难咯,晨起色黄,日间少咳痰,无咽不适,大便1~2日一行。舌暗红,苔白腻,脉细滑,动在关上。与苓桂术甘汤:茯苓60克,桂枝45克,白术30克,炙甘草30克,2剂。以水6碗,煎剩下3碗,分9次服,每日服3次。2013年9月1日上药服后,流涕,咳嗽诸症已除,近日无感冒发作。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又名 桂苓五味甘草汤

原文: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方《外台》桂苓五味甘草汤》

原方: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温服。

注:

医案:

读中医经典:患者女,68岁,半个月来面部烘热,下午3点左右始,至晚上9点左右。结束,二便正常,寐安,舌淡,舌尖有瘀斑,脉弦。处方:桂苓五味甘草汤,茯苓20g桂枝20g炙甘草10g五味子10g  3剂。二诊:服2剂后,烘热止。问:不解何意?如若我处方,当滋阴清热,知母黄柏之属。师:金匮条文:“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迟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认为 “其面翕热如醉状”可以描述面部烘热,为气上冲病机,用桂苓五味甘草汤降气冲。

天之君子:患者是我堂婶,49岁,身高中上,体态较丰,肤色一般,眼较大,平时易疲惫, 常肩背困疼,面颊常现红晕,冬天爱干咳,时有牙疼,以右侧后牙为甚,痛处牙齿已连拔数枚,但牙虽去而痛不止。现以鼻喷热气难忍,头时眩 前来索药。乍闻此症,欲以凉散法治之。继诊其脉:两关浮弦有力,而寸尺俱沉弱,典型的中间强两头弱,两手俱如此。得此脉象,再联系患者平时的体质特点,处方的思路一下便转到了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 汤--------“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然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 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遂处方:茯苓15 桂枝12 五味子10 炙甘草8  1剂,患者于昨晚服药,今天晚饭后又来拿药,告曰下午时感觉症状明显减轻,且牙疼处亦感轻松,再诊其脉:两关较前大缓,寸尺已起,六脉现平,方确信药已中的,遂照前方再开两剂。个人感觉该方应是堂婶调体之的对方,其一切杂症均可治之,有关该患者的情况我会及时上发。

小吹:约4年前,一例女性患者,约近50岁,更年前综合征来诊,口干心悸,半年来多方治疗不愈。后黄仕沛老师接诊,患者对黄师说,她的病怪怪的,又羞于对人言,也未对其他医生诉说过。就是面部烘热发作时,有一股热气从右侧阴唇起循腹部往上至面部,甚觉难受,大便秘结,余无特殊。黄师对劳师姐说,此苓桂味甘汤证也。遂处以:桂枝十五克  茯苓二十四克  五味子十五克  生地三十克  大黄十克  甘草十二克  三剂而愈。

yiguiran:2013年3月中旬,本人感冒,鼻塞、偶尔咳嗽吐痰稍粘稠、偶尔流清鼻涕、全身不适;当时不在意。第二天下午4点钟左右,咳嗽加剧来势汹涌--------好象一股气从小腹猛冲逆上的咳嗽,大约一分钟内猛咳好几次,痰也变得清浠如鸡蛋清、感觉最有意思、也最明显的是:几乎伴随咳嗽的同时,痰从心下逆上喉咙如喷泉般涌到口腔,心下稍感胀闷不适,同时鼻涕(清稀)、眼泪一起如泉涌;背部稍感恶寒。有一种憋闷感。舌淡红台白滑,小便稍黄大便偏稀,双关脉弦紧数(大概)。自己开方========小青龙+茯苓。儿子主动帮我抓药,让老婆熬药,晚上7点钟喝一碗药,上床睡到晚上9点多)起来小便畅快淋漓。2个多小时内,病然若失。

又一次让我惊叹经方的神奇!同时得感谢仲景先师、胡老;感谢经方论坛、感谢黄煌老师。因为我在经方论坛向大家学习了3年。对于这种小打小闹的感冒处理起来已经很自信了!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简称苓桂甘枣汤。

原文:1.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伤寒论》(65)

2.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贲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原方: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注:治起则头晕目眩,静则晕止。脐下动悸,或脐处动悸,为欲作奔豚。奔,为跑。豚,为猪。奔豚气,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奔豚病脉象各不相同,应舍脉从证。茯苓治肌肉跳动,桂枝治腹主动脉博动亢进。水可用常流水。白术不治奔豚,亦不妨碍治疗奔豚,无需因脐上筑者而忌讳合方白术,有是证即可用是药。

医案:

天空的雨:患者于十月前因感冒在社区医院上午输液治疗,下午三时突然肚脐处突然跳动不止,呕吐数次,烦乱不休。转院至市、区两级医院胃镜检查示:胃窦炎;做心电图等其他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住院输液八天略有改善出院。后十月来又发作数次。每次在家中苦熬数周好转。2月3日又发作,自觉心中烦乱,肚脐处跳动不止,恶心欲吐,比以前越发严重。其儿媳求助于我。其人形体消瘦,以手按胸趴在桌子上,全身抖动,口中呻咛不止。舌淡苔白滑。桂枝50g茯苓50g  炙甘草50g  共研细粉末,每次3g 每天3次,用大枣汤调服 。10日来再无脐下跳动。

黄煌:苓桂甘枣汤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的简称,定悸的效果来得快,而且安全。下面,说个今年5月在家乡接诊的案例。

        卢老汉,77岁。5月22日初诊:颧骨高凸,两颊深陷,满口假牙已经松脱,说话口齿不清,舌头胖大而紫暗,舌面堆积者浑浊的白苔。他的嗓音嘶哑:“没有气力哇,头晕,晕……,胸口难受,这里……”他伸出手,摸着胸口。家人告诉我,老人有高血压病、房颤、脑梗。最近经常晕厥跌倒,也为此住过医院。希望中医调理。我让病人躺下。他确实很瘦,舟状腹,按之扁平没有弹性,空荡荡的裤管里瘦削干枯的小腿满是皮屑。脉是空大的,按之硬,脉律不齐。“他是‘桂枝人’!”。我当即处方:茯苓40肉桂10桂枝10炙甘草30红枣50,5剂。

        6月22日复诊:老人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转,脸色也显得红润些。他高兴地告诉我,7剂后心慌心悸、起立头晕即明显减轻,胃口和体重都增加了。家人说,上方已经连续服用了17剂。因为还有乏力气短,我在原方上加龙骨、牡蛎、党参,嘱继续间断性服用。

      苓桂甘枣汤是平冲定悸方。《伤寒论》用于“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65)。脐腹部有强烈的搏动感,如有上冲攻动的小猪,人不仅慌乱难受,甚至可以晕厥。张仲景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具有强烈心慌心悸的患者。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循环系统疾病和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过程中,特别是心功能不全、房颤、心律不齐、低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瓣膜病等。这位老人以心悸晕厥为主诉,是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从主治疾病谱对照,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是合适的。

        不过,用苓桂甘枣汤还要看人是否瘦弱,舌质是否暗淡?脉搏是否无力?“桂枝人”是一种重要的参照系。“桂枝人”是对适用大剂量桂枝、肉桂以及长期使用桂枝类方的人群作的一种简称。其人多消瘦憔悴,易出汗,易心悸,尤其以舌暗淡或紫暗、舌质胖嫩、脉弱为特征。难道胖的人就不能用此方吗?这倒不能把说绝,有时也有这种可能。但从苓桂甘枣汤药物组成来看,十五枚的大枣,再加上二两甘草,按常理只能用于瘦人,或者说,其人没有浮肿,没有虚胖。甘草让人浮肿,大枣让人肥壮,你看《伤寒论》上的甘草方,大多用在剧烈的汗吐下以后,此时体液丢失严重。大剂量的大枣方,大多用于“虚劳不足”,如炙甘草汤用大枣30枚,薯蓣丸大枣用百枚。

        经方中定悸方很多,有些方与苓桂甘枣汤很相似。如苓桂术甘汤不用大枣而有白术,则其特点在利水定悸,可用于饮聚水停的“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大多见于伴有胃下垂、胃潴留、腹泻等消化道疾病者。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也不用大枣,而有五味子,其特点在固脱定悸,可用于咳喘患者出现多唾口燥,脉微厥逆,“面翕热如醉状”“小便难,时复冒”时,这多是心肺疾病的虚脱之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低血压等多见。一味药物之差,方证同中见异,经方的严谨性于此可见一斑。

苓甘五味姜辛汤

原文: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方《外台》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原方: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五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医案:

药里真:李某,3周岁,同事的儿子,半月前感冒病愈之后,一直清涕不止,卫生纸擦拭不停,望其舌,质淡苔白而润,口不渴,小便清长。投予苓甘五味姜辛汤。处方:茯苓10,生甘草5,五味子8,干姜10,细辛3,二剂。第三天,询其父,得知,二剂之后,清涕便止。经方的威力真是不可小觑!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又名 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原文: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老,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方《外台》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

原方: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细辛二两 干姜二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简称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原文: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方《外台》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

原方: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开,日三。

四君子汤:管某  女  55岁  半夏眼(眼裂大,敏感,反应快,情感易从眼神流露),体胖。 两月前感冒,经治疗好转,但遗留咳嗽。曾经多处诊治,病情时有反复,未能痊愈。刻诊:阵发性咳嗽,受寒加重,痰少,口干,饮水不多,说话多容易喑哑,余无特殊。舌苔白润,脉缓。我拟诊寒饮。因无鼻塞、清涕、水样痰,故未选小青龙,而用温肺祛饮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五剂,茯苓20 五味子15 细辛6 干姜15 姜半夏12 杏仁15 甘草6。服后效果显著,嘱再服五剂巩固。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原文: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方《外台》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原方: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黄三两

右八昧,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原文: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伤寒论》(28)

原方:于桂枝汤方内,去桂枝,加茯苓、白术各三两,余依前法,煎服。小便利,则愈。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 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注:

东子: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或为错简,应为桂枝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解表。病饮者,需治其水,水若不治,解表无效。茯苓白术为药对,治水饮,从小便出。桂枝加茯苓白术汤治水饮而致头痛,颈项不适,发热。偏头痛者,宜合细辛类方。

山田业广:考证“头项强痛”,“谓头痛、项强”。

lj200719:如果外证有水饮,只是解外,是没效果的,要先去水饮。如伤寒论28条的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80条的真武汤证,发汗,其人仍发热。厥阴病的,先治其水,再治其厥。 还有伤寒论第98条,面目及身黄,小便难者,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之。我治过一个小柴胡汤证兼水饮而小便不利的病人,先用柴胡桂枝汤,反而增加眩晕,而后加茯苓白术之后则愈~~

一、桂枝汤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而脉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阳明病,脉迟,虽汗出多。而微恶寒,表未解者。

5。病下利而脉浮弱者。

6。霍乱吐利止,而身疼不休者。

二、桂枝加桂汤方

辨证要点治桂枝汤证而气上冲剧甚者。

三、桂枝加芍药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见腹拘急而满痛者。

四、桂枝加大黄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加大黄汤证,即桂枝加芍药汤证又见里实拒按,或大便不通者。

五、桂枝加葛根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又见项背肌肉强急。

六、栝蒌桂枝汤方

辨证要点病见桂枝汤证,又见痉挛拘急症状,口渴、脉沉者,可辨为本方证。

七、桂枝加黄芪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汗出恶风、不渴者,即表虚不固甚者宜用本方治之。

八、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汗出恶风、汗色黄粘、口渴者本方主之。

九、桂枝加附子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见汗出恶风明显,小便难,脉沉细、四肢微急者。

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见身疼明显,纳差、脉沉迟者可选用本方。

十一、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咳喘病人不论新久,见汗出恶风脉缓者宜用本方。

十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兼见失精梦交、脉见虚象者多可与本方。

十三、小建中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兼见腹中急痛,或见心悸而不呕者。

十四、当归建中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又见血虚明显者。

十五、黄芪建中汤方 小建中汤证而有黄芪证者。

辨证要点里急腹痛,汗出恶风甚者宜本方主之。

十六、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辨证要点肢体麻木不仁,脉虚弱,无实象者可选用本方。

十七、桂枝去芍药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杨证又见寸脉浮关尺脉沉,症见胸满,或心悸头晕,或气上冲者可用本方治之。

十八、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去芍药汤证又见脉沉细,症有恶寒者宜用本方。

十九、桂枝附子汤方

辨证要点表虚寒,关节痛疼,脉浮虚而涩者;可用本方治之。

二十、去桂加白术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附子汤证无气上冲,而见小便自利、大便偏干者。

二十一、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辨证要点身痛、关节痛、小便不利者可选用本方。

二十二、甘草附子汤方

辨证要点表虚寒证见关节痛剧,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者。

二十三、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去芍药汤证而痰涎多者。

二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去芍药汤证有痰饮惊狂者。

二十五、桂枝甘草汤方

辨证要点心下悸欲得按而无里实证者。

二十六、半夏散及汤方

辨证要点咽痛,有表证而口不渴者。

二十七、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甘草汤证又见烦躁惊悸者。

二十八、防己茯苓汤方

辨证要点表虚伴见四肢肿者。

二十九、防己黄芪汤方

辨证要点四肢浮肿、汗出恶风明显者。

三十、桂枝人参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甘草汤证又见理中汤证者。

三十一、白虎加桂枝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甘草汤证又见白虎汤证者。

三十二、苓桂术甘汤方

辨证要点头晕目眩、或短气小便不利见气上冲者。

三十三、苓桂枣甘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甘草汤证见脐下悸动、气上冲者。

三十四、茯苓甘草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心下悸者。

三十五、茯苓泽泻汤方

辨证要点茯苓甘草汤证又见口渴思饮而呕吐明显者。

三十六、苓桂五味甘草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咳逆上气有痰饮者。

三十七、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辨证要点咳而胸满,吐白痰,口不渴者。

三十八、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方

辨证要点咳而胸满,吐稀白痰,头晕呕逆者。

三十九、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方

辨证要点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证兼见头面或四肢浮肿者。

四十、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方

辨证要点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证兼见上热而大便难者。

四十一、五苓散方

辨证要点表虚证兼见心下停饮、小便不利者。

苓桂术甘汤

  1、苓桂术甘汤的功效:桂术甘汤对免疫功能低下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诱导免疫功能低下的现象,用苓桂术甘汤连续灌溉,这样才能明显提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