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枯矾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5收藏

蜘蛛枯矾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蜘蛛枯矾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蜘蛛枯矾散 1 拼音

zhī zhū kū fán sǎn

2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1 方名

蜘蛛枯矾散

22 组成

蜘蛛(腹大色黑)1个,白矾12g,明雄黄3g。

23 主治

鹅口疮。

24 蜘蛛枯矾散的用法用量

用少许吹入口内,日2次。

25 制备方法

将白矾放入铁勺内,再将蜘蛛打死,放在白矾上面,用火烧炼,使白矾无稀液,蜘蛛干为度,凉后取出,加入明雄黄,共为细末,贮好。

古籍中的蜘蛛枯矾散 《竹林女科证治》:[卷四求嗣下]裹脐法

裹脐须将脐带盘作一团,用枯矾末掺于带上,用新棉花约浓半寸封盖,外用软绢裹束,缓急得中,急则令儿吐。日

《外科正宗》:[卷之四杂疮毒门]妇人脚丫作痒第九十八

先作痒而后生湿烂。又或足底弯曲之处,痒湿皆然。枯矾散枯矾散中石膏黄丹轻粉不相饶四味将来为末掺脚丫湿

《验方新编》:[卷十九足部]脚面恶疮

用羊屎烧成灰为末,以麻油调敷。如痒,再加入枯矾、轻粉少许。如不收口,以松香、枯矾、极木烧灰存性,各一

《验方新编》:[卷十七耳部]耳内流脓

用海螵蛸一钱,枯矾一钱,麝香一分,干胭脂烧灰存性五分,共为细末吹入耳内少许,即愈。大人小儿皆效。又方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八]白矾四百五十九

  所谓老鼠奶 ,医学上称为寻常疣,疣在中医古籍中称为“疣目”、“千日疮”、“刺瘊”、“扁瘊”,俗称“瘊子”、“老鼠奶”等。是因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表皮内新生物。

  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好发于手背、指背,足缘及甲周等部位。有时只有一个母疣,有时因自我接种感染而突然增多。

  本病大多在2年内自行消退。 一般寻常疣大都是良性疾病,可通过外科手术或冷冻、激光等方法治疗,效果较满意。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地榆油膏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地榆油膏 1 拼音

dì yú yóu gāo

2 处方

地榆粉31g,冰片2g,麻油60ml。

3 功能主治

胎火丹毒。

4 地榆油膏的用法用量

调膏。外用。

5 摘录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古籍中的地榆油膏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六诸疮肿门]疮

千金方)治疥癣疮。百疗不瘥。楝实(一斤)桃皮苦参地榆根(各五两)上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稍温洗之。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眼目

蜡,塞鸣聋。)鲤鱼胆、脑鲫鱼胆、脑乌贼乌鸡肪鹈鹕油膏鼠胆脂驴脂猫尿人尿(并滴聋。)雀脑兔脑熊脑鼠脑(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术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豆青膏的用法用量 6 注意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豆青膏 1 拼音

dòu qīng gāo

2 处方

白降丹1钱,巴豆油1钱半,青黛面适量,羊毛脂1两,凡士林4两。

3 制法

搅匀成膏。

4 功能主治

软坚,润肤,止痒。主慢性肥厚性皮肤病,牛皮癣静止期,神经性皮炎,皮肤淀粉样变(松皮癣)等。

5 豆青膏的用法用量

外用薄敷。

6 注意

对汞过敏者及急性皮肤病不宜用。

7 摘录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古籍中的豆青膏 《本草纲目别名录》:[本草纲目释名]草部(中)

)乳香(马尾香摩勒香天泽香多伽罗香)龙脑香(片脑膏名婆律香羯婆罗香)没药(末药)獐脑(韶脑)阿魏(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蛊毒

又方,以螺青细研,新汲水调下。白扁豆饮(一名巴豆膏)解砒毒等。上用白扁豆,不以多少,为细末,入青黛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三诸毒门]解酒毒

服此。陈皮(去白汤浸炒)葛根(锉)甘草(炙锉)石膏(打碎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以解酒毒治饮酒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九积聚门]积聚

宜方)治脾胃伏冷。吞酸呕逆。积饮聚痰。丁香干姜红豆青皮陈皮(制)甘草川乌良姜(各四两)胡椒(二两)益

《本草纲目别名录》:[本草纲目释名]草部(上)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痒风的病因病机 5 痒风的症状 6 痒风的诊断 7 痒风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血热风盛 7111 症状 7112 辨证分析 7113 治法 7114 方药治疗 712 湿热蕴结 7121 症状 7122 辨证分析 7123 治法 7124 方药治疗 713 瘀血阻滞 714 血虚风燥 7141 症状 7142 辨证分析 7143 治法 7144 方药治疗 72 外治法 8 痒风患者日常保健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痒风的穴位 2 治疗痒风的方剂 3 治疗痒风的中成药 4 痒风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痒风 1 拼音

yǎng fēng

2 英文参考

pruritus

3 概述

痒风为病名[1]。又称风瘙痒。为一种全身瘙痒性皮肤病[1]。类似皮肤瘙痒症[1]。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

风瘙痒(wind itching;pruritus cutanea)为病名[2]。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又称之为风痒、血风疮、痒风、谷道痒、阴痒等。是指以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为主要表现的感觉异常性皮肤疾病[3]。无原发性皮肤损害。以自觉皮肤阵发性瘙痒,搔抓后常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继发性皮损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可分为局限性和泛发性两种。局限性者,以 、 周围瘙痒最多;泛发性者,则多泛发全身。本病多见于老年及青壮年,好发于冬季,少数也可夏季发病。

《诸病源候论》:“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人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

风瘙痒相当于西医的皮肤瘙痒症[3]。

痒风类似皮肤瘙痒症[1]。

4 痒风的病因病机

痒风由风、湿、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所致;或血虚肝旺,生风化燥,肌肤失养而得[1]。

风瘙痒因受风邪引起[2]。

风瘙痒因表虚卫气不固,复感风邪,郁阻肌肤而成[2]。

风瘙痒因禀性不耐,血热内蕴,外邪侵袭,致血热生风而痒;或因病久、年老体弱,气血亏虚,风邪乘虚外袭,血虚生风,肌肤失养而痒;或为饮食不节,嗜食辛辣炙博、醇酒油腻,损伤脾胃,湿热内生,日久化热生风,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佛郁于肌肤而发;或由情志内伤,五志化火,血热内蕴,化热动风而成。

5 痒风的症状

《诸病源候论》卷二:“此由游风在于皮肤,逢寒则身体疼痛,遇热则瘙痒。”

风瘙痒患者起病突然,遍身发痒,游走不定,甚则剧痒难忍,搔后出现抓痕、血痂[2]。

痒风患者皮肤无原发疹[1]。遍身瘙痒,夜间尤甚,常搔抓至皮破津血[1]。由于过度频繁搔抓,皮肤可见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1]。常因瘙痒而致夜寐不安、纳差、精神不振[1]。

6 痒风的诊断

瘙痒为风瘙痒的主要症状,瘙痒为阵发性,白天轻,夜间重,亦因饮酒、情绪变化、受热、搔抓、摩擦后发作或加重。无原发性皮损,由于连续反复搔抓,可引起抓痕、表皮剥脱和血痂,日久皮肤可出现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以及湿疹样变。

患者常因瘙痒而致失眠或夜寐不安,白天精神不振,甚至影响食欲。

发生在秋末及冬季,因气温骤冷所诱发者常因瘙痒而致失眠或夜寐不安,称冬季风瘙痒,一般春暖可愈;

发于夏季,由温热所诱发者,称夏季风瘙痒,入冬则轻。

7 痒风的治疗

痒风治宜祛风清热利湿,养血平肝[1]。可内服消风散或当归饮子加减[1]。外用地肤子、苍耳叶、浮萍等煎汤温浴[1]。

风瘙痒治宜祛风养血润燥[2]。可内服当归饮子,或针刺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隔日一次,十日为一疗程[2]。

71 辨证治疗 711 血热风盛

风瘙痒·血热风盛证(wind itchingwith pattern of blood heat and wind excessiveness)是指血热风盛,外灼肌肤,以皮肤瘙痒剧烈,遇热更甚,皮肤抓破后有血痂,伴心烦,口渴,小便色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风瘙痒证候[3]。

7111 症状

青年患者多见,病属新起,症见皮肤瘙痒剧烈,遇热更甚,皮肤抓破后有血痂;伴心烦,口干,小便黄,大便于结;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7112 辨证分析

风热外袭,或血热生风,风盛阻于肌肤,故皮肤瘙痒剧烈;因于热邪,故遇热痒甚;血热生风则皮肤抓破后有血痂;热扰心神则心烦;热邪伤津,津不上承而口干,肠道津亏则大便于结;热移小肠则小便色黄;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之象。

7113 治法

疏风清热凉血。

7114 方药治疗

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血热甚者,加丹皮、紫草以凉血清热;风盛者,加全蝎、防风以祛风止痒。

712 湿热蕴结

风瘙痒·湿热蕴结证(wind itchingwith dampnessheat amas ent pattern)是指湿热蕴结,侵犯肌肤,以瘙痒不止,抓破流津,伴口干口苦,胸胁闷胀,纳谷不香,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为常见症的风瘙痒证候[3]。

7121 症状

瘙痒不止,抓破后脂水淋漓;伴口干口苦,胸胁闷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7122 辨证分析

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蕴结于肌肤,化热生风,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故见皮肤瘙痒不止,抓破后脂水淋漓;肝胆实热则口苦口干,胸胁闷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象。

7123 治法

清热利湿止痒。

7124 方药治疗

龙胆泻肝汤加减。

713 瘀血阻滞

风瘙痒·瘀血阻滞证(wind itchingwith pattern of static blood obstruction and stagnation)是指瘀血阻滞于皮肤,以皮肤瘙痒经年不愈,入夜加重,得冷或遇热皆加剧,肤色紫暗,抓痕、血痂色乌紫,多见于腰围、臀部、足背等受挤压部位,伴面色晦暗,口唇色紫,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为常见症的风瘙痒证候[3]。

714 血虚风燥

风瘙痒·血虚风燥证(wind itchingwith pattern of winddryness due to blood deficiency)是指血虚风燥,以皮肤干燥瘙痒,抓痕遍体,皮肤肥厚,迭起细薄鳞屑,或呈苔藓样变,伴面色无华,头昏目眩,心悸失眠,夜寐不安,或大便燥结,舌质淡,苔薄,脉细或弱为常见症的风瘙痒证候[3]。

7141 症状

以老年人为多见,病程较长,皮肤干燥,抓破后血痕累累;伴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舌红,苔薄,脉细数或弦数。

7142 辨证分析

年老气血不足或久病耗伤阴血,皆可致血虚肝旺,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故见皮肤干燥、瘙痒;病程较长,反复搔抓,故抓破后血痕累累;血虚肝旺则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舌红、苔薄、脉细数或弦数为血虚肝旺之象。

7143 治法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7144 方药治疗

地黄饮子、当归饮子加减。体虚年老者,重用黄芪、党参以补气;瘙痒甚者,加全蝎、地骨皮以止痒;皮肤肥厚脱屑者,加阿胶、丹参以养血活血。

72 外治法

周身皮肤瘙痒者,可选用百部酊、苦参酒外搽,每天数次。

皮损有湿疹样变者,用.三黄洗剂外搽,每天4—5次;苔藓样变者,用黄柏霜外涂,每天3次。

各型皮肤瘙痒,可用药浴或熏洗、熏蒸疗法。如苦参片、白鲜皮、百部、蛇床子、地肤子、地骨皮、花椒等煎水作全身熏浴,或矿泉浴等。

皮肤干燥发痒者,可外用各种润肤膏薄搽。

8 痒风患者日常保健

1.忌食辛辣、鱼腥发物,忌饮酒,多食蔬菜、水果。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搔抓、摩擦或热水烫洗,忌用堿性强的肥皂洗澡。

3.内衣要柔软宽松,宜穿棉织品,不宜穿毛织品。

9

蜘蛛枯矾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蜘蛛枯矾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