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乐谱在日本有多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2收藏

中国古乐谱在日本有多少,第1张

九万多。

日本是藏有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与历史文物最多的国家之一,不仅门类丰富,品种齐全,品质殊胜。中国古乐谱在日本有九万多曲。

中国古乐谱如同文字的发明一样,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记录下来的乐谱的发明与完善,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乐谱的价值之于音乐,犹如古籍的价值之于历史。它把转瞬即逝的古调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刻写下来,使后人得以部分地恢复原曲。

晚清、民国年间中国古籍流入日本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构成了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侧面。一般来说,近代中日书籍交流之路的打通当在甲午战争之后。进入20世纪,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一时期,内藤湖南、田中庆太郎、长泽规矩也是三位有代表性的来华访书学人。

确实是第一次。

自2019年4月1日起,明仁主动退位,太子顺理成章地即位,年号也终于尘埃落定,采用“令和”,是日本第一位不从中国古代书籍中寻找年号的,可谓是开创首例了。

日本作为学习并实践中国年号制度的国家之一,而且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年号的国家,对于年号的变更,不仅仅是日本本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更是全世界的话题。

中国封建统治者改年号主要原因是新帝即位。另外,遇到“天降祥瑞”的吉兆或遭受天灾人祸政治危机等厄运时封建统治者希望通过改元为自己歌功颂德,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历史上,日本天皇也出于同样的政治目的频繁改元(据统计,日本从645年至今,共使用过247个年号)。改元的具体原因主要是:

(1) 新天皇即位;

(2) 天象异变、疫病流行或发生天灾、战乱; 

(2)天降祥瑞。 

“令和”是“大化”以来的第248个年号,出自日本古典书籍《万叶集》。现在可以十分确定的“令和”成为历史上日本不借鉴中国书籍的年号,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但早在昭和末期,日本政府就有意自己“创新”,委托当时日本东京大学研究文学的著名教授考虑新年号,但没想到最终进入候选名单方案的三个年号,仍是出自中国古书。

事实上,虽然日本很多文化都源自中国汉唐文化、学习中国汉唐文化,但经过这么多年历史发展,日本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和风文化”。

1860年英法联军开进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光顾了中国很多大城市。别的不说,列强两次入侵抢走的文物就数以百万计,以致百余年后的今天,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英国或者法国的某个家庭发现了一件价值不菲的中国文物,拍出多少钱之类的。

相关图

比起早年的欧洲列强,日本当年抢走的中国文物只多不少。或许西方人来得早,把他们认为的精品文物抢走最多。但从1931年算起,日本入侵中国长达十四年,他们有大把的机会和时间搞走中国的文物。实际上这是日本政府有预谋、有组织的一个计划。从手段来说更是花样翻新,抢是少不了,巧取豪夺或者偷盗也占了相当一部分。比如末代皇帝溥仪就干过盗窃故宫文物送给日本人的光辉事迹。

以致后来有一个尴尬的事实,要研究中国历史,必须到日本去。日本抢走的中国文物实在太多了。大约有多少呢?前些年的《国际先驱导报》刊文说,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日军侵华战争期间,中国记录在案的文物流失有360万件外加1870箱,另有700多处古迹遭蓄意破坏。

在日本的中国文物

360万件什么概念?要知道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故宫目前的馆藏文物才180万件。仅从数量而言,日本起码得搞两个故宫博物院才能放下中国的文物。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了其中一万多件,涵盖了中国从远古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到清朝的书画瓷器等珍品。近代全世界最具考古价值的超级珍品之一,北京人头盖骨也是被日军掠走的。但运送那一批文物的日本船只阿波丸号沉没了,这件宝贝自此下落不明。

在日本的中国文物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抗战爆发很多年前,日本派遣了大量的学者和探险队窃取中国文物,当然也有出价极低买走或者骗走的情形。这些人实际上都是日本政府资助的。到了30年代,偷偷摸摸的方式不能满足日本日的胃口,大规模的掠夺、盗掘开始了。比如仅在洛阳金村,日本人就一次性抢走了大量的铜器、古籍,其中有数以百计的宋版书珍本。

抗战旧照

人们都知道当年日本在我国东北修了满洲铁路,后来日方有人透露,参与修建铁路的日本人,很多都是历史文化或者考古方面的学者。他们以调研地理环境为借口,摸排中国境内的文物和古迹。当年在日占区,到处都有日本的调研队。如此大规模的文物古迹调研活动,只怕中国几十年来还没日本人当年搞得好。所以说去日本学中国历史,是半点不夸张。

《顺治迁都》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借用一个朝鲜人的口吻对日本人说:“你们的大名是日本人,但我喜欢叫你们海盗……海盗,只能漂泊在海上。”我极赞同这句话,日本人倒是想上岸,终于还是被赶回了海岛上。

2019年4月1日,邻国日本公布了新年号“令和”,这一年号将自5月1日起正式启用,而现用年号“平成”则将在4月30日停用。自公元7世纪“大化”年号以来,日本历史上有据可考的247个年号全部出自我国古代经典,可见古代中国文化对该国的深厚影响。那么就让民族文化为你介绍,哪些日本年号来自我国古代典籍。

日本现新年号令和

当地时间4月1日上午,日本政府公布新年号为“令和”。5月1日开始,日本将从平成时代进入到令和时代。“令和”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诗句“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佩后之香。”是首次出自日本古籍的年号。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日本的《诗经》,所收诗歌主要为公元4世纪至8世纪中叶的长短和歌。一般认为《万叶集》经多年、多人编选传承,经数人校正审定才成今传版本。

这些日本年号来自我国古代典籍

迄今为止,日本共有247个年号,一直以中国古籍为依据来制定,除“天平感宝”、“神护景云”等奈良时代的5个例外,均由2个汉字组成,而且从未使用过平假名和片假名。

由于日本天皇在彰显自己权威和特色的同时也会加入迎来长久而美好时代的愿望,特定汉字被反复使用。其中次数最多的是“永”字,达29次。“元”和“天”字各27次,“治”为21次,“应”20次,“正”“长”“文”“和”各19次,“安”则使用过17次。

仅使用过1次的汉字有“吉”“胜”“泰”“白”“福”等30个。昭和的“昭”字也是其中之一。在决定昭和的时候,据称解释字义花了很多功夫。平成是第12次使用“平”字,“成”则是首度登场。

下面选取部分来自中国典籍的日本年号,以供参考:

养老:第44代天皇年号。出自《礼记》:“凡养老者,有虞氏以燕礼”;

嘉祥:第54代天皇年号。出自《汉书》:“是以百姓安,阴阳和,神灵应,而嘉祥见”;

延喜:第60代天皇年号。出自《尚书》:“延喜玉,王受德,天赐佩”;

长和:第67代天皇年号。出自《礼记》:“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

久安:第76代天皇年号。出自《晋书》:“建久安于万载,垂长世于无穷”;

承安:第80代天皇年号。出自《论衡》:“禹舜承安继治,任贤使能”;

安贞:第86代天皇年号。出自《易经》:“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德治:第94代天皇年号。出自《左传》:“德以治民,君请用之”;

平成:第125代天皇年号。出自《史记》和《尚书》,一为《史记·五帝本纪》:“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二为《尚书·虞书·大禹谟》:“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1、《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宗教学、民族学、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

它的学术价值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它大量地、有条序地记载了当时中国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内容,如山系、水文、动物、植物、矿藏、国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没有新发现。

2、《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3、《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4、《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梦溪笔谈》具有世界性影响。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排印这部名著,20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家都有学者、汉学家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而在这之前,早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各种语言的翻译本。

5、《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它的著成标志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

《黄帝内经》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山海经

-论语 

-道德经 

-梦溪笔谈

-黄帝内经    

日本岛最近也是在三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生活的遗迹了。当时处于石器时代。日本学者把旧石器文化(包括中石器)叫做“先绳纹文化”或“无土器文化”。日本旧石器文化分为前期和后期,大约3万年以前的为前期,占多数;3万年至1万年前的为后期,数较少。前期旧石器以打制的原始石核石器、手斧和砍砸器为代表。后期旧石器以打制的石片石器为主,其变迁次序为刀形器在前,尖状器在后。此外还有刮削器和雕刻器等石片石器。日本的远古人类,会打击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狩猎和采集。当时人们居住在洞穴里。至中石器时代后期,住在竖穴式屋中。火可能已被人们利用。在静冈县休场遗址和上野遗址中,发现了列石成圆形的遗址。有人推定为炉址。那么,这些人是从哪儿来的呢?一些日本学者认为是远古时代从中国、朝鲜半岛等一些地区过去的,因为日本语在语法结构、音韵组织方面具有蒙古语和朝鲜语的一些共同特点。

从文字方面来看,最起码在公元3世纪的邪马台国时代,日本就已经有懂汉字、甚至能写表文的人了。但正式把文字和儒学传到日本的则是在应神天皇时期,这位文化使者就是传说中百济国的王仁。王仁是百济国派去的,他随身带了《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这十一卷书籍均为中国典籍。现在学术界对是否有王仁其人尚存争议,但在王仁之前很早的时候,朝鲜半岛的乐浪郡就居住着王姓汉人豪族,百济国建立后,人们用中国汉人担任文化教育方面的职务是完全可能的。而当时,日本对百济在政治上处于优势地位,把这些有文化的汉人从百济接到日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我想,就算‘王仁’这个人不一定真的存在,但他这样的文化传播者应该还是有其很多的。

说到邪马台国,就不得不说说卑弥呼女王和壹与女王。邪马台国出现在日本九州北部,其领土约以博多湾为中心的100公里之内,是当时日本岛上的众多国家之一。公元238年6月卑弥呼女王派遣大夫难升米、副使都市牛利等官员携带男奴4名、女奴6名及斑布2匹2丈作为供品,从北九州海滨乘船前往中国。

大化改新效仿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的。其内容主要有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内容。在经济方面,废除部民制,建立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在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天皇制封建国家。这次改革虽然不是很彻底,但是其为日本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说到东渡,我想中国人知道最多的应该是徐福渡日吧!据说徐福东带去了3000(这个数字不一,也有些地方记载不是三千人)童男童女,按此说法再加上百工以及船夫,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3000。按照一条戈船能载3百人计算,至少需要十余艘,按照一条大翼船载1百人计算,则需要三十余艘。这些船在海上不可能连在一起,随着对马暖流、风向等的影响,应该有些船被打翻沉入海底,有些漂到了其他地方,有些则到了日本。就像蒲公英一样,这些人应该最终在好几个地方登陆了,而不可能只是到了日本。

有关秦人东渡日本的记录在日本的古籍中略有记载,比如《日本书纪》钦明元年载“八月,······召集秦人、汉人等诸蕃投化者,安置国郡,编贯户籍。秦人户数总七千五十三户”。这些人中应该包括了在日本出生的秦人后裔。

除了直接到日本的中国人,还有人是从朝鲜半岛渡日的,尤其是公元前108年,汉朝在朝鲜设立了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后,汉人迁居朝鲜半岛者日益增多,其中不少工匠通过半岛南端前往日本,而日本也有意识地派人到半岛去招收汉工匠。《日本书纪》雄略纪中就记载:雄略大王派欢因知利与弟君等,一同前往新罗、百济等国,让半岛诸国贡献‘巧者’(即工匠)。最后从百济带回‘手末才伎’。百济所贡的这些工匠,很多都是汉工匠及其子孙,其中不乏中国和百济混血后的后代。

LZ如果有时间希望你能找一本名叫《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的书来看看,里面对日本奈良时代以及之前的中日交流史有很详尽的介绍。

中国古乐谱在日本有多少

九万多。日本是藏有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与历史文物最多的国家之一,不仅门类丰富,品种齐全,品质殊胜。中国古乐谱在日本有九万多曲。中国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