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名人好古八哥杨增余的收藏论道集萃
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通如皋,历来人杰地灵,名家辈出。冒辟疆和董小宛的水绘园爱情传奇故事更是在海内外广为流传,水绘园更是声名远播,如皋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乏文人雅士,这里就有一位如皋的收藏大家—杨增余先生。
杨增余先生,人称:好古八哥亦称杨八,如皋收藏家协会理事,南通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南通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如皋分会会长,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会员。是收藏界的大家名人。享誉业界、其豪爽热心,乐于助人,把其毕生之收藏经验,为广大藏家朋友总结出了难得的收藏心得经验并结合诗赋形式,通俗易懂,妙趣无穷!使大家能够真正从中获得收藏之知识和快乐!
这些年,随着收藏热的兴起,“捡漏”成了收藏者买到价廉物真的收藏品的代名词。不过捡漏的前提是:买家一定懂行,卖家不懂行,或者卖家虽懂行,但急需用钱。否则这个漏就捡不成。假如买卖双方都不懂行,“傻子卖傻子买”的话,谁捡谁的漏还难说。
所以,如果想在古瓷器收藏中捡漏的话,首先必须储备过硬的收藏知识,对各个历史时期瓷器的烧制工艺特征了然于胸,有高人一筹的鉴赏水平,这叫“打铁还得自身硬”。因为目前市场上,一些仿伪者就是利用许多收藏爱好者阅历不深、辨伪能力不强,又整天想捡漏发财的弱点,专门制作一些稀奇古怪的伪品,作旧后在市场上兜售,让人觉得稀少必珍贵,但又苦于没有参照器物和资料,虽然心中没数又怕漏飞了,因此,凭着侥幸心理掏钱,结果上当交了学费。这样例子在整个收藏界枚不胜举。
从心理的角度说,收藏者谁都喜欢捡漏,能捡着漏谁都喜欢,东西好价格便宜,谁都开心。可是,在信息流通传递如此迅速、收藏鉴赏水平整体提高、古陶瓷收藏高手如云的今天,捡漏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譬如,人家家里有件祖传下来的老瓷器想出手,如果不找人看看,不弄清楚价格的话,人家就不会轻易卖给你。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卖个好价钱。买东西的人总是货比三家,卖古玩的人那也要价比三家,要看看谁出的价格高。
这些年,随着收藏热进一步深入,目前,市场上真东西越来越少,精品古陶瓷更是寥若晨星,能买到价格合适的古陶瓷,不仅是捡漏,还得说缘分,因为收藏本身适合长线拥有,应该着眼于未来,所以,捡漏也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十年来前,在市场上也许还有漏可捡,现在是买到了买对了就算捡漏了。因为从整个艺术品市场来看,现在古陶瓷民窑板块的整个价位还未到位,正处在蓄势待发阶段。
所以,现在的捡漏已不是单纯的捡便宜,收藏古陶瓷切不可停留在早些年那种价廉物真的捡漏理念,要跟着市场调整收藏心态,走出那种贪婪捡漏心理误区,见到真东西好东西,要愿意掏钱,否则,真东西好东西永远轮不到你,永远捡不到漏。正因为现在许多人的捡漏心理还没调整过来,我个人认为,这又巧好是聪明人收藏捡漏的好时机。
小心使得万年船,
多疑草木皆是兵。
若要交得真朋友,
需向朋友抛真心。
收藏确实需要谨慎但千万不能多疑,面对喜欢的宝贝,每个人心里都难免激动、冲动、过会儿又是疑虑重重。如何定夺,是拿是放,是取是舍,摇摆不定,左右不是。拿怕是药(假货)放弃又怕失去大好的捡漏淘宝机会。这会儿真是忐忑、煎熬加尴尬啊!
此时我们应当谨慎、冷静的从全方位来判断真伪取舍。首先视觉感观,看了是否舒服。器型是否美观,线条是否流畅,比例是否协调,包浆是否老道自然,其次手感是超重超轻,还是适中,是柔滑还是粗涩。当然这些都和平常的多看、多摸、多学、多交流是分不开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经验也是必须的。
我们在收藏知识和经验匮乏的情况下,必须借助我们的社交圈子,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亲戚以及亲戚的亲戚。在朋友和亲戚的关系下我们可以少吃药,少上当。信任你认为可以信任的人,用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他的货是不错的收藏之道。
这样做有几大优点:
一、你有价格的优势,他有好货就会优先提供。
二、他会时时维护你的利益,因为你是他的财神。
三、他会是你的眼睛和参谋,你在其他地方看到的货可以参考他的意见。
四、交流学习的最好去处和对象。如果您找到了这样的朋友,信誉好, 你 就安心的收藏吧。
但是面对这样的人你一定要以诚相待,尊敬有加,因为他是你的桥、你的路、你的眼。你一定要尽力维护你们之间的友谊。此时的多疑一定会伤害你们的友谊,失去相互的信任,对你是最大的伤害。他只是少了一个买家,东西还在。况且好东西不愁买家。你失去他,就是失去了桥、路、眼,于是以后的收藏之路怎么走,只有你自己知道。
真是;
谨慎虽好莫多疑,
多疑伤人又伤己。
错失机缘不再回,
真诚相处添和气。
本是泥土捏将来,
入窑烧得万色开。
精妙之品帝王乐,
一般普货万户在。
这首诗说的是瓷器,我国的陶瓷器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的一朵奇葩。不知古代有多少能工巧匠,呕心沥血,穷其一生方才有得历史上的数度辉煌,让我们的瓷器享誉全球。凡事有好的就有差的,有人喜爱就有人仿制,有显本事的仿前朝历代精品,有谋利的仿个形似。更有无知无识的驴唇不对马嘴,前朝式样后朝款,后朝式样前朝款,胡乱做来唬弄世人。
历代仿制今人尤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人所仿无不穷尽。然而仿的终归是仿的与前朝真的总有区别,外行整个雾里看花,不辨所以。碰到高手内行,立马现了原形。总没得二十岁的小伙装八十岁的老翁,八十岁的老翁装二十岁小伙。你再化妆的好,那个神你是做不来的。
古瓷器也是这个道理,前朝料和今天的料不同,前朝烧的木材现代用的是电,前朝用的是人工现代用的是机械,前朝的是天然颜料,现代用的是化学颜料,这些先天的已经有很多不同。再说前朝到现在近的有百十年,远的上千年,瓷器在这段时间中有自然的变化,有人为的原因。比方说,清洗,碰撞等等有意无意都会留下痕迹,就是放在那里不动自身也会变化去性的,声音光泽和刚出窑时都明显不同。有人说现在做旧做得好的不好辨,做得和自然的还是不同的。做的包浆不牢靠、不自如,自然的包浆滋润牢固,做的伤痕、磨痕生硬做作,该有的地方有了。
一: 上面的包浆一擦就掉 ,不该有的地方也有了。
二: 里外上下包浆差不多 ,明显是人为做旧。
三:上面 磨痕到处都是而且是一簇一簇 。
四:这瓶看上去 瓷胎不厚却老压手 的是因为底部太厚。
真是:
骗子骗人无脸皮,
硬将假货充精奇。
知晓其中奥与妙,
巧辩真伪意不移。
奇珍异宝赛金银,
巧夺天工惊鬼神。
君王大夫儒雅士,
为得宝物拼性命。
这首诗是说人们对奇珍异宝拼了老命的喜欢,在好宝贝面前都露出了贪婪的本来面目。其实人性本贪。面对自己喜欢的宝贝,不惜金银,用尽千种方、万种法。机关算尽也要弄到手才罢休。可是一切都是有个因果缘份的。该你的终究还是你的,不该你的就是强拿到手,你也不能留多久。再说真正好的宝贝,上到帝王、下到百姓人见人爱。好东西自己会说话,放在哪里都耀眼醒目。与生俱来的那种吸引人的神力。饶你是谦谦君子也要动那贪念。
趣--收藏之趣!收藏之趣是雅趣、利趣、情趣、文趣、财趣。敝人推之为趣之首。
雅趣--凡收藏之人,平性情、懂文史、知书画谓之雅趣。
利趣--凡收藏宝贝,因稀而贵、因久而升值谓之利趣。
情趣--每件藏品都有故事,有传承故事,有题材故事谓之情趣。
文趣--藏品上叙述的故事,工艺、文化、古人的精神谓之文趣。
财趣--因喜爱而多集广集,不经意间就聚拢了一笔不菲的财富。由于升值、捡漏、平台等多种原因。你的藏品让你成了隐形富豪。
当今每个收藏者都有深刻的体会,社会上各种人员的尊重和羡慕。从政的、从商的、从文的、从武的、做实体的如果没两像样的藏品,都好像不称职似的。在沿海只要是个干部或老板。都不好意思说不懂古玩。
道--收藏之道!古玩收藏之道讲的是真,论的是诚。
真有三真:
一真、用真心待人说真话。
二真、买真货卖真货。
三真、真品共赏共研讨共学习。
唯有诚实才是行业生意的长久之道。买假卖假挣一时蝇头小利,卖个假货钱没挣多少。倒把个人一起贱卖了。卖的诚,买的信。卖的真,买的爽。收藏本该就这样。
真是:
古玩品种千百样,
卖家买家同心肠。
一方为利一为宝,
有趣有道共收藏。
收藏论道五、外行如何成藏家
古玩行里浑水深,
新仿老物难分清。
一不小心上了当,
失了钱财又丢份。
这首诗说的是搞收藏的难处,也是初学收藏人的真实写照。喜欢收藏爱好收藏的人很多,敢于进来的人却不多。有的蜻蜓点水,一粘就跑。都是害怕水浑、水冷、水深。遇人不淑,一头专进蚊虫窝。有吃小亏的,也有上大当的。因此很多人只要提起古玩收藏,直摇头。真是恨多于爱,怕多于喜。
然而真正喜欢收藏的人,却是源源不断的涌进来。而且农工商学兵,干部老板都上阵。据说:中国有几千万的收藏大军,良莠不齐可想而知。藏品的混乱和队伍的混乱可见一斑。制假卖假,买假卖假的队伍遍地开花。从专家到平民,从城里到农村。哪里都留下了卖假货的足迹。有卖假就有买假,有需求就有生产。假货也造就了我们身边一个高大上的帮派---国宝帮。他们到处买官窑,求至宝。以非常低的价格所买的假货,一旦入手便是国宝,故行内戏称[国宝帮]。他们请伪专家,出证书。找同帮友人来附和。有的竟然开起了博物馆。哈哈!
古玩收藏就真的那么难吗?没有古玩专业知识就真的搞不了收藏吗?不,绝不!没有专业知识一样可以把收藏搞的很好。一样可以成为收藏大家。只是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方法很重要。下面为大家支个招:
首先是认人:您不认识古玩,您总认识人吧。您总应该认识或间接认识古玩收藏界的人吧。找对人,您将事半功倍。(犹如探山,有个好的向导。你就会走最近的最好走的路。)您找的向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人品好。(2)、眼力好。二者不可或缺,人品好眼力不好,他自己都认不清东西。您还怎么指望他!眼力好人品不好,他就会坑你。甚至会专门给您挖坑,然后把您推到坑里去。找到合适的人后,如何维护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找到很好的合作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基本合作有以下几种方法。一、直接向他购买。二、请他代购。三、请他长眼。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保证对方的利益和充分尊重。直接购买保证他的利润空间、请他代购需付劳务费(事先谈好为宜)、请他长眼需付长眼费(事先谈好为宜)。他做的是短线,您做的是长线。他用经验眼力赚工钱,您用资金做投资。他是搬运工,您是投资商。他跑市场、跑行家、铲地皮,赚的辛苦小钱。您囤货压仓、利用时间空间、人脉圈子赚大钱。他是古玩旧货淘货人,您是华夏文化传承的保护者。
真个是:
收藏行里水虽深,
巧用智慧平安行。
大德大智又大度,
纳宝聚财大事成 。
初涉收藏如履冰,
每走一步都心惊。
待得身经千百战,
横刀立马上将军。
这首诗说的是刚刚开始学习收藏的人,处处担惊受怕,怕假、怕贵、怕无用、还怕别人笑话。自己不懂好孬,不知价值高低。不懂新老年代特征,工艺精制粗劣,材质多广稀缺。总之犹如学前儿童进书店,好似懵懂新兵上战场。无知惶恐,胆战心惊。不知所措,草木皆兵。
然而古玩收藏的惊喜、新奇、捡漏、淘宝。特别是古玩艺术品的内在神韵。每件宝贝的气场,她们自身发出的华彩。古往今来引得无数文人雅士,官宦商贾竞相折腰!也造就了无数的经典故事,成就了数不尽的收藏大家。让多少人一夜暴富,引多少人投资成功。最重要的是让太多的人有了收藏的雅好,让太多的人群有了学习探讨的好话题。让中华民族的艺术精华,一代一代的得到很好传承!
说来容易做来难,若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收藏家,或者是一个把古玩作为投资渠道的投资商。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长久投资的准备。要虚心学习,共鉴共赏。不断研究藏品背后的历史,艺术内涵。不能见利忘义,看到有了不菲的利润,就卖的飞快(当然以藏养藏的另当别论)。
开始收藏,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老师的建议。选择一个门类作为收藏的突破口,以后再向其他领域发展。随着数量和经验的不断增加和积累,您将会自然而然的走向更高端的收藏。您也可以一开始就多品种、多方向、多层次的进入。前提是要满足 两点,一是资金,二是眼力(这是可以通过借的方式来完成的。在第五期、外行如何成藏家里,详细的谈到了和行内眼力高手合作双赢的方法。)。在整个收藏过程中要不断的调整,去粗留精、去低留高。去残次品留完美品。如此才可以达到收藏的目标。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就必须要有好的眼力。如果说没有眼力,不足以言真的话,那么没有财力就不足以言精。好东西都是贵的,也都是抢手的,也是大家所追求的。所以没有财力,往往就不能买到真正一流的好东西。同时魄力和恒心也很重要,该出手时就出手,犹豫不决是收藏的大忌。买卖热度三分钟,机会流失不再来。钱不够的时候,眼力可以来弥补,从鱼目混珠里挑出真正的宝珠来。从看似普通的一堆东西里,挑出真正的宝贝。有缘分还是可以收藏到喜欢的、珍贵的藏品,好宝贝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宝贝到手后,应该认真研究探讨。同好共赏,要认真听取高手的意见和观点(当然是可以信任的高手)。用来更正自己不成熟看法。古玩收藏要有气节和个性,冷静加热情,干练果断,言而有信。对于自己无法确认的东西,我们可以请朋友掌眼。也可以约定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可以退或换。当然在这段时间里,您必须结合高手的观点来决定取舍。一旦付钱成交,就决不反悔(功课做在前面)。
超前投资:通过调查观察,分析市场走向。来决定投资的品种。这个投资必须是目前不被人们看好,还没有被人们认可的门类或品种。您可以大批的购进,然后时间换空间。说个行内好多人都知道的真实故事:二十年前,某老板大批买进桃花美女的大瓶。那时桃花美女、太师少保类的晚清民国瓷器是没人要的。很快他就购买了很多,人们都笑他是傻子。连他的爱人也开始反对他的收藏。因为当时真的没有人接手这类瓷器。也没人认为这类是古玩艺术品,都当成是日用品。老板坚持再坚持,当人们醒悟过来的时候。老板成了大赢家。前几年,他让出了三分之一的(还是挑出来比较差)藏品。听说就卖了几千万。成就收藏,眼力眼光很重要。
真的是:
加入收藏要胆量,
长久收藏靠眼光。
恒心魄力皆要有,
诚信有义好收藏。
皆知万事开头难,
古玩收藏不两样。
若是懂得取与舍,
收藏之路也顺畅。
这首诗是说初入古玩收藏有很多不容易。莫说各门、各类、各地、各派、各朝、各代的特征难辨。后朝仿前朝,民窑仿官窑,名家仿名家。以及近现代的各种臆造科技仿品,都搞得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其实这些通过学习、观察、研究还是可以分辨的。然而各门类里的高中低、粗劣优确实需要好好的把控。优胜劣汰,去粗留精是我们搞收藏必须的。
然而如何好好的把握这个度,需要在实践中去寻找这个点。这就需要我们去多看、多上手。特别是 要多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高低、好差、优劣之分。没有对比就没有感官上的愉悦和亲善。对比不单是让我们分出好差,更直观的让我们看到了她们的差距。 引起了我们对她们之间差距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藏品对比的重要程度。 通过对比分清优劣,取优去劣。收藏才能健康向上。要不然,就是财大气粗资金不是问题,存放的地方也是个不小的问题。及时的选择取舍在收藏中非常重要。
真是;
收藏宝贝好不好,
同类同型比比瞧。
不比犹自瞎开心,
一比好差自明了。
收藏品种千千万,
适合自己有几样。
满箩拣瓜易花眼,
客观挑选己所长。
话说可以收藏的品种门类何止千万。上下几千年,前后多少代。天然的,人工的,那是数不胜数。加上现在好多人喜欢的另类收藏。真可谓是百花盛开,也可说是千奇百怪。然而人各有所喜、各有所爱。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否定别人的爱好 。收藏往大了说是利于国家利于民族的大事。是文化传承、是保护国之瑰宝的大事。往小了说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收藏些自己喜欢的,可以欣赏把 玩 可以投资升值。也可以传与子孙的文化和财富。
收喜爱可收之物,藏珍爱可藏之宝。凡收藏必须是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是自己喜欢且能够分辨的。
一、本地所拥有的资源,如本地瓷窑瓷器,本地所产的玉石,本地的名家字画,本地的土特工艺品,以及本地名家名门遗留物。因本地所产所出,近水楼台先得月。便于收藏研究,也很快能出成绩。对于地方文化的挖掘与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自己钟情且能够认识的。比如你本身喜欢钱币,你就可以从钱币入手。你爱好字画,你就可以从字画入手。你爱好瓷器,就从瓷器入手。总之先从自己爱好的门类下手,可以稳步前进,稳步发展。
三、师从所长,领你进门的老师最擅长的门类。也正是你可以借鉴的门类。他所长您正好学其所长。
五、由近而远,由低而高。可由年份较近和档次偏低的东西,先来练练手。然后由近而远,由低而高循序渐进。再酌情弃近留远,出低留高。方可成正果。
收己所爱是真藏,
万千藏品是海洋。
确定目标掌好舵,
丰收之旅正起航。
杨增余先生的经典收藏之道道出了收藏的精华,是非常好的参考资料,是其多年来的收藏心得体会,真是有了这些珍贵的经验才使初涉收藏者免入收藏误区,好好体会定会使人体会至深,收益颇多!诚是收藏秘笈精华所在。古玩就是一种玩味,一种鉴赏,杨增余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好古玩古而至大成的收藏大家行家。
如皋名人:(当代)
李昌钰:美籍华裔神探。他“让犯罪分子睡不着”。
韩德培:中国著名法学专家。
魏建功: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编有<<新华字典>>等。
黄蓓佳:著名作家。著有<<新乱世佳人>>,<<我要做好孩子>>等等。
卢新华:短篇小说<<伤痕>>,发表于1977年,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张志熔:中国阳光投资集团总裁,福布斯上榜人物。
丁佐宏:月星(家居)集团总裁。
郭再斌:中关村软件园总经理。
妙善大师:(1908-2000),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会副主席,浙江省佛教协 会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等职,在家乡主持建有“小普陀”----观音净院。
韩德馨:煤田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济民: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闵乃大:德籍华人数学家,计算机专家。
许大同:世称“万能博士”,加拿大籍华裔教授。
李定:国际知名计算机专家,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学者。
周玲美:自行车世界冠军,1990年亚运会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者。
秦旺萍:田径名将。
胡蓉:著名人气漫画家
如皋历代群英荟萃、俊采星驰。近日瞻拜过宜兴名人馆,赞叹之余盘点起如皋历代的乡贤名宦,按宜兴的统计方法将尚书和都御史均算作丞相,倒也归纳出三位状元(王俊メ、朱希周、钱仲达)、四位帝师(胡瑗、孙应鳌、顾兰谷、沈岐)、六位丞相(吕岱、朱希周、何瑭、孙应鳌、沈岐、戴联奎)、四位大家(曾巩、冒襄、李渔、陈维崧)、五位院士(胡济民、闵乃本、马瑾、韩德馨、杨裕生)、四大泰斗(闵乃大、魏建功、韩德培、范成)、五位大学校(院)长(郭锡林、徐通模、李家顺、常惺、妙善),但仔细翻阅市志县史,诸多名人巨匠竟然缺如,故借媒体一隅,将业已被如皋人遗忘的几位乡贤逐一介绍,为皋城一壮声威,为皋人一吐豪迈。
姜子牙
本名吕尚,姜姓吕氏,(公元前1128年-公元前1015),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姜小白
即齐桓公,姜子牙的后裔,姜姓吕氏,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管仲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帜
姜小白
下,南征北战,树立霸主威望。
姜维
(202年—264年)字伯约,汉族,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军事统帅。
姜夔
(jiāng kuí 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
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
南宋词人。
姜才
(-1276)南宋末抗元将领。
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位蚌埠市东南))人。
宋德元年(1275年),元世祖忽必烈集中全国兵力,以伯颜为统帅,大举南侵,姜才率部迎战,因寡不敌众,退守扬州。
元军尾随而至,姜才以攻为守,主动出击,先战三里沟,战败元军,再战扬子桥,又获胜。
激战中,姜才肩部中箭,他拔箭挥刀,所向披靡。
姜公辅
姜公辅,唐朝左相。
字德文,籍贯甘肃兰州其祖父祖籍甘肃兰州,宦游爱州(今属越南),后随其父迁钦州,再迁回爱州,所以,姜公辅的籍贯应定义为祖籍甘肃兰州,若说姜公辅为越南人,有背历史唯物主义。
。
姜公辅于唐德宗(公元778-805年在位)时登进士第,为校书郎。
应制策科高等,授右拾遗,召入翰林院为学士,兼京兆尹户曹参军。
《旧唐书》本传说公辅“才高有器识,每对见言事,德宗多从之”。
《新唐书》本传也说“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
姜立纲
(1444-1499),字廷宪,号东溪,瑞安梅头镇东溪村人。
他是中国明朝一位书法家,曾以“善书”闻名海内,并远播日本,被誉为“一代书宗”。
姜肱
字伯淮,东汉彭城广戚人也。
家世名族。
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
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
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
肱博通《五经》,兼明星纬,士之远来就学者三千余人。
诸公争加辟命,皆不就。
二弟名声相次,亦不应征聘,时人慕之。
肱尝与季江谒郡,夜于道遇盗,欲杀之。
肱兄弟更相争死,贼遂两释焉,但掠夺衣资而已。
既至郡中,见肱无衣服,怪问其故,肱托以它辞,终不言盗。
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求见征君。
肱与相见,皆叩头谢罪,而还所略物。
肱不受,劳以酒食而遣之。
后与徐稺俱征,不至。
桓帝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
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
工竟不得见之。
中常侍曹节等专执朝事,新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欲借宠贤德,以释众望,乃白征肱为太守。
肱得诏,乃私告其友曰:“吾以虚获实,遂藉身价。
明明在上,犹当固其本志,况今政在阉竖,夫何为哉!”乃隐身遁命,远浮海滨。
再以玄纁聘,不就。
即拜太中大夫,诏书至门。
肱使家人对云“久病就医”。
遂羸服间行,窜伏青州界中,卖卜给食。
召命得断,家亦不知其处,历年乃还。
年七十七,熹平二年终于家。
弟子陈留刘操追慕肱德,共刊石颂之。
姜彭
江苏扬州人,清初著名书画家,画翎毛当时盛称第一,于山水则法明代唐寅,花卉宗元人,老而益精。
姜宸英
浙江慈溪人,清初书画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之一。
能诗文,工古文,善画墨,精书法,行草尤入妙,年七十始中进士,曾参与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厂卫”之害。
有《湛园文稿》、《苇间诗集》等,后人辑有《姜先生全集》。
姜宜
如皋(今属江苏)人,清代女书画家,善墨兰及竹石,工诗。
姜思周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画家,擅长牡丹,钩勒、设色俱绝。
嗜酒,醉后逞笔。
姜炳璋
象山(今属浙江)人,乾隆进士,石泉县知县,多善政,民有“慈父母”之称,又署江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修建“姜公堰”。
姜桂题
安徽亳县人,清军将领,早年效力僧格林沁麾下,后投左宗棠,历任直隶提督、热河都统、兼毅军军统,袁世凯称帝后,封一等爵,袁死后,归附皖系。
姜镜堂
近现代有皖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等。
姜东
当代著名画家、“江山行”画家组主持画家、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姜亮夫
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教育家。
姜立夫
(1890—1978)数学家,数学教育家。
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
曾任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所长。
对中国现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从事圆素和球素几何学的研究。
姜伯驹
(19370904—)浙江苍南人,生于天津。
数学家、拓扑学家。
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教授
姜昆
姜昆(19501119- ),男,汉族,祖籍山东烟台。
国家特一级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他多才多艺频频涉足影视及书画界,还是雅典奥运会的火炬手。
从艺30余年,创作表演了上百段相声作品。
《如此照相》、《特大新闻》等大批作品,在国内及海外华人中间引起巨大反响。
他创作的国内第一部大型相声剧《明春曲》,在国内外演出了近百场,并搬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姜智元
姜智元,男,汉族,祖籍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当代著名易学家、中国国学文化研究会会长。
姜春云
姜春云,1930年4月生,山东莱西人。
1947年2月加入中国 。
1946年7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
1946年至1949年在山东省莱西县教师训练班学习。
曾任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中国绿色画报名誉理事长、著名生态学家。
现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会长。
姜智勇,汉族江西省上饶市上清宫人。
上饶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年级长,语文老师。
早就听过如皋的盆景闻名于中国,最近又看了古人对它的描写
,就引起我一定要看看这盆景的冲动。
踏着一缕清风,我来到了花木大世界,迎面便是一股清香。
左顾右盼,终于找到了盆景最多的一个地儿。环顾四周,全是
树,有的刚强坚毅,有的婀娜多姿,有的似将军,有的如仙子。它
们都向我靠过来,热热闹闹的,“写写我吧。”“看看我们吧。”
“来看……”“我们……”“还是……”我不知所措的围在中间,
有些喜悦,还有些兴奋。
子固路是为纪念北宋的文学家曾巩而命名。
南昌子固路,因宋代大文豪、政治家曾巩而得名,据考证历史上就是各个衙门的所在地,富丽的宁王府的旧址也在这条路上。南昌起义时,大将贺龙的指挥部就在这里。改革开放初期,它的首尾两端路口附近,靠近胜利路万寿宫的那一端是买卖港台歌曲翻录带的集散地。
曾巩幼年能文,语已惊人,未冠而名闻天下。庆历元年(1041年)入太学,上书欧阳修,欧阳修甚奇之,并壮其志。后欧阳修出守滁州,曾巩从之学习古文。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授太平州司法参军。六年,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曾巩人物评价
曾巩祖上世代为学者,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博士。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
1032-1034年,曾巩之父曾易占任泰州府如皋县令(如皋文庙名宦祠有祀),因如皋学风淳正,胡瑗、王惟熙、王观、王觌、王俊乂等皆学有大成,故曾易占将14岁的曾巩带来如皋,寄读于中禅寺东厢房,曾巩在如皋度过了两个寒暑。到了二十岁,曾巩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收藏界名人好古八哥杨增余的收藏论道集萃
本文2023-10-17 19:47: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1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