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血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蓄血的方剂 2 治疗蓄血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蓄血 1 拼音
xù xuè
2 注解
蓄血 病证名。一作蓄血证。指瘀血内蓄的病证。《素问·缪刺论》:“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这是蓄血证的早期文献。现结合临床情况,大致可为二。 ①指多种内有瘀血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蓄血,瘀血郁结也……当有上、中、下之分。如衄、呕、唾、吐血,皆属上部。茍蓄于此,其症必兼善忘。血结胸中,则属中部。茍蓄于此,其症必兼胸满、身黄、嗽水不欲咽。血凝下焦,又属下部。茍蓄于此,其症必兼发狂、粪黑、小腹硬痛……”《证治准绳·杂病》:“蓄血,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蓄血涉及多种脏府,除前述之上、中、下蓄血及跌打、撞击、堕坠等因素外,亦可由醉饱入房,竭力伤肝而致。唐容川还补充了“癫犬咬伤,血蓄下焦”(见《血证论·蓄血》)的病因。当予分别论治。参见有关诸条。 ②指外感热病,邪热入里与血相搏,致使瘀热蓄结于内。《重订伤寒补天石·续集》卷下:“蓄血者,瘀血蓄结于内也。或当汗不汗,或不当汗而汗,皆能致此也。大要热能燥血,故血不流行而蓄结于内耳。凡伤寒有热,小腹硬满,小便反利者,蓄血证也。甚则喜怒如狂,屎黑,身黄。通用抵当丸、桃仁承气汤主之。若有外证不解者,先用桂枝汤解外,后用桃仁承气汤,下尽瘀血为愈。上焦蓄血,胸中手不可近而痛者,犀角地黄汤。中焦蓄血,中脘手不可近而痛者,桃仁承气汤。下焦蓄血,小腹手不可近而痛者,抵当汤。”《伤寒指掌》卷三则谓:“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者,病邪向里也。反不结胸者,热结下焦也。其人发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者,以太阳随经瘀血蓄于里也,抵当汤下之则愈。”同一蓄血,桃仁承气汤治瘀血将结之时;抵当汤治瘀血已结之后。参见伤寒蓄血等条。
治疗蓄血的方剂 大分清饮不利,或腰腹下部极痛;或湿热下利,黄疸溺血;邪热蓄血,腹痛淋闭等症。主积热闭结,小水不利,或致腰腹下
四物大黄汤归、川芎、熟地黄、芍药、生地黄、酒浸大黄。主治:妊娠伤寒蓄血。用法用量:水煎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大黄芍药汤
豆大。功能主治:伤寒太阳病,随经入里,瘀热内积,蓄血喜忘如狂。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2盏,煎取1
桃术汤2钱,干姜2钱,白术4钱。主治:风暑不调,饮食停结,寒热如疟,日久不愈,内有蓄血。用法用量:水煎服。
和血导瘀汤分(姜制),炙甘草3分,红花5分。功能主治:伤寒蓄血。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甚者,加苏木;虚
更多治疗蓄血的方剂治疗蓄血的中成药 青麟丸
食积腹痛,痢疾初起,里急后重不爽;从高坠下,损伤蓄血于内,不思饮食者,妇女经痛,经事不调,产后恶露不
更多治疗蓄血的中成药古籍中的蓄血 《伤寒指掌》:[卷三伤寒变症]蓄血(述古)
。当先解其外。宜桂枝汤。外已解。但少腹急痛者。是蓄血也。桃仁承气汤下之。邵评∶太阳邪热。不从表出。随
《证治准绳·伤寒》:[卷六]蓄血身黄如狂屎黑喜忘皆蓄血之证也许学士云血在上则喜忘在下则发狂成血留下焦而瘀者蓄血也大抵伤寒先看面目次观
《伤寒证治准绳》:[卷六]蓄血身黄如狂屎黑喜忘皆蓄血之证也许学士云血在上则喜忘在下则发狂成血留下焦而瘀者蓄血也大抵伤寒先看面目次观
《伤寒指掌》:[卷三伤寒变症]发黄(述古)者。阴黄也。故治发黄。当辨其湿热阴阳之不同。太阳蓄血亦发黄。但以小便不利。为湿热发黄。小便自利。为蓄
《杂病广要》:[诸血病]瘀血蓄血简介
本文2023-10-17 21:00: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