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又叫什么虫
钩形虫简称钩虫。钩形虫属于肠道寄生虫,除了人是其宿主以外,钩形虫还可以寄生在家禽类、畜类、青蛙、蛇等动物体内。当出现钩形虫感染后,人体会出现明显的贫血表现。在钩形虫病的早期,皮肤会有红色的小丘疹,且高出皮肤表面,人体会感觉奇痒无比,这些小丘疹出现在人体的足趾、手指之间。
人体通常先感染的是钩形虫的虫卵。虫卵通常生活中泥土里、蔬果皮上。不注意饮食卫生是导致钩形虫感染的主要因素。虫卵在人体内部不断孵化,最终成虫在小肠内定居。钩形虫的成虫会不断从肠壁吸食血液,诱发肠壁溃疡出血,久而久之人体也会发生面色、指甲苍白,劳动后气喘,心跳加速,全身乏力的贫血症状。有些钩形虫病的患儿还可以出现异食癖。比如喜欢吃玻璃、泥土等,严重影响到患儿的生长发育钩虫病是一类寄生虫感染的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染病,钩虫病的患者常有胃肠功能失调,营养不良,贫血的症状出现,对于钩虫病感染:
第一,要给予驱虫药物驱虫治疗,如给予肠虫清进行驱虫。
第二,还要给予一般治疗,对于有贫血的患者,可以给予足够量的铁剂进行补铁,还要从饮食上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和含铁高的食物,给予补铁治疗。
第三,对于钩虫病患者有重度感染的,还要给予抗感染治疗,如果有严重贫血的患者,还要给予输血,纠正贫血,或者是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进行补铁补血治疗。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情况请按药品说明或到正规医院按医嘱用药。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英文翻译 4 中文解释 5 驱虫药药理作用 51 驱蛔虫作用: 52 驱绛虫作用: 53 驱蛲虫作用: 54 驱钩虫作用: 55 驱鞭虫、姜片虫的作用: 56 抗血吸虫作用: 57 其他作用: 6 驱虫药的临床应用 61 治疗蛔虫病: 62 治疗绛虫病: 63 治疗钩虫病: 64 治疗鞭虫、姜片虫病: 附: 1 古籍中的驱虫药 1 拼音
qū chóng yào
2 英文参考antiscolic
anthelmintic
insectifuge
3 英文翻译wormexpelling medicinal
解释:a medicinal that expels or kills parasitic worms
4 中文解释凡能将肠道寄生虫能杀死或驱出体外的药物,称为驱虫药。本类药物主要用于肠内寄生虫(蛔虫、绛虫、钩虫、蛲虫等)所引起的疾患,病人常见腹痛、腹胀、厌食或善饥多食、面黄、消瘦等。可以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择药物。服用驱虫药可麻痹或杀死虫体,使虫排出体外,能得到根本治愈。对于体虚患者,应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驱虫时一般在空腹时服用,以便使药物与虫体易于接触,更好的发挥驱虫效果。常配伍泻下药,促虫排出。部分驱虫药毒性较大,孕妇慎用。常用的驱虫药有苦楝皮、使君子、槟榔、南瓜子和雷丸等。
5 驱虫药药理作用 51 驱蛔虫作用:苦楝皮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特别是猪蛔首有麻痹作用,其 有效成分川楝素的作用比苦楝皮浸膏强。不同浓度的川楝素对猎蛔首的作用随浓度递增而呈轻度、中度至完全抑制,然后可逐渐恢复活动。对整体猪蛔,川楝素在高浓度时呈现麻痹,低浓度对猪蛔虫有明显兴奋作用,出现剧烈收缩,能扰乱虫体能量代谢,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排出体外。川楝素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蛔虫头部神经环。川楝素给猴口服后,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较快,分布广,消除慢,组织中药物浓度以胆、肝和十二指肠最高,脾、肾次之,在脑内各部分呈均匀分布,但浓度低。多次重复给药有蓄积性。使君子煎剂、乙醇提取物能抑制猪蛔虫。使君子仁提取物水溶部分对猪蛔首有麻痹作用。使君子驱虫作用与其浸膏经发酵除去糖质、灰分、草酸钾无关,其有效成分为使君子酸钾,具较高的驱虫效力。使君子高浓度对蛔虫先兴奋后麻痹,此种兴奋作用亦为驱虫效果的原因之一。
52 驱绛虫作用:槟榔堿为槟榔驱绛虫的有效成分,对猪肉绛虫全虫各部都有较强的麻 痹作用,对牛肉绛虫的作用则仅使头部和未成熟节片麻痹,孕卵节片(中后段)也受影响变软,但不全瘫痪,效果较差。槟榔对有钩绛虫、无钩绛虫及短小绛虫均有很强的麻痹作用。南瓜子煎剂及其提出液使牛肉绛虫中后段节片变薄变宽,节片的中部凹陷,呈麻痹状态,头及未成熟的节片活动自如。用L一过氯酸南瓜子氨酸及合成的dl氢溴酸南瓜子氨酸治疗绛虫病犬,均能驱虫。对犬水泡绛虫一豆状绛虫的头节未成熟节段和成熟段有麻痹作用,因此常排出整条绛虫。用南瓜子氨酸治疗猫绛虫有效,对小鼠短膜壳绛虫病亦有效。雷丸亦能驱绛虫。《本草经》记载,雷丸“杀叁虫”。主要有效成分为雷丸素,是一种蛋白酶,含量约3%,在弱堿性溶媒(pH8)中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体外实验证明雷丸水浸液能杀死绛虫节片,其作用是由于蛋白酶对虫体蛋白质的分解,破坏虫体,放大便中不一定找到虫片,其疗效可由于长期粪检,反复阴性而得到肯定。
53 驱蛲虫作用:使君子粉剂无驱除小鼠蛲虫成虫的作用,但对成熟雌虫和子宫充满虫 卵的雌虫驱虫作用比较显著。槟榔粉剂、煎剂体外实验对小鼠蛲虫有麻痹作用,能驱除其成虫,但效果不如对人蛲虫好,槟榔粉剂对鼠蛲虫的幼虫亦稍有作用。
54 驱钩虫作用:苦楝根皮煎剂对犬钩虫体外实验,在高浓度时,能全部杀死。槟榔片 煎剂亦能杀死钩虫,部分雌虫尾端破溃,子宫暴露,虫体卷曲。
55 驱鞭虫、姜片虫的作用:槟榔煎剂、合剂(槟榔、乌梅、甘草)均能驱鞭虫、姜片虫。
56 抗血吸虫作用:于小鼠感染血吸虫当天给予南瓜子,28天为一疗程,预防效果最好,虫数显著减少,对血吸虫成虫无影响。南瓜子丙酮提取物、南瓜子氨酸能抑制童虫的生长发育,有预防作用,但不能杀灭小鼠体内的血吸虫成虫,仅能使两性虫体萎缩,生殖器官退化和子宫内虫卵数减少。南瓜子氨酸与吐酒石合并治疗小鼠血吸虫时,两种药物同时投服或先用吐酒石后服南瓜子氨酸的疗效最佳,先服南瓜子氨酸再服吐酒石一般效差。小鼠口服南瓜子氨酸后,肝细胞呈轻度萎缩或肝内有少量脂肪浸润,停药后即恢复正常。
57 其他作用:①治疗肉毒中毒动物。川楝素以不同的给药途径给药,对肉毒毒素中毒的动物有治疗作用;对给致死量肉毒的小鼠,攻毒后六小时内给川楝素治疗,其存活率可达80%以上;对肉毒中毒猴子攻毒后24小时治疗,可治愈半数以上;对C型肉毒中毒后亦有保护作用,与抗毒血清合用,可明显降低抗毒血清用量。肉毒中毒小鼠对给川楝素引起的膈肌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小泡减少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实验证明,正常小鼠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区突触小泡的密度为184±37цm2/单给川楝素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小泡明显减少,平均密度为68±15/um2,而给予毒素后再给川楝素的小鼠平均密度分别为137±18/μm2和130±26/μm2,对进一步探索川楝素及肉毒毒素的作用机理有一定的意义。
②抗真菌。苦楝皮、使君子、槟榔水浸剂在试管内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③兴奋胆囊。槟榔注射液对豚鼠离体或猫、犬在体胆囊均能明显地兴奋胆囊肌,引起有力的收缩,使胆囊内容物排出增加。对胆汁分泌无明显影响。大黄注射液能促进胆汁分泌,若两者间断联合应用,对狗或猫则能在短时间内增加总胆管的压力,加速胆汁的排出,并有利于总胆管结石的排出。槟榔对人体胆囊有一定的收缩作用,较对犬弱,临床与其他中药配伍,能促进胆道蛔虫或结石的排出。槟榔有拟胆堿作用,槟榔堿的作用和毛果云香堿、毒蕈堿相似,兴奋M胆堿受体,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拟胆堿作用,猫静注小量槟榔堿可引起皮层惊醒反应,阿托品可减少或阻断这一作用。槟榔堿也有兴奋N胆堿受体的作用。
(8)毒性作用:
苦楝皮煎剂对犬15 g/kg能引起呕吐,对兔的致死量在40g/kg以上,动物对其耐受力可因营养状态及体质等原因而稍异。川楝素对犬、猫以不同剂量灌胃给药,血压降低可随剂量递增而加大,血压可急降至零,呼吸、心搏停止,肺、胃肠出血。镜检发现出血是由于血管壁受损伤所致,引起呼吸衰竭主要由于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尼可刹米对其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对抗作用。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川楝素可使小鼠、猴的谷丙酶升高。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比其他脏器明显,血管内膜上有沉积的棕**颗粒。口服川楝素片中毒的猪出现四肢颤抖、行动强拘、阵发性惊厥。中毒小孩表现站立不稳、谵语、嗜睡、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等,可能与药物纯度、剂型及动物种属不同有关。
中毒剂量的川楝素可使鼠、猪、狗及猴出现全身无力(软瘫、垂头、眼睑下垂)、呼吸困难、四肢抽搐等症状。
实验证明,川楝素是一个选择性地作用于突触前膜的神经肌肉传递阻断剂。能阻断大、 小鼠神经肌肉间的正常传递,是猴等动物出现肌无力的直接原因。电镜观察表明,川楝素对小鼠、大鼠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的亚显微结构有明显的改变。
小鼠皮下注射使君子水浸膏最小致死量为20g/kg,引起全身轻度痉挛,随即呼吸停 止,使君子给犬口服266g/kg,可引起犬呕吐、呢逆。槟榔堿能增强胃肠的蠕动而产主腹泄,常发生胃肠痉挛,剧烈腹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
6 驱虫药的临床应用驱虫药的临床应用,报道甚多,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
61 治疗蛔虫病:川楝素治疗蛔虫病524例及4616例中,平均排虫率分别为74.31和80%。用苦楝根皮糖浆治疗蛔虫病1348例,认为驱虫率高,用法简便,无禁忌症,可以广泛应用。使君子酸钾能显著地驱除人体蛔虫,在较大剂量不服泻药时,亦具有较高的驱虫效力,新鲜及烘焙过的使君子仁效果相近似。使君子叶子中亦含有使君子酸钾,用叶制的制 剂,经临床验证1000余例,亦有驱蛔虫效果,副作用小。使君子和百部合并应用,对人蛲虫的疗效较好,单用使君子、百部治疗蛲虫病亦有效。
62 治疗绛虫病:槟榔对猪肉绛虫效果较好。对牛肉绛虫效果差,须与南瓜子合用,可使 全虫瘫痪易于排出体外。槟榔、南瓜子和石榴皮联合煎剂治疗绛虫病,能使绛虫肌肉麻痹或杀死,使之不能固定于肠壁而被排出。南瓜子合并槟榔、黑丑或白丑粉(槟丑粉)治疗绛虫病,可取得较好疗效。
63 治疗钩虫病:槟榔煎剂治疗十二指肠钩虫病,对钩虫的效果与剂量及大使次数有 关,服泻药大便次数多者疗效好。
64 治疗鞭虫、姜片虫病:槟榔煎剂治疗鞭虫病患者,自觉症状消失,一月后未发现虫 卵。槟榔、辣椒子和灭虫宁合用治姜片虫病及钩虫病,效果较满意。
古籍中的驱虫药 《医方集宜》:[卷之八小儿门]小儿神异八段锦乱纹形候在风关虫咬心头苦忍难用药驱虫心疾愈更须何处觅灵丹别药疳虫不能去可将苦楝味推详一两炉中炙为
《本草便读》:[草部隰草类]土牛膝根土牛膝即其根也。生升熟降。皆以散泻为用。亦瞑眩之药。其子如虱有毛刺。善黏人衣。闻之有狐气。比根叶为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三十九草部下]续随子敷诸般疥癣恶疮,逐水利大小二肠,散气除心腹胀痛,驱虫毒鬼疰,消癖瘕症,通月经。下痰饮不可过服,防毒损
《外科心法要诀》:[卷三头部]秃疮次。毡帽戴之,勿令见风。方歌踯躅花油疗秃疮,驱虫止痒擦之良,踯躅花根研极烂,菜油炸枯入蜡强。《外
《外科正宗》:[卷之一痈疽门]治病则例歌第八钩昆虫:它是一种钩状钩子,弯曲的线虫是狗的肠道,特别是在十二指肠中,导致贫血,胃肠功能障碍和营养不良。用寄生虫谈论其中一个狗——钩钩首先,钩虫对人有害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成年人。估值成人的活性可引起长期的慢性血液损失,钢铁和蛋白质,导致贫血。由于缺铁,血红蛋白合成比细胞慢,使红细胞的体积变小,浅色,因此它是低比色细胞型贫血血症的贫血。患者有皮肤蜡,苍白,头晕,疲劳和严重的人会引起热情的症状。一些患者有面部和全身的水肿,以及贫血与贫血,如胸腔积液,外周积液。肌肉很放松,慢,终于失去了劳动力。女性可能导致更年期,流产等。
婴儿钩:最常见的症状是轨道,腹泻,食欲丧失等等。标志包括皮肤,粘膜,宏观区可以有收缩杂音,肺部可以从罗吟,肝脏和脾脏听到。孩子的发展差,如支气管肺炎,肠道出血等);由于钩针论引起的严重贫血和急性肠道出血是1至5岁儿童最常见的原因。 1岁内的婴儿死亡率为4%,1至5岁的儿童死亡率可达7%。
钩子钩子粘膜是苍白的,头发很无聊,很容易脱落。 食欲回归,体外,呕吐,消化系统障碍,腹泻和便秘交叉。 血液,血液或黑色,如气味的气味。食欲回归,体外,呕吐,消化系统障碍,腹泻和便秘交叉。血液,血液或黑色,如气味的气味。皮肤炎症,瘙痒,一些四肢水肿,或侵蚀,溃疡现象。也可能发生:可能出现抽搐它是由于宿主中大量的蠕虫寄生,并且在吸引营养物质时分泌一些神经毒素。一些神经毒素干扰宿主本身的神经传播,导致癫痫症状,临床上,鉴定脑和神经系统疾病。
多吃,但它变得更薄钩虫主要在十二指肠中。小肠是一种吸收营养的地方。昆虫在寄生过程中摧毁了肠道的正常生理结构,导致小肠粘膜萎缩,降低的肠道表面积,肠道进口营养能力如此吃,但仍然薄,所以发现还有更多的接触检查中的食物残留物。有很多宠物要问,我的狗永远不会出去,吃狗食,我怎么能对粪便?世界的生物已经通过数千年的演变,所有的方法都在继续下一代。从成人排出的鸡蛋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存活,这可以抵抗不良的自然环境。寄生虫不仅可以直接传播,还可以间接地传播。在这里,人们充当中间宿主,人民的外向活动将携带昆虫卵形家,导致寄生虫的成功传播。
杨振宁谈“物理学与佛教”
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日浓。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我的佛教观。
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获得了新发现。而这些新发现又不能用原有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时,人们就提出各式各样的假说。
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的。
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这种假说能自圆其说,并且是符合现有的科学实践的。
第三,根据这种假说能够得出一些推论和预言,而这些预言能够被将来的实验和观测所验证。当越来越多的推论和预言得到验证时,这一科学假说就得到科学家的广泛接受,而这一科学假说也就被称为科学理论了。
如果这一理论描述、解释和指导的对象广泛而重要,这一理论就被称为伟大的科学理论,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力学适用于所有宏观物体(非微观粒子尺度)在非接近光速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相对论能描述所有宏观物体在相对光速而言的低速,以及接近于光速的高速运动时的规律。
这二种理论被提出的时候,它们能解释人们用旧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根据它们所作的推论和预言都被以后的大量观测所证实。相对论是牛顿力学的推广,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时的特例。
因为这二种理论的适应面非常广大,因而牛顿和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理论是最伟大的科学理论。卫星上天、潜艇入海、运动比赛、天文观察等都受这种理论所描述的规律的制约。
同样,佛教也完全具备科学理论的三大特性。首先,佛学理论是自洽的、圆融的。四圣谛概括了人生多苦的现象,指出人生多苦的原因,指明了涅槃入灭的方向,指出了修习正道的道路,佛教的发展形成了众多宗派,各宗各派有各自独特的理论依据和修习方法,其基本的理论和目的是一致的。
其次佛陀成道后提示了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道理,解释了社会和人生的种种现象,更重要的是听从佛陀开示修习的许多人都体验到了佛学所指出的种种境界,因而佛教在当时就得到许多人的拥护,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要强调的是佛教的实证性。听从佛陀的指示,依法修行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地证实佛陀所言之不虚。佛学不是纯粹理论性的哲学,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证科学,虽然它包含了伟大的哲理。依佛学修行实践就是学佛。
第三,佛学描述的一些自然现象对达到相应修行功力的人而言是一种实践观测,而对于普通人众来说则只能姑且信之,但对今人的自然科学的观测结果而言,就是伟人的科学预言。佛陀在千百年前就说过:一钵清水中有微虫八万四千,以及有关宇宙结构的三千大千世界等,这些都为现代科学中的微生物学和天文学所证实。
现在有些人会对佛教不够了解的情况下指责佛教是迷信、是不科学的。其实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对科学也是了解不够的,是对科学采取迷信态度的,是缺乏真正的科学精神的。佛教的六道轮回的因果报应说往往被人攻击为迷信。这种人的论据之一就是有人做恶事也没得恶报。有人做好事也没得好报。其实这是对六道轮回业力成熟才得果报了解不够。论据之二便是因果轮回怎么没人看得见。
事实上从佛教产生后的两千多年来,历史记载了许多看得见因果轮回、只有种种神通的修道人。看不见的东西并不就是不存在的。我们的眼睛不能感觉到红外线、紫外线;我们的耳朵听不到超声波、次声波;我们看不见微生物,更看不见原子等微观粒子,我们也看不见听不到我们周围如今到处充斥着的大量电磁信号,如无线电波、电视信号、手机信号。
我们能看见阳光却不能马上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是我们把上述东西作为科学常识而深信不疑,因为当今流行自然科学。科学的实证精神在于科学不会因为你相信就让你轻易地检测到,也不因为你没有去观测而不存在,而成为迷信。
如果一个人想深入了解我们感觉器官不能感觉到的科学规律和科学现象就必须认真地跟科学领域中的善知识虚心学习。随着从小学读到博土毕业,你就能逐渐学到更多的科学理论,做更多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借助于科学仪器感知更多的科学现象。
如果一个人不学习科学而仅仅因他不懂许多科学现象和规律却去指责科学现象和规律为迷信,这是非常可笑的。同样佛教所揭示的真理并不会因为你没有跟善知识学习、没有修行,就指责成为迷信。佛学也不会因为你仅相信而不努力用功就让你轻易把握。
佛教是智信而非迷信,是智慧者的信仰。印度和中国世世代代的历史人物证明了这一点。科学是人类智慧的运用,而佛学正是令人断除妄念显现众生本具智慧的,所以科学与佛学丝毫不矛盾的。
佛教的科学性-正确认识佛教从这里开始!
佛经中很多论述,与现代科学惊人的吻合。大到宇宙的形成、太阳系及银河系的构造,小到寄生虫、微生物的观察;甚至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尖端科学等,无一不证明佛教的真实性。下面略举数例
三千大千世界与宇宙
佛陀在《起世经》中对我们这个宇宙的状况作出过准确的描述,原文是古文,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佛陀以一千个太阳,一千个月亮组成的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而以一千个小千世界形成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一佛化土。李庆宏居士在《佛教起信与入门》一书中分析认为:小千世界对应的三维空间即为银河系。佛陀把一千世界合在一起讲,并且说明了此小千世界‘犹如周罗(盘起的头发)’,即不仅圆,还带螺旋状,正是银河系的形状。而且指出银河系有上千个有人的星球。佛并未把无数没生命的星球放进去,因为人是正报,物是依报。
三千大千世界对应的三维空间即我们当前观察到的整个宇宙星空。
如果把三千大千世界理解为三千个大千世界,算下来就是30亿个星系(目前天文学家已观察到约10亿个星系),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是同时成住坏空的,这就符合当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
这种三千大千世界有无数个,也就是说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还没有超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起世经》还提到我们这个小千世界中(即银河系)有阎浮提、瞿陀尼、弗婆提和郁单越这四个大洲,地球属阎浮提洲之一。其它三个大洲应指银河系其它类型的外星人。佛陀对他们作过详细描述,包括脸型,寿命,生活状态等。四大洲外还有‘八万小洲’,应是其他类型还没进化出高级生命的星球。
《瑜伽师地论》卷二记载:‘又此世间,二十中劫坏,二十中劫坏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根据部分佛教典籍的论述,一小劫为1,680,000年。每20小劫为一中劫,即33,600,000年。80中劫为一大劫,即2688亿年。这就是一次宇宙大爆炸的寿命。我们目前测定的宇宙年龄是137亿年,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宇宙现在是中年。
我们大致算一下,其中‘成’和‘成已住’的年限是672亿年,生命仅在‘成’和‘成已住’的阶段出现,太阳系已形成46亿年,约形成十几亿年后开始产生最简单的生命;太阳系还有47亿年的寿命,后面若干亿年地球上已不适合生存,算下来刚好。
论地球的形状
《楞严经》载,佛的弟子阿那律陀双目失明,后成罗汉。在开天眼后看见阎浮提(地球)就象掌中的庵摩罗果(印度一种椭圆形的水果)。若不是实证,2500年前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
《俱舍论》描述到地轮依水轮、水轮依风轮、风轮依空轮。这表示地球是圆形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水外围是大气层,大气层外围是太空。
准确指出月亮阴晴圆缺的原因
佛在《起世经》中准确指出月亮阴晴圆缺的原因(于黑月分第十五日,最近日宫,由彼日光所覆翳故,一切不现。),现在的西藏人则还可以根据佛教的《时轮金刚续》准确测算日食月食。
论微生物
释迦牟尼佛曾指著桌上的一杯水说,这杯水中有八万四千个众生存在(佛观一碗水,四万八千虫)。这八万四千是虚数,表示非常多的数目。即不用显微镜就看见了水中的无数微生物。佛当年规定弟子喝水都要先过滤,尽可能避免伤害大一点的微生物(太小的就没办法了)。
论寄生虫
释迦牟尼佛说人身是个虫窠,人体内的虫约八十种。还指出确定位置和活动状态。今日由于科学发达,发现人体内的寄生虫,如蛔虫、蛲虫、便虫、钩虫、丝虫、绦虫、肺蛭虫、肝蛭虫等有数十种之多。(详见〈治禅病秘要〉及〈正法念处经〉。)可能在人要问了,2500多年前,没有任何现代科学,怎么对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了解得如此清楚?
实际上一切都在识心中,人可以通过深度的精神修行,在大觉悟后,认识到宇宙的一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即使从现在开始经过50亿年的科学研究,人们对宇宙本质的了解还是及不上佛陀。这是由识心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佛是亲证,而许多现代科学,只能靠推测。如万物都是从空无中产生,以及所有物质依观测而存在,是现代量子力学铁定的结论。科学家无法从感性上理解,但也不能不接受这种结论。而佛早就指出万法心生,诸法无我。
《楞严经》指出:“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又如近年兴起的宇宙全息理论,在《楞严经》上也可找到印证:“于一毛端含受十方国土”。这种例子举不胜举。二千多年前的佛学理论,近百年来才被现代科学一一验证。现代黄念祖居士说:“近百年中由于相对论、量子论、亚原子物理学、太空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际论证和实例”。无论如何,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的。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消石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消石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制法 28 性状 29 化学成份 210 炮制 211 性味 212 归经 213 功能主治 214 消石的用法用量 215 注意 216 附方 217 各家论述 218 消石的临床应用 21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消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消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消石 1 拼音
xiāo shí
2 《辞典》:消石21 出处
《本经》
22 拼音名Xiāo Shí
23 消石的别名芒消(《别录》),苦消(《药性论》)。化金石、水石(《石药尔雅》),焰消(《土宿本草》),火消(《纲目》)。
24 来源
为矿物硝石经加工炼制而成的结晶。
25 原形态硝石(《本草蒙筌》)
斜力晶系,常呈针状或毛发状集合体。颜色为无色、白色或灰色等,条痕为白色。光泽玻璃状或绢丝状,微透明。断口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2。比重21~22。性脆。
26 生境分布多产于污秽之地,亦常覆于地面、墙脚或巖石的表面。在石灰巖、盐沼地带及沙漠区域亦多见之。产于山东、江苏、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27 制法取含硝的土块,击碎后,置柄内,加水浸泡调匀,经多次过滤,取滤液澄清,置蒸发锅内加热蒸去水分,取出冷却,即析出硝石结晶。置阴凉干燥处,防火、防潮。
28 性状为无色透明六角斜方形的柱状晶体,或为白色晶状粉末。质脆易断。气无,味咸且凉。易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水溶液呈中性反应。易熔融。烧时有爆炸性。
29 化学成份主要成分为硝酸钾。因产地及提炼方法之不同,含硝酸钾量可以从半量乃至近于纯粹。普通所见的夹杂物,常为氯化钠、水等等。
210 炮制消石:敲碎或研细用。制消石,有水制、火制两种,水制:消石加水与10%萝卜同煮,过滤,浓缩后,放置,待其结晶,即成。火制:将消石入锅中,微火炒成洁白色。炒时不可离人,以防火患。
①《抱朴子》:"消石,制之须用地莲子、猪牙皂角、苦参、南星、巴豆、汉防己、晚蚕砂。"
②《雷公炮炙论》:"凡使先研如粉,以瓷瓶子于五斤火中,煅令通赤,用鸡肠菜、柏子仁和作一处,分丸如小帝珠子许,待饼子赤时,投消石于瓶子内,其消石自然伏火,每四两消石,用鸡肠菜、柏子仁共十五个帝珠子,尽为度。"
③《日华子本草》:"消石,火上伏法,用柳枝汤煎三周时,如汤减少,即入热者,伏火即止。"
211 性味苦咸,温,有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扁鹊:甘。"
③《别录》:"辛,大寒,无毒。"
④《药性论》:"味咸,有小毒。"
⑤《纲目》:"辛苦微咸而大温,有小毒。"
⑥《本草从新》:"辛苦微咸,大热,毒烈。"
212 归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阴经。"
213 功能主治破坚散积,利尿泻下,解毒消肿。治痧胀,心腹疼痛,吐泻。黄疸,淋病,便秘,目亦,喉痹,疔毒,痈肿。
①《本经》:"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
②《雷公炮炙论》:"头痛者,以消石作末,纳鼻中。"
③《别录》:"疗暴伤寒,腹中大热,止烦满消渴,利小便及瘘蚀疮。"
④《药性论》:"主项下瘰疬,泻得根出,破血,破积,散坚结,治腹胀。"
⑤《日华子本草》:"含之治喉闭。"
⑥《本草蒙筌》:"润燥软坚,泻实。"
⑦《纲目》:"治伏暑伤冷,霍乱吐利,五种淋疾,女劳黑疸,心肠疞痛,赤眼肿痛,牙痛。"
⑧《医学衷中参西录》:"与皂矾同用,善治内伤黄疸,消胆中结石、膀胱中结石及钩虫病。"
214 消石的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5~1钱。外用:研末点目、吹喉或水化罨敷。
215 注意体弱及孕妇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萤火为之使。恶苦参、苦菜。畏女菀、粥。"
②《药性论》:"恶曾青。"
③《蜀本草》:"大黄为使。"
④《日华子本草》:"畏杏仁、竹叶。"
⑤《纲目》:"得陈皮性疏爽。"
216 附方①治霍乱痧胀,山岚瘴疠及暑热秽恶诸邪直干包络,头目昏晕,不省人事,危急等症;并治口疮喉痛,点目去风热障翳,搐鼻辟时疫之气:西牛黄、当门子、真珠、梅片、硼砂各一钱,明雄黄(飞净)八钱,火硝三分,飞金二十页。八味,各研极细如扮,再合研匀,瓷瓶密收,以蜡封之。每服三、五分,凉开水调下。(《随息居重订霍乱论》行军散)
②治伏暑伤冷,二气交错,中脘痞闷或头痛恶心,并皆治之:硝石、硫黄各等分。为末,于银石器内,文武火上炒令鹅**,再研细,用糯米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新汲水下,不拘时候。(《济生方》二气丹)
③治中暑眩晕,昏不知人,或身热,恶寒,头痛,状如伤寒,或往来寒热,烦躁,渴甚,呕吐,泄泻:硫黄、消石各一两,雄黄(通明者)、滑石、白矾各半两,寒食面四两。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渐加至二十丸,新汲水下。昏塞不知人,则以水化开灌之。(《三因方》大黄龙丸)
④治饮食伤脾,心腹作痛,胸膈饱闷,四肢厥冷,又治伤寒阴证,女人血气刺痛,或攻小腹,或儿枕作痛及诸郁结之气:陈皮(去白)、青皮、大川附(制)、五灵脂各六两,消石,硫黄各三两。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扁鹊心书》来复丹)
⑤治诸心腹痛及腰腹诸痛:焰消、雄黄各一钱。研细末。每点少许入眦内。(《集玄方》火龙丹)
⑥治黄家日哺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非水也,腹满者难治:消石、矾石(烧)等分。二味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其候也。(《金匮要略》消石矾石散)
⑦治劳淋、血淋、热淋、气淋、石淋及小便不通至甚者:消石一两。生研为细末。每服二钱。诸淋各依汤使如后:劳淋,葵子末煎汤下,通后须服补虚丸散;血淋、热淋,并用冷水调下;气淋,木通煎汤下;石淋,将药末先入铫内,隔纸,炒至纸焦为度,再研,用温水调下;小便不通,小麦汤下。(《灵菀方》透格散)
⑧治赤白痢,肠风脏毒,酒积下血便血:硝石一两,舶上硫黄一两,白明矾半两,滑石半两,飞面四两。为末极细,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用新汲水送下。(《普济方》甘露丸)
⑨治眼赤痛,眼漠漠:消石研末,于眼四角各点一粟许,须臾,热泪出,便睡,睡觉,以浆水洗。(《近效方》)
⑩治风热喉痹及缠喉风:焰硝一两半,硼砂半两,脑子一字,白僵蚕一分。上为末,研匀。以竹管吹半钱许入喉中。(《三因方》玉钥匙)
⑾治恶寒啬啬,似欲发背,或已生疮肿隐疹:硝石三两。以暖水一斗和令消,待冷。取故青布叠三重,可似欲赤处方圆,湿布搨根,热即换之,频易瘥。(《近效方》)
⑿治重舌:竹沥浸焰硝点之。(《婴孩宝书》)
217 各家论述①《本草衍义补遗》:"硝,善消化驱逐,而《经》言无毒,化七十二种石,不毒而化之乎。以之治病,以致其用,病退则已。"
②《纲目》:"朴消属水,味咸气寒。其性下走,不能上升,阴中之阴也,故惟荡涤肠胃积滞,折治三焦邪火。消石属火,味辛带苦微咸,而气大温。其性上升,水中之火也,故能破积散坚,泊诸热病,升散三焦火郁,调和脏腑虚寒。与硫黄同用则配类二气,均调阴阳,有升降水火之功,治冷热缓急之病。煅制礞石,则除积滞痰饮。盖硫黄之性暖而利,其性下行,消石之性暖而散,其性上行,礞石之性寒而下,消石之性暖而上。一升一降,一阴一阳,此制方之妙也。《雷公炮炙论·序》云,脑痛欲死,鼻投消末。是亦取其上升辛散,乃从治之义。《本经》言其寒,《别录》言其大寒,正与龙脑性寒之误相似。凡辛苦物未有大寒者。况此物得火则焰生,与樟脑、火酒之性同安有性寒大寒之理哉。"
③《本草述》:"消石之用,时珍谓其从火主升而散。若然,是主气分之邪热,不同于朴消入血也。其云升而散者,水中之火,自上升以为散也。审此义,则知消石之宜于何等证矣。据方书,中暑于来复丹中用之,治伏暑泄泻如水者。又二气丹同硫黄治中脘痞结,或呕或滞者。又同硫入大黄龙丸,治身热头疼,状如脾寒,或烦渴呕吐,昏闷不食者。合三证以参之,如二气丹所治,诚有升降水火之功,合于时珍所云,第尤切于伏暑伤冷,致二气交错以为病者,以暑之中,先于心包络,唯兹二味,一降阳而归之,一升阳而散之,乃为最切也。至于来复丹,因上盛下虚,里寒外热,则加元精石,以至阴和至阳,更入活血行气之味,俾上下之虚实合宜,寒热尽散,是法当参也。又如大黄龙丸之治身热头痛诸证,则加雄黄、白矾、滑石以除热清气,是又可参也。要皆以二味为主柄矣,此硫、消二味之等分者也。更头痛证之玉真丸,治肾水不足,气逆上行,苦头痛甚者,乃硫则倍于消。以下归补肾气为主,而上逆之阳,第以消石升散之。更入石膏以降火,半夏以散结,此义尤当参也。此硫、消二味之不等分者也。又消不同硫而同他味,如女劳黑疸,用矾石寒水之气以归阴,而即以燥湿同消石升水中之火以达阳,而并以化湿,此治湿热者之一则也。如喉痹症用消为主,佐硼砂以除痰热,僵蚕去风,而更合龙脑之开壅结,此治风热者之一端也。即数证而推类以尽其变,庶于消石可以悉其功,不致误投而罔济矣。"
218 消石的临床应用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以等量消石、矾石研粉装胶囊内服。成人每日3次,每次3分。试治慢性肝炎5例,症状消失3例,无效1例,中止治疗1例;肝硬化5例,症状消失2例,减轻3例;另有1例肝硬化腹水,治后症状亦告消退。服药时间最短14天,最长5个月(肝硬化腹水)。初步观察,本药对黄疸消除、腹水消退、精神改善等有一定效果。一般服药后无不良反应,但食欲不佳的病人开始服药后稍见胸闷,有轻度泛恶,继续服药便逐渐消失。所有病人服后大便都呈黑色;有的初服时有轻度腹泻,但服用2、3天后即恢复正常。
219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消石的方剂 消石散
iāoshísǎn《圣惠》卷三十五:方名:消石散组成:消石半两,白矾半两,砒霜半两。主治:喉痹。热毒
消石矾石散ísǎn别名:消石散(《圣济总录》卷六十),矾石散(《鸡峰普济方》卷九)。处方:消石矾石(烧)等分
大黄消石汤ng《金匮要略》卷中:大黄消石汤:处方:大黄黄柏消石各12克栀子15枚功能主治:主黄疽腹满,小便不利
消石汤xiāoshítāng《千金》卷四:方名:消石汤组成:消石3两,附子3两,虻虫3两,大黄1两,细辛1
大黄丸二十引《古今录验》方之大黄丸:处方:大黄75克消石75克大戟75克(熬)甘遂75克(熬)芫花
更多用到中药消石的方剂用到中药消石的中成药 消石丸
预防复发。《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之消石丸:处方:消石30克川大黄45克(锉碎,微炒)巴豆3~7枚(
琥珀消石颗粒各项规定(附录IC)。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通淋消石。用于石淋、血淋,也可用于泌尿系统结石属湿热瘀结
消石素提取物的复方制剂。茜草与镁离子在一起可增加钙盐结石在尿中的溶解度。铃兰草等对易患结石患者具有利尿、
消石灵肾脏及膀胱疾患;也适用于肾水肿、膀胱结石和肾脏结石;还适用于菌尿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
紫雪散之。制备方法:上切,以水3斗,煮取1斗,去滓,取消石4升(芒消亦可),用朴消10斤,投汁中,微火煎,
更多用到中药消石的中成药古籍中的消石 《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疠风
西风入五脏,通彻骨髓,成患为疾。此之二风,与苦参消石酒饮之,除患最疾,热去其患即愈也。苦参消石酒方(
《医碥》:[卷之三·杂症]黄胆腹满者,难治,(脾肾皆病矣,故难治。)消石矾石散主之。(消石咸寒除热,矾石除痼热在骨髓,大麦粥调服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五·脾胃部]积块瘕取却稍和。试令按块痛甚,扪之高寸半,遂与《千金》消石丸,至四五次后,忽自言 黑且有汁,恐是孕。予曰
《杂病广要》:[内因类]黄瘅伤挟瘀,结积不散所致,急乘元气尚可攻击时,用金匮消石矾石散兼桂苓丸之制以洗涤之,迟则难为力矣。汪氏有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五]脑疳第五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茵陈粥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药粥疗法》引《粥谱》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茵陈粥的用法用量 76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茵陈粥 1 拼音
yīn chén zhōu
2 处方茵陈30~60克 粳米50~100克 白糖适量
3 制法先将蔑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待粥欲熟时,加入白糖适量,稍煮一二沸即可。
4 功能主治清利湿热,退黄疸。适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5 茵陈粥的用法用量每日2~3次服。7~10天为一疗程。
6 摘录
《粥谱》
7 《药粥疗法》引《粥谱》 71 方名
茵陈粥
72 组成绵茵陈3060g,粳米50100g,白糖适量。
73 功效利湿热,退黄疸。
74 主治黄疸,小便不利,尿黄如浓茶色。
75 茵陈粥的用法用量先将绵茵陈洗净,煎汁去滓,入粳米后加水适量煮粥,煮熟时,加入白糖,稍煮12沸,即可。疗程以710天为宜,每日分23次服食。粥宜稀薄,不宜稠厚,米只用粳米,不用糯米。
76 用药禁忌阴黄或阳黄均可食用,钩虫引起的“黄胖病”不应服用。
古籍中的茵陈粥 《幼科心法要诀》:[卷五黄胆门]阳黄阳黄无汗宜疏散,茵陈麻黄能发汗,腹满便秘茵陈攻,表里无证茵苓善。注阳黄一证,原因湿热而成,治者当
《医宗金鉴》:[卷五黄疸门]阳黄阳黄无汗宜疏散,茵陈麻黄能发汗,腹满便秘茵陈攻,表裹无证茵苓善。[注]阳黄一证,原因湿热而成,治者当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一·伤寒部太阴病]黄续法侵之,多变此疾。一则茵陈茯苓汤加当归、桂枝,二则茵陈橘皮汤加姜、术、半夏,三则茵陈附子汤,四则茵陈四
《医宗己任编》:[卷七西塘感症(中)]感症变病。(一身尽痛)渗湿为主。初起脉有力。能食不大便。茵陈大黄汤微利之。(或仲景茵陈蒿汤)次用茵陈五苓散。
《玉机微义》:[卷四十五黄胆治法]温中之剂钩虫又叫什么虫
本文2023-10-17 22:05:5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