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的大乘佛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佛教经典。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般剌蜜帝译。10卷。此经的译者为般剌蜜帝大师中印度人,居广州制止道场,于唐神龙元年(705)从灌顶部中诵出,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房融笔受,怀迪证译。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阿弥陀经》
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
《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
《阿弥陀经》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详细地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报世界和正报世界种种殊胜,令众生生起信心,信仰念佛净土法门。佛告诉舍利弗尊者,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经过十万亿诸佛国土,那里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那个世界里面,有佛名阿弥陀佛。正在说法,普度众生。这个世界的环境,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宝池、八功德水、四色莲华、七宝楼阁、黄金为地都是七宝做成。风吹罗网,常作天乐,众鸟齐鸣,皆演法音,众生闻是音已,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又说:微风吹动,行树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读作 sēng qié zhà,又作僧伽多。译曰集会。法门名。僧伽吒经一曰:“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大集会正法经一曰:“我有正法名大集会。”此二经同本异译也。
一般来说,读诵大乘经典是净障的六种善行之一;而《僧伽吒经》本身特别详细地说明:读诵这部经得以消除苦的种子,带来未来多生多世长远的果报,并保障诵经者获得直到成佛的安乐。本经还开示念死无常,包括死亡时身心变化的过程。一九三零年代,在英国统治的北巴基斯坦所做的一次考古挖掘中,挖出埋在地下的一个佛教图书馆。这次的考古挖掘对於历史学家十分重要,因为它发掘了 大量的第五世纪手抄本,远比印度本土其他任何地方更多。在这许多重要的手抄本之中,《僧伽吒经》的数量最多,甚至远超过现今我们比较熟悉的妙法莲华经、金刚 经或般若经。好几世纪以来,《僧伽吒经》一直是所有大乘经典中最广为读诵、流通的经典。
《金刚经》
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
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1年)译出。1卷。以后相继出现5种译本:
①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②南朝陈真谛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③隋达摩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④唐玄奘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即《大般若经》的第九会);
⑤唐义净译《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另外,还有藏文、满文译本等。
《心经》
(经名)有数本:鸠摩罗什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经》一卷,日本弘法之心经秘键,即此本之解释也,但其题号为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二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华严之贤首释之,谓为心经略疏。慈恩又有般若心经幽赞一卷。其他有唐利言译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唐法月重译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宋施护译之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此中举世流通者,鸠摩罗什译之本也。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
《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共一卷,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此经内容大概为:佛成道未久,大众云集。佛入宝舍三昧,出无量化身。十方化佛皆集,十方世界,犹如一会。胜分菩萨说偈问法,大威光仙人止之,自问所疑,佛为决疑,遂发大愿求一切智,一切仙人亦同发愿。佛悉授菩提记,复出舌相,说持经功德,仍以此经嘱累文殊菩萨。
经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应堕地狱者。终不闻是微妙经典。“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乾隆大藏经,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241部,
诸佛虚空相虚空亦无相。离诸因果故敬礼无所观。
虚空无中边诸佛身亦然。心同虚空故敬礼无所观。
元魏天竺三藏法师昙摩流支译,又出于《大藏经·宝积部·涅槃部·第357部》,二卷,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
有异译本《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译经为: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共五卷,
另有异本为《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等译
经中说:“文殊师利。若复有菩萨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令得不退转地。若复有菩萨信此法门。若自书写教他书写广为人说。所得功德胜前功德乃至无量阿僧祇。”
乾隆大藏经那里都是释迦摩尼亲口说的法
目录[隐藏]
何谓三藏经藏
律藏
论藏
十二部经一——四
五——八
九——十二
何谓三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十二部经 一——四
五——八
九——十二
[编辑本段]何谓三藏
何谓三藏?即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精通三藏,并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称为三藏法师,如姚秦鸠摩罗什,唐玄奘等。试略谈其义:
经藏
一、经藏。梵语素怛缆,或曰修多罗,华言契经,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三藏十二部表解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大都属于经藏。
律藏
二、律藏。梵语毗奈耶,华言调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仪,善能调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藏。
论藏
三、论藏。梵语阿毗达磨,华言对法,又翻无比法。对佛典或经义加以议论,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后人以殊胜智慧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均属于论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经为经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为律藏。六足发智论为论藏。依大智度论说法,三藏属小乘教专称,但依据摄大乘论说法,大乘亦有三藏。华严经等为经藏,梵网经等为律藏,阿毗达磨为论藏。
[编辑本段]十二部经
十二部,并不是指十二本佛经,而是依佛经的体载,内容,文法分为十二个种类 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说的一切法,皆可统摄为一修多罗,类集为经律论三藏。由于一切经的经文体裁和所载的事相不同,故从三藏分出十二种名称,通称三藏十二部经,总则称一切经,别则称十二部,但并非每一经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一——四
一、修多罗、素怛缆,此译为经或契经,如《四阿含》、诸大乘经、戒经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经典,皆名契经。但此处所说的契经,是单指经中直说法义的长行经文,故又称长行经。 二、只夜,此译重颂或应颂,颂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为一颂不定。凡经中偈颂,以偈颂体裁重颂前经长行经文之义,此类颂经,名“重颂经”。 三、和伽罗那,此译授记,凡经中佛于菩萨授当来必当成佛之记,于缘觉后世当得道,于声闻人今后世得道,记余六道众生后世所受果报之处,即名“授记经”。 四、伽陀,此译讽诵,或孤起颂,不依长行,直以偈颂显示诸法的经,如《法句经》等,名“讽诵经”。
五——八
五、优陀那,此译自说或无问自说经,凡无请问者佛自宣说之经文,如《阿弥陀经》,名“自说经”。 六、尼陀那,此译因缘经或缘起经,如《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有人问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如来说法必有因缘,即经中见佛闻法因缘,及佛说法教化本末因缘之处,如诸经“序品”,故名“因缘经”。 七、阿波陀那,此译譬喻,凡经律中所说譬喻,以譬喻显示法义之处,故名“譬喻经”。 八、伊帝目多伽,此译本事,或如是语经,即经中讲弟子菩萨声闻等过去世行业事历之经文,及教令精进求道解脱因缘之处,即名“本事经”。
九——十二
九、阇陀伽,此为本生经,凡经中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之经文,名“本生经”。 十、毗佛略,此译方广,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辨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如《菩萨地持经》卷三:“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经文,名“方广经”。 十一、阿浮陀达摩,此译未曾有,即经中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名“未曾有经”。 十二、优波提舍,此译论议,即佛所说诸经,若作论议问答辩理
上当当,卓越都有卖,近千到两万不等,
但所有法时释迦摩尼说的,不是他集结的即是记录
目录[隐藏]
何谓三藏经藏
律藏
论藏
十二部经一——四
五——八
九——十二
何谓三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十二部经 一——四
五——八
九——十二
[编辑本段]何谓三藏
何谓三藏?即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精通三藏,并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称为三藏法师,如姚秦鸠摩罗什,唐玄奘等。试略谈其义:
经藏
一、经藏。梵语素怛缆,或曰修多罗,华言契经,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三藏十二部表解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大都属于经藏。
律藏
二、律藏。梵语毗奈耶,华言调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仪,善能调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藏。
论藏
三、论藏。梵语阿毗达磨,华言对法,又翻无比法。对佛典或经义加以议论,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后人以殊胜智慧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均属于论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经为经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为律藏。六足发智论为论藏。依大智度论说法,三藏属小乘教专称,但依据摄大乘论说法,大乘亦有三藏。华严经等为经藏,梵网经等为律藏,阿毗达磨为论藏。
[编辑本段]十二部经
十二部,并不是指十二本佛经,而是依佛经的体载,内容,文法分为十二个种类 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说的一切法,皆可统摄为一修多罗,类集为经律论三藏。由于一切经的经文体裁和所载的事相不同,故从三藏分出十二种名称,通称三藏十二部经,总则称一切经,别则称十二部,但并非每一经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一——四
一、修多罗、素怛缆,此译为经或契经,如《四阿含》、诸大乘经、戒经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经典,皆名契经。但此处所说的契经,是单指经中直说法义的长行经文,故又称长行经。 二、只夜,此译重颂或应颂,颂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为一颂不定。凡经中偈颂,以偈颂体裁重颂前经长行经文之义,此类颂经,名“重颂经”。 三、和伽罗那,此译授记,凡经中佛于菩萨授当来必当成佛之记,于缘觉后世当得道,于声闻人今后世得道,记余六道众生后世所受果报之处,即名“授记经”。 四、伽陀,此译讽诵,或孤起颂,不依长行,直以偈颂显示诸法的经,如《法句经》等,名“讽诵经”。
五——八
五、优陀那,此译自说或无问自说经,凡无请问者佛自宣说之经文,如《阿弥陀经》,名“自说经”。 六、尼陀那,此译因缘经或缘起经,如《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有人问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如来说法必有因缘,即经中见佛闻法因缘,及佛说法教化本末因缘之处,如诸经“序品”,故名“因缘经”。 七、阿波陀那,此译譬喻,凡经律中所说譬喻,以譬喻显示法义之处,故名“譬喻经”。 八、伊帝目多伽,此译本事,或如是语经,即经中讲弟子菩萨声闻等过去世行业事历之经文,及教令精进求道解脱因缘之处,即名“本事经”。
九——十二
九、阇陀伽,此为本生经,凡经中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之经文,名“本生经”。 十、毗佛略,此译方广,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辨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如《菩萨地持经》卷三:“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经文,名“方广经”。 十一、阿浮陀达摩,此译未曾有,即经中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名“未曾有经”。 十二、优波提舍,此译论议,即佛所说诸经,若作论议问答辩理
> 社会民生 > 宗教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检举 佛教经典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9-3-7 17:07
请问有哪些经典是佛陀亲口所述的,哪些不是
提问者: 自在轩清一 - 一级最佳答案检举 这个问题集结很多矛盾。
根据佛教的传播历史来看,很多佛经都有增改和遗漏的可能,也有很多人为增加的痕迹。所以无法说佛祖亲口传的经典是否真实如当年。可以参考佛经的几次集结情况。
根据佛教的传承历史来看,可分早期经典和后期经典,如按文献学的考证,则经过多次集结,南传佛教南传上座部属于佛教中的「保守派」, 其经典更接近佛祖初传。南传上座部的巴利语三藏圣典分别是:
一、《律藏》,乃世尊为诸弟子制定的戒律教诫和生活规则。《律藏》又分为《巴拉基咖》《巴吉帝亚》《大品》《小品》和《附随》五个部分。
二、《经藏》,为世尊以及声闻圣弟子们的言行集。《经藏》共有五部,即:《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和《小部》。
三、《论藏》,乃对世尊教法要义的精确及系统的分类与诠释。《论藏》共有七部,即:《法聚论》《分别论》《界论》《人施设论》《论事》《双论》和《发趣论》。
除了律、经、论三藏之外,上座部佛教尚保存有内容非常丰富的三藏义注与复注,以及许多重要的藏外典籍,如《弥林达问王经》、《岛史》、《大史》、《小史》、《清净道论》、《入阿毗达磨论》、《摄阿毗达磨义论》等。
上座部佛教的所有教法都是依据三藏圣典及其注疏而来的。如果对教法的理解出现分歧时,就唯有依法不依人。凡是接受上座部传统教育的佛教出家人,在沙弥阶段就必须背诵许多佛教经论。时至今日,上座部佛教国家尚有为数不少的能够背诵出所有三藏圣典的大长老。
北传佛教在传承上被称为大乘,其经典大多不被南传佛教认可,认为是后人增加的。大乘佛教是印度佛教内部的一个重要的宗教运动,对佛教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但它在印度的兴起的历史,并不明朗。现代学者多以为它的兴起,大抵是在纪元前一世纪至纪元后一世纪。若追寻其渊源,则可更推前至佛灭后一世纪。在那个时期,佛教分裂为十八个或更多个学派,各有其特异的教理。其中的十一个学派,被视为保守的正统者;这正统即后来所谓“小乘”之意。其余的七个学派,由大众部领导,表现较开放的态度。这大众部便是大乘佛教的发端。
随著宗教的发展,思想也渐趋成熟。由纪元前一世纪至纪元后三世纪,不少大乘经典先后出现。最先出现的是《般若经》,跟著有《维摩经》、《法华经》、《阿弥陀经》、《十地经》等初期大乘经典。此中自以《般若经》为代表。此经最初由少量渐次附加,至七世纪左右而成一大丛书。其空的思想,一般认为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教理。
其后有南印度出身的龙树,在哲学方面发挥这空的思想。他著有《中论》及《回诤论》批判部派小乘的谬见,建立中道观,而名之为缘起、假名、空。龙树以后续有大乘经典出现,如《涅盘经》,《胜蔓经》、《解深密经》、《楞伽经》。其中的《解深密经》的唯识说,有弥勒、无著、世亲等人发扬,其分别代表作为《大乘庄严经论》、《摄大乘论》及《唯识三十颂》。其主旨是以识来解说世间现象。
在修行中,大乘佛教同样也学习类似南传佛教的基本经典,就是四部阿含经。同样也遵守律,南北传的律法很多是相同的。可以参考《佛教戒律学》。
藏传佛教起源后期佛教中的密宗,同样属于大乘系统,但增加的东西更多。
以上是从文献考据说的,如果从佛法来说,现在被收入历代大藏经的经典基本都是佛及弟子所言,都可以认为是佛亲传。因为它们的宗旨和内容是统一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区别可能来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翻译。
如果从经典的类别上分析,佛经中的律类可以说都是佛亲口传的,最可信,阿含经虽有后代修改的情况,但可以肯定其中大部分都是佛亲口说的,是最早的记录。再有就是《法句经》,相当于佛祖的语录,也比较可信。
十二部,并不是指十二本佛经,而是依佛经的体载,内容,文法分为十二个种类
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说的一切法,皆可统摄为一修多罗,类集为经律论三藏。由于一切经的经文体裁和所载的事相不同,故从三藏分出十二种名称,通称三藏十二部经,总则称一切经,别则称十二部,但并非每一经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1、修多罗、素怛缆,此译为经或契经,如《四阿含》、诸大乘经、戒经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经典,皆名契经。但此处所说的契经,是单指经中直说法义的长行经文,故又称长行经。
2、祇夜,此译重颂或应颂,颂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为一颂不定。凡经中偈颂,以偈颂体裁重颂前经长行经文之义,此类颂经,名“重颂经”。
3、和伽罗那,此译授记,凡经中佛于菩萨授当来必当成佛之记,于缘觉后世当得道,于声闻人今后世得道,记余六道众生后世所受果报之处,即名“授记经”。
4、伽陀,此译讽诵,或孤起颂,不依长行,直以偈颂显示诸法的经,如《法句经》等,名“讽诵经”。
5、优陀那,此译自说或无问自说经,凡无请问者佛自宣说之经文,如《阿弥陀经》,名“自说经”。
6、尼陀那,此译因缘经或缘起经,如《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有人问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如来说法必有因缘,即经中见佛闻法因缘,及佛说法教化本末因缘之处,如诸经“序品”,故名“因缘经”。
7、阿波陀那,此译譬喻,凡经律中所说譬喻,以譬喻显示法义之处,故名“譬喻经”。
8、伊帝目多伽,此译本事,或如是语经,即经中讲弟子菩萨声闻等过去世行业事历之经文,及教令精进求道解脱因缘之处,即名“本事经”。
9、阇陀伽,此为本生经,凡经中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之经文,名“本生经”。
10、毗佛略,此译方广,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辨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如《菩萨地持经》卷三:“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经文,名“方广经”。
11、阿浮陀达摩,此译未曾有,即经中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名“未曾有经”。
12、优波提舍,此译论议,即佛所说诸经,若作论议问答辩理,分别广说之经文,即名“论议经”。
深奥`高深有楞严经
华严经
法华经
并称为经中之王。
修心养性的佛经:金刚经和心经
这两部经典也是禅宗的重要著作。其他的佛经都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就是义理深刻。
大乘经典: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妙法莲华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大般涅盘经
法句经
解深密经
维摩诘所说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小乘的根本经典是四阿含经
阿弥陀佛
唐僧西天取经取了657部经书。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宣化上人---三藏十二部,「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说定学,律藏是说戒学,论藏是说慧学。「十二部」,就是经典的体裁,分为十二部。
「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说定学,律藏是说戒学,论藏是说慧学。释迦牟尼佛入涅盘之后,大迦叶尊者率领五百位证果的罗汉在七叶窟结集三藏,阿难尊者将佛一生所说的法,记录成为「经藏」;优波离尊者将佛所规定的戒律,整理成为「律藏」;大迦叶尊者将佛弟子读经研律的心得,收集成为「论藏」。
「十二部」,就是经典的体裁,分为十二部。所以有一首偈颂说:
「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共成十二部。」
(一)长行部:就是经文一行一行的长文。
(二)重颂部:用偈颂方式重复地再把经义说一遍,把长行经文重说。
(三)授记部:佛给菩萨授记的,譬如汝于某某劫,应当成佛,名号为何,寿命有多长,教化众生有多少,在什么国土里……等等,都预先说明了。
(四)孤起部:孤单独立的偈颂,与前文不相连,而且与后面的经文也没有关系。
(五)自说部:平时有人请法,佛才说法,唯独《阿弥陀经》,无人请法,佛不问自说。
(六)因缘部:叙述某种事发生的因缘。
(七)譬喻部:用比方来说明经文的义理。
(八)本事部:说佛、菩萨在因地所行的事迹。
(九)本生部:说佛、菩萨今生弘法利生的事迹。
(十)方广部:就是方正广大的经,有圆融无碍的境界。
(十一)未曾有部:从来没有见过的神通变化。
(十二)论议部:佛弟子研究经律的报告,或者佛与弟子讨论的记录。
佛经的大乘佛经
本文2023-10-17 22:52:5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