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哪个穴位可以缓解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复杂的神经性疼痛症状,可以伴随恶心、呕吐、光敏感和噪音敏感等症状。虽然有一些穴位按摩和中医理疗可以用于缓解偏头痛,但效果因人而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可以尝试缓解偏头痛:
太阳穴(太阳窝): 太阳穴位于眼角下方、颧骨的突起部位。用指尖轻轻按摩或以顺时针方向做小圆圈按摩。
印堂穴: 印堂穴位于两眉头正中央的凹陷处。用中指的指腹轻压或按摩这个穴位。
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上,食指和拇指相交的地方。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穴位,做按摩或用力按压。
颈窝穴: 颈窝穴位于颈部的两侧,距离颅骨下缘约两横指的位置。用手指按摩这个区域。
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椎与颅骨之间,约在第二颈椎骨下缘。用指尖或拇指按摩这个穴位。
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腕横向皱褶的下方,约在腕关节凹陷的中间位置。可以用拇指按摩这个穴位。
这些穴位按摩可能会有助于缓解偏头痛的症状,但如果你经常遭受严重的偏头痛,请务必咨询医生,了解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建议。不同的偏头痛病因和诱因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同时,按摩穴位时要轻柔而有耐心,避免用力过猛,以免引发其他问题。
按摩阿是穴。首先偏头痛,肯定有痛点,这个痛点在中医上讲叫做阿是穴,没有固定的穴位,疼痛点即是穴位所在。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也是阿是穴,像梳头那样进行飞快的按摩,每次梳摩100个次左右,每天三次,早、中、晚各做1次,即可达到止痛得出目的。
揉太阳穴。每天早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前,用双手中指或者食指按着太阳穴揉动,顺着揉10圈,再倒着揉10圈,如此反复,接连数日,偏头痛可大大的减轻症状。
按合谷穴。合谷穴又叫虎口穴。偏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热水之中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这时按合谷穴,左右手交替进行,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
捏印堂穴。位于眉心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反复捏揉。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取双耳交线中点处。用手掌轻轻叩击,有通经活络之效,缓解头部胀痛很是有效果。
阳白穴。位于瞳孔正上方,眉骨上一寸。按压阳白,清头明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偏头痛。
神庭穴。位于发际线正中向上05寸微微凹陷处,长按神庭可以调节神经系统,有效缓解头痛,可以提神醒脑对治疗偏头痛有一定得效果。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偏头痛 31 偏头痛的诊断要点 32 偏头痛的治疗 321 针灸治疗 322 方药治疗 323 推拿疗法 4 西医·偏头痛 41 疾病分类 42 偏头痛的病因 43 偏头痛的临床分期 431 头痛前期(先兆期或颅内动脉收缩期) 432 头痛期 433 头痛晚期 434 头痛后期 44 偏头痛的临床分型 441 典型偏头痛 442 普通型偏头痛 443 复合型偏头痛 444 偏头痛等值症 45 临床表现 451 不伴先兆的偏头痛(普遍型偏头痛) 452 伴有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 4521 先兆期 4522 头痛期 4523 典型偏头痛的亚型 45231 伴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痛 45232 伴有延长先兆的偏头痛(复杂型偏头痛) 45233 基底型偏头痛(原称基底动脉偏头痛) 45234 不伴头痛的偏头痛先兆(偏头痛等位发作) 453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 454 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 455 偏头痛持续状态 46 偏头痛的诊断 461 诊断要点 462 诊断标准 4621 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 4622 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诊断标准 47 需要与偏头痛鉴别的疾病 48 偏头痛的治疗方案 481 一般治疗 482 急性发作的治疗 4821 轻度偏头痛 4822 中重度偏头痛 4823 伴随症状 483 预防治疗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偏头痛的穴位 2 治疗偏头痛的方剂 3 治疗偏头痛的中成药 4 偏头痛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偏头痛 1 拼音
piān tóu tòng
2 英文参考cephalagrahemicraniamigraine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migrain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中医·偏头痛偏头痛为病证名,又称头偏痛、偏头风[1]。指偏于一侧的头部疼痛,往往比较顽固,可能定期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眼睛牵扯痛等症[2]。《兰室秘藏·头痛门》:“如头半寒痛者,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此偏头痛也。”
偏头痛为发作性的颅内和颅外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作的头痛为特征[3]。属祖国医学“头痛”范畴。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或过敏有关[3]。
31 偏头痛的诊断要点
①头痛呈发作性,表现为一侧、双侧或全头部的搏动性痛或胀痛,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可长达数日[3]。
②多见于女性,多由劳累、情绪因素和月经来潮等诱发[3]。
③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如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和便意等)。呕吐后常有思睡,醒后症状消失[3]。
④排除青光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癫痫性头痛和颅内动脉瘤等疾病[3]。
32 偏头痛的治疗 321 针灸治疗取太阳透率谷、头维、风池、太冲、合谷、足临泣等穴[3]。针刺太阳穴,直刺05~10寸,捻转得气后,退针至皮下,再沿皮透刺率谷,使酸胀感扩散至同侧颞部;针风池要向同侧眼外眦方向刺,进针08~10寸,使针感亦扩散至同侧颞额部;余穴均按常规针刺,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3]。
322 方药治疗《医林绳墨·头痛》:“有偏头痛者,发则半边痛,然痛于左者属气,此气胜生风也,宜以驱风顺气为先,如防风通圣散之类;痛于右者属痰,此风胜生痰也,治宜清痰降火为要,如贝母、二陈加芩、栀、甘菊之属。”
323 推拿疗法以下方法对偏头痛之恶心、呕吐、畏光、畏声者有效[4]:
①用双手大鱼际按揉两侧太阳1分钟。
②用大鱼际向后推率谷100次。
③用食指指腹按压太冲5次,力度稍大。
4 西医·偏头痛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原因不清、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有恶心、呕吐,对光火声音 敏感,少数典型发作前可以出现各种视觉、感觉、运动等先兆,发作一次持续时间4~72小时[5]。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通常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偏头痛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普通型、典型、基底动脉型、眼肌麻痹型、偏瘫型、偏头痛等位症等。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一段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偏头痛是头痛常见的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可见于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常于10-3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50%以上病例有家族遗传史;该病的治疗重点在于预防,应用预防性的药物和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1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 > 发作性疾病 > 头痛与偏头痛
42 偏头痛的病因偏头痛的病因不清,约50%病人有家族史。女性病员偏头痛倾向在月经来潮前发作,怀孕后发作减少,提示发病可能和内分泌或水潴留有关。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气候骤变、强光 、烈日照射、低血糖、应用扩血管药物或利血平、食用高酪胺食物酒精类饮料,均可诱发偏头痛发作。
各种诱因怎样引起偏头痛发作,大体可根据为血管源学说和神经源学说。Wolff等以血管源学说解释偏头痛的临床表现。典型偏头痛先有颅内动脉收缩,局部脑血流减少,引起视觉改变、感觉异常或轻偏瘫等先兆症状,继而颅内、外动脉扩张,出现头痛。
各家采用不同方法对偏头痛病人发作时进行的观察却未能发现颅内血管变化与头痛间的恒定关系。Goltman在1例开颅手术病人偏头痛发作时,见到颅内血管扩张。Thie等在1例典型偏头痛发作期的脑血管造影却发现所有动脉的口径都相对较小,而Olson等在11例典型偏头痛发作的脑血管造影又都无变化。Lauritzen等以133XeSPECT观察,12例普通偏头痛发作时的rCBF无异常,11例典型偏头痛发作时有8例在先兆症状相应侧半球的rCBF比对侧相应区平均减少17%,持续见于头痛期4~6个小时。都未见到rCBF增加的脑区。于发作间歇期的检查,两类偏头痛都无异常发现,仅1例于脑岛发现小的低灌注区。Andersen等应用133XeSPECT观察偏头痛发作开始后的rCBF,3例无异常,2例仅局部灌注减低,7例典型偏头痛在先兆症状相关半球后部rCBF比对侧降低19%时出现头痛,当头痛已很轻或头痛搏动性消失时转为高灌注,rCBF比对侧平增增高19%,其中2例的高灌注持续24小时。Olsen等应用颈动脉内注射133Xe诱发典型偏头痛,以254探头γ照相机发现脑后部CBF可降低达20ml/(100g·min),局部的低灌注可持续至先兆症状消失后几个小时。Olesen等测量了典型偏头痛病人发作全过程的rCBF,观察到发作前于枕部已存在低灌注,rCBF平均降低25~30%并逐渐向前扩展达额部,持续于整个头痛期的4~6小时。Kobari等应用133Xe增强的CT测定局部的脑血流(1CBF),缓解期的10例都正常,6例普遍偏头痛和6例典型偏头痛在发作开始后30分至8小时,先兆症已消失而正头痛时,两侧1CBF普遍增加,可高出缓解期25%~35%,以额、颞皮层和丘脑为最显著,枕部的增高则与缓解期差别不显著。两型偏头痛间无区别。秦震等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对10例普遍偏头痛病人的检查,发现在头痛缓解期多数病人显示两侧或个别颅底大动脉流速异常增快。3例的5次偏头痛发作时,都显示脑血流速度的异常增快和宽频杂音。Thie等在1例典型偏头痛和1例偏头痛等位发作时的TCD检查,也有同样的发现。秦震等对2例普遍偏头痛的99mTcSPECT检查,发现分别于顶偏后皮层和颞叶存在低灌注。
因此,偏头痛发作时在相当一部分病人可见到脑血流或少、增多或先减少后增多,脑血流速度异常增快,脑血管扩张或口径变小。但是这些变化与头痛类型、先兆或头痛发作间并无恒定的关系。有些变化以后头部为著,也有的变化却以前头部为著。同一作者报告的异常发现并不都见于全部所观察的同类病人,一部分病人在头痛间歇期也存在局部低灌注区或脑血流速度的增快。总之,偏头痛与脑血管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偏头痛发作时尚出现一系列生化改变。在先兆期,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可有短暂的增高;头痛发作时尿中5HT的代谢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可明显增加。这提示血浆中的5HT很快被降解而从尿中排出。5HT对平滑肌有双相作用,血浆5HT降低引起小动脉收缩及较大动脉的扩张。小动脉收缩造成脑组织缺血,产生先兆或其他神经系损害症状;大动脉扩张引起头痛。部分5HT漏出到血管周围的细胞外液中,与组胺、缓激肽、血管驰缓激肽等神经肽类物质一起使血管壁痛阈降低及导致动脉的“无菌性炎症”。血管扩张合并“无菌性炎症”造成偏头痛的临床症状。5HT主要贮存在血小板内,当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或存在5HT释放因子时,血小板5HT含量突然下降同时呈现临床发病。某些药物(如利血平)有释放和耗竭5HT作用,能诱发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5HT阻断剂(如二甲麦角新堿、苯噻啶)被应用于预防偏头痛发作。头痛发作期单胺氧化酶(MAO)活性降低可能和5HT降解时消耗大量的MAO有关。
许多实验证实,偏头痛病人的血小板比正常人的更易聚集。血小板聚集后能释放5HT、ADP、组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AA)及血栓烷A2(TXA2)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能进一步促使血小板聚集。这样交互作用就产生大量的儿茶本酚胺、AA及TXA2,有强力收缩血管及减少脑血流作用。前列腺素E1可使从无偏头痛者产生头痛。雌激素能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有些妇女服用高雌激素避孕药会诱发偏头痛发作。
但是影响全身的广泛性血管调节机制障碍和许多生化改变,为什么只引起头部痛?为什么多数头痛发作是偏侧性的?有时是左右交替的?
神经源学说认为偏头痛的发源地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改变及血管舒缩障碍是一种继发现象,即偏头痛的血管性发现是继发于神经中枢的“释放”。偏头痛呈现的各种复杂症状是大脑皮质功能紊乱的结果,可能是下丘脑/间脑的兴奋阈下降而引起头痛发作。
含有甲肾上腺素5HT的神经元支配某些头颅血管,它们的细胞体分别位于脑干的蓝斑及缝际核。精神紧张、焦虑、疲劳或其他因素导致脑干神经元兴奋及递质释放增多,引起头颅血管运动改变,脑缺血及血管的“无菌性炎症”, 血管内三叉神经末梢的伤害感受器,传入脑内产生痛感。另外,三叉神经末梢能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血管扩张和致病性肽类,P物质)到校大的颅内外血管。
43 偏头痛的临床分期偏头痛在临床上共分为四期:
431 头痛前期(先兆期或颅内动脉收缩期)头痛发作前有先兆,以幻视(如看见闪光或一种颜色)或各种形式的盲点较多。其他少见者有眩晕、失语、精神错乱、感觉异常、颜面或四肢无力,历时约10~30分钟或几小时,此期与脑的局限性缺血有关。
432 头痛期颅外动脉扩张引起搏动性头痛,多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羞明等植物神经症状。
433 头痛晚期颅外动脉周围水肿,动脉变硬有压痛,头痛变为持续性。
434 头痛后期一段头痛持续2~3小时后入睡,醒后头痛消失;有的患者血管性头痛持续并有颈部肌肉收缩性头痛,如此,则头痛可历时数日。
44 偏头痛的临床分型临床上将偏头痛分为三型:
441 典型偏头痛有先天遗传因素及明显的特征性先兆,有前述典型的四个时期;
442 普通型偏头痛无遗传性,由于其血管反应较轻,先兆以不明显或没有,头痛不是突然发生而是逐渐加重,历时较久(数小时至数天),头痛侧常伴鼻塞、流涕、流泪、结膜充血、羞明等;
443 复合型偏头痛伴一过性或持久性神经系统体征或精神症状,如眼肌麻痹型和偏瘫型偏头痛;
444 偏头痛等值症偏头痛发作由某些呈周期性发作的躯体障碍所代替,如腹痛、植物神经症状、眩晕、精神障碍等,可与典型偏头痛发作交替出现。
45 临床表现根据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所制订的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分别概述如下。
451 不伴先兆的偏头痛(普遍型偏头痛)不伴先兆的偏头痛(普遍型偏头痛)最为常见。发作性中度到重度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或畏光。体力活动使头痛加剧。发作开始时仅为轻到中度的钝痛或不适感,几分钟到几小时后达到严重的搏动性痛或跳痛。约2/3为一侧性头痛,也可为双侧头痛,有时疼痛放射至上颈部及肩部。头痛持续4~72小时,睡眠后常见缓解。发作间有明确的正常间隙期。若90%的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称月经期偏头痛。至少出现上述发作5次,除外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后方可作出诊断。
452 伴有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伴有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可分为先兆和头痛两期:
4521 先兆期先兆期视觉症状最常见,如畏光,眼前闪光、火花,或复杂视幻觉,继而出现视野缺损、暗点、偏盲或短暂失明。少数病人可出现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言语障碍。先兆大多持续5~20分钟。
4522 头痛期头痛期常在先兆开始消退时出现。疼痛多始于一侧眶上、眶后部或额颞区,逐渐加重而扩展至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及颈部。头痛为搏动性,呈跳痛或鉆凿样,程度逐渐加重发展成持续性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有的病人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眼结膜充血;有的病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厌食。一次发作可持续1~3日,通常睡觉后头痛明显缓解,但发作过后连续数日倦怠无力。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
4523 典型偏头痛的亚型典型偏头痛可分成几种亚型:
45231 伴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痛伴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痛包括眼型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失语型偏头痛等。至少出现过2次上述典型发作,排除器质性疾患后诊断方可成立。
45232 伴有延长先兆的偏头痛(复杂型偏头痛)伴有延长先兆的偏头痛(复杂型偏头痛)症状同伴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痛。先兆在头痛发作过程仍持久存在,延续时间超过1小时而不到1周。神经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有颅内结构病损。
45233 基底型偏头痛(原称基底动脉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原称基底动脉偏头痛)有明确起源于脑干或双侧枕叶的先兆症状,如失明、双眼颞侧和鼻侧视野都有的视觉症状、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复视、共济失调、双侧性感觉异常、双侧轻瘫或精神错乱等。多在数分钟至1小时内消失,继而发现双侧枕区搏动性头痛。间隙期一切正常。
45234 不伴头痛的偏头痛先兆(偏头痛等位发作)不伴头痛的偏头痛先兆(偏头痛等位发作)出现见于偏头痛发作的各种先兆症状,但有时间并不随后出现头痛。当病人年龄渐老,头痛可完全消失而依然有发作性先兆症状,但完全表现为先兆症状而无头痛者则较少。40岁后首次发病者需作深入检查,除外血栓栓塞性TIA。
453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眼肌麻痹型偏头痛极少见。起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有固定于一侧的头痛发作史,在一次较剧烈头痛(眼眶或眶后痛)发作后,出现同侧的眼肌麻痹,以上脸下垂最多见。麻痹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开始几次发病麻痹完全恢复,但多次发作后可遗留部分眼肌麻痹而不恢复。神经影像不宋体排除颅内器质性病损。
454 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偏头痛等位发作)有偏头痛家族史但儿童本人无头痛。表现为多次、短暂的眩晕发作,也可出现发作性平衡失调、焦虑,伴有眼球震颤或呕吐。神经系统及脑电图检查正常。间隙期一切正常。部分儿童成年后可转为偏头痛。
455 偏头痛持续状态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在72小时以上(其间可能有短于4小时的缓解期)的称偏头痛持续状态。
46 偏头痛的诊断长期反复发作的头痛史,间隙期一切正常,体检正常及偏头痛家族史诊断并不困难。们伴有局灶神经体征者需除外器质性疾病。眼肌麻痹可由动脉瘤引起,动静脉畸形也可伴发偏头痛,应作头颅CT扫描或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复杂型偏头痛常由器质性疾病引起,应作神经影像学检查。枕叶或颞叶肿瘤初期亦可出现视野缺损或其他视觉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老年人颞枕部头痛需除外颞动脉炎,颞浅动脉或枕动脉增粗如绳索状,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动脉活检见特征的多核巨细胞浸润。
461 诊断要点1.反复发作性、单侧或双侧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 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5]。部分患者发作前有视觉、感觉和运动等先兆[5]。
2.根据偏头痛发作类型、家族史和神经系统检查,通常可作出临床诊断[5]。
3.脑部CT、CTA、MRI、MRA等检查可以排除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和占位性病变等颅内器质性疾病[5]。
462 诊断标准诊断可以依据国际头痛协会(2004年)最新偏头痛诊断标准[5]:
4621 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1.符合2~4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5]。
2.头痛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持续4~72小时[5]。
3.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5]:
(1)单侧性;
(2)搏动性;
(3)中或重度头痛;日常活动(如步行或上楼梯)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会主动避免此类活动。
4.头痛过程中至少伴有下列1项[5]:
(1)恶心和(或)呕吐;
(2)畏光和畏声。
5.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4622 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诊断标准1.符合2~4特征的至少2次发作[5]。
2.先兆至少有下列中的1种表现,但没有运动无力症状[5]:
(1)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表现(如闪光、亮点或亮线)和(或)阴性表现(如视野缺损);
(2)完全可逆的感觉异常,包括阳性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表现(如麻木);
(3)完全可逆的言语功能障碍。
3.至少满足以下2项[5]:
(1)同向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
(2)至少1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的过程≥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接连发生,过程≥5分钟;
(3)每个先兆症状持续5~60分钟。
4.在先兆症状同时或在先兆发生后60分钟内出现头痛,头痛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中的2、4项[5]。
5.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5]。
47 需要与偏头痛鉴别的疾病偏头痛需要与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颅内动脉瘤、三叉神经痛、TolosaHunt综合征等可以引起头痛的疾病相鉴别[5]。
48 偏头痛的治疗方案治疗目的除解除急性头痛发作症状外需尽量防止或减少头痛的反复发作。应避免各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针灸及气功对部分病人有效。
481 一般治疗生活规律、避免诱发因素如含酪胺的食物、直接晒太阳等[5]。
482 急性发作的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者应在安静避光的室内休息。
治疗应当以过去发作时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发作的严重程度以及年龄为指导用药,以镇痛和镇静剂为主[5]。
4821 轻度偏头痛轻度偏头痛患者药物越早使用疗效越好,至头痛完全缓解[5]。轻者可服用一般的镇痛剂和安定剂(如阿斯匹林、布洛芬等),多数可获得缓减。头痛伴恶心、呕吐者可应用灭吐灵。
可使用非特异性止痛药:
阿司匹林50~100mg,一日1次[5]。
地西泮25~5mg,一日2~3次[5]。
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一次300mg,间隔4~6小时可重复用药1次,24小时内不超过2g;布洛芬400~800mg,每6小时1次[5]。
4822 中重度偏头痛中重度偏头痛可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麦角类5HT1受体非选择性激动剂如麦角胺咖啡因口服,一次1~2片[5]。如无效,隔05~1小时后再服1~2片,一日总量不超过6片,1周内不超过10片[5]。
麦角胺制对部分病人有效。它是5HT受体的促动剂,也有直接收缩血管作用。主要激动5HT1A受体,但对多巴胺,肾上腺素受体也有作用,因此副作用较大。常用麦角胺咖啡因片(每片含咖啡因100mg和麦角胺1mg),在出现先兆或开始隐痛时立即服用1~2片。为避免麦角中毒,单次发作用量不要超过4片,每周总量不得超过8片。或可用酒石酸麦角胺025~05mg,作皮下或肌肉注射。
注意:麦角过量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肌痛及周围血管痉挛、缺血等副作用。有严重心血管、肝、肾疾病者及孕妇禁用。对偏瘫型、眼肌麻痹型和基底型偏头痛也不适用。
麦角胺咖啡因有催产作用,妊娠期妇女禁用;老年人慎用[5]。
麦角胺咖啡因为国家第二类 管理的药品,务必严格遵守国家对《 管理办法》的管理条例,按规定开写 处方和供应、管理本类药品,防止滥用[5]。
麦角胺咖啡因在偏头痛刚发作时立即服用效果好,偏头痛发作后不宜服用。应用过频,会引起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建议每周用药不超过2~3天[5]。
英明格(sumatriptan)是5HT1D受体促动剂,对脑血管有高度选择性作用。成人口服100mg,30分钟后头痛开始缓解,4小时后达到最佳疗效。皮下注射6mg(成人量)起效快,症状复发可在24小时内再次注射6mg。副作用轻微,有一过性全身热、口干、头部压迫感和关节酸痛。偶而也有胸闷、胸痛或心悸情况。
偏头痛持续状态和严重偏头痛可口服或肌注氯丙嗪(1mg/kg)或静脉滴注ACTH50单位(置于500ml葡萄糖水内),或口服泼尼松10mg,1日3次。对发作时间持续较长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液,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
4823 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时需要联用镇吐药如甲氧氯普胺10mg,肌内注射;或奋乃静、氯丙嗪等[5]。
有烦躁者可给予地西泮等镇静和保证睡眠,第1日一次10mg,以后按需要减少到一次5mg,一日3~4次[5]。其他药物如劳拉西泮05~1mg,每日2~3次;佐匹克隆75mg,每晚1次,睡前服用[5]。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83 预防治疗中度或严重偏头痛频繁发作,尤其是每周发作1次以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可在头痛发作先兆期或早期康复药物预防发作[5]。可选用普萘洛尔10~60mg,一日2次;氟桂利嗪5~10mg睡前服用;维拉帕米40~380mg,一日3次;丙戊酸钠200~400mg,一日2~3次;阿米替林25~75mg,一日1次,睡前服用[5]。
每月头痛发作2~3次上者应考虑长期预防性药物治疗。该类药物需每日服用,用药后至少2周才能见效。若有效应持续服用6个月,随后逐渐减量到停药。
1普萘洛尔 为β肾上腺能受体阻断剂。约对50%~70%病人有效,1/3病人的发作次数可减少一半以上。普萘洛尔10~60mg,一日2次[5]。副作用小,逐渐增量可减少恶心、共济失调及肢体痛性痉挛等不良反应。
2苯噻啶(pizotifen,sandomigran) 5HT拮抗剂,也有抗组胺、抗胆堿能及抗缓激肽作用。常用剂量为05mg,每日1次,缓慢增加到每日3次。持续治疗4~6月,80%病人头痛改善或停止发作。副作用有嗜睡和疲劳感,能增加食欲,长期服用会发胖。
3美西麦角(methysergide) 5HT拮抗剂,主要对5HT2受体有拮抗作用。需从小剂量(05~1mg/日)开始服用,在一周内逐渐增加到1~2mg,每日2次。可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等副作用,长期服用可出现腹膜后组织、肺胸膜纤维化。连续服用6个月必须停服1个月。仅在最顽固的病人才考虑试用。
4钙通道阻滞剂 尼莫地平(nimodipine)和氟桂利嗪(flunarizine,西比灵)常用剂量尼莫地平为20~40mg,每日3次。药物副作用小,可出现头昏、头胀、恶心、呕吐、失眠或皮肤过敏等不适。
氟桂利嗪5~10mg睡前服用[5]。
5丙戊酸钠 100~400mg,每日3次。
6阿米替林(amitryptiline)为三环类抗抑郁药,能阻止5HT的重摄取。多用于抗抑郁和治疗慢性疼痛,对偏头痛伴有紧张性头痛者有效。常用剂量为75~150mg/日。
7可乐定(clonidine)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有降压作用。预防偏头痛效果较弱,但少量应用无副作用。常用剂量为0078mg~015mg,每日2~3次。
5头痛临床颇为常见,可因多种原因引起,外感头痛、颈源性头痛、偏头痛、内伤头痛等适宜手法治疗。
病因病机
头痛的病因复杂,有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之别。外感头痛可因风寒、风热、暑湿引起;内伤头痛可因肝阳上亢、血虚不荣、痰瘀阻络、肾虚失充等引起。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疏经通络止痛。
2基本治法
(1)头面部操作: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行一指禅「小8字」和「大8字」推法,反复分推3~5遍。继之指按、揉印堂、神庭、攒竹、鱼腰、太阳、百会、四神聪等穴,每穴约一分钟;结合抹前额3~5遍;从前额发际处拿至风池穴处做五指拿法,反复3~5遍。行双手扫散法约一分钟;指尖击前额部至头顶,反复3~6遍。
(2)颈肩部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沿项部膀胱经、督脉上下往返操作,结合揉、拨、推上述穴位3~5分钟。继之拿风池穴、项部两侧肌群、肩井各半分钟;在项、肩、上背部施以掖法约两分钟。
3辨证加减
(1)颈源性头痛:在颈项、肩及上背部的阿是穴处施以指揉、指拨、指推法3~5分钟,用力由轻到重,以患侧为主,注意点线、点面结合,必要时采用整复颈椎手法。
(2)外感头痛:在项背部太阳经施以掖法、一指禅推法,重点按揉风池、风府、肩井、大椎、肺俞、风门、定喘、曲池、合谷穴3~5分钟。擦背部两侧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3)偏头痛:在太阳、头维穴区行一指禅推法,以较重力量按揉风池穴3~5分钟。
(4)内伤头痛:肝阳头痛指按揉肝俞、阳陵泉、太冲、行间,每穴约一分钟;推桥弓30次左右,两侧交替进行;扫散法操作加次。血虚头痛指按揉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膈俞,每穴约一分钟;掌摩腹部5分钟左右;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痰浊头痛用一指禅推法推中脘、天枢穴各约两分钟;摩腹部5分钟左右;指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丰隆,每穴约一分钟。肾虚头痛指按揉肾俞、命门、腰阳关、气海、关元、太溪,每穴1~2分钟;擦背部督脉、腰髓部,以透热为度。瘀血头痛分抹前额1~2分钟;指按揉攒竹、太阳,每穴1~2分钟;指按揉合谷、血海、太冲,每穴约1分钟;擦前额部,以透热为度。
适宜技术
1中药:茶叶、川芎、白芷茶饮。
2针灸:主穴:百会、太阳、风池、合谷;配穴:风寒者,配风门拔罐。风热者,配曲池;风湿者,配阴陵泉、头维;前头痛配印堂、合谷;偏头痛配外关、足临泣;后头痛配天柱、昆仑;巅顶痛配四神聪、太冲。
3刮痧:四主穴(百会、太阳、风池、合谷)、额至肩井一带。
注意事项
1头痛病因复杂,临床应首先辨病,结合辨证,在排除脑脓肿、脑血管疾病急性期、颅内占位性病变、脑挫裂伤、外伤性颅内血肿等颅内器质性疾病后施以手法治疗,一般均能缓解,尤以偏头痛、肌收缩性头痛、感冒头痛、高血压头痛疗效显著。病毒性脑炎、乙脑、流脑等,初期有类似外感头痛的症状,临床中要仔细辨别,如为脑病所致头痛,需中西医结合,及时治疗原发病变。
2手法宜轻柔,渗透力要强。
3可配合中西药治疗。
偏头痛是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那么,在中医上该怎么治疗方法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1丹参息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养血平肝。主治高原地区血管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丹参、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鸡血藤、夏枯草、珍珠母克先煎、细辛克后下、刺蒺藜、菊花、秦艽,加水1000毫升煎煮后加入白糖熔化,浓缩至100毫升。每日1剂,12~15天为1疗程。
2天麻头痛散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驱风镇痛。主治偏头痛。
处方及用法天麻、当归尾、白菊花、白芷、川芎、丹参、红花、桃仁、生地、茯苓、白芍、蔓荆子,水煎服。
3疏肝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疏肝解郁;主治肝气郁结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柴胡、赤白芍、香附、桔叶、炒枳壳、甘草,水煎服。
4清热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化痰热;主治痰溼化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半夏、陈皮、枳实、竹茹、桔梗、茯苓,水煎服。
5当归化瘀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瘀血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当归、丹皮、红花、生地、桔梗、川芎,水煎服。
6清肝痛停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肝凉血;主治肝经血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龙胆草、柴胡、生地、丹皮、赤白芍、枳壳,水煎服。
7莲草茯苓方
功能主治功能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茯苓、菊花,水煎服。
8散寒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温肝散寒;主治寒凝厥阴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吴茱萸、党参、半夏、茯苓、肉桂、旋覆花,水煎服。
9祛风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祛风化痰;主治风痰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半夏、茯苓、钩藤、白芍、胆星、陈皮,水煎服。
偏头痛的预防方法:
由于许多因素可诱发偏头痛,在生活起居中注意调护,避免这些因素对身体的侵袭,慎起居,调理饮食,情志等在一定程度可以预防偏头痛发作。
偏头痛生活调理
1、注意气侯的影响,风,燥,溼热,暴风雨,明亮耀眼的阳光,寒冷,雷声等气候变化均可诱发偏头痛发作,注意避风寒,保暖,不要暴晒淋雨,防止诱发致病。
2、注意睡眠,运动或过劳的影响,注意规律的睡眠,运动,加强工作计划性,条理性,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眼睛调节,保护对敏感病人来说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3、注意室内通风,戒菸酒。
4、注意药物的影响,可诱发偏头痛药物如避孕药,,组织胺,利血平,肼苯达嗪,雌激素,过量VitA等。
之前因为有幸点评到007战友小鱼分享的一篇关于偏头痛的文章,碰巧我偶尔也会被这个病痛困扰,经过交流没想到一款乌梅汤就可以解决问题,感觉受益匪浅。
近期我在偶然搜索乌梅汤的治疗案例的时候发现了 “懒兔子”和“罗大伦博士”的公众号 ,上面介绍了几款时常困扰亚健康人群的小偏方,在接下来的这个中医小偏方的主题逐一摘录分享给大家。
作为这个小专题的首篇,还是以治疗顽固偏头痛开始吧。
在《医本正经》书中很详细地论述了 胆经的循行路线——经过耳后,走头侧 。所以偏头痛多半是胆经经络不通或者有郁热造成的。
1血府逐瘀汤
病理分析: 如果是气滞血瘀造成的胆经瘀堵,而导致的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 血府逐瘀汤 。
瘀血的辨证要点: 舌质暗紫、舌边有瘀点。脸色暗沉、头部固定疼痛,痛感多为刺痛。
2乌梅汤
病理分析: 如果是肝失疏泄,胆火上炎,胆经有热导致的偏头痛,治疗方法是收敛胆火,滋补肝木,方用 乌梅白糖汤 。
胆火上炎的辨证要点: 舌质红,少苔,或者苔黄。头侧部疼痛,痛感多为抽痛。另外可伴随一些脾胃症状,如呕吐、食欲不振等。
胆经有热的辨证要点: 因为没睡好觉而出现的 太阳穴和眉骨疼痛、跳痛、抽痛,也都属于胆经有热的范畴,均可以用乌梅白糖汤进行治疗。
乌梅白糖汤: 乌梅5-7颗,白糖一两。乌梅煮好后,放入白糖调匀即服。(此款为简易款酸梅汤)
除了乌梅汤以外,遇到胆经的问题, 小柴胡颗粒+双黄连口服液 这对cp不得不又出场了。
疼痛时,三包小柴胡颗粒+两支双黄连,一会儿偏头痛就好啦,效果比乌梅汤还要快一点儿。
不过什么药都不能长期服用,要想彻底治愈偏头痛,最好的办法就是早睡。 如果漫漫长夜,你本无心睡眠。。。那我就给你个秘方——硬睡!
通过上面的学习,经过辩证分析,我属于因为睡眠不足胆经有热出现的眉骨疼痛,用这款食疗酸梅汤就能缓解,而且夏天到了,这款汤是再适合不过的饮品了,嘿嘿,赶快去给自己煮点喝!嘿嘿!
按哪个穴位可以缓解偏头痛?
本文2023-10-17 23:20: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