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不是造成了许多中国古代典籍的毁灭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历史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不是造成了许多中国古代典籍的毁灭呢?,第1张

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一历史事件虽然大部分朋友都知道,但只是通过字面意思将此理解成“焚烧书籍”,“坑杀儒生”两件事,但其实有些人对于其中细节并不了解,为什么要烧书?烧了哪些书?是民间的所有书都烧了吗?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看一下焚书坑儒时,当时的民间文化程度有多高,有多少书可以烧,才能回答是不是造成了许多中国古代典籍的毁灭这个问题。

司马迁记载丞相李斯之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丞相李斯的意思是,现在的儒生不学习当今的知识而崇尚古时候,以此诽谤当世,我想请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全部烧毁。如果不是博士官,有敢收藏诸子百家诗书著作的,让官吏全部烧掉。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则不在焚书的范围内。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就直接向官吏学习,不要从书上学。我们可以从这段话了解到焚书的基本背景和概况。

1焚书范围有限。“非秦记皆烧之”,按着李斯的意思,是要把出了秦国典籍之外,战国时期所有其他国家的书籍全部焚毁,但是西汉司马迁在撰写《史记》六国世家这一部分时,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取材于战国各国国史,甚至有引用的部分。可见就算是非秦记载的先秦古籍也没有尽毁于秦火。焚书主要针对的是《诗》《书》等儒家经典,先秦流传的典籍并非不加鉴别就全数予以烧毁。其次,这条禁书令针对的是民间藏书,中央以及“博士”手中的藏书不在此禁书范围内。最后,有实用技能型的书,如有关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也不再禁书范围内。

从“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也可以看出,各国典籍的存留是由专人决定的,其中史官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即要经过史官的鉴别以后才能决定是否要烧毁该书。说到底,焚书坑儒是秦始皇进行文化专制的一种手段,针对的是“借古非今,以愚黔首”的知识分子,认为他们不利于政权稳定,更并非与儒学有什么仇,更不会与文化知识过不去。

2焚书令推行力度存疑。从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下焚书令到秦始皇三 十七年(前210)病死于沙丘平台,其间不足四年。一般政令的推广和实行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焚书的效果有待考证。加之秦始皇“焚书坑儒” 的政策使得儒生逃往山林,大量典籍得以保存于民间。

当然,焚书坑儒的确是文化专制下的黑暗产物,根据典籍记载,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的民间藏书毁于秦火,自此终结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确实毁灭了中国古代典籍,但是无法确定有多少,更谈不了是不是“许多”。但其符合文化大一统的时代要求,有其一定的必然性。

”焚书坑儒“是指两件事。

一、在秦始皇三十四年,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次事件就是“焚书”。

二、在秦始皇三十五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此次事件就是“坑儒”。

焚书坑儒巩固了秦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暴政也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这一事件开启了封建时期愚民统治的先河。

扩展资料

焚书坑儒影响

1、加快了秦朝的灭亡

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古非今,打击方士荒诞不经的怪谈异说,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李斯所始料不及的。

2、产生了严重的损失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制思想文化而采取的措施,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关系发生的激烈变动,学术界呈现出一种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

至其末年,诸国由分裂归于统一;与之相应,思想文化也出现了力求兼收并蓄、冶熔各家学说于一炉的趋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运用封建国家的权力,强制推行思想文化的统制政策。焚书坑儒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项羽火烧咸阳,谁对古代社会和历史书籍破坏最大?

其实都不大,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那应该是项羽火烧咸阳城的破坏更大。

秦始皇的焚书起源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争论,这是发生在秦始皇34年,也就是公元前213年的事,这一年已经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第8年,在一次宴会上,博士淳于越向秦始皇提出建议恢复分封制,而当时的丞相李斯对淳于越进行反驳,同时建议秦始皇焚烧《诗》、《书》和原六国史书,禁止以古制讽刺或诽谤今制,由此拉开了秦始皇焚烧古书的行为。

秦始皇

秦始皇都已经统一天下8年了,原东方六国已经灭亡8年以上了,秦朝国内还有大量的人建议秦始皇恢复分封制,由此可见分封制深入人心,毕竟存在了上千年之久,但秦始皇的眼光看得比较远,执意赞同李斯的建议,维持郡县制,同时开始焚烧《诗》、《书》及六国史书。

秦始皇为什么要烧书?

你得从秦始皇的眼光去考虑问题,都统一天下8年了,为什么还有这么人想回到分封制的年代?根本原因就在于利益,淳于越显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必然站着一大批同意恢复分封制的人,这些人既有原六国旧贵族,也是秦朝内部官吏。

焚书

这些人反对郡县制,建议分封制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益,郡县制是中央集权,郡县上的长官都得由秦国中央政府任命,不是世袭的,就不存在永远的贵族,而这样的政治结构就得罪了原来六国的一大批旧贵族,这些旧贵族原本在六国之中就是世袭的贵族,不需要做任何事,只看出身就能永远当贵族,现在一无所有,如果秦始皇能恢复分封制,这些旧贵族就能到所分封的封国内继续从事官职,就能有机会再次世袭,这就是问题所在。

这些人中既然有大量的儒生,也有六国旧贵族,同时还有秦朝的大部分官员,因为不能世袭官职和权利,所以这些人联合起来,共同向秦始皇施压,秦始皇明显感受到了这股势力的施压,为了维持新生的政权稳定,和统一天下的思想,秦始皇决定焚书。

因为这些建议恢复分封制的儒生都是以古书中记载的经典来反驳秦始皇现在实施的郡县制,郡县制毕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被人接收的几率少,于是这些被引用的古籍就成了秦始皇和李斯焚烧的对象。

如果一个刚刚建立八年的新生政权中,不断地有人建议恢复古制,放在任何一个英明的皇帝身上,都会用各种手段加以消除,秦始皇的手段就是焚书,焚的是《诗经》、《尚书》之类的讲述上古君王治理天下的书籍,对于现在秦始皇所实行的制度,完全是一个挑战,所以秦始皇要焚书。

坑儒

秦始皇虽焚书,不过是烧了一些与秦国制度相驳的民间藏书,对于政府的藏书,秦始皇并没有烧,同时秦始皇也没有对儒生进行迫害,要知道淳于越本身就是儒生,一个儒生能在秦朝担任博士,本身就说明了秦始皇并不排斥儒生,他排斥的是反对他现行制度的书籍。

另外,对扶苏对秦始皇的劝谏也能看出,秦始皇并没有迫害儒生,也没有焚烧儒家经典书籍,扶苏曾劝谏秦始皇说: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意思是: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的百姓还没有安定,儒生都学习和效法孔子,现在皇帝您用严厉的刑罚处罚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动乱。

秦统一天下

尤其是扶苏的那句“诸生皆诵法孔子”,儒生都在学习和效法孔子,要知道扶苏的这句劝谏是发生坑儒期间,秦始皇要处死诽谤他的四百六十位术士和儒生,这在焚书之后,说明秦始皇并没有对儒生有所迫害。

况且秦始皇焚书,六经并没有因此而灭绝,大量的古籍仍然流传了下来,对古代社会和历史文化书籍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另外焚书对于工具类书籍,都没有焚毁,比如医学书、占卜书等等都流传下来了。

至于坑儒就更加没有影响了,坑儒不过是秦始皇杀了诽谤他的460多个术士和儒生,也许其中有儒生,但大部分都是为秦始皇炼丹的术士,炼丹这玩意本来就是骗人的,这些术士欺骗秦始皇能炼也长生不老药,最后结果炼不出来,不欺骗怎么脱身,所以秦始皇杀了这些人,在当时来看,并没有影响什么,只是扶苏仁慈而已,才来劝谏秦始皇的。

相比较之下,项羽的行为对于古代社会和历史书籍破坏则完全是主观的,无意识的,报复性的。

项羽

项羽进入咸阳城后,烧杀抢掠,无所不作,一把火烧了咸阳城的所有宫殿,只因为项羽痛恨秦朝,秦朝宫殿的大量物品都被烧毁,当然也包括官方藏书,虽然萧何在之前搬走了一部分,但明显不可能搬完,秦朝中央政府的藏书一定是非常大的,萧何只对其中感兴趣的搬走了,比如地图、户籍、法律之类的书籍,对于思想类书籍及古代各种工具书,未必全部搬走了,所以项羽的烧书行为非常可恶。

除了烧了书籍,这一把火显然把秦朝数百年积累起来的财富、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科学技术全部烧毁,项羽就完全没有建立政权的意识,要知道这些东西都可以帮助项羽建立政权,都能用得到的,可惜全部烧毁,所以项羽的破坏性大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火烧咸阳

但说到历史上的焚书,还有两次焚书比秦始皇焚书和项羽烧毁咸阳的破坏性还要大,一次是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梁元帝萧绎的焚书,梁元帝战败后自杀前,据说焚烧了十四万卷古书,大多是思想类古书;另一次大规模的焚书就是清朝的乾隆时期,乾隆皇帝为了修纂《四库全书》,把从民间收集到的所有与清朝思想不一致的书籍全部烧毁,据说多达71万卷古书,这才是中国历史上损失最大、破坏性最深远一次焚书。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

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

中文名,焚书坑儒。类型,成语典故。主要人物,秦始皇。年代,公元前213年和212年。

简介。

词目焚书坑儒同义词燔书坑儒发音fén shū kēng rú释义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术士焚毁典籍。坑杀术士。比喻对文化的摧残。示例满清入主中原。~多少次。杀了民族思想的人。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专制英文翻译Burning of books and burying of scholars

事件概述。焚书坑儒。

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的事件。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丞相李斯所始料不及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

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

以惩後。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在秦始皇三十五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

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1。加快了秦朝的灭亡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古非今,打击方士荒诞不经的怪谈异说,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李斯所始料不及的。2。

造就了中国“大一统”格局“焚书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以至于现在某些人一想到这个历史事件,仍然耿耿于怀,恨不能掘墓鞭尸,恨不能穿透两千多年的时空,对秦始皇敲骨吸髓这种仇恨实际上是后来的文人们潜意识里面的集体恐惧,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从感情上来说,老僧也觉得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手段过于激烈,对当时的儒生们的确是太过残酷,他完全可以采取更缓和的一些方法不过如

果要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最好从该事件产生的效果来评价,而不要采用道德或者感情的标准那么焚书坑儒的历史效果是什么呢我认为通过这件事情之后,造就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格局3

产生了严重的损失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制思想文化而采取的措施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关系发生的激烈变动,学术界呈现出一种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至其末年,诸国由分裂归于统一;与之相应,思想文化也出现了力求兼收并蓄。

冶熔各家学说于一炉的趋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运用封建国家的权力,强制推行思想文化的统制政策焚书坑儒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大宴群臣博士淳于越重提恢复分封制的主张,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反驳指出,时代不同,治理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禁止,不利于政令的贯彻执行,统一局面将遭破坏因此建议:凡《秦纪》以外列

国史书皆焚毁;除博士官外,私藏《诗》

《书》。百家语者,限期交官府烧毁;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知情不举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面,罚四年筑城劳役;仅医学。卜筮。种树之书不烧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秦始皇批准李斯建议,下令施行这就是焚书事件次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从性质上讲,坑儒是焚书的继续,但起因有所不同秦始皇晚年,为求长生不老,寄希望于方士寻觅仙药因此,方士卢生。侯生等很受宠幸。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决没有破坏那些有价值的书籍,而是咸阳城有些“术士”,这些人听说秦始皇在寻找关于延长寿命的方法,于是他们就写了一些讽刺秦始皇的书,这可是侮辱皇帝的标准死罪啊!秦始皇能不杀他们吗?能不把那些污蔑他的书籍烧掉吗?之后幸存的一些术士,自然就把秦始皇描写成了迫害文人的暴君。

秦始皇不但没干过损害古籍文献的坏事,反而保护了不少文献书籍。

比如“六国的国史书籍”,秦始皇曾派人精心收藏了起来。

六国被灭后,秦始皇下令搞“文禁”,不许老百姓私自收藏六国的史书,只许官方收藏,并未因六国曾经是敌人就毁掉他们的史书,秦始皇考虑到这是历史记载,对历史要负责,所以说秦始皇还是比较英明的,不是传说中的那种暴君人物。

所以说秦始皇对古籍文献不曾有过损害。

乾隆修《四库全书》,因思想偏见太深,删去了很多珍贵内容,对古籍文献损害巨大。

《四库全书》是乾隆亲自组织人修订的,期间用了10年才完成。

1、因乾隆思想过于封建,他认为只有儒家的内容,值得留存在四库全书中,那些西方的科技内容属于“异端邪说”,可以学习他们的技术,但不能把内容学说记录到四库书籍中。

2、乾隆只允许把少量的农业、医学、天文类科技学说,留存在四库全书中,其它科技学说一概删除不留。

3、乾隆不允许把戏曲、小说类的文艺内容留存在四库全书中。

4、四库全书的部分图文内容,有被删掉或被篡改过。

乾隆的这种封建愚昧思想,可以说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进程,难怪清朝末年我们与西方的差距那么大,乾隆对此事贡献不小啊!

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乾隆的修四库全书,很明显谁才是损害过古籍文献的凶手。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毁坏书籍的世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发生在秦朝,当时秦始皇一统六国,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朝代。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呢?

所谓的焚书坑儒就是指把儒家的典籍都给烧了,把学习儒家文化的儒生都给放进坑里埋了,这当然是一件惨无人道的事情,也是我们后来人不断的谴责抨击秦始皇的一个事情。那么为什么秦始皇要焚书坑儒呢?毕竟秦始皇作为中国第1个大一统的皇帝,应该不会笨吧。

其实是为了掌控老百姓的思想。因为秦始皇当时在全国推行的是法家,也就是用严酷的刑法来规定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一旦民众犯了法就要要用眼科的刑法来惩罚老百姓。而儒家文化在秦始皇看来并不适用当时的中国。

那么秦始皇当时把所有的儒家典籍都给烧了吗?其实并不是的,当时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运动,在全国浩浩荡荡,但是孔子的后人,还是把一部分的儒家典籍,偷偷的藏在一堵墙里面,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情过去了,这堵墙在被人们发现。

也幸好是那一堵墙,因为我们现在留下了很多儒家的书籍,否则儒家文化可能真的就此断绝了。无论在什么朝代,毁坏书籍都是一件很不好的行为,因为书作为文化的载体,很多文化能够不停的在世间流传,就是靠书的传播,一旦把书籍都给毁坏了,一种文化可能就要消失了,这是很不好的事情。

秦始皇嬴政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第一帝,在他的主导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大秦帝国,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的名气很大,但同时争议也很大,喜欢他的人说他丰功伟绩:灭六国,统一华夏,结束割据;车同轨,书同文,利于统一。

关于他的争议还有“焚书坑儒”事件,此事千百年来被视为秦始皇残暴专制、控制人们思想的罪状,但长久以来因为此事替他喊冤叫屈的声音也越来越多。“焚书坑儒”一词往往同时出现,但焚书和坑儒实际是两起事件,而且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件。

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秦朝之初,“统一”成了当时的关键词,统一度量衡、统一轨道、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但这些都是表面上的统一,意义固然重大,行始起来却相对容易些,当时的难点在于思想上的统一,大家都知道秦朝建立前的先秦时期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大爆发,各类学说大行其道而且都有自己的狂热粉丝,历史上称之为“百家争鸣”。

“焚书”事件因一次宴会上的一个马屁爆发了,秦三十四年因庆祝修筑长城和攻克南越之地的胜利,秦始皇宴请群臣,席间一位名叫周青臣的官员给秦始皇拍马屁:“之前的秦国不过几千里,全赖陛下的英明神武平定天下,才有了今天的大秦帝国,如今陛下施行郡县制,更让国家没有了战乱,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足以传世的功德。”一句马屁把秦始皇拍的很受用。

正在洋洋得意之时,博士淳于越却提出了不同看法,淳于越是个厚古薄今之人,他提出应该效仿古人的分封制,分封皇帝的子弟和国家的功臣,才符合礼法,批评周青臣歌颂郡县制,是在给秦始皇拍马屁,但此事却被丞相李斯抓住了机会,法治治国和郡县制都是李斯极力主张的政策,他借此机会批评淳于越不应该厚古薄今,说他的观点不利于统一,并建议秦始皇烧掉除这些厚古薄今的书,已达到统一人们思想的目的。

秦始皇听从李斯的建议,宴会第二天就在全国各地点燃了焚书之火。那么究竟这焚书之火烧掉的都是什么书呢?据记载烧掉的只是那些《诗》、《书》、百家语和史书这些歌颂春秋之前施行分封制国家的书籍,并没有烧毁医药、算卦、农业方面的书,而且那些儒家经典只是要求民间不能传阅,官方是可以阅读和收藏的。

“焚书”这件事之所以成为后世眼里秦始皇残暴专政的一个污点,大概还和另一个事件有关:“坑儒",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儒生的地位得到提高,说到秦始皇“坑儒”一事这些儒生都恨的牙痒,而史书又都由这些儒生所写,慢慢的秦始皇就被描绘成了残暴之君的形象”。

历史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不是造成了许多中国古代典籍的毁灭呢?

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一历史事件虽然大部分朋友都知道,但只是通过字面意思将此理解成“焚烧书籍”,“坑杀儒生”两件事,但其实有些人对于其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