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2收藏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第1张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痛经的辨证分型以及中医药治疗疗效。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原理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4例痛经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然后根据辨证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结果124例患者中属于气滞血瘀型40例,寒湿凝滞型36例,气血虚弱型29例,湿热下注19例。

 经过精心治疗,痊愈60例,显效38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7903%。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痛经具有副作用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来临前后及月经期出现小腹或/和腰部疼痛的临床症状,严重者痛及腰骶。

 随月经周期而发作,发作期间还可伴有以下症状: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临床根据发病原因类型的不同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患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研究表明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

 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1,2]。

 祖国医学认为:妇女在经期及月经前后,生理上冲任的气血较平时变化急骤,此时若感病邪或潜在病因与气血相干,以致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则“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不荣则痛”。

 痛经多因情志所伤。

 六*为害,导致冲任阻滞,或因精血不足,胞脉失于濡养所致[3]。

 中医称本病为“经行腹痛”。

 有虚实之分,临床可分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湿热下注四个证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4例患者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门诊收治的痛经症患者,年龄17~47岁,平均(257±56)岁;病程1个月~13年。

 其中原发性痛经120例,继发痛经4例。

 12方法

 121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患者主要表现为每于月经前一二天和/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心烦急躁易怒,胸闷,经量少或淋漓不畅,经色紫黯,可见凝血块,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2)寒湿凝滞:见者主要表现为经前数日和/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不鲜或夹污黑瘀块,质稀。

 畏寒肢冷、胃脘痛、遇热痛减,恶心呕吐,白带多,舌苔白腻,脉沉紧。

 (3)气血虚弱:患者主要表现为于月经经后一二天和/或经期小腹隐痛,经期多错后,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华或萎黄,或神疲倦怠,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4)湿热下注:患者主要表现为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疼痛;月经周期多提前,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平时小腹与腰骶部酸痛,经来疼痛加剧。

 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濡数。

 122治疗原则及用药

 1221气滞血瘀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成药:逍遥丸,由安徽仁和药业生产,国药准字Z34020490。

 组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

 每次9 g,每日2次口服。

 中草药: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6 g,枳壳10 g,延胡10 g,五灵脂10 g,丹皮10 g,乌药10 g,香附10 g,甘草6 g等,水煎服,每日一剂。

 1222寒湿凝滞治疗原则: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治疗:调经丸,由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1020019,组方:麦门冬、制半夏、阿胶(蛤粉炒)、熟地黄、延胡索、香附、没药、益母草、艾叶炭、续断、黄芩、吴茱萸、牡丹皮(酒炒)、酒白芍、制川芎、肉佳、当归、炙甘草等,每次9 g,每日2~3次口服。

 中草药:吴茱萸10 g,当归10 g,川芎10 g,益母草10 g,延胡10 g,川牛膝15 g,桂枝10 g,苍术10 g,茯苓10 g,香附15 g,干姜10 g,每日一剂水煎服。

 1223气血虚弱治疗原则: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治疗:乌鸡白凤丸,江西汇仁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Z36021216,每次9 g,每日1次口服。

 中草药:熟地10 g,当归12 g,白芍10 g,川芎10 g,黄芪10 g,党参10 g,吴茱萸10 g,桂枝10 g,香附10 g,延胡12 g,甘草6 g。

 1224 湿热下注治疗原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治疗:妇科五淋丸,江西侨业制药生产,国药准字Z20003109,一次6 g,一日2次口服。

 中草药:枳实10 g,赤芍15 g,柴胡10 g,丹参20 g,三七粉(冲服)2 g,车前子10 g,龙葵20 g,扁苔10 g,桃仁10 g。

 明确诊断后,中医针对病因,分别采取活血化瘀,行气理气,温经散寒,除湿,益气补血,益肾养肝等方法治疗痛经,效果非常明显。

 以上各证之药于月经前3~5天开始服至经期,每日1剂服2次,连服3~4个周期可获满意效果。

 2结果

 124例患者中属于气滞血瘀型40例,寒湿凝滞型36例,气血虚弱型29例,湿热下注19例。

 经过精心治疗,痊愈60例,显效38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7903%。

 3 典型病例

 吴××,女,37 岁,主诉月经期腹痛2 d来就诊,患者两年前人工流产后,每逢经期及经后出现腰骶疼痛,今月经来潮第二天,腰酸如折,小腹隐痛,月经量偏少,经色淡黯,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少,脉细弦。

 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痛经。

 拟方: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6 g,枳壳10 g,延胡10 g,五灵脂10 g,丹皮10 g,乌药10 g,香附10 g,甘草6 g等,水煎服,每日一剂,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月后,痛经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无复发。

 3讨论

 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有“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的记载。

 后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列有“月水来腹痛候”,并指出腹痛是因为“劳伤血气”或风冷客于胞络而“损冲任之脉”所引起。

 宋代陈自明注重了情志致病因素,认为“忧思气郁而滞”,或“血结成块”因而形成了气滞血瘀,经行不畅,滞而作痛。

 金•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从腹痛的时间上划分虚实,认为经将行而痛为气滞;临行时腰腹痛为郁滞,为瘀血;经后而痛为气血俱虚。

 这种区分虚实的'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明•王肯堂的《胎产证治》中指出:经止腰腹痛为“血海空虚而气不收”引起。

 对血虚腹痛的时间,病机作了进一步论述。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将痛经分为虚实两类。

 实者有寒滞、血滞、气滞、热滞。

 虚者有血虚、气虚。

 总结临床中痛经“挟虚者多,全实者少”。

 清•吴谦等所著《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明确腹痛在经前为气滞血瘀,而且气滞血者,则多胀痛,血滞气者,则多疼痛,为临床的用药侧重提供了理论基础。

 痛经的证因脉治,一般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结合舌、脉及疼痛时间和性质,较易分辨寒热虚实。

 但临床上有时错综复杂要根据不同的病证作出不同的分析,因在实践中痛经虚实寒热并兼,所以治疗上也要互相兼顾。

 笔者认为,痛经发作,虽可分为各种不同证型,但在辨证的前提下,止痛仍为要务:第一用药宜偏温,因经血亦得温则行,通则不痛。

 第二宜选既能理气化瘀又可止痛的药物可缓解子宫痉挛收缩的作用。

 第三配合使用镇静安神药物。

 痛经的患者往往心情紧张、恐惧,或对疼痛敏感,故安定心神亦显得非常必要[4,5]。

 此外,痛经患者应注意少吃寒凉生冷或刺激性食物。

 经期不宜游泳,涉水,淋雨,起居生活应用常度。

 《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

 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

 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

 有滞无滞,于此可察。

 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

 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也。”历代医家为研究痛经奠下了理论基础,但还有待于我们后人的进一步探索、研究、进取。

 综上,痛经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临床辨证,辨证确诊后,拟定治疗方法,并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灵活加减,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孔双芝 中医治疗痛经辨证分型探讨[J]邯郸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14(5):411-412

 [2]刘弘 关于痛经辨证分型的专家问卷分析[J]中医杂志,2008,49(11):743-744

 [3]赵莺,欧阳利民,曾凤 原发性痛经辨证分型与脉图参数相关性分析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43-744

 [4]孙秋颖 浅谈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2010,4(5):100-101

 [5]谢威,谢亚莉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进展[J]实用中医杂志,2008,24(11):748-749

 痛经是女性常见的经期疾病,痛经的时候女性腹部疼痛不已,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那么,治疗痛经的常见偏方有哪些下文是为大家提供的痛经小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多实用小知识请关注!

治疗痛经的常见偏方有哪些 

 偏方一:姜艾薏苡仁粥

 干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将前两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药汁同煮至熟。具有温经、化瘀、散寒、除湿及润肤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偏方二:益母草香附汤

 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鸡肉250克,葱白5根。将葱白拍烂,与鸡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饮汤,食鸡肉。适用于痛经,并能光艳皮肤。

 偏方三:山楂桂枝红糖汤

 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具有温经通脉,化瘀止痛功效。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

 偏方四:姜枣红糖水

 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偏方五:姜枣花椒汤

 生姜25克,大枣30克,花椒100克。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大枣洗净去核,与花椒一起装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汤。饮用,每日一剂。具有温中止痛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并有光洁皮肤作用。

 偏方六:韭汁红糖饮

 鲜韭菜300克,红糖100克。将鲜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后捣烂取汁备用。红糖放铝锅内,加清水少许煮沸,至糖溶后兑入韭汁内即可饮用。具有温经、补气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并可使皮肤红润光洁。

 偏方七:山楂葵子红糖汤

 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红糖100克。以上用料一齐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同煎或炖,去渣取汤。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和血悦色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症。此汤宜在月经来潮前3-5日饮用,止痛、美容效果更佳。

经常痛经吃什么

 一、山楂红枣汤

 原料:山楂2个(干山楂也可以)﹑生姜4片﹑大枣6个﹑红糖适量

 做法:

 1、大枣洗净,去核,从中间切开,山楂洗净,去核,切块。

 2、锅中放入500ml的水,把大枣、山楂、姜片放进去。

 3、开中火开始煮,水开后,改小火煮10分钟。

 4、把红糖放进去,用勺子搅拌均匀,盛碗中,趁热服用就可以。

 食用方法: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一次,直至经后3天停止服用,此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即可见效。

 二、当归羊肉生姜汤

 原料:当归9克 生姜15克 羊肉片50克

 做法:

 1、当归洗净,沥干备用,姜洗净,切成片。

 2、羊肉在开水中焯一下,砂锅中加适量水,焯完的羊肉放进去。

 3、锅中放入当归和姜片,用中火,煮开后,换为小火慢慢炖。

 4、炖至熟烂后,去当归﹑姜,食肉饮汤。

 使用方法:食肉饮汤。每日1次,行经前服用5~7天,月经期间最好不服用,因当归有活血作用,会使经期流血过多。

 三、红糖姜汤

 原料:红糖50g,生姜20g,大枣10枚

 做法:

 1、大枣洗净, 生姜洗净,切丝。

 2、锅中加适量水,放入大枣和红糖,用勺子搅拌几下,盖上盖子,煮20分钟,放入姜丝, 再煮5分钟即可食用。

 使用方法:代茶频饮,趁热喝。因红糖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经期不宜多喝,经期量少者,可以在经期适当喝一些。

痛经的护理方法

 1、注意并讲究经期卫生,经前期及经期少吃生冷和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2、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体质虚弱者。还应注意改善营养状态,并要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3、消除对月经的紧张、恐惧心理,解除思想顾虑,心情要愉快。可以适当参加劳动和运动,但要注意休息。

 4、疼痛发作时可对症处理,可服用阿托品片及安定片,都可缓解疼痛。长期不能缓解的,可作适当的中医辨证调理。另外,喝一些热的红糖姜水也会收到良好效果。

生完孩子还痛经怎么回事

 从痛经的原因来看,简单来说,痛经的原因有5个:

 (1)生殖系统病变,比如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都会导致痛经。

 (2)子宫发育不良,也就是经常所说的各种子宫类疾病,比如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腺瘤等。

 (3)前列腺素分泌不良,为了使经血顺利排出,身体就会自动分泌前列腺素。但是,如果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就会使子宫过度收缩,导致恶心和腰痛了。另外,因为前列腺素有加强疼痛的作用,所以女生生理期是会伴有比较强烈的头痛和肩酸。(前列腺素并非只有男性才有,它存在于人体的肾、肺、心、脾、神经系统、胸腺、虹膜、甲状腺等组织中。此外,在女性的经血中,怀孕时的胎盘和羊水中也能找到前列腺素。)

 (4)虚,也就是身体虚,通常我们所说的宫寒引起的痛经。

 (5)血瘀,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继受寒凉,致使血寒而凝,或气滞血瘀,瘀血内阻冲任胞脉,不通则痛。

 其实大多数人的痛经原因都是三四五,其中一和二需要到医院确诊,生殖系统病变引起的痛经,只要治好病就OK,而子宫发育不良的则要寄希望于发育好,生完孩子或许会有改善。

 如果是三的话,要去医院,医生有可能会给你开一些短效雌激素类的药物。副作用的担忧是很多人都会有的,所以服用的时候一定要遵医嘱。

 如果是虚的话,分为两种:气血虚和肾气虚。知道自己是哪种了木有痛经要对症下药哦!

关于痛经那些事儿

 吃甜食会引发痛经吗

 有人说,经期吃甜食会引发痛经,是真的吗一个土耳其的大学生中的痛经情况调查显示,那些爱吃甜食的女生痛经发生率约为较少吃甜食的女生的18倍。因为有相关研究指出,糖会影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代谢,而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缓解经痛有好的功效。所以,女性在经期的确应减少吃甜食。

 红糖水能否缓解痛经

 妈妈一辈的人都说,痛经时喝一杯红糖水就能缓解。对于红糖水是否真能缓解痛经,现在还没有肯定的定论。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红糖水之所以能够缓解痛经,或许是喝热水的效果,类似热敷,也就是精神安慰剂的效果。

 按摩方法治疗痛经靠谱吗

 有美容院打出“经期按摩缓解痛经”的招牌,那按摩是否又真有奇效呢医生指出,女性在月经期间进行激烈的按摩,很容易刺激子宫内膜,甚至会加重出血的情况。因此,女性朋友们还是不要尝试通过按摩的方法来缓解痛经。

 热水袋是治疗痛经的万能钥匙

 上面提到过,热敷对缓解痛经有一定的效用,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这种方法。从中医角度来说,人的体质分为虚、实、寒、热,热敷对于虚寒型体质来说最有功效,而其他体质的女性则不宜采用这种方法缓解痛经。

中医对痛经有独特观点,常见中药方有以下三个,患者可以好好了解一下。

1、患者可以采用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元胡、沉香等中药治疗,这些中药材加水煎服,每天一次,坚持用药一个月左右就能起到改善痛经作用。用药期间最好多注意休息,尤其月经期前后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这样也可以有效减轻痛经症状。

2、泽兰汤,也是比较常用于调理痛经的中药方剂,尤其对于由于气滞血瘀造成的痛经有很好疗效,能够起到疏肝解郁、活血调经的作用。方剂中的中草药包括泽兰、红花、当归、香附、续断、牛膝、延胡索、柏子仁、赤芍等,煎药时最好用甜酒作为药引,这样效果会更突出一些。

3、温经散寒汤,这是一剂具有温经化瘀、散寒止痛作用的中药方,不管是经前痛经还是经后痛经,都有很好调理作用,包括白术、当归、川芎、赤芍、紫石英、金玲子、五灵脂、葫芦巴等。患者每天一剂,坚持用药半个月左右就能见效。

以上三个中医方法都有调理痛经的作用,但由于每个患者病情情况不同,体质不同,所以具体用药用量也不能一概而论,最好去医院找中医面诊开药治疗。患者服用中药治疗痛经同时,应该做好饮食调理工作,不要吃冷饮、生冷食物,也要避免吃辛辣食物和海鲜类。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疗法则: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治疗方法:温经汤。若痛经发作者,酌加延胡、小茴香;小腹冷凉,四肢不温者,酌加熟附子、巴戟天。若经行期间,小腹绵绵而痛,喜暖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畏寒肢冷,腰骶冷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沉细而迟或细涩,为虚寒所致痛经。治宜温经养血止痛,方用大营煎加小茴香、补骨脂。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疗法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治疗方法: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药方中黄连、薏苡仁清热除湿;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牡丹皮活血祛瘀通经;莪术、香附、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生地、白芍凉血清热,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之效。若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者,酌加槐花、地榆、马齿苋;带下量多者,酌加黄柏、樗根白皮。

以上就是有关中医怎么治疗痛经的内容介绍,虽然痛经中西医都可以进行治疗,西医对治疗更注重快速有效,而中医治疗是通过内服中药来慢慢调理改善痛经状况,从而达到根治的疗效,因此中医比西医在治疗上更具优势,大家不妨可以尝试一下中药调理痛经的方法,希望对痛经者有帮助。

痛经一般除了通过西医药物治疗,以及通过膳食进行调理外,其实我国传统的中医对治疗痛经也是非常有效果的,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医怎么治疗痛经,下面让小编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吧。

1、肾气亏损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疗法则: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治疗方法:调肝汤(《傅青主女科》)。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甘草、山药、阿胶。药方中巴戟、山茱萸补肾气,填肾精;当归、白芍、阿胶养血缓急止痛;山药、甘草补脾肾、生精血。全方共奏补肾填精养血,缓急止痛之功。若经量少者,酌加鹿角胶、熟地、枸杞子;腰骶酸痛剧者,酌加桑寄生、杜仲、狗脊。

2、气血虚弱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治疗方法: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加当归、党参。黄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药方中黄芪、党参、桂枝补气温中,通络止痛:当归、白芍、饴糖养血和中,缓急止痛;炙甘草、生姜、大枣健脾胃以生气血,欲补气血先建中州。本方共奏补气养血,和中止痛之效。

3、气滞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治疗法则: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治疗方法:膈下逐瘀汤。若痛经剧烈伴有恶心呕吐者,酌加吴茱萸、半夏、莪术;若兼小腹胀坠或痛连肛门者,酌加姜黄、川楝子;兼寒者小腹冷痛,酌加艾叶、小茴香;挟热者,口渴,舌红,脉数,宜酌加栀子、连翘、黄柏。

经期及行经前后出现明显下腹部疼痛、坠胀或腰酸痛等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称为。学称“经行腹痛”、“经期腹痛”、“经痛”等。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无盆腔器质性变,多为功能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继发性痛经是盆腔器质性引起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宫内异物等所致的痛经。以下仅讨论原发性痛经。

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

[证候] 经前或经期小痛,拒按,经血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伴 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治法方药] 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加减。

2寒凝血瘀

[证候]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月经推后,量少,色黯有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手足欠温;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方药]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3湿热瘀结

[证候] 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拒按,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量多或经期延长,经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大便不爽,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方药]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减。

4

[证候]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 空坠不适;,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方药] 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八珍益母汤加减。

5肝肾不足

[证候] 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经色淡黯,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方药] 滋肾养肝止痛。调肝汤加减。

经验方

1温经散寒汤

[药物组成] 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 12克,白术12克,紫石英20克,胡芦巴6克,五灵脂12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制香附12克,小茴香6克,艾叶6克。

[适应证] 寒凝血瘀之痛经。经前或经时小腹拧痛或抽痛。凉而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服(下同)。

2热性痛经方

[药物组成] 当归10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生地黄12克,红籐30克,败酱草20克,川楝子10克,炒五灵脂12克,炙乳香、没药各5克。

[适应证] 气滞热郁之痛经。经行腹痛,往往于经行第一天腹痛甚剧,或见血块落下则痛减,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3化膜汤

[药物组成] 血竭末(另吞)3克,生蒲黄(包煎)15克,五灵脂10克,生山楂9克,12克,青皮6克,赤芍9克,大黄炭、炮姜炭各45克,参三七末(分吞)3克。

[适应证] 膜样痛经。

4痛经汤

[药物组成] 钩籐15克,牡丹皮、丹参、赤芍、五灵脂各10克,肉桂(后下)5克,广木香6~9克,延胡索12~15克,川断、杜仲各10克,益母草15克,茯苓10克。

5调经止痛汤

[药物组成] 当归10克,川芎9克,香附12克,白芍24克,甘草6克,枸杞子15克。

[适应证] 少女痛经。

适宜技术

1体针

(1)以合谷;三阴交为主穴,留针15~20分钟,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夹血块者加血海;湿邪重者加阴陵泉、太冲、行间;肝郁者加太冲、气海、内关;者加、脾俞、血海;肝肾不足者加关元、肝俞、肾俞。经期每日一次,非经期每周2~3次,连用3个周期。

(2)取穴:中极、关元、三阴交、太冲、合谷。重 用泻法,寒证加灸,留针15分钟。

(3)取穴:中极、地机、次髎。气滞血瘀者加太冲、血海;寒凝胞中者加水道、关元;湿热下注者加曲泉、阳陵泉;气血虚弱者加脾俞、;肝肾虚损者加肾俞、肝俞、。实证用泻法,虚证用平补平泻法。

(4)取穴:17椎下、l棘突下。针法:直刺 15寸左右,留针15~20分钟。

2电针

可选中极、关元、三阴交、血海、地机、足三里等穴。针刺得气后,接上电针治疗仪,通以疏密波或连续波,电量以中度 为宜,每次通电约15~,每日1~2次。于经前3日施治,至疼痛缓解为止。

3耳针

(1)取穴:子宫、交感、皮质下、内分泌、肾。手法:刺后留针20~,留针期间可间隔做慢而有力的顺向捻转几次。

(2)取穴:内生殖器、内分泌、缘中、神门、艇角。配穴:交感、肝、肾、皮质下。针法:于经前一周开始治疗,每日一次,每次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治疗至月经干净。

4灸法

取关元、气海、曲骨、上髎、三阴交,每次取3穴,于经前3日用艾条温和灸,每穴施灸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治疗,4日为一个疗程,适用于各型痛经。

5针灸合用

(1)选穴:中极、三阴交(双)、地机(双);配穴:夹血块者加血海(双);湿邪重者加阴陵泉(双);肝郁者加太冲(双);气血虚者加足三里(双);肝肾虚损者加关元。先予针刺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其间,除太冲外,余穴均用温针灸两壮。

(2)以气海、三阴交、脾俞、肝俞、关元、中极为主穴,以地机、合谷、血海、行间、次髎穴、照海为配穴。每次取主、配穴各两个,在经前2~3天开始针灸,然后再针灸2~3次为一个疗程;每次加灸关元、中极穴。

6推拿

以气海、关元、中极、气冲、公孙、三阴交、次醪、命门为基本穴位,辨证取穴为八髎、肝俞、膈俞、地机、曲泉、脾俞、胃俞、肾俞至命门一线,手法用一指禅、揉、摩、擦、拿等,平均治疗20~30分钟。

药物穴位注射

1取三阴交(双),采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穴位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每穴注入药液一毫升。气滞血瘀可配太冲;寒湿凝滞配内关;气血虚弱配足三里;肝肾不足配内关。

2取双侧三阴交、内关穴,隔日注射一次,每次每穴位注射5%当归注射液一毫升,共4毫升。于月经前后10天内使用。适用于血虚、血瘀型痛经。

取耳穴皮质下、内分泌、交感、子宫、卵巢,于月经来前3~5天,用籽或小磁珠压穴,每天按揉数次,以止痛;疼痛较重者可用埋针法。气滞血瘀可加肝、神门;痰湿凝滞加三焦、腹;气血虚弱加心、脾;肝肾亏损加肝、肾。

敷脐疗法

1神阙为冲任经气汇聚之地,且渗透力强。可选用当归、川芎、吴茱萸等研为细末,加白酒和凡士林调为糊状,于经前3天敷脐部,经至敷关元穴,可,祛寒止痛。

2山楂、乳香、没药、葛根、穿山甲、川厚朴各100克,白芍150克,甘草、桂枝各30克,细辛挥发油、鸡矢籐挥发油、冰片各适量。制法:先将山楂、葛根、白芍、甘草水煎两次,煎液浓缩成稠状,混入溶于95%乙醇溶液的乳香、没药液,烘干后与穿山甲、川厚朴、桂枝共研细末,再加入适量的细辛挥发油、鸡矢籐挥发油、冰片,充分混合,过100目筛,贮藏备用。经前3~5天用温水洗擦脐部后,取上药02~025克,气滞血瘀者用食醋调糊,寒湿凝滞者用姜汁或酒调糊。敷于脐中,外用胶布固定。待经来痛止或经期第3天去药,适用各种痛经。

热熨法

1食盐、葱白各250克,生姜125克。上药共炒热,装布袋熨下腹部,药凉后可再炒热再熨,每日数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虚寒为主的痛经。

2香附12克,延胡10克,桂枝8克,官桂8克,木香6克,鸡血籐20克。气滞血瘀型加桃仁12克,赤芍10克;寒湿凝滞型加茴香12克,蒲黄6克。制法:将药物捣烂、炒热后外敷贴丹田穴(气滞血瘀加关元、命门穴;寒湿凝滞加八髎、肚脐),以不烫皮肤为度,药凉后可炒热再敷。

3艾叶60克,食盐30克。熨热后敷贴关元穴。

发疱法

月经前10天,以底径一厘米之艾炷一枚置附片中心,点燃后置中极穴上,艾炷燃尽更换。如过热人,将附片提起数秒后再放下,至灸处皮肤红晕直径达5厘米以上、中央微泛白透明时停用,敷以消毒敷料,胶布固定。数小时后灸处即起水疱,由小而大,直径可达1~2厘米,水疱待自行吸收。适用于虚寒性痛经。

中医将痛经分为了好几种类型,很多女孩都被痛经问题困扰着,女孩痛经的程度不一样,有些女孩痛经非常的严重,而有些女孩痛经轻些,中医治疗痛经首先就是辩证了,那么,中医怎么治疗痛经的?痛经吃什么中药好?下面让小编来介绍下。

1、痛经中医的治疗

一、痛经的分类:寒热虚实

如果以痛的感觉来分,你可以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

1刺痛属热;

2冷痛属寒;

3胀痛或腹部阵痛属气滞;

4剧痛而血块流出痛减属淤;

5得热(例如喝热饮)痛减属寒;

6得热痛剧属热;

7喜按喜揉者属虚;

8拒按拒揉者(越按越痛)属实;

9经前期痛者多实;

10经后痛而痛更甚者多虚。

二、痛经的病因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子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有关,辨证论治如下:虚证,不荣则痛,意思是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由于气血不足或是脾胃功能不健运,气血运行无力,滞而不畅,或肝肾脏腑功能亏损所致的精亏血少,使妇女生理密切关系的冲任二脉失于濡养,造成痛经。

三、痛经的调理

中医调经治疗宜平时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中医专家认为,经水出诸肾,意思是月经病和肾功能有直接关系,也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相关,痛经主要是肾气亏虚、气血不足,加上各方面的压力,令肝气郁结,以致气血运行不顺,造成痛经。因此,中医调经治疗大法以补肾、健脾、疏肝、调理气血为主。

2、痛经吃什么好

1、绿叶蔬菜

绿叶蔬菜对女性身体不止一个好处,经期女性失血同时带走很多铁元素,绿叶蔬菜含有的丰富的铁元素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另外它们还含有丰富的高纤维,这对经期消化问题起到一个很好的帮助。

2、坚果

月经期间,女性的身体需要能量来行经。坚果内含有非常丰富的健康脂肪以及ω-3脂肪酸,比那些垃圾零食的热量更充盈,所以经期选择性地吃坚果零食对行经顺畅更有好处。

3、新鲜水果

新鲜水果在什么时候吃对身体都有好处,尤其是经期前后需要多吃。水果能够很好地维持身体消化系统的平衡,健康的消化系统是确保不痛经的一个前提保障,所以趁月经来之前,赶紧囤积好你的新鲜水果吧!

4、五谷杂粮

就像水果一样,粗粮中的纤维可以帮助你保持一个健康的消化系统。五谷杂粮中还含有复合碳水化合物,它提供了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5、瘦肉

经期女性身体会流失很多铁,所以需要摄入足够多的铁来弥补所失去的,以避免贫血症状,瘦肉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所以经期可以通过多吃肉来补充铁。如果你不是一个肉食者,只能通过其它方式来补充了。

在女性朋友中,痛经是常见病之一,那么中医是怎样看待痛经这个问题的呢?又是怎样来分证来调理的呢?一起来科普一下吧,也许就能帮得到你。1经行胁痛痛经情况为行经时两胁作痛,甚至胁内有块,疼痛不已,经血紫暗,当理气活血化瘀。中医治该类型痛经方药:取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15g,元胡5g,沉香10g,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行经前5日开始服用,行经时停服。

2经行关节痛痛经情况为行经时周身骨节疼痛。这个痛经症状就有读者专门在平安健康网中医频道留过言,可见很痛苦。中医治该类型痛经方药:药用乌药、川芎、白芷、陈皮、枳壳各10g,干姜、甘草各7g,僵虫、麻黄各6g,生姜3片,葱白1茎,水煎温服,每日1剂,连服6剂。

3经前腹痛痛经情况为经前腹痛多系寒凝血滞,常表现为少腹冷痛异常,宜服温里活血化瘀方剂。中医治该类型痛经方药:取当归尾、川芎、赤芍、丹皮、制香附各12g,元胡5g,生地10g,红花、桃仁各4g,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行经前7日开始服用,行经时停服。

4经后腹痛痛经情况为行经之后腹痛多系血虚夹滞所致,宜补虚通滞。中医治该类型痛经方药:药用党参、白术、醋香附、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各12g,炙甘草8g,木香3g,青皮10g,生姜2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注意事项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痛经的辨证分型以及中医药治疗疗效。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根据中医辨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