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出土20万字失传古籍,里面都是什么内容?秦始皇被冤枉上千年
在2200年前,世界上的很多地方还非常的原始,文明非常的落后,甚至有些位置根本就不存在文明。但是这个时候的我国已经是进入到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所说我国历史上的秦朝国运非常的短暂,但是却留下了不少的历史遗迹。就不如说秦长城、灵渠等等。根据这么多年的考古研究,似乎关于秦朝的以及多半都处于陕西一带。可事实真的如此吗?2002年湖南的一次考古挖掘使得世人改变了这个想法。
在大家的印象里,提到秦朝,就能想到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秦始皇的暴政,暴虐成性,还有人会认为秦朝的历史文物都应该在陕西附近,因为陕西的咸阳是秦朝的都城。可是在湖南的一个古井中却出土了36万枚竹简,它改变了史记的秦朝三十六县制,可能是三十七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002年,湖南省龙山县发现了文物,正好当地也要修建水库,正好请了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当考古的工作人员实地勘测后,初步认定为,当地存在着一座战国末到汉代早期的古墓,随着研究工作的进行,专家们惊喜的发现,这座古墓居然是一座秦代古墓,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让研究人员们欣喜如狂,这座古墓可能会揭开秦朝历史的部分神秘的面纱。
果不其然,在古墓中出土了一批又一批的珍贵的竹简,共计36万多枚,文字多达20多万。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竹简上记载的,是一个名叫洞庭的郡县,这是在《史记》的秦朝三十六郡中不曾记载的。而里面记载的内容大多是秦代时期的失传古籍。,多记载都与史书中记载的不一致,毫不夸张的说,这些竹简很有可能揭开许多历史之谜,很多史书中关于秦朝历史的记载也要改写,甚至还会颠覆人们对秦始皇的印象。
最今世界感到惊讶的是这竹简竟然记载了九九乘法口诀。这在西方学术界可是抛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在此之前,西方学者们一直认为九九乘法口诀是由中东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而我们国家的研究学者则坚持认为九九乘法口诀是我们的古人发明的,双方的学者也因此争论不休。这次竹简的出土,这些清清楚楚的黑字竹简证实了中国的古人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熟悉掌握了九九乘法口诀,让西方学者在这样的铁证面前无法抵赖。
《连山》、《归藏》是我国古文化的典籍,然而,历来人们认为它们是《周易》的前身,并将此认识写入小学生启蒙的《三字经》内:“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通过确凿的考证,个人得出了令人意外的结论。从文字起源和进展,从中国特有的意识形态的进展,都只能说明,它们与《周易》或者与《易》没有任何联系。有联系的是:《老子》文本是在《归藏》的基础上写的;《归藏》是在《连山》的基调下完成的。《连山》、《归藏》、《老子》是西周末前之三本规范最高统治者的宝典。要搞清这个问题得先从《周易》说起。
《周易》顾名思义,当是周朝之《易》的简称。然而,周朝前后却有800余年的历史,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21年(暂依“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初步确定)。在这800多年的历史进程之中,我国的文化有了重大的变易和“进展”。大致可分为东西周两个阶段。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770年),这个时期除了沿用商王朝遗留下来的甲骨文字外,并且也有自身时代的发展,所明显表现出来,当然,只是青铜器皿上的金文。
从西周王朝建立起,在金文中,周易的“易”字还仅只是沿袭商王朝的用意,作为“赐”字频繁地出现在金文之中。
周易所有的卦名,除“离”、“兑”两字,在金文中尚有外,余下的:乾、坤、坎、震、巽、艮都是没有的字;
周易中所依托的阴阳的概念,在西周金文之中也是找不到的,除了在使用“阴阳谷”仅两见的地名外。根本没有所谓阴阳的概念之说。
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不少的人是受世俗传说的影响,且还有不少名家学者加入这个行列,一味鼓吹,什么“伏羲一画开天”,“仰观”、“俯察”、“辨阴阳”而作八卦于卦台山,这些荒谬的言论与历史事实越来越远。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历史时,不得不注意到商王朝的“贞人”问题。
贞人的出现,历史上对他们有很大的误解。从甲骨文字来看,“贞”字与“鼎”字极其相似,并且联系到出土文物(如安徽凌家滩的玉龟中间的玉版中的图案的中心部分)来看,“食器”是人们生活生存的必须用具用品,且标志着这个民族的前进步伐。所以在我们祖先自觉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后,把管理“食器”的国家官员职位,定为“贞人”这是必然的。于是在商王朝这个崇祭祖先的时期内,“贞人”出现在“宫廷”、“御前”就是很自然的现象。当甲骨文在商王朝中期开始形成的时候,首当其冲的正是管理“食器”的这一批人,可以充作最先的“实践”或“执行者”。于是,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文化人”,这与商末前期的“贞人集团”的形成也具有必然性。故此,“贞人”从开始形成一直到商末之前被王权的打击(压散、流魄)都与所谓的“占卜”“决疑”不沾边。随着时间的流逝,“贞人”的后裔(从商武乙的打击贞人开始算起,约500年之间大约有17代左右)的发展,延续到春秋时,他们遍及到东周王朝的各个领域。他们除了少数还是官宦外,其绝大多数已沦为:食客、门人、差役、巫师、药师、风水等等。总之,他们是一个特殊阶层,他们孕藏着无限的创造力,也同时具有极大的社会反动性。在这一特殊阶层内,特别是受到西周晚期意识形态的熏陶,春秋初期在他们之中形成了“阴阳学、五行学、易学、名学、道学、儒学、杂学、法学、诡辩学”等的萌芽。所以在春秋中期才有了易学的雏形,直至战国时期都还是一个渐进的阶段(竹简易、帛书易可证)。它那时还没有被人们认可的易经的样子,更没有现代易经的样子的影子。所以,易经的起源,早不过春秋初期,说它是周易则理所当然,因为它毕竟是东周之易。
支持周易的还有“卦符”和“太极图”的问题。封符就是八卦的符号,它的长横为阳、两短横为阴的出现是在“汉帛易”之后,离现在只有两千年或不到两千年的历史。“太极图”的出现就更晚了,虽然传说为陈抟作之,但无实物可证,因为继他之后的周敦颐(1017-1073)的“太极图说”,并不是后来“太极图”的真实。后来“太极图”的出现只在明朝时期,谁作的不得而知,离现在充其量还不到700年的历史。遗憾的是,我们不少的人,把我们的老祖宗伏羲神话的不知如何是好,在他手里塞进了八卦和太极图,自以为这是在给祖宗脸上贴金,但实际上,这是在给我们自己的祖宗脸上抹黑而愚蠢之极的做法。
再者,周易的认识还涉及到一个“占卜”的问题。什么是占卜,得首先弄清楚什么是“卜”、什么是“占”。说到“卜”和“占”就必须看看离今8000年前的文化,那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符号”。“符号”也是人们认知客观世界的“实录”。符号的出现,说明我们的先民,已经有了认识客观世界的“语言”似记录,是通过刻、画、写、记、录、钻、凿、灼的各项活动,所留下来的人为印记,留下这样印记的人,叫做“卜”人。然而,仅有“卜”人是不够的,符号的出现,还得要人把它复原成当时的语言,才能让符号的存在具有意义,而充当“解说”、“还原”符号成为当时语言的人,就叫“占”人。于是“卜”、“占”人的出现和存在一直延续到离现在三千三百年以前,大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约四千六、七百年。从商王朝中期(?)起,甲骨文的出现,“卜”人还是记、刻、画、写、录、钻、凿的人为的行为活动者;而“占”却上升到读、看、阅、听、闻等认识活动的范畴;灼的印记上升到验收、收讫、是我等已发生过的证明,如现在的印章的功效一样。所以,甲骨文内所出现的“卜”、“占”(此字在甲骨文中是没有的,在现在的“占”字外面再有一个大口字包围,则读占)都仅是上述之意。遗憾的是清末之儒徒(孙诒让、王国维、罗振玉)之流,错误解释了被王懿荣所发现的甲骨文,而贻误至今。孙、王、罗、郭等四堂的错误,仅是把起于春秋的“占卜”误以为是我们早已有之就大错特错了。(甲骨文是商到西周所特有的文字,随着东周时期的竹简兴起,代替了甲骨文后,后来人们对甲骨文一无所知。显然这包括从孔子以降的历代文人,直到清末王懿荣的偶然发现,方才开始认识这一“新”的事物。然而,从商末延续到西周的“贞人”后裔们,显然弥散在各个领域,但,唯有一支他们发展变易了商朝和西周的“卜”“占”之意,取而代之以“占卜”的雏形,流行于世,进而发展成为影响中国的“占卜”文化。这是被人们忘却了的春秋特有现象。)
当我们不少的人举证《尚书·大禹谟》文中的“占卜”的事,如“枚卜”、“官占”等为最早之证时,殊知,《大禹谟》是西晋永嘉之乱之后所冒出来的“伪书”,离现在不足1700年,焉能为证;即若是现在的《尚书》,也仅是汉以来所不断整理推出的,也不能为证;何况目前所能见到的刻印本,还可能只是宋、元、明、清之作品。
当然,支持《易》的出现还当有,阴阳观点或五行认识等。但是这些,在我国历史之中,能够找到实证的都早不过春秋时代。因为甲骨文和西周的金文,对于这些都没有它们的踪迹。
由于人们对于《易》的认识并不牢固,没有真正进入《易》之门,对于它所应该出现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之中,没有客观事实的依据。于是,妄自而无限遥远的漫话。这样不仅不会使《易》的真正价值得到人们的认可,不自觉地,给它披上了神秘的外衣,致使它成了任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工具”。这不是给自己祖宗脸上增光,而是在给祖宗脸上抹黑。
远在约5000年前山东大汶口出土的象牙梳上镂刻的一组图案,有人就先入为主的称之为是“太阳八卦图”。这是在干什么?这是考古吗?5000年前的先民,从哪里来的“八卦”概念,从哪里来的“卦符”概念。现在八卦卦符的长短横概念,还只是“汉帛易”以后的事,离今只不过是两千年左右,这中间的三千年在干什么。诚然,象牙梳中间是由七个所谓的“乾卦”和四个所谓的“坤卦”组成一“S”形的图案,分别在两回形中间有“T”字形的标记。但是,请注意,这是刻画在“梳子”上的图案。梳子是干什么的,梳子是整理、梳理头发而用的。5000年前的先民,对于自己的头发整理、梳理是多么的伟大的事情呀。当时的先民不分男女,对于拖在脑后或飘洒在胸前的头发,很是头疼。用树皮、草茎、兽皮去扎捆头发,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它不利于生产实践,不利于生存竞争,它影响人们的各种活动,而会动摇预期的目的。当事情本来可以成功的时候,却因为自己的头发的干扰和被它物利用(“挂着”、“绊着”、被野兽或敌人揪住、扯住等不利的情况),轻者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重者丢失掉自己的性命。于是,梳理、整理自己的头发,几乎就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当发现,把头发分为三股而辫时,则紧密得多,而只需要在辫稍处系上小小的绳索,这就方便多了。进一步把整理好的辫子再以“S”形的方式盘起来,并且在盘的两个中心部分用类簪子式的它物插上,就更加稳妥牢固了。这是惊人的壮举,于是在我们的民族之中广为流传,并且把图案镂刻在梳子上,不是一目了然吗!显然,大汶口的象牙梳正是我们先民当时的记录,正是五千年前人们生存斗争、生产实践的历史足迹。它启发人们在实践之中,必须规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按一定的程序约束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实践。所以这正是后来发展为王者的“律己”、严格“律己”、严格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的前身。这样的精神孕育出来的品德能不高尚吗?这是西方世界所不能理解的民族精神啊!
离现在约4600年前安徽凌家滩,出土的玉龟中间的玉版上面也有一幅图案。有人说这是我们先民“占卜”决疑的明证,这又奇怪了,真不知这些人心里在想干什么?
愚以为,这幅图案太好了,太伟大了,它简直就是大汶口象牙梳的姐妹篇,它是我们先民足迹的真实写照,这是先民们认识了“龟”的价值的深刻寓意。从该图的中心部分看,这是后来甲骨文中“贞”字和“鼎”字的写照,也就是甲骨文中的两“贞”或两“鼎”交叉垂直的实录,也就是先民的“食器”的再现;离开中心“食器”后的小圆内,则是分向八方的八个龟头;八个龟头外大圆内分向四方的四个龟头。
这个具有图案的玉版,却是玉龟的中间组成部分之一,它分为龟背、龟腹和中间的玉版。此玉龟出土于墓主人的胸口前。显然这说明是墓主人铭记心中的大事,就是玉龟中间玉版的这幅图案。
这是什么样的大事呢?这首先得认识一下“龟”:
龟,顺从,不张口咬人,不伤人,听从民的意志而皈依;
龟,能填民的肚皮,龟的食法极其简单;
龟,忍耐、坚毅,不要任何回报,当民抓到龟后,只要放到它爬不出来的地方,它就老实的永远呆下去,它不吃不喝没有任何乞求,当民取用时,随时俯首待命;
龟,长寿,泰若,与世无争;
龟,可强民之身、健民之体。
显然上述之中唯有它不要任何回报,俯首待民之命最为可贵,这正是所有为王者,所应效法的精神。同时这也是“民以食为天”的早期精神体现。图案中心之所以是“食器”,正是寓以此意。只有以“食器”为象征的中心,才能保障四方(包括八方)民众生活生存、安宁永在。不理解这个图案,就不能理解后来出现在西周金文内的“抚有四方”、“永保四方”、“经维四方”等的真正精神。而这种精神的目的,却是“民得”的具体实施。伟哉,我们的先人。那时候的西方正是金字塔文化盛行的时期,他们的文化正是王权、强权、力量、暴力的杰作。(我们却在离今4600年以后直至周王朝,始终没有找到一座像样的王权、皇权、强权的宫廷建设或像样的坟墓,从而使不少的人污辱我们说,没有王权象征的建设就没有进入国家状态,没有国家的形式就没有进入文明时代。真不知这是什么样的逻辑。)这也就是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已经开始了。
关于《连山》和《归藏》的问题……(略。此意已见于《老子的自然观和现代文明》与《老子其人其书之我见》。)
综上所述,《周易》与《连山》、《归藏》没有任何联系,有联系的是:《老子》的文本是在《归藏》的基础上写的;《归藏》是在《连山》的基调下完成的。《连山》、《归藏》、《老子》是截至西周末之前的三本规范最高统治者的治国宝典。可惜而遗憾的是,人们几乎把她们忘得所剩无几,无视我们自身的历史,任人玩弄于巧舌诡辩之间,岂不悲乎!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陈光柱
(此稿还在5月21日中华传统文化复兴论坛上讲过)
引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大物博,文明上可达五千年之久,是世界上极少数文明没有断层的国家之一。更何况中国古代人民善于总结经验,基本上,每任帝王都要在自己的在位期间编纂各种史书和进行文化、技术总结。我们所熟知的类似书籍有《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就是帝王在位期间命令下属官员呕心沥血编写的。如今又在湖北的张家山再次发现震惊世界的张家山汉简!
正文
张家山汉简于1983年12月到1984年1月发掘出土的一座汉代墓。坟墓内并没有存放尸体,而是一些汉代竹简。这些竹简主要包括《二年律令》、《奏谳书》、《算数书》、《历谱》和遣册、《盖庐》、《脉书》、《引书》等《二年律令》就是讲述汉代律法的竹简。
根据可考的张家山出土的竹简得知,汉朝充分吸取秦代暴虐的政治模式,为避免秦的悲惨后果,汉注重休养生息,出土的《二年律令》简内容丰富,包括27种汉代律法,涉及当时社会范围较广,对于研究相关历史的学者都有重大意义,《二年律令》里相当一部分的律法都吸收了秦代律法,这给研究秦汉文化的相关学者提供了非常大的直接史实证据。《脉书》、《引书》则讲述了有关古代医学,道家养生的内容,时至今日,还有一定参考价值。《奏谳书》与《二年律令》能更进一步地解决秦律的一些疑难问题。在湖北省挖掘出的张家山汉简要比睡虎地简材料丰富不少,相对详实的资料也有力地减少相关专家关于秦汉历史的争论。
还有同样出土的《算数书》,内容主要讲了数学方面的实用问题,比我国第一部数学名著《九章算术》还要早。本书内容里涉及有直到现在仍然在负数和分数等数学概念,比欧洲还早了几个世纪。有关学者提出,《算数书》里所记载内容更像是作为一本字典来被当时的官吏使用,这足以说明古代时数学应用已经比较普遍。《算数书》里的许多内容大多整理于战国时代,最晚也不过秦。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二年律令》中所涉及到律法的思想,今人可以从这些律法中窥到古代生活的一角。在《二年律令》中,汉代封建社会对于父权的维护是天然的、绝对的。无论是亲属关系方面还是财产继承方面,父权嫡子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如果有遗腹子的情况,也有明确的条文规定,这代表着古代人已经有了高超的立法意识和原则。父亲就是权力的象征,对于子女的生死有着绝对的掌握权。同时,确立一定的律法条例来确定父权的绝对权威,即使是主动自首也不能减轻处罚。再次,弱化或降低妻子儿女等人的人权。如果有人犯了罪,那么律法会规定妻子儿女以及其他家属受到同样的牵连,这样极大地把妻子儿女等人的人权如物品般附属于父权象征的人身上,这样就会无形之中加强“父权”在社会中的精神地位和实际地位。
张家山出土的汉简出现多本失传的“古籍”,比如《二年律令》和《算数书》等,出土的汉简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对于研究西汉的科技和历史现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脉书》、《引书》所刻竹简字迹清晰,是对马王堆中出土的帛书类古代医学文献重要补充,张家山所出土的医学竹简史更新了中国医学上的最早记录,其中所记载的一个关于人体骨骼修复的手术要比葛洪的记录早四五百年。
《算数书》是我国最早的数学著作,是我国数学的奠定书。著名的《九章算术》就是受《算数书》的影响而写成,这样看来,多个方面都开创了中国许多的先河,说改写世界是一点儿也不为过。而有些西方学者总是对这些既定的事实表示怀疑,中国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因为真相就白纸黑字地放在那里,谁也改变不了。
结语
张家山汉简所记载的内容比较全面,涉及有军事、医药、律法、科技等,相信能引起相关学者对于汉代社会和秦代等相关朝代的研究热,并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共同关注。但总有好事的西方学者不承认我国的灿烂的古代文化,觉得张家山汉简名不符实。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必去过多忧虑的,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说到《易经》,想必大家已是相当熟悉了。它是我国古典哲学流派道家和儒家的核心典籍,其中云集古代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成书年代在远古的新石器时代,也是诸子百家的开始,中华文明的总源头。尤其是后来衍生出的道教,也和《易经》息息相关。
因此,《易经》也被誉为中国第一经。其一共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连山》、《归藏》和《周易》。目前传世的只剩下了《周易》,另外的《连山》和《归藏》由于太过久远,如今已经失传。
按史学界普遍的观点来看,《周易》之所以能传下来,得益于这一部分和儒家思想的相关主张大部分重叠,孔子后来亲自进行了整理编撰。但反观殷商时期的《归藏》和夏朝的《连山》,由于无人问津,一直到今天,已经失传了2000年。
多年来,史学家们也在一直苦苦寻找这两本书的下落。别说找到了,连书存在的痕迹都没有发现。因此,学术界也开始对这两书是否存在产生了疑问,不少学者认为,《连山》和《归藏》或许只是古人杜撰出来的“莫须有”书籍。
事实上,《归藏》尚且不知,但《连山》是真的存在。2005年那会,贵州有个老人便声称自己手里有一本孤本《连山》。
专家在听闻该消息后,便马不停蹄赶到了老人家中。老人名叫谢朝海,已经76岁了,他说自己是是《连山》的第7代传人。每一代传人都会用毛笔将该书誊写一遍,然后将上一套烧到祭祖,而他手上这套正是民国那会传下来的。
随即,谢朝海便拿出了该书,足足有5套。专家看到后也是欣喜若狂,以为这失传2000年的古书终于重见天日。
然而,翻开书页后,专家们却集体傻眼。上面书写的文字竟是水族文,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文字,在场专家一个都不认识。
水族文又叫殄文,还称作鬼书和反书,是水族这个少数民族写给死人看的文字。其结合了象形文字和汉字的写法,有些甚至还是汉字的反写和倒写。
这个文字相传是由夏朝一个叫陆铎公的人所发明。他也是水族人的神明,该文字起初是用作婚葬、祭祀鬼神等方面,颇为神秘。
《连山》的诞生时间在夏朝,水族文的出现时间也在夏朝,如此时间就对上了,谢朝海老人的古书很有可能就是真正的《连山》。
为了破译该书,专家特意找来了水族里能看懂水族文的“水书先生”。在他们的帮助下,这本《连山》的真实面目逐渐清晰了起来。
原来,这是一本上古夏朝时期的百科全书,里面包含了天文历法、农业以及阴阳五行的相关知识。和《周易》有相似之处,主要以占卜吉凶和预言未来为主,是一本颇为玄妙的古书。
为了将这一珍贵的古书传承下去,考古学家们也将其做成了印刷版。这本书对研究夏朝历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来夏朝出土的文字记录就少,而这本书上的水族文字更是帮助历史学家破译出了河南二里头遗址里出土的夏朝陶器上的文字。
当然,《连山》的作用或许远不止如此。其到底还有一些怎样不为人知的功能和秘密,也只有等历史学家们慢慢发掘研究了。
湖南出土20万字失传古籍,里面都是什么内容?秦始皇被冤枉上千年
本文2023-10-17 23:39:3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2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