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米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寿世青编》卷下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清米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清米汤 1 拼音
qīng mǐ tāng
2 《寿世青编》卷下 21 方名清米汤
22 组成早米半升,东壁上1两,吴萸3钱。
23 主治泄泻。
24 清米汤的用法用量同炒香熟,去土、萸,取米煎汤饮。
古籍中的清米汤 《脉症治方》:[卷之四补门]诸虚
酒煮捣烂)上为末。蜜丸梧了大。每服九十丸。空心清米汤送下。下焦虚寒。加熟附(一两)、桂心、(一钱)
《婴童类萃》:[中卷]泄泻论(附)宿食汁炙,去毛)为末,炼蜜捣匀合助胃膏。每服一锭,清米汤下。香橘饼治呕吐泻痢,冷热不调,赤白脓血,小腹
《婴童类萃》:[下卷]五疳论肉(各七钱)为末,猪胆为丸,菜子大。每服百丸,清米汤下。芦荟肥儿丸治症同前,甚效。人参(五钱)白术
《疡医大全》:[卷九]痈疽溃疡门主方,微焙研粉,泡荷叶汤打糊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清米汤不拘时服。红铅造化丹(《正宗》)治痈疽元气不足
《外科大成》:[卷一主治方]肿疡主治方目录 1 拼音 2 《叶氏女科》卷二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一枳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一枳汤 1 拼音
yī zhǐ tāng
2 《叶氏女科》卷二 21 方名一枳汤
22 组成枳实(麸炒)3钱。
23 功效理脾胃,通大肠。
24 主治妊娠脾燥,大肠经涩,大便虚急。
25 一枳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不拘时候温服。
古籍中的一枳汤 《竹林女科证治》:[卷二安胎下]妊娠大便虚急大肠经涩,治宜理脾胃,通大肠。忌用硝黄峻剂,宜一枳汤。一枳汤枳实(麸炒,三钱)水煎,不拘时服。《竹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四伤寒门]伤寒后虚羸(附论))治伤寒后虚羸少气。呕吐。不纳饮食。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五味子(一两)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
《圣济总录》:[卷第四十八肺脏门]肺气喘急喘急,坐卧不得,鸡丸方鸡(二七枚洗焙)半夏(一分汤洗去滑七遍)牵牛子(半两瓦上令焦)甜葶苈(半两炒
《太平圣惠方》:[卷第七十五]治妊娠阻病诸方。四肢百骨节烦疼。沉重。多卧少起。半夏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赤茯苓(一两)旋复花(半两)细辛(三
《普济方》:[卷二十八肺脏门]肺脏痰毒壅滞(附论)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定吐救生丹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定吐救生丹的用法用量 25 注意 26 摘录 3 《局方》卷十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定吐救生丹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37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定吐救生丹 1 拼音
dìng tǔ jiù shēng dān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定吐救生丹21 处方
山大戟(浆水煮切焙干为末)一十五两,乳香(别研)、丁香(为末),各五两;粉霜(研)、腻粉(研碎),各七两半;龙脑(研)二两半,水银、黄蜡、黑铅(与水银同结砂子),各一十两半。
22 炮制上件合研令匀,每熔蜡一两,入蜜二钱半,和为圆,如黄米大。
23 功能主治治小儿伏热生涎,心膈烦躁,壮热霍乱,乳食不下,呕哕恶心,或发吐逆。凡小儿吐逆,宜速疗之,久不止,遂为慢惊,常宜收此药备急。
24 定吐救生丹的用法用量
每一岁儿服一圆。更量虚实加减,食后,临卧服之。
如烦躁,研生脂麻、马齿水下。
如吐逆,煎丁香马齿汤下。
25 注意此药除热化涎,下膈止吐逆,若胃虚伤冷,呕吐不止者,不可服。
26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局方》卷十 31 方名
定吐救生丹
32 组成山大戟(浆水煮,切,焙干,为末)15两,乳香(别研)5两,丁香(为末)5两,粉霜(研)7两半,腻粉(研碎)7两半,龙脑(研)2两半,水银10两半,黄蜡10两半,黑铅(与水银同结砂子)10两半。
33 功效除热化涎,下膈止吐逆。
34 主治小儿伏热生涎,心膈烦躁,壮热霍乱,乳食不下,呕哕恶心,或发吐逆。
35 定吐救生丹的用法用量每1岁儿服1丸。如烦躁,研生脂麻、马齿水送下;如吐逆,煎丁香、马齿汤送下。食后临卧服之。
36 制备方法上为末,每熔蜡1两,入炼蜜2钱半为丸,如黄米大。
37 用药禁忌若胃虚伤冷,呕吐不止者,不可服。
古籍中的定吐救生丹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七]热吐第十盏去滓,投米作粥入生姜,蜜汁少许食之。太医局定吐救生丹治小儿伏热,生涎,心膈烦躁,壮热霍乱,乳食不
《幼幼新书》:[卷第十]慢脾风第二为衣。每服五十丸以上,以下不济事,用米饮下。定吐救生丹亦甚佳,然十有三、四不能止者。此方百无一失。
《鸡峰普济方》:[卷第十九]麝香巴豆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一个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定吐救生丹治小儿伏热生涎心膈烦躁壮热霍乱食不下呕哕恶心
《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五]治小儿急惊风诸方加减服治小儿急惊风。口噤。手足抽掣。眼目直视。多吐涎沫。四肢壮热。鹤寿丹方。天浆子(七枚内有物者微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吐泻方治]治吐方古人因其恶心而阻碍饮食,所以称之为“恶阻”,如《胎产心法》所说:“恶阻者,谓有胎气,恶心阻其饮食也。”
妊娠呕吐,证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脉证并治》。即恶阻,是指受孕后2~3个月之间,反复出现的以恶心、呕吐、厌食或食入即吐为主要症状的孕期症。古人因其恶心而阻碍饮食,所以称之为“恶阻”,如《胎产心法》所说:“恶阻者,谓有胎气,恶心阻其饮食也。”
情绪与妊娠呕吐的关系
妇女怀孕后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特有的行为和体征以及独特的心理应激。体内除女性激素发生改变外,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也亢进,这可使早孕妇女心理较紧张。
在早孕期,由于胎儿对孕妇来说是一种异物,孕妇即对其产生应答反应,这种应答表现于行为上就是妊娠反应。
日本曾经有学者调查分析,认为孕妇的人格和情绪与孕期呕吐反应有关。有些神经质的孕妇反应更为显著。孕妇厌恶妊娠,则绝大多数有呕吐反应;否则,则相反。这说明情绪与孕吐反应有着密切关系。
还有调查发现,孕吐反应剧烈或其它妊娠反应剧烈的孕妇多数为性格外向、心理及情绪均不太稳定者。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如丈夫、公婆对生男生女的偏颇看法,对孕妇过于关心或不关心,家庭住房条件、经济状况、等不利因素均会给孕妇带来不良 ,造成心理应激,加重孕吐反应。
孕吐的5大方
(一)
辨证胃阴不足。
健脾益肾,降气安胎。
方名土金双倍汤。
组成人参9克,苏子9克,茯苓9克,谷芽9克,巴戟天9克,菟丝子9克,白芍9克,白术15克,薏苡仁15克,山药15克,神曲6克,砂仁1粒,甘草06克,柴胡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胎产秘书》卷上。
(二)
辨证胃阴不足。
养阴清胃。
方名安胎凉膈饮。
组成知母6克,麦冬6克,人参3克,芦根12克,葛根9克,黑山栀45克,竹茹45克,葱白2根。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胎产秘书》卷上。
(三)
辨证痰湿化热。
清热化痰,和胃止呕。
方名竹茹汤。
组成青竹茹9克,生姜12克,半夏15克,茯苓12克,橘皮9克。
为粗末,水煎服,分2次服。
出处《医心方》。
(四)
辨证肝热犯胃,肝火郁遏。
治法清肝和胃。
方名柴胡清肝散。
组成柴胡3克,龙胆草3克,当归3克,川芎3克,黄芩3克,白芍3克,知母3克,生地3克,桔梗3克,甘草3克,黄连(吴茱萸汁炒)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素阉妇科补解》卷三。
(五)
辨证。
治法益气养胃。
方名人参汤。
组成人参12克,炙厚朴6克,生姜6克,枳实(炙)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外台秘要》。
中医治法
[主治]解表疏邪,和胃降逆。
[方名]藿香正气散。
[处方]蕾香9克,紫苏9克,白芷6克,大腹皮9克,厚朴6克,半夏9克,陈皮6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生姜3片,大枣5枚,甘草3克,随症加减。
[方义]方中藿香、紫苏、白芷芳香化浊,疏解表邪;大腹皮、厚朴理气除满;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化湿;陈皮、半夏和胃降逆,共奏疏解表邪,和胃止呕之功。
[用法]上作1服,水2盅,生姜5片,红枣2枚,煎至1盅,不拘时服。
[加减]宿滞,胸闷腹胀者,去白术、甘草、大枣,加神曲9克、鸡内金9克,以消导积滞;寒热无汗者,加防风9克、荆芥9克,以祛风解表;夏令感受暑湿,呕吐而并见心烦口渴者,去香燥甘温之药,加黄连3克、佩兰9克、荷叶9克,以清暑解热;如感受秽浊之气,突然呕吐者,可先吞服玉枢丹,以辟浊止呕。
清米汤简介
本文2023-10-17 23:39: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