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同上党史思政大课直播入口+回放入口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5月15日同上党史思政大课直播入口+回放入口,第1张

5月15日同上党史思政大课直播入口+回放入口

同上改革开放史思政大课

_直播时间:2021年5月15日14:00—15:30

_直播时长:1小时30分钟

_收看方式:

1、APP客户端观看

在各手机应用市场搜索“人民网+”下载客户端,打开“人民网+”客户端,无需注册登录,进入直播页面观看。

2、微信端观看

关注“人民网”“学习大国”“人民网教育频道”中任一微信公众号,在相应的推送页面进行观看。

PS:如在观看直播过程中遇到卡顿,请在抖音、微信视频号、微博平台搜索“人民网”继续观看直播。

_直播入口:点击进入

_课程内容:

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举办“同上‘四史’思政大课”活动。活动主要面向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网络授课。活动开设四堂课,授课内容分别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_课程安排:

①第一堂课:“同上党史思政大课”,2021年4月24日,14:00—15:30

②第二堂课:“同上新中国史思政大课”,2021年5月9日,14:00—15:30

③第三堂课:“同上改革开放史思政大课”,2021年5月15日,14:00-15:30

④第四堂课:“同上社会主义发展史思政大课”,2021年5月22日,14:00—15:30

把下面关键字输入百度的搜索框即可:读书频道

TOP↑

·新华

网读书

·CE读书

·搜狐读书

·新浪网读书

·中国网读书

·光明网读书

·腾讯读书

·金融界读书

·中华网读书

·中安在线读书

·共

青团

北京读书

·网易文化

·百灵文化

·书香世界

·国际在线文化频道

·新京报文化频道

·人民网文化频道

·中青在线图书频道

·文新传媒读书频道

·大道网文化动态 相关搜

索:读书频道

读书

文化频道

言情小说

武侠小说

文学

搜索交流

TOP↑

·豆瓣

·263在线

·阅读网

·非非共享界

·好图书

·读书

·图书城

·百度图书

《东方历史评论(第4辑)》(绿茶 执行)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po3U0FOg--Hn1FSYZZR0Q

提取码:2sfq

书名:东方历史评论(第4辑)

作者:绿茶 执行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1

页数:268

内容简介:《东方历史评论04》以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为专题,收入对国内著名历史学者杨奎松、王奇生、青年学者周濂、唐小兵以及海外著名汉学家裴宜理的访谈,探讨漫长的革命世纪对中国的影响。影像栏目收录的是当代伊朗摄影艺术家施林•奈莎谈自身经历和创作的自述和访谈,并选取了她的8幅精彩的人物摄影。随笔栏目收入谈法国当代著名学者皮埃尔•马南的治学历程和思想变化、柬埔寨的现代历史、台湾青年流行音乐历史及未来走向等几篇文章,书评栏目则重点评介了著名社会学家埃利亚斯的代表作《文明的进程》、新近出版的玻利瓦尔传记等。

作者简介:许知远,现为《商业周刊/中文版》执行主编。他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曾出版《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国纪事》、《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纳斯达克的一代》。

绿茶:本名方绪晓,曾任人民网读书频道主编、《新京报书评周刊》统筹编辑、《文史参考》杂志主编。

「终南捷径」的故事,藉古读书人「入仕」与「归隐」上的种种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折射出古代文人思想、道德追求的矛盾心理。「归隐」文化足以反映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史的弊端。

如果说,儒家为个体提供的更多是一套积极入世、治世之术,出世不过是其入世受阻后设计的一条解脱之路的话,那麼,道家则为个体提供了一套出世、解脱,即人的安心置身之道。这样,读书人生就有了看似截然不同,实则相互补充的两条价值实现之路。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有优先的正当性;「以道事君,不可则止」,「邦无道」卷而怀之,也是具有正当性的。这样中国文化便为原本对立观念的融会统一提供了根据,为个体建构起一套狡黠、自私的生存哲学和价值伦理。

尽管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伯夷叔齐的不食周粟,老子李耳的青牛出关,给人以道德高尚,志存高远的感觉。但是,「学而优则仕」毕竟是士子们梦寐以求的正道,中国读书人的骨子里,更向往的还是入仕。表面看,「仕」与「隐」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子的两大出路,隐则「独善其身」,据道德之制高点;仕则「兼济天下」,展济世之雄才伟略。其实,隐为虚,乃谋仕之术,是不得仕的无奈;而仕为实,乃目标之路,是济世展才、名利双收的人生追求。

像赫赫有名的大隐士陶渊明先生,六出六隐,数番折腾,一会儿称贫出仕,一会儿因酒归隐。在其诗文中,对入仕与归隐,翻三覆四地进行自我辩白,对功名欲求还罢,欲说还休。其实,老先生内心更多的依然是崇尚「学而优则仕」,心中念念不忘的仍为「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但仕途中又无奈官场的虚伪、倾轧、无聊,酒不能畅饮,「腰」却需常「折」,确与自傲懒散的天性相悖,以至虽身在朝廷,心却在野,最后,在鱼与熊掌的艰难取舍中,终於选了归隐,彻底忘情山水之中。

若说陶渊明的归隐,尚有几分真性情的话,那更多的隐士就是在玩以「隐」求「仕」,欲求先舍,待价而沽的把戏了。对他们来讲,「隐」成了手段,成了饵料,成了抬高身价的本钱;而「仕」才是目的,才是日夜梦寐以求的果实。 历史上却也有不少是为仕而隐的不学无术之徒,人前摆空架子,作清高状;人后不顾人格,媚官求爵—如「翩然一只云间鹤,飞去飞来宰相衙」的明代陈眉公。其实,早有人看穿而讥之为「功名捷径在烟霞」,陆放翁则更以诗侃之曰:「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已是负初心;不需更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至今。」似乎对所有的隐士都提出了质疑,这或许也是归隐之举消亡遭遗弃的一个原因?

回顾中国文化的「归隐」传统,似乎是封建社会的特有现象,历史发展到今天,随著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异,传统的归隐观念己完全不适时宜。今日中国,西方文化的竞争意识深入到所有知识阶层,自命清高却不展示其能力者是难有机会的。当今人们重视的是竞争法则、市场法则,唯有竞争才能生存,唯有竞争才能体现个人价值,而竞争则必须像争艳斗丽的花朵那样毫无顾惜、毫无保留,拚命去展示本身的能耐与魅力。

参考资料:

回音壁:中国文化的「归隐」传统是怎样消亡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007652html

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古代没有现在的户口,也没有现在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法律法规,所以当一个人厌倦了社会,厌倦了生活就归隐山林。这在古代是很平常的现象。

关于古代的归隐,有很多种原因,但是我们看得最多的听得最多的也就是从官场归隐,以及名人的归隐。

古代官场归隐派的人又可以分为一种是卸甲归田的还有一种是厌倦官场的黑暗的。

厌倦官场黑暗的代表人物是陶渊明,但是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陶渊明在归隐山林之后反而越来越多的人登门拜访,名气越大。

历史上归隐山林以致湮没无闻者数不胜数,缘何陶渊明名垂青史收万众敬仰。我感觉这主要与他的成就分不开的。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绝对是东晋历史上的一朵奇葩,自成风格,清新脱俗,如潺潺流水,又如馥郁芬芳,沁人心脾,渗入骨髓。不过陶渊明的卓越成就和他横溢的才华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大人们认可,等他死后才被人们所接受,推崇,直到现在万古流芳。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放光的。这并非作秀,这是一种人格操守,这是心灵的抉择。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7320084html

归隐的代表人物

刘伯温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7823475htmlsi=1

晋代的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灸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721549htmlsi=1

归隐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9%E9%D2%FE&fr=ala0

关于归隐的诗句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

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滕斌〔中吕•普天乐〕《归去来兮四时辞》(一)

〔贺新郎〕奴耕婢织足生涯。随分村疃人情,赛强如宪台风化。趁一溪流水

浮鸥鸭,小桥掩映蒹葭。芦花千顷雪,红树一川霞。长江落日牛羊下。山中宰相,

林外野人家。〔隔尾〕诵诗书教子无闲暇,奉甘旨萱堂到白发。伴辘轳村翁说一会

挺膊子话。闲时节笑咱,醉时节睡咱,今日里无是无非快活煞。

-------孛罗御史〔南吕•一枝花〕《辞官》套曲(节选)

滕斌的《归去来兮四时辞》(一),用绿柳、碧草、红花、游人等寻常景物,写富有人情味的村居生活,衬托急切的归隐之心。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把田园生活描绘的是那么美好,是那么令人向往。孛罗御史的《辞官》,写了他幻想中的农居生活,奴耕婢织、不愁吃穿,在小桥流水、蒹葭苍苍、芦花似雪、红花映霞、牛羊归圈的生活环境中,赏美景,诵诗书,课儿孙,和村民无拘无束的交谈。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羡慕田园的心态。后者如: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

个鹅。闲快活。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适意》

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管什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你

也跪他也跪恁也跪。无甚繁弦急管催,吃到红轮日西坠,打的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

碎。

-------无名氏〔正宫•塞鸿秋〕《村夫饮》

闲中放牛,天连野草,水接平芜。终朝饱玩江山秀,乐以忘忧。青箬笠西风

渡口,绿蓑衣暮雨沧州。黄昏后,长笛在手,吹破楚天秋。

-------赵显宏〔中吕•满庭芳〕《牧》

关汉卿的《适意》与无名氏的《村夫饮》都是通过尽情饮酒,写出作者想象中适意、任情的村居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没有官场的虚伪,没有读书人的斯文,更没有世俗的繁褥礼节,一切的一切,都撕下了伪装,有的只是尽兴率真,任情适意,透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羡慕之情,从而隐约传达出他们隐逸避世的人生观。赵显宏的《牧》,通过写牧人“乐以忘忧”的生活,显示了牧人潇洒的人生态度。其中“青箬笠西风渡口,绿蓑衣暮雨沧州”两句,表面上写牧人任意东西,自在逍遥,实际上是塑造了一个隐者形象。“沧州”一词,古代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杜甫有“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悲伤未拂衣”(《曲江对酒》)的诗句,作品暗用其句意,婉转含蓄地表达了隐逸之意。

弃了官,辞了朝,归去来

隐逸散曲第三种表达方式是描写官场险恶,直言仕途坎坷,表达归隐之叹。“书会才人”散曲家的这类作品,因为他们没有官场生活的经历,所以,他们作品中所描写的官场情形,是他们主观想象的产物,只不过借助想象的官场,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抒发隐逸生活的乐趣。如乔吉的〔南吕•玉交枝〕《失题》:

青春空过,早两鬓秋霜渐多。运筹帷幄簪笔坐,费心如安乐窝。黄尘黑海万丈

波,绿袍槐简千家货。算世人难蹬脱,脱这金枷玉锁。问小哥,你省么?拍手笑呵

呵。穿袖衫调傀儡,搭套项推沉磨。我如今得空便都参破,得清闲才是我。

乔吉一生,穷困潦倒,根本没有出仕的机会,作品形象把当官说成是“金枷玉锁”,做官的人,就像是任人摆弄的傀儡和供人驱使的推磨牲畜,这些认识完全是感性化的,对于官场的明争暗斗、如履薄冰,显然没有官宦学者们写得深刻。作者就是通过对官场感性的描述,以此来否定追求功名的为官之路,表达自己林泉之志。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关于归隐(之一)_诗歌_读书频道_红袖读书

msnhongxiucom/a/a/00797/796430shtml

郑板桥 晚年归隐乡园

谢灵运 南朝宋诗人

王维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一生不仕。

惊爆:培根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真正作者!!!

培根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真正作者?

2007年01月17日11:28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莎士比亚密码》[美] 弗吉尼娅·菲罗斯著 同心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人民网北京1月17日讯 记者文松辉报道:谁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真正作者?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这个数百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被一位美国女作家破解了。2006年6月,弗吉尼娅·菲罗斯推出《莎士比亚密码》一书,作者在深入研究了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大量的历史文献、书信、笔记和传记之后,揭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大秘密,她指出,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均出自弗朗西斯·培根之手,正是伊丽莎白女王与弗朗西斯·培根的母子失和造就了伟大的莎士比亚。目前,该书中文简体版权已由同心出版社推出。

2005年到2006年,应该算是“密码”年。从小说《达芬奇密码》的4000万册的销量,到**《达芬奇密码》首映的224亿美元的票房,“密码”热浪如洪水般席卷全球。那么,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其他密码隐藏着,却需要发掘并呈现给读者的呢?《莎士比亚密码》就是这样令人大开眼界的一本书。

读者们对于著名的莎士比亚,应该是不陌生的。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诗人、戏剧家,他的作品包括39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和几首长诗,这些作品均被认为是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在人世间流传的他是这样一个人:莎士比亚是个大文豪;莎士比亚的作品太过深刻;莎士比亚的英语是中世纪的英语,虽然古老一些却绝对是最美的。但是,关于这些作品著作权的归属问题,很久以来,一直都存有争议。

弗吉尼娅·菲罗斯从小就对神秘事物感兴趣,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神秘事物的研究。她很早就听到过“弗朗西斯·培根才是莎士比亚作品真正作者”的说法,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她几乎走访了英美所有关于莎士比亚和培根的研究机构,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最终写成《莎士比亚密码》一书。令人遗憾的是,她没能活着看到该书的最后出版,在她弥留之际,只看到了刚刚完成设计的新书封面。

从《莎士比亚密码》一书中,读者将会发现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

1 莎士比亚并没有写过任何他名下的那些作品。

2 莎士比亚是个目不识丁的家伙。

3 莎士比亚没受过什么教育,还曾经因为偷猎了别人家的鹿被一路通缉。

4 莎士比亚的真名叫“莎士比尔”。

那么,谁是真正的作者呢?为什么最终这个叫莎士比尔的人会承担全部的盛名呢?

弗朗西斯·培根,同样也是一个很伟大的名字,但是有很多迹象也表明,他就是那个自称“终生未嫁”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大儿子!而她的二儿子,就是那个她一手栽培出来的埃塞克斯伯爵,英国的大功臣,最后却被母亲下令处以死刑……

本书的作者一生专门研究神秘领域,她将给您披露一连串令您震惊的事情,您听了可能连大气都喘不过来了。

作者所讲述的“培根与莎士比亚”之间的真实故事,开始于19世纪美国一个名叫欧文的医生的偶然发现。全书分为18章,欧文的故事只是个引子,作者很快进入对伊丽莎白女王身世的探讨,这个自称一生保持“童贞”的女王,事实上是有过婚姻经历的,并且生过两个儿子,大儿子就是弗朗西斯·培根。《莎士比亚密码》从历史中发现了伊丽莎白女王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真实关系,对于这种关系的深入追究,也使得莎士比亚的真实面目浮出了历史表面。

因此,这本书既是一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的宫廷秘史,又展现了弗朗西斯·培根不可思议的戏剧人生。该书使我们感到一种历史的神秘性以及人在历史中的悲剧命运,并且显示了历史叙事的虚妄症候。它启发我们思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才能建立对历史的信任感呢?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责任编辑:文松辉)

18、56师团都是日军计划的援兵,但18师团当时尚在泰国,无法及时赶到。56师团从仰光登陆,所以能够到达战场。不过56师团实际到达战场的只有一个搜寻联队,也就是先头侦查部队,名为联队,实际下辖3个中队和1个小队,兵力404人,也就是个大队建制,28日投入战斗。56师团主力并未投入作战,但其增援行动是迫使200师撤退的最重要因素。

《在书中小站片刻》(绿茶)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t888

书名:在书中小站片刻

作者:绿茶

豆瓣评分:6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8

页数:240

内容简介:

《在书中小站片刻》是前媒体人、《绿茶书情》主编、最受追捧的阅读推广人绿茶的首部散文作品,回忆他二十余年与书相伴的种种旧事和趣闻,包括与文学大师通信数载的私藏故事、在平凡生活中潜藏惊喜的书店故事以及对他影响至深的私人阅读故事。阅读理应成为生活的常态,无论是惊叹的逻辑、久远的想象还是温热的宽容,它让人懂得生活的远意和回眸时的自省,若有踯躅,也总能在纸页间寻得庇护,而这恰是绿茶生活的全部。他从亲历者的角度,讲述那个阅读年代,文学大师与报刊编辑之间如何咬文嚼字又惺惺相惜、书店的黄金时代如何轰轰隆隆地到来又渐渐远去……带着当代文人特有的气质,坦诚地分享并找寻在纸页间拥有共鸣的那个你。

书,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世界的复杂。

一本与书有关的书,一些文人往事、书店怀想和阅读随感的书写。

一个自始至终的副刊编辑,一份20年甚至更久远的书缘。

爱书人绿茶,首部文集!

藏书家韦力,作序推荐!

探秘韦力芷澜斋,并拍摄大量顶级孤本、善本作为配图。

随书附赠精美书签和雅债特制明信片。

●与文学大师十余年书 信往来的私藏故事

爱书人、读书家、“书袋子”……在众多繁复的称谓中,绿茶介绍自己时仍旧只是“副刊编辑”。那个辉煌的副刊年代正渐渐远去,与文学大师保持十余年手写书信往来、在泛黄纸页间触摸文人墨客的思想肌理、下笔时遣词造句反复誊抄……这些都成了私人化的记忆,再回不来。但20余年的从业经历,那些文字间巧遇的精神共鸣和只有编辑知道的事,却始终令他心怀书写、敬畏文学。

●在平凡生活中潜藏惊喜的书店故事

阅读养给人生,书店则容纳世界。“书店控”绿茶通过走访,收集着最美的书店故事。在台湾,白发苍苍的长者埋首于旧书间,讲述着牯岭街旧书的黄金时代,你能读到过往;在阿姆斯特丹,书店如咖啡馆一样多,在宽和安宁的书店风景中,你能读到未来;在北京,风光已逝,灵魂仍存,作者曾供职的那间名震全国的学术书店成为他对独立书店年代的所有怀想。

●深入作者每一个选择的阅读故事

有关阅读的书写,都是坦诚的分享和对知己的瞭望,带着找寻的意味,率先袒露心扉。有关故乡和记忆,有关民谣和公路文艺,也有关味觉和散步,一些私人的阅读和阅读之时的旧事。

作者简介:

绿茶

书评人,阅读推广人。大学时在风入松书店做店员,从此与书结缘,毕业至今,一直做与书相关的工作,先后任人民网读书频道主编、《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后试图转型做历史杂志,先后任《文史参考》杂志主编、《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但因为对书的难以割舍,重回出版界,现从事传统出版和新媒体传播工作。

2010年,创办了国内较早的阅读自媒体《绿茶书情》,精准定位于书单和阅读推广。同时,创办多个基于阅读和兴趣的微信公众号,如活页、六根、温度等,被戏称为“公号小王子”。

1770年库克船长发现了澳大利亚,以大不列颠的名义宣布对澳大利亚东海岸地区拥有主权。由于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孤立,同时又由于1782年11月30日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美国和英国代表在巴黎签署和平条约。澳大利亚被认为是流放这些囚犯最好的地方。

于是英王乔治三世决定将澳大利亚作为集中的罪犯流放地。1788年1月26日,一个由11艘船舰组成的舰队将548名男罪犯和189名女罪犯送到澳大利亚,一直到1840年,澳大利亚一共送了16万名罪犯。罪犯的小孩由于不在记录中,人数不详,估计全部罪犯及小孩,约在20万人以上。

在接下来的80年里,大约有162万名被判犯有刑事罪的男女流放到了位于澳大利亚多个不同的罪犯流放地。

扩展资料:

澳大利亚罪犯流放地遗址在201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1306。澳大利亚罪犯流放地遗址并非一个单一的地点,而是一共有11处,分布在新南威尔士州、塔斯马尼亚州、西澳大利亚州等多处。

这11处遗迹现在全部都已经不再是监狱或流放地,绝大部分都被改造成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有些的知名度还颇高,所以大家在澳大利亚旅游时,如果对澳大利亚的历史文化有兴趣,可以选取一些参观下,11处遗迹分别如下:

1、金斯顿和亚瑟谷历史遗址(Kingston and Arthur`s Vale Historic Area),诺福克岛(Norfolk Island)

2、帕拉玛特旧政府大楼(Parramatta Old Government House)及市立广场(The Domain),新南威尔士州

3、海德公园军营遗址(Hyde Park Barracks),新南威尔士州

4、布理肯顿·威尔莫庄园(Brickendon and Woolmers Estates),塔斯马尼亚州

5、达琳敦假释局(Darlington Probation Station),塔斯马尼亚州

6、古大北路(Old Great North Road),新南威尔士州

7、卡斯卡德妇女工厂遗址(Cascades Female Factory),塔斯马尼亚州

8、亚瑟港历史遗址(Port Arthur Historic Site),塔斯马尼亚州

9、煤矿历史遗址(Coal Mines Historic Site),塔斯马尼亚州

10、科克图岛监狱遗址(Cockatoo Island Convict Site),新南威尔士州

11、弗里曼特尔监狱(Fremantle Prison),西澳大利亚州

所有流放遗迹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塔斯马尼亚州塔斯曼半岛(Tasman Peninsula)上的亚瑟港(Port Arthur),这里有着全澳大利亚保存最完好的监狱,从1830年至1877年之间,这里曾经关押了超过12万名英国重刑流放犯人。

监狱四周高山林立,犹如天然的屏障城堡,对当年的流放犯来讲这里也是最阴森恐惧的地方。目前供游客参观游览的有当年犯人建造的古式教堂,火药库,牢房和守卫塔等。这里还有一个充满奇特风格的监狱博物馆,里面展出许多当年的和实物,包括犯人的囚衣、鞭子和锁链等。

人民网——人民网广西频道>>读书>>秘密血河:英国20万罪犯流放澳州的“致富史”

——1782年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