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必读书目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3收藏

传统文化必读书目,第1张

传统文化必读书目如下:

1、 《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 《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 《庄子》:

《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迅漂流记》、《小王子》、《我是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爱的教育》都适合阅读。

小学六年级正是培养小孩正确三观的关键时候,所以以下书籍能对孩子培养良好品质起到一定作用。还有许多关于体育,绘画,钢琴等这一类的书籍也能培养孩子的兴趣,增加孩子的活力。

《一千零一夜》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谭》。该作讲述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因其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故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安徒生童话》

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共由166篇故事组成。该作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

《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小顽童汤姆·索耶及其伙伴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乡村小镇圣彼得堡附近的一些荒唐冒险活动。

《鲁滨迅漂流记》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小王子》

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讲述了来自外星的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造小说,成为一块坚强钢铁(指精神)的故事。

《我是猫》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创作的长篇小说。文中以一位穷教师家的猫为主人公,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有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老鼠的猫。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爱的教育》

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一个学年的生活,期间穿插着老师每月给学生讲述的“故事”,还有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

儿童读物(children’s books or reading

matter)是指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知识读物、连环画、游戏样式读物等的总称。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一般指从出生到成熟(青年初期)的过程,也有一些学者从胎儿期开始进行研究。儿童生理方面的发展表现为身长、体重、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变化。

儿童心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抽象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自觉性不断提高;从出生时仅存在一些素质差异到逐渐形成个性。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阶段性指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某些共同的心理发展特性。例如,学前儿童的共同点是各种心理过程都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根据儿童发展的综合特征(活动形式、智力水平、个性、生理发展和言语水平等),一般把儿童发展分成以下几个阶段:乳儿期(出生至

1 岁),婴儿期(1

岁~3岁),幼儿期(三岁至六七岁),儿童期或学龄初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青年期或学龄晚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连续性表现为:下一阶段的一些特征在上一阶段末尾已开始萌芽,而上一阶段的一些特征在下一阶段开始时常常仍留有痕迹。例如,形象思维是幼儿期思维的特点,但在幼儿期初期还留有上一阶段直觉行动思维的痕迹,而在幼儿期末已开始有抽象思维的萌芽。儿童心理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因素、生理发展、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以及儿童的活动和儿童本身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等。儿童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参考资料:

-《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鲁宾孙漂流记》-《小王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是猫》-《三国演义》-《爱的教育》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有以下这些:

001周易、 002尚书 、003诗经 、 003周礼 、 004礼记 、005左传 、 006公羊传 、007谷梁传 、008论语、 009孝经、 010尔雅 、011孟子 、 012中庸、 013仪礼

其他,001四书章句集注 、 002春秋繁露 、 003新本郑氏周易 、004大戴礼记005韩诗外传、 005易纬是类谋 、 007易纬坤灵图 、008易纬乾元序制记009陆氏易解 、010东坡易传 、 011周易正义 、 012易传 、013周易参同契。

014尚书正义 、015韩诗外传 、 016毛诗正义 、 017泰泉乡礼 、018深衣考误 、 019深衣考 020仪礼注疏 、021礼记正义 、023周礼注疏 、027孝经注疏、 024春秋左传正义 。

026春秋谷梁传注疏 、 028春秋公羊传注疏 、025大学、 026大学集注、 027大学问 、028孟子集注 、029孟子注疏 、030孟子字义疏证031中庸集注 、 032论语集注 、033论语注疏、 034尔雅注疏 、035轻松学诗经。

史书分为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又如《汉书》。有个别的正史没有书或者志,比如《三国志》

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如《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纪事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现有九部纪事本末体的古籍。

国别体:国别体史书创始于《国语》。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分载多国历史。如《战国策》都属于这一类。

扩展资料:

史书的其他分类:

1、按真实性分类

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外,大部分正史是由官修的。

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如《东观汉纪》、《东都事略》、《大金国志》以及《通志》等史书都属于别史。

由此可见,别史实际上是正史类史籍的重要补充部分,犹正史之别支,所以《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别史类叙》中才有“犹大宗之有别支”的说法。由著名学者创作的,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如《汉晋春秋》。

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它不同于纪、传、表、志等体例齐全的正史,也不同于关系一朝执政的别史。它不受体例限制,博录所闻,虽杂荒疏浅,却可弥补官修史书的疏漏与不足,包括家史,外史,小史,稗史,野史,逸史等类别。

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的民间编写的史书。

稗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有时也泛指“野史”。

2、按时空分类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

3、按学科分类

记载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史书称专史,如:经济史、思想史、文学史、史学史等。

参考资料:

-史书

1、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典,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1)内容:《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2)确立: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

2、廿五史:中国历代的二十五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它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二十五部史书。

3、国学备览:《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经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著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蒙学等。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诗经

尚书

仪礼

周易

春秋左传

尔雅

孝经

山海经

穆天子传

国语

战国策

史记

水经注

洛阳伽蓝记

贞观政要

史通

文史通义

书目答问

老子

庄子

公孙龙子

韩非子

淮南子

列子

墨子

荀子

孙子兵法

吕氏春秋

君文字

新书

扬子法言

鬼谷子

颜氏家训

黄帝内经素问

九章算术

近思录

阴符经

周易参周契

黄庭内景经

黄庭外景经

太上感应篇

金刚经

四十二章经

心经

六祖坛经

茶经

乐府杂录

洛阳牡丹记

棋经十三篇

林泉高致

搜神记

世说新语

游仙窟

聊斋志异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红楼梦

楚辞

六朝文絜

唐诗三百首

绝妙好词

古文观止

文心雕龙

诗品

二十四诗品

六一诗经

人间词话

西厢记

窦娥冤

牡丹亭

蒙学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千家诗

增广贤文

声律启蒙

中国最早的典籍是《尚书》。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

扩展资料: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9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较《今文尚书》多16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25篇)。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2009年清华简中发现了部分早期版本的《尚书》。

—尚书

编年体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

扩展资料

史书

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早期的史书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东汉末年,荀悦撰成《汉纪》,开创了编年体的断代史。

中国西周末年各诸侯国已有历史记载,如晋国之《乘》、郑国之《志》、楚国之《梼杌》、鲁国之《春秋》等,《墨子》里面说墨翟曾见过“百国春秋”。

参考资料:

-编年体

推荐阅读《初中文言读本》、《古代汉语词典》、《国学读本》,有助于帮助初中生掌握古文。三本书具体内容如下:

1、《初中文言读本》

这本书按照阅读能力逐级递进的教学原理,构建了三级文言阅读教学体系。第一级为“诵读与积累”,主要任务为诵读大量经典的文言语料,识记常用的文言虚词和少量的常用文言实词;为提高朗读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审美元素,继续识记大量文言常用实词,广泛略读;

2、《古代汉语词典》

收词范围是古代以正统书面语言写作的有代表性的典籍,诸如《论语》《孟子》《国语》《战国策》《荀子》《老子》《庄子》《孙子》《吕氏春秋》《论衡》《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从一般读者阅读古书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录古籍中常见的而又需要解释的条目。

3、《国学读本》

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生前主编的最后一部著作,全书分为文学、史学、哲学编三部分,以阅读学习经典为主,基本涵盖传世名篇佳作。以阅读讲习传统典籍为主,以概括评析为辅,各编均附总论、导读、注释、评析,以及中外名家相关评论,配有参考书目与思考题,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

扩展资料:

学习古文技巧

1、课外阅读不能少,多读才能培养语感。

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变得更加温文尔雅。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多读书,可以提高情商和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尤其是增加课外阅读,可以丰富知识,改变认知,更能培养我们的语感。

2、实词是核心,坚持每天记一个重要实词的义项。

学好文言文并不只是课外阅读那么简单,更需要去了解文言文句式,积累一些实词,尤其重视一些一词多义的实词。具体到每篇文章的每一句,每个词的意思,坚持做到更细更准,理解它在文章中代表的含义,更深的挖掘它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喜欢上分析实词,喜欢上文言文。

3、断句的重要性不能忽视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做好断句,通过对文章结构和大意的了解,做到准确断句,防止一逗到底,及时分段。文言文不同的断句,导致意思千差万别,对待文言文,要更细,更准,别让错误从指间划过。

传统文化必读书目

传统文化必读书目如下:1、 《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