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融媒体是什么,第1张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出现了我们这个时代才会出现的一些代名词,很多人对于这些新兴的名词虽然见得多,但是并不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比如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融媒体,相信很多小伙伴肯定都是一知半解吧,那么接下来就看一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融媒体”首先是个理念。这个理念以发展为前提,以扬优为手段,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是一种实实

在在的科学方法,是在办台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

“融媒体”对外是一个单位,一个声音,一个价格。广播、电视、网络同时变为共同为一个项目活动服务的三种形式、手段和方法,价格上也会比任何一个单媒体要高得多,客户对这种活动的认可度也大大提高。以前,我们在电视节目中插播的广告,上网时都要进行重新编排,拿掉广告部分。现在,不少客户上门谈广告时,都主动要求,和“融媒体”价钱一起商谈,网上也予保留。“融媒体”成为利益上的“共同体”。

朱红伟认为融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实现四个转变是主题转变、形式转变、观念转变和价值转变。

1、主题转变: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主要围绕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而融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应该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关注更加广泛的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

2、形式转变: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主要以文字、、视频等单一形式呈现,而融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呈现,如图文并茂、视频直播、语音报道等,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3、观念转变: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主要由专业记者和编辑完成,而融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应该更加注重读者参与和互动,倡导“众创、众包、众筹”的理念,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深度报道中来。

4、价值转变: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主要追求客观、真实、严谨,而融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应该更加注重价值导向,关注社会责任和公益价值,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目前新型媒体还不是一种固化的成熟的媒介组织形态,而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媒体融合方式和运营模式。

如何做好融媒体,笔者认为先要搞清楚”三是“和”三不要“:

一、融媒体是技术媒体。融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因此需要应用各种互联网新技术,这些技术应用包括三部分:一是支撑融媒体的技术接入,包括基于云计算的基础平台和连接各种应用平台;二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内容生产和分布,如数字技术、推荐算法等;三是满足垂直领域和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提供,如电商、支付等。这里面既要硬件建设,也要软件开发。

二、融媒体是融合创新。融媒体的”融“需要将不同所有制、不同媒介组织和不同的社会资源通过整合、转换和配置在一起,这就意味着创新和挑战。而在其中,制度创新、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顶层设计至关重要,需要兼顾公众、政府和市场各方的利益。这里面既有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关系,也有开放与控制的平衡要求,因此在推进中需要过人胆识和足够智慧。

三、融媒体也是智媒体。之前我写过 〈智媒体“智”在哪儿?〉 一文,指出智媒体的智主要在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对于融媒体,不只是解决效率问题,还要解决效益问题,比如说通过大数据了解用户喜好满足用户需求,进而取得融媒体商业利益。对于媒体来说,不仅要解决效率和效益问题,还要解决价值问题,如智能把关和优化算法体现文化价值,实现融媒体社会效益最大化。

四、融媒体不是面子工程。融媒体不要搞政绩工程,而要搞民心工程。融媒体不是你搞一堆服务器,开发几个APP就搞起的,在第三方媒体社交平台上运营好你的账号,还是要以人为本,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第一要义,群众在哪里你的服务就到哪里,才是玩转融媒体的核心。融媒体也不要搞成虎头蛇尾的烂尾工程,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

五、融媒体不是单一媒体。融媒体是一种多功能的媒体,它不只是是新闻媒体,还可以提供政务和生活服务。既是当地的新闻信息总汇,也提供政府传播和百姓生活的综合信息服务。融媒体不仅要做内容产品和服务产品,还要做关系产品,就也是说要花大力气做连接建立紧密的用户关系。只有连接用户才能有效传播,只有开启服务功能才能发挥喉舌功能。

六、融媒体不是一种模式。目前融媒体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少有现成的经验和成功的模式。即使有一些先进经验,也是建立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切不可以盲目模仿,照搬照套。融媒体不要限于一种模式一个套路,而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融媒体还要与自媒体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进入”你是我,我是你“的深度融合阶段。

综上所述我们要做的是:以服务思维进行内容生产,以产品思维主导媒体运营,以用户思维坚守舆论阵地。总的来说就是要以互联网思维推动融媒体发展。

2018年,国家广电总局成立媒体融合发展司,开启了媒体融合大发展的新时代。传统媒体纷纷提出“大屏换小屏”、“纸媒变指媒”的发展思路,将传统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相结合,成为大多数融媒体中心迈出的第一步。

而这种“+互联网”的第一步,只能称之为“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全媒体”,算不上融媒体。这种组合更像是两个不同的物体粘合在一起——“粘媒体”,虽然看上去在一起了,但实际上还是各玩各的,没走到一起。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底层逻辑,从一开始就不一样。传统媒体就像一个大喇叭,它不断对外大声播报,自话自说。这种单向传播,所有的受众只有听的份,播什么就只能听什么,播多长就只能听多久。(所以原本传统媒体的竞争就是在争夺换台权,关掉一个频道换另一个台;丢掉一张报纸换另一本杂志。竞争的核心在于谁的发行量大,谁的收视率高)

而新媒体是互动式,传播者和接收者能够及时交换信息,产生互动。接收信息的人也可能成为传播者,甚至传播的内容会因为更多的人加入,而自由生长,变得更加生态化,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单向传播变成了多维互动,人们有了更多参与性与存在感,在接收内容的同时也在表达自己,将自己融为传播的一部分。

互联网的新媒体打破了地域限制,独特的内容成为引流中心,新技术新方式不断赋能增效。

所以,融媒体经营首先需要转变的是思路,要打破死守自我传播的狭隘逻辑,要从当下的渠道融合转型到市场融合、用户需求融合上来。以用户为导向构建产品矩阵。要从传播融合走向市场融合,通过跨界产品矩阵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

融媒体不应只是单纯播报,而要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也应该是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的转型。用户成为内容的核心,正能量的话题也需要采用更有创意的方式去呈现表达。一板一眼的说教将很难打动新一代年轻受众,而他们,将承担起未来。只有进入他们的语境,潜移默化地引导,权威融媒体中心才可与时俱进,做大做强。

融媒体,融的不仅仅是各种媒体,更需要去融入生活,融入人们需要的方方面面。未来的世界,将万物相连,在现实物理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平行的数字虚拟世界与我们一路同行。融媒体在做传播的同时,也将与实际事物链接。就像现在的直播带货,在做线上传播的时候,线下产品就能同步配送到千家万户。

所以,融媒体中心发展,不仅仅是大屏换小屏,纸媒换指媒的简单换位。而是依托权威性、正能量聚合的强大优势,实现内容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不断结合线上线下力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好各种数据资源,最终实现为广大老百姓和社会带来更大价值!

还行,不温不火。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一家事业单位,既不是行政管理单位,也不是像企业那样的经营单位

融媒体中心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有没有前途取决于地方的重视程度。有的地方非常重视这一块,不仅投诉重资建设新媒体平台、数字化平台,还直接由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融媒体中心主任,在这样的结构下,融媒体的在编人员容易被领导发现重用,提拔到领导岗位,甚至调入行政机关转公务员。而如果只是为改革而改革,成立融媒体中心形式大于内容,对其在编人员来说就无所谓前途可言。

县级融媒体受平台限制,宣传效果很难显现,更多要靠上级媒体平台来推动,从业务本身来说,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客观事实,短期内很难改变。如果领导再不重视,那么,进入融媒体中心可以说是前途和钱途都有限,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完全看个人造化。

长期以来,县级媒体机构受平台、资源、设备等各方面条件制约,发展不温不火,加上网络冲击,无论电视台还是报社亦或是网站几乎都入不敷出,既承担不好地方宣传的重任,又无法实现自负盈亏,物质精神双拖累成为地方负担,而地方又不能没有本地宣传机构,于是改革势在必行。很多地方逐步开始试行融媒体中心。将本地的广播电视台、报社、政府网站、新媒体、手机平台等媒体资源,整合成一个平台成立融媒体中心,作为县区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下专门机构,设置为公益一类(部分设置为二类),统筹负责管理辖区新闻宣传,行政级别为正科。县区报社和广播电视台等原来都是独立的科级事业机构,成立融媒体中心相当于将几个科级单位整合成一个,既达到了整合资源的目的,也实现了机构的精简。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