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刚能评上院士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包刚能评上院士吗,第1张

包刚的科研实力遭受过一些质疑。曾有人提问包刚关于他在浙大数学系“惨烈”的评价,这位用户在提问中指出,“数院有个老师看见了他的自述,然后评价说,这种在美国被导师压榨的典型,在浙大数学混得惨烈”。

同时,关于包刚是否能评上院士存在争议。有一部分观点认为包刚的科研实力雄厚,能够评上院士。但是,另一部分观点则认为包刚在学术方面存在不当行为,且没有提供明确的证据证明其有不当行为,因此不支持他评选院士。

需要注意的是,评选院士是学术界高标准、高要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候选人的科研成果、学术贡献、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因素。具体的评选结果需要等待官方公布。

吴常信

吴常信,1935年11月15日出生于浙江嵊县,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畜牧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7年吴常信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年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遗传系进修;1981年回到中国后继续在北京农业大学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1993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至2009年担任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2002年出任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2006年被聘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特聘院士。

吴常信一直从事动物遗传理论与育种实践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动物数量遗传学、动物比较育种学、动物遗传资源。

中文名:吴常信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嵊县

出生日期:1935年11月15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农业大学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动物遗传学》《动物生物学》

人物经历

1957年,吴常信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留校任教。

1979年,吴常信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遗传系进修动物遗传育种学。

1981年,吴常信回到中国,继续在北京农业大学任教,历任副教授(1983年晋升)、教授(1988年晋升)。

1993年,吴常信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

1995年,吴常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担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至2004年4月)。

2000年,吴常信担任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至2009年)。

2002年,吴常信出任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

2006年7月,吴常信被聘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特聘院士。

2009年,吴常信担任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发展顾问。

2012年,经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审查并批准光阳蛋业与吴常信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

2018年6月19日,吴常信与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三方举行共建“院士工作站”协议签字仪式。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数量性状存在隐性有利基因的假设提出

吴常信提出数量性状存在隐性有利基因的假设,通过实验得到证明,并对由这类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建立了新的选种方法,这对某些经过长期选种而进展缓慢的数量性状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他的论文《为提高我国畜禽地方品种生产性能的一个模拟实验:数量性状隐性有利基因的选择》,发表在1986年《中国农业科学》。同年,该论文获“李汝祺优秀动物遗传论文奖”。

“全同胞—半同胞混合家系”概念的提出

吴常信提出了“全同胞—半同胞混合家系”的概念。推导了计算混合家系亲缘系数的精确公式和近似公式,并证明在对后代作随机抽样的情况下,近似公式也能适用,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这一亲缘系数可用于混合家系遗传参数和种畜育种值的估计。有关论文发表在“第三届世界遗传学应用于畜牧生产大会”(1986年)论文集第12卷。

小型蛋鸡的研育

吴常信把肉鸡中的矮小基因(dw)通过杂交育种导入到蛋鸡品种,经过八年的努力(1990年—1997年),育成小型蛋鸡。该鸡种于1998年获科技部等五单位联合颁发的国家新产品证书,并推广到河北、山东、河南、海南、上海、重庆等省市,该项成果于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2003年“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太湖猪高繁殖力的遗传基础研究

吴常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太湖猪高繁殖力的遗传基础研究”(1993年—1996年)。发现猪促卵泡素β亚基基因能影响猪的产仔数,其高产基因型比非高产基因型每窝产仔数可提高1-15头。这一检测技术已传授到山东、江西、黑龙江、云南、广东、四川等许多省市的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这一成果2001年获美国专利局发明专利(专利号:US6,291,174B1;国际专利分类号:C12Q1/68)(第2发明人);又于2003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第3完成人)。

“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利用”的系统研究

吴常信从理论到技术、从宏观到微观,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利用作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保种的优化设计,解决了保种群体的大小、世代间隔的长短、公母畜最佳的性别比例和可允许的近交程度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并把计算机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实验动物模拟和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应用于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与管理。多次在国际会议上(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南斯拉夫等)进行了交流。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邀请吴常信教授作为主讲教师之一,在亚洲动物基因库培训班上讲授他的保种理论与方法。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研究成果“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和技术”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

截至2018年10月,吴常信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有20篇论文分别在17次国际会议上发表。

截至2018年10月,吴常信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技术改进、科技进步、科技推广、科技情报等奖励14项,其中国家级奖8项,省部级奖6项。

人才培养

吴常信强调让学生既要学知识,也要学做人,尤其注重对学术诚信和道德的培养。他每年为研究生新生亲授“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课程,指导学生坚守学术规范和科研道德,他组织编写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

吴常信希望年轻人在重视科研工作的同时,加强自己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德修养。即做事认真负责,做学问实事求是,注重学术道德,做人要多为他人着想。

吴常信给农业部干训班和农业广播学校多次讲授家畜遗传育种学。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亲自撰写每堂课的教案内容,及时更新教学课件,坚持全程站立授课。

截至2018年9月,吴常信已培养了131名硕士、博士生,他们当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吴常信院士长期从事动物遗传理论与育种实践研究。在选种理论中,首次提出了“数量性状隐性有利基因”假设,并通过实验得到证实;在蛋鸡育种中,应用合成系育种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了中国蛋鸡育种由于长期闭锁选育造成的遗传进展缓慢的问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陈玲)

人物影响

2007年,吴常信院士设立了吴常信动物遗传育种专项奖励基金,主要用于表彰和奖励在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和生产推广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分为“优秀科技成果奖”、“优秀生产与推广成果奖”及“优秀科研论文奖”,并在每两年一届的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上进行颁奖。

11人。根据2023年各省院士数量排名得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两院院士共1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南宁市,地处中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

因为该老师贡献突出,专业水平高。

郝芳 男,内蒙古赤峰市人,1964年5月生。博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党委常委。

先后获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中国青年科技奖,1996、1997年分别被评为湖北省和国土资源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4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郝芳教授于2013年入选中科院院士候选。2015年12月7日,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院校专业:

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新型研究型大学。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等三部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南方科技大学及数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学校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办学模式,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学科体系,在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办学,在一系列新的学科方向上开展研究,使学校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新知识、新技术的源泉。,南方科技大学扎根中国大地,紧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历史机遇,发扬“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突出“创知、创新、创业”的办学特色,践行“明德求是、日新自强”的校训精神,努力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及深圳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快速建设成为聚集一流师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国际一流学术成果并推动科技应用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尽早实现建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其他信息:

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深圳市创办的一所创新型大学,目标是迅速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南科大以理、工、医学学科为主,兼具部分特色人文社会学科与管理学科。 南方科技大学着力建立有利于教育公平、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和先进的全面教育体系。作为全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南科大自2012年率先实施“631”招生录取模式,即根据高考成绩占60%、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成绩占10%的综合成绩录取优秀学生。 目前,学校在全国22个省(区、市)招生,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

截至2023年,全国院士的数量为828人。

1什么是中国院士制度?中国院士制度是从1955年开始实施的,旨在表彰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专家和学者。院士是中国科学、科技、教育界的最高学术荣誉和权威代表。院士的产生是经过严格条件和评选程序的,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学者们奋斗智慧成果的体现。

2全国院士的种类和数目:院士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另一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院士的数量都已经不少。从最近一次update的数据来看,截止到2021年底,共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167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82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46人。

3院士的选举和评定:院士是在众多学科专家中评选出来的,评选依据一系列标准进行。例如个人学术水平是否达到一定层次、在学术界或企业领域贡献是否突出、具有重大创新成果或突出的应用价值等方面。院士的评选和终身制管理方式既是对那些为国家、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学术大师们的最高荣誉,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学者引领未来、攻坚克难的标杆。

4中国院士制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中国院士制度作为中国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提高了中国科技力量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院士及其团队与政府、企业、产业组织等紧密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形成创新生态,促进了全面发展。同时,院士团队还对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富有成果的解答和洞见,为推动中国科学事业向前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5总结:从近年来数据看,中国的院士制度已经初见规模。院士是我国科学事业中的顶级人才,代表着我国在不同学科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和实践成果。期待这些在各自领域内有出色表现的专家和学者,未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包刚能评上院士吗

包刚的科研实力遭受过一些质疑。曾有人提问包刚关于他在浙大数学系“惨烈”的评价,这位用户在提问中指出,“数院有个老师看见了他的自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