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宋,唐,明,清朝的月饼各叫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4收藏

元,宋,唐,明,清朝的月饼各叫什么???,第1张

月饼通常是指人们在中秋节这个特定节日里吃的饼,通常为圆形。但现在已有各种各样的了。 从历史记载来看,首次将饼与中秋的月亮联系起来,是八月十五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而归,唐高祖接过吐鲁番商人献上的胡饼,笑指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另据《洛中见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当日命令御膳房用红绫将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但那时还没有被称之为月饼。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划,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我们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月饼这种节令食物早在先秦时期便已诞生,后于南宋时期开始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待发展至明朝之后开始变为全国性节令饮食。月饼是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代表性食物,它与中秋节一样都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古人因崇拜而开始祭月,而在进行祭月时他们会准备诸多祭品,而月饼便就是祭月用的祭品之一。

据传,月饼这一食物的前身应该是名为“太师饼”的一种食物。太师饼在先秦时期便已出现,相传是由商纣王时期的太师闻仲所创。这一种糕点表皮酥脆,内里则含有枣泥、豆沙等饼馅。然而有关于这一说法,其真实性并未得到确认,月饼的真正起源就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尚且无从考究。且说“中秋”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汉代文献上,而“月饼”这一叫法则是直到南宋时期才开始出现在文献上。

中国在进入唐朝统治阶段之后,中秋节便开始得到流行。待进入宋朝之后,这一节日越发得到盛行。在最初的祭月节逐渐发展为后续的中秋节的这一过程中,相关节日习俗也同样发生了变化。等到了唐宋时期,古人在中秋这一天除了会祭月,他们还会赏月、颂月以及吃月饼。相传,中秋吃月饼这一习俗便就是形成于唐朝,后于宋朝时期从宫廷扩散至民间。

宋朝时期,古人在中秋赏月期间经常会食用名为“小饼”、“月团”的吃食,宫廷则称“宫饼”。等到了南宋,“月饼”这一称呼正式开始出现,最早提到这一称呼的古籍是《武林旧事》。此外,这一时期一本名为《梦梁录》的书籍中也曾对当时人们在中秋赏月、吃月饼的场景进行了记载描述。在后续的发展中古人制作月饼的工艺水平日渐提升,制作出来的月饼也就越发精细。

待明朝建立之后,中秋吃月饼这一节日习俗开始变得越发流行,后来直至发展成为真正的全国性民俗。此外,明朝的饼师还开始将“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等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故事也给融入到了月饼制作之中。等到了清朝,中秋吃月饼已经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风俗习惯,这一时期的月饼也变得越发精巧。不仅如此,这时的月饼还因全国各地的饮食差异而形成了五种主要风味,其中为京、津、苏、广、潮。

     中秋节食月饼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由于月饼的来历之久远,对于其来历的说法也各种各样,因此在古代便出现了很多的称呼。

     “太师饼”,是为纪念太师闻仲而得的称呼。据传这种饼是商朝纣王的太师闻仲发明的。武王伐纣,纣王派太师闻仲率兵抵御,闻仲制作了一种甜味糕饼,作为行军干粮。后来这种饼传到民间,就被叫作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闻仲也因此被糕点业供奉为祖师。

    “胡饼”出现于汉代,类似于月饼,在当时的民间流传甚广,故也称为月饼的前身。汉代控制西域后,引进芝麻、胡桃,为饼类制作增添了新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也被称为“胡饼”。最早一条记载“胡饼”的文字,是《太平御览》卷八六〇引《续汉书》云:“灵帝好胡饼”。其次是《三辅决录》:“赵歧避难至北海,于市中贩胡饼”的记载。《晋书》也有王羲之独坦腹东床,啮胡饼,神色自若的记载。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但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因其没有文献佐证,并没有得到认可。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针对这种“宫饼”,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明清时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祭拜仪式,此时的月饼又被称为“祭月饼”。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记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

     而在晚清慈禧垂帘听政时期,“月饼”有被称为“月菜糕”。民间传说慈禧非常喜欢吃月饼,不过,因为“月饼”和“月病”音近,慈禧又是女人,认为不雅,于是改名为“月菜糕”。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但除了一枚仅存的唐朝文物月饼,并没有其他流传下来的实物,对于古代月饼的模样,我们只能从古籍记载中窥得一二。

一、精美的唐朝月饼。

这枚1400年前的唐朝月饼,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它的造型十分精美,上面有当时流行的宝相花纹和连珠纹,周围还做成莲花白形状。它的直径为75cm,看外观大小,与现在的月饼大同小异,都是用模具制作的带有花纹的圆饼。据博物馆馆长介绍,它是由小麦制作,而且还含有枣、核桃、葡萄和其他果仁,与现在的月饼馅儿也类似。

二、明代:圆形花式月饼

明代书籍中,开始出现中秋吃月饼的记载,并作为固定的节令习俗。《帝京景物略》记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可见当时的月饼也是圆形。《宛署杂记》中说:“士庶家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这里记载的月饼是果馅儿,有大有小,花色各异。这种月饼价格昂贵,是人们中秋馈赠的礼物,相当于现在的高级月饼礼盒。

三、清代:外形精巧,馅料丰富。

清《燕京岁时记》记载:“中秋月饼,……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谓之团圆饼。”这时的月饼上绘制了月宫、玉兔、蟾蜍等花纹,相当复杂精致,而且还出现了直径一尺的超大月饼。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记载:“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看描述,袁枚吃的月饼与现在的五仁月饼很相似。

元,宋,唐,明,清朝的月饼各叫什么???

月饼通常是指人们在中秋节这个特定节日里吃的饼,通常为圆形。但现在已有各种各样的了。 从历史记载来看,首次将饼与中秋的月亮联系起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