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1收藏

高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第1张

1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

旋:转弯。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四、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 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武仲以能属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五、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向之笑者 (2)咸来求假焉 (3)然积以岁月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亲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道理:启示: 六、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

(1) 入则羞对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4) 于是退而疾耕 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于是退而疾耕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张良受书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读诵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遂去,无他言 (2)与老人期 (3)喜曰:“当如是” (4)良因异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常习诵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之有孔明 B、寡助之至 C、公将鼓之 D、公将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1 求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3篇,带有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儿辈遂已破贼。”既累,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10指出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A秦兵逼肥水而陈B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C秦兵遂溃D死者什七八答案 A(陈:同“阵”)11指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草行露宿,重以饥冻(严重)B执其淮南太守郭褒(遵照执行)C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践踏)D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边界)答案 C1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②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

③众遂大奔。 ④其走者闻风声鹤唳。

A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不同义。B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也同义。

C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也不同义。D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同义。

答案 B1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属同类的一项( )例句:皆以为秦兵且至,昼夜不敢息。A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B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C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D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

答案 C14阅读下文,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两项(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

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A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已:已经。B已而楚相亡璧 亡:同“无”,没有。

C门下意张仪 意:意料。D仪贫无行 行:品行。

E共执张仪 执:捉拿,拘捕。F掠笞数百 掠:抢掠。

答案 DE(A项“已”:停止;B项“亡”:丢失;C项“意”:怀疑;F项“掠”:拷打)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汉世有老人,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俄死,田完没官,货财充于内帑(tǎng,收藏钱财的库房)矣。1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侵夜而息 息:休息。

B聚敛无厌 厌:满足。C或人从之求丐者 丐:乞求。

D我倾家赡君 倾:全。答案 D(倾:尽,活用作动词,用尽)1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恶衣蔬食”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岁恶不入,请卖爵子B荆王曰:“先王之衣,何其恶也?”C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D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答案 B(不好,坏。A项,年成不好;C项:丑,与“好”相反;D项:诋毁,说坏话)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与“复相效而来”的“相”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B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答案 C(偏指“他”,其余均偏指“你”)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

战少利,陈余②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③,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注 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当时楚国的上将军。②陈余:被围在钜鹿的赵国将军。

③王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都是秦将。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皆沉船,破釜甑 釜:锅。

B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军营。C莫敢纵兵 纵:纵容。

D诸侯皆属焉 属:归属。答案 C(纵:放出)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项羽。

2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5篇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3曹植聪慧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6杨亿巧对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9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10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11催景俘拜师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12为人大须学问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14颜回好学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三)仁爱15张孝基仁爱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16陈实与“梁上君子”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俞。17赵简子元日放生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

3鸠4担当、胜任。183邓攸弃儿保侄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

3①死②逃跑③死19张之万马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20王安石辞妾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

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21宋仁宗忍饿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

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22范仲淹罢宴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顾荣施炙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24逆旅主人无情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四)诚信25陆元方卖宅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26岑鼎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

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27杨万里与“诚斋”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28和氏壁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29幽王击鼓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

3失信于诸侯。(五)品性30许生端方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

3 高中文言百段阅读训练

50 田赞谏荆王田赞衣补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恶也?”赞对曰:“衣又有恶此者。”

荆王曰:“可得而闻邪?”对曰:“甲恶于此。”王曰:“何谓也?”对曰:“冬日则寒,夏日则热,衣无恶于甲矣。

赞贫,故衣恶也。今大王,万乘之主也,富厚无敌,而好衣人以甲,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意者为其义耶?甲兵之事;析人之音,刳人之腹,堕人城郭,系人子女,其名尤甚不荣。意者为其贵邪?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其实人甚不安,之二者,臣为大王无取焉。”

荆王无以应。说虽未大行,田赞可谓能立其方矣。

51唇寒齿亡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我书没带回家。没法给你打出来。

要不给你一点网上的资源关于文章背景等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2);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3),寇不可翫(4);一 之谓甚,其可再乎(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6),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7),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8);大伯不从,是以不嗣(9)。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 也(10);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1)。将虢是灭(12),何爱于虞?且虞能亲 于桓、庄乎?其爱之也(13),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14)?亲以宠逼,犹 尚害之,况以国乎?”(15)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16)。”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17)。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18)。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9)。'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20)。

'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21),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 香,神其吐之乎?”(22)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23),曰:“虞不腊矣(24)!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25)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26)。

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注释 (1)晋: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

晋侯:晋献公。复假道:又借路。

僖公二年晋曾向虞 借道伐虢,今又借道,故用“复”。虞:国名,姬姓。

周文王封予古公亶父之子虞仲后代的侯 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虢(guó):国名,姬姓。

周文王封其弟仲于今陕西宝鸡东,号 虢,后为秦所灭。本文所说的是北虢,北虢是虢仲的别支,在今山西平陆。

虞在晋南,虢在 虞南。 (2)表:外表,这里指屏障、藩篱。

(3)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 (4)寇:凡兵作乱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翫(wán):即“玩”,这里是轻视、玩忽的意思。 (5)其:反诘语气词,难道。

(6)辅:面颊。车:牙床骨。

(7)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的诸侯国,都同一祖先。

(8)大(tài)伯、虞仲:周始祖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昭: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 其下则左昭右穆。

昭位之子在穆位,穆位之子在昭位。昭穆相承,所以又说昭生穆,穆生昭。

大伯、虞仲、王季俱为大王之子,都是大王之昭。 (9)不从:指不从父命。

嗣:继承(王位)。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便和 虞仲一起出走。

宫子奇认为大伯没继承王位是不从父命的结果。 (10)虢仲、虢叔:虢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

王季于周为昭,昭生穆, 故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 (11)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

盟府:主持盟誓、典策的宫府。 (12)将虢是灭:将灭虢。

将,意同“要”。是,复指提前的宾语“虢”。

(13)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庄伯是桓叔之子,桓叔是献公的曾祖,庄伯是献 公的祖父。

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其:岂能,哪里能。

之:指虞。 (14)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庄公25年晋献公尽诛同族群公子。

以为戮:把他们当作杀 戮的对象。唯:因为。

逼(bì):通“逼”,这里有威胁的意思。 (15)亲:指献公与桓庄之族的血统关系。

宠:在尊位,指桓、庄之族的高位。况以国乎:此 句承上文,因此省略了“以国”下的“逼”字。

(16)享祀:祭祀。絜(jié):同“洁”。

据我:依从我,即保佑我。 (17)实:同“是”复指提前的宾语。

(18)。

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

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5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练习有哪些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答案 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答案 D(其他三项的古义分别为A:旧例;B:窘迫,走投无路;C:英明睿智)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D诡踪迹,草行露宿 答案 C(“雨”为名词作动词用,其他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 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答案 C(日光;A:环绕/掉头。

B:对付/太平;D:树木/木料)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 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答案 B(A项中①形容词,“假托的”;②动词“假托”。B项中两词相同,都是动词,“责骂”的意思。

C项中①名词,“果实”;②动词,“结果实”。D项中①形容词,“稀少”;②形容词,“新鲜”)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6 ~~求~~《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的部分答案

以下仅供参考(一)以形析义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其义符也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求、解说实词词义。如:“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贾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沧溟”都有表意形旁“氵”,其义应与水有关,联系后面“知海”二字,可判定“沧溟”为“大海”的意思;“辍”字,口旁,与吃、喝、叫有关,联系前面的“知味”,就能推断其含义是“吃”或“尝”。再如:“(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

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元”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儿”指人,上部“二”指明字义所指部位在人体顶部。

故“元”是表示“人头”的意思。又如“冠”,字形由“寸(手)”、“冖(帽)”、“元”组成,表示手拿帽子戴在人头上。

“寇”由“冖(房屋)”、“攴(手持棍棒)”“元”组成,表示手持武器入屋击人头部,因而“寇”指“盗贼”。“冠”、“寇”中的“元”都表示人头。

(二)以音猜义法。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声训(训诂学术语)原理,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句中“顿”与“钝”字形相似,读音相近,“钝”的含义是“不锋利”,“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即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顿”通“钝”。

又如:昌期少年,不闲吏事,(闲:空闲)(04年湖北卷试题)。句中“闲”与“娴”通假,“熟悉”的意思,“娴于辞令”即为明证,“不闲吏事”就是“昌期少年,不熟悉吏事”的意思,所以,试题把“闲”理解为“空闲”就是错误的。

(三)温故知新法。对于某些词义不明,就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境切近,由此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

如:“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句中“及”已知学过的义项有“赶上”“到达”等意思,“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渊明《陶花源记》)即是依据。

这里用法与“到达”相接近,但不确切。“到达”可引伸为“接触”,由此再引伸为“实践”。

该句中“及”即为“实践”的意思。“履”字,已知学过的有“鞋子”之义。

如“郑人买履”,接触过的成语有“如履平地”、“如履薄冰”,其中“履”均作“以足踏地”讲,这是“履”的本义。此句中的“履”应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引伸为“走过”、“经过”或“实行”的意思。

再如:富人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05年重庆高考试题)“质”字,已学过的有“做人质”“做抵押品”的意思(“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即为明证),全句意为“有富人不占有田籍却以别人的田券作抵押霸占土地万亩”。又如,高考题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A、讽帝大征四方寄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C、恐为身礼品,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考查的这几个实词确实是在古诗文中十分常见的,或曾在课文中见过,或在常见成语中使用,我们完全可以比照相关的句子去理解:A项中的“讽”比照“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B句中的“哂”比照“夫子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C项中的“遇”比照“遇臣甚厚”,(《陵信陵君窃符救赵》),D项中“务”比照“除恶务尽”等等。

它们各自与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或成语相同的词意思一样,然而,毕竟本题有一定难度。C项中的“遇”解释为“优待”似乎也正确,无论是“遇臣甚厚”还是“每遇人尽礼”,“遇”句都有“优待”之意,但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加以辨析解决:一是“遇”这个词本身不含“优”的意思,只是对待;二是联系原文段上下文来看,后半句“遇……尽礼”合在一起为“以礼善待”之意。

所以“遇”应为“对待”的意思,故C项解释是不正确的。 (四)以今推古法,即以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成语语素意义来推断该语素在古汉语中的含义。

如、前面例句中的“疏”字,在现代汉语中组成的合成词有“疏通”“疏导”“疏浚”等词,这些词中的语素“疏”,与“通、导、浚”都是同义并列,因此,“疏”解释为“通”,这样“疏八珍之谱”就迎刃而解了。又如:可以喻大 ( 喻:比喻)(2005年辽宁卷高考题选项)现代汉语有成语“家喻户晓”、“不言而喻”,其中“喻”均是“明白、了解”的意思,选项文句意为“(我陈述的事情虽然小),但道理可以和大事相通。”

故选项解释是错误的。 (五)互文见义法。

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的对应位置是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是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处于相同位置的“竭”和“盈”是两个意义相对的词(由彼、此相对可以推知),已知“竭”是“枯竭”,。

1 谁能给我一份 高一 语文 文言文 的练习

高一上语文读本文言文练习少奇中学 胡健齐桓公求管仲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 馁:饥饿B治国不失其柄 柄:把柄C是以滨于死 滨:同“濒”,迫近D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为其君动也 则必长为鲁国忧矣B则其管夷吾乎 欲用其政也C若必治国家者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D则是君之赐也 则予我矣3、下列加横线字与例句中加横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犹未得请也,请生之A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今媪尊长安君之位D越国以鄙远4、对下列加横线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是以滨于死 ②齐使受之以退③桓公自莒反于齐 ④欲以戮之于群臣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5、对本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深知管仲之才,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并设巧计派人迎回管仲。

B鲍叔有知人能让,举荐贤能的高风亮节。C鲍叔一再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终于打动了齐桓公。

D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有着博大的胸怀。6、翻译下列句子。

(1)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2)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

晏子辞千金1、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晏子方食A、今齐地方千里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吾长见矣于大方之家2、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句是例句: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A、而摩厉之于义 B、臣诚恐见欺于王 C、赵氏求救于齐 D、且贰于楚也3、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是为宰藏也A、忠臣不为也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C、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D、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4、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句是例句:终再拜而辞A、停数日,辞去 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归去来兮辞 D、不辞劳苦5、与例子加点字用法不一样的一句是例句:是臣代君君民也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B、陈涉瓮牖绳枢之子C、填然鼓之 D、籍吏民,封府库6、翻译下列句子(1)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2)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

晏子使楚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王曰,何坐? 置之坐上。 但坐观罗敷。

B、期年之后。 祭祀必祝之。

齐之习辞者也。C、寡人反取病焉。

勿使反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D、所以然者何?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将军之高义。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下列句子中,没有省略成分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晏子)是齐国很会说话的人,现在刚刚到达。

B、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因为他来了,(所以)请允许我们把一个人捆起来从您跟前走过。

C、缚者曷为者也?——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它的)人民喜欢偷盗?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楚君臣将“一个齐国人”偷换成“所有齐国人”以图羞辱齐使者的伎俩,被晏子一眼看穿;晏子以其外交上的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B、楚君臣选择“酒酣”时推出一被绑者,目的是解除晏子的戒备,使晏子面临受辱而应对不暇。

C、晏子“避席”即对,可见其不但善长辞令,而且任何时候都不忘国家使者维护国家尊严、百姓声誉的神圣职责。D、楚王因为妒忌晏子的辞令就和身边的人一起设置圈套为难晏子,没想到晏子这位“圣人”很严肃,不喜欢别人随便跟他开玩笑。

5、翻译(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2)圣人非所与熙(熙,通“戏”)也,寡人反取病焉。

重耳之亡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①重耳不可 可:可以 ②有人而校 校:较量、抵抗③将适齐 适:适合 ④皆足以相国 相:辅佐⑤乃馈盘飧 馈:馈赠、赠送 ⑥离外之患 离:离别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晋人伐诸蒲城。 ②天其或者将建诸? ③吾其奔也! ④君其礼焉!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倚仗君父的天命而享受养生的俸禄,因此才得到人民的拥护。B行也,怀与安,实败名!——(你)走吧,如果贪恋享乐,安于现状,那么确实会败坏(你的)名声!C子盍蚤自贰焉?——您为什么不早点表示您和曹国人有所不同呢?D普,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晋国和郑国都是姬姓国家,他们的子弟即使犯了过错,本应以礼相待;更何况是上天赞助的人呢?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

2 急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

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

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后汉书》卷三十一)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 B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 C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 D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守梁统深相敬待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 B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C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D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3下列各句补出的省略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常迎(孔奋)于大门,引入见母。 B如何今去,(我等)不共报德! C吏民感(孔奋)义,莫不倍用命焉。

D冀当退却,而(贼)击之愈厉。4下面各句全能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 ) ①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②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③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⑤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⑥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奋年轻时给刘歆讲授《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集市贸易兴旺。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

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6(1)把第二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斜线为下面语段划线部分断句。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君 子 之 学 也 人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参考答案1D(句中的“退却”古今都指畏难后退;其余三项,“扰乱”,现在有搅拌,使混乱不堪的意思,在文中是指政局不稳,纷扰混乱;“通货”,现在指货币,在文中指通商贸易,做买卖;“清洁”,现在指没有尘土污垢,在文中指清正廉洁)2B(两个“既”字,都是副词,相当于“已经”“……之后”。

其余三项,A项前一个“相”字,在这里都偏指一方,可译为“他”;后一个表“互相”。C项两个“而”字,前一个是连词,可译为“并且”或者不译;后一个是转折连词,译为“但是”。

D项的两个“以”字,前一个是介词,译为“把……”;后一个是介词,译为“因为”。3D(句中省略的是“孔奋”)4C(①句是说其他到这里来做官的人,与孔奋无关;④句是当地百姓的行为;⑥句表彰的是他守城的功绩,而非廉洁。)

5A(“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是说他年轻时跟刘歆学习《左传》,不是给刘歆讲授)6(1)孔奋在作府丞的时候,就已经被大家敬重,等到他被任命为太守后,全郡的人没有不改变自己的操守的,(向他学习的)。(“见敬重”应该译为“被敬重”,“拜太守”应该译为“被拜为太守”,“改操”应译为“改变自己的操守”。)

(2)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臧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参考译文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年轻时跟。

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4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练习有哪些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答案 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答案 D(其他三项的古义分别为A:旧例;B:窘迫,走投无路;C:英明睿智)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D诡踪迹,草行露宿 答案 C(“雨”为名词作动词用,其他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 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答案 C(日光;A:环绕/掉头。

B:对付/太平;D:树木/木料)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 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答案 B(A项中①形容词,“假托的”;②动词“假托”。B项中两词相同,都是动词,“责骂”的意思。

C项中①名词,“果实”;②动词,“结果实”。D项中①形容词,“稀少”;②形容词,“新鲜”)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5 求10篇文言文练习题目+解答

高中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包括原文、题目及答案,10篇的话一次发不完的,这次只能发7篇了,希望你能够满意。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白孝德为李光弼偏将。

史思明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率骑五千,临城挑战。龙仙捷勇自恃,举足加马鬣上,谩骂光弼。

光弼登城望之,顾诸将曰:“孰可取者?”仆固怀恩请行,光弼曰:“非大将所为,历选其次。”左右曰:“孝德可。”

光弼召孝德前, 问曰:“可乎?”曰:“可。”光弼问所加几何人而可?曰:“独往则可,加人多不可。”

光弼曰:“壮哉!”终问所欲,对曰:“愿备五十骑于军门,候入而继进,及请大众鼓噪以假气,他无用也。”光弼抚其背以遣之。

孝德挟二矛,策马截流而渡。半济,怀恩贺曰:“克矣。”

光弼曰:“未及,何知其克?”怀恩曰:“观其揽跋便僻①,可万全。”龙仙始见其独来,甚易之,足不降鬣。

稍近欲动,孝德摇手止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又止龙仙。

孝德曰:“侍中使予致词,非他也。”龙仙去三十步,与之言,亵骂如初。

孝德伺便,因嗔目曰:“贼识我乎?”龙仙曰:“何也?” 曰:“国之大将白孝德。”龙仙曰:“是猪狗乎?”发声琥然,执矛前突,城上鼓噪,五十骑亦继进。

龙仙矢不及发,环走堤上,孝德逐之,斩首提之归。(选自《谭宾录》) 注:①揽跋便僻:扬鞭策马非常敏捷的样子。

②搋:虎怒吼。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及请大众鼓噪以假气 假:借助B半济,怀恩贺曰:“克矣。”

济:成功C龙仙始见其独来,甚易之 易:轻视D执矛前突,城上鼓噪 突:冲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白孝德单独请战,认为多带寸:卒反而不方便,只要求准备五十名骑兵,等他冲过去时跟着冲进去,其他众将士擂鼓呐喊助威就行丁。B白孝德——人迎战刘龙仙,他跃马扬鞭,靠近刘龙/l¨刘龙仙谩骂挑衅,白孝德沉着应对,突发进攻,砍了敌首,得胜而归。

C本篇文章叙事精炼,对话描写精彩,人物对话几乎占了全文一半;李光弼、白孝德、刘龙仙等人物语言各肖其身份、性格。D文章的作者擅长人物形象刻画,白孝德智勇双全、刘龙仙骄横无谋、李光弼统帅风度,这些人物刻画无不栩栩如生,令人叹服。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光弼问所加几何人而可?曰:“独往则可,加人多不可。

(4分) (2)稍近欲动,孝德摇手止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5分)答案:1B(渡过)2A(错在“单独请战”)3(1)李光弼问需要给你多少人才能成功?(白孝德)回答:“—个人去就行了,给人太多反而不行。”

(2)等稍微靠近一点(刘龙仙)想要行动,白孝德摇摇手制止他,好象叫他不要动,刘龙仙不明白白孝德究竟要干什么。二、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刘敬者,齐人也。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

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

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

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

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

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

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

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

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

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

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

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

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

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了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臣光曰:建信侯谓冒顿残贼,不可以仁义说,而欲与为婚姻,何前后之相违也!夫骨肉之恩,尊卑之叙,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奈何欲以此服冒顿哉!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且冒顿视其父如禽兽而猎之,奚有于妇翁!建信侯之术,固已疏矣;况鲁元已为赵后,又可夺乎!(《资治通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汉兵已逾句注 逾:到达B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 妻:以••••••为妻C士卒罢于兵 罢:通“疲”D建信侯谓冒顿残贼 贼:残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6 谁能提供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啊,最好有答案和全文翻译

韦思谦名仁约,八岁丧母,以孝闻,累调应城令,及进士第,负殿①,不得进官。

吏部尚书高委辅,曰:”予始得此一人,岂以小疵弃大德邪?“擢监察御史。常曰:”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

‘中书令褚遂良市地不如直,②思谦或吊③之,答曰:“吾狷直④,触机辄发⑤,暇恤身乎?丈夫当敢言地,要须明目张胆以报天子,焉能碌碌保妻子耶?”沛王府长史皇甫公义引为仓曹军,谓曰:“公非池中物,屈公为数旬客⑥,以重吾府。”改侍御史,高宗贤之,每召与语,虽甚倦,徙倚轩槛⑦,犹数刻罢。

疑狱剧事,多与参裁。武侯将军田仁会诬奏御史张仁⑧,帝廷诘,仁懦不能对。

思谦为辩其枉,因言仁罔陷不恻者,词旨详畅,帝善之,仁得不坐。累迁右司郎中,尚书左丞,振纲辖,朝廷甫然,进御史大夫。

性謇谔⑨,颜色庄重,不可犯。见王公。

未尝屈礼。或以为讥,答曰:“耳目明官固当特立,雕,鹗,鹰,⑩,岂众禽之偶?奈何屈狎之?” 注:①负殿:指考核政绩为下等。

②市地不如直:买地不按价付款。直:通值。

③吊:慰问。 ④狷直:耿真,守本分,狷juàn ⑤触机辄发:触动弩机,箭就发出。

意思是办事果断而快。 ⑥委屈您来我家做几十天客人。

⑦徙倚轩槛:移动身子靠着殿前的栏杆。 ⑧:huī古代祭服。

⑨謇谔:jiǎn e忠直的样子。 ⑩,zhān一种猛禽。

结合读注解,初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擢监察御史 擢:调任 B 或吊之 吊:慰问 C 仁得不坐 坐:判罪 D 耳目官固当特立 固:本来。

答:A“擢”为提升,不是一般的调任。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沛王府长史皇甫公义引为仓曹参军。

屈公为数旬客 见王公,未尝屈礼 奈何屈以狎之。 A 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屈”字不同。

B 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屈”字也不同。 C 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屈”字相同。

D 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屈”字也相同。 答:D 为:做。

屈:降低 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要须明目张胆以报天子 屈公为数旬的客,以重吾府 高宗贤之,每召与语 疑狱剧事,多与参裁 A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与”字不同 B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与”字也不同 C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与”字相同 D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与”字也相同。 答案:D 以:(用)来,表目的连词与:和跟 4、文中“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关联词语,应当是: A 既然……那么…… B 只要……就…… C 如果……那么…… D 虽然……也…… 答:C(说明见译文) 第二部分:译文思考题 译文:韦思谦名仁约,八岁母亲去民,因为孝顺而闻名,科举考中进士,多次调动任应城县令,考核政绩为下等,不能提升官职。

吏部尚书高委辅说:“我才找到这样一个人,难道因小缺点就抛弃好品德吗?“提拔他为监察御史。韦思谦常说:”御史出使,不能用法律的威力动摇山岳,使州县官员震慑,那就是不称职的表现。

“中书令褚遂良买地压低价格,韦思谦弹劾了他。褚遂良因此被罢了官去思做了同州刺史。

等到褚遂良恢复了职位以后,就把韦思谦调出朝廷让他做了清水县令。有人慰问韦思谦,他回答说:“我性情耿直,不随和,就像触弩机就会发箭一样还有时间顾及自己吗?大丈夫处于敢于说话的位置,必须无所畏惧鲜明地表示自己的见解以此来报答天子,怎么能碌碌无为为保全自己的妻子儿女呢?”沛王府长史皇甫公义引荐他做全曹参军,对他说:“您不是一般平庸的人,委屈您做几十天富人,来使我们王府受人区重。”

后改任侍御史,唐高宗认为他很贤能,每次召见与他谈话,高宗即使很疲倦,也移动身子靠着殿前的栏杆,还是谈了很长时间才结束。一些疑案难事,大多和他商议裁决,或侯将军田仁诬告奏告御史张仁,皇帝在朝廷上追究,张仁懦弱不能回答。

韦思谦为他辨白了冤屈,于是说到田仁会谋划法网在难以意料之事上陷害人,言词为详细畅达,皇帝赞许他,张仁因此没判刑罪。韦思谦多次升职为右司郎中,尚书左丞,他整顿法纪朝纲,朝廷风纪严肃端正。

后又提升为御史大夫。他性情正直,面容庄

高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1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