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中的“雷部”:一府两院三司1000多将帅,雷公也只是小兵
“雷神”这一角色在古今中华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是仙侠小说中的雷劫,还是惩治违誓之人,又或者是处罚大恶之人,雷神往往具有着“代天罚罪”的职能。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共同探讨了世界四大类“雷神”之三,但由于中华文化中的雷神体系过于庞杂,所以要续到本章来说。
在民间,人们往往会将“雷公”等同于“雷神”,这种说若法从上古神话角度来说是没错的,但自从道教将上古传说与现世传说中的神仙体系进行梳理归纳之后,这种说法就不是很准确了。
在民间,“尖嘴猴腮雷公脸”应该是最深入人心的“雷神”形象了,但你知道他出自哪里,原型是什么吗?
《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 ”。
相传华胥在嫁给燧人氏后,有一天外出巡游,行至雷泽岸边时,忽然见一巨大的“雷神”足迹,于是便沿着足迹走,没想到就这么一走,便有了身孕,历时十二年后诞下伏羲。
据考古发掘证明,雷泽即为今天的山东濮城范围,伏羲氏族和华胥氏族世代居住在这里,那时候,这里气温还比较高,雨水充沛,是鳄鱼最好的生存环境,每到雷雨天气时,成群的鳄鱼便大声嘶吼,齐声如雷。
因为每次鳄鱼吼叫便会伴随雷雨,再加上人们对这种巨大生物的畏惧,所以尊它们为“雷神”,直到后来,在故事的流传中,雷神的样貌逐渐变为“尖嘴猴腮”的雷公形象。
上一章中有读者评论说:“第一代雷公其实就是伏羲之父”,这话说对也不对,说他“不对”是因为伏羲之父是有史可考,名正言顺的“燧人氏”;而说他“对”是因为在《帝王世纪》、《太平御览》、《河图握矩起》等数十部古籍中都有记载:“伏羲是因华胥履雷迹后应感而生”。
关于这上古先辈“感生”的问题,我在下一章中再与大家细聊,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其他雷神。
在道教神仙体系中,雷部虽为天庭部署,但其权力与管辖范围以及内部结构之大,相当于古时的诸侯国,而正神“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即为这个国的国王, 直辖五方雷帝、五方雷王以及五大元帅。
其权力机构可大致概括为一府两院三司,一府即是神霄玉清府,由天尊居之,两院即是五雷院和驱邪院、三司即是万神雷司,雷霆都司,雷霆部司,仅“将”、“帅”以上的神职就有200多个,另外还有下设的各中司、曹局等等估计不下千人。
雷祖即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帝乙临终前将商纣王托孤于太师闻仲,立纣王后闻仲为保殷商,常年南征北战,最终死于云中子所炼的通天神火柱。姜子牙归国封神时,封闻仲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督率雷部二十四正神。
这位天尊于雷部的地位不管是在小说、民间、还是在道教体系中都是公认的“雷祖”,但关于他的身份确是众口不一,除了上述小说中的身份外,又有民间一说为:少典之妻附宝外出游玩,忽然雷神大作,一道闪电降下,绕附宝周身几圈后又飞上北斗星,所以在民间,也有很多人认为黄帝就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本尊。
五方雷帝、五方雷王这十位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就是个职称而已,他们隶属雷祖统帅,不负责具体工作,与民间也没有多少交集,只是分布在各方,只有重大变故的时候才现身,所以这里也就不过多赘述了。
这个级别的雷神们就和民间息息相关了,因为传说中的他们常常穿梭于天上地下,行驶着手中的权力,履行着他们的职责,推节换季、行云布雨、阴晴旱涝、惩恶罚罪等等,都是由他们来实操的。
古人起誓,动辄就拿“五雷轰顶,神形俱灭”来表决心,其实这样的“誓言”就是归天庭下属单位“雷部”负责监督并施行的,而负责具体实施的,就是雷部五元帅之一的“毕元帅”和“辛元帅”,两神掌十二雷霆,专职负责人间五方琐事、诛瘟役鬼、惩罚不仁不义。
另外雷部也负责天庭的安保工作,主要负责人就是雷部五元帅之一的“庞元帅”,敕号“混气元帅”,手执金刀,护卫天门。
这位元帅职能比较特殊,他没有兵权,也没有“执法”权,但他属于雷部的核心职能:“行政”。刘天君本名刘后,东晋人,玉帝任命其为元帅,长官雷部各种事物,包括人事、后勤等等。
最后一位元帅虽然名字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但是他的职称可说家喻户晓,那就是“律令”,邓元帅本名刘忠,他具有雷的速度,跑起来风驰电掣,所以便任命其为“律令神”,为五元帅之首,负责雷部律令考召工作,统筹调度,比如下界哪位“天师”开坛行法,并且念了“奉某某某急急如律令”,那么信息就会传到到邓元帅这里,然后再由邓元帅调兵遣将前去援助。
不仅如此,雷部所负责的内容远远要超出“掌刑罚罪”的范畴,从五行的角度来说,雷属木,所以雷部也有生化万物的职能,就如北欧神话中的雷神托尔,就是兼职农业之神。
而负责这一项的,就是同为雷祖直辖下的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四大使者,别看它们名为使者,其实职级和五元帅是相同的。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上述的这位“雷公”其实就是那个原型为鳄鱼的“尖嘴猴腮雷公”。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共同探讨了世界四大雷神之三,只有中国神话中的雷神因为体系庞杂所以没有细说。
如果一定要在中国神话中选出一位“雷神代表”的话,你认为哪个最合适呢?
是民间传说最多的“雷公”?还是位高权重具有雷祖之称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又或是你所知的哪位大神呢?快来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吧。
简介
雷公又称雷神或雷师。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雷之神,道教奉之为施行雷法的役使神。传说雷公和电母是一对夫妻。雷公名始见《楚辞》,因雷为天庭阳气,故称「公」。所传始为兽型,或似鬼,或似猪,而以猴形居多。清末黄斐然《集说诠真》云:“今俗所塑之雷神,状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长而锐,足如鹰鹯,而爪更厉。左手执楔,右手执槌,作欲击状。自顶至旁,环悬连鼓五个,左足盘蹑一鼓,称曰雷公江天君。”人们认为雷公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主持正义。在一些规模较大的道观和庙宇中,常有雷公电母的供奉。
古代人们对打雷这种自然现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渐演化出一系列有关传说。在古代中国,雷神的形象是不断演变的。最初,人们把它塑造成人头龙身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发出雷声。后来才渐渐变成尖嘴猴脸的形象,并逐渐定型。在道教神话中,记载了许多数量、各种级别的雷神,最基层的是"雷公",上一层的是普通的"雷神",再上层是"雷王"。
形象
对于雷神的形象,《山海经·海内东经》中有记载,文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这种形象是半人半兽形,人们认为雷声在天,而龙亦飞腾于天,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便会有雷雨;又将其腰问想象有一鼓,鼓发雷声。后来雷神的形象进一步变化。
《酉阳亲俎·前集》说“猪首,手足各两指,执一赤蛇啮之”;《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一说“豕首鳞身”;《铸鼎余闻》卷一说“大首鬼形,白拥项,朱犊鼻,黄带,右手持斧,左手恃凿,运连鼓于火中”;《集说诠真》引《搜神记》说“色如丹,目如镜,毛角长三尺余,状如六畜,头如猕猴”;《唐国史补》说“其状如彘,秋冬伏于地中”;《夷坚丙志》卷七说其形如奇鬼,“长三尺许,面及肉色皆青。首上加帻,如世间幞头,乃肉为之,与额相连”。总之雷神形象不定,体形或龙、或人、或兽;脸彤或人头、猴头、猪头、鬼头。
周秉以后,雷神被称为雷师,或雷公,《楚辞·离骚》:“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又《开元占经》曰:“五车东南星名曰司空,其神名曰雷公。”
无论称雷师还是雷公,当时人们崇祀的雷神只有一位,并以农历六月廿十四为雷公生日,称为“雷公诞”,是日人们均要奉祭雷公。
到了元代,雷神的形象还没有定型,因为元代有“雷公旗”,所画雷神仍为“大首鬼形”或“力士之容”。
明清时代,雷神的形象趋于统一,其标准形象概为《集说诠真》中所述:“状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长而锐,足如鹰颤,而爪更厉,左手执楔,右手执槌,作欲击状。自顶至傍,环悬连鼓五个,左右盘蹑一鼓,称曰雷公江天君。”
可见雷神此时最明显的特征是猴脸、尖嘴,所以民间有之“雷公脸”、“雷公嘴”的说法。
相关起源
民间自古崇敬雷公,流传许多雷公故事,尤以唐宋为甚。
唐宋文人笔记中,多记大雷雨后,雷神、雷鬼从空而降,雷神霹打不孝子和不法商人,及雷神娶妇等故事,反映出人们对雷神既存敬畏心理,又寄托主持正义的愿望。在这些故事中,唐沈既济《雷民传》所记雷公育子事更引人注目,该传称:“昔(雷州民)陈氏因雷雨昼冥,庭中得大卵,覆之数月,卵破,有婴儿出焉。自后日有雷扣击户庭,入其室中,就于儿所,似若孵哺者。岁余,儿能食,乃不复至。遂以为己子。(陈)义即卵中儿也。”
元代成书明代略有增纂的道藏本《搜神记》和《三教搜神大全》把上述故事略加改造增益,写成雷神陈文玉的故事。《搜神记》卷一曰:“旧记云:陈太建(569~582)初,(雷州)民陈氏者,因猎获一卵,围及尺余,携归家。忽一日,霹雳而开,生一子,有文在手,曰‘雷州’。后养成,名文玉,乡俗呼为雷种。后为本州刺史,殁而有灵,乡人庙祀之。阴雨则有电光吼声自庙而出。宋元累封王爵,庙号‘显震’,德佑(1275)中,更名‘威化’”
据清《续文献通考》卷七十九,“宋宁宗庆元三年加封雷州雷神为广佑王。庙在雷州英榜山。神宗熙宁九年,封威德王,孝宗乾道三年,加昭显,至是封广佑王。理宗淳祐十一年,再加普济,恭帝德祐元年,加威德英灵”。
道教亦尊奉雷神,杜光庭删定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卷十二、十八等,已把风伯雨师、雷公电母作为乞求雨雪的启请神灵,北宋后的雷法道士又以之为施行雷法的使役神。后者肇始于唐,杜光庭《神仙感遇传》卷一《叶迂韶传》载,一次雷雨中,雷公被树枝所夹,不能脱身。后为叶迁韶所救出,雷公“愧谢之”,“以墨篆一卷与之曰:‘依此行之,可以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我兄弟五人,要闻雷声,但唤雷大、雷二,即相应。然雷五性刚躁,无危急之事,不可唤之。‘自是行符致雨,咸有殊效“。
北宋末兴起的神霄、微诸派,以施行雷法为事。声称总管雷政之主神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雷师、雷公为其下属神。《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即假托普化天尊之口,向雷师皓翁讲经说法,命对“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者,“即付五雷斩勘之司,先斩其神,后勘其形,……以至勘形震尸,使之崩裂”云云。旧时各地多有雷神庙。
相关传说
唐朝元和年间,有个叫陈鸾凤的,是海康人。自负义气,不怕鬼神,乡亲们都称他为后起的周处。海康有座雷公庙,当地人虔诚地这里打扫祭祀。[3]祈祷祝愿的事多了,妖邪妄诞的现象也时时发生。当地人每年听到第一声雷响时,就记下了这个日子,以后每旬的这一天,所有工作都不能干。如果有人不相信这个而违犯了,夜晚睡下时必遭雷击而丧命。这种应验就像回声那么准。当时正赶上海康地方大旱,当地人来到雷公庙祈祷降雨然而毫无响应,鸾凤十分恼怒,说道:“我的家乡乃是雷公的故乡,雷公身为神灵不降福,况且又受到人们如此虔诚的祭奠和供奉!如今禾苗已经枯死,池塘已经干涸,牲畜都拿米做了供品还要这座庙干什么?”说完他便举起火把烧它。当地的风俗是不允许人们把黄鱼和猪肉掺到一起吃,有谁这样吃了,也是必定被雷击死。这一天,鸾凤手持竹制砍柴刀,站立在田野里,把当地风俗所忌讳的这两样东西掺在一起吃了下去,站在那里等待着雷击。果然有怪云出现,妖风顿起,迅雷挟着暴雨向他袭来。鸾凤便把手中的刀在空中挥舞起来,果然砍中了雷公的左腿,把它砍断了。雷公跌落在地上,形状象熊和猪一样,身上有毛有角,还有青色的肉翅膀,手里握着短把的金刚石斧,伤处血流如注。此时,云和雨都消失了。鸾凤知道雷公并没有什么神威,便跑到家里告诉亲人道:“我把雷公的腿砍断了,请你们快去观看!”亲人听了又惊又怕,跟着他一起前去观看,果然看到雷公的腿已被砍断,乖乖地躺在地上。鸾凤又举起刀来要把雷公的脖子砍断,还要吃它的肉。众人把他拉住,制止他说:“雷公是天上的神灵,你是下界的凡人,再要加害雷公,必定使我们全体乡民遭受灾祸。”众人死劲儿扯住他的衣襟,致使鸾凤不能奋力举刀去砍雷公。不一会儿,又有乌云雷电笼罩上来,挟带起受伤的雷公和它的断腿离去了。接着便下起了大雨,从中午一直下到傍晚,干枯的禾苗都复苏挺立了起来。由此,鸾凤便遭到老幼乡人们的一致训斥,不许他回家。鸾凤只好带着刀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妻子的哥哥家。到了夜晚,他又遭到雷霆的袭击,住的房子也被天火烧光了。他又持刀站在院子里,雷公终于未能伤害他。事后有人把他从前砍伤雷公的事告诉了妻兄,于是又被赶了出来。鸾凤又到僧人居住的房子里落脚,到了夜晚同样被雷击触,跟以前一样遭到天火的烧害。鸾凤知道已经没有容纳自己的地方,他便趁夜举着火把走进石壁上天然开成的岩洞里,雷火再也不能来袭击他了。在岩洞里住了三夜之后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自此以后,海康一带每当遭逢旱灾,当地人便凑钱给鸾凤,求他按照从前的办法把黄鱼和猪肉掺在一起吃下去,象上次那样持刀站在田野里,每次都有滂沱大雨从天而降,而鸾凤本人一直遭不到雷击。这样过了二十多年,民间称鸾凤为求雨大师。到了太和年间,刺史林绪得知此事,便把鸾凤召到州府衙门,询问此事的前因后果,鸾凤说:“在我年轻力壮的时候,气威胆壮,心如铁石,诸如鬼神雷电之类完全不放在眼里,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拯救万民百姓。天帝即使掌握着天下万物的生杀大权,又怎能使雷鬼恣意逞凶呢!”说完便把自己那把刀呈献给林绪。林绪送给他很多钱,作为献刀的报酬。
建州山寺唐柳公权侍郎,尝见亲故说:元和末,止建州山寺。夜半,觉门外喧闹,潜于窗棂中窥之。见数人运斤造雷车,宛如图画者。久之,一嚏气,忽斗暗,其人双目遂昏。(出《酉阳杂俎》)
唐朝侍郎柳公权,曾经听到亲友说,元和末年他住宿在建州的一座山寺里,半夜醒来时,听到门外一片喧闹声,便隐蔽在窗后从缝隙间偷偷察见。见有几个人挥舞斧子砍削木头制造雷车,雷车的样子就象画上画得那样。看的时间长了,忍不住打了喷嚏,顿时四面一片漆黑,他的两只眼睛便什么也看不清了。
萧氏子唐长庆中,兰陵萧氏子,以胆勇称。客游湘楚,至长沙郡,舍于仰山寺。是夕,独处撤烛。忽暴雷震荡檐宇,久而不止。俄闻西垣下,窸窣有声。萧恃膂力,曾不之畏。榻前有巨棰,持至垣下。俯而扑焉,一举而中。有声甚厉,若呼吟者。因连扑数十,声遂绝,风雨亦霁。萧喜曰:“怪且死矣。”迨晓,西垣下睹一鬼极异。身尽青,伛而庳。有金斧木楔,以麻缕结其体焉。瞬而喘,若甚困状。于是具告寺僧观之。或曰:“此雷鬼也,盖上帝之使耳。子何为侮于上帝?祸且及矣。”里中人具牲酒祀之,俄而云气曛晦,自室中发,出户升天,鬼亦从去。既而雷声又兴,仅数食顷方息。萧气益锐,里中人皆以壮士名焉。(出《宣室志》)
唐朝长庆年间,兰陵一家姓萧的有个儿子,以胆大勇猛著称。他在湘楚一带游历,到了长沙,住宿在仰山寺内。这天夜里,他灭掉腊烛独自一人呆在屋里。突然有雷鸣震得房檐都在颤动,好长时间雷声也不平息。一会儿又听到西面墙脚下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萧依仗着自己力大过人,从没惧怕过什么。床前有一根粗大的木棒,他便操起木棒走到西墙跟前,弯腰扑了过去,一下便打中了目标。只听棒下发出尖厉的叫声,好像在呼唤什么。他便连续扑打了几十下,叫声于是停止了。风也停了,雨也停了。萧高兴地说:“妖怪已经死了!”等到天亮时,西墙下面见有一个鬼,形状极为奇异。通身都是青色,驼背而瘦小,有把铁斧头一根木桩,用麻绳捆他的身上。过了一会儿,他便急促地喘起气来,十分困苦的样子。萧便把这些情况统统告诉寺里的僧人,让他们来观看。有人说:“这是专管打雷的鬼,是天帝的使者。你为什么侮辱天帝?大祸就要临头了!”当地居民摆上猪羊与酒等供品进行祭祀,一会儿便有一缕昏黑的云气从屋里冒了出来,飞出门户升上天空,那个鬼也跟着去了。接着又响起了雷声,响了几顿饭的功夫才平息。萧见此状,胆气更威更壮,当地人都称他为壮士。
唐朝有个隐士叫周洪,他说,宝历年间,有十几个客人来到乡下避暑饮乐。突然来了一阵暴风雨,有个东西从天上落下来,象大母猴一样,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众人见了都吓得钻到床底下去了。突然间,这个东西便跳上门前的台阶向四周观看,眨眼之间,它又不见了。等到风息雨停后,众人从床下慢慢爬了出来,互相看了看,只见各人的耳朵里全塞满了泥土。当地人说,以前遭到雷声震动时,牛被震得浑身颤抖,禽鸟则从天空震落到地上。而这些客人则只是觉得有些震动而已。萧浣唐萧浣,初至遂州,造二幡刹,施于寺。斋庆毕,作乐。忽暴雷震刹,俱成数十片。至来岁雷震日,浣死。(出《酉阳杂俎》)
唐朝有个叫萧浣的人,他刚到遂州,便营造了两根幡竿,赠送给寺院。交接时举行佛事庆典,祭奠仪式结束后奏起了音乐。这时,突然响起迅雷震击着这两根幡竿,幡竿全被霹雳轰击成碎片。等到第二年幡竿遭受雷击的这一天,萧瀚就死去了。(出《酉阳杂俎》)
唐朝金州水陆院僧人文净,因为夏季房子漏雨,雨水滴在头上,于是就变成个小疮。过了一年,小疮变得象个大桃子。第二年五月以后,由于雷雨震击,文净头上的那个赘疣被击穿一个孔洞。文净当时正在酣睡中一点也不知觉,睡醒后只感到头上的赘疣疼痛。让人来察看,只见穿孔处好像用刀割的一样,里面有个东西隐藏着,就像一条蟠龙蛰伏在里面的样子。(出《闻奇录》)
唐朝有个人叫徐智通,是楚州的医生。在一个夏季的夜晚,他借着月光在柳树成排的河堤上散步,忽然发现有两个陌生人站在河的桥上说笑。这俩人没想到徐智通就站在他们附近的暗影里,于是互相谈论起第二天如何取乐。一个说:“什么也比不上去南海赤岩山弄珠子玩有意思呀!”另一个说:“赤岩山主人喜欢喝酒,到那里去的客人个个都要喝得醉醺醺的。我明天下午有事要去西海,去赤岩山恐怕又要因喝醉酒而耽误事。倒不如就在本郡的龙兴寺前,与你比比技艺吧。”问:“你要表演什么把戏?”答:“寺前有百余棵老槐树,我发一声雷响,把它们劈成细条,它们的长短粗细,都象筷子一样。你会什么技艺与我相比?”那个答道:“寺前一向是本州郡游戏作乐的场所,每天前来围观的群众,总共不下三万人。我会发一声雷响,把这些人的发辫全都劈散开来,并让他们的每一缕头发上都有七个结。”于是二人大笑,约定好后便离去了。徐智通见此,大为惊异,立即去告诉了六七个好朋友。天刚放亮,他们就来到寺前,先在那里等候着。当时天气晴朗,临近中午时,忽然有两片象车轮大的云彩出现了,静静停留在寺庙的上空。刹那间,就变得天昏地暗,咫尺之远都不能分辨事物。不一会儿,又发出两声雷鸣,人与牲畜都被震倒在地上了。等到天放晴时,只见寺前的槐树林子,一棵棵都被劈成碎片,散落在地上,全部象计数用的竹签子,大小粗细,没有不相象的。而寺前挑担做买卖的、演戏卖唱的、围着看热闹的,共计数万人,每人的发辨全部都散开了,每缕头发上又打着七个结。(出《集异记》)
在洛阳京城的天津桥有一个书生,一天,他遇到两个风貌气概与众不同的老年人,便在一旁偷听他们的谈话。他们正在说,第二天中午,要在寺庙里比赛谁的手法快。一个说:“你打算怎么比?”答道:“我要发一声响,让在寺内听讲的人的驴马尾巴全都结在一起。”一个便说:“我要发一声响,让十丈高的旗杆全部碎成计算用的签子,并且每十根为一堆。”书生听了,便与一两个亲密朋友相约,第二天一早就到寺庙等候。到了中午,果然雷雨交加,一声霹雳响过后,香客们走出寺庙观看,见他们的驴马数百匹尾巴全都结到了一起。又一声霹雳响过,便见十丈高的旗杆倒在房前碎成一根根签子,每十根堆在一起。(出《录异记》)
唐文宗太和年间,濮州有个叫裴用的军吏,家资富有,六十二岁时病故。埋葬后第十天,雷霆袭击他的坟墓,棺材飞出约一百步远,尸骨与灵柩摔碎后散落满地。他的家属立即选取其他地方重新安葬,仍然用大铁链子把棺材困牢。没多久,又象前次那遭到雷击。再次选取异地重葬,不满十天,又一次同以前那样遭到雷击,而且连棺材和尸骨都化为灰烬,再也不能收拾了。于是只好摆设灵位,招回魂魄来进行安葬(出《集异记》)
唐朝东阳郡,坐落在浙江岸边,郡城旁边有一座方圆几百里之大的山,江水弯弯曲曲地环绕此山流过,进出郡城的船只行驶起来十分不便,行旅之人颇以此山的阻隔而苦恼。常侍敬昕于大和年间出任东阳郡太守。这座大山在一天晚上被云雾笼罩着,天色十分昏暗,狂风夹着雷电,剧烈地震动着房屋,江水翻腾奔涌,大有冲出江堤之势,人们见此情状,无不惊恐惶惑。直到天亮才雨过天晴。人们来到山下观望时,只见大山已被从中间劈开,两边相距几百步远,江水从这里一直穿流过去,原来环绕弯曲的河道,全被石头填平了。从此以后,再没有环山绕行的困苦了。(出《宣室志》)
唐朝晋陵郡建元寺内有个僧人叫智空,是本地人,道业和修行之深闻名于当地,已有七十多岁了。一天晚上,大门已经关闭了,忽然起了大风雷,就象从禅堂内升起的一样。雷声隆隆不绝,狂风吹灭了蜡烛扬起了尘土,四周十分黑暗,房檐被雷声震得直抖。智空惊惶地环顾四周,自语道:“我抛弃家人落发为僧,已有四十八载。暴雷如此逞狂,莫不是神龙有生我气的事情?如不是这样,就是有罪该当被雷震死?”后来雷声更大了,他又坐下来祷告说:“我从少年起修学佛教,当和尚已有五十余年,难道我的行为违背了佛祖的教义吗?如若不然,就是有亵渎神龙的地方吧?如果是这样,我怎敢逃脱死亡的惩罚?如若不然,那就希望赶快让天开晴,以使全寺的僧人得到解脱。”说完,只听一声巨响,好像就从身边发出,坐垫和床铺都被崩碎了,一阵黑烟袭来冲得他神魂颠倒,于是惊吓得仆倒在地上。过了一顿饭的功夫,声音才平息下来,云散月出,天气晴朗。但他感觉到有一股腥臭气味,好像就在自己屋内,于是举着蜡烛察看起来,在墙脚下搜到一张蛟龙的皮,有几丈长,鲜血流了满地。原来这座禅堂北面有一棵槐树,有几十丈高,槐树被雷震死,沿着纹理被劈开了,里面有蛟龙蟠踞的痕迹。(出《宣室志》)
相关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没有金、木、水、火、土等星星。那是有一年,有一个老妇人病倒了。她身边有六个儿子,因性格和特长的不同分别叫做:千里眼,顺风耳,长脚拐、铁铮脑、冷热不怕和皮袋。他们请来一位郎中为娘治病。那位郎中诊断后觉得没有什么办法医好老妇人的病,又不好明说,就随便说了句:“雷公的脑汁能治好。”可说者无意,听者却有心了。六个兄弟就真的商量了一个捉雷公的办法。
这天早上,他们一切准备好了,分工千里眼看,顺风耳听,长脚拐来捉。一会儿,雷公刚露脸,千里眼就看见了,顺风耳听到雷声,赶快告诉长脚拐。长脚拐站起来脑袋顶到了天。不一会功夫,雷公就被他捉住了。
他们高兴地回家把雷公放在锅子里盖住,就放火去煮。心想只要煮熟后就可以给妈妈治好病,就都跑去告诉他们的妈妈。
正巧,他们前脚刚一定,就进来了一个强盗。他以为锅子里煮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就伸手去揭锅盖,刚一打开,把他吓了个半死。雷公趁机跑回天上去了。雷公跑上天后到天王那里告了一状。于是,天王派了天兵天将捉他们。先捉到了铁铮脑,天兵就使劲地打,但是不管那些天兵怎么打,铁铮脑一点也没为痛。
天兵没法,就又抓住了另一个。天兵改变了方法,把他放在锅里去煮,等他们煮了半天,打开锅盖一看,他却冷得在抖,原来里面那人冷热不怕。天兵又没法,只得另想办法又抓住了一个,全部抽出宝剑乱杀乱砍,但是尽他们怎么砍也都砍不进,原来那个是皮袋。天兵制服不了他们只得回天宫去了。
等他们回到房中,母亲已经死去。他们悲痛欲绝,留最小的皮袋守住母亲的尸体,其余的去大闹天宫。长脚拐站起来双手一撑,顿时天空乌云滚滚,昏昏沉沉,整个天宫也被搅成了一锅粥。天王没办法。只好分别封予长脚拐、铁铮脑、千里眼、顺风耳和冷热不怕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神。后来,天上出现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大行星,据说就是他们五兄弟。
在别的一些传说里,捉雷公也有是为了迫雷公下雨的。
外星人之谜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有关外星人光临地球的奇闻异谈在科幻作品和报刊中屡见不鲜。有趣的是,我国古代对此也有记载。
最早的外星人出现在7000年前的贺兰山岩画中。在那些记载氏族公社生活的画面上,可以看到头戴圆形头盔、身穿密封宇航服的人,与现代宇航员的形象极其相似。最令人惊叹的是贺兰山南端、宁夏冲沟东的一幅岩画。画面左上方有两个旋转的飞碟,飞碟开口处,一个身穿“宇航服”的人正飘然而下,地面上的动物和人群在惊恐地跑散。这可能是外星人在贺兰山一带出现时的生动写照。
据《拾遗记》载:4000年前尧帝时代,一巨大的船形飞行物飘浮在西海上空。船体亮光闪烁,缓缓飘移。船上的人戴冠,全身长满白色的羽毛,无翅而能在高空翱翔。
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的名著《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然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之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疬而年谷熟……”这看来是一段精彩的飞碟活动的描述。
首先,庄子指出藐姑射之山——又名姑射山、石孔山,在今山西临汾县西,有神人居住。他们的肌肤摸上去如冰雪,身材矮小貌似少年,他们不吃任何食物,只从空气和露水中吸取养料,维持生命。他们的乘具会产生气团,运动时如同飞龙。这些经藐姑射之山为基地的飞碟,其活动范围遍及全球,而且常常飞往太空。回来时,常常向地球人传授科学知识,并且帮助古人消除农作物的病虫害使谷物年年获得丰收。
在我国北朝北齐人魏收所撰的《魏书》卷99中有这样一条记载:“有光如东盖,声如雷,震动翅邑,仲夏降霜。有神自‘玄冥’,与人交语,乍(人名)日夜祈之。”在《拾遗记》中还记载了那些“两目如电,耳出于顶间”的外星人与秦始王谈古说今,介绍洪荒时代的地球是如何“了如亲睹”;对当时社会的重大进步和生产活动极为关注,常常是“奔而往视之”。
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还记载着一件与火星人接触的故事。在三国时期的吴国,一群玩耍的小孩子中出现一个长相怪异的孩子,地身高4尺,身穿蓝衣,两眼闪着锐利的光芒。
孩子们因从来没有见过他,纷纷围上来问长问短。蓝衣孩子说:“我不是地球的人,而是一个火星人。看你们玩得开心,所以下来看看你们。”还说:“三国鼎立的局面不会太长久,将来天下要归司马氏。”孩子们听了到这一消息都吓坏了,一个孩子飞快地去报告大人。当大人赶来时,火星人说声“再见”,立即缩身跳到空中。大家抬头看时,只见一块白色的绢布拖着长长的带子,正疾速地向高空飞去。当时谁也不敢将此事张杨出去。此后过了4年,蜀亡。又过了17年,吴国也灭亡了。三国分裂混战的局面结束,由司马氏统一了中国。这正应了火星人的预言。不管上述记载是否客观,古人可能曾经见过一些异于地球人的人。
《宋史五行志》记载,宋乾道六年,西安官塘出现了一人鸡首人身的怪物,高约丈余,大白天从高空中降落下来,在田野上行走,还试图与人交谈。有关专家认为,这可能是个戴着鸡形头盔的外星人。
《五行志》还记载有清康熙十二年三月发生的一件追捕外星人的事。当时有人看到一个黑面人在空中飞驰,身上红光闪闪,熠熠生辉,像是在空中放火的样子。当官府捕快闻讯起来时,那人却忽然不见了踪影。
《清史稿灾异志》则载有一例极似当今外星人掳人报道的事例。在清雍正三年七月,灵川五都廖家塘有一村民与众人入山砍竹。忽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失踪了,140多天之后又莫名其妙地在家中出现,但是说话己语无伦次,怪诞不经。
我国古代史料中的外星人记载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为长期未解的外星人之谜增添了古幽神奇的色彩,而且将为外星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和线索。
中国古代认为雷击跟天谴有关,比如做了不孝之事,天公震怒,将犯罪嫌疑人电死以示惩戒。而在欧洲和美洲,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观点,认为雷电是上帝之火。商朝国君武乙就是遭雷击而死。
雷神信仰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于雷电的自然崇拜,因为远古时代,气候 变化异常,晴朗的天空会突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雷电有时会击毁树木,击丧人畜。使人们认为天上有神在发怒,进而产生恐惧之感,对之加以膜拜。神的形象也从单纯的自然神逐渐转变成具有复杂社会职能的神。
对于雷神的形象,《山梅经·海内东经》中有记载,文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这种形象是半人半兽形,人们认为雷声在天,而龙亦飞腾于天,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便会有雷雨;又将其腰问想象有一鼓,鼓发雷声。后来雷神的形象进一步变化。《酉阳亲俎·前集》说“猪首,手足各两指,执一赤蛇啮之”;《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一说“豕首鳞身”;《铸鼎余闻》卷一说“大首鬼形,白拥项,朱犊鼻,黄带,右手持斧,左手恃凿,运连鼓于火中”;《集说诠真》引《搜神记》说“色如丹,目如镜,毛角长三尺余,状如六畜,头如猕猴”;《唐国史补》说“其状如彘,秋冬伏于地中”;《夷坚丙志》卷七说其形如奇鬼,“长三尺许,面及肉色皆青。首上加帻,如世间幞头,乃肉为之,与额相连”。总之雷神形象不定,体形或龙、或人、或兽;脸彤或人头、猴头、猪头、鬼头。周秉以后,雷神被称为雷师,或雷公,《楚辞·离骚》:“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又《开元占经》曰:“五车东南星名曰司空,其神名曰雷公。”无论称雷师还是雷公,当时人们崇祀的雷神只有一位,并以农历六月廿十四为雷公生日,称为“雷公诞”,是日人们均要奉祭雷公。到了元代,雷神的形象还没有定型,因为元代有“雷公旗”,所画雷神仍为“大首鬼形”或“力士之容”。明清时代,雷神的形象趋于统一,其标准形象概为《集说诠真》中所述:“状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长而锐,足如鹰颤,而爪更厉,左手执楔,右手执槌,作欲击状。自顶至傍,环悬连鼓五个,左右盘蹑一鼓,称曰雷公江天君。”可见雷神此时最明显的特征是猴脸、尖嘴,所以民间有之“雷公脸”、“雷公嘴”的说法。
《史记·殷本纪》:“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
雷,阴阳薄动,雷雨生物者也。--东汉·许慎《说文》
阴阳合为雷。--《春秋·玄命苞》
雷者,阴中之阳也。--《白虎通》
仲春,雷乃发声,仲秋,雷始收声。--《礼记·月令》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易·说卦》
阴阳相薄为雷。--《淮南子·坠形》
天下应之如雷霆。--《荀子·儒效》
如雷如霆,徐方震惊。--《诗·大雅·常武》
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杨万里《檄风伯》
枚乘《七发》:“其根半死半生,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走进堂中,只听得打齁之声,如霹雳一般的响。”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有大石柱,上作马像, 无忧王 之所建也。后为恶龙霹雳,其柱中折仆地。”
《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
《史记·周本纪》:“姜源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约期而生子。”
到底有没有外星人,有没有外星人乘坐的UFO,谁也说不准。不过,世人发现UFO时间历史已久,中国古籍中就有对不明飞行物的多次记载,其中大诗人苏东坡也曾遭遇一次不明飞行物,他还因此写了一首诗,描述当时所见的情况。
古代UFO现身中原,“火鸟”助武王伐纣
时间:公元前11世纪,地点:河南孟津,目击人:周武王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即位几年后,开始准备讨伐暴虐的商纣王。为了迅速打败商纣王,周武王到河南孟津县境的黄河渡口盟誓,在那里与反抗商王朝的诸侯不期而遇。周武王在此期间,曾渡过黄河,结果在黄河北岸的军营中发生了下面的怪事。
《史记》记载,武王渡过黄河后,“有火自上覆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就是说,从天上飞来一个火红色物体,停留在周武王营帐的上方,后来又飞走了,远看像是一只鸟,并伴有声响。
实际上,这应该是一次不明飞行物事件。周人当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它预示了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胜利,于是信"武捕头,伤口处有细沙和白瓷屑末。――河沟底哪会有这两样东西"心大增,一举灭掉了商朝。
古代UFO武昌露面,“大车”结群游长江
时间:公元334年,地点:湖北武昌,目击人:庾亮
《晋书・庾亮传》记载,东晋大臣庾亮于公元334年出任江州、荆州、豫州三州刺史时,有一次出镇武昌,在夜间见城内“有数炬火,从城上出,如大车状,白布幔覆,与火俱出城,东北行,至江乃灭”。
几个形如大车的火团,上方还有如布的白色覆盖物,从武昌城头飞出,往东北方向飞去,到长江后火团逐渐隐没不见。由此可见,这是一组结队的不明飞行物,而且很可能就是飞碟群。
古代U相传唐朝末年,皇帝荒*无道,终日不理朝政,致使贪官污吏横行,天灾人祸不断。这年,苛捐杂税逼的黄巢揭竿而起,竖起了造反大旗。黄巢率领义军来到当时名叫郢州的钟祥,发现这龙山之上有股黑气直贯斗牛。掐指算,晓得龙山上古刹内住着个文风和尚,此僧在龙山念经多年,心要接活被哪吒整死了的龙脉,使自己能在百年后成为朝天子,饱享人间的"喂未入城时,就有人和我讲户县闹强盗,入了城后发现有当铺被强盗所劫,况且出门在外,人居住,怎么会没有行李,包裹以及钱财,现场没有翻箱倒柜,恰恰说明凶手熟知财物的位置,所以我断定他们个是强盗,分赃不均后杀人夺脏。""还有,强盗每天刀光血影,免不了伤筋断骨,这也解释了胡子男人瘸腿的原因,财物众多,行动又不方便,我猜他目前尚还留在城里,现在搜查应该来得及。"王平又继续说道。荣华。FO影响居民,武威天光震动全城
时间:公元354年,地点:甘肃武威,目击人:张祚
据《晋书・张祚传》记载,张祚家族世代称王于西北凉州。公元354年,张祚篡位,自立为皇帝,都城在姑臧,即今河西走廊的武威。
史书记载了张祚称帝当晚的奇异景象:“当夜,天有光如车盖,声若雷霆,震动城邑,车盖形状如大伞,横视上锐下平。”
按照《晋书》的描写,这与圆形飞碟非常相似。由于张祚是篡位称帝,古人把这件事视为不祥之兆。张祚当了三年皇帝,就被家族中人杀死了。
古代UFO在扬州时隐时现几十年
时间:宋嘉v年间,约1056年,地点:江苏扬州,目击人:沈括
沈括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在天文、石头恶狠狠地在楼喊话:"吴员外听着,你儿子和儿媳在我手上,如果有人敢上楼,就来给他们收尸吧!你们把我当成擦 砖,有用时就捡起来,无用时就把我扔掉。我就是想过几天少爷的日子,你们要每天好酒好菜地伺候我,不然,先饿死的应该是你儿子,别给我来歪的邪的,这方面,老子是行家!"地质、物理、医学等多方面皆有成就的科学家,后出任宋王朝“司天监”之职。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扬州明珠”一事,其中有一段文字颇耐人寻味:“嘉v中,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甓社湖中,又后乃在新开湖中,几十余年,居民行人常常见之。”
不难看出,沈括记述的是这天,刚走马上任的唐知县正坐在大堂上与师爷交谈,堂外的鸣冤鼓突然响了起来。被带上大堂的是个衣着光鲜的中年人。看到唐知县,他跪下便说:"求大老爷务必查明小儿的死因!"旁的师爷低声耳语道:"这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大财主张福缘。"唐知县点了点头,冲堂下说:"可详细道来!"一起UFO案例,跟现代人的目击报告十分相似。其所叙之事很像是一个外星球的飞行器莅临我国江南水乡的生动记录。
古代UFO造访古迹,“火炬”搞晕苏东坡
时间:公元1070年11月3日,地点:江苏镇江金山寺,目击人:苏东坡
北宋文学家苏轼也曾是不明飞行物的目击者,他还因此写了一首诗,描述当时所见的情况。
公元1070年,苏东坡因反对即将任宰相的王安石进行改革,受到排挤,他自己"不错。不过,我父亲年前就去世了。"请求到外地去做官,结果被任命为杭州通判。苏东坡在往杭州赴任途中,路过江没等顺风耳说完,千里眼打断他的坏:"兄"你说的是真的?"木铁红着脸,问,"你是有法力的狐狸,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弟,个堂堂男子汉,怎么能去做个女人的跟班!"苏镇江,游览了辉煌壮观的佛教禅宗名寺金山寺。承老僧诚心挽留,于公元1070年11月3日夜留宿金山寺。当夜二更时分,苏东坡登上金山,想欣赏一回夜里的山水景色,领略一下悠悠晚钟。
此时太阳早已落山,连细细炎帝之母的新月也不在天空中了,遍地漆黑。忽然从不远的长江江面上亮起一团火炬,明亮的光焰照到了金山寺,山上夜栖的鸟群都惊飞起来。苏东坡深感迷惑,不知江面上是什么发出了如此强烈的光焰。他想这绝不是鬼所为,更不是人所为。这偶然的奇遇搅得他心绪不宁,久久不得入眠,于是赋诗《游金山寺》,记下了此景此情。其中几句为:“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中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古代UFO在河西走廊,“飞屋”畅游丝绸古道
时间:公元1595年10月26日,地点:甘肃四县,目击人:不详
《明史・五行志》详细原来,有大群被蜀人烧山开荒赶走的龙蛇鬼怪,不愿离开天府之国的宝地,更不情愿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园建成乐园,他们便使了妖术,把现在川西原来带的大石,都运到夔峡、巫峡带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岭,砌成龙穴鬼窝,天天在那里兴风作浪,将万流归海的大水挡住了。结果,水流越来越大,水位越来越高,将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无情的洪水里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们生活的地日,宋全到林隐寺替母亲上香祈福,来到灵隐寺外,宋全看到个年老的乞丐拿着个破碗在向过路的人乞讨。路人对乞丐都是唯恐避之不及,乞丐看着愁容满面,骨瘦如柴。方,变成了又黑暗又污秽的海底。这种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饭不香,心中难受。记载了明朝万历年间的一次大范围UFO事件:“万历二十三年九月癸巳夜,永宁有火光,形如屋人,陨于西北。永昌、镇番、宁远所见同。”
万历二十三年九月癸巳日,即公元1595年10月26日。这次发生在甘肃境内的大范围的不明飞隔了天,书生携带万颗明珠,又去那家求亲。老妇人见了他的聘礼,笑着对书生说:"你真是个多情的人,上次我只是借此试试你对万珠是否真心诚意。我难道是出卖女儿的 小人吗?"老妇人谢绝了书生给她的聘礼,把万珠嫁给了书生。后来,万珠生了个儿子,书生给他取名梦鲛,表示对鲛人的怀念。行物活动事件中,不明飞行物基本是沿丝绸古道上空自东南向西北飞行的,跨越了几乎整个河西走廊地区。永宁即今甘肃山丹县,镇番即今甘肃民勤县,它们与永昌县都位于长城一带。
宁远即今甘肃武山县,在天水市以西约80公里。这次所见不明飞行物形体庞大,大到像一刘易全被打死,周梅娘被救走后,衙役们慌忙抬着刘易全的尸体回刘府报丧。刘绍荣见爱子被权了脖子,心如刀割,哀痛欲绝。他声嘶力竭地对衙役们嚷叫,要他们去把南山翻个底朝天,搜不到那个叫花子和周梅娘也要把周老汉两口儿抓来,给刘易全祭灵。幢房屋的规模。这几个地点
赵禹心想,毕竟是官差,打了打了,就让他们走吧,于是就放三人走,怎料得,就在赵禹转身的一瞬间,有一人提着朴刀就砍了过来,赵禹心生警觉,一个扫堂腿就将那人打翻在地上,不巧的是。飞出去的刀直直的插在了这人的心口上,当场毙命,在场三人俱是吓坏了,赵禹愣在当场,剩余二人,面有惧色的站了起来,心想:"看这般,我俩也不是对手,何不去官衙寻些人来,抓住了他也是大功一件。"于是二人跑了出去。几乎同时都观察到了它,估计它最先在武山县上空出现,然后快那艳春忙对那吴半仙说:"您吴半仙如此为了我而到家里来效劳,自然应该好好谢谢您才对了!哪有忘记之理?我们家都不是那忘恩负义的人的。"速向西北方向飞行,飞行距离不少于700公里。
选自《文史月刊》201010
遭遇古人ufo
女娲和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中国人的始祖。
相传伏羲有神圣之德,凭借着自己的才能最后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在陈地,封禅泰山 。伏羲十分机智的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伏羲(生卒不详),风姓,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于陇西成纪(现如今甘肃天水市),所处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伏羲是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而且他又创造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古代关于磁学的知识相当丰富。我们祖先对磁的认识,最初是从冶铁业开始的。古籍中记载了很多有关磁学知识。磁与电有本质上的联系。古代对于某些静电现象的记载,如摩擦起电、地光与极光的电磁现象等,这恰恰是和磁现象相并列的。在我国古代,大约在春秋末期成书的《管子•地教篇》、战国时期的《鬼谷子》、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等,都曾记述了天然磁石及其吸铁现象,还记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指南针“司南”。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自觉功绩可以与三皇五帝相比。他嫌都城咸阳的宫室太小,不足以展现自己君临天下的威仪,就在公元前212年,下令在王家园囿上林苑所在的渭河之南、皂河之西,建造规模庞大的宫殿群落阿房宫。
相传当年秦始皇在建造阿房宫北阙门时,令能工巧匠们“累磁石为之”,故称“磁石门”。磁石门运用了“磁石召铁”的原理,类似现代的安全检查门。
磁石门的作用,一是为了防止行刺者,在入门时以磁石的吸铁性能使隐甲怀刃者不能通过;二是为了向“四夷朝者”显示神奇,使其惊恐却步,不敢有异心,故也称“却胡门”。
磁石门的营造,反映了秦国高超的科学技术水平。这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尚属首创,可以算得上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大创举。
其实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开始同磁打交道。人们在同磁石不断接触中,逐渐了解到它的某些特性,并且利用这些特性来为人类服务。
古人在寻找铁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磁铁矿,就是磁石。我国古籍中关于磁石的最早记载,是在《管子•地教篇》中:“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古代人把磁石的吸铁特性比作母子相恋,认为“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因此,汉代初期,都是把“磁石”写成“慈石”。对于磁石吸铁这一问题,宋代道士陈显微和道教学者俞琰曾经作过探讨,认为磁石所以吸铁,是有它们本身内部的原因,是由铁和磁石之间内在的“气”的联系决定的,是“神与气合”使然。
明代末期地理学家刘献廷在他的《广阳杂记》一书中也认为,磁石吸铁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隔碍潜通”的特性。刘献廷还把铁的磁屏蔽作用理解为“自然之理”。
这种力图用自然界本身来解释自然现象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考虑到当时的科学水平,也只能作出这样解释。
我国古代还把磁石吸铁性应用于生产上。清代乾隆年间进士朱琰著的《A说》记有古代烧白瓷器的时候,用磁石过滤釉水中的铁屑。因为素瓷如果沾有铁屑,烧成后就会有黑斑。
磁石也应用于医疗上,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宋代的人用磁石吸铁作用来进行某种外科手术,如在眼里或口里吸收某些细小的铁质异物。这在现代已经发展为一种专门的磁性疗法,对关节炎等疾病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我国关于地球磁场可以磁化铁物的记载,也见于一些著作中。如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卷8《指南说》的注中引滕揖的话:“铁条长而均者,悬之亦指南。”
磁偏角、磁倾角和地磁场的水平分量称作“地磁三要素”。欧洲人对磁偏角的发现是在哥伦布海上探险途中的1492年,磁倾角的发现还要晚一些。而我国对磁偏角、磁倾角的发现都要早得多。
北宋时期官修军事著作《武经总要》所记述的制指南针法,是包含有一定的地磁学知识的。甚至有关磁倾角的知识也反映在这种磁化法中。既然指南针在磁化过程中要北端向下倾斜,这就隐含着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有个倾角的存在。
至今所发现的有关磁偏角的比较权威的文献记载,是北宋时期沈括的《梦溪笔谈》。
沈括在磁学上的贡献有如下3点:一是给出了人工磁化方法,二是在历史上第一次指出了地磁场存在磁偏角,三是讨论了指南针的4种装置方法,为航海用指南针的制造奠定了基础。另外,沈括对大气中的光、电现象也进行了研究。
从后来的地磁学发展知道,磁偏角是随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同一地点的磁偏角大小又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这些变化是由于地磁极不断变动所致。
至南宋时期,磁偏角因地而异的情况有了更明确的记载,并且被应用到堪舆罗盘上。
至元明清时期,堪舆罗盘也都设有缝针,而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制的罗盘的缝针方位也都不一致。这可以看成是我国古代关于偏角因时、地而变化的原始记录。
在物理学上,磁与电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我国古人把磁现象与静电现象联系在一起,并且统一地归结为“气”,是有意义的。后来人们对于静电吸力的观察更加深入了,发现了一些特别的情况。
比如三国时期,人们已经知道“琥珀不取腐芥”。“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绝缘性能很好,经过摩擦后就能吸引轻小物品。这个现象,汉代以来就为人们所熟知。
“腐芥”是指腐烂了的芥籽,必定满含水分,因而具有黏性,容易粘着别的物体上,难以吸动。
另外,腐芥上蒸发出水气使周围空气以及和它接触的桌面都潮湿,以致易于导电。当腐芥接近带电体,因感应而产生的电荷,容易为周围的潮湿空气传走,所以静电吸力一定很小。
可见“琥珀不取腐芥”不但是事实,而且是符合电学原理的,也是人们深入观察研究摩擦起电现象所得到的一个结论。
古人认为,琥珀经过人手的摩擦,容易起电,才是真的琥珀。可见,古人已经知道以是否具有明显的静电性质,作为鉴别真假琥珀的标准,这是初步的电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摩擦起电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火星,并伴随轻微的声响。这种称为“电致发光”的现象,在古代也时有发现与记录。
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今人梳头、脱着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也有咤声。”这里记载了两个现象,一个是梳子和头发摩擦起电,另一个是外衣和不同原料的内衣摩擦起电。
古代的梳子,有漆木、骨质或角质的,它们和头发摩擦是很容易起电的;丝绸、毛皮之类的衣料,互相摩擦也容易起电。当天气干燥,摩擦强烈时,确实能有火星与声响。
当然这火星与声响是十分微弱的,古人能觉察到,说明十分仔细、认真。
古代观察到的电磁现象,比较有代表性的除了雷电以外就是地光与极光。
我国古代关于地光的记载,以各地方志里为最多,例如:《成都志》记载,293年2月4日,成都发生地震之前,“有火光入地”;《正德实录》记载,1513年12月30日,四川“有火轮见空中,声如雷,次日戊戌地震”;《颍上县志》记载,1652年3月24日,安徽颍上地震发生时,“红光遍邑”等。
所有这些文字里的“火光”、“火轮”、“红光”等都是古人形容地光的名词。
上述这些记载是如此确切、生动,它们是科学史上极其珍贵的资料。它们的意义在于地光能够反映岩层的活动,和地震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尤其是有助于临震预报。
极光分为北极光和南极光。我国地处北半球,故只能看到北极光。高纬度地区看到极光的机会比较多,但在中低纬度地区偶尔也可以看到,不过亮度要弱得多。
一般认为极光的原因在于:太阳发射出来的无数带电粒子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它们沿着地球磁力线降落到南、北磁极附近的高空层,并以高速钻入大气层,这些带电粒子跟大气中的分子、原子碰撞,致使大气处于电离并发光,这就是极光。
各种原子发出不同的色光,所以极光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一般为黄绿色,但也有白色、红色、蓝色、灰紫色,或者兼而有之。
我国古代关于极光的记载很早。远在几千年前传说的黄帝时期曾出现过“大电光绕北斗枢星”。
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记录了大约发生在公元前950年的一次极光:“周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年,王南巡不返。”描述了极光的时刻、方位和光色,是我国最早而翔实的极光记载,比西方早了600多年。我国古代关于极光的记载是很丰富的。当时没有极光的名称,而是根据各种极光现象的形状、大小、动静、变化、颜色等分别加以称谓。
这种分类命名法,最早见于《史记•天官书》,可见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极光是研究日地关系的一项重要课题,它跟天体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都有密切的关系。古代记载下来的极光史料,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过去太阳活动、地磁、电离层等变动的规律,还可以探讨古地磁极位置的变迁过程。
神话中的“雷部”:一府两院三司1000多将帅,雷公也只是小兵
本文2023-10-18 01:35:4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