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简介大约200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4收藏

满族简介大约200字,第1张

见:

满族在古时称肃慎、勿吉、靺鞨、女真。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人口为982118万;2000年人口普查时,满族人口为1068万。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现在只有黑龙江市爱珲镇和富裕县,还有少数老年人会说满语,其他地方绝大多数满族人民已通用汉语文

满文和蒙文的区别

1 满文和蒙文的定义

满文和蒙文都是属于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但它们是不同的语言。满文是满族人民使用的文字,而蒙文则是蒙古族人民使用的文字。

2 满文和蒙文的用途

满文的主要用途是在清朝时期作为官方语言和书写文字使用。满族的雍正、乾隆和嘉庆三个皇帝都曾经使用过满文来发布诏书和文件。而蒙文则在元朝时期开始被使用,成为蒙古族人民的官方文字和宗教文字。

3 满文和蒙文的字母和音节

满文有满文的字母和音节,使用的是满文的书写形式。而蒙文则有蒙文的字母和音节,使用的是蒙古语的书写形式。虽然两个文字都具有自己的书写系统和语音系统,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4 满文和蒙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满文和蒙文在语法和表达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满语在语法上和汉语比较类似,而蒙古语则更像是一个较为严格的语法体系。并且蒙古语有非常多的借词和外来词汇,影响了蒙古语的语法和表达。

5 满文和蒙文的传承和保护

由于历史和语言环境的变迁,满语和蒙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和影响。1995年,满汉字研究委员会成立,开始对满文进行保护、整理和研究。而蒙古国制定了国家语言和文化保护法,通过培训和宣传来保护蒙语的传承和发展。

6 满文和蒙文的现状

目前,满文已经成为满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满语已经不再是满族人民的日常使用语言。而蒙语则在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蒙古民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7 结论

虽然满文和蒙文都是属于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语言形式、书写形式、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下,满文和蒙文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显得格外重要,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蒙古族与满族的区别如下:

一、民族起源不同。

1、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2、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

二、语言不同。

1、蒙古人拥有自己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

2、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满族文字创立于16世纪末。宋、金时代,女真人曾有过自己的文字,早期女真文字是从汉字脱胎出来的表词音节文字,但久已失传。16世纪末,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各部后,以蒙古字母拼写满语读音,形成一种新的文字,称为“老满文”。

皇太极时期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圈点,用来区分语音,称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

三、风俗不同。

(1)、蒙古族的祭祀习俗有:祭腾格里汗、祭火、祭敖包。

祭腾格里汗,蒙古语音译,腾格里汗意为“天帝”。蒙古人萨满教观念之一。指上层世界,即天上;又指主宰一切自然现象的“先主”;还包含“命运”的意思。

祭天帝“腾格里汗”是蒙古族人要祭典之一。祭天分以传统奶制品上供的“白祭”和以宰羊血祭的“红祭”两种祭法。近代东部盟旗的民间祭天活动,多在七月初七或初八进行 。

(2)、祭火。

蒙古人的牧民、猎民十分崇拜火,这是因为他们的祖先笃信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观念的萨满教,认为火是天地分开时产生的,于是对“渥德噶赖汗·额赫”(火神母)更加崇敬。祭火分年祭、月祭。

年祭在阴历腊月二十三举行,在长者的主持下将黄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感谢火神爷的庇佑,祈祷来年人畜两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月祭常在每月初一、初二举行。此外还有很多有关火的禁忌反映蒙古人对火的崇敬,如不能向火中泼水,不能用刀、棍在火中乱捣,不能向火中吐痰等  。

(3)、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在每年水草丰美时节举行。敖包是石堆的意思。即在地面开阔、风景优美的山地高处,用石头堆一座圆形实心塔,顶端立系有经文布条或牲畜毛角的长杆。

届时,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致祷告词,男女老少膜拜祈祷,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祭祀仪式结束后,常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

敖包祭是蒙古人为纪念发祥地额尔古纳山林地带而形成,表示对自己祖地的眷恋和对祖先的无限崇敬。这一信奉萨满教时最重要的祭扫仪式,现已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节日活动

2、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

(1)、正月十六,北方各地满族妇女,盛行卧冰与“滚冰”,象征着去除晦气;正月二十五“添仓”,祈求丰年;二月初二“龙抬头”祈求风调雨顺;三月三“开马绊”;清明节“祭墓”,上坟插柳。

(2)、端午节要外出踏青、击球、赛秋千等。近年来,各地满族多有庆祝“颁金节”的民俗。

(3)、后金时期,皇太极于1635年农历10月13日,将族称定为“满洲”(或作曼殊、满殊),满族人把这一天作为满族的诞生日,举办满族“命名日”,即“颁金节”的庆祝活动。

——蒙古族

——满族

  满族;

  人口为9821180人。

  满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以辽宁省为最多。使用满语,属阿尔泰语系 满-通古斯语族 满语支。有南、北2种方言。由于与汉族混居、交往密切,因而现在满族人都习用汉语,只有少数偏远的聚居村屯,还有少数老年人会说满语。16世纪末,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制了满文。现在满族人都用汉文。

  满族人曾信仰多神的萨满教,现已消失。满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先民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称、“挹娄”、“勿吉”等,他们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的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黑水”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2世纪,建立了金朝。1583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创建了八旗制度,创立了满文,并于1635年定族名为“满洲”。八旗制度具有政治、军事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成为满族社会的根本制度。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成为中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911年,辛亥革命后称为满族。满族人对中国的统一、疆域的开拓、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满族源于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隋唐称为"勿吉"或" "、"女真"。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至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赤先后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建立后金,至165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洲",辛亥革命后,通称为满族。

  满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16世纪根据蒙古文字字母创制了满文,清朝曾用它行文写史。后来满族人民均通用汉语文,满文也很少用了。现在只有黑龙江边远地区少数满族讲满语。 满族是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在祖国历史上,曾谱写过重要的篇章。云南的满族是清朝初年吴三桂率清兵到云南时迁徙来的,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挑拨汉满族关系,发动叛乱,康熙派军镇压。康熙十七年(1678 年)吴三桂病死。康熙二十年(1681年),贝子彰泰率满、汉两族官兵10万人围攻昆明。平定叛乱后,随满族官员来云南的许多满族士兵、仆役始定昆明等地。今昆明如安街华兴巷因系满族聚居之地,故当时称之为满洲巷。1911年,云南"重九"光复起义成功。起义***能妥善对待满族官员和百姓,没有发生民族间不幸流血事件。许多满族仍留在云南,有一部分满族迁回北方。在抗日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又有许多满族来到云南,主要在城镇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据说云南火腿月饼和"萨其玛",首先是满族开办的合香楼所产。"萨其玛"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香酥可口,油而不腻,是满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糕点。旧时,满族男子留发束辫,穿马蹄袖袍褂,女子穿宽大直筒旗袍,天足,着花鞋。清代满式服装曾流行全国,现在与汉族服式一样了。

  满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原来一般实行族内等级婚,后来限制放松,可与汉族通婚。在云南的满族有的还跟彝、白族通婚。满族有祭天、祭祖风俗,孝敬长辈,重视礼节规矩,人病死,采用木棺土葬。古代满族信仰萨满教,分为管祭祀的家萨满和跳神的萨满。以后,因受佛、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一般满族家中供有观世音、关公、楚霸王神位,还喜欢供一 quot;锁头妈妈",用麻线拴一支箭在门头,一年祭三、四次,祭时一般在晚上把箭头拿下来,摸黑磕头。满族过去忌吃狗肉,假若小孩一定要吃,须用一块布蒙起给他躲着吃。满族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入关前用满文写有《满文老》、《满洲实录》,用满文翻译过《孟子》、《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入关后,迅速吸收了汉族文化。满族作家用汉文写的著作,有清初纳兰性德的《纳兰词》,曹雪芹的《红楼梦》,罗常培的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蓍作《汉语音韵学导论》等。

满族简介大约200字

见:满族在古时称肃慎、勿吉、靺鞨、女真。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