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字典里有的字是小圆圈?
表示这是传统习惯用的部首查出来的字。
1、具体解释:
关于词典里有小圈的问题;在大词典里每个字头下面都有这样的小圈,小圈不只一个,有多
个小圈,小圈的做用主要是用来:解答这个字的意项,一个字下面列出多种意项。
2、字典扩展:
字典(拼音: zì diǎn)是为字词提供音韵、意思解释、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书。在西方,
没有字典的概念,全是中国独有的。 字典收字为主,也会收词。[1] 词典或辞典收词为主,
也会收字。为了配合社会发展需求,词典收词数量激增并发展出不同对象、不同行业及不同
用途的词典。
3、字典的历史:
中国最早的词典是《尔雅》,成书时期大约在汉朝之前,因为《尔雅》把字分类并作出解释
,儒家学者把《尔雅》归类为训诂。及后,大约在公元30年-124年,汉朝许慎编写《说文解
字》,创立了六书理论,制定了中文字部首的基础,是字书中的佼佼者。它是我国第一部系
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古的字书之一。
1190年,即西夏乾祐庚戍二十一年,党项人骨勒茂才完成了西夏的第一部西夏文中文双语字
典《番汉合时掌中珠》,成为考古学家翻译西夏文的依据。
在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第一部正名为字典的《康熙字典》面世。
古代试卷上的圈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用途:
1 断句:圈点可以帮助阅卷者更好地理解文章,通过圈点可以清晰地标识文章的句读,即句子和单词的界限。这样阅卷者可以更容易地理解考生的答案,判断其表达是否清晰、准确。
2 强调:圈点也可以用来强调文章中的关键内容。阅卷者可能会在考生回答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子上画圈,以表示这些内容是考生答案中的重点。
3 美观:在古代,试卷的格式并没有像现代一样有固定的要求。有时候,考生会在试卷上加上一些装饰性的元素,如花边、图案等。这些元素可能会与考生的答案混淆,因此阅卷者可能会使用圈点来区分装饰元素和考生的答案。
总的来说,古代试卷上的圈点主要是为了帮助阅卷者更清晰地理解考生答案,同时也可以标识出关键内容,起到一定的强调作用。
标点符号的历史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批准了由北大六教授联名提出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由此诞生,成了语言文化发展史上值得记录的一笔。
中国虽然在汉代以前已经出现标点符号的概念,比如“离经辨志”,即在两句之间隔开一两字来写,或者用竖线、短横线等标示句子的完结,但是使用上并不普遍。两汉的时候,有了“句读”作为停顿标志,类似我们今天的断句。符号有“↓”和“、”两种。到了宋代,钩号变成了圆圈,标形如“○”,有大中小之分。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段落号,用“∨”或“∧”表示,画在每段末尾字的右下角,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密圈、密点加在字的右旁,强调句子的精彩部分。这一用法直到20年代还有沿用。划在人名或者地名旁边的“_________”则晚至明代出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标点符号多用来表示停顿,没有多少意义上的差别,而且没有标点的书居绝大多数。
(一)汉代的注和唐宋的疏
由于语言的发展和口授传抄的错误,汉代人已不能完全读懂先秦古书,于是有人作注。汉注虽多是儒家的经书,注家思想也受儒家局限,但因时代距先秦较近,对字句的解释至今仍有很高的价值。同理,唐人不易读懂汉注,于是出现了新的注解方法“疏”(又叫“正义”),既解正文,又解注文。宋人也沿用这种方法。
(二)注疏的体例
后人把注疏与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十三经注疏》。以《毛诗正义》为例,注疏的体例是:用双行小字排在正文下,开头没有“笺云”的是汉毛亨的“传”,“笺云”是汉郑玄的“笺”,圆圈以后是陆德明的注音,“疏”字后是唐孔颖达的“疏”。疏的体例一般是举出所要疏的经文或注文的首尾各二三个字,用圆圈隔开,然后用“正义曰”再疏解。 (一)汉唐人的注解
1内容:汉唐人注解重在训释字句,加注读音,也有通释大意的。唐代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重在注明典故的来源和某些词语的出处,有的重在阐明哲学思想。
2范围:汉注从经书开始,后渐扩大。唐人除给经书作疏外,也注子书,还为汉代以后古书做笺注。
(二)宋人的注解
风格与汉唐大不相同,常利用注解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习称“六经注我”。
(三)清代的注解
1详尽可靠。一些学者对文字、音韵、训诂有较深的研究,注解风格为之一变,重视从材料出发,方法也有进步,所作注解大都详尽可靠,因此称为“朴学”。但有的不免于烦琐。
2注重校勘。
[附]两个校勘术语:(1) “衍文”,指古书中误增的字。(2) “脱文”,指脱落的字。
四、旧注中常见的术语
(一)曰、为、谓之:用来释义或辨析同义词,相当于“叫做”。被释词在后。
(二)谓:用来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喻,相当于“是指”、“是说”。被释词在前。
(三)貌、之貌:表明所解释的是形容词,相当于“……的样子”。
(四)犹:用来说明是以同义词解释同义词,或用引申义释本义,注释的词和被注释的词意义不完全相同,相当于“等于说”。
(五)之言、之为言:常用于声训。
(六)读为、读曰、读若、读如:用来注音(注释和被注释字不完全同音)。读为读曰:用本字说明假借字,注音兼释义;读若、读如:主要是注音,偶尔也用本字说明假借字。
五 对待旧注的态度
了解旧注的局限;不抹煞古人,也不迷信古人。吸收其有价值的东西
为什么字典里有的字是小圆圈?
本文2023-10-18 02:01: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