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第1张

中医四大经典是指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奉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著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病机、诊法、治疗与预防等问题,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同时,它还强调疾病的预防问题以及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和疾病的影响,提出了一直沿用至今的整体观、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等。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确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

书中记录黄帝与岐伯、伯高、雷公等大臣有关医学问题的对话,但以黄帝与岐伯的对话为主。人们后来就用岐伯和黄帝这两个名字的开头“岐黄”表示《黄帝内经》,因此《黄帝内经》又叫“岐黄之书”,中医也被称为“岐黄之术”。《黄帝内经》总结了秦汉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涉及医学、天文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难经》是中国经典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全书内容简明扼要,辨析精微,将《内经》中的难点和疑点逐一解释,并且对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述。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分别对人体的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它对后世伤寒学说和温病学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诊断学、针灸学的论述也一直被后世医家所遵循。

《伤寒杂病论》乃医圣张仲景所著,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是我国最早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临床诊疗专书。遗憾的是,原著现已失传,晋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将伤寒部分整理成《伤寒论》。杂病部分整理成《金匮要略》。

《伤寒杂病论》中伤寒部分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辩证施治的方法。书中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归纳出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腑等,并将其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著,书中按伤寒传变规律,以条文的形式逐一辨治,辨证严谨,治法灵活多变,制方药少而精,故被历代医家尊为“经典”,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药方。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的病证。该书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是治疗杂病的典范,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它奠定了内伤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创造了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辨证论治理论,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书中以简练古朴的文字阐述了中药理论的精髓,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对各种药物之间的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方法也都做出了系统阐述。

《神农本草经》依循《内经》提出的君臣佐使原则来表明药物的主次关系和配伍的法则,对药物的性味也做出了详尽的描述,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情,可针对疾病的寒、热、湿、燥等不同性质选择用药。此外,书中还参考五行生克的关系,对药物的归经、走势、升降、浮沉有所描述,并提出依此选药组方、配伍用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源于网上,稍作整理)

三命通会

《三命通会》作者为明朝进士万民英。该书在传统命学的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官方地位,而 足本《三命通会》共十二卷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其着作《三命通会》《星学大成》收录,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4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编年体通史,是“正史”的代表作。

5诗经

第一部诗歌总集。

6论语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7三国志

《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8说文解字

一部字典一个中华。

9全唐诗

《全唐诗》,900卷,共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

10三字经

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其中《千字文》存在《古千字文》、《叙古千字文》、《续千字文》、《新千字文》等不同版本)。《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在中国悠久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都是依靠中药来治病救人的,而经过中国漫长的岁月检验,事实证明中医也确实是存在一定的疗效的,不然的话不可能在中国有这么长的历史。而中国古代有一些特别著名的中医典籍,其中大家都可能听说过的一些,比如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青囊书,黄帝内经等等。

其中青囊书是华佗书写的一本医学典籍,可惜随着华佗去世,青囊书也不见了踪影,所以我们现在并没有完整的青囊书流传下来,但是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这些都是有成本的流传下来的。其实我们现在医学已经发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了,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思考一下中医的这些医学典籍究竟还有没有参考价值?

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国际上公认的是以西方医学为主的医疗体系,而中医则主要还是在中国有一定的分布,因为我们现在的科学发展得十分的快,所以现在的医疗体系也有很大的发展,并且对于一些病和一些药做了很透彻的研究。

但是中医好像渐渐的不受到大家的信任,主要就是因为在一些基础的药理研究上,中医还是存在很大的欠缺的,就比如我们买到的中成药,说明书上居然连不良反应这些都没有写明而相反我们现在买到的西药上面连病理不良反应等等这些都是有很清楚的标注的,这样也更能够让人放心一点。

所以我觉得中医需要进行一个科学的理论改革,把过去模糊不清的概念,甚至自相矛盾的解释都进行一个透彻的研究和分析,对于一些药方是否有用,也应该做一个科学的实验论证,而中国那些流传下来的传统医学典籍应该去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把其中有用的留出来,而没有用的就可以去掉,以免对后来学医的小伙伴造成一定的误解。

      最有智慧的古书排名

      《周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

      《菜根谭》、《幽梦影》、《小窗幽记》、《围炉夜话》《颜氏家训》、《朱氏家训》,到后来的《曾国藩家书》、《左宗棠家书》,再到解放前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闻一多家书》;解放后的《傅雷家书》、《沈从文家书》等 国外的如英国培根《人生论》,

      NO10 锏 锏,(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一米二), 后来才有了杨家枪和杨家将的故事NO3 矛 有古书上也说矛=枪, 但从一些小说和文

中国最神秘的一部古书

      很多,例如:《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黄帝外经》37卷,据说内容也很丰富,可惜失传了 《连山》、《归藏》 周易的分支 《明心宝鉴》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辑录者或整理者是范立本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阅览室收藏有1368年刊印的《校正删补明心宝鉴》,其善本室则藏有1553年刊印的《重刊明心宝鉴》(二卷)和1621年刊刻的标明“范立本集”《新刻音释明心宝鉴正文》(二卷),普通古籍室还收藏有《新镌校正明心宝鉴正文》,扉页上题“官板正字明心宝鉴”,“桥村庄三圣堂行”国家图书馆同时收藏有明万历皇帝《御制重辑明心宝鉴》二卷(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影印),成书于1585年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内容包括一些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和一些远古神话和传说

      十三经 《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中国十大旷世古书

      按古籍影响 周易、论语、诗经、史记、资治通鉴、本草纲目、伤寒论、四库全书、六艺十三经、孙子兵法 以下是按古籍年代 唐咸通九年刻本《金刚经》唐成都府BIAN家刻本《陀罗尼经咒》宋杭州猫儿桥刻本《文选五臣注》宋刻本《昌黎先生集》,《河东先生集》宋黄善夫家塾刻本《史记集解索引正义》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元至正五年刻本《金史》元大德三年《稼轩长短句》按古籍类别:经学、子学、玄学、佛学、理学、 总之门类繁多,不可细数

      很多,例如:《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黄帝外经》37卷,据说内容也很丰富,可惜失传了 《连山》、《归藏》 周易的分支 《明心宝鉴》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辑录者或整理者是范立本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阅览室收藏有1368年刊印的《校正删补明心宝鉴》,其善本室则藏有1553年刊印的《重刊明心宝鉴》(二卷)和1621年刊刻的标明“范立本集”《新刻音释明心宝鉴正文》(二卷),普通古籍室还收藏有《新镌校正明心宝鉴正文》,扉页上题“官板正字明心宝鉴”,“桥村庄三圣堂行”国家图书馆同时收藏有明万历皇帝《御制重辑明心宝鉴》二卷(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影印),成书于1585年

      中国古书:《三字经》、《黄帝内经》、《山海经》、《资治通鉴》、《道德经》、《奇门遁甲》、《孙子兵法》《易经》、《增广贤文》、《论语》、《史记》、《汉书

中国人十大必读古书

      1、中国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 《诗经》 孔子 2、兵家韬略之首 《孙子兵法》 孔武 3、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 《论语》 孔子及其弟子 4、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 《老子》 老子5、最爱中国人推崇的英雄传奇 《水浒》 施耐庵 6、包含处世权谋与人生智慧的杰作 《三国演义》 罗贯中 7、东方世界的《堂吉诃德》 《西游记》 吴承恩 8、成就人生事业的大学问 《菜根谭》 洪应明9、不会做诗也会吟 《唐诗三百首》 孙洙,徐兰英 10、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

      如下:《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史记》,《论语》,《孟子》,《孙子兵法》,《道德经》,《诗经》

      《太平广记》 全书按题材分为92类,又分150余细目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如 明代拟话本有的据古书记载敷演成篇,如《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咏菊花事,出自《

中国十大经典古籍

      1、《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 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

      如下:《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史记》,《论语》,《孟子》,《孙子兵法》,《道德经》,《诗经》

      我国古籍目录数量多、种类多,内容极其丰富如果从目录编制的体例看,大致可分如下三种:第一种,部类前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解题又叫叙录或提要它的作

以下是中医中药典籍,有些是医有些是药,有些是医、药合集。

《金匮要略》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脉经》王叔和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陶弘景

《千金方》孙思邈

《褚氏遗书》褚澄

《方剂导览》刘完素

《济阴纲目》武之望

《景岳全书》张景岳

《古方八阵》张景岳

《本草纲目》李时珍

《濒湖脉学》李时珍

《阐要编》伤寒三论闵庆芝

《证治心传》袁班辑

《针灸大成》杨继洲

《脉诀阐微》陈士铎

《四诊心法要诀》吴谦

《眼科心法》吴谦

《杂病心法》吴谦

《正骨心法》吴谦

《妇科心法要诀》吴谦

《血证论》唐容川

《医林改错》王清任

《医学妙谛》何其伟

《傅青主女科》傅山

《医略十三篇》蒋宝素

《医源》石芾南

《竹林寺女科》竹林寺僧

《类症治裁》林佩琴

《痧胀玉衡》郭志邃

《温热论》叶桂、顾景文

《医学三字经》陈修园

《医灯续焰》潘楫

《黄帝八十一难经》佚名

《黄帝内经》佚名

《神农本草经》佚名

《医脉摘要》佚名

《针邪密要》佚名

《针灸歌赋》佚名

《鬼门十三针》佚名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佚名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四大经典是指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目前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