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法医学典籍,是哪个人撰写的?
中国第一部法医学典籍,是宋慈撰写的。《大宋提刑官》里塑造了一位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寻找案情突破口的忠直提刑官,那就是宋慈,他对待每一具可以找出凶手的尸体,严谨而认真,破解了很多疑难案件,他还书写了一部《洗冤录》,这部书被誉为法医界的鼻祖。他在《洗冤录》中如此说道,他坚持一个案子多次审理,同时也重视现场的勘验。
全书被分为四卷,从生理、药理、诊断、治疗、预防、急救、检验等方面进行论述,有很多内容被沿用至今,对现代法医事业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譬如在骨折时用夹板固定伤断部位,包扎创伤用活剥鸡皮作绷带,它富于弹性。这些都是宋慈根据现场得来的经验,同时对于缢死之人的抢救方面的介绍,近乎现代的人工呼吸,在南宋时期,宋慈就已经开创了这个先河。
在毒物学方面他认为:“土坑漏火气而臭秽者,人受熏蒸,不觉自毙,而尸软无损……”,这个用于毒气中毒的描写,很接近现代的一氧化碳煤气泄露,致人死亡的事件。
《洗冤集录》中,有一些检验方法虽属于验范畴,但却与现代科学相吻合,令人惊叹。如用明油伞检验尸骨伤痕,就是一例:“验尸并骨伤损处,痕迹未现,用糟(酒糟)、醋泼罨尸首,于露天以新油绢或明油雨伞复欲见处,迎日隔伞看,痕即现。若阴雨,以热炭隔照。此良法也”。将红油伞遮尸骨验,若骨上有被打处,即有红色纹路,微荫;骨断处,其拉续两头各有血晕色;再以有痕骨照日看,红活乃是生前被打分明。骨上若无血荫,纵有损折,乃死后痕。
这些看起来神神秘秘的检验方法,其实在现代并不神秘,就是运用了光学原理,但是在生产力与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宋慈能提出这些先进的经验,也是值得夸赞的。
宋慈做提刑官之时,严肃谨慎,宋慈在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为官清廉,生活朴实,一生无其他嗜好,晚年更加谦虚谨慎,爱惜人才,虽是后生晚辈,凡有一技之长,皆提拔引荐。因为他的谨慎认真,使得很多冤案在他的手中得以洗雪,说他是法医界的鼻祖,完全没有错,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宋慈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注定名垂青史。
隋唐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就是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
隋唐时期在医学上有很大发展,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医学家和重要的医学著作。象隋朝的医学大家巢元方、许智藏,唐朝的名医许胤宗、张文仲、韦慈藏、孟诜、孙思邈,以及医学名著如隋朝甄权所著《脉经》、甄立言著《古今录验方》和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皆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唐朝政府十分重视医药学的古籍整理和研究,曾由宫廷主持编修一部药物学著作,总结了一千多年来我国药物学的知识,并由各地征集实物标本,绘制成图,成为一部图文并茂、反映我国自上古至隋唐时期药物成就的专著。这部书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编修完毕,取名《新修本草》(后人名曰《唐本草》),共载药物844种。这是我国古代由国家颁定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意大利佛罗伦萨政府颁定的药典(1494年)和德国纽伦堡政府颁定的药典(1542年)要早八、九百年。
孙思邈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贡献最大的医学家。
因为孙思邈医学经验丰富,而又虚心好学,所以他在医药学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营养病学上,他首先提出了碘质缺乏病和维生素缺乏病的原理。指出“瘿瘤”(即甲状腺肿大)是由于长期吸用不良水缺碘的缘故,他建议用含碘较高的昆布、海藻、鹿靥(鹿甲状腺)等等来治疗;而夜盲病(当时谓之“雀目”)的患者,和脚气病的患者,则是缺乏维生素的缘故,他主张用含大量甲种维生素的动物肝脏来治夜盲症,所谓“牛肝明目”等等,还主张用含有乙种维生素的杏仁、防风等治疗脚气病。而欧洲人第一次论述脚气病却晚到1642年,孙思邈这方面的成就比欧洲早一千年。
中医和西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因此它们的祖先不是同一个人。
中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医学家,如战国时期的扁鹊、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唐代的药王孙思邈等。中医注重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强调通过自然疗法和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西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医学家,如希波克拉底和盖伦。西医注重通过科学实验和病理学来研究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强调通过使用药物和手术来治疗疾病。
虽然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和理念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而发展起来的。
扁鹊(公元前五-四世纪)
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诞生於山东长清县。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精於切脉、望色、听声、问诊,尤擅长於推究病源。对导引,吐纳和气功等各种健身祛病之法各有建树,著述多以失传现存《难经》等都后人托名之作。
葛洪(二八三-三六三)
晋、医学家。炼丹行家,道教理论家。对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行等著造诣精深。著述包括天文、潮汐、军事、兵法、人物传记、杂记、气功等是世界制药化学的先躯。现存所著《肘后储急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对肺结核、麻风、天花、恙虫病等世界最早的记载,开创了中医传染病学和临床症学的先河。
华佗(约公元145-208)
东汉末医学家。义名 字元化,诞生於安徽毫县。精通内、外、妇、儿各科。熟练的掌握养生方药、针炙和手术等治疗。首创药物全麻术,被尊奉为外科之鼻祖。创立的《五禽戏》养生功,流传至今。著书已佚。现存《中藏经》等是后人托名之作。
皇甫谧(二一五-二八二)
魏晋问医学家、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诞生於甘肃平凉县西北朝那镇。博学多才,对经史各家及文字史等都有很高的造诣。他还是我国第一个研究人口问题的学者。中年刻苦钻研医学,编著的《针灸甲乙经》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是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李时珍(公元1518-1593)
明医学家,字东壁号濒湖。湖北蕲春人。着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所著《本草纲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称作“东方医学的巨典”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等流传於世。
钱乙(公元 1020 -1101)
宋著名儿科医学家。字仲阳,山东东平县人。曾任太医丞。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以儿科造诣最高。被尊为中医儿科鼻祖。著述多已失传,谨有《小儿药证直诀》流传至今。书中载述的五脏补泻诸万为后世医家广为采用。
孙思邈(五四一-六八二)
唐、医学家。陕西耀县孙家塬村人。对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则、药物、方剂等基础理论,以及临床各科的诊疗方法等均有精辟的论述。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丰富了中国医学宝库。
叶天士(一六六七-一七四六)
清、医学家。名桂号香岩,江苏吴县人。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并有重要的建树,尤其对一些疑难重危病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著《温热论》对温病的理论、诊断、和治疗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是温病学的奠基人。后人根据叶氏所存医案整理成册,还出现了一批托名著作。
张仲景(生卒年月不可确考)
东汉末医学家名机,诞生於河南南阳县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经后人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分论外感热病和内科杂病。所倡六经分证和治原则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闲宝践的基本准绳。
朱丹溪(一二八一-一三五八)
元医学家,名震亨、字彦修诞生於浙江羲与县赤岸镇在学术上强调养阴和泻火二法,被称为“养阴学派”的鼻祖对火症的治疗有精辟的论述在熟性病的治疗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植。著有《局方发探》、《格致馀论》、《素问纠略》、《本草衍羲补遗》、《伤寒辨疑》、《外科精要发探》等。
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 。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医中之圣方中之祖的人是张仲景,其在医学领域的成就有将常见病分成外感和内伤、确立了中医临床诊治原则和体系等。
1、将常见病分成外感和内伤
在“勤求古训”,精研经旨,结合临症的基础上,张仲景将常见病分成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指各种急性热病,张仲景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主要被归拢在《伤寒论》中;内伤泛指各种慢性病、病后虚弱状态及外感热病急性期过后等的情况。这方面的论治经验主要被编在《金匮要略》中。
2、确立了中医临床诊治原则和体系
张仲景则以“辨证论治”为中医临床诊治确立了原则和体系。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治学的核心和基石,也是重大的特色和优势。张仲景对外感热病以“六经”辩证统领之,对内伤杂病则以“脏腑”辨证为纲领。
中医的优势:
1、副作用小:中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药物配比,并且配比的药物会存在相互制衡的效果,充分解决了大部分中药材的副作用问题。
2、有效成分不容易缺失:由于中医在配比方剂进行熬制的时候,是直接使用中药材,所以在制作的途中也就很少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这种时候有效成分就不容易丢失。
3、历史悠久:中医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并且有各种各样的中医中药书来进行参考,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所以在对于药物的使用上就可以从记载的方剂中得到启发。
‐张仲景
中国第一部法医学典籍,是哪个人撰写的?
本文2023-10-18 02:36:4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