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可以中医治疗吗?
目前治疗特发性震颤的西药很多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是单纯的达到治疗震颤的目的而已,但是停药之后患者会有很强烈的依赖性,副作用很大,对病情的发展是没有什么抑制作用。停药之后很容易让病情开始反复,还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重病情,所以很多患者都比较排斥西药治疗。建议特发性震颤患者朋友们可以选择采取中医治疗的方法来帮助治疗疾病。
特发性震颤在中医上认为是因为五脏出现了亏损,导致肝肾亏损严重,肝风内动所引起的。治疗上面一定要滋肾养肝,让亏损在最大程度上面得到很好的矫正,震颤也自然会得到缓解。常用的治疗特发性震颤的药物主要有普萘洛尔和阿尔马尔都是治疗震颤的一线药物。虽然现在可以有效地控制震颤,但是震颤正常来说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进行加重,特发性震颤的药物都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建议采取药物治疗特发性震颤的时候,需要的时候再吃药,不需要的时候可以不吃药。
一些特发性震颤经常是从儿童期开始的,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慢慢地出现明显的情况,震颤的原因不是很清楚。震颤是不由自主,而且有规律的抖动,是因为肌肉反复的收缩和松弛引起的,这些症状属于生理性的震颤大多数的震颤都是因为太轻微所以不被察觉,运动性震颤出现在运动之后,静止性震颤在肌肉休息的时候就会出现,也就是在病人完全松弛的情况下出现震颤。
特发性震颤唯一症状就是出现震颤,但是也有报道会出现一些语调或者步态上面出现异常的情况。患者震颤一般都是从上肢开始,会影响上肢,双侧上肢,也可能影响单侧上肢。当你的上肢受到影响之后,震颤发展到头,脸部,舌头,下颔部。还会累及躯干双侧下肢的人比较少见。治疗期间患者一定要注意生活上面的一些问题,比如不要喝酒,适当吃一些五谷杂粮,加强身体锻炼。
特发性震颤可以选择中医进行治疗,而且中药在治疗这个疾病有着很好的效果。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所用的中药,常是八珍汤或是补阳还五汤等方剂,会加重一些黄芪的用量。这是因为患有特发性震颤的人,有很多会出现气血不足的症状,而在这一症状上黄芪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除以上方剂之外,也可以采用针灸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特发性震颤的治疗也会有较好的疗效,人体内的脏腑和气机通过针灸的治疗,所得到的治疗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在临床上引起震颤的原因有很多,中医治疗震颤,疗效不明确,所以患上了震颤麻痹,建议最好能够到医院去看神经内科医生。
根据不同原因导致的震颤,选择的药物也是不同的,比如,一个老年患者,震颤有一段时间了,并且伴随运动迟缓,伴随嗅觉减退,像这种情况,一般需要考虑帕金森病引起来的震颤,如果是帕金森病引起来的震颤,一般建议口服美多芭或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但是如果是特发性震颤,症状比较严重时,建议患者可以口服心得安控制震颤中医治疗震颤的方法一般是从食疗和药疗两个方面来进行的,首先要明白震颤的原因是因为五脏的亏损而引起的症状,在中医看来特发性震颤是因五脏亏虚,采用“祛风除震疗法”通过补益肝肾,加强日常防护也很重要,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桔子、橙子、柚子、猕猴桃、西红柿等,可以多吃花生、核桃、豆制品、动物肝脏等有好处。出现不适及时就医,不要私自滥用药物。
中医治疗震颤的方法:
1中药治疗。有针对性的选择中药内服,可以改善本病的症状。如肝肾阴亏见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四肢腰膝酸软无力者,宜选用大定风珠(白芍15克、干地黄15克、麦冬10克、阿胶10克、龟板10克、牡蛎20克、炙甘草10克、鳖甲10克、麻仁10克、五味子50克、生鸡子黄1枚),滋补肝肾,育阴熄风。
2体针疗法。取百会、风池、肝俞、肾俞、合谷、三阴交、太冲等穴,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间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头针疗法。选顶中线、顶颞后斜线,用毫针刺并接通电针(或激光针、微波针),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4药膳调养。震颤麻痹日久者,可用鸡头羹粉进行调养,制作方法:芡实米50克研粉,羊脊骨一副带肉,先煮羊脊骨熬取汁,再将芡实米粉调入汁中,酌加姜、葱、酱油佐料调和,煮热食之。
头晕目眩,耳鸣不聪者,可自制桑仁粥(鲜紫桑椹60克、糯米60克、冰糖少许),方法是:先将桑椹洗干净,然后同米入搪瓷锅或砂锅共煮成粥,入冰糖煮化,忌用铁器,粥煮好后温服,日1~2餐。
5单方验方。患者亦可根据具体情况,经常服用天麻丸,每次4粒,日服3次;杞菊地黄丸,每服6~8粒,日服2次。还可用蜈蚣、全蝎等量,洗净烘干,研细面,每服3克,日服3次,以温水送下
1阴虚风动型:主证为头摇肢颤,不能自止,肢体拘急强直,腰膝酸软,耳鸣,头晕头胀,口千舌燥,或面红,急躁易怒,或项强不舒,舌质红,少苔或苔黄,脉弦、弦细或弦数。
2阳虚风动型:主证为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3气血不足型:主证为筋脉拘急震颤,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动作困难,自汗头晕,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细。
原发性震颤也称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多于中老年发病,主要表现为上肢或下肢不自主颤抖。该病可始发于单个肢体,逐渐发展至四肢,亦有伴头部摇动、说话颤抖者。多表现为四肢远端不自主震颤,以站立时或精细动作时颤抖加重,行走及运动幅度大时减轻或消失为发病特点。部分患者头部摇动、说话颤抖。30%~50%的ET患者有家族史。原发性震颤是良性、家族遗传性、单症状性疾病,呈缓慢进展、可能与家族遗传相关的复杂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十至数十年后丧失劳动能力,严重者因手部和上肢震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头摇不已、手颤不能进行持筷挟食,影响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需要人照料。目前,西药以β受体阻滞剂和抗癫痫药为主,这些药物都是暂时控制症状,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治疗,效果不理想,且都存在不同的副作用。原发性震颤属中医学“颤震”“颤振”“颤掉”“身振摇”范畴,主要认为本病与“内风”有关,采用辨证论治,具有较好效果,简介如下:
1.肝郁化火,风阳内动:头部摇摆不定,或伴有肢体颤动不能自主,常伴肝火上炎。治宜育阴潜阳,给予六味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热互结,内风扰动:肢体颤振麻木,头摇不定,声音发颤,常伴痰热症状。治宜清热化痰,息风止颤,给予导痰汤加味。
3.瘀血内结,络损风动:肢体挛急、颤抖等,手足运动迟缓不灵活,肢体僵硬,伸屈不利,可伴有局部刺痛血瘀症状。治宜逐瘀通络,养血息风,给予通窍活血汤加减。
4.气血亏虚,脾虚风动:手足颤抖,动作缓慢,肢体困倦乏力;或兼有麻木、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腹胀便溏等症,益气养血,健脾定风,给予六君子汤或八珍汤加减。
5.髓海不足,肾虚风动:年高体弱,头摇动,双下肢或四肢颤抖;伴有见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等。治宜益肾生精,给予龟鹿二仙膏加减。
6.脾肾阳虚风动:身体振振摇动,伴形寒肢冷,遇寒加重,温暖则缓,治宜健脾温肾,给予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速。
7.肝肾阴虚风动:手足指蠕动,伴口咽发干,皮肤干燥,形体消瘦,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息风止颤,给予二甲复脉汤加减。
8.风寒湿侵:多发病急骤,手足颤抖,常兼有肢体疼痛,治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痉,宜加五积散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因本病以动风为发病关键,各型均宜加入磁石、地龙、蜈蚣、全蝎、羚羊角等息风止颤之品。
特发性震颤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病情进行分类分型,然后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这样的治疗效果才能令人满意。所以特发性震颤不是随便使用一种方法就可以治好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的疗法对症治疗。
1
通窍活血汤是一种以通窍为主的活血、散结方剂,药物成分为赤芍、红枣、红花、川芎、桃仁、老葱等,诸药合用可有效治疗特发性震颤等病,改善患者震颤不适的表现。患者每天服用两付,连续用药2-3天可起到满意的疗效,从而
2
舒肝止颤方剂适用于特发性震颤的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等表现,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方由生地、白芍、石斛、麦冬
3
黄连温胆汤由枳实、半夏、川连、竹茹、陈皮、甘草等中药成分组成,诸药加入到清水中
震颤可以中医治疗吗?
本文2023-10-18 02:47: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