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的古诗30首(关于清明的古诗30首简短)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关于清明的古诗30首(关于清明的古诗30首简短),第1张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关于清明的古诗30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关于清明的古诗30首简短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小学清明节的古诗

小学清明节的古诗30首

小学清明节的古诗30首,我们小学的时候会学很多的古诗,特别是学习到非常多有关节气的古诗,比如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相信每个人都背诵过,那么关于清明节的故事还有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小学清明节的古诗30首。

小学清明节的古诗1

1、《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3、《破阵子·春景》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4、《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5、《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高启: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6、《清明日对酒》高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7、《清明日》温庭筠: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8、《清明》王禹为: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9、《鹊踏枝·清明》冯延巳: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10、《青门引春思》张先: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11、《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12、《忆少年·年时酒伴》曹组: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13、《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柳永: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14、《清明夜》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15、《渔歌子·柳如眉》魏承班: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16、《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朱淑真: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17、《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18、《寒食野望吟》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19、《寒食寄郑起侍郎》杨徽之: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20、《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赵令_: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

21、《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晏几道: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22、《郊行即事》程颗: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23、《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辛弃疾: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24、《清明日独酌》王禹为: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25、《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26、《蝶恋花·春暮》李冠: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27、《清明呈馆中诸公》高启: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28、《清明即事》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29、《喜迁莺·清明节》薛昭蕴: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

30、《鹤冲天·清明天气》杜安世: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

小学清明节的古诗2

1、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

韩_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4、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5、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6、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7、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8、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9、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0、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11、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小学清明节的古诗3

1、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2、赏芳时节清明日,清明把酒释别愁。——《清明祭诗》

3、朝听细雨润门扉,年年一度送春回。——《清明祭诗》

4、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5、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_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6、熟睡起来,宿酲微带。——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7、困人天气近清明。——苏轼《浣溪沙·春情》

8、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9、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10、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沈_期《寒食》

11、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12、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13、撩乱春风惹杏花,断送清芬到天涯。——《清明祭诗》

14、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寒食》

15、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小学清明节的古诗4

1、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2、行云去后遥山暝。——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3、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4、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5、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6、窗中草色_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7、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8、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9、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_《夜深》

10、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王建《寒食》

11、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2、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王建《寒食》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4、更萧萧、陇头人去。——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5、绿云蔽日树输_。——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16、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17、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18、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9、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20、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大全

1、清明即事,唐代:孟浩然

原文: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译文: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郊外微风拂柳一片葱翠一片。落花飞舞芳草齐齐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成双成对的蝴蝶嬉戏不已。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

2、清明夜,唐代:白居易

原文: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译文:清明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独自在回旋的走廊走走停停,听着远处弦管乐声默默欣赏着院中盛开的花。

3、苏堤清明即事,宋代:吴惟信

原文: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译文: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享受这静谧时刻。

4、壬戌清明作,清代:屈大均

原文: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译文:阵阵轻寒,弥漫在清晨,片片阴云,笼罩在暮色时分。愁闷里,竟然未觉到春意已沉。落花滴泪,是因有风雨的侵临,啼鸟无情,此事自古而今。

故国的江山啊,突然称为梦寐,中华英杰人物又一次消沉。那醉梦独醒的猛士啊,四海之广,却无处可以立身,年年的寒食,徒然上我客子之心。

5、清明日,唐代:温庭筠

原文: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_,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译文: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飞舞,色彩斑斓,犹如在画扇中一样。桃树满园,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红遍了田野。人们兴冲冲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领略到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

骄傲的马匹在帐帏旁昂首嘶鸣,鸡群从刚打开的笼子里争先恐后地窜出来,“咯咯咯”地叫着,四处觅食。不知是谁瞄准鸟儿在发射飞弹?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在房顶上宛啭鸣叫,仿佛说:人们啊,请不要伤害我们,不要破坏大自然的和谐吧!

描写清明的古诗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描写清明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清明日对酒

作者: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2、清明即事

作者: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3、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作者: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4、长安清明

作者: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5、折桂令客窗清明

作者: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6、朝中措清明时节

作者: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7、清明

作者:王禹_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8、清明夜

作者: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9、壬戌清明作

作者: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10、清明日

作者: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_,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11、喜迁莺清明节

作者:薛昭蕴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12、《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13、《寒食》

唐·韩_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4、《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15、《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16、《清明日》

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_,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1、《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元卢挚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

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白话译文

飘飞的柳絮和飘零的梨花交互掺杂在一起,天地间便一片迷迷蒙蒙,狗在柴门边上一个劲狂叫,小燕也在茅草屋的屋檐上呢喃仿佛在进行沟通。

老瓦盆的边上,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在吃饭,其乐融融。

桑树柘树的外边,女孩刚刚荡完秋千正在休息,满是纯情。她梳着两个抓髻的上面斜插着花枝,一双媚眼顾盼多情。

她盯盯地看了很长时间,可能会赞叹我这个赶路的人,在马上还在吟咏诗文。

2、《小寒食舟中作》——唐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白话译文

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皮几,席地而坐,乌皮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

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

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

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有一万多里,蓦然生愁。

3、《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白话译文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

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4、《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唐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白话译文

洛阳龙门的一夕雨近晚渐渐歇止了,春天的节气来临,使汝穴不断生风。

官路上只闻得数声鸟啼,令四周更显静肃,在塌毁的墙垣缝隙中,几朵野花盛放,妆点着此处的空寂。

如今想要去仕宦为官,却惭愧才能不及当时的同辈俊秀。只好归隐,效法江湖上无拘无束的老渔翁。

往昔所交游的知心好友至今皆已不能相见,只有抱着惆怅的心情,徘徊在洛阳城东。

古代的清明与现如今的清明意义相同。清明节并没有具体的时间。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是中国汉族的节日,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提到清明,这首儿童时代就熟记的诗一定不能缺席。清明节是历久千年的重要节日,有很多习俗一直都保留下来,比如说清明节扫墓、踏青、蹴鞠、放风筝等。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节习俗之,踏青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

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清明节习俗之,荡秋千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之一。

秋千的历史很古老,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秋千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唐代时,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到了元明清三代,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所以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荡秋千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清明节习俗之,蹴鞠、斗鸡

“白打钱”指的是玩蹴鞠游戏,优胜者受赐金钱,也说白打钱指斗鸡。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斗鸡

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

清明节习俗之,放风筝

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放风筝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节习俗之,祭祀

清明节祭祀、扫墓似乎成了现代清明节的重头戏,清明节扫墓是对逝者的思念与尊敬,让活着的人要懂得感恩。可是清明扫墓有很多禁忌是不容忽视的。

比如身体不佳者避免扫墓、不可在墓地拍照、忌穿大红大紫等等,但是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是文明祭祀。

古代的人是怎么确定哪一天是清明节的 一、时间确定:

在古代,不同地区,清明节时间不同:

1、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2、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

二、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前二天为小寒食。

三、清明节时间范围: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 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四、史书记载: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到底是哪一天 清明节是根据二下四节气来推算的所以不一定每年的清明节都是4月4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就在清明那一天,每年的清明大致都在阳历的4月4日至4月6日那天。节气的划分是根据太阳跟赤道的角度来定的,因此农历也没有一定的日子。2009的清明节还是4月4日,2010的清明节是4月5日2010年清明节放假时间:4月4日至5日放假,共3天。 其中,4月3日(星期六),4月4日(星期日)照常公休。4月5日(星期一,农历清明当日)为法定节假日。

古代清明是哪一天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中国传统从清明起的15天内每隔5天分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与除、盂、九三节并称中国传统节日四大祭祖节日。清明节为台湾、中国大陆、香港等地唯一根据农历节气而定的休假日,在澳门则还有冬至。

清明节农历什么时候? 2016年4月4日 农历 二月廿七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每年的清明节究竟是哪一天 新华字典后面有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

立春

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

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有关起源?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 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 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

清明节的由来及时间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 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 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

清明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播春种的好时节。

清明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晋文公将 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 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

古代的清明是什么时候清明时节雨纷纷古代的清明节 古代清明和现在的日期是一样的,清明是根据农历来定的日期,而农历是古时候就有了的

关于清明的古诗30首(关于清明的古诗30首简短)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关于清明的古诗30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关于清明的古诗30首简短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小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