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文明的诗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3收藏

古代关于文明的诗句,第1张

1 关于文明的古诗句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3、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4、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5、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6、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7、魏徵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8、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扩展资料: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

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对精神文明特别是其中文化建设起决定性作用,物质文明的性质为生产方式所决定。2、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

参考资料:

-文明。

2 有哪些描写文明的古诗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3 关于“文明”的诗句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

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

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

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为人结白皙,

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

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

4 文明的诗句

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精神财富、发明创造。

智慧生物为更好地认识世界而团结协作,就构成了文明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文明存在的前提是智慧生物。

要素:哲学——人类思想的荟萃;宗教——人类心灵的寄托;艺术——人类对万物之美的诠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8、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1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5 关于礼仪的古诗词

文明礼仪名言名句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2、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3、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4、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

5、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6、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8、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

9、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10、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11、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1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4、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15、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16、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17、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8、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19、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6 古代诗人关于文明礼仪的诗歌

九歌 礼魂 屈原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1]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奉和皇帝上( 一作丘 ) 陈子昂

大君忘自( 一作物 )我。

应( 一作膺 )运居紫宸。

揖让期明辟。

讴歌且顺人。

轩宫帝图盛。

皇极礼容申。

南面朝万国。

东堂会百神。

云陛旗常满。

天庭玉帛陈。

钟石和睿思。

雷雨被深仁。

承平信娱乐。

王业本艰辛。

愿罢瑶池宴。

来观农扈春。

卑宫昭夏德。

尊老睦尧亲。

微臣敢拜手。

歌舞颂维新。

君子行 齐己

圣人不生,麟龙何瑞。梧桐不高,凤凰何止。

吾闻古之有君子,行藏以时,进饲蠹骸H俦匚

7 关于文明的古诗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谁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8 关于文明的诗句

九歌 礼魂 屈原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奉和皇帝上( 一作丘 ) 陈子昂 大君忘自( 一作物 )我。应( 一作膺 )运居紫宸。

揖让期明辟。讴歌且顺人。

轩宫帝图盛。皇极礼容申。

南面朝万国。东堂会百神。

云陛旗常满。天庭玉帛陈。

钟石和睿思。雷雨被深仁。

承平信娱乐。王业本艰辛。

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

卑宫昭夏德。尊老睦尧亲。

微臣敢拜手。歌舞颂维新。

君子行 齐己 圣人不生,麟龙何瑞。梧桐不高,凤凰何止。

吾闻古之有君子,行藏以时,进饲蠹骸,俦匚煜氯伲,耻必为天下耻。苟进不如此,退不如此,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取荣名而自美?。

9 有关文明的诗句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 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 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 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为人结白皙, 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 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1、《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主要注本有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李塨《中庸传注》、戴震《中庸补注》、康有为《中庸注》、马其昶《中庸谊诂》和胡怀琛《中庸浅说》等。

2、《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019年2月报道,从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包括《春秋》在内的儒家经典及其训传。

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4、《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5、《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古代文史典籍

1、《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中庸》: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3、《孟子》:《四书 》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4、《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5、《三字经》: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我们每一位龙的传人都应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医学而感到骄傲,为我们的杰出的祖先而感到自豪,并为沉睡了两百年的祖国中医的现代化及世界化而做一些诚挚的努力, 因为仅有极少数人的努力是不足以推动这个伟大的事业的!所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古代思想文化典籍有哪些吧。

 古代思想文化典籍有哪些

 简介

 四 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古代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五 经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古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在统治阶级的倡导下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经典,也是衡量"君子"礼仪文明的社会标准。六 经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十三经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三字经三字经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学者陆续增补,至清初的本子为一千一百四十字。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全部用三言韵语,便于儿童诵读。句法灵活丰富,语言通俗易懂。自编成后广为流传,一直使用至清末民初。千字文千字文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梁武帝大同年间编成。全书将一千个字,编为四字一句的韵语,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无重复的字。自隋代开始流行,至清末一直被广泛用作儿童识字课本。宋代以后,有种种续编和改编本,但都没有旧本流传得广泛、长久。千家诗千家诗旧时蒙学读物。有《新镌五言干家诗》《重订千家诗》两种,前者题王相选注,后者题谢枋得选、王相注,所选均七言诗。两种选本都分绝句、律诗两部分,大都为唐、五代、宋作品,宋诗尤多。因入选之诗浅近易解,所以流传较广。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诗歌总集。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实选唐诗三百十首,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及乐府诸体排列。选编的原意,本作为家塾课本。所选诗作大都艺术性较高,便于吟诵,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编选的一部历代文章总集,共十二卷。全书收录自东周至明末的文章二百二十二篇,以朝代为序排列。选文多慷慨悲愤之作,语言琅琅上口。每篇的简要评注,颇有见解。是清代以后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古文选本。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干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史 记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该书取材颇富,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史事。文笔优美生动,结构严谨,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作者所创的纪传体例为历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沈括和《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北宋时代的沈括所著。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一位以博学著称的科学家。对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技术、历史、考古等各门学问都有深入研究。沈括一生在各地为官,积极参加王安石的变法,也是一位政治家。1088年他奉旨可以任便居住,后定居于京口(今江苏镇江)的梦溪园内。1095年病故于此园,终年65岁。他一生论著甚多,仅据《宋史·艺文志》所录就有22种,共155卷,但现在有传刻本的仅有《梦溪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长兴集》19卷等。其中《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在梦溪园中将他一生所见所闻和研究心得以笔记文学体裁写下的著作。书中关于科学技术的条目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气象、物理、化学、冶金、兵器、水利、建筑、动植物以及医药学等广阔的领域。其中有不少对当时科学技术的忠实记录,还有沈括本人深入钻研的科学成果,是中国科技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李约瑟教授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在天文历法方面,沈括注重观测的思想贯穿于他的天文研究中。1074年沈活分别对测量天体位置的浑仪、测量时间的浮漏和测量日影长短的景表这三种天文仪器,提出了改进意见和设计方案。沈括在奉命兼任司天监职务时,曾亲自推荐精于历术的淮南人卫朴于1074年修成奉元历,并于1075年起颁行。沈括大胆主张使用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十二气历,即以“十二气为一年”,以立春为一年之始,“大尽三十一日,小尽三十日”,“一大一小相同,纵有两小相并,一岁不过一次”,这样,可以做到“岁岁齐尽,永无闰余”。他的建议十分简便科学,比现行的公历――格列高利历还要合理。  在数学方面,沈括主要研究了“隙积术”和“会圆术”等。隙积术属于求解垛积问题和高价等差级数求和问题,对此,沈括创立了一个正确的求解公式。会圆术是一个已知弓形的圆径和矢高求弧长的问题。沈括推得求弓形弧长的近似公式。之后,元代的王恂、郭守敬在修改历法制定授时历中就利用了沈括的这个公式。  在物理学方面,沈括通过纸人实验发现了“共振现象”,他还亲自做凹面镜成像实验。用实验探讨阳燧引火的原因。对古代的透光镜作过细心的观测和研究。  在地学方面,沈括对地形地貌2和了大量的观测研究,指出泥沙的淤积作用是形成华北平原的真正原因。他首创的立体地图很快得到推广。  在医药学方面,沈括根据实物,对药物名称做了大量的证同辨异工作,并注意收集验方,编有《苏沈良方》15卷。他在实地考察、仔细观测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合理的逻辑推理方法,从自然界引出符合科学的结论。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最灿烂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 同时,也是中华传统医药学的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经典。《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 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令人颇感惊讶的是,中华先祖们在《内经》里的一些深奥精辟的阐述,虽然早在2000年前,却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正试图证实的与将要证实的成就。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医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无不刻苦研读之, 深得其精要,而终成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医圣。《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试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 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 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 中国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所以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弟子规》是什么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学《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他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谁学的小孩学的。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北京弟子规教育培训中心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1、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贡

释义

贫困却不奉承别人,富贵却不骄横。怎么样

2、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释义

简朴的人和奢侈的人各有所报。 简朴的人和奢侈的人各有所报。

3、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

释义

不惦念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会出现的危难,警惕奢侈践行简朴;这样砍掉树木的根然而希望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流水长久。

4、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司马光

释义

如果生活奢侈就会增加贪欲,贪欲多了,就会为追求富贵生活徇私枉法,最终招来祸患。

5、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释义

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

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

古代关于文明的诗句

1 关于文明的古诗句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2、...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