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紫禁城怎样防火?古代建筑防火措施介绍
对于古建筑来说,如何做好防火措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毕竟这是属于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其实防火这件事在中国古代就已经非常受重视,因为我们古代的建筑都是用木头做的,一旦起火又没能及时控制火势,房子很有可能会被全部烧毁。像紫禁城这么大的皇宫,在明清时期究竟是如何防火的呢?当然古人也想了很多办法,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紫禁城也曾经历过火灾
紫禁城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防火历来是个大难题,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清帝溥仪1924年离开皇宫的五百多年间,有据可查的大大小小火灾有四五十起,其中雷电等天灾引发的大火有三十多起。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酝酿迁都,然而不巧的是四月初八,新修成的皇宫遭雷击引发大火,三大殿尽数被毁。当时正值迁都风波,而雷击被视为上天的警告,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成祖还被迫下诏检讨过失。《延禧宫略》中那样的雷击场景在明清宫殿中可是真实上演过的。
宫中由于生火等人为原因引起的失火则是另一个主要原因。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二十一日,乾清宫突发大火,时值初冬天干物燥,一时火势冲天,乾清宫毁于大火,宫中藏书俱毁。事后调查发现,火灾由掌火太监郝世通用火不慎引起,当时宫内取暖使用过的煤炭复燃,熏灼木隔引起火灾。此事也引得死里逃生的乾隆帝震怒。
另一件颇为传奇的火事发生在光绪帝大婚前,光绪十四年冬,正值大婚筹备之际,宫中贞度门突然失火,火势迅速迅速蔓延至太和门、昭德门。由于大婚定于一个多月后,而按仪制皇后从大清门入宫,将经过太和门,如今太和门被毁将耽误大事。这件事可让人伤脑筋,为保证婚礼如期举行,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搭一座临时门!于是,靠着记忆和能工巧匠的智慧,赶在婚礼前搭起了一座临时的彩棚,总算把婚礼给应付了过去,不过这件事似乎也成为光绪帝后不合的一个预兆。
(二)宫中的防火措施
明清紫禁城的数百年中,防火一直是件大事,为了适应宫中生活等的需要,也总结摸索出了一套防火的办法,许多防火设施今天还能见着呢。
(1)太平缸
去过故宫的一定会见过故宫宫殿周围的大缸,它们就是太平缸,也称吉祥缸,一般有铜缸和铁缸两种,它们的功用便是防火。缸中常年备储清水,一旦宫中失火,便可取水扑救。按规定缸中的水每日添加,内务府每五天检查一次水缸储水情况。
(紫禁城的太平缸)
(2)藻井与金鸱
在紫禁城建筑中会注意到有这么一个东西,它是由八角形、四边形小木构件在竖向层层收缩形成,中间伸出一个龙头,嘴含黑球,这便是藻井,取得象征水的寓意防火。
另外在故宫太和殿、保和殿等主要殿堂的正脊上有一种形状像鸱尾的装饰物,这称为金鸱,它的防火之意早就用了,据李诫《营造法式》记载,汉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做其象于屋,以压火灾。
据曾到过中国的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列·戴马甘记载,金鸱有类似避雷针的防雷电作用,在他的《中国新事》中写道:中国屋脊两端,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头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一条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样巧妙的装置,若遇雷的电流,就以龙头沿线下引地底,以免房屋遭到破坏。这样的设计不可谓不精巧了。
(3)建筑的防火设计
出于防火考虑,宫殿设计采用硬山式黄琉璃瓦屋顶,周围则是厚重的砖墙,不露出容易引火的木构件。而由于紫禁城建筑群密度较大,后各殿院内的连廊逐渐取消,在东西六宫则用山墙作为防火隔断。
(三)宫中防火队
除了硬件设施上的设计,在明清时期紫禁城中还设有专门的消防队。明代皇宫防火由锦衣卫负责,太平水缸和掌火安全也有专门太监负责。清康熙年间因太和殿失火,专设火班加强防火工作。光绪三十一年,北京设立巡警总厅,下设有消防处,紫禁城外围的皇家消防队划归警厅管理,但皇宫中仍保留有消防队。
今日的故宫对外开放之后,人来人往的密集参观客流,防火工作仍是重中之重,在纪录片中,故宫的老师傅们反复强调,宫中禁烟是底线,为了抽上一口的他们可得千辛万苦跑出去呢。不过正是这种防火意识让我们可以更好保存欣赏故宫之美。
1 适当提高票价
2 每天限制人数 到达一定数量不许卖票
3 在学生中普及保护故宫这样文物的概念 宣传文明游览
4 提高违反规定的罚款
5 重新明确故宫游览条例和相应处罚措施
6 加大故宫巡查 监督游人文明游览
7 从媒体公益广告角度教育大家保护故宫
故宫已经有了将近600年的历史,据说明年就已经到达了故宫的600周岁,这座古老的宫殿,他已经真的很衰老了,他需要一定外在条件的保护,如果说不是我们建国之后对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以及后来不断的重视,恐怕也不能保存完整到现在。
故宫大门上面的铁疙瘩,有一个名字叫做门钉,它是类似于钉子一样的东西,然后它的头比较圆润,钉在了大门上,起到一种装饰的作用,在刚开始的时候这种东西是不需要进行特定的保护的,不过后来随着人们参观故宫的行为越来越感到匪夷所思,相关部门就不得不在上面弄一些玻璃罩来保护他们,因为人们认为故宫的这些铁哥的拥有福气,用手摸一摸就能沾到故宫的福气,这种行为虽然说没有什么科学道理的,就是有很多人愿意去相信。
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雕像,人们经常触碰的地方都掉漆了,现在非常的破旧,故宫的大门其实也是这样一个道理,相关部门这次也用玻璃罩把这个铁疙瘩照上,就是很大程度上起到保护它的作用,因为故宫毕竟已经有了快600年的历史,它的原有的各个部分已经变得没有那么坚固结实了,所以说需要外在的一定保护措施,未来让这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能够完整的保存下去,并且保存的时间更久就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在这个门钉上面照一些玻璃罩也是这样的起点。
故宫是北京旅游几乎必去的地方,虽然说有一部分是不允许对外参观的,但是我们仍然能够在故宫里面感受到那种公平的氛围,正是现在已经逐渐的商业化了,但是故宫仍然是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典建筑的代表性建筑,尤其是在下雪天故宫,更是给人一种庄严肃穆静谧安详的感觉。
探访北京故宫:历史的见证与文化的传承
北京,中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这里,有一条中轴线,沿着这条线,我们可以找到一座见证了中国历史变迁的建筑——故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的代表。它坐落在北京的中心,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一走进故宫,就会被它的宏伟气势所震撼。每一座建筑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在故宫的众多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午门了。午门高大雄伟,是故宫的正门。每当初一、十五的时候,皇帝便会在午门上颁发圣旨。在午门的两侧,还有五座楼阁,被称为“五凤楼”,象征着五方五行,寓意着天地之间的和谐。
除了午门之外,故宫的建筑风格也是独具特色。整个故宫按照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建筑风格以雄伟、庄严为主;而内廷则是皇帝和皇后、嫔妃们生活的地方,建筑风格以精美、细腻为主。每一座建筑都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如飞檐翘角、斗拱彩画、红墙黄瓦等,充满了中国文化的韵味。
在故宫的珍宝馆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如书画、陶瓷、玉器、青铜器等。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才情。
然而,保护故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故宫的历史悠久,历经沧桑,许多建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修缮、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博物院还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数字博物馆、虚拟展馆等,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到故宫的文化魅力。
总的来说,北京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发展,也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今天,当我们走进故宫,欣赏那些珍贵的文物时,不仅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保护故宫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份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故宫,让这份历史遗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故宫博物院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无需多言,上下五千年精华尽聚于此。因而,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基本上都是国宝级文物。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故宫所藏《清明上河图》就是我国一顶一的国宝级文物。如《清明上河图》这般璀璨国宝,也就是冰山一角。因而,故宫博物院的防盗措施自然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故宫博物院的防盗措施之强,也是与其被盗经历有密切关系。故宫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被盗事件,对于防盗措施格外重视。久而久之,故宫博物院的防盗措施也成为了一种标杆式的存在。那么,故宫防盗措施,究竟有多牛?
对于故宫的防盗措施,老梁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强调技术先进。老梁指出,故宫有四道防线,分别是人防、物防、技防、犬防。人防的主要成员是由240多人组成的保卫处,号称“天下第一警卫处”。不仅如此,故宫还有武警把守,各类便衣警察,防卫力度相当之大。
物防是什么呢?就是各类铁栏栅,一般人很难靠近。故宫的技防堪称一流,有红外线探测仪、1600个防盗报警器、3700多个防火报警器、400多个摄像头。至于故宫的犬防,也是一大特色,有一百多条警犬不间断巡逻。这四道防线构成了故宫的防盗措施,称得上是铜城铁壁。
老梁是一个评论家,对事物的评价都是基于整理素材,很难有专业的眼光。对于故宫的防盗措施看法,马未都另有说辞。马未都与老梁不一样,有两大特点:博物馆创始人、收藏家。毕竟,马未都建立了新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防盗措施自然一流,也曾方言“我的博物馆安保措施比故宫安全的多”。因而,他对故宫防盗措施的看法还是有一定专业性的。
马未都以多年从事博物馆工作的经验来看,认为故宫的防盗措施很“古老”,这么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年轰动一时的故宫失窃案,人家直接在墙上掏了个洞,把报警装置的线头给掐了,直接顺走了九件价值连城的文物。据此,马未都认为故宫采用的报警装置相对于西方博物馆来说,还是很落后的。
由此可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故宫的安保措施还是存在有问题的。但是事物是发展的,马未都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宫的防盗措施也是与时俱进的,最起码跟当年比肯定有很大的改观,可以说在故宫失窃案之后已经把四道防线升级为加强版。再者,故宫最大的“防盗措施”就是《文物保护法》,盗窃文物最高判处死刑。
综合来看,故宫的防盗措施还是很牛的。不管是老梁强调技术先进,还是马未都认为故宫防盗措施很古老,故宫的防盗措施依旧是很牛的的。正如故宫博物院老院长单霁翔所言,故宫是“一失万无”。因而,故宫的防盗没有一劳永逸,有的是常备无患。
第一是保护名城的核心内容。(看演示)这是北京城1000多年来城市遗址发展演变的位置图,这里有1000多年前的辽京都城,现在看到的是520多年以前的明清北京城,现在保存的就是明清北京城。北京城中轴建筑南起永定门往北,穿正阳门,进入皇城故宫,穿越景山,最后直达钟鼓楼。这个中轴线上分布了很多名城重要建筑,这组建筑在全城当中起整个城市的建筑均衡作用。
第二个措施是保护北京现在的城市轮廓,大家看到“凸”字形城市轮廓就是城墙城市轮廓,现在城墙不在了,如何体现城墙的位置,在南部有护城河,能反映出旧城所在的位置,在城的北部通过绿松桥方式,显示城墙原来的位置,使世人看到城市原来的轮廓。
第三个措施保护北京的皇城,皇城的面积有86平方公里是北京名城的核心内容,中间有故宫和皇家的一系列园林建筑,这是名城保护的核心。
第四个措施是保护北京成片的四合院和胡同,黄颜色就是划定的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一共划定了33片,这33片街区以皇城、故宫四周为中心,景山四周为中心,再有城北部,总面积是1974公顷,再加上440公顷的一般的平房区,这样的话,北京城目前保护下来的四合院要超过20平方公里。
第五个措施保护旧城里的文物建筑,里面有将近1000处的文物保护单位,都采取了保护维修的措施
1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 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俗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后历代相继凿建。洞窟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依次排列,南北长1600多米。其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现存已编号洞窟492个,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宋木构建筑5座。1900年于藏经洞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绘画作品5万余件。莫高窟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是我国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存墓封土高40米。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约25公里,外城周长约63公里。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现已挖掘四个坑,面积共25万余平方米。能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1927年开始发掘,洞内曾发现3个完整的头盖骨和一些残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化石的发现地。山顶洞人代表一万多年前新人的类型,是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又陆续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等新材料,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社会史极其珍贵的资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孔庙为我国最早、最大的祭祀孔子的祠庙。占地约10万平方米,殿堂466间。主要建筑物有金、元两代的碑亭、明代建造的奎文阁和清代重修的大成殿。孔府与孔庙毗邻,为孔子后裔直系子孙衍圣公住宅。孔林为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立有历代颂扬孔子的碑刻。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将工业遗产的保护纳入国家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同时,应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城市和地区的发展规划,调整完善工业遗产保护的各种社会关系。而制定工业遗产保护专项规划,是工业遗产保护的关键措施。西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的A.麦格斯(AlisonMaggs)先生认为:“为了找寻恰当的用途,人们必须首先通过制订包括管理政策在内的保护规划确定场所的重要意义。保护规划将有助于界定场所的文化意义,并将它与未来的有关问题相联系。政策也能为某一场所的恰当用途提供建议,这些用途必须考虑诸如法规控制和经济可行性等其他因素”。编制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应注意与保护年代更为久远的文化遗产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之间的区别。特别是工业遗产在材料和结构方面的特点,为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对经认定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业遗产应及时明确界定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并应针对机械设备、地下设施、地面构筑物、综合性建筑群以及整体工业景观制定相关保护规定,针对其未来适应性改动制定修复与合理利用导则。
希望采纳
清朝紫禁城怎样防火?古代建筑防火措施介绍
本文2023-10-18 03:51: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3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