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没发现海昏侯墓,盗墓贼为何能发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4收藏

考古专家没发现海昏侯墓,盗墓贼为何能发现?,第1张

考古专家的的工作是什么?在古迹进行考证,追本溯源。而盗墓贼的工作是什么?满天下找出古迹,进行挖盗。工作性质的不同,就决定二者之间没有可比性,毕竟咱们看到的所有考古专家做的工作都是听说哪里发现了可能是古迹的地方,然后他们才去进行保护性发掘。平时没事儿人家都关在研究所里面整理修复古物,怎么可能像盗墓贼那样到处跑,只为找古墓?所以海昏侯墓注定只能被盗墓者发现。

2011年,文物局接到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的群众举报,说发现有可疑人群整天很神秘,躲躲藏藏的,好像在到处找什么东西。考古学家们敏锐地发现,这极有可能是盗墓贼在找墓。于是他们立马组织人手,带着警察直接冲到了观西村,不仅抓到了几个盗墓贼,更被他们发现,这里可能存在着一处超级古墓。

经过几年的挖掘和考证,事实证明,这一处古墓的确规模巨大,前后占地一万平方米,里面埋藏着无数文物古董。而这个墓主人的身份,更让大家吃惊,他竟然是汉朝被人们嘲笑了无数年的汉废帝刘贺,在退位后成为海昏侯,而这一个墓,就被命名为海昏侯墓。

海昏侯墓到底有多令人惊讶?面积大就算了,墓里面的物品还被保存的相对较完整,而且几乎没有遭到太大的盗毁。而且其中的陪葬品的数量之多,种类之繁复,价值之珍贵,在历代的考古事件中,都是极少数。

整个海昏侯墓由两座主墓和七座陪葬墓为主,还有陪葬坑,地下陵园,甚至是一个完整的大型古代园林。迄今为止,发掘出一万多件珍贵的文物,包括成套的编钟,无数竹简木牍,十余吨五铢钱,各种青铜器和珍珠宝石。就连真人乘坐的马车和马匹都有五套,马车上面的几千件装饰品也全是金银器。还不说里面找出了最早的孔子像,最全的《论语》,最确凿的《史记》,最全面的《筑墓记》等等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料。

海昏侯墓的价值实在是太高了。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开始后怕,如此一座珍贵的古墓,差一点就被盗墓贼给祸害了。那为什么考古学家们没能比盗墓贼先找到海昏侯墓呢?

其实这真不怪考古学家们。他们大多都是在发现了有疑似古迹的地方,才会开始组织人手去对这个地方进行保护性发掘。如果这个地方没有被发现,或者是保存完好的,那么是不被允许挖掘和考古的。这是为了对古人和历史表示尊重。不是出于保护的目的,就决不能碰这些古墓。

而盗墓贼不一样,盗墓贼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并找到一切可能找到的古墓,然后打开它们,从里面**陪葬品,大发横财。他们只管破坏,不管保护。而且是一定要找到并且必须要破坏,不然就盗不到宝贝,养不活自己。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盗墓贼大多都是代代相传,一代人总结并归纳出一些盗墓手段和知识,再传给下一代。时间一长,他们所掌握的盗墓知识,绝对是非常惊人的。这就包括了各个大墓的可能安葬地点,包括了奇门遁甲,包括了风水星象,包括了各种历史资料和考古知识。说句不夸张的话,随便找一个有传承的盗墓贼出来,普通的考古学家根本比不过人家。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盗墓贼永远能比考古学家先发现古墓(海昏侯墓)的原因了。

关于刘贺为什么被汉宣帝封为海昏侯,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可能多数大致了解刘贺经历的人都会想当然的认为,“海昏侯”这个封号是不好的,它应该是与刘贺生前27天干下一千多件荒唐事,而招至废黜帝位的经历有关;应该是其为人昏乱,处事荒唐的代名词;也应该是汉宣帝有意贬低其人品差而刻意授此封爵给他。不过从大量历史资料记载看,我们稍微深入了解一下“海昏候”与古地名“海昏县”的渊源,就会明白其间的关节了。

其实,这个问题的逻辑可以简单理解,就是只要我们弄清楚“海昏侯”的封爵,是否符合西汉时因地而封的“郡县立国”封爵制度,如果符合那就排除了其它说法,如果不符合那就可能其中确实大有说道。

据史载,霍光死后,汉宣帝开始亲政,在面对前废帝刘贺时,汉宣帝认为当时刘贺被监控居住十几年,对他的帝位早已毫无威胁,所以为体现自己宽仁大度和不忘同宗之情,便下诏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封地就在当时的豫章郡海昏县(即今江西省境内)。《汉书》就记载,刘贺受封后,随即“就国豫章”,颜师古注中还说“海昏豫章之县”。由此可见,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是遵循依“郡县立国”原则进行的,应该并无贬损之意。

但“海昏”之名确实极易让人望文生“贬”义,那么,“海昏”之名到底是何来历和含义呢?这个说起来也比较复杂,我们只简单了解即可。汉代人所说的“海”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海并不一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说“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就是说汉代人所认为的海就是能“纳百川”的天然大池,也就是今天的很多湖泊在那时也被认为是海,海昏县的“海”应该是对鄱阳北湖的前身彭蠡泽的泛称。“昏”在此的渊源就更复杂一些了,有学者认为这里的“昏”应与“婚”相通,在古籍中有“妻父曰昏”之说,古代士人取妻习俗都是约定在黄昏之时进行,所以这里的昏与婚有相通之意,“妻父曰昏”的“昏”之前配上彭蠡泽的“海”,正可理解为海昏县之地实为天然大池彭蠡泽之“父母”,即其百川来源之发祥地。

所以,汉人定“海昏”之名并无后人望文而解的贬损之意,这样再回头看汉宣帝赐给刘贺的海昏侯封爵,当然也不可能是汉宣帝故意贬损他了,否则刘贺也不会等到数年后有人告发他不轨受罚,才窝囊得病而死,而可能早在受封“海昏”那一刻起就真的“昏死”过去了!

这个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文字材料,因为这个人的话是在西汉时期,那个时候已经有历史书描述,有一个是需要文字材料的,比如说是汉书之类的,而且文字材料对于那个时代的描述应该是比较详细的,通过文字材料也能够了解刘贺的一些历史,我觉得应该能够这样。

海昏侯的墓是怎么被发现的?

海昏侯墓是被人无意之间发现的。

海昏侯墓上面原本是一个村民的祖坟。但有一天一个村民发现了远处的山上有一个土堆在夜间堆得很高,后来他们前去看的时候,发现这个洞,并且在洞里面还有一些木块。于是他们报了警,警方研究后,就认为这是一个盗洞,并且可能是盗墓贼刚挖下的。然后他们就猜测下面可能有一个古墓。

然后相关的考古人员就根据史书的记载,发现南昌这几个地方的墓应该是在汉国时期的墓穴。而这里可能就是传闻的海昏侯的墓地所在。并且根据风水学堪舆学说来看,海昏童墓地所在地方的确是一个风水宝地。也幸好农民发现的早,这才避免了海昏侯墓里面的东西全部被人盗走。考古玩家们也对海昏侯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且幸运的是,由于盗墓贼的学识浅陋,他们把海昏侯夫人的墓看成了海昏侯本人的墓,因此海昏侯本身自己的墓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这对我国的考古来说是一大幸运之事。

海昏侯刘贺的墓葬之中的东西十分多,并且是超过了普通的封侯所应该享有的陪葬物品。这时候就有人问,难道他不怕被人责怪吗?因为他这已经越过了礼法了,是违法的事情。

其实海昏侯的身份十分显赫。海昏侯曾经因为当时的皇帝早崩,所以他短暂的成为了一个天子。因为他曾经有天子的身份,所以他的陪葬品会如此的复杂繁多,并且他的陪葬品也极其珍贵。这里面不乏金龙这等珍贵的文物。

海昏侯墓的发现

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在南昌市新建县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派专业人员前往现场,从盗洞和出土葬具构件看,该墓葬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由于该墓地处偏僻,保护难度极大,江西省文物局提出对该墓葬进行抢救发掘的申请,国家文物局研究后批准该申请,并要求对墓葬周边区域开展考古调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南昌市、新建县文博单位,抢救发掘这座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墓葬。 2011年 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周围方圆5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并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及其墓园进行了重点调查和钻探。 2012年、2013年 先后发掘了1座车马坑、3座祔葬墓,解剖了2 座园门、门阙及各式墓园建筑基址,还发现了墓园的排水和道路系统。 2014年 发掘主墓,完成封土和墓室内填土的发掘

海昏侯墓的发掘意义

1、海昏侯墓是目前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2、海昏侯墓是江西省迄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墓葬; 3、海昏侯墓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 4、海昏侯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属于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对研究西汉侯国历史具有独特的重大意义; 5、海昏侯墓的发掘将中国千文一贯币制推至西汉年代; 6、在主椁室西室被发现的漆器屏风表面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探索发现海昏侯考古发掘

新华网12月7日刊文《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多件精美玉器》称发现玉环(图)。实际上这是“玉瑗”,说明墓主应该当过皇帝,或侍奉过皇帝。

海昏侯墓出土的玉器,不是“玉环”是“玉瑗”,说明墓主当过皇帝或侍奉过皇帝。 现代将有孔的器物统称为“环”,但“环”在古代作为礼器,有着严格的限定,并不是有孔的就叫“环”这么简单。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关于环的定义,海昏侯墓发现的确实是一个玉做的环。 这是良渚文化遗址发掘出来的玉环,和海昏侯墓出土的玉器看似差不多,但是仔细对比,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海昏侯墓出土的环状玉器中间的孔较大,良渚文化遗址发掘的玉环内半径与环壁厚度相等。良渚文化遗址发掘出的才真正叫“玉环”,而海昏侯墓地出土的玉器实际是“玉瑗”。 班固《白虎通》以圭璧琮璜璋为五瑞,璧是孔很小的环形玉器。 《尔雅?释器》云:“璧大六寸谓之宣,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郭璞注:瑗,孔大而边小。这仅仅是形态上的区别,在用途上彼此差异就更大了。 千年古墓西汉海昏侯墓保持特殊香味,无法消散,到底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海昏侯墓的出土,成为了2011年最大的考古新闻,伴随着海昏侯墓葬内大量文物的出土,还有大量的谜团尚未被揭开。海昏侯墓中最大的谜团,当属墓中的异香之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贵族圈如此,民间更是如此,由于香料的大量引入,导致其价格一度平民化,不少民间妇人、丫环**等都各有香囊随身,文人雅士们也多设香斋,甚至还会亲手制香,大汉王朝已然成了“香的世界”。

011年3月,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关西村村民,在半夜时,总能听到村外古墓传来阵阵异响,等到清晨前去查看时,才发现原来是有人盗墓。为了保护文化古迹,他们迅速与当地考古部门取得了联系。

考古专家来到现场后,对该处墓葬进行了保护性发掘,果然在地下发现了一座西汉时期的古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经过对文物的分析对比,专家们确定该墓主人正是西汉时期的海昏侯刘贺。

对于海昏侯刘贺的墓葬发掘,专家们整整用了3年的时间,墓中大量的精美文物,一件又一件的被送入博物馆中珍藏起来。不过专家们在整整3年的发掘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个谜题,便是海昏侯墓中的气味有些不符合常理。

海昏侯墓中的异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谈及至此,我们就不得不说说汉代时期的“香文化”了。在我国古代,最彪炳的朝代莫过于“强汉盛唐”了,汉代时期,由于中原与西域接触频繁,因而西域的各种香料也随之传入。

汉朝的王公贵族们对香料十分追捧,香料也被广泛用于焚香、香身、香口、熏衣等,除此之外,香料还被用于制作点心、茶汤、墨锭等。

为什么说海昏侯墓葬,完整呈现了两千年前的墓葬

侯刘贺。他是同时兼有帝、王、侯三重身份的特殊历史人物。从出生到去世,他恰好又经历了西汉王朝从巫蛊之祸到昭宣中兴的一系列重大历史进程。他通晓《诗经》《尚书》等儒家典籍,也能诵读《诗经》三百零五篇。他当了几十天皇帝,很快就被拉下了马。因为他被大臣废掉了,史书给他一顶昏庸无道的帽子。他饱读诗书、爱好广泛,却在政治上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的悲剧既是性格所致,更是时代造就。

五代时期就被盗过的海昏侯墓,为什么到现在安然无恙

按道理是因为抢救,所以 发掘:海昏侯墓是在2011年开始进行考古发掘的。海昏侯墓在被江西考古队发现之前,海昏侯夫人墓已经被盗。海昏侯墓墓主人的封土被盗墓贼垂直挖了一个深148米的盗洞。盗洞出现偏差,打在了主棺椁的边缘木,盗墓一时无法进行。

当地村民觉得盗墓贼的行踪可疑,上山查看发现盗墓情况。村民联系江西二套都市频道,电视台带来考古人员查看。考古人员看见盗洞中的木块,判断该墓主人地位不低。

为了防止盗墓贼再次盗墓,故进行封锁。同时,防止盗墓贼的盗墓行为对古墓的保存有所影响,所以抢救性发掘。

海昏侯墓墓主人很有可能是汉武帝的孙子,汉废帝刘贺,故此随葬品之多,现发掘出2万件,这还考虑到夫人墓已被盗,考古工作组暂时没有发掘,不然文物会更多,而不发掘只会白白便宜盗墓贼并造成珍贵文物的损坏及流失海外。

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发现盗墓贼应该被抓了,“落网的8人属于一个专门盗掘古墓的团伙,6人为河南人,1人为九江人,还有1名司机也是江西人。

团伙主要成员张某(河南禹州人,51岁)因做生意赔了钱,听说盗墓寻宝来钱快后走上歧途。”。

但个人认为媒体和 并不关注对盗墓人员的查处和文物的追缴,也不重视利用此事宣传盗墓的严重后果以打击盗墓行为。

是怎么(177)发现(1)

古代的黄金有些被流传了下来,有些则因为各种原因流失或流散了。中国并不是产金大国,不过几千年下来,开采出来的和从国外流入的黄金数量也不少。其中有相当部分流传至今。相信很多人家里都有祖传的金戒指或其他金首饰,土豪一点的可能还会有金条、金元宝,这些就是流传下来的黄金。

另外有些古代的黄金也可能被政府或者银行收购,被重新熔铸,成为储备黄金。不过在历史上,因为各种原因流失的黄金也不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殉葬在地下:古代人下葬的时候很讲究,往往会有很多殉葬品。而帝王、达官贵族、富豪人家,他们在下葬的时候就会有包括黄金在内的各种殉葬品,以供他们在阴间享乐之用。像很有名的海昏侯墓,自2015年考古发掘以来,就陆续发现了大量的黄金,包括马蹄金、麒趾金、金饼、金板等各种金器478件,重量达115公斤,这还没有算铜器上的错金装饰。

海昏侯墓的主人是汉废帝刘贺,刘贺在位仅27天就被霍光所废。后来被汉宣帝所忌惮,一直派人监视,可以说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但是就这么一个海昏侯,墓葬里就有上百公斤的黄金,可想而知在历代帝王、王公贵族的墓葬里会有多少黄金了。当然,有些墓葬因为后来被盗墓者所盗,黄金可能重新流通于世,不过肯定也有相当部分未被发现,至今还在墓穴之中。

海昏侯墓中金饼

二、私人藏匿以后遗忘:中国古代大部分时候使用的货币是以铜钱为主,但是金银作为贵重金,因此有钱人家也喜欢储备一些。而古代没有银行,宋代以后虽然有钱庄,但是毕竟有风险,所以很多人会把钱埋藏在地下。还有一种情况是战乱时期,怕被人抢走,也会埋藏起来。有时候埋藏久了忘了,或者是事主因故未能把埋藏地点告诉后人,那么这些钱币、金银就可能长埋于地下。

这些财富有时候会被其他人偶尔发现,像《大冶县志》记载,在万历三十六年,乡民徐鼐在吕文德宅基劚地时,发现“黄金一窟”。还有像之前发现的张献忠沉银,其中也有大量黄金。但是也有一些则一直没被人发现,从此不为人知。

张献忠沉银里的50两金锭

三、流失国外:流失国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清朝后期,因为列强侵略,清政府经常割地赔款。为了筹集赔款,清政府也是搜刮了大量的民间金银,这些很多就流入了列强之手。二是列强在侵略过程中的掠夺。侵略往往伴随着烧杀劫掠,黄金作为贵金属,侵略者自然也不会放过。

像甲午战争期间,根据日方资料,在朝鲜和中国就掠夺了价值2000万两白银的各种货币和贵金属,其中有不少就是黄金。相比黄金,古代书籍就难保存的多了,相当部分因为各种因素损毁,只有极少部分留存下来:无论是古代的竹简,还是后来的纸质书籍,一旦保存不善,都容易发霉起粉,或者被虫咬蚁蛀。

如果说在盛世还有人注意保存书籍,修建藏书楼保存书籍的话,乱世里书籍就太容易损毁了。另外书籍很容易毁于火灾,像宋代词人叶梦得是著名的藏书家,家中藏书10万卷,家中,修建了紬书阁用来藏书。可惜绍兴十七年紬书阁失火,所有藏书化为灰烬。

天一阁藏书楼除了各种意外之外,还有一些毁书事件,比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等等,也人为的造成了大量书籍损毁。所以有很多古书在历史上就多次失传。像有名的《尚书》,因为失传,在西汉时期由学者伏生凭记忆口述,记录了二十八篇《尚书》,被称为今文《尚书》

后来有人在孔子故宅发现也有一部《尚书》,被称为古文《尚书》。但是有时候在考古时也会有意外惊喜,像清华大学在2008年7月收藏的2388枚战国竹简,其中就有很多失传的古代文献,可谓非常珍贵。

清华简

考古专家没发现海昏侯墓,盗墓贼为何能发现?

考古专家的的工作是什么?在古迹进行考证,追本溯源。而盗墓贼的工作是什么?满天下找出古迹,进行挖盗。工作性质的不同,就决定二者之间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