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民间故事,四大古典戏剧,和四大讽刺小说分别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我国四大民间故事,四大古典戏剧,和四大讽刺小说分别是什么?,第1张

四大古典戏剧: 《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

古代四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四大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里,祝英大迅速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要去杭州学习。”要求。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打扮成男人,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答应我!“夫妇外部的会员开始不同意,但受不了英国台湾的娇气,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蒙胧的时候,祝英台装扮成丫鬟和男装,告别父母,带着桌椅高兴地出发去杭州。

学堂第一天,祝英大遇到一位名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很棒。她认为这么好的人,如果每天都能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感到高兴。梁山伯也觉得和她很般配,一看就有以前一样的感觉。所以他们经常诗、文、话相得益彰,冷、热、互相关怀,跪地并肩,两人不猜。后来,两人成为兄弟,更加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天来了,转眼间3年过去了,学年到期了,是时候去赶集,告别老师,回老家了。同一支矛烛光整整三年,祝英台已经深爱着她的量刑,梁山伯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人,但非常仰慕她。他们俩依依不舍地分手回家后,日夜思念着彼此。几个月后,梁山伯去贺包门,结果他又惊又喜。原来这个时候,他看到的祝英台不再是那个清秀的书生,而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在再次见面的那一刻,他们知道了彼此的感情,心里已经互相铭刻。

之后,邀请了一个人到凉山博秋琴家。可以想见这位可怜的学者,他已经答应了有钱的主人马公子的女儿。梁山伯顿万念俱灰,没有生病,不久就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和父母展开抗争,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突然变得非常平静。她穿着红色的连衣裙,进入了迎接新娘的花轿。英亲队伍一直打锣打鼓,真不热闹!路过梁山白的墓地,突然沙子走在石头上,花轿不得不停下来。我看见祝英台从车上出来,脱下红色的衣服,穿上素装,慢慢走到坟墓前,跪下来大声哭,霎时间风雨交加,雷声大作,“哐”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好像又见到了她杨哥温柔的脸,微笑着纵身一跳进去。接着又有一声巨响,坟墓关上了。这时风消失了,雨停了,天开了,各种野花在风中轻轻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墓里飞来,在阳光下自由地跳舞。

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和一张犁,他每天一亮就下地耕地,回家后要自己做饭洗衣服,生活很苦。竟然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下班回家后,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洗得干净清爽,桌子上放着热乎乎的香喷喷的食物。(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食物)牛郎惊讶地睁大眼睛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没关系,先吃饭吧。

此后几天每天都这样,牛郎受不了脾气,他必须真相大白。当天牛郎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门了。事实上,他走了几步,转过身来,没有进屋,而是找个藏身的地方,躲起来偷偷观察。果然,不久,来了一位美丽的**,像美丽的天仙一样,一进门就忙着收拾房子做饭,没必要更加努力工作。牛郎忍不住站起来说。“**,你为什么来帮忙做家务?”那个姑娘吓得脸红了。小声说。“我叫直女。看到你过着艰难的日子,我会帮你的。(大卫亚设,北方执行部队。)牛郎高兴得急忙接着说。“那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吧!”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由此结为夫妇,男人被编织成耕女,生活得很美满。(一个女人)。

几年后,他们和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生了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很开心。有一天,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希望)急的时候,乌云突然散开,天气又变得阳光明媚,织女也回家了,但她脸上却充满了忧虑。我说,她轻轻拉着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抱在怀里。“其实我不是人类,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要带我来。请大家自己注意身体!”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远去。

牛郎抱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呆呆地站了半天,想哭。不行,不能让妻子这样离开我,我不能让孩子这样失去母亲,我去找她,我一定要找回直女!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不要伤心!你杀了我,披着我的皮,再编两个装两个孩子的筐,就可以去天宫找织女了。”牛郎什么话也不说,不想这样对待在一起几十年的伙伴,但不能击败它,没有别的办法。忍着痛,含着眼泪,只能听从那句话。(另一方面)。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承认叫牛郎的人类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了7个遮住脸又高又胖又瘦的女人,对牛郎说。“了解一下,了解一下,对了就见你们。”“牛郎看着傻傻的眼睛,怀里的两个孩子蹦蹦跳跳地向自己的母亲跑去。原来帽子之间的血肉什么都阻挡不了。(一个家庭)。

王母娘娘无可奈何,但她还是不甘于直女重返世界,命令她带直女去。牛郎急了,拖着两个孩子很快就追上来了。他们跑着累了也不肯停下来,摔倒了又爬起来,好像快赶上了。王母娘娘焦急地抽出头顶的金钗,在他们之间画出了宽广的银河。(威廉莎士比亚,温德萨默,希望如此) (从那时起,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系的两端遥遥相望。每年农历7月7日,数千只喜鹊飞来,在银河系竖起长长的喜鹊腿,让牛郎织女家人团聚。

白蛇传

清明节的时候,西湖岸边有红色的柳树,桥上游客四面八方,是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卷。(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希望如此)突然,西湖下面静悄悄地来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女人,发生了什么事?人怎么能从水里升起呢?本来,他们是两个人,以人类的形式练习蛇精华,但他们羡慕世界上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人类的心并不无害,只有一个名字——白素贞,一个名字——来西湖边玩。

偏偏上帝突然大发脾气,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无处可藏,非常担心。突然感觉头顶上又长了一把雨伞,回头一看,看到温柔、洁白、秀丽的年轻书生拿着雨伞捂着雨。(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福啦)()白素贞和这位小书生四眼交叉,不约而同地红着红脸,彼此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望着眼睛忙碌地说。“谢谢你!客观存在是多少?”那个小书生说。“我叫许仙。住在这条断桥旁边。”白素贞和小青也急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以后,他们三人经常见面,白素贞和许宣的感情越来越好,不久他们结为夫妇,开了“保和堂”药店,童年真是美好!

“保和党”治疗很多疑难杂症,给穷人看病,一分钱都不拿,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从远处来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亲切地称白素贞为白娘子。(威廉莎士比亚、白素贞、白素贞、白素贞、白素贞、白素贞、白素贞)但是“保和党”的兴盛、许仙、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激怒了一个人。会是谁呢?就是金山寺的巴海和尚。人们的病都是由白娘子治好的,所以去金山寺给菩萨烧香的人要少得多,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不会高兴。(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健康) (威廉,哈姆雷特,健康)当天,他又来到“保和党”面前,看到白娘子在治病,心中妒火中烧,再次目不转睛。哎呀!原来这个白色蛇皮不是凡人,而是白色蛇皮变了!

巴海虽然有点魔术,但他的心术不正。看到白蛇的身份,他整天想拆散许善白蛇夫妇,破坏“保和党”。所以他秘密地把许宣叫到寺庙对他说。“你女人是蛇,快跟她分手,不然她会吃了你的!”许善一听就很生气,以为我们娘儿心地善良,对我的爱情比海还要深。即使她是蛇精也不会伤害我。何况她现在已经怀孕了,我怎么能抛弃她呢!法海徐宪(。)生气了,许宪(。)被关在圣殿里。

在《保和党》中,白娘子焦急地等着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背,右背,白蛇不安。最后,许善一听到金山公司的法海中“住”字,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公司哀求,请求法海送回许善。(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希望)波海见到白夫人,冷笑着说。“大胆的妖师,我建议你快点离开世界。否则不要怪我不客气!”白娘子见法海无可奈何,只得把头上的金钗、风、波涛汹涌,直推向金山寺。波海看到满是水的金山寺,赶紧脱下衣服,变成了长长的堤岸,挡在了寺门外。大水一尺,长堤一尺,大水一丈,长堤一丈。波浪再大也过不去。再加上白娘子怀孕的身体,真的斗不过法海,后来用了法海欺骗手法,白娘子把它放在金发上,压在雷峰塔下,许仙和白娘子生动地拆散了相爱的夫妇。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在深山训练了数十年,最终战胜了波浪,推进螃蟹的肚子救出了白娘子,从此许仙和他们的孩子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没有分离。(一个家庭)。

孟姜女

秦朝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女人,叫做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己家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着一个人,想吓她一跳,大喊大叫,看见那个人接二连三地挥手恳求。“不要大喊大叫,救我!我叫范锡良,是来逃跑的。单击原来这个时候秦始皇为了建长城到处抓人劳动,已经饿死了,累得不知道有多少人!孟姜女救出了范熙阳,他明事理,眉毛清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范熙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们俩心意相通,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准备成为夫妇。

成婚日,孟街灯火通明,宾客满座,一片喜色。(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女人)看到天黑,喝喜酒的人也渐渐散去。新郎新娘正要进入新娘室,突然只听到鸡翅的吠叫声,随后跳进一队恶毒的官兵,用铁链拴着锁链,硬把范熙阳抓住长城干活去了。(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希望如此)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虚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认为我与其坐在家里着急,不如去长城找他。没错!就这么办吧!孟姜女立即收拾行李上路。

一路上,我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雨、雪,也不知道旅行了多少危险的山和坏水。孟姜女没有喊叫痛苦,没有流一滴眼泪。最后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带着对丈夫的深切爱到达了长城。(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连续剧),耐心)这时长城已经是工地组成的漫长城墙,孟姜女来到工地,却看不到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问了一群想鼓起勇气去工作的民工。“这里有范熙阳吗?”“民工说。”有这样的人,但是新来的。“不用说孟姜女一听就有多高兴!她很快又问道。"他在哪里?”民工说:“已经死了,尸体已经成片了!”

突然听到这个噩耗,真像晴天霹雳,孟姜女眼前发黑,心酸,哭了起来。哭了三天三夜,天昏地暗,连天暗地都感动了。天渐渐黑了,风越来越大,只听到“哗啦”的声音,长城响起,正是范熙良的尸体露出来,孟姜女的眼泪掉在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心爱的丈夫,但他已经被残忍的秦始皇杀死了,所以再也见不到她了。

  她是杭州官 ,善绘画、懂美食,歌舞皆精。 与 二人互不相让,后她委身 , 眼红为她谱写「霓裳羽衣曲」,于是她跑到越州与 偷情,被 发现后,开除她官 妓籍。她又去寻元稹收留,此时元稹已有新欢,后来连面也不见,从此她不再弹箜篌,不再跳「霓裳」。只是怅然看着西湖,布衣素服开了一小酒馆。……>  弹箜篌的 >  对白居易来说,公元822年8月的西湖之夜让他永生难忘,这个夜晚明月当空,桂花那浓得化不开的香气几乎让人想用舌头来品尝。那个弹箜篌的 令人惊艳,她自然就永恒地停留在白居易的诗歌中,就像浔阳江头白居易偶遇的那个琵琶女。白居易是在这一年的7月来到杭州做刺史的,他热爱江南,这从他诗中可以看出来,仅仅为杭州一城,他就写了200多首诗,几乎占据他全部诗歌创作的十分之一。一到杭州他忙得兴冲冲亦乐乎,淘古井、筑白堤。当时诗人元稹被排挤出宫,就在绍兴做官,做得很没劲,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味道。听说白老兄到杭州来了,他兴奋得拍 坐不住。他和白居易好得换裤子穿,被后人合称为「元白」,在白居易来杭州半个月后,他也赶过来,张罗着要在虚白堂给白居易办一个欢迎宴会。白居易说:「算啦算啦,劳民伤财的事,还是少做为好。」元稹不满地:「哎哟,才做个芝麻小官,就要翻脸不认人啊实话说了吧兄弟,我其实是听说西湖边出了个才色双馨的美女叫商玲珑,也想趁机一睹芳容,别扫了我的雅兴。」白居易本来也是见了美女挪不动脚的登徒子,一听有绝代佳人,当然也想一饱眼福。>  那个秋天的晚上,商玲珑最后一个压轴登场,她就是弹著箜篌出来,一身素白的衣裳,在清风吹拂下,伴随着如泣如诉的古曲《箜篌引》的旋律,宛若一片月光,或者说就像一个梦境。当代台湾女诗人席慕蓉就在笔下描写过这样的意境:>  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  还是说,今夜的我,>  就是那个女子>  就是几千年来弹著箜篌等待着的,>  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  就是在莺花烂漫时蹉跎著哭泣的,>  那同一个人……>  白居易就在这个夜晚爱上了商玲珑,商玲珑是官妓,善绘画、懂美食,歌舞皆精。虽然这大半生官宦之旅中他爱上色艺俱佳的女子无数,但是商玲珑无疑是他最用心最用情的一个。没事时,他喜欢用马车载着她沿西湖环游,并且挥鞭让马儿跑得飞快。商玲珑受到惊吓,情不自禁地钻进白居易的怀中。白居易抚摸著商玲珑娇小玲珑的身子,爱的潮水就在他苍老的心头氾滥成灾,他将她紧紧抱在怀中,就像怀抱着一只惊吓过度的小鸟。但是,他从来不曾伤害过她,不是不想,只是不忍。>  白居易与商玲珑眉来眼去打情骂俏之事当然传到一水之隔的元稹耳朵里,好色成瘾的诗人终于坐不住了,他打起了商玲珑的主意,一连给商玲珑写了十首诗派人送去,商玲珑却不理不睬。元稹气坏了,他直奔杭州而来,要知道,在女人面前,他元稹可从来没有受到如此轻蔑,他的情史那也是好生了得的,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好过,成都的女诗人薛涛,也就是发明薛涛笺的那个才女也是他的前女友,他不信他玩不到你商玲珑。不错,你是绝代佳人,但再美也就是个官妓,与野妓相比,也就是多了一个牌照,这又有什么好值得夸耀的就是这次诗人在杭州的猎艳之旅,催生了诗坛一个新的词牌:玲珑四犯。>  「玲珑四犯」妙手得 >  元稹来到杭州,心心念念想的就是商玲珑,好哥们儿白居易带着他沿西湖东游西荡,他横竖看什么都不顺眼,死心塌地就是要见商玲珑。白居易说:「西湖边美人千千万,你为何老要与我拧著干从前是这样,到现在还是如此,凡我相中的老相好,你必定也钟情,一双眼睛老盯着我嘴边肉,老弟,你什么意思啊」元稹反驳说:「话不能这么说,你到杭州来了才两个月,这商玲珑还是我向你推荐的,如何能说是你先相中的,我夺人所爱」白居易悄声对他说:「虽说我来杭州时间不长,可杭州的姑娘也认识不少,我带你去见几个,如何」元稹说:「大刺史,姑娘再好你还是留着自己享用吧,我只相中商玲珑,实话对你说,今晚你不带我去见她,我就不认你这个兄弟。」>  还是说,今夜的我,>  就是那个女子>  就是几千年来弹著箜篌等待着的,>  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  就是在莺花烂漫时蹉跎著哭泣的,>  那同一个人……>  白居易就在这个夜晚爱上了商玲珑,商玲珑是官妓,善绘画、懂美食,歌舞皆精。虽然这大半生官宦之旅中他爱上色艺俱佳的女子无数,但是商玲珑无疑是他最用心最用情的一个。没事时,他喜欢用马车载着她沿西湖环游,并且挥鞭让马儿跑得飞快。商玲珑受到惊吓,情不自禁地钻进白居易的怀中。白居易抚摸著商玲珑娇小玲珑的身子,爱的潮水就在他苍老的心头氾滥成灾,他将她紧紧抱在怀中,就像怀抱着一只惊吓过度的小鸟。但是,他从来不曾伤害过她,不是不想,只是不忍。>  白居易与商玲珑眉来眼去打情骂俏之事当然传到一水之隔的元稹耳朵里,好色成瘾的诗人终于坐不住了,他打起了商玲珑的主意,一连给商玲珑写了十首诗派人送去,商玲珑却不理不睬。元稹气坏了,他直奔杭州而来,要知道,在女人面前,他元稹可从来没有受到如此轻蔑,他的情史那也是好生了得的,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好过,成都的女诗人薛涛,也就是发明薛涛笺的那个才女也是他的前女友,他不信他玩不到你商玲珑。不错,你是绝代佳人,但再美也就是个官妓,与野妓相比,也就是多了一个牌照,这又有什么好值得夸耀的就是这次诗人在杭州的猎艳之旅,催生了诗坛一个新的词牌:玲珑四犯。>  「玲珑四犯」妙手得 >  元稹来到杭州,心心念念想的就是商玲珑,好哥们儿白居易带着他沿西湖东游西荡,他横竖看什么都不顺眼,死心塌地就是要见商玲珑。白居易说:「西湖边美人千千万,你为何老要与我拧著干从前是这样,到现在还是如此,凡我相中的老相好,你必定也钟情,一双眼睛老盯着我嘴边肉,老弟,你什么意思啊」元稹反驳说:「话不能这么说,你到杭州来了才两个月,这商玲珑还是我向你推荐的,如何能说是你先相中的,我夺人所爱」白居易悄声对他说:「虽说我来杭州时间不长,可杭州的姑娘也认识不少,我带你去见几个,如何」元稹说:「大刺史,姑娘再好你还是留着自己享用吧,我只相中商玲珑,实话对你说,今晚你不带我去见她,我就不认你这个兄弟。」>  白居易听罢一言不发,马上带着元稹回到衙门。元稹还以为带他去见商玲珑,兴奋得屁颠屁颠的,到后来却发现回到了衙门,他一肚子不高兴。白居易说:「你应该知道,像商玲珑这样的官妓,每日当官的在她门前排长队呢。」元稹似信非信,白居易说:「当然,我是刺史,我加个塞、走个后门也不会有人说闲话,这样好了,我去和她通个信,让她留出明晚陪我们,但是她只有一人,你我却是两个,你说这如何安排」元稹想了半天,忽然灵机一动,说不妨两个人斗诗,看谁写的诗好才情高,就请商玲珑来评判。白居易当下点头答应,两个人分头行动,开始铺纸研墨、炼词造句地做起诗来。>  第二日如愿以偿在虚白堂见到商玲珑,白居易和元稹在客厅等候多时,商玲珑才从纱幔后面缓步而出,仆佣很快在庭院中摆出一桌美酒佳肴,透过花窗,西湖波平如镜,月亮在湖面碎成烂银。商玲珑在元稹如醉如痴的目光中,斟满两杯酒,冲分坐两旁的两位诗人点头微笑。白居易起身踱步片刻,当即低吟:>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元稹一向争强好胜,当然不甘屈居白居易之后,他抬头望月稍一思索,便吟诗一首:>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几个回合之后,两人难分胜负,让商玲珑好不为难。据说最后商玲珑不让两人自由创作,而是定下斗诗的韵律与字数,让他们按一定的词牌填词。元稹不同意,与商玲珑争得面红耳赤时,白居易却在宣纸上一挥而就,写下千古绝唱:>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吟罢此诗,连元稹也拍手叫好,自认服输。而聪明玲珑的商玲珑读后喜不自禁,当即将此诗谱成曲子用箜篌弹唱,引得元稹在杭州久留不归。在他的建议下,白居易让商玲珑又找到几位能歌善舞的**,组成一个乐班,商玲珑弹箜篌,谢好好弄古筝,陈宠和陈平分别吹奏觱篥和笙。每当明月之夜,白居易就邀一帮文人雅士泛舟西湖,笙箫齐奏把酒望月,这天上人间的好日子让元稹眼羡得不行,拿出钱来要「借」商玲珑到绍兴去陪他一个月,白居易严词拒绝,商玲珑自然也婉言谢绝。最后元稹悻悻然回到绍兴,没过多久他发现,商玲珑定下的诗词韵律,被白居易命名为「玲珑四犯」,新的词牌已经在江南一带文人墨客中流传开了。>  前朝名妓的洗脸水 >  白居易弄了个新词牌「玲珑四犯」深为人爱,元稹眼红得不行,他也偷偷写了首「霓裳羽衣曲」送给商玲珑,让她的那帮**妹吟唱。商玲珑此时已委身于白居易,两人郎情妾意共度春风,白居易200多首赞美西湖的诗,大抵写于这一时期。作为铁哥们儿,他当然知道元稹的为人,不让他与商玲珑接触是对的,也是有效保护商玲珑。碍于刺史的面子,其他官员知道商玲珑是白居易的宠妓,也自动退壁三舍。但是「霓裳羽衣曲」几经转手,最终还是送到商玲珑手里。商玲珑长久浸*于西湖风月,诗好诗坏她很清楚,这首「霓裳羽衣曲」让她爱不释手,忍不住瞒着白居易偷偷与元稹幽会,向他提出:如果能将「霓裳羽衣曲」配上歌谱,她一定会在歌会中出演。>  元稹一听十分兴奋,熬了三个晚上,才将「霓裳羽衣曲」配上歌谱,写成「霓裳羽衣谱」。商玲珑邀来了谢好好、沈平、陈宠三个歌妓排练成了「霓裳羽衣谱」,在西湖畔连演了两场,轰动了整个杭州。白居易知道后也佯装不知,睁一眼闭一眼就算了。可是元稹得寸进尺起来,又向他提出「借」商玲珑到越州(绍兴)一个月,演出「霓裳羽衣谱」,也好让他有几分面子——在白居易那个年代,官员、文人或富商聚会,有歌妓陪侍在侧,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更何况还是商玲珑这样在江南闻名的官妓呢白居易断然回绝,他对元稹说:「你我亲如手足,你借什么都行,包括借银子,我白大人都会答应你,唯独借商玲珑不行,你知道她是本官什么人她是本官的心头肉哦。」元稹一听,脸色青灰,知道说什么也没用,就灰溜溜地回到绍兴。>  后来我在上海图书馆查到一册《唐语林》古籍,霉味扑鼻、破烂不堪的线装书中就记载了这个故事:「长庆二年,白居易以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杭州有官妓商玲珑、谢好好者,巧与应对,善歌舞。白居易日以诗酒与之寄兴。元稹在越州闻之,厚币来邀玲珑,白遂遣去,使尽歌所唱之曲。」>  史书上的记载与西湖的民间传说有很大的出入,在传说中,商玲珑其实并非白居易送往越州,而是偷偷与元稹约好跑去的,在越州与元稹缠绵了一个月才回来。而她对白居易却说了谎,说家中老母病危,想请假一月侍母于病榻之侧。面对孝女尽孝,白居易当然不便拒绝,哪曾想商玲珑架不住元稹的死缠滥打,芳心大动——何况对方是个漂亮的有钱的最主要的还是浪漫的又有才的大帅哥,「霓裳羽衣谱」优美动人,一如仙乐,真的将她打动,见惯了西湖风月的商玲珑不忍拒绝,偷偷和他好了一个月。元稹心里装不住事,送商玲珑回杭州再见白居易,就给他看一首诗,诗云:>  休遣玲珑唱我词,>  我词都是寄君诗。>  却向江边整回棹,>  月落潮平是去时。>  白居易想起商玲珑「失踪」的这一个月,隐隐感到不对劲,连连追问之下元稹才坦白了这段情事,白居易戴了绿帽子,气得脸色铁青,据说他后来离开杭州时,开除了商玲珑官妓妓籍。商玲珑派谢好好来苦苦恳求白居易,白居易不为所动。商玲珑无奈,只得离开西湖来到绍兴投靠元稹,而此时元稹已有了新相好,起初还租房将商玲珑安顿下来,时不时来会会她,给几个小钱。后来时间一长,连面也不见,商玲珑生活难以为继,流入野妓之列。不久染病在身无颜再回杭州,在鉴湖畔一处草庵里奄奄一息。一个姓谢的小商人发现了她,帮她到衙门去找元稹,不曾想元稹早在半年前就调往他处。小商人于心不忍,出钱治好了她的病,决定带着她离开这处伤心地,问她想去哪里商玲珑想了想,只说出两个字:杭州。>  不久,在杭州白公堤,有一家小酒馆开张,布衣素服的老板娘就是商玲珑,只是杭州人再也认不出她。夜深人静时分,她一个人会来西湖边看一看,她不再弹箜篌,不再跳「霓裳」,她甚至连话也不说,她只是怅然地看一看那一湖给她恨也给她爱的水,顺便将一盆洗脸水泼进西湖——是张爱玲说的,她说:「西湖水,是前朝名妓的洗脸水。」>  游西湖的人不会想到,这个往西湖倒洗脸水的平常女子,就是曾在西湖边弹箜篌的美女。>

当我还沉浸在刚才那庄严的气氛中时,眼前却豁然开朗,站在神庙的石阶上,几十座风格迥异、大大小小而又错落有致的欧洲建筑尽收眼底,看来欧洲城的中心点已经到了。

信步走下高高的石阶,首先来到“音乐喷泉”。走近一看,只见池子中一泓碧波,十几尊铜铸的雕像栩栩如生,而又形态各异。其中既有满脸胡须,托腮沉思的老翁,又有体魄强健、随时待命出击的士兵,也不乏体态婀娜多姿的少女。而在池中央则是那位童话中的美人鱼,手持花瓶,高举空中……正当我欣赏这美丽的雕像时,乐声骤起,只见美人鱼手中高举的花瓶首先喷出一股两米多高的水柱。接着,水柱便不断从池中冒出来。这一根根水柱就好像被一名无形的指挥家指挥着,和着音乐的节拍,时而跌宕起伏,时而左右扭摆。这些水柱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美丽而变幻不定的图案,再看水中那依然挺立的雕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我又一次被这精湛的艺术所折服,并深深钦佩人类的聪明和才智。

西湖断桥的传说:

它的名字与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

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历来催人泪下,给每个游览断桥的游客以无尽追思。

西湖断桥的简介:

断桥的闻名还因了中国著名的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明人洪丞《断桥闲望》诗云:“闲作步上断桥头,到眼无穷胜景收。细柳织烟丝易,青屏拂鸟影难留。斜拖一道裙腰绕,横着千寻境面浮。投者近来忘俗累,眷怀逋客旧风流。”

桥堍有御碑亭等亭轩建筑,面临里西湖,与宝石山、保叔塔隔湖相对,山、塔、湖、亭、桥与湖边桃、柳组成一幅如画景色,十分迷人。断桥是通往孤山的必经之路,每当雪后人们纷纷去欣赏西湖雪景,断桥上游人如织,孤山与里西湖银装素裹,格外动人,因称“断桥残雪”。

具有对联“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的评价。伫立雪霁西湖,举目四望,但见断桥残雪似银,冻湖如墨,黑白分明,动人心魄。

扩展资料:

其名由来,众说纷纭,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一说古石桥上建有亭,冬日雪霁,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断之感,得名“断桥残雪”。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确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

也有人说,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多情的画家取残山剩水之意,于是拟出了桥名和景名,后一种说法似更为可取。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

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

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便被称为断桥。

参考资料:

-西湖断桥

书名:虞初新志

作者:张潮

卷数:二十卷

创作时间:清初

主要内容:

短篇文言小说集。小说以“虞初”命名,始见於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载《虞初周说》,张衡《西京赋》称“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虞初旧释人名,他是汉武帝时一个方士,后人将他当成“小说家”的始祖,虞初同时也成为了“小说”的代名词。但明人搜集《续齐谐记》和唐人小说八篇,刻为一书,命名《虞初志》,《四库全书总目》作《陆氏虞初志》,直以“虞初”作书名。后汤显祖有《续虞初志》4卷,邓乔林有《广虞初志》4卷,大抵裒集前人文章,非自撰写,清初张潮的《虞初新志》也是收集明末清初人的文章,汇为一编,共20卷。后郑澍若又有《虞初续志》12卷。各种“虞初志”都是短篇小说选集。

《虞初新志》所收篇章与以前各家选本有所不同,其中大抵真人真事,不尽是子虚乌有。如魏禧《姜贞毅先生传》、王思任《徐霞客传》、吴伟业《柳敬亭传》都是实有其人其事。至如侯方域的《郭老仆墓志铭》就更是真实记载,《虞初新志》所收故事的题材很广泛,一般都带有一些奇异的情节或不寻常的事件和人物,如王士禛的《剑侠传》、彭士望的《九牛坝观抵戏记》等,最为突出。

《虞初新志》中所收集的不少篇章用小品文的笔调,写不平凡的人物故事,引人入胜。

代表作:

《琵琶艺人》、《义虎计》、《八大山人传》、《毛女传》、《奇女子传》、《雷州太守》、《核舟记》、《口技》。

刻映:

有康熙年间刻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现被撰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故事》。

自西汉张衡在其《西京赋》中写下了“小说九百,本自虞初;从容之求,实俟实储”诸句后,洛阳虞初这位武帝时的方士侍郎几乎成为小说家的代称。至明代嘉、万间,吴仲虚辑刻《虞初志》、汤显祖选评《续虞初志》、邓乔林纂辑《广虞初志》相继问世,“虞初”二字,更变成选家编辑文言小说总集时的首选品牌。只是直到清初徽州张潮刊行《虞初新志》,才赋予“虞初”体小说以全新的内容。

张潮,字山来,号心斋居士,歙县(今属安徽黄山市辖)人。原居婺源(今属江西),十世祖于北宋天圣六年(1028)迁居歙之满田。后有一支移居广德州建平县(今安徽郎溪),自石桥府君(?—1607)“卜筑”县南蒋国村(今蒋固村)。府君生二子,长者复生二子。其子一名习孔(1606—?),一名法孔(1610—1640),前者即为张潮之父。习孔字念难,号黄岳,十一岁丧父,忍饥受寒,成人后“贫剧无聊,漫然回徽”。明崇祯年间为诸生,清顺治六年(1649)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始家道中兴,历官刑部郎中、按察使司佥事充任山东提学,时在九年(1652)。不幸仅数月即丁母忧,“自此见世途崄巇,绝意仕进”,侨居扬州,一心经营家业。在其四十五岁即顺治七年(1650)时,张潮出生。

张潮成长在“田宅风水、奴婢器什、书籍文物”1一应俱全的优裕环境里,因着父亲严格的家教,没有沾染官宦富贵人家子弟常见的纨绔习气。自幼“颖异绝伦,好读书,博通经史百家言,弱冠补诸生,以文名大江南北”。他虽出生贵介、富于资财,然其“性沉静,寡嗜欲,不爱浓鲜轻肥,惟爱客,客尝满座。淮南富商大贾惟尚豪华,骄纵自处,贤士大夫至,皆傲然拒不见。惟居士开门延客,四方士至者,必留饮酒赋诗,经年累月无倦色;贫乏者多资之以往,或囊匮则宛转以济:盖居士未尝富有也,以好客,故竭蹶为之耳”。只可惜累试不第,“以赀为翰林郎,不仕,杜门著书”,先后自著诗文、词曲、笔记、杂著数十卷,辑成《檀几丛书》(康熙三十四年刊)、《昭代丛书》(康熙三十六年刊)等中大型丛书。在康熙中后期,人称其“著作等身,名走四海,虽黔、滇、粤、蜀,僻处荒徼之地,皆知江南有心斋居士矣”2。而给其生前身后带来海内外声誉的,则首推《虞初新志》一书的编纂;此书一出,便奠定了其文言小说编选家和批评家的历史地位。

《虞初新志》二十卷,卷首有辑者康熙二十二年(1683)“自叙”及“凡例”,末为康熙三十九年(1700)“总跋”3。然据学者考证,跋时是书只有八卷,后陆续刊成二十卷,其时约在四十三年(1704)4。先后历时二十馀年始最终成书,说其耗费了张潮半生心血当不为过5。全书载文一百五十篇左右,所收皆出自明末清初时人之手,以钱谦益、吴伟业、魏禧、周亮工、侯方域、李渔、余怀、王士禛等名人居多;体裁包括传奇、志怪和志人各类,然以情节曲折、富于文采、篇幅较长的传奇为主。传奇诸篇,多以塑造人物见长,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有栩栩如生的刻画和呼之欲出的描状。该书之问世,在文言小说编纂史上自呈一种别开生面的崭新容貌,创立了一种独具品格的小说体类,标志着“虞初”体小说的正式诞生。

在《虞初新志》之前以“虞初”为名的小说集,均有三个共同的特点:从形式上看,皆为纂辑而成,而非独家著述;从内容上看,多为汉唐作品,均无时人之作;从取材上看,多采自小说专书,罕选于作家文集。故晚明问世的《虞初志》及其续、广,不仅互相之间缺乏新意,与同时刊行之杨循吉辑《雪窗谭异》、汪云程辑《逸史搜奇》相比,也毫无特色。如果“虞初志”沿此道路编选下去,无论掺否“新”、“续”之类的字眼,亦只能是汉魏唐宋笔记、传奇小说选而已;长此以往,也难以为继(古人之作总有穷尽时)。而艺术追求、出版眼光和文化传统、商业意识与前人皆有所不同的歙人张潮,自不会重蹈明代“虞初志”之旧途。就艺术追求而论,张潮认为文人学士平时创作阅读所取资者无非“经传子史”或“世说稗官”,此类文献“未免数见而不鲜,抑亦常谈而多复”,而其崇尚的是“任诞矜奇,率皆实事;搜神拈异,绝不雷同”。其艺术喜好是:形象的放诞孤高,皆有现实基础;题材的神奇怪异,力避类似前人。就文化传统而论,自明中叶以来,徽州人士挟雄厚资财进军出版领域,于编选、刊刻两擅其胜。在文言小说的编刊上,尤有骄人的成绩,如《逸史搜奇》、《广艳异编》、《舌华录》,便分别出自歙人汪云程、吴大震、曹臣之手;并且,除了为增广署名“王世贞编”《艳异编》而纂的第二种仅有一种版本外,前后两种皆有不错的刊行记录。降至张潮,寓居扬州这一文化和商业的繁盛都市,借鉴其邑前辈编选和出版方面的经验得失,决定以“虞初”之旧瓶,装时代之新酒,即所谓“效《虞初》之选辑……旧调翻新”。具体说来,“新志”较之前此“虞初”诸选,有着以下一些明显特点:

一、“文多时贤”、“事多近代”

《虞初新志》各篇作者皆为清初人氏,今可考者出生最早似为张明弼(1584—1652);其馀诸人,部分生于明崇祯年间,部分与张潮生年仿佛。其中既有声震一代的文豪名宿,亦有不见经传的寒士穷儒;既有张氏友人(如吴肃公、陈鼎、陆次云等)及友人之子(王晫子言),亦有姓名无考的所谓“失名”者:故云“已经入选者,尽多素不相知;将来授梓者,何必尽皆旧识”。全书共涉有姓作者约八十人,“失名”作者五篇,足见张潮的编选视阈是相当宽阔的。与“文多时贤”相伴随的特点是“事多近代”,该书所选小说,记述明末人事者约三之一,记述清初时事者约三之二,更有《大铁椎传》、《林四娘记》、《客窗涉笔》、《樵书》、《邵士梅传》、《刘医记》、《会仙记》、《事觚》、《名捕传》近二十篇,直记康熙年间种种人情事理。难能可贵的是,其书对反映易代之际遗民之悲愤(如《姜贞毅先生传》)和百姓之流离(如《书戚三郎事》)的有关篇什,亦大胆采入,表现出与主流社会正统思想的背离。此外,多注意选入赞扬动物之“忠”“烈”的作品,如《义猴传》、《义虎记》、《义犬记》、《烈狐传》、《义牛传》等,与明遗民吴肃公编撰小说《阐义》同一指归。其用意正如张潮于《象记》一篇后所下批语:“闻象房群象皆行清礼,三跪九叩首;独一老象不能,犹作汉人跪拜云。因录此文,附记于此。”虽云“附记”,实点明主旨。

二、小说主角,多出下层

作为当时人写当时事之书,编选者在注意网罗一个时代众生群像的同时,对当时的非主流社会人物和社会下层小民尤为刻意地加以采纳。占据各篇中心地位的,多是闯荡江湖的豪客,如大铁椎、汪十四、秦淮健儿、雷州盗、《记盗》“名士之盗”、万夫雄、剑侠、髯参军、保定名捕等;艳声一代的名姬,如董小宛、陈小怜、柳如是、王翠翘、陈圆圆、李香君等;以伎立身的艺人,如《秋声诗自序》口技者、《汤琵琶传》《焚琴子传》《啸翁传》演奏家、《柳敬亭传》说书人、《武风子传》微雕者、《薜衣道人传》《刘医记》医生、《九牛坝观抵戏记》《马伶传》演员、《寄畅园闻歌记》曲师、《张南垣传》园艺师、《黄履庄小传》工匠、《戴文进小传》《刘酒传》画师、《过百龄传》《柳轩丛谈》棋手、《书姜次公印章前》篆刻家、《书郑仰田事》卜者等;狷介孤高的异士,如徐霞客、盛此公、顾玉川、宋连璧、四氏子、鲁颠、花隐道人、江石芸、耕云子、李一足、沈孚中、爱铁道人、狗皮道士、活死人、彭望祖、张南村等;厕身市井的小民,如《卖酒者传》酒保、《一瓢子传》酒徒、《卖花老人传》卖花者、《乞者王翁传》《孝丐传》《李丐传》乞丐、《郭老仆墓志铭》《哑孝子传》佣仆、《髯樵子传》打柴人、《赵希乾传》织工等。对这些传统小说较少涉及、尤少正面反映的文学形象,《虞初新志》诸作者则不吝给予其对敬业求精的褒奖、特立独行的赏识、盗亦有道的体念、纯情至性的讴歌、穷愁潦倒的怜恤、异端畸行的默许、山水声色的爱好和雕虫绝技的赞叹,从中不难看出产生于扬州这个商业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发达之土壤的新思想,对寓居其间的编辑出版家的曲折影响。

三、“文集为多,间及笔记”

虽然《虞初新志》有部分篇目是采自时人的笔记杂著,如《皇华纪闻》、《北墅奇书》、《客窗涉笔》、《闻见卮言》、《樵书》、《湖壖杂记》、《觚賸》、《圣师录》、《讱庵偶笔》等,此乃“盖仿前人(指明代“虞初”辑者——引者注)节录《搜神记》、《续齐谐记》之例”6,但主要是选材于当代人的文章别集和总集之中。此径一辟,不仅使自身与前此同名之作的联系砉然中开,也给后此“虞初”体小说集的编纂找寻到蕴涵丰厚的一脉富矿;而总体上文章家高人一筹的文学修养和碑传文与生俱来的创作个性,又赋予“虞初”小说一种凝练古雅的文字风格、一种传记小说的叙事笔调。此种以文集为主、以“传布奇文”为主的尝试,从此成为“虞初”小说共同遵行的编选方式,如嘉庆郑澍若辑《虞初续志》、民国胡怀琛辑《虞初近志》,便分别声明所取乃“国朝各名家文集暨说部等书”或“所辑文集为多,间及笔记”。在盛行以传奇法志怪的“聊斋”体、志怪和考辩兼融的“阅微”体的清代小说界,“虞初”体(包括未冠以“虞初”字眼的陈世箴辑《敏求轩述记》、俞樾辑《荟萃编》等)之所以能独张一军,跻身“三大创作家数”之一7,与篇目主要来源于文集关系至密。当然,《虞初新志》之所以能做到选篇以“文集为多”,也是与时代的文学风气互为桴鼓之应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在论及其时传奇创作现象时,曾指出:“文人虽素与小说无缘者,亦每为异人侠客童奴以至虎狗虫蚁作传,置之集中。盖传奇风韵,明末实弥漫天下,至易代不改也。”8所论甚合明末清初文集的创作实情,如徐芳除了有笔记专书《诺皋广志》,其文集《悬榻编》卷六便收录一组题为《荷山外纪》的文字,具体是“纪报”二十三篇、“纪异”十六篇、“纪梦”九篇;陈玉璂《学文堂文集》卷十六有《杂著》二十五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颇类小说的。即使说它们是文集中的小说集,亦不为过。

四、序跋批语,“阐发揄扬”

作家创作固然是阅读欣赏的前提条件,但编辑出版也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必备桥梁。尤其像散见于个人文集中的零星之作,有无专人按一定标准、眼光和方式将之聚拢删汰,其社会影响力是决然不同的;而一部文出众手的作品集,其水平与价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者而非作者。编者对全书的总体设计和对众多小说的审美评价,将赋予该书独特的美学个性。张潮编选《虞初新志》的一个显著特色是,他不仅通过序跋凡例,昭示自己的选材要求、艺术标准和审美感受即编辑思想,如“其事多近代也,其文多时贤也;事奇而核,文隽而工,写照传神,仿摹毕肖,诚所谓古有而今不必无、古无而今不必不有,且有理之所无,竟为事之所有者;读之令人无端而喜,无端而愕,无端而欲歌欲泣,诚得其真,而非仅得其似也”;而且借助篇末批语,随时宣讲自己的人生态度、文学主张、小说观念,即所谓“触目赏心,漫附数言于篇末;挥毫拍案,忽加赘语于幅馀;或评其事而激昂慷慨,或赏其文而咨嗟唱叹”。从序跋批语中我们看到,张潮向有 “素嗜探奇,尤耽考异” 之性,自康熙十三年(1674) 、三十八年(1699)两遇家难9之后,更生“ 穷愁而著书” 之念,从而又强化了“性好幽奇,衷多感愤”的主观倾向。这种主观倾向,借助有关序跋凡例、篇末批语与入选各篇的互相配伍,也使出自众手的各篇在风采各异的同时也具有大致相同的共性,使全书有很强的整体感,显示出编选者的总体构思、内容取舍和美学好恶。通过序跋凡例、篇末批语的“阐发揄扬”,也表现出张潮对小说批评理论的创获,尤其是其以“事奇而核”为中心论题材处理的辨证关系,以“写照传神,仿摹毕肖”为标准论人物塑造的美学原则,以“心开神释,色飞眉舞”为取向论小说欣赏的愉悦功能10,都是对文言小说创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建树,值得借鉴与探讨。虽然汤显祖续《虞初志》时已于篇末多下数句短评,但由编者在凡例中明确批语与各篇的关系,并通过序跋批评来强化全书总体特色和整体意识,则自张潮始。可以说是张潮将编者自撰篇末批语定型为“虞初”体的模式之一。

五、编纂著录,详备精善

以历史的眼光在体例上衡估《虞初新志》,该书也甚少可供挑剔之处,其文献意识在今天仍不乏值得师法的价值。自明代中期始,商业观念的膨胀导致编书之业的泛滥,杂凑成书,东拼西抄,假托名人,胡批乱点。就小说集的编刊来说,导致的显著弊端便是选文不注出处,以充内容全新。对这一“明人窠臼”11,张潮有意予以突破,他在卷首目录中尽己所能对所选各篇注明出处,如卷十七的六篇便分别标明:《记袁生遇仙始末》《松皋文钞》,《闵孝子传》《退庵稿》,《人觚》、《事觚》、《物觚》《觚賸续编》,《名捕传》《书影》。这种著录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即以此卷论,《退庵稿》为上元吴晋撰(似已不传);《觚賸续编》为康熙四十一年(1702)闰六月自序本;《名捕传》之源向不为人所知:或有助于了解清代文集的存佚,或有裨于考证“新志”编刊的过程,或为探究《名捕传》作者其人提供了线索(作者姚某为周亮工友,文见《书影》卷八)。综合其注,《虞初新志》有四个来源:选自“本书”(即篇名与书名一致,多为笔记杂著),选自总集(如《文津》、《古今文绘》),选自别集(此类量最大),选自“邮寄抄本”或“手授抄本”(正与凡例“速祈惠教”、“早邮珠玉”呼吁相应)。体例之善其次表现在对有关作者于目录中详注籍贯和字号,如卷七,于并列三篇《化虎记》、《义犬记》、《奇女子传》的同一作者名下,分别署作:“豫章徐芳”、“旴江徐芳”、“建昌徐芳”12;在字号的著录上,张潮也有意扩大信息量,如卷十五所收《书钿阁女子印章前》等三篇,各署作“周亮工元亮”、“周亮工栎园”、“周亮工减斋”,便全面交代了周氏的字与号。此外,体例之善还表现在通过《凡例》十则详细介绍内容特点、编辑思路、刊行方式,使得读者在翻阅之初即可对全书风貌有一基本了解。

《虞初新志》的编刊之所以历时二十馀年,是因为有着一个“随到随评”、随选随刻、递补递印的过程。由于史料的缺乏,其生前最后刊行本或选定本的详尽面貌,今已很难确切描述。考虑到张潮晚年已家产荡然,康熙四十五年(1706)时所作《奚囊寸锦》已“剞劂无赀”13,早已没有初辑“新志”时昭示天下“自当任剞劂之费,不望惠梨枣之资”的豪气了,全书即使均已刻成,是否有力印行也值得怀疑。就现存文献来看,只知今人所谓“清康熙刻本”,凡所寓目者皆非原刊面貌:从王士禛写作正,必是雍正之后始有之事;从所收方苞文有金兆燕(1718—约1789)评语,至早亦应出自乾隆初年(参邓长风文);然从“丘”字尚不避讳,似又非雍正三年后之物。自乾隆之后,虽奉饬“抽版”销毁钱谦益文,仍畅行于世,代有重刻,至嘉庆初已达“几于家有其书”之盛14。很快便传至东瀛,并有和刻本传世(有日本文政六年[1823]京师植邑藤右卫门刻本)。同时,续编之作自嘉庆至民国缕缕不绝,蔚然而成“虞初”体小说系列大观。至于创始人张潮,不知何时已悄然长逝,一说时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15。不过与许多家道中落的旧时文人相比,张潮还算是十分幸运的,不仅文集《心斋聊复集》、小品《幽梦影》、杂剧散曲集《笔歌》等个人著述十馀种今皆存世,所辑之书更为其赢得了悠久的身后之名,其中《虞初新志》至今仍为喜爱和研究清代文言小说者所重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