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1收藏

淡豆豉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淡豆豉的别名 7 来源 8 性味归经 9 淡豆豉的功效与主治 10 淡豆豉的用法用量 11 淡豆豉的化学成分 12 淡豆豉的药理作用 13 淡豆豉的药典标准 131 品名 132 来源 133 制法 134 性状 135 鉴别 136 检查 137 性味与归经 138 功能与主治 139 用法与用量 1310 贮藏 1311 出处 1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淡豆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淡豆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淡豆豉 1 拼音

dàn dòu chǐ

2 英文参考

semen sojae praeparatum [朗道汉英字典]

fermented soybea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asteless preserved soybea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ermented soybea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men Sojae Preparatum(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ermented soybea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淡豆豉为中药名,出《本草汇言》[1]。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 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Semen Sojae Preparatum(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fermented soybean(《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淡豆豉的别名

豆豉、香豉[1]。

7 来源

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 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2]。

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种子经蒸罨加工而成[1]。

8 性味归经

淡豆豉味苦、辛,寒;入肺、胃经[1]。

9 淡豆豉的功效与主治

淡豆豉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调中的功效,治时疾热病,寒热头痛,虚烦不眠,胃脘胀闷,食欲不振,湿热泻痢,断奶乳胀[1]。

10 淡豆豉的用法用量

煎服,6~12g[1]。

11 淡豆豉的化学成分

淡豆豉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B2,菸酸,以及钙、铁、磷盐等[1]。

12 淡豆豉的药理作用

淡豆豉有抗凝血酶的作用[1][1]。

13 淡豆豉的药典标准 131 品名

淡豆豉

Dandouchi

SOJAE SEMEN PRAEPARATUM

132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Gzyczne•max(L)Merr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133 制法

取桑叶、青蒿各70~100g,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1000g中,俟吸尽后,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内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

134 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略扁,长06~1cm,直径05~07cm。表面黑色,皱缩不平。质柔软,断面棕黑色。气香,味微甘。

135 鉴别

(1)取本品1g,研碎,加水10ml,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数分钟,滤过,取滤液05ml,点于滤纸上,待干,喷以1%吲哚醌一醋酸(10:1)的混合溶液,于后,在100~1lO℃加热约10分钟,显紫红色。

(2)取本品15g,研碎,加水适量,煎煮约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淡豆豉对照药材15g、青蒿对照药材02g,同法分别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淡豆豉对照药材溶液各10~20μl,青蒿对照药材溶液2~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36 检查

取本品1g,研碎,加水10ml,在50~60℃水浴中温浸1小时,滤过。取滤液1ml,加1%硫酸铜溶液与40%氢氧化钾溶液各4滴,振摇,应无紫红色出现。

137 性味与归经

苦、辛,凉。归肺、胃经。

138 功能与主治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139 用法与用量

6~12g。

1310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311 出处

豆豉的做法

主料

黄豆5斤

辅料

姜,蒜,辣椒面,花椒粉,盐适量

豆豉的做法步骤

1 择出其中的杂质,比如坏掉的。

2 择好的黄豆用小火轻炒一下,可放入一些陈皮,香樟叶之类的,将香味炒出。

3 炒好的豆子用清水淘洗干净并用有漏的工具过滤掉水分。

4 淘好的豆子加水煮,水宜刚没过为好,可以边煮边加水,时间依豆子的多少而定,总之要煮到用手捏豆子时,豆子可以轻易的被捏碎成泥的状态,有经验的依据颜色也可辨别出来。

5 煮好的豆子漏掉水分。

6 发酵:将豆豉草铺在盆底(锅也行),然后趁热将煮好的豆子铺在豆豉草上面,最后再铺上豆豉草盖上盖子等其发酵即可。大概要三四天左右,不可太久,久了就会发酸。发酵好的豆子盖子是热的,豆子上面是白色的一层,用筷子翻动,你会发现像藕一样牵丝似的。

7 取出发酵好的豆子,放入适当的盐,辣椒面,姜,蒜,花椒粉之类的搅拌均匀晾晒既可。

8 尽情的暴晒几天,晒干后的豆子是黑色的,一粒一粒的。

9 最后犒劳一下自己,可以来道香喷喷的腊肉炒豆豉,或者萝卜丝炒豆豉,都是很好的下饭菜。

目录 1 拼音 2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方之葱豉茶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葱豉茶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医疗保健汤茶谱》方之葱豉茶 31 原料 32 用法 33 功效 4 适用人群 41 出处 附: 1 古籍中的葱豉茶 1 拼音

cōng chǐ chá

2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方之葱豉茶 21 处方

葱白3茎(去须),豉半两,荆芥1分,薄荷30叶,栀子仁5枚,石膏3两(捣碎),茶末3钱(紫笋茶上)。

22 功能主治

伤寒头痛壮热。

23 葱豉茶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2大盏,煎取1大盏,去滓,下茶末,更煎45沸,分2度服。

24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

3 《医疗保健汤茶谱》方之葱豉茶

葱豉茶以茶叶末、石膏、栀子、薄荷、荆介、淡豆豉、葱白为主要原料,具有辛温解表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体热头痛等。

31 原料

茶叶末10克,石膏60克,栀子5枚,薄荷30克,荆介5克,淡豆豉15克,葱白3根。

32 用法

水煎代茶频饮,宜温服。

33 功效

葱豉茶具有辛温解表的功效。

4 适用人群

葱豉茶适用于外感风寒,体热头痛等。

41 出处

《医疗保健汤茶谱》

古籍中的葱豉茶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九食治门]药茶

方葱豉茶方(出圣惠方)治伤寒头痛壮热。葱白(三茎去须)豉(半两)荆芥(一分)薄荷(三十叶)栀子仁(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七]药茶诸方

治伤寒头痛壮热。葱豉茶方。葱白(三茎去须)豉(半两)荆芥(一分)薄荷(三十叶)栀子仁(五枚)石膏(

《世医得效方》:[卷第十大方脉杂医科]头痛

蜜同面糊丸,每两作十八丸,朱红为衣,食后以生葱、茶嚼下。或用五丸,以水磨洗心散治风热上壅,头目痛甚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六头痛证治]雄黄丸

半)上二味为末,滴水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煨葱白茶清下。即用后药搐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

《祖剂》:[卷之一芎辛汤]通关散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豆豉姜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豆豉姜的别名 24 来源 25 生境分布 26 性状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豆豉姜的用法用量 210 附方 211 备注 2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豆豉姜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豆豉姜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豆豉姜 1 拼音

dòu chǐ jiāng

2 《辞典》:豆豉姜

21 出处

《南宁市药物志》

22 拼音名

Dòu Chǐ Jiānɡ

23 豆豉姜的别名

木浆子根(《分类草药性》),满山香(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澄茄根、木姜子根(《四川中药志》),过山香、枪子蔃(《广东中药》)。

24 来源

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根及根茎。9~10月间挖取,洗净、晒干。

25 生境分布

产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26 性状

根呈圆锥形,表面棕色,有纵皱及颗粒状突起,横切面导管明显,质轻泡,易折断,断面淡黑色。气香,味辛辣。

27 性味

辛,温。

①《分类草药性》:"性温。"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辣,无毒。"

28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胃痛,脚气。

①《分类草药性》:"治周身筋骨疼痛,发表,散风寒疹子,去膨胀,理气。"

②《南宁市药物志》:’行气止痛,祛风湿,理筋骨。治胃冷痛,孕妇水肿,跌打宽筋。"

③《广西中药志》:"治感冒。"

④《广东中药》:"祛风散寒,息肝风,消肿。治风湿痹痛,筋骨无力,产后脚软,痰湿脚气。"

29 豆豉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鲜者05~2两);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210 附方

①治感冒头痛,风湿骨痛:木姜子根、茎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冷气痛,胸口痛:木姜子根、茴香虫(阴阳瓦上炕干),研末,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211 备注

本品在四川地区与同属植物木姜子及清香木姜子的根,通称"木姜子根",同等使用。参见"木姜子"及"木椒根"条。

2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豆豉姜的方剂 珍珠胃安丸

nWan处方:珍珠层粉450g、甘草350g、豆豉姜50g、陈皮100g、徐长卿50g制法:以上五

活络止痛丸

首乌20g过岗龙20g牛大力20g莶草20g豆豉姜10g半枫荷20g两面针10g臭屎茉莉20g走

补血调经片

樱子300g五指毛桃150g香附(制)300g豆豉姜300g高良姜210g苍术72g千斤拔300g

克痛酊

方:黑老虎根195g香附117g广藿香117g豆豉姜117g香加皮80g花椒78g九里香78g鸡骨

正骨水

成药,主要成分为九龙川、木香、海风藤、土鳖虫、豆豉姜、猪牙皂、香加皮、莪术、买麻藤、过江龙、香樟、

更多用到中药豆豉姜的方剂

用到中药豆豉姜的中成药 珍珠胃安丸

nWan处方:珍珠层粉450g、甘草350g、豆豉姜50g、陈皮100g、徐长卿50g制法:以上五

活络止痛丸

首乌20g过岗龙20g牛大力20g莶草20g豆豉姜10g半枫荷20g两面针10g臭屎茉莉20g走

克痛酊

方:黑老虎根195g香附117g广藿香117g豆豉姜117g香加皮80g花椒78g九里香78g鸡骨

补血调经片

樱子300g五指毛桃150g香附(制)300g豆豉姜300g高良姜210g苍术72g千斤拔300g

正骨水

成药,主要成分为九龙川、木香、海风藤、土鳖虫、豆豉姜、猪牙皂、香加皮、莪术、买麻藤、过江龙、香樟、

更多用到中药豆豉姜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豆豉姜 《外治寿世方》:[卷四儿科]腹鸣如蛙

淡豆豉生姜(各二钱切碎)葱(五茎)食盐(一两)同炒热。置脐上熨之。效姜煎浓汤。洗肚腹。另用葱姜捣烂。

《验方新编》:[卷十小儿科杂治]曲腰啼哭

此受寒腹痛也。淡豆豉、生姜、葱白(细切)、盐共炒热,以手巾包熨肚上,立止。《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

《儒门事亲》:[卷十二汗剂]双解散

通圣散与益元散相合中停,水一钟,生姜、豆豉、葱白同煎。《儒门事亲》金张从正公元1127年—1279年

《验方新编》:[卷三脾胃]脾胃虚冷不思饮食

鲫鱼和豆豉、胡椒、老姜、陈皮烹煮,空心食。《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奇效简便良方》:[卷三小儿]小儿大小便不通

淡豆豉和我们平时吃的豆豉是不一样的,虽然它们都是大豆制成的,但是应用方面不同,豆豉主要是调味料,而淡豆豉是一味中药。淡豆豉性寒味苦,能治疗多种不适症状,那么,淡豆豉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安胎

淡豆豉可以宣发郁热,补肾安胎;清代的中医古籍就有记载,《会约医镜》中就明确指出,“淡豆豉”有“安胎孕”的功效,可以作为药物用在需要安胎的妇女身上。

2、调节雌激素

淡豆豉由大豆经发酵等工艺制成,富含大豆异黄酮物质,可用于调理更年期综合症,平衡调节女性的雌激素水平,可以延缓衰老。

3、缓解风寒感冒

淡豆豉有解表除烦作用,可以用与伤寒热病,早期轻微感冒者,可以食用葱豉汤可以有效改善,缓解感冒初期症状,促进身体发汗。

葱豉汤做法:淡豆豉50克,葱白3根,加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发汗,如果不出汗,加倍服用一次。

4、和胃消食

淡豆豉味苦性寒,如胃,肺经,寒可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如果身体经常积食腹胀,大便不畅的,黄疸等现象,这是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可以食用淡豆豉,有和胃消食,宣郁利气之效。

5、解毒清热

淡豆豉性寒微苦,可以清热解毒。《药性伦》中记载淡豆豉可以治血痢腹痛,清热止痢,《名医别录》提到淡豆豉“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

6、淡豆豉用药禁忌

1、凡伤寒传人阴经与夫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淡豆豉。《本草经疏》

2、淡豆豉不宜复用汗吐之药。

3、胃虚易呕者慎服淡豆豉。

淡豆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淡豆豉的别名 7...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