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有哪些,第1张

1、犹太人 民族历史:3500年

犹太人(Jewish),或称“尤太人”,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希伯来(犹太)语:乃是指犹太教民,或者更笼统意义上所有犹太族人(也被称为犹太民族),是族群体既包括自古代沿传下来的以色列种族,也包括了后来在各时期和世界各地皈依犹太宗教的人群。

从广泛的角度,犹太人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严格的宗教奉行者。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

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 

2、阿拉伯 民族历史:3500年

阿拉伯人,泛指西亚和北非讲阿拉伯语的居民。“阿拉伯”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世纪。欧洲人称之为“萨拉森人”。

主要分布在西亚,占这些国家居民的大多数,还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乍得、坦桑尼亚等国,估计约23亿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北非和南阿拉伯的一部分人混有尼格罗人种特征。

在蒙昧时代,只有阿拉比亚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被称为阿拉伯人。大扩张之后倭马亚王朝建立,只有源出阿拉伯半岛、血统纯正的人才有资格自称阿拉伯人。

拥有高贵的身份;而到了阿拔斯王朝,文明的融合进一步加强。阿拉伯人这个概念,逐渐包括了帝国属下所有使用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的各族人民。

3、阿伊努 民族历史:3000~4000年

阿伊努人(阿伊努语:Ainu),或翻译成爱努人、爱奴人、阿衣奴人,居住在俄罗斯库页岛和日本北海道。有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新石器时期早期(约六、七千年以前)就从通古斯北部和东南亚迁居到日本。阿依努是他们混血产生的民族。

某些学者认为,阿伊努族人是阿拉伯移民,他们在某个时期控制了远东广大地区后分布在本州诸岛。随着日本的一些部族逐渐向北方移民,他们的地盘日益缩小。

从公元七世纪后半期起阿伊努人被称为“虾夷”,系夷狄之意,这是日本人对占据日本外族或土著的称呼。大约从公元十四世纪中叶起逐渐地改称为阿伊努人。也有人说他们是绳文人(绳纹族)后人。 

4、印度斯坦 民族历史:3500~4000年

印度斯坦族,南亚印度民族集团之一,又译“兴都斯坦人”。中国史籍中称其居住地为 “身毒”、“贤豆”、“天竺”、“印度”等。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混有澳大利亚人种成分。

历史悠久,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印度文化,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组成,历史上长期遭受殖民统治,1947年与国内其他民族一起获得独立。

印度斯坦人主要从事农业。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亚纳邦、比哈尔邦和拉贾斯坦邦等地。多数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 

5、波斯 民族历史:4000年

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二千年代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尔斯地区),有十个部落(六个农耕,四个畜牧)。曾一度处于米堤亚统治之下。

后经过数十年扩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

在国王大流士一世 (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境内包括70个民族。

约1800万人口,近700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在公元前492年希波战争后逐渐由鼎盛走向衰落。 

6、希腊 民族历史:4000多年

希腊、南塞浦路斯的主体民族。另有部分分布在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和土耳其。多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部分属阿尔卑斯类型。使用希腊语,属印欧语系希腊语族。文字有古希腊文与新希腊文之分。多信东正教,少数信天主教和伊斯兰教。

由古希腊人与其他民族混合而成希。分布在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和土耳其。是一个世居于希腊及爱琴海一带的民族,已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

目前希腊人主要居住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希腊诸岛及塞浦路斯,以至世界各地,总人口约17千万。 

公元前2000年亚该亚人、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多利安人等希腊部落从巴尔干半岛北部进入后,同化了佩拉斯吉等土著居民,在前8~前6世纪,建立雅典、斯巴达等奴隶制城邦国家。同时,相互间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称谓——海伦人,即古希腊人。 

7、瑶族 民族历史:4500多年

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2637421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

瑶族祖先为盘古,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 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间,村寨坐落周围,竹木叠翠, 风景秀丽。因其生产方式、居住、服饰和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又有“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等称谓之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 

8、亚述 民族历史:4500~5000年

公元前3000年代末期,在两河流域的北部,亚述人的部落兴起。到了公元前8世纪后期,亚述国已经成为两河流域最强大的国家。

亚述人在人种上有着许多闪族的特点:长脸钩鼻、黑头发、多胡须、皮肤黝黑。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比其他游牧民族更崇尚武力,更喜好穷兵黩武。

9、 苗族 民族历史:5000年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6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1]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10、爱斯基摩人 民族历史:5000~年

爱斯基摩人(Eskimo)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自称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总人口约13万(2000),分别居住在格陵兰(53万)、美国的阿拉斯加(41万)、加拿大北部(34万)和俄罗斯白令海峡一侧(约2千)。

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文字。

11、羌族 民族历史:5000~6000年

中国最古老民族——羌族(现集中于中国西部)羌族,炎帝正统后人,甲骨文就是古羌族人的通用文字,种族历史不下于6000年,现存约31万人。

作为炎黄子孙,你知道我们民族的起源吗炎黄子孙的起源,实际上是来自于中国上古时期的两个重要民族,一个是古老的华夏族,另一个则是古老的羌族。华夏族经过千百年的吸收融合,逐渐转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

而古老的羌人经过千百年的分化与融合,一部分融入汉民族,成为了汉民族重要的成员;更多的则是经过逐步分化,成为今天十几个独立民族的重要源头,这些民族的族源史都与古老的羌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12、汉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 “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著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而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以及外族入侵和躲避战乱等因素,汉族也发生了大规模迁移,一直在从中原地区向南迁移。客家人继承了当时中原汉人的文化传统,比如说古语,风俗习惯也有历史痕迹。

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汉族人口约为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

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除中国两岸三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北美洲和西欧也有较多分布。

源义经

源义经(みなもと の よしつね)

源义经,镰仓时代武将,1159—1189年在世。

平治元年(1159)发生“平治之乱”,平清盛取得京都政权,源义经之父源义朝战败逃亡,翌年1月4日在尾张被谋杀。接着,平清盛大肆搜捕源义朝的子女,妄图斩草除根。

义朝之妾常盘怀中抱着牛若(义经,一岁),手牵今若(七岁)和乙若(五岁),冒着寒风大雪潜逃。大雪落在斗笠上,狂风卷起她的衣袖;怀中的义经呱呱地哭着要吃奶;双手牵着的今若和乙若无力再走了,在号陶大哭。常盘在这家破人亡、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为保存源氏的一脉血统,踩着积雪踉跄地在田野里拼命逃跑。她好不容易逃脱平清盛的搜索网,来到大和宇多郡龙门,投靠伯父。但是后来老母被捕,逼她说出常盘的下落,常盘为母免于拷问,毅然向京都当局(六波罗)自首。

平清盛早就闻得常盘美貌,要想一睹庐山真面目,这次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大为中意,便忘记她是敌人之妾,要想纳她为妾并进行劝说。

为了三个孩子的性命,“即使肉体的节操交给仇人,内心的节操还是属于义朝的”,她这样想着便答应了。她向平清盛保证,三个孩子分别养育,长大后做和尚。

义经在母亲身边养到四岁,因其非凡的智慧使平清盛感到害怕。正好此时和常盘养的女儿廊出世,平清盛便说“和敌人的儿子一起抚养总觉不好”,将四岁的牛若(义经)送到山科的乡村。义经在山科养到七岁,常盘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将义经送到山城国鞍马山寺出家,但没有削发。常盘养了廊以后,好色的平清盛对他冷淡起来了,不到两年常盘被下赐给大藏卿藤原长成。

在鞍马山寺,义经白天用功读书,夜里到僧正谷跟大天狗学武艺,还跟鬼一法眼学“六韬三略”。一心想打倒乎氏为父报仇的义经,就这样勤学苦练一天天地度过,至16岁时他已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英俊青年。就在这一年(1174),义经受到黄金商人吉次的劝诱,3月3日离开鞍马山,在武士陵助重赖陪同下投奔奥州的藤原秀衡。

奥州藤原氏拥有陆奥、出羽两国,势力强大,当时是藤原氏第三代秀衡的治下。他为镇守府将军,东日本第一大豪族,奥州俨然成为一个独立王国。秀衡很赏识义经的才华,对他十分优待,在平泉自己的府第附近给他一所邸宅。义经在秀衡的庇护下迅速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武士,直到22岁的那一年(1180)才离开秀衡出征。

源义经的异母兄源赖朝(义朝的第三子),在父亲义朝被杀的时候还只有12岁。当初平清盛要杀他,清盛的继母池掸尼因他很像自己夭折的儿子家盛,请求饶命,总算免于一死,被流放到伊豆的短小岛,受到北条时政的监祝。治承四年(1880)8月17日,源赖朝奉以仁王讨伐平氏的命令,得到时政支援,纠合东国(关东诸国)的源氏家人在伊豆起兵。

9月,在平泉的义经闻得兄赖朝在伊豆起兵,立即响应出征,藤原秀衡曾加以劝阻,但不能打消火热的复仇决心。秀衡只得派佐藤继信、忠信兄弟随从保护,让他出征。

在奥州两勇士的保护下,义经到达骏河黄濑川的家,10月21日在这里会见兄赖朝。赖朝在富士川打败平维盛率领的平家军后昨天(20日)刚到这里。兄弟两人一见面,赖朝就援引义家、义光兄弟的故事(“后三年之役”源义家同清原武衡、家衡开战时,义家之弟义光辞退兵卫尉的职务到奥州帮助兄打仗),激动得流泪。从此兄弟两人合力攻打平氏,誓为父报仇。平氏被源义仲赶出京都以后,吸收西国(关西诸国)一带的武士,在摄津的一谷建设根据地,准备夺回京都,开始恢复昔日的势力。

1184年(元历1)1月20日,义经、范赖联军在近江的粟津打死源义仲,进入京都。同月26日又奉赖朝之命进军平氏的根据地——播磨的一谷。范赖的主力军从京都沿海岸进攻一谷,义经的辅佐军从京都绕过丹波,从后面进攻一谷。2月5日义经军发动夜袭,在丹波的三草山打败平资盛。接着2月7日早晨4点钟义经带领70多人翻过鹤岭,从背后袭击。在前后夹攻下,立即攻下一之谷。平氏在一之谷战败后,平宗盛挟持幼小的安德天皇逃往赞歧(香川县)的屋岛。

文治元年(1185)2月17日,义经领兵250人渡摄津的渡部津,次日到达阿波。19日上午8点攻打屋岛,平氏措手不及,放火烧毁屋岛,败走海上。战败的平氏军逃至长门彦岛,在平知盛指挥下继续抵抗。3月2日义经在坛浦(今山口县下关市)发动海战,最后全歼平氏军,八岁的安德天皇带着神望、宝剑投海,活捉平宗盛

父子(平清盛死后由平宗盛继承平氏事业),报了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史称“坛浦之战”源平两氏长期抗争的局面就此结束。

文治元年(1185)4月11日义经消灭平氏的消息传到镰仓,四天后(15日)源赖朝立即对家臣下达文件,凡不经许可擅自做官(指接受朝廷任命的官职)的,没收领地并处以斩罪。这是对义经的恐吓,因为义经曾接受朝廷的任命,担任左卫门少尉和检非违使。

赖朝根据福原景时从九州送来的假报告,知道义经以歼灭平氏的功劳自居,士兵都很怕他,而且在他下面的家臣犯一点小错误就要擅自严惩,不经赖朝批准。对赖朝来说,义经不过是自己手下的家臣,您意惩罚部下是侵犯自己的权力。还据说坛浦之战胜利后,义经进驻九州,夺取自己授予范赖的九州军政大权,发布军政命令。这些越权行为严重触犯武家法规,即使是兄弟也不能原谅。

4月29日赖朝给义经部下的田代信纲等下达密令,让他们与义经绝交。还给福原景时写了同样内容的信。义经知道这个消息十分惊楞,急忙送上誓无异心的效忠书。

5月15日义经带了平宗盛父子凯旋回镰仓,但是赖朝只接受俘虏,不准义经进镰仓。在这样沉闷的空气下,翌日义经的仆人跟赖朝的妹婿一条能保的仆人发生了一起小冲突,赖朝认为这是义经的傲慢表现,心中更加恼怒。

实际上赖朝对其弟义经早就瞧不起了,轻视义经出身低微。赖朝认为自己的母亲是热田神宫大官司的姑娘,出身官家,又被父亲认作嫡子。而义经则母亲是杂仕(下级宫女),娘家无官位,所以不把义经看作自己的弟弟,而是看作家臣。如春和元年(1181)7月在鹤冈八幅宫的上梁仪式上为表彰木匠授与马的时候,让义经去牵马。在赖朝看来义经应受自己支配,不能超越家臣这一界限。但是由于义经战胜平氏,名声大振,更加增强了赖朝嫉妒之心。

然而义经没有一点怨言,在相模的腰越写了著名的“腰越状” (藏于神奈川满福寺),将它送给公文所别当大江广元,想以最后的哀诉来表达自己对赖朝的忠心。其中说自己以甲胄为枕、弓箭为业的真正心意只是想平息先父亡灵的愤怒,实现夙,并无他意;担任朝廷所赐的官职不是为自己的利益,专为源氏的繁荣。

不管义经如何掏出心来表白,还是不能打动赖朝的心,不让他进镰仓。6月9日义经只好回京都。接着赖朝便收回了过去赐予义经的平家充公领地24处。

10月17日赖朝派土佐坊昌俊行刺义经,但没有成功。10月25日赖朝亲率大军讨伐义经,义经本想抵抗,但因大家害怕赖朝不敢帮助,只好离开京都逃往四国。不幸在大物浦遇大风,船只大部分沉没,义经及其叔父源行家等数人乘小船逃至和泉。此时义经一行只有爱妾静、武藏坊弈庆等五人。他们逃人吉野山中,后因搜捕日益紧急,给静许多金银让她回京都。义经则躲在奈良兴福寺,伺机逃往奥州。

文治三年(1187)2月,义经一路饱尝辛苦携带妻女逃至奥州,隐藏在藤原秀衡的地方。虽然朝廷两次下令责向秀衡,但他毫不介意。然而1187年10月29日秀衡病死,临终时留下遗言——后嗣泰衡和国衡要和睦,以义经为大将,兄弟合力讨伐赖朝。

秀衡的愿望落空,泰衡屈伏于赖朝的怀柔和威胁,最后于文治五年(1189)闰4月30日派兵攻打衣川的高馆。那天泰衡家的长崎太郎率领500多人杀到,开始了高馆大战。义经方面只有十多人,众寡不敌,家臣陆续战死。家臣弈庆身负重伤,到义经的地方作最后告别,然后回到战场壮烈牺牲。此时义经自知非死不可,走进持佛堂,左腋挟住妻子的头说:

“先我一步,让我们一起去冥府吧!”一面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一面将妻子的头砍掉,然后杀死四岁的女儿,自己也切腹自杀。

义经切腹时用自幼不离身的6寸7分防卫刀“现代剑”,咬紧牙齿从左奶往下深深扎一刀,然后顺着切口往右拉三刀,将肠子抽出,吩咐点火烧高馆,最后断气。时年31岁。

《吾妻镜》文治五年条的记述比较简单:“人豫州持佛堂,先害妻(22岁)子(女,4岁),次自杀。”

义经的首级由泰衡的使者新田高平浸在酒中带到腰越,于6月13日检验,然后葬于藤泽(高座郡藤泽宿板户町白旗明神社)。

义经的爱妾静出现于《源平盛衰记》是坛浦之战胜利后凯旋回京都的时候(1185年4月24日),此时义经和静正过着甜蜜幸福的恋爱生活。同年11月3日义经逃出京都时静也在一起。大物浦遇风遭难以后,静和义经等一起在天王寺过夜。其后京都发布搜索义经的院宜(院政的命令)他们便逃人白雪茫茫的吉野山。后来义经感到带女人在雪地行走危险,就决定让她到其母矾禅尼的地方,给了她许多金银,派仆人护送出山。不料下山途中钱财被仆人抢去,静只得单身回到北白川的母亲身边。

不久静被当局(六波罗)传呼讯问,文治二年(1186)3月1日母女两人被送到镰仓。经过多次审问,静仍然说不知义经的去向,幕府无法获得线索。赖朝对此大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静擅长跳白拍子舞(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流行的歌舞,由戴着直简形高乌馆子、佩着白鞘卷刀的女子一面唱“今样歌”一面跳舞),赖朝之妻北条政子及其长女大姬要她表演。静再三固辞无效,最后于4月8日在鹤冈八幅宫的若官堂献舞。

“吉野山岭踩白雪,行踪不明梦断肠……卑贱茎环(麻线团)反复绕,但愿昔日变今日……”静边唱边舞。

“住嘴!在我面前竟敢跳起恋慕谋反人义经的舞来,而且所谓‘但愿昔日变今日’就是希望我没落,义经重新得势。”赖朝大怒说。全靠政子出来劝解,总算免了一场大祸。

此时静已怀孕,赖朝命令若生男则弄死。政子和静都希望生女孩,这一年闰7月29日,静生了一个男孩,按命令弄死。由于政子的同情,9月16日静离开镰仓回京都。

回京都后,静日夜想念逃亡奥州平泉的义经。有一天她和侍女琴往来到下总田下边见村(今茨城县总和町下边见)的思想桥,听说爱人义经于文治五年(1189)4月在衣川的邸宅战败自杀,万分悲伤,在桥上徘徊哭泣。不久为悼念义经的亡灵,在当地的高柳寺削发为尼。同年9月15日病死,时年22岁。侍女琴柱将她葬于高

柳寺。

源义经死后,他的战功和人品得到京都贵族的赏识,他短暂的人生悲剧得到人们的同情。随着历史的推移,产生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以净琉璃、歌舞伎、幸若舞、谣曲等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受到大家的崇拜和歌颂,成了日本人典型的英雄人物。

由于大家对他的死寄以同情和不平,便出现了许多义经没有死的传说:当时义经将与自己面貌很相似的杉目太郎行信留在高馆当替身,自己则于1188年4月和弈庆等家臣逃到北方,渡海入北海道,再经由库页岛到大陆,最后成为成吉思汗。

北陆三县(石川、福井、富山)关于义经的传说和遗迹特别多是可以想象的,如果义经没有死,可能在这一带活动。北海道也有关于义经的传说,如《本朝通鉴》(1670年完成)说,或许义经在衣川之战没有死,逃往虾夷岛(北海道),留下其子孙。新井白石的《虾夷志》、水户藩的《大日本史》里都记载着义经到过虾夷岛的传说。

至于金国的始祖是义经,经及义经就是成吉思汗的这一些说法,完全出于日本侵略中国的需要,为侵略中国寻找根据。如明治时期曾为伊藤博文内阁的大臣末松谦澄,在其剑桥大学的毕业论文中汇集了义经即成吉思汗的说法,后来它作为《义经再兴记》出版。又如大正十一年(1922)出版了小谷部全一郎的《成吉思汗就是源义经》,当时就遭到正统史学家的批驳。战后,1958年在推理小说杂志《宝石》上连载了高木彬光的《成吉思汗的秘密》,它后来作为文库本出版。高木彬光的主要论据是,“成吉思汗”这个名字中有秘密,这个名字是他自己取的。成吉思汗这个名字用日本式汉文来读可以读成“吉成思汗”,“汗”可以分解为“三点水”和“干”,即“水干”,而“水干”就是义经爱惬静所擅长的白拍子舞的衣裳。也就是说因“吉(吉野山)成”而想“水干”——因为在吉野山订立了山盟海誓,所以想念静,而静就是义经员喜欢的情人即白拍子舞女。高木彬光还认为义经和成吉思开出身年代几乎相同,而且衣川之战后约五年成吉思汗才开始活动,这不能说是偶然的一致。

高木彬光的说法虽不能说牵强附会,但光凭一个名字的巧合来断定义经就是成吉思汗这样一个历史上的大事件,未免太武断了。

注:源义经上书给源赖朝的历史上有名的腰越状

腰越状

义经乃奉法皇圣旨,拜为钦使,讨伐逆臣,卒雪会稽之耻,本当论功褒赏,无奈横被谗谤,殊令人痛心疾首耳。谗言之实否不察,镰仓之晋见被拒,披陈肝胆无由。当此时也,吾兄尊颜不得叩见,骨肉同胞情断义绝。嗟呼,是乃今生之宿命欤,亦或前生之孽根欤,悲哉,亡父尊灵不得重生,何人为我一申悲叹,何人为我一垂哀怜!故特再次上书,略述所怀。

义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行年未几,而先君见背,沦为孤儿,从无片刻安宁,虽得苟延岁月,惟京都难以安身,只得远遁边鄙之地。所幸者,突兀之时运转时来,为讨伐平家一族奉旨进京。军兴之际,削除木曾义仲,之后为彻底诛灭平家,时而挥鞭跃马与峨峨高岩之间,置性命于不顾,时而冒风行舟于惊涛骇浪之中,几葬身于鲸鲵之腹,非但如此,我之所以以枕胄甲,宿露野者,端在雪洗先君会稽之耻,别无他求。

谨以诸神社诸寺院之最大护符,书明我之素无野心,敬向全国之大小神佛,表明我之赤胆忠心,惟可仰赖者,吾兄之广大慈悲耳。愿得风便之际,得达兄长玉聪,苟能略加体谅,辨明无辜,恕我无罪。书不尽言,略述一二。

义经惶恐谨启的

元历二年六月五日

源义经

虾夷人又叫做阿依努人,生活在日本的北海道,库页岛那一边的一个民族,但是现在已经没有纯种的虾夷人。

可能是这么长时间来和日本大和民族通婚,渐渐地已经被同化了,虽然说现在北海道还有虾夷人,但是已经没有纯种的啦。看起来现在也都像日本人,如果不特意说出来,我们是没有办法分辨出来的。

而纯种的虾夷人是什么样子呢?很矮,长得也很矮小,看起来也不强大,皮肤的颜色也挺黑的。很多人知道他可能是看了新闻,因为虾夷人是世界上我们所知道的,那么多民族,那么多人种里面体毛最丰盛的一个。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比他们的体毛还多,很多人可能感觉到很吃惊。现在看不出来了,反正都已经没有纯血的。

但虾夷人有一点让我们觉得很恶心 他们吃人肉。这是有据考察的,至少在抗战的期间他们就吃过,有记载说那些虾夷人吃过中国人的肉心脏之类。真的是太可怕了,即使在远古时期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但是我觉得上世纪应该没有那么的血腥野蛮了,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还是感到诧异的。

所以虾夷人有些可怕,但是他有些可怜。因为日本的那些领土本来是他们自己居住的地方,由于大和民族的侵略,他们的领土也渐渐的被夺走了。

为什么虾夷人又叫做虾夷人呢?还一部分原因是日本人对他的不屑吧,说实话也有些可悲的。

松前庆广,幼名天才丸,出生于大馆德山城,虾夷大名蛎崎季广的三男,母亲为箱馆河野季通之女,正室为村上直仪之妹。由于长兄舜广、次兄元广相继被姊姊(南条广继政室)毒杀,因此由身为三男的庆广在天正十一年(1583年)父亲季广隠居后,接下蛎崎氏家督之职,成为虾夷蛎崎氏的第五代当主。

协助名义上的主公安东爱季杀死浅利胜赖。蛎崎氏的先祖是若狭武田家的分支,武田信广一脉,信广于宝暦三年自若狭武田家出奔,後为下北半岛的蛎崎季繁收为养子继承蛎崎氏。世代为羽後安东家的家臣,室町中期安东家一分为二,各是羽州的桧山系及虾夷的凑系,蛎崎氏在这场动乱之中选择了支持凑系安东家,直到战国时代安东家中兴之主安东爱季的父亲舜季迎娶凑系尧季之女,之後尧季无嗣而终,由爱季之弟茂季嗣继两家方告统一。

庆广的父亲季广是北海道开发的先驱,与长年抗争的当地原住民爱奴人合谈,巩固了蛎崎氏对虾夷的支配权,庆广在两位兄长舜广、元广陆续过世後,在天正十一年时父亲季广隠居,接下蛎崎氏家督之职,成为虾夷蛎崎氏的第五代当主。时值本能寺爆发,天下再次动荡,庆广有感久居安东家之下绝非长远之计,因此一直暗中积聚实力已盼由安东家独立成真的一方大名。 相关事件文禄二年(1593年),秀吉出兵朝鲜,蛎崎庆广由虾夷远至肥前名护屋参阵,秀吉当场确认蛎崎氏对虾夷的支配,同时上奏天皇封庆广从五位下志摩守的官位,并赐下“虾夷岛主”的朱印状和桐章。

此外松前庆广也利用诸弟成立分家、诸子和各有力大名缔结关系,编织出一张血缘网稳固本家,次男忠广在庆长九年时请仕将军家,担任将军德川秀忠的旗本,得“忠”字并居住于江户,在庆长十五年(1610年)续任从五位下隼人正的官位,拜领下野结城一千石,元和元年又加封武藏八幡一千石、都合两千石。五男继广入仕加贺前田家,担当和前田利长交谊之职。六男景广继承母系河野氏,负责掌理箱馆,七男安广出仕仙台伊达家,并于宽永六年在伊达政宗搓合下迎娶片仓重长之女,被列为准一门家臣。

庆长十一年(1606年),松前庆广有鉴山城型态的居馆德山馆有诸多不便,于是在德山南方邻近海港的福山台地另筑福山馆迁移过去做为新居馆。

庆长十九年(1614年),庆广率军参予大阪冬之役,阵中担任一门众笔头的四男由广因为有与大阪方内通的嫌疑,庆广壮士断腕地毅然下令由广自刃。翌年的大阪夏之役中,庆广带次男忠广参阵,役中忠广奋勇作战立下功勋终让幕府方解除对松前家与丰臣家私通谋叛的怀疑。 元和二年(1616年)十月十二日,松前庆广剃发号海翁,长子盛广之子长孙松前公广以二十岁之龄继位家督,同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公广承继庆广的政策在当年于礼髭、大泽两地成功开采砂金,之后构筑福山城建立新的城下町,积极促进商人流通以振兴经济,并建立商场知行制加以维护,确立了松前藩初期的财政基础。

这个故事讲的是,从前一家人,有三个兄妹,牛若(义经,一岁),今若(七岁)和乙若(五岁),他们的父亲当时是朝廷的官员,但被人污蔑杀死,还要对他们斩草除根,他们的母亲带着他们一路逃亡,投靠了他们的伯父,但敌人抓了伯父的母亲,没办法,母亲去了官府投案自首。但义经的杀父仇人见义经母亲漂亮,垂帘美色,想要娶她,义经母亲则为了几个孩子,忍辱负重,答应了仇人的请求,但要求不能伤害她的孩子,而她也答应把几个孩子分别送到寺院当和尚,就这样,转眼过了十几年,义经在寺院里跟师傅习武学经,已经是当时小有名气的英雄少年了。与此同时,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因为当年长的跟仇人的一个夭折弟弟长的很像,而没有被杀,此时,他宣布起兵造反。义经闻讯后立马去帮他的哥哥,战场上,义经凭借昔日所学,所向披米,立下无数战功,在老百姓中威望颇高,有点功高盖主的味道了,他的哥哥自然很不服气,但也无可奈何,就在这时,仇人却派人来挑拔兄弟俩,说义经到时会取而代之,叫他一起联合起来对付义经。哥哥一口答应,同年,在战场上,义经率十人部队,大战敌人五百人,孤不敌众,哥哥也不派一兵增援,最后全军战死,义经知道大势已去,心灰意冷,杀了自已的妻儿,最后也自杀而亡。。。。。

纯属本人理解而写,严禁抄袭

源义经 源义经的战功和人品在日本历史上一直备受推崇,人们同情他的人生悲剧,这也导致很多关于他的传说的产生。这些故事以各种方式流传于民间,其中不乏一些异想天开的情节,而在日本明治时期更有学者发表论文称源义经和成吉思汗是同一个人。 源义经死后,他的战功和人品得到京都贵族的赏识,他短暂的人生悲剧得到人们的同情。随着历史的推移,产生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以净琉璃、歌舞伎、幸若舞、谣曲等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受到大家的崇拜和歌颂,成了日本人典型的英雄人物。 由于大家对他的死寄以同情和不平,便出现了许多义经没有死的传说:当时义经将与自己面貌很相似的杉目太郎行信留在高馆当替身,自己则于1188年4月和辩庆等家臣逃到北方,渡海入北海道,再经由库页岛到大陆,最后成为成吉思汗。 北陆三县(石川、福井、富山)关于义经的传说和遗迹特别多是可以想象的,如果义经没有死,可能在这一带活动。北海道也有关于义经的传说,如《本朝通鉴》 (1670年完成)说,或许义经在衣川之战没有死,逃往虾夷岛(北海道),留下其子孙。新井白石的《虾夷志》、水户藩的《大日本史》里都记载着义经到过虾夷岛的传说。 至于金国的始祖是义经,经及义经就是成吉思汗的这一些说法,完全出于日本侵略中国的需要,为侵略中国寻找根据。如明治时期曾为内阁的大臣末松谦澄,在其剑桥大学的毕业论文中汇集了义经即的说法,后来它作为《义经再兴记》出版。 又如大正十一年 (1922)出版了小谷部全一郎的《成吉思汗就是源义经》,当时就遭到正统史学家的批驳。战后,1958年在推理小说杂志《宝石》上连载了高木彬光的《成吉思汗的秘密》,它后来作为文库本出版。高木彬光的主要论据是,“成吉思汗”这个名字中有秘密,这个名字是他自己取的。成吉思汗这个名字用日本式汉文来读可以读成“吉成思汗”,“汗”可以分解为“三点水”和“干”,即“水干”,而“水干”就是义经爱妾静所擅长的白拍子舞的衣裳。也就是说因“吉(吉野山)成”而想“水干”——因为在吉野山订立了山盟海誓,所以想念静,而静就是义经喜欢的情人即白拍子 。高木彬光还认为义经和成吉思汗出身年代几乎相同,而且衣川之战后约五年成吉思汗才开始活动,这不能说是偶然的一致。高木彬光的说法虽不能说牵强附会,但光凭一个名字的巧合来断定义经就是成吉思汗这样一个历史上的大事件,未免太武断了。

秀衡的愿望落空,泰衡屈伏于赖朝的怀柔和威胁,最后于文治五年(1189)闰4月30日派兵攻打衣川的高馆。那天泰衡家的长崎太郎率领500多人杀到,开始了高馆大战。义经方面只有十多人,众寡不敌,家臣陆续战死。家臣辩庆身负重伤,到义经的地方作最后告别,然后回到战场壮烈牺牲。此时义经自知非死不可,走进持佛堂,左腋挟住妻子的头说:

“先我一步,让我们一起去冥府吧!”一面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一面将妻子的头砍掉,然后杀死四岁的女儿,自己也切腹自杀。

义经切腹时用自幼不离身的6寸7分防卫刀“现代剑”,咬紧牙齿从左奶往下深深扎一刀,然后顺着切口往右拉三刀,将肠子抽出,吩咐点火烧高馆,最后断气。时年31岁。

《吾妻镜》文治五年条的记述比较简单:“人豫州持佛堂,先害妻(22岁)子(女,4岁),次自杀。”

义经的首级由泰衡的使者新田高平浸在酒中带到腰越,于6月13日检验,然后葬于藤泽(高座郡藤泽宿板户町白旗明神社)。

义经的爱妾静出现于《源平盛衰记》是坛浦之战胜利后凯旋回京都的时候(1185年4月24日),此时义经和静正过着甜密幸福的恋爱生活。同年11月3日义经逃出京都时静也在一起。大物浦遇风遭难以后,静和义经等一起在天王寺过夜。其后京都发布搜索义经的院宜(院政的命令)他们便逃人白雪茫茫的吉野山。后来义经感到带女人在雪地行走危险,就决定让她到其母矾禅尼的地方,给了她许多金银,派仆人护送出山。不料下山途中钱财被仆人抢去,静只得单身回到北白川的母亲身边。

不久静被当局(六波罗)传呼讯问,文治二年(1186)3月1日母女两人被送到镰仓。经过多次审问,静仍然说不知义经的去向,幕府无法获得线索。赖朝对此大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静擅长跳白拍子舞(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流行的歌舞,由戴着直简形高乌馆子、佩着白鞘卷刀的女子一面唱“今样歌”一面跳舞),赖朝之妻北条政子及其长女大姬要她表演。静再三固辞无效,最后于4月8日在鹤冈八幅宫的若官堂献舞。

“吉野山岭踩白雪,行踪不明梦断肠……卑贱茎环(麻线团)反复绕,但愿昔日变今日……”静边唱边舞。

“住嘴!在我面前竟敢跳起恋慕谋反人义经的舞来,而且所谓‘但愿昔日变今日’就是希望我没落,义经重新得势。”赖朝大怒说。全靠政于出来劝解,总算免了一场大祸。

此时静已怀孕,赖朝命令若生男则弄死。政子和静都希望生女孩,这一年闰7月29日,静生了一个男孩,按命令弄死。由于政子的同情,9月16日静离开镰仓回京都。

回京都后,静日夜想念逃亡奥州平泉的义经。有一天她和侍女琴往来到下总田下边见村(今茨城县总和町下边见)的思想桥,听说爱人义经于文治五年(1189)4月在衣川的邸宅战败自杀,万分悲伤,在桥上徘徊哭泣。不久为悼念义经的亡灵,在当地的高柳寺削发为尼。同年9月15日病死,时年22岁。侍女琴柱将她葬于高

柳寺。

源义经死后,他的战功和人品得到京都贵族的赏识,他短暂的人生悲剧得到人们的同情。随着历史的推移,产生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以净琉璃、歌舞伎、幸若舞、谣曲等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受到大家的崇拜和歌颂,成了日本人典型的英雄人物。

由于大家对他的死寄以同情和不平,便出现了许多义经没有死的传说:当时义经将与自己面貌很相似的杉目太郎行信留在高馆当替身,自己则于1188年4月和辩庆等家臣逃到北方,渡海入北海道,再经由库页岛到大陆,最后成为成吉思汗。

北陆三县(石川、福井、富山)关于义经的传说和遗迹特别多是可以想象的,如果义经没有死,可能在这一带活动。北海道也有关于义经的传说,如《本朝通鉴》(1670年完成)说,或许义经在衣川之战没有死,逃往虾夷岛(北海道),留下其子孙。新井白石的《虾夷志》、水户藩的《大日本史》里都记载着义经到过虾夷岛的传说。

至于金国的始祖是义经,经及义经就是成吉思汗的这一些说法,完全出于日本侵略中国的需要,为侵略中国寻找根据。如明治时期曾为伊藤博文内阁的大臣末松谦澄,在其剑桥大学的毕业论文中汇集了义经即成吉思汗的说法,后来它作为《义经再兴记》出版。又如大正十一年(1922)出版了小谷部全一郎的《成吉思汗就是源义经》,当时就遭到正统史学家的批驳。战后,1958年在推理小说杂志《宝石》上连载了高木彬光的《成吉思汗的秘密》,它后来作为文库本出版。高木彬光的主要论据是,“成吉思汗”这个名字中有秘密,这个名字是他自己取的。成吉思汗这个名字用日本式汉文来读可以读成“吉成思汗”,“汗”可以分解为“三点水”和“干”,即“水干”,而“水干”就是义经爱惬静所擅长的白拍子舞的衣裳。也就是说因“吉(吉野山)成”而想“水干”——因为在吉野山订立了山盟海誓,所以想念静,而静就是义经员喜欢的情人即白拍子舞女。高木彬光还认为义经和成吉思开出身年代几乎相同,而且衣川之战后约五年成吉思汗才开始活动,这不能说是偶然的一致。

高木彬光的说法虽不能说牵强附会,但光凭一个名字的巧合来断定义经就是成吉思汗这样一个历史上的大事件,未免太武断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