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博物馆文物是按朝代分类的吗
是按朝代进行分类。
湖北博物馆将文物按朝代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展示和研究。按照朝代分类可以将文物按照历史时间顺序排列,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按照朝代分类展示文物可以使观众更好地了解每个朝代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文物是历史的载体
让湮没千百年的历史文化
从残破古籍中“重见天日”
是文物修复师们的追求
在山东省文物修复师、潍坊籍传拓技艺非遗传承人张志亮看来,文物修复是触摸过去、造福未来的工程。与文物修复结缘近30年,他是如何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业界知名“大咖”的呢?
潜心学习研究“门外汉”转身业界“大咖”
毛笔、镇纸、板刷、喷壶、镊子、薄膜、命纸、摄像机……大大小小的工具在案桌上排开,在十几平方米的工作室内,张志亮正在对几幅古籍、碑帖作品进行修复。
“有的古书、碑帖因为保存不当等原因,出现了虫蛀、酸化、腐化等现象,让本就薄如蝉翼的文本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而我的工作,就是要对这些‘生了病’‘有创伤’的文本‘做手术’,让它们‘起死回生’。”张志亮如是说。
1971年,张志亮出生于潍坊安丘的庵上镇赵家营村。受父母的文化熏陶,他自幼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说起对碑帖传拓的“初次体验”,张志亮回忆起了童年的时光。一次放学途中,他路过庵上石坊,石坊刻画着雄伟高大的武士、美丽动人的梅兰竹菊……精美的图案花纹让他情不自禁地取出纸笔开始描摹起来,虽没受过专业训练,但他描摹得栩栩如生。
1989年,张志亮来到河南洛阳,成为一名通讯兵。在部队里,他的文艺特长被发现,随后成为部队的文书。1993年,退伍复员的张志亮留在洛阳当起了装裱学徒,他的金石碑刻研究生涯由此开端。
“碑帖是较为早期的印刷术,它可以还原一些历史事件,这对于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中国书法的传承也离不开碑帖,无论是篆书、隶书,还是我们常说的颜柳欧褚,他们的书法也是靠碑帖传承下来的。”张志亮说,从那时起,他就有了收藏碑帖、石刻、古籍的爱好,并阅读大量史料,试图还原文字背后的历史。
在此期间,张志亮不忘继续“充电”,他去大学深造,拜故宫博物院碑帖专家马子云高徒周佩珠为师,学习青铜器全形拓技艺……出于对古文化的热爱,张志亮在研究金石碑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他虽不是科班出身,但凭着自己多年的实践与研究,他逐步掌握了文物修复技能,对于拓本的识别,也达到了“一眼定真伪”的程度。2010年,洛阳市碑帖研究会成立,张志亮被推举为会长。
连续奋战10小时碳化破损的梵文绢本“重见天日”
据介绍,这个粉盒为青铜质地,其中一面已经破裂,里面的绢本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碳化、破损。拿到粉盒后,张志亮先在案台上铺好一张透明薄膜纸,用喷壶把清水喷到案子上,再把薄膜纸刷平、刷实。由于在地下存放了上千年,整个绢本已经碳化,只能随势打开,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放平,张志亮根据绢的裂纹和文字走向,像拼图一样,慢慢地对绢文进行拼接,并用洁净的毛笔蘸上清水,把经文贴于案面。
“因为绢本上的经文是不好识读的梵文,所以我只能根据绢本的残破痕迹去接。唐代绢都是经纬线为单股制造,看着很是结实,但是稍微一碰就破损了,在拼接时,只能靠水的浮力,推动绢本的移动和定型。由于是碎片拼接修复,为了更好地对接纹路,只好画面朝上,对好后再翻转过来。这个过程也要慎之又慎,不可大意。”张志亮说,他用另外一张薄膜附到正面的绢本上,翻转过来,再刷上手工调制的糨糊,用干复法上附上单宣纸……从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5点,张志亮经过连续近10个小时的工作,最终把这一绢本修复成功。
心怀敬畏,每一次修复传拓都是“与历史对话”
“每一次修复、传拓都是棘手的挑战,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全神贯注,不可有丝毫的怠懈。否则就会对文物本身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张志亮说,近年来,他也参与过刘墉、王铎、沈周、余集等名家残画的修复工作,还修复过隋代的梵文经卷,传拓过清代乾隆玉玺。
“这份工作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当的历史、绘画、文字功底,还要掌握—定的化学、物理、美学、材料材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除了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超强的耐心、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毅力。”张志亮说,这个工作虽然做在当下,但触摸的是过去,指向的是未来,因此,要怀着敬畏的心,用如履薄冰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古代艺术品,让文物展现其应有的价值。
作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传拓技艺非遗传承人、山东省文物修复师、潍坊市博物馆名誉馆员,在张志亮看来,金石碑帖的修复、传拓工作,是严肃、专注而“孤独”的修行,也是复活历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眼下,业界‘金石热’的潮流已经兴起,将来,我们希望能联合社会各界,搭建起金石碑帖文化的交流平台,让大众从收藏、研究、传拓、修复、鉴定、考据等各个角度,认识并传承这一优秀文化。”张志亮说。
人物简介
张志亮,1971年生于潍坊安丘,字旭庵,号南园居士,尊汉堂主。现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洛阳市碑帖研究会会长,潍坊市博物馆名誉馆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传拓技艺非遗传承人,被评聘为“山东省文物修复师”。多年来,张志亮致力于金石文字的传拓、收藏和研究,主要从事碑帖的传拓、鉴定和修复工作。
张志亮曾先后传拓山东《董家庄汉墓》画像石、偃师唐《升仙太子碑》、晋《辟雍碑》、荥阳北魏《敬史君》碑、巩县石窟《六朝造像》及各类隋唐墓志。玉器有乾隆玉玺《太上皇帝》印,吉金有《吴王夫差剑》、陈介祺旧藏《新莽铜量饭帻》及商周青铜器全形拓等。
这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以及抗战文化为一体的博物馆,并且这里馆内的馆藏文物众多,那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呢,下面一起了解下。
“巫山人”左侧下颌骨化石年代:早更新世
质地:石
巫山龙骨坡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初期的古人类遗址,于1984年发现,1998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先后经历了1985—1988年
、1997—1998年、2003—2004年等多次发掘,出土文物上千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巫山人”(Homo
erectus)一段左侧下颌骨化石。与“巫山人”化石同一层位出土的还有步氏巨猿(Gigatopithecus
blacki)牙齿和120种脊椎动物化石。龙骨坡遗址的石制品数量超过百件。遗址堆积地层时代属早更新世早期,含人化石层位的年代,经古地磁和铀系等多种方法测定,为距今200万年。
龙骨坡遗址是迄今中国乃至东亚早更新世早期的相同时序中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地点,为探索东亚人属(Homo)兴起的年代不是几十万年而是200万年提供了佐证。
三羊尊年代:商
质地:青铜
1980年出土于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大宁河畔的李家滩,通高428厘米,原由巫山县文管所收藏,2005年6月调集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目前陈列在“远古巴渝”展厅。
该器造型呈喇叭口、束颈、折肩、弧腹、高圈足。器身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夔纹和饕餮纹;造型与纹饰总体呈中原文化商末时期的特征,而模糊的地纹,粗犷的铸造风格,又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此,三羊尊应该是巴人在商文化强烈影响下的一件自制重器,是迄今所见巴人故地最早的一件大型青铜容器。该器对于研究古代巴人的矿冶技术、文化进程以及商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鸟形尊年代:战国
质地:青铜
2002年出土于涪陵小田溪墓地。通体长28CM、宽168CM、高29CM。整体呈鸟形,具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通体饰细蜜的羽纹,在羽纹上有规律的镶嵌绿松石。造型、纹饰及装饰极其精美。青铜器中的尊本是酒器,这件尊通体上下除鱼形嘴外,了无一孔,不具备容器的实用性,应系学习中原地区的鸟兽尊而作。其体轻、壁薄、中空,铸造难度极高。出土于巴人的贵族墓地,是研究巴人的审美情趣,工艺水平和铸造技术难得的艺术精品。
该文物目前陈列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远古巴渝”展厅。
侨批文物馆
营业时间:周三、周六09:00-11:30,14:00-17:00
具体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外马路18号
扩展阅读
汕头侨批文物馆入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近日,中国侨联公布了第八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名单,汕头侨批文物馆成功入选。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中国侨联以亲情中华为品牌统揽,以中华文化为核心,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为特色,以华侨文化为纽带建设的交流平台。截至目前,广东全省共有18个机构或单位入选交流基地。汕头有2家机构和单位入选,其中汕头耀明书院于2016年入选。
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在哪个展厅几楼
1 简介
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它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广场的南侧,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展示地。国家博物馆内有数以万计的文物,其中有许多珍贵的藏品。这些藏品中,最著名的便是“中国文物镇馆之宝”,那么这些文物到底在哪个展厅几楼呢?下面请跟随我一起走进国家博物馆,揭晓这个谜题。
2 北京文化展示厅
北京文化展示厅位于国家博物馆的二楼,是重点展示北京历史文化的场所。在这个展厅中,观众可以欣赏到北京地区历史文化遗产和名人文物展示。然而,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并不在这个展厅中展示,所以如果你特意来看镇馆之宝,那么这个展厅并不是你的目的地。
3 原始社会展厅
原始社会展厅位于国家博物馆的三楼,展示了中国史前时期的文物和文化。在这个展厅中,观众可以欣赏到各种古代器物和文化遗产。但是,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并不在这个展厅中展示。如果你很感兴趣中国史前的文化遗产,那么这个展厅会是你的不二选择。
4 中国古代史展厅
中国古代史展厅位于国家博物馆的四楼,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文物、器物和文化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展厅中,观众可以欣赏到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文物和器物,这些文物和器物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并给我国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同样也不在这个展厅中,但是如果你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那么这个展厅也是值得一看的。
5 中国近现代史展厅
中国近现代史展厅位于国家博物馆的五楼,主要展示的是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和文化器物。在这个展厅中,观众可以从多个方面欣赏到中国近现代史的文化,这些文物和器物包括民主革命的遗物、国共内战时期的物品、新中国成立后的文物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文物等等。同样地,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也没有在这个展厅中展示,但是如果你想了解中国近现代史,那么这个展厅绝对是你不能错过的。
6 中国文物馆
中国文物馆是国家博物馆最著名、最吸引人的展厅之一,位于国家博物馆一楼。这个展厅主要展示的是中国历史文物、艺术品、器物和文化遗产。在这个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非常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包括青铜器、陶瓷、书画、金银器等传统文物,还包括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和考古发现。因此,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也位于这个展厅中。这个藏品便是中国历史文物中最为珍贵的文物,即玉琮。
7 玉琮的故事
玉琮是中国最珍贵的文物之一。它是一种传统的玉器,属于古代中国的青铜文化。它呈八角形,中间有一截空心柱形,四周刻有神兽图案。玉琮不仅是中国文物之中最为珍贵的文物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者认为,玉琮可以代表中国文化遗产的最高水平。因为玉琮的珍贵性和代表性,所以它成为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8 总结
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在中国文物馆这个展厅中,也就是国家博物馆的一楼。如果你在参观这个博物馆的时候,一定要到这个展厅来看看这件中国历史文物之中的珍贵之物,亲身感受一下我们中华文明的非凡魅力和魂韵。
展馆介绍
新的侨批文物馆位于外马路18号原中国银行汕头分行旧址,面积2000平方米,辟有三层展厅。
一楼展厅体现了侨批的“特定背景”:展出华侨“过番”的照片和“水客”(即送批人从海外带回的物品,并设计了一艘红头船,让参观者体验昔年华侨漂洋过海的感觉。
二楼展厅体现了侨批的“特殊运作”和“特殊纽带”:介绍海内外的侨批局,再现新加坡批局“再和成伟记”的原貌以及整个流程。
三楼展厅体现了侨批的“特色遗产”:介绍“侨批档案”申遗的过程,展出具有浓烈地方色彩的侨批,介绍日伪时期潮汕侨批邮路——东兴汇路。
馆藏文物
该馆有“潮汕侨批文化展”,展出包括“侨批的历史轨迹”、“华侨侨眷生命线”、“侨批文化的研究”、“筹办侨批文物馆”四个部分的照片200幅,还陈列部分侨批原件、送批用具等文物。
汕头侨批文物馆已征集到侨批原件近3万封、汕头市民邹金盛收藏的侨批复印件3万多封、汕头市民麦保尔录制其收藏的近4万封侨批的32片光盘和泰国许茂春先生珍藏的一些曼谷侨批局老照片;还有送批用的市篮、批袋、水布、纸雨伞等文物以及有关侨批研究的文件、书刊。其中,一封151年前旅居泰国的父亲给在家乡的儿子寄了10块洋元的侨批,成了迄今全国收藏年代最古远的华侨历史文物之一。
湖北博物馆文物是按朝代分类的吗
本文2023-10-18 05:16: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3374.html